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六零甜丫头-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剩下的真真正正亲戚,村民们还是会偷偷摸摸拉一小把。而且对于血脉亲戚,对于闺女外孙父母兄弟等,碧山村也有两两三三接回家住的。
  这世道谁都不容易。
  没人能一直救谁,也没人能救所有人。
  从今天开始,村里守夜队人数增加。
  碧山村几百口人,不到一百户,除去几家只有老弱妇孺的,整个村子大概能凑出七八十人。四人一组,主要守仓库、巡夜土地田地,轮下来也够好些天。
  ‘怪异’的拜年气氛,终于渐渐消散,正月终于安静。
  **
  元宵之后,晨雾与冬阳越来越多,雪渐渐融化,天气越来越冷,出屋恰好太阳越发困难,除非找个避四处寒风的地,让暖阳从中间洒入,把寒意遮在外面。
  被禁在屋里‘读书、学习、滚架、逗乐弟弟’的甜妹儿,特别想亲自修建一间透明的玻璃房,像电视里暖室那种,只让暖洋洋的阳光,洒到全家人深上。
  娃娃们可以在里面嬉闹玩耍。
  叶家三汉子领着几碗杂粮稀饭回来,与家里泡菜、腊肉腊肠一起吃。
  最近村民们一有时间就去麦地与油菜花地,瞅一瞅粮食剩下多少,用树枝敲一敲硬邦邦的土地,看看能不能种红薯洋芋。
  时间过去越久,人们内心越慌,没活干很容易想东想西。
  还没吃完饭,从食堂回来的叶妈妈,却带来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
  碧土村田地里,今早从林子里坡上,溜出一条黑尾巴蛇,追着老鼠来的,幸好是无毒的,被村人们分着吃掉。
  叶老爷子皱眉道:
  “以后娃娃们少往山边跑,林子里也别单独去。”
  叶爸爸叹息道:“他们村怕的不是黑尾巴,而是野猪群、豺狼、熊瞎子哪些。那天晚上,不是有人听到一声狼嚎?要是狼群进村,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甜妹儿眨巴两下眼睛。
  她不敢跟爷爷爸爸说,青山空间里也传来几声狼嚎。
  武力值必须加大啊!
  **
  最近,碧土村黄队长愁得白发冒出数十根。
  他们村的巡夜队,是碧山村的五倍以上,为的是安全。
  黑尾巴蛇是当地土话。
  咳咳咳,它有一个人人都听过的恐怖学名——蟒蛇。
  是的,就是蟒蛇。
  能吃人的大蟒蛇,比如五米以上那种,被本地人称为‘大龙’,‘青龙’,‘煞龙’,但这种蛇百年难得一见,都躲在深山老林里。
  若是真不幸遇到,不是人死,就是它被人群殴死。
  至于——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么么哒~~~~
  生活在山边,除去人防着,野生动物同样得注意一点。
  通常它们不伤人,总有特例跑出来的。
  小时候还有野兔野鸡野猪、野刺猬、野罐类的……跑出来,长大只剩下蛇…_…#
  晕倒~
  **
  叶子开心开心极啦!


第170章 育秧与收麦
  因本地是亚热带雨林气候; 碧山溪水质量好; 田鼠、山雀类多; 短一点诸如两到三米的蟒蛇; 在本地山林里不算少见。
  从山林里窜出来的蟒蛇; 几年内总有那么一两条。
  它们多数都在五米以内,常在三米左右; 比罕见的过山峰(眼镜王蛇)类的剧毒蛇好对付得多; 两个青年村民只要不打岔; 可轻轻松松将一条两三米蟒蛇拿下; 剁肉存粮。
  碧土村黄队长担心的可不是蟒蛇。
  而是碧山里的猛兽类。
  碧山是群山系,除去二碧山、三碧山,连绵不断还有很多群山,有名字的,没名字的,一座又一座。
  而围绕三村的群山; 只要比二碧山高,就有名字,且以数字为名; 排在‘二’之后。这大概是因为祖宗是个取名废。
  从山外人眼里来瞅,三村的村民本就出自碧山系; 并无什么山脚山腰,他们村就住在碧山里,是一整大坨碧山系。
  而碧山的坏特点,建国以前有俩个:
  一是山贼多; 二是野兽多。
  山贼多,因为碧山高、树林密,山间小路人口少,容易迷路,而进出碧山的山路,无野兽安全的仅有那么两条。
  因此常出现拦路打抢的人。
  就像电视里演的一样,蒙个面,见到不认识的人就打劫。至今百姓不知道劫匪是谁,唯一确定,肯定是当地村民。
  野兽多,这里有虎豹蟒熊等猛兽出没。
  根据老人一代一代流传讲过,村里曾合伙打死一只外出觅食的老虎,还将肉、骨、爪、血给三个村子的人吃。
  当然,虎豹类猛兽出山活动,却比蟒蛇出山更少见,它们在那座山里的哪个角落,村民们一点不关心,只要不在村子里就好。
  村民们的最大危险来自两个种群——野猪与野狼。
  当林子里野狼在食物减少时,会习惯性的迁徙觅食,很有可能成群结队往村子里跑,这些家伙最难对付,对付必是一群。而野猪们同样如此,在春秋季节,隔几年会出来祸害地里的庄稼粮食。
  这两种赖皮的野兽,让村民们狠得牙痒痒,恨不得将它们全宰杀光,吃肉剥皮抽骨。可惜野味也不是那么好打的。
  碧土村的房屋特点是一定有高墙等,还会有很多陷阱,各家各户也有一些原始的打猎工具。有时陷阱里还能套个偷偷摸摸黄大仙之类的。
  如今半夜听到野狼嚎叫,这说明附近肯定有狼群迁徙,这是一件防备持久战,令村民们苦不堪言,但不得不做。
  直到一个月没听到狼叫,山民们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
  至于碧水村,蟒蛇可能从溪水沟里滑至他们村。而碧山村背靠神山,从来没有出现猛兽伤人的故事。
  两村村民村民只需要出人出力,在必要时刻,协助碧土村赶出或杀死猛兽,得到一部分的奖赏。
  而三村老祖宗有交代,由前村长家口口相传:
  无论哪个村,在面对野兽攻村时,必须放下暂时的成见,一致对敌兽。
  三村老祖宗不知道,村人们都知道,三村村长老辈家还有现代打猎工具——三把工字牌汽木仓,以及数百粒的铅弹。
  村里可有不少猎人高手!
  必须提的是,这并不违种花国的规章制度。
  直到八十年代末,汽木仓与仿真木仓没有明确划分。当地村民有拥有汽木仓,打野味的权利。谁要是有钱,都可以买到它。有霸气的山娃娃打鸟都用它。
  九十年代开始,汽木仓类事故层出不穷,为安全考虑,将它归为木仓,人民群众必须上交。这是后话。
  总而言之,狼嚎现,碧土村的人最近恐怕有的忙活。
  **
  野狼群不出现,晚上嚎叫也只偶尔传来一两声,不知远近。村民们只能干着急,暂且放一边去。
  雪融化后,村里男女老少依旧穿着厚棉袄,除去一日三餐,时时刻刻往地里蹦哒,坐在田坎上,去敲敲土,看硬松程度,在感受一下山间温度。
  只要气候在暖和一点,稻谷、红薯、洋芋都得准备开种,各种各样的春种春收,一点都不比秋忙轻松。
  至于麦地与油菜花地的收获,盯着越来越伤心,只能期待多一点,半夜里祈祷再多一点。
  村里老人都不去麦地,家人们生怕他们怕哭晕过去。
  瞅着一片揪心的场景,张队长思考许久,再听取老辈们的建议,最后与干部们商量许久,决定今年多种十亩红薯,减少水稻等高要求植物。
  红薯最便宜,生产队今年总工分值肯定下降,没钱就没钱,但没有什么比填饱肚子更重要。库里有粮,心里不慌。
  开春过后,白老爷子也会帮他一下,向公社里打一份宜种粮食报告。况且,诸如种植什么,队长是有权力选择的。
  今年春季来的相当晚。
  直到三月中旬,气温才略微适宜。
  等张队长一声命下,村民们分成两批,一大批下地种红薯与洋芋等。一小部分则准备育秧苗、种水稻。
  牛驴纷纷下地,不知疲倦地犁地。
  村民们在它们屁股后头,用锄头将翻好的松软土壤弄平,近闻皆是泥土与青草的芬芳。
  甜妹儿穿着蓝色毛线衣,外罩一件蓝棉袄褂子,绑着高马尾辫,露出白嫩精巧的脸蛋儿,在田间跑来跳去。
  今早起来,全家人心血来潮量一下身高。
  参照比是堂屋墙壁,这还是甜妹儿请求爸妈制作的。最后发现过个春节,全家小辈都在长个儿。
  叶安诚五厘米,思丫头四厘米,晓丫头三厘米,甜妹儿五厘米。连叶三叔都往上延伸厘米,身高成功超过叶二叔,直奔叶爸爸。
  果然,全家偷偷摸摸开的伙食太好,营养跟上。
  此刻,甜妹儿搂着数个长竹筒,蹦蹦跳跳,给亲人们送水。
  叶妈妈正在田间疏通沟渠,加固田坎,在把清澈的溪水引入一方方稻田里,润湿泥土,看上去特别清澈透明。
  这几天除去整地,还要忙着给育苗。
  俗话说“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尽管还没有杂交水稻,村民们依旧尽心尽力,选择好优良的秧田,浸泡种子育出嫩稻秧。
  这可是种稻田的关键之一。
  “妈,二婶婶,喝点水!”
  甜妹儿把竹筒递过去,筒里是叶家特有的淡淡甜味‘温白开’,每日的做汤汁者则是家里最小女辈。
  叶二婶对小侄女眨眨眼睛。
  这丫头不喜欢吃果干,原来是存着天天泡温水,这么一喝,味道挺好的。
  甜妹儿对她神秘兮兮一笑,然后抬头往山坡上瞧,继续往山上‘慢慢’爬去。“虚岁”四岁的山娃娃,真的比三岁自由很多。
  半山腰梯田往上,全都是肥沃的一块块黑土地,不在引入溪水。今年这些地会全部种上红薯。叶家大老爷们正在梯田里,满头大汗地劳作。
  “爷爷,爸爸,二叔,三叔,大哥,喝水啦!”
  甜妹儿一边大声叫喊,一边在地梗边上跑着。
  离得近的黄老爷子,赶紧弯下腰扶她一把,拍拍她肩膀,笑眯眯嘱咐一句‘小心,慢点跑,地里滑’。
  “谢谢黄爷爷!”
  瞅着她一点一点走远,黄老爷子笑着摇摇头,才蹲下来,捧起地里泥土,闻两下,总觉得跟往年不一样。
  从去年秋天开始,当地气候都很诡异,老农民全部都迷迷糊糊,也不知道正常该是啥样的,还真让人伤脑筋。
  春种真的很忙,起早贪黑,在水田里插秧栽水稻、种红薯、洋芋,洒南瓜种子,还有其他少量的蔬菜等。
  睡觉五个小时,基本没有任何休息时间,吃饭都是在田坎地梗边,除去老人娃娃,无人搞特殊。
  值得庆幸的是,碧水村食堂已经基本断粮,而碧山村碧土村还能基本维持。但粮食量提供一日三餐已经是最大限度,村民们吃的粮食少,干的活多。
  连续十几天,村民们又累又饿,连走路吃饭都能睡着。
  叶家人也在一点一点渐渐消瘦。
  每天晚上,甜妹儿都在空间里,熬鸡汤或鲫鱼汤,努力给他们加餐补营养。
  等到四、五月,麦收季节已到,远远望去,麦地里依旧一片金黄,在表面上看起来是丰收,没有任何问题。
  近距离一瞅,那麦子像牛毛似的,有的还能有穗,有的甚至都没结穗,就算是有穗的,也大多没长成麦粒儿。
  一亩地一亩地细看过去,麦地里几乎没有收成。
  尽管如此,非常忙碌的村民们,依旧多一件事情要做——在油菜花熟之前,抢收麦地,有多少收多少。
  抢收安排在晚上。
  村民们的睡觉时间越来越少。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木仓是真的合法,但是不易过多讨论,仙女们还是暂且不提。
  话说,以前十岁娃娃拿他打鸟是真的。
  我还只是军训摸过呢………………_…#
  这个春天会很忙很忙的。
  夏季会很闲很闲的。
  ……………………


第171章 草根与树叶
  “春季播种日; 跟家里办喜事一样; 从早累到晚; 根本没有一点儿休息时间。”
  夜幕降临; 月亮隐约露脸; 隔壁一位老大婶,扶着酸疼厉害的腰; 小声嘀咕两句; 大口喝热水; 混个五分水饱后; 继续下地挥镰收割麦子。
  尽管疲倦得狠,村民们不得不‘努力’勤劳。
  人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因近距离接触麦地看得清清楚楚,明白村里今年麦子的收成糟糕透顶,凄惨到差点连麦种都没有收回来。
  可是,仍旧不能浪费这一点粮食。
  此刻; 四亩麦地,已经脱完粒的麦子,总共堆成三小坨。叶爸爸用一个大背篓; 轻轻松松将之全部装完。
  他背着小半背篓的新鲜麦子,连腰都不弯一下; 轻轻松松一趟便可把八、九亩地麦子,送到山脚下的临时库房。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麦子再经过晒汗、碾磨等手续,最后得到的白面,全村全部麦子总共不到五十斤; 再上交部分给大队,剩下的可能只够全村人饿着吃五、六天。
  只能最惨、没有更惨。
  地里油菜花同样出现不明“缺素症状”,油菜“花而不实”,有的植株直接颗粒无收。等菜花谢、菜籽成熟,菜油的产量恐怕也好不到哪去。
  这还只在春天,离收获季节还有半年,粮种才刚下地,库房里的粮食只有支出、没有收获,一直控制控制再控制,最后还是快支撑不下去。
  肚子饿得不行,活计越来越多,村子里累病的人不少。
  张队长连夜召集小干部们开夜会。
  **
  其他村镇也很困难。
  五九年正月前,虽公社还没有明确下放文件条款,但整个碧山镇生产大队,各个小队都或明或暗宣布:公共食堂停火,清锅断顿。
  碧水村与碧土村的大食堂也渐渐熄火。
  部分村干部像霜打了的茄子一样,整个人焉掉,逢队员就躲,见村民就藏,生怕瞅到别人目光,爬村民问他们要吃的。他们自己与亲人都饿着肚子,哪里来吃的。
  人人家里都粮不够,饿着肚子下地干活,累得半死不活。
  村民们不满情绪一直往上升,再加上饿极,家家户户没有吃的。地里种地活计,耽搁关键时间的不在少数。
  这种情况越发严重——人们必须想方设法,往野外找吃的。
  终于,在三月开春后,温度一点一点回升,镇上居民与外村村民,又哭又笑,心里庆幸不已,他们的命算是活下来。
  不如想这个冬季,日子再艰难,仍然要一步一步往前爬。
  种花国将定量救济粮分给城镇居民们,量不多,却令人欢呼雀跃。
  而村民们也不再抱怨,纷纷爬山摘树叶、挖草根、挖野菜、采野果,当然他们是从采树叶与挖草根开始,野菜野果也需要时间才能冒出来。
  总之,春夏的茂密山林里,怎么可能没有吃的呢?
  待厚雪渐渐融化,大地开始慢慢地苏醒。
  各种绿色树叶露出来,树枝长出新芽,有顽强生命力的嫩草,从地里冒出头来。幸好,大炼钢暂砍不完本地村的树林。
  人们最先找各种各样可食性的树叶与草根。
  草根最常见的是茅根,它们耐得住寒冷,在回春前就从土里冒出来,需要眼尖的人才能瞅到。
  将茅根扯成一段一段,晒干,轧成碎面蒸着吃,非常美味,可算是一种味道不错的填肚‘野菜’。
  树叶有很多,榆钱、杨叶、柳叶、槐花、槐叶,甜杏叶等。树叶味道通常各种各样,但多多少少带点苦味。
  人们甚至找到吃树叶的一套办法与理论,像苦杏叶有毒不能吃,这类问题,是经过血的教训累积的。
  最好吃的是榆钱,去掉外层,里面是发白一层,有点像胸脯肉,将它磨碎成粉末,过筛,甚至可以做成面条。
  还有其他叶子,有的吃多脸肿、有的梗气儿、有的会反胃。既然有选择,大家开始挑着吃、存着吃。
  有的树叶苦味重、还硬,难以下咽,人们把它们浸泡一天一夜,清洗干净,再把用刀剁碎,用榆皮面揉成一团。
  树叶团子蒸熟吃。
  要是有一种料,也算是不错的美味。
  是的,苦中寻饱——种花国的吃货们,在困难时期,连吃树叶、草根都能这么讲究。怎么才能好吃不反胃,怎样混合搭配才能有饱腹感,一切都凭借经验教训。
  只是,山林中能吃的树叶是有限的,并没有划分谁是谁的,那些嫩叶嫩芽还未来得及成长,已经被人摘下挖走。
  对此,有人皱眉道:
  “等将树叶、草根、野菜全吃光,地里庄稼也差不多成熟了吧?”
  来年还会长出来的呀!
  **
  “从明天开始,对外宣布村里‘食堂停火,清锅断顿’,公共食堂从一日三餐,削减至一日一餐,红薯杂粮稀饭,周一三人一碟泡菜或其他。”
  碧山村队部土屋里,张队长面色凝重地宣布这个坏消息。
  小干部们心里咯噔一下,随后叹息一口气,有一种‘终于来了’的感觉。
  地里春红薯与春洋芋种下,如今主食还剩下部分水稻插秧与多亩玉米的播种,其他蔬菜春种全部缩减,没命的忙碌,一点一点恢复成正常上工。
  至于收获粮食?
  那是越收越伤心。
  粮食越来越少。
  碧山村也必须往外发展——山林中的野菜树叶野果等,这是老天爷赐予的粮食,每年每种都有时间限制,错过就没有。
  如今,碧水村的人已经开始一边吃余粮,边挖山脚,甚至地里的活计都有些敷衍了事,全按照去年瞎干一通。
  若不是要春种,咱们村民恐怕也早就爬山。
  山里春夏野菜野味野果最多,各家各户得努力累积口粮。
  黄老爷子点头道:
  “明早就通知对队员们。各家各户地里活计要做,老天爷赏给的东西也不要忘记,自己把握好度吧!山林东西有毒没毒,记得分辨清楚。”
  “野菜树叶啥的不用上交库里。他们想上交也可以换成工分。当然,必须得提醒村民们一句,大队可能随时来人,公社也没黑纸白字说明‘公共食堂关闭’。”张队长继续补充道。
  换句话说,村民们家里多两片无毒的树叶,最好也藏起来,别惹人打眼。毕竟,眼红是种病,但是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有得‘眼红’病的旁人。
  除去余下春收春种问题,余下会议话题都关于,在围绕关于爬二碧山、三碧山等事情,以及其他两村想穿过‘碧山村’,爬两座无猛兽神山的请求。
  碧土村、碧水村周围的茂密山林里,不排除有大型猛兽,危险系数极高,在饿肚子的时候,不幸遇到,很难对付。
  三村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哪怕有大大小小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涉及到多少人的生命,碧山村肯定不会拒绝。
  况且,建国后,二碧山算是独立,不再是碧山村‘独有’。
  只是,有关于一些问题还是要商量一下的,免得到时候做得难看。
  因为平日里,碧土村与碧山村,除去祭祖与拜娘娘庙(建国后划掉),很少上神山,三碧山一年都去不了一次。
  非碧土村人,在二碧山、三碧山里迷路,并不奇怪,被毒蛇类动物咬到也有可能,万一出事关于‘救人与否’‘归责任’等问题,必须得事先商量一下。尤其针对碧水村。
  还有一点,人心都是偏的。
  他们至少得等,本村的村民先上山转数圈,有一些‘粮食’收获,才给外村人便利。
  会议开到深夜。
  **
  直到晚上十一点,叶二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叶家。
  屋里院子里都是静悄悄的,最近这段时间,除去最小的两娃娃,大家都身心疲惫,几乎沾床秒睡。
  点燃昏暗的桐油灯,入眼瞅到,红薯玉米饼、番茄炒青菜、猴头菇煮鱼汤,营养丰富的宵夜备好,被罩在大铁锅里。夜晚冷,它们已有些变凉。
  这些饭菜的味道可能有点怪有点新鲜,它们皆出自甜妹儿之手,她总喜欢在菜里面加一点乱七八糟的调料或果酱。
  “二婶婶,你回来啦?”
  悄悄话的软糯声音忽然响起。
  夜猫子甜妹儿,开门从屋子里伸出头来打探,不等得到回答,她蹭的一下缩回去,牵着刚被叫醒的叶老爷子出来。
  “老二家的,开会说得啥?是不是上山挖野菜的事情?”叶老爷子揉揉惺忪的睡眼,直接了当问道。
  叶二婶一边热菜,一边道:
  “爸,食堂开始一日一餐红薯稀饭,直到今年库里粮食吃完为止。”
  “您猜得没错,从明天开始,村民都可以请假爬山,除去保证下地干活的,剩下要请几人,各家各户自己决定。”
  甜妹儿眨巴眨巴大眼睛,咱家可以去爬二碧山?
  “行,老大家的需要在食堂煮饭,明天你跟老二,在队里继续干活。剩余其他人都去山上转转。”叶老爷子把甜妹儿拎起来,往屋子里走,关心一句,“你慢慢吃,吃完早一点休息。”
  堂厅里,叶二婶喝一大口热气腾腾的蘑菇汤,再咬一大口红薯玉米饼,嚼两下,忽而哑然失笑,饼竟有酸酸甜甜果酱味道。
  看来山药井里的野草莓果酱还剩不少。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么么哒~
  别人采野菜,咱家种……………………嗯嗯嗯嗯~~~嘘!
  树叶的做法味道主要来自度娘~~~,感激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