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六零甜丫头-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之各种各样的原因,不算隔壁碧土村碧水村,因生病导致周岁婴儿去世的,碧山村就有两件,白老爷子都救不急。
  两户人家悲痛欲绝。
  娃娃们的丧事还不能打办,只能在二碧山挖个坑,埋个小土包,连墓碑都没有。只剩旁边种下的一棵小树,说明有个生命曾经来过。
  叶家人听说后,暗地里送出半斤木炭、一小块白棉布,他们只能做到如此。
  然后更加关心全家人的身体健康。
  每天除去睡觉,约八个小时,全家人都聚在一起。
  除去叶家,村里很多人都有私下给点东西,不多,暂且当做心意。
  都是一个村的人,沾亲带故有的事,村里每个人,都避免不了伤心难过。
  没法子,他们只能引以为戒,更注意自家的老人与娃娃们身体状况。
  对于老人,每顿吃饭一起吃,炭火一起烤。
  对于娃娃,全都捧在手心、含在嘴里,半夜三更起多次盯着他们。
  可是,有两个娃娃再也回不来。
  五七年末,碧山村迎来那两个活泼的小生命。
  五八年末,这两个活泼的小生命悄然无声消失。
  许多票证的过期日期,越发临近。
  五九年一月一日:
  山上雪终于停了。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继续写下一章~
  **
  过三年的老人感觉吃东西都喜欢存着。
  我爷爷奶奶就有这个习惯,每次他们都能掏出各种各样零食。
  小时候觉得永远吃不完。
  我还不知道他们藏在哪里…_…#
  连床下小叶子都翻遍了…………
  **


第151章 碧山镇居民
  暖洋洋的阳光; 撒入郁郁葱葱的森林; 山风和畅; 穿着一套薄线衣的甜妹儿; 在青山空间中; 铺上一张大竹席,晒果干、红薯干、洋芋片、南瓜片等。
  “外面实在太冷; 衣服实在太厚!”
  好不容易找一块空地儿; 垫上同样的竹席; 甜妹儿在上头; 自由自在地滚来滚去,远远望去,像是在菜园间打滚。
  暖和轻松的感觉真好!
  ‘发疯’过后,她才开始日常晨练。越往后,小人舞的动作越复杂,跟上节奏更复杂; 第三套小人舞数学才学完一半。
  值得庆幸的是,虽增加幅度变缓,甜妹儿的力气与速度依旧在慢慢变大。
  而空间里的水力大纺车; 是她联系力气的最佳工具。近一点的目标是,完好无缺将之举高高; 然后放在溪水边上。
  旁边一棵俩碗口粗的大松树上,毛绒绒的小松鼠,摇晃两下尾巴,抱着它的粮食——松子、葡萄、枣杏、蜘蛛、蜻蜓等; 也在褐色粗干上,一爪一爪子晒粮食。
  晒干后的果干昆虫干等食物,小松鼠蹲坐在树脚下,用毛爪子,将之按照种类,分成左、右两堆。
  眨眼间,其中一堆忽然消失。
  小松鼠赶紧用爪子护住另一堆,速度已来不及,还是消失三分之一。
  它心疼叫两下,赶紧把粮食放进树洞里藏起来,毛绒绒的尾巴又被揉捏两下,害怕得呜呜乱叫。
  树洞外面,甜妹儿瞅着一大堆的葡萄干、杏仁干、冬枣,满意地点点头。
  这一切都是机缘巧合。
  甜妹儿竟然七次从红狐狸口中,救下同样一只小松鼠,并数次身心折磨红狐狸。
  迷迷糊糊的小松鼠,可能觉得这里很安全,干脆在‘安全地’果园不远处安家,成为果园的小动物邻居之一。
  但有一点,她看得见它,它看不见她。
  不得不说,松鼠真是勤劳的小动物。
  甜妹儿经常强制收‘房租’,比如葡萄干、杏干、野果干等吃食。若是哪天松鼠没有上缴果粮,她会揉捏它全身上下,惩罚它空中飞行等等。
  长此以往,甜妹儿每天入青山空间,都能免劳动力获得一堆果干。可惜的是,小松鼠不能分别困虫、野果、松子等。
  甜妹儿瞅一眼脚下的一堆果干,还有冬柿冬枣冬番茄,以及胖乎乎红薯、黄灿灿南瓜、金色玉米、紫色茄子、红靑辣椒、数丛猴头菇、一堆米、一只野鸡,五只麻雀。
  不一会儿,她与粮食零食一起消失在空间里。而空间里,小松鼠再次从树洞里钻出来,继续晒着粮食。
  小松鼠真是一只勤劳乖巧的动物。
  **
  天还未亮,屋外寒风呼啸,屋内漆黑一片,唯一能见到的是,床边、窗户下头炭柴燃烧的红亮。
  眨眼间,甜妹儿就出现在一坨温暖的棉被里,眼前忽然黑咕隆咚,她却不怕,继续在里头滚来滚去。
  随后,粮食雨再次下满整间房。
  “再睡一会儿。”
  叶妈妈笑着戳一戳鼓起的小包,将肉与粮一一捡起来,放进竹筐里,端着它,出屋做早饭去。
  堂屋里桐油灯已经点起来。
  叶奶奶正在准备儿子孙子的出村衣物。
  因此次出村不能穿得太打眼,她得好好准备一下旧衣裤。
  乡村‘妈妈牌子’的旧毛衣旧毛裤,基本都是深色耐脏的拼接款式。
  因毛衣毛裤基本都会缩水的,来年毛衣变短,叶奶奶她们直接给旧毛衣织上几针,又可以接着穿。
  而且,破个大洞小洞,也是可以补上继续穿。甚至拆旧线,织新衣。因毛线有色差与样式的区别,穿得越久,拼接的毛衣款式则会越来越花。
  叶老爷子把特有的副食本拿出来。
  它很像邮票中的小本票,外面有一层□□,里面是票证,粮票糖票盐票等全部票,分类塞得整整齐齐。再将钱用蓝布裹上四五层,才将它们放在一起。
  天麻麻亮,比公共食堂还要早,叶家早餐提前开吃。
  红薯干饭、暖胃营养的野鸡炖蘑菇汤、软绵香甜的南瓜饼、红烧茄子、烤玉米,有荤有素有汤,丰富美味的早餐,让叶二叔他们眼睛珠都瞪下来。
  叶老爷子清清嗓子,拍拍大儿子与大孙子俩父子的后背,认真道:
  “山路都是雪,走慢点没事儿,你们小心一些。”
  要不是瘦驴只认得叶安诚一人,他根本不用当冰天雪地里的‘行车吉祥物’。也因此,他称为重点关注对象,单单滚烫的汤婆子与灰笼,一人各占有两个。
  甜妹儿蹬蹬蹬回屋,拿出一大堆野生的小辣椒与花椒,软软糯糯道:“爷爷把它放在床下,我找到的。爸爸三叔大哥,你们冷就咬一大口,麻辣麻辣的。”
  这辣椒不是平时的种类,是特别辣的土辣椒。
  甜妹儿找它很久,才在角落里找到,然后种两天,才有这么多。
  叶老爷子:……
  俗话说,防寒从脚起。
  唯一打眼的千层底鸡婆鞋,裹有两层旧防水油布。灰扑扑旧棉裤旧棉衣旧毛衣,旧毛线手套,旧围巾,数个旧灰笼与裹麻布汤婆子,俩父子全副‘补丁’伪装。
  甜妹儿突然觉得,哥哥快成不规则的一个‘大球儿’。
  **
  选择出村的人很多。
  四辆驴车不够载。
  因风雪天气,山路危险,况且牛驴也会冻伤,它们也需要休息。张队长决定分两天两队,一辆马车与一辆驴车配合出山。
  出山首要的任务就是,将崔玉涛与李勇峰送到大队里,他们得到批准后,才能回县城里。白家每天出现的病人,终于让他们把视线从炼钢收回来,开始担心县里的亲戚。
  只是作为热血自愿者,他们得服从大队安排。
  其次才是,干部们帮村民们以旧换新票。
  至于买粮食、调料、布、年货啥的——
  第一趟车,打听供销社商品价格。
  第二趟车,帮村民们将物品全部买回来。
  物品过多,可能会有第三趟。
  如此一来,只需要两、三趟就将全村物品,全部买齐。不浪费时间,危险系数降低,牛驴牲畜们也轻松很多。
  天全亮,垫着厚厚棉絮与干稻草的瘦驴板车,跟上前头的一辆牛车,载着碧山村人的希望,一步一步出村。
  碧水村与碧土村,同样选择今天去镇上。
  许多村人们顶着刺骨寒风,送行很久,将“慢点”二字,在短短一上午时间里,念叨成百上千次。
  这两天,碧山村人的心,都会与四辆出村的车同在一起。
  碧山村到碧山镇的山路,上坡下坡,弯弯绕绕,五分雪三分冰两分土地,滑不溜秋,实在难走。
  牛车驴车行驶很慢,跟人行走差不了多少。
  村人们很多时候得跳下来,帮忙清理积雪树枝,或者探路,而踏在冰地上的哪股寒意,恍若能穿透鞋子,直击脚底板。
  雪一停,出村的可不只碧山村,一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驴车牛车骡子车等,弯弯曲曲的山路,从未出现过如此长的车队伍,甚至还有背着背篓前行的村人。
  与三个村相比,其他村村民也穿着旧棉袄,有薄有厚,车上也有烧碳烧柴的灰笼。不同的在于,他们人数少一些,脸有些消瘦,精神状态很差。
  路行得慢,有健谈的村人,向其他村有打听一些信息。比如他们的工分值、他们赚多少、村里咋样,得到的消息——还是咱村最好,竟有的村大半数都是负收入!
  果然,张队长是最好的领导队长。
  有一辆马车踏入厚雪陷阱,一人受伤,大家行得越来越小心。车上全部人停止说话,安安静静帮忙瞅路,稍有不对,立马停下来,下车查探。
  耽搁时间不要紧,总比没命强。
  要是不留意,有时候翻车,能直接翻到悬壁下头。
  因此,当个个的脸被冷风,刮得苍白快变紫的时候,车队终于到达镇上,这比平日里慢两个多小时。
  叶爸爸拉着儿子赶紧下车,不顾形象,跟村人们一样,直接在地上一阵活蹦乱跳,直到脚麻感消失,才抱着烧碳的灰笼,跟瘦驴一起进镇。
  碧山镇车来人往,人们脸上的笑容却减少许多,唉声叹气挺多。镇上居民们,也不再有先前神气的模样,而是低声询问,村民们的粮票副食票等。
  碧山镇地理位置比碧山村低不少,自是没下雪。但各家各户的屋檐,却挂着的长长的冰柱,晶莹透亮。罕见的树草,也会覆盖一片亮白的“冰”。
  街边的三、五个黑瘦娃娃,在屋檐下使劲儿蹦哒,短短的棉袄与毛线衣向上收得老高,露出扁扁的小肚皮,然后终于掰下冰柱。
  “他们不冷吗?”
  瞅着光肚皮,叶安诚打一个冷颤,不可思议问道。
  回答他的是霉娃子,声音却是说不出的低沉:“比起冷,但是他们更饿得慌!”
  果然,瘦娃娃们迫不及待咬一口冰柱,嘎嘣嘎蹦响,咀嚼得有滋有味,像是什么山珍海味。而那些脉络清晰的冰叶子冰草,更是他们追逐的美食。
  至于那些大人家长们,他们已没力气、没精力管娃娃们。
  为了减少消耗热量体力等,镇上部分居民们,领来的两餐,自己喝两口、舔一舔,留给孩子们,然后晕乎乎缩在床上,只要还有两口气就行。
  比起有粮仓的村民,有夜集黑市的、工厂食堂的县城居民,被大队坑惨的部分小镇居民,一日粮食根本不够吃,粮票啥的有,但家里钱之前被耗尽,于是只能这么过冬天。
  好在这只是少数居民。
  尽管当初建大食堂,大多数的居民,还是舍不得大手大脚。如今能够在供销社买粮,对于他们,这绝对是真正的救命稻草。
  哪怕粮食越来越贵,至少能添加一点吃的。
  熬过寒冷冬天,开春来,爬周围山上,挖野菜摘树叶,大概也能存活吧!
  张队长先是领着村民们,去镇大队办事处一趟,目的是送高中生同志们,顺便取出今年的新布票。
  布票有很多种,普通布票、军用布票、特种布票、化纤布票、鞋面布票、棉絮票等,但他们只能领取‘一米六’的普通布票。
  取出布票后,那一刻,碧山村得告别相处数月的高中生同志们。幸运的是,大队正有去县城的长途马车,有麻布帘子那种,可以挡住部分大风。
  “小心一点,平安到家有机会留口信!”张队长拍拍他们肩膀,真心真意赞叹,“李勇峰同志,崔玉涛同志,你们真的好样的,我代表碧山村村民,感激你们!”
  这一刻,碧山村的大老爷们,都觉得眼睛涩涩的,有的流下不少‘风吹泪’。
  李勇峰摸干净眼泪,掷地有声承诺道:“碧山村还有白老爷子,等来春得空,我们一定回来拜访!”
  “保重!”
  “保重!”
  李勇峰与崔玉涛,挥挥手,目送他们离开。
  瞅着满满两大麻袋木炭,俩灰笼,以及用麻布封得严严实实的四箩筐东西,里头都是村人们乱七八糟的礼物。
  两人相视而笑。
  来碧山村,总觉得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
  **
  带着伤感与不舍,村人们又来到人满为患的供销社。
  留下一人守车,众人在巷子里,排上长长的队伍。
  叶安诚东瞅西瞧,有点失望。
  往年供销社的外面热闹很多,周围围着一堆做摆摊的居民们。有用谷草插满糖葫芦的摊子,有冻梨冻柿子,有卖红纸的,有用砖头儿压着的对联摊……热闹得很。
  现如今都没有。
  镇上居民们吃大锅饭那一刻起,镇上糖葫芦的小贩忽然全部消失。
  叶家父子俩,好不容易排进供销社店里,发现人们都集中在粮食肉粮副食边,或者布匹边,诸如买棉布棉花毛线等。
  而调料区的人与糖饼类精贵物品区人很少。至于杂货区包括日常用品和文教用品类的,比如搪瓷杯洋瓷盆暖水壶等,基本没人。
  叶家父子互视一眼,心里都有打算。
  卖粮的是一个女店员,大盘脸眼睛上挑,一直板着个脸,服务态度非常很好,村人们问的多或挑来挑去,她就会翻白眼。
  可能因为人太多,肉票副食票
  多数朴实腼腆的人,都不敢多问,生怕惹怒店员。他们干脆让给下一个,站在旁边偷偷听,有想法再凑上去买东西,这也是队伍排得长、买东西慢的原因。
  叶爸爸很本不用思考。
  粮食票、布票、粮票、副食票等,全部都准备换新。比如粮食,买半两,等店员给找零新票。
  得到好几个白眼之后,他们成为三个村最快买粮布的人。碧山村村民知道叶家去过县城,那里还有夜集,对此也不意外,羡慕两下,继续思考买多少,买什么。
  钱经不得花!
  有票也不够瞎买!
  叶家父子也没出去,开始逛起供销社其他区。
  最先去调料区,左边大木头柜旁边,近日摆放着几只超大缸,里面装着酱油、醋、白酒、豆油等。
  满满当当,半小时仅一人买二两。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爱心发射,bububu~
  **
  叶子冻成冰块,仙女们见过没有。
  小时候特别傻。
  冬天去够操场找冰叶子来玩儿,然后冷到不行,但是只要熬过去,手会变得暖和很多。
  不知道啥原理,小学都这么‘保暖’的,用冰取暖,醉了。
  **


第152章 糖饼与年货
  卖调料的店员是一位穿灰棉袄的黑瘦老大老爷; 在供销社卖货物; 却盯着隔壁人群里的肥肉流口水; 明显生活也不咋样。
  可能是因为平日里; 供销社根本不需要这么多货物; 他只是作为‘过年关系户’,挤入供销社帮忙的。
  “大爷; 这醋; 酱油; 白酒多少钱一斤?”
  叶爸爸闻着混合香味儿; 指着几个大缸,问出声。
  老大爷收回目光,转头打量一下眼前父子,精神面貌比他人高很多,他清清嗓子,回道:“今年特殊情况; 调料价格便宜许多,还不限量。酱油与醋两分钱一斤,白酒仅三毛三一斤。大兄弟; 要是错过今个儿,可就没这么大的便宜赚。”
  镇上的酱油、醋、白酒、菜油等调料; 不像盐巴,都是从本地生产队收购,再卖给村民居民们。
  今年八、九月,供销社看着本地收成不错; 又是生产队第一年成立,收购指数幅度上升不少。
  年底却发现,这些调料基本卖不出去,恐怕还得搁到坏掉。往年都是每人限量三斤,今年倒是不再有限制。
  且价格,五分钱一斤的酱油与醋,直接砍半。
  白酒也就是高粱酒,可以存放时间长,通常在四毛左右一斤,比普通粮食还贵,今降到最低价三毛三。
  叶爸爸低头思考一下,买下五斤酱油、五斤醋、十二斤高粱酒,并且从背篓里拿出三个小的空坛子,递给店员老大爷。
  对于酱油、醋、米酒、麦酒、果酒,叶老爷子年轻时候,跟很多老手艺人学会一两招,只要有足够原材料,叶家可以自己酿成,味道跟供销社的差不多一样。
  而高粱白酒的酿制方法,仍然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作为祖传秘方。至今,碧山村无一人学会,也只能花大钱,从供销社或村外头买回家。
  众所周知,高粱酒越存越香。
  喝之能暖身,且有益身体,还能外敷伤口、泡药酒等,用处很多。
  考虑到药酒、过年啥的,要不是酒票不足,叶爸爸真的还想多买一些。
  “好呐!
  原来是个大客户,老大爷猛然眼睛一亮,他麻利将酱油与醋,用特制漏斗量,转入坛子里,在封严实。
  至于高粱酒,更是费不少小心思。
  先将坛口用厚纸盖住,用棉绳系紧,把黄泥与稻草碎合物,用湿泥一起涂抹在坛口处。这样一来,回家甚至能直接埋入地下,存放数十年更醇更香。
  谢过之后,叶家父子俩继续将盐票与油票通通花光,买下八斤盐巴三斤菜油,才移步去杂货区。
  这里竟有一位裹着军大衣的中年男子,焦急跟店员比划争吵什么。仔细一听,原来是关于买大铁锅的事情。
  今年十月以后,供销社卖的最好竟是铁锅、瓦罐、菜刀、锅铲等,而因铁器供应不足,铁匠数量有限,从十二月份起,本市开始实行铁锅票铁器票,并且限量供应。
  这规定对生产队影响不大,通常数个村庄,就会有一个打铁匠人,专门给村民们提供铁锅铁铲锄头镰刀等,只是需要排队等更久一点,对于村人来讲,倒不怕这个。
  叶家父子对厨房工具没兴趣。
  叶老祖去世前,家里稍微能换粮食的都换出去,他们反倒是需要添置很多日常用品,以及备年货。
  于是各取所需,他们用大铁锅票,跟穿军用棉衣的中年男子,交换一些日常用品票。往常发此类票的时候,叶家通常都卖掉或换掉,换成粮食。
  如今,有甜妹儿的青山,除去猪肉,叶家暂时不缺粮食蔬菜。
  父子俩买下很多零零碎碎的杂物,比如打火石、火柴、洋瓷盆、搪瓷杯、暖水壶、肥皂、红纸、门联、十二生肖挂画等。
  考虑到今年,剔透匠恐怕也不会来碧山村,在叶安诚的建议下,叶爸爸还买了剃刀、指甲锉刀、挖耳勺等一套简单的工具。
  新年那天的打扮理新,他们再也不用排队借别人家的。
  零零碎碎算下来,除去票证,叶家人花出去快二十块钱,等同于全家辛苦数月的所有收入,而且,他们并未买大量的粮食蔬菜。
  可见,供销社里的所有人买东西,都必须精打细算、小心翼翼。
  大多数人紧张得快出汗,心里一点一点算计,一分也得花在刀刃上,这时候没人会盯着别人买东西。
  叶爸爸同样如此。
  他瞧着兜兜里的钱一点点减少,思考许久,取出四块钱三毛,借着背篓里死角,把剩下的整数三十块以粮票藏回兜兜里。
  叶老爷子在家时常嘱咐,不管啥时候,最好留下一些救命钱。
  叶安诚渴望的眼睛盯着某处,悄无声息吞咽口水,静静等着在背篓里瞎捣鼓的叶爸爸,随便帮他挡住别人视线。
  捏着手心里的四块三,父子俩最后来到糕点糖果区。
  大柜子最上面摆着有包装的烟酒,最底层的货架,则是一些用秤来量的散装货品,有红糖白糖花生糖水果糖麦芽糖、各色各样的糕点与饼干、瓜子花生,还有论个卖的红枣、黑枣、冻梨、柿饼。
  数量不算多,但丰富的种类,已经能让叶安诚心花怒放。
  不论何时何地,这些东西都是精贵品,不便宜。像是糕点票与糖果票,村民们可能半年才能得到一两斤。
  叶爸爸拍拍儿子的背,先称白糖红糖瓜子花生,再让叶安诚挑选三样糖果、糕点与饼干,仅仅这些不饱肚的糖糕饼,就将四块三花得一分钱不剩。
  听到结算价格,叶安诚心低十分不安,扯扯老爸衣角,默默问道:“爸,队里食堂肯定会熬米糖,这些还是算了吧!”
  “咱家已好多年没过个好年,这次是你爷爷奶奶特别嘱咐的。别忘记,家里还有思丫头她们呢!”
  **
  叶家很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过好年’。
  比如去年前年,过年的衣服都是旧的,家里除去红薯与粗粮,唯一的零食,是烤火盆里,噼里啪啦蹦着数十颗的黄豆、玉米等,至于对联挂画,通通没有。
  晓丫头他们太小没有记忆。
  叶安诚与思丫头是最明显感到叶家变化的两个孙辈。
  尤其是思丫头,那时候还小,听到村里多嘴丫头或婆子,或真心或无心的话,半夜里会伤心很久。
  后来有一次过年,某天晒冬阳的时候,隔壁村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