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六零甜丫头-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甜妹儿蹦蹦跳跳,来到白老爷子他们身边,仰着小脖子,看着榛树流口水,脆生生道:“好想吃榛子果儿。”
  榛子树会结榛子果,也叫山板栗。
  “小贪吃鬼。”白老爷子扯扯她的冲天辫儿,笑骂一句,再抬头瞅一眼愁容满面的张队长,劝慰道,“你是在忧心碧水村天天杀猪,油荤的事儿,这事你还真不用担心。”
  甜妹儿作大人模样点头道:
  “肥猪肉一点儿都不好吃,我更喜欢精肉,咱们要不去买点精肉?当然白奶奶做的小葱拌豆腐好吃,妈做的鲫鱼豆腐汤好喝,南瓜饼最香,还有焦锅巴……”
  今早碧水村有一道菜特别简单。
  放了一点酱油的汤,上面漂着星星点点的油花,肥肉在汤中漂浮着,对于村人们就是诱惑,吃的满口油。甜妹儿看得胃一阵翻腾,精肉都不想要了。
  俩大人一听,止不住乐了,笑叹道:“这傻丫头!”
  在这年头,精肉,也就是瘦肉,再怎么做,怎么能比得上肥肉泡。
  到供销社买肉,没有人会傻乎乎要瘦肉,人人都买肥肉。且在供销社,要没有熟人,店员就只卖给你瘦肉,除非你腆着面子说一句,“麻烦拉点肥的”。
  “家里头那三个高中生,胃精贵一点,两三顿荤油下去,天天开始往厕所跑,拉的快没人形。我跟他们说是吃肉吃的,有人信有人不信,且等着瞅吧!至于碧水村,他们村不也有个赤脚大夫嘛!我这小院子可没那么多药材……”
  白老爷子瞟一眼忙活的老伴,一脸‘正直’唠叨道,话语中夹杂着坚定‘碧水村人会生病’的信息。
  这还真是他们村好消息,有了隔壁村带病干活,想必自己村人们,尤其那几个活跃得三姑六婆,在背后的抱怨会少很多。
  不过今天他找白老爷子,可不是为这事儿。
  “如今咱们不一块儿做饭,咱村白老太太的手艺,可比其他两个村棒得多。”张队长笑赞道,看着眼前的大树,才说出自己的担忧,“白老爷子,听说你家前院里,堆满铁锅铜锁菜刀?高中生同志这是要炼钢吗?”
  白老爷子瞅一眼,看出他眼底的担忧,笑问道:“听说炼钢,出去铁皮铁器,还需要燃料,咱们村四面,全都是参天大树,自然而然,成为炼钢最好的选择地之一。”
  张队长忧心不已,慢吞吞道:“老爷子你也知道,这树都有吉祥寓意,砍树炼黑疙瘩什么的,可不是什么好法子,我也不是不想炼钢——”就是怕影响咱们村的风水。
  白老爷子拍拍他肩膀,笑叹一句:“你知道他们这几天是在争论什么吗?”
  碧山镇炼钢迟,很多人不懂,炼钢除去燃料,需要的是铁啊!大多数炼钢炉,都建立在河边、海边,人们可以用筲箕等工具,去河里海边淘铁沙之类的。
  “缺铁,树多有什么用,砍树不是浪费吗?现在这树可是公家的,咱不讲究浪费。”
  当白老爷子把这心底的疑问,随便一说,三个高中生就开始争执起来。
  有人认为,碧山镇倒处有山,镇上有一条小河,他们可以去那里建高炉,好淘铁沙。
  有人认为,咱们不是收这么多铁器,碧山镇的树,可没有山里头大·粗·多……
  白老爷子笑着任由他们争论,都是一群热血的小年轻啊,让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候。
  争执两天多,恰好这时,大锅饭消息一传开,得,他们又遇到新的问题。
  这炼钢首要工作,就是建好炼铁炉,需要砖块,咱们村里哪怕拆尽村里残墙断壁,也有些不够,村里更是没窑,县里头的还不够建其他地方炼钢炉。
  大食堂要建立,为了肚子,分出去好多的旧砖。建炉就缺少砖块,缺少砖块就盖不起炉子,没有炉子也就谈不上炼钢。
  高中生们很聪明。
  昨晚正商量着,咱们村的荒山野地里,不是有很多用砖头堆成的无主坟吗?要是泥瓦匠说不够,他们就专门上山拆墓砖。
  反正现在不流行什么封建迷信注意。
  “拆墓砖?”
  张队长一脸不可置信,那些墓就算时间久远,搁现在已辨识不清,是哪家哪户,但也是他们三个村的祖先。
  怪不得杨婆婆出声阻止,这拆庙拆食堂也就算了,拆墓砖会不会太过分了!
  甜妹儿板着严肃小脸,背‘奶奶的话’道:
  “打扰先辈安宁,是要遭天谴的!”
  白嫩脸皮儿,又黑又亮的水汪汪大眼睛,精巧翘鼻子,粉嘟嘟小嘴,不论分开还是组合,怎么看都是一可爱小村妞儿。
  张队长却猛然想起杨婆婆的话。
  甜妹儿可是有当神婆资质的,她虽然没系统学过什么,但是单看这周身的灵气,就跟村里其他娃娃不一样。
  遭天谴!
  先人的墓碑动不得啊!
  张队长开始仔仔细细,向白老爷子打听这炼钢,黑疙瘩的事情,必须想方设法,把高中生们攆出咱们三个村!
  炼钢?
  黑疙瘩?
  甜妹儿没兴趣。
  她蹦蹦跳跳又跑到石磨那边,看叶妈妈,一点一点推豆花。
  在碧山镇,因为常年油晕少,豆花才是待客主要菜品之一。
  上午,白奶奶与张队长有简单一番交流。
  考虑到他们村可能要请泥瓦匠吃饭,虽然有鱼有虾,萝卜青菜白菜也有,但还是去碧水村,买了一两斤五花肉,然后再配上待客菜‘豆花’,想来也算失礼。
  也因此,叶妈妈早早地就泡上黄豆。
  “妈!我来帮你洗!”
  甜妹儿拿起一把大木刷,赫呲赫呲,跟叶妈妈一起洗刷起大石磨来。
  洗完磨,把它放在大锅上架着的磨架子上。架子中间有一个孔,石磨的下扇中间有根固定位置用的木桩,刚好放在磨架子中间孔中。
  把石磨固定好了。
  一只手握石磨手柄,一只手握小木瓢,一边推动石磨,一边往石磨中间的孔添放黄豆和水,雪白的豆浆,就在石磨缓慢而又均匀的旋转中,流到大铁锅中。
  甜妹儿嗅嗅翘鼻子,闻着实在嘴馋,看着也很手痒痒,它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盯着叶妈妈,意图很明显。
  不远处白老太太噗嗤一乐,“红霞妹子,你就让甜妹儿也学着弄,咱们说不定能培养出一个小炊事员哩!”
  这手磨豆花记不得,让小娃娃学,也不费时间。
  叶妈妈瞟一眼甜妹儿的短腿,在石磨一圈垫上修食堂用的旧硬砖头,然后手把手教她,推磨黄豆。
  甜妹儿瞪大眼睛,学得特别小心翼翼
  别小看这单调而重复的动作。
  黄豆添放多了,不易磨碎,出豆浆就少了;水加多了,豆浆就稀薄了。
  看着雪白的豆浆,一点一点大铁锅里,特别有成绩感。
  甜妹儿傻兮兮笑道:
  “今个儿爷爷他们吃的豆花,是甜妹儿做的哟!”
  叶妈妈把她抱到一边,把旧砖头重新堆起来,洗手,接下来再熬制。碧山镇都喜欢先熬后点豆花。
  熬豆浆特别讲究火候。
  火大,豆浆的渣会粘在锅底,最后烧成糊状,豆浆有焦糊味;火小,豆浆熬不熟,豆花还少。
  当豆浆熬开后沸出锅面,又香又浓的豆浆味,勾引着在做的所有人的味蕾,有人吞咽口水的声音,比小声说话声音还大。
  叶妈妈倒点生清油在豆浆中搅和,去掉散泡子,让豆浆泡沫慢慢散掉。豆浆熬熟,再用布袋滤去豆渣。
  “好想喝豆浆!”
  甜妹儿目不转睛盯着,热气腾腾的新鲜雪白色豆浆,恨不得一口把它们,嗷呜,全部吞咽下去。
  “这丫头,来帮大家伙尝尝,你妈妈做得咋样?”
  白老太太走过来揉揉她的头发,阻止叶妈妈的说话,用另外的勺子,舀一小点儿,凉一会儿后,就着勺子喂她。
  甜妹儿吸溜入嘴,满口浓郁的豆香,只觉得太少,一点都不够,狠狠点头,“妈做的太好喝啦!”
  那小馋猫样,让其他炊事员们看得直乐呵。
  点豆花是最重要的手艺,全凭经验,因此由白老太太上手。
  常用点豆花的材料是卤水和石糕,卤水点的豆花一般较硬,更适合做豆腐,石糕点的豆花较嫩,适合做豆花或豆腐脑。
  白老太太将石糕水小心地放入豆浆中搅拌,豆花开始凝固,再用筲箕轻轻挤压时,淡黄色的豆花水慢慢浸出。提起筲箕,一大锅雪白的豆花就做好啦。
  甜妹儿闻着香香的豆花味道,小脸的酒窝都笑出来啦。
  “咱就服气您这手艺,比镇上国营饭店,好太多!”
  “瞧这锅白白嫩嫩的豆花,上次咱家过年做的,就老了点。”
  ……
  这时候,记工小伙子一路小跑过来,带着满脸的喜悦,他对着杨槐树下认真学习的张队长,笑哈哈道:
  “张队长,泥瓦匠到咱村口啦!”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么么哒~
  再去查一下资料,我才知道咱们市虽然有三条河,镇上还有水电站,但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就是旱灾。至于洪涝,泥石流……地震之类也有,不多。
  时不时旱灾,时不时几千人存在喝水问题?
  这还是我市吗?不查不知道啊!
  墓碑头砖是很多资料实事儿,有老人就说,因为如此,才有三年连续旱灾。
  叶子:呜呜呜,明明有河,但是路途遥远,山路崎岖,夏季天热……运不上去。
  **
  说到地震,汶川地震,叶子在教室里睡午觉,被老师叫醒,让咱们跑啊,学校有一豆腐渣被震裂了,有学生不敢跑,是老师背一个,拖一个,强拉硬拽下楼。
  雅安地震,叶子在大学睡早觉,直接背被震醒,幸好穿了睡衣,没跟其他人一样,裹着东西出去,只不过我与室友,一人穿了对方一只鞋……跑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有位美女把叶子扶起来,么~……
  虽然震的没中心那么厉害,总是有很多感人故事。
  至于不好故事,也有,有其他学校学生跳楼……咱们镇中学,出了个败类老师,把学生们关在……幸好没事,地震,看得清楚人性。


第82章 食堂与吹牛
  碧山村口; 出现十多位穿着灰卦大裤衩的高壮汉子; 他们的胳膊在阳光下暴晒得黑亮黑亮; 脸上有这稠密的黑森胡须; 各个拿着混饭的工具; 显得有些不修边幅,甚至有点儿邋遢。
  “李师傅; 楚师傅; 陶师傅……欢迎来碧山村; 辛苦了; 这两天还得麻烦各位。”
  “张师傅,哪里哪里!不幸苦不幸苦!”
  因距离近,在村口迎接他们的是,小二黑的爷爷,碧山镇最好的木工张老爷子。
  最好的木匠接待泥瓦匠,一点都不比张队长亲自接弱。
  为啥呢?
  因为他们可算得上‘同门师兄弟’。
  根据传说; 泥瓦匠、木匠、石匠的祖师,都是大名鼎鼎的鲁班。
  内行人从他们用的木尺上,就能看出具体是哪一行。石匠用的是二尺杆; 木匠用的是三尺杆,而泥瓦匠用的是五尺杆。
  而且传说里头; 在跟着鲁班学艺的时候,泥瓦匠就是三种匠人的头儿。因此,在有些乡下盖房,比如碧山镇; 叫起喊歇,都得听泥瓦匠的,他是主事的头儿,这样才能不引起三者的争执与混乱。
  “张师傅,你们村的食堂不修在这儿?”
  大嘴李师傅瞅一眼,碧水村忙活的一堆泥瓦匠们,惊讶问道。
  张老爷子笑回:
  “村口人来人往,这坝坝再大,三个村公共食堂都建这儿,倒是显得拥挤。如今只有碧水村建食堂,多出来的地,还能当作晒场。麻烦各位师傅拿工具,跟我走这一趟。”
  对比起张老爷子的宝贝工具框。
  泥瓦匠的工具简单得多,其主要就是一把瓦刀,一张泥壁。
  瓦刀和切面的刀差不多,只是把儿是铁的,刀片更厚实。泥壁,则是薄薄的一块长方形铁板,背面按着圆长的木把儿。
  一群人呼啦啦往村子西边走去,引得村人们各种羡慕的目光。
  别看泥瓦匠他们人头多,里头除去几个领头中年师傅,其余年轻的都是些学徒。
  当泥瓦匠必须从学徒当起,每位学徒干的都是搬运砖石、搭架、撤架、备料、打扫等力气活。出师后就可以养家糊口、拿高工分、得高工钱啦。
  “咱村听说还要建啥炼钢高炉。”
  “那炉咱们也建过,砖头要挺多的,你们村修完食堂砖够吗?要知道镇上唯一砖窑,因为炼钢炉跟食堂的事,天天来火……”
  “这个咱不清楚,得问问张队长……”
  **
  西边平坝,在张队长的带领下,石匠开始去的比较远的地方挥舞铁锤,其他队员们开始搬砖点泥清瓦,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这年头,各家各户有的穷得差点揭不开锅,乡下盖房大多数都是“攒工”。
  村人们老房拆掉,砖头是要留下来的,家里头积攒一小堆破砖烂瓦,在和泥垒几行,好的人家可以买点新砖新瓦,就可以请泥瓦匠盖新的小屋喽。
  最简单的房子,村里人也会做。
  砌好房廓房屋檐,搭上几根旧木做梁,棚上顶子,再用水泥勾勾墙缝,这就是俗话说的“有破砖,没破墙”。
  当然,大食堂的旧瓦旧砖多,破转破瓦少,其他材料也多得多。
  甜妹儿瞅着挺热闹蛮有趣,也帮忙一点一点搬旧瓦。直到被白老太太跟叶妈妈这边动静,吸引了注意力,立马跑到水沟沟里,用清凉的溪水,将手洗干净。
  白老太太与叶妈妈,已经扎上围裙,袖子挽得高高的,很是精干。
  她们面前一个方形木桌,上边放着早上磨出的豌豆粉做成的凉粉,一盆冷的,一盆热的,还有麻酱辣醋盐姜葱蒜等各种各样的调料。
  短腿甜妹儿,站在桌子前,仰着有点酸涩的脖子,才能看到桌上的美味凉粉,她舔了舔下嘴唇,歪歪头问道:“白奶奶,咱们今个儿吃凉粉吗?”
  “这小贪吃鬼!”叶妈妈哭笑不得,把她拎到桌子后头坐着,点点她鼻子道,“豌豆咱们库里头可没多少,这凉粉啊,是给咱们客人准备的。”
  甜妹儿盯着调味料,不死心问道:“妈,我可以沾一点花生酱吃吗?”
  叶妈妈:……这丫头专门挑库里少的。
  **
  “李师傅,童师傅,陶师傅……你们终于来了,路上累了渴了吧,来,吃碗凉粉,热凉都有,再喝完凉白开,咱在再开始办事儿。”
  见张老爷子将泥瓦匠领来,张队长立即起身迎接,热情地招呼他们坐在矮板凳,歇息一会儿。
  然后,炊事员们笑着问了泥瓦匠们口味,将十几个大陶碗一一摆在桌上,然后往里头要添加或冷或热的凉粉,再放上配了各种调料。
  一搅拌,麻辣酸鲜滋味,引诱得在座所有人狂咽口水。
  接过凉粉的泥瓦匠们,想到村口处,一来喝口水就干活的同工们,心里头美滋滋。还是这碧山村会来事儿,等下咱就给他们更注意一点儿。
  甜妹儿的馋嘴目光,总是忍不住吃凉粉的泥瓦匠们,身上瞟。心里头止不住默默念叨,她要去仓库转一圈,把能种的东西,都在空间里种一遍!
  以后咱家吃一碗凉粉,倒一碗凉粉,再喂瘦驴吃一碗凉粉!
  凉粉的细腻,酱料香辣,令人食欲大增,他们吃到最后的碗也是干干净净的,再配上一碗凉白开,爽!
  吃泡喝足后,几种匠人心情好,聚在一起,扯着嗓子议论起来。
  因都是熟手,大家已经建过几个食堂,简单合计一下材料,再研究一下地势,四周环境比如树类的,就准备开始动工。
  没有青砖,盖食堂的用毛用石头或土砖砌墙。
  比起村人家里头的房,食堂的砖被称为壳肚砖,就是将砖立着用,墙的外皮是砖,防雨,墙里子还是土坯,省砖。
  能砌壳肚砖墙的只有李师傅,因此,他的工钱是最高的。
  “你们这是要用黄土打基,还是用砖头?”李师傅转头问张队长。
  张队长心里偷偷庆幸几位高中生,被白老爷子成功拖住,眯眼笑道:
  “当然是砖头,这大食堂可是咱们村人的石饭碗,自是越牢固越好!”
  李师傅点点头,招呼人动起来。
  垒墙的转头大多需要完整的,若是半截,一瓦刀下去,划过一道亮眼弧线,砖头被劈成齐茬茬半截。带墙的主体建好,再用黄泥把它遮住,用泥壁把墙面抹平,把黄泥抹光,墙光整无比。
  等基打好,肚子不舒服的三个高中生,终于来了。
  “这里灰尘大,你们去吃碗凉粉,等他们歇息的时候,咱们再说。”张队长面带笑容,邀请他们去另外一边的凉粉桌上。
  李娇红有点抗拒,直到看到美味的凉粉,闻到麻辣香味儿,才不甘不愿点点头。
  甜妹儿瞅她一眼,咽了咽咙里的口水。
  她一点都不喜欢这个城里来的大姐姐,不,丑阿姨。
  三人端着碗,大口大口吃得很香,总感觉比肥肉泡还美味得多。
  崔玉涛瞟到一旁捂着肚子的甜妹儿,见她偷偷摸摸瞄着自己的碗,笑嘻嘻问道:“甜甜丫头,你要不要尝尝,来哥哥喂你!”
  “不要。”
  甜妹儿摇摇头,干脆回道。
  她才不要用陌生人的筷子碗,有难看的细菌,这里又没有舒肤佳,爱心妈妈,呵护全家。
  崔玉涛跟李勇峰惊讶啦,看这两三岁的女娃娃的表情,就知道她馋得慌,竟然能够拒绝食物,这可是相当罕见的。
  还记起上次,崔玉涛用糖也没有成功让这女娃娃亲近他,这山里头的娃娃,也确实很有趣、挺好玩的。
  “噗哈——连个小丫头都搞不定!”李娇红嘲笑道,从兜兜里拿出一根长长的红头绳,在甜妹儿眼前晃来晃去,压着嗓子道,“小妹妹,叫我一声姐姐,我就回给你玩这个?可以编花哟!”
  甜妹儿嫌弃挥挥手,瞥她一眼,认真道:“娘娘(阿姨),你挡住我啦!我有妈妈给我的红头绳!两根!”虽然比你的短。
  “噗哈哈哈——”
  俩小伙子爆笑震天。
  李娇红脸色一阵靑一阵白,又舍不下面子,跟一三岁奶娃娃计较,一个人坐在那里,呢喃一句‘果然是乡下丫头’,然后狂生闷气,连凉粉都没吃几口。
  原本叶妈妈考虑到客人,还想呵斥甜妹儿几句,听到李娇红的抱怨,顿时脚步一转,装作啥也瞧到。至于闺女的教育问题,咱今晚回家,慢慢再讨论对错。
  甜妹儿忽略掉三个神经病,专心致志看起泥瓦匠师傅们来。
  “李师傅真的好厉害!”
  一对星星眼,以后她也可以作这样帅的泥瓦匠啊!
  但见,其他师傅都有两个学徒。
  一学徒用长长的泥匙,挑泥抹在已砌的砖面上。另一学徒上砖,双手抓住砖的一端,弯腰作势上抛,用大劲抛砖。师傅双手接住,对着要砌的地方按下,再用泥刀修整。
  而李师傅仅仅用一只手就势托砖,再翻手按在墙上,一手用刀轻磕,抬起一只脚踹下,泥浆飞溅,一块砖就被完美地砌上。
  速度是其他人两倍多。
  “傻丫头!盖房子有啥好看的,要不要哥哥教你读书认字啊?”崔玉涛还未放弃,继续抛出诱耳。
  听到识字,联想到小人书上瞄不认识的一些字,甜妹儿终于转过头来,甜蜜一笑道:
  “涛哥哥,峰哥哥,你们可以给我讲小人书上的故事吗?我家有孙猴子,还有水浒,还有三国张飞哩。”
  崔玉涛跟李勇峰互视一眼,忽略不和谐的某人,笑着点头道:
  “好啊,甜甜丫头,等哥哥们把正事办完,就给咱们甜甜讲孙猴子的故事。”
  甜妹儿满意点点头,继续盯着泥瓦匠们的工作,唔——好帅,她也要玩那刀!
  三个高中生吃过饭后,开始讨论高炉、炼钢、收集铁、燃料……时间过去,讨论的范围越来越广。
  他们开始为农村人,为邻居担忧,古人担忧,为美洲人民担忧,为水深火热的黑国人民担忧,为全地球人民担忧,唯独不为自己担忧,谈天说地——
  甜妹儿辣评:牛皮都是吹出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长长长长美美哒棒棒哒长长哒萌萌哒帅帅哒~
  泥瓦匠现在没有啦,查看很多资料…_…#感觉手艺人很帅。
  **
  很喜欢吃拌酱拌料的各种东西,比如凉粉凉面凉拌菜~最喜欢辣椒花椒花生酱香油父多多多。
  话说豆花的过程,都是资料,以及我妈亲自操刀磨作的。
  吃货事情说道这里。
  今天看到一个三年资料的,关于家乡,但是又不能讲,憋的慌,想不到其他故事,脑袋里只有一座山,山上很多……嘘,我收声!红色时期都没让我这么伤心过……
  **


第83章 香红油辣椒
  青年的泥瓦匠学徒们; 将黄泥堆得像个小山包; 干湿参半; 又黏又韧地搅纠成一大坨; 递砖刨瓦; 忙得满头大汗。
  一位炊事员妇女,捏着个破旧的瓜瓢; 在泥堆外不停地往里头掺水; 绕着圈子浇; 挥出一帘清亮的水花。
  “好想玩泥巴?”
  甜妹儿瞅了好几眼黄泥; 心里跃跃欲试,小脑袋瓜转啊转,等下要不要让晓丫头去田里,抠一坨回家,捏揉大船飞机大老虎。
  “二娃子,你来这砌一排!”
  “得呐!”
  要是泥瓦匠中有谁; 能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