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十年代国货群-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律谢绝参观。

    电影热持续了很久,等到了电影下映后,平时人们还会讨论呢,隔壁的婶子,死活非要把小孙子送去练武术,儿子媳妇怎么劝都不听……

    唐兰做生意时没什么可聊的,和对方来一句:“看过少林寺吗?”一下子话匣子就打开了,聊聊剧情,讲讲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到后面再自然点提到房子上面,一桩生意也就做成了。

    外面小摊上有卖贴纸的,都是各个电影明星的,以港台明星为主,唐兰自己的印象里,接触贴纸最早还是九十年代呢,安安喜欢余安安,除了因为这位女星和她名字一样之外,安安说小姐姐长的好漂亮,她很愿意看她的电视剧。

    前段时间电视台播放了余安安主演的《武侠帝女花》,当时全家人一起追剧,小安安搬来小板凳煞有介事的跟着一起看,虽然剧情一知半解,但每天看的都很认真。

    过了几天,小安安宣布另外一个安安是她的偶像,虽然她还不懂偶像一词的含义。

    唐兰从贴纸里翻出了余安安的贴纸,半张A4纸大小的贴纸,上面有大大小小十二张的贴画。

    唐兰问了价格,五分钱一张。

    唐兰给安安买了两张,刚到安安手里,她就贴在了自己的作业本上,第二天被老师写了小纸条:说不能在作业本上贴和学习无关的贴纸。

    安安往全全脸上贴了一张贴纸,刚贴到脑门上,全全哇的一声就哭了,两只小胖手不停的舞动着,像是再反抗姐姐。

    唐兰听到哭声掀帘子进去,她也是哭笑不得,安安一脸懵逼的站在炕边,指指全全说:“妈妈,我就是贴了张贴纸。”

    唐兰小心翼翼的从全全的脑门上撕下来,耐心的说道:“贴纸不能往人脸上贴,妈妈给安安买一个好看的本本,以后安安把喜欢的贴纸贴在上面,还可以写下心里话,大人保证不看,怎么样?”

    这个主意还不错嘛,安安现在只会写简单的字,扭扭捏捏的字体离工整差得远呢,不过好歹认了几个字了,英雄牌钢笔是从红包群抢的,安安坐在写字台上,认认真真的开始掀贴纸。

    安安这种几岁的小女孩都沉迷于明星的颜值里无法自拔,更别说成年人了。

    现在的明星都是天然美女,素颜下也是真的美,男明星更是演技好又长得帅,唐兰还是不能免俗的喜欢上了周润发。

    啧啧,大帅哥是经得起时代的考验的,哪怕是二三十年后,依旧迷倒一大片,电视台里还在重复播放着无线的《上海滩》。

    唐兰看过剧后,专门跑去商场给顾茂晖也买了一件大衣和礼帽穿,顾茂晖表面上很嫌弃,后来还是乖乖的每天穿着上下班,不过礼帽他不戴出去,说太夸张了,太引人注意。

    商场里现在很流行贝雷帽,唐兰记得两年前她刚来的时候,就火过一阵子,有儿童的小贝雷帽,唐兰买了两顶,自己是灰色的,给安安买的是大红色的。

    小安安越来越臭美了,家里条件好了一些,唐兰也愿意给她多买好看的衣服裙子穿,毕竟是小女孩,在物质上不想太委屈孩子。

    安安也懂事,商场橱窗里的衣服再好看,但是价格贵的话她也不会缠着大人买。

    两个小的只会哇哇哭,唐兰每次哄完孩子心都很累,一回头安安甜甜的一笑,嘴里跟抹了白糖似的,小手攀上来给唐兰捏肩,还是女儿贴心啊!

    两个小的过两岁生日时,唐兰在顾茂晖的头发里发现了一丝白发,唐兰掐着头发的手停在半空,顾茂晖才三十岁出头……

    他自己倒是没当回事,把白头发扔在地上,握住了唐兰的手:“嫌我老了?”

    顾茂晖这两年格外忙,布料厂在做改革,从上到下都跟打了鸡血一样的忙碌,加上顾茂晖又是抓生产的,比其他的领导事情还要多。

    罗桂芝埋怨说,顾茂晖早出晚归的,天天见不到人。

    有一次顾茂晖出差走了小一个月,回来后下巴上满是胡茬,抱过清清时把清清吓哭了,愣是没认出来眼前这个是自己爸爸。

    顾茂晖很受伤,洗漱干净刮了胡子,又讨好了清清许久,孩子才愿意和他玩儿。

    不仅布料厂在改革,其他的工厂也在改制,具体的唐兰不清楚,只是看报听广播里讲过,说什么改变企业冗余的地方……

    顾茂晖回家很少说工作上的事,倒是罗桂芝,在食堂里听到只言片语的,回来后会和唐兰聊聊,顾茂晖在布料厂待的并不轻省,老厂长要退休了,总得从下面这些人里提拔一个上来,顾茂晖资历浅,虽然来的这段时间做出了成绩,但再往上走一步也是困难。

 第158章 诬赖

    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着; 布料厂涨过一次工资; 顾茂晖一下子涨了十块钱; 十块钱啊……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毕竟猪肉用肉票买菜八毛钱一斤,涨的工资可以买十多斤猪肉了。

    这次是所有人都调薪; 不光是工厂; 其他单位都涨了; 不过涨的都是正式工,像罗桂芝这种在食堂帮忙的; 待遇不变。

    供应没涨,还和以前一样,不过手里钱多了一些; 就有底气买高价品了; 可是高价品是真的高啊……

    还拿猪肉举例子; 高价猪肉确实不需要票,但逢年过节; 一斤能卖到六七块钱; 和正市相差了将近十倍……

    到底还是人们生活条件改善,余钱多了,黑市里六块钱一斤的猪肉; 卖的也很好。罗桂芝有渠道能买到四块钱或者四块五一斤的猪肉,还都是五花肉,吃到嘴里都觉得发腻。

    罗桂芝下班挎了一个小竹篮回来,上面盖了一层蓝色土布; 下面摆着二斤猪肉,还有一点山蘑,猪肉是花钱买的,三块五一斤的土猪肉,人家还饶了她二两,那蘑菇没花钱,是食堂的师傅回老家从山上摘来的,分给了罗桂芝半斤。

    罗桂芝哼唱着革命小区走到了胡同里,把小篮子放回家,还得出门接三个孩子回来。

    到了家门口,罗桂芝瞧见门口围着一群人,都是街坊四邻,她连忙跑过去,其中人群里有个邻居眼尖,小步跑过来说道:“哎呦,你家可算来人了,市管会的人等了一个多小时啦。”

    市管会?他们家能和市管会扯上关系的,也就只有唐兰开的店了。

    罗桂芝也是一问三不知,等唐兰回家的时候,已经下午六点多了。

    唐兰刚带着一个租客看了房,现在租房生意她自己不插手了,都是交给别人去带着看,这次是一个大客户,一下子要租五六间房呢,所以唐兰才自己去了。

    市管会的人在院子里的石墩上悠闲的坐着,手里捧得是罗桂芝泡好的茉莉花茶,茶杯上还冒着热气呢。

    唐兰关上大门,围观的人瞬间被堵在外面,市管会的人看见正主回来了,慢悠悠的从石墩上起来,一杯茶喝的浑身畅快,说话的语气也和缓了许多,领头的说道:“跟我们走一趟吧,有群众举报,说你的房屋中介所欺瞒客户……”

    欺瞒客户?唐兰做生意向来规规矩矩的,突然被扣上这么一定大帽子,真是始料未及。

    人家喝了罗桂芝的茶,还吃了一匣子点心,也不好太强硬,如果换成别人,早就架着胳膊带走了,这位女同志看起来不像是坏人,市管会的人又说道:“我们是来调查情况的,如果你是清白的,会还你一个公道,走一趟吧。”

    门外面的邻居还没散呢,一见穿制服的出来,全都散到了两边,唐兰嘱咐了罗桂芝几句,就跟着市管会的人走了。

    问了唐兰基本的情况,又了解了一下当时的情形,唐兰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是以前的一个房主把唐兰告了。

    本来这种纠纷是要交给公安局处理的,但那边觉得是经济纠纷,而这类事情是市管会出面协调的,他们更专业一些,就又把锅甩了回来。

    唐兰觉得诧异,当时买卖双方都是很满意的,一个给钱,一个拿房,连合同都签了,唐兰去店里找到了当时签约的合同,市管会的人说:“人家不认合同,说当时卖的价格太低了,一定是你故意压价。”

    唐兰哑然失笑,房主这个理由未免太可笑了。

    对方一口咬定是被唐兰骗了。

    幸亏唐兰记性不错,这桩生意她还有影响,房主是本地人,家里有两套房,想卖一套出去,只是他们家的房子有硬伤,临着大路,白天晚上都很喧闹,房子的朝向不好,不是坐北朝南的优质房子,最关键的一点是,这户院子里面死过人。要说是正常的生老病死,也就没什么关系,可唐兰听邻居说,他家的二女儿去年在家里上吊了,发现太晚没抢救过来。

    从那以后,这个院子就空着了,一家人搬去了街对面去住,可能是看最近卖房的多,他也动了买房的心思,可家里的变故,房主一个字没跟唐兰提,如果不是唐兰问问邻居,就被蒙在鼓里了。

    唐兰去找房主正面问,房主低着头也承认了,虽说是封建迷信不可信,什么凶宅一类的说法不能作数,可买房的人心里终究还是膈应的。

    唐兰心里虽然不满意,但房主急着卖房,唐兰还是接了这个生意,只是在买家问的时候,都会如实相告。

    这种房子难卖,哪怕是降价……大家心里还是会忌讳的,只是表面上不提,最后有个买主愿意买,他家里信奉天主教,说什么不信这些,而且家里几个年轻的儿子,火力壮,阳气重。

    之前唐兰建议房主降价,房主自己也答应了,他心知肚明,房子不好脱手,所以最后的成交价格比附近的房子要便宜百分之十五。

    而这次的麻烦,就是从这百分之十五起的,房主说,他们家的房子比周围低了这么多钱卖的,当时他是听了唐兰的忽悠,上个月这条街的院子卖出去了,还没他家面积大呢,足足多买了两三万!

    唐兰气的不想说话,你家的房子能跟别人比?如果是唐兰,那种“凶宅”再便宜她也是不敢买的!

    无论什么年代,敬畏之心大多数都有,买房是大事,总得权衡一番,若不是因为降价了,人家买家也不会退而求其次买这处院子。

    房主诬告唐兰和买主串通一气,故意压低房子的价格出售,两个人指定分赃了。

    这无凭无据的指证令唐兰哭笑不得,市管会也是出面问问情况,查了唐兰的开店资质后发现并无不妥,是走的正规途径开的店。

    唐兰轻咳两声:“不是还有法院呢吗?合同上写的清清楚楚,除了中介费,其余的,一毛钱我都没拿过,如果他觉得不公平,就去法院告我吧,随时奉陪。”

    唐兰不想再多费唇舌,合同签完,钱都收到了,自己又觉得吃了亏想把那部分钱再拿回来,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

    市管会就是了解情况,问清楚后客气的请唐兰出了门。

    房子的地址就在德泉胡同附近,唐兰还是上次去找年老师,无意中发现有人要卖房呢。

    房主也被市管会喊去谈话了,回去唐兰简单把事情提了一嘴,免得罗桂芝他们担心。

    第二天唐兰回家早,可是只有顾茂晖在家看孩子,罗桂芝没在,顾茂晖说,罗桂芝出去好大一会儿了,唐兰去胡同口倒垃圾,隔壁的人告诉唐兰,说罗桂芝去德泉胡同那了,好像是去找什么房主。

    唐兰心里咯噔一下,昨天回家她提到了那家房主的地址,难道罗桂芝去找人家了?

    唐兰回家和顾茂晖交待了一声,慌忙骑车往德泉胡同去。

    这个所谓的诬告,唐兰并没放心上,她走的都是正当的卖房流程,对方再耍赖,就算上了法庭唐兰也不惧。

    唐兰不知道罗桂芝的用意,总得去把她劝回来才行。

    等唐兰到了那,她发现罗桂芝正在树下和人说话呢,另外那人被遮挡住了,唐兰看不真切。

    罗桂芝并没留意到唐兰,唐兰走近一看,罗桂芝对面的竟然是年老师!

    她俩以前认识?

    罗桂芝看见唐兰显得很局促,她搓搓衣角介绍道:“这位是老年,是我以前认识的朋友。”

    唐兰点点头:“年老师,妈,我们认识。”

    “认识?”罗桂芝眼里露出疑惑,又望了望老年:“那可真是巧了。”

    年老师指指唐兰的手腕:“这孩子带着玉镯呢,那么好水头的镯子,我也就年轻的时候见你戴过。”

    唐兰这时候才回过味来,怪不得年老师态度转变那么大呢,感情是因为她手上的这个镯子?

    年老师邀请唐兰和罗桂芝去家里坐坐,盛情难却,婆媳俩交换了眼神,跟着老年一起回了德泉胡同的家里。

    老年说他之前在黑龙江,刚回北京不到三年的时间,物是人非啊,家里的人基本都不在了,还有两个堂兄留在新疆了。

    比较幸运的时候家里的两套房子还在,收拾收拾简单住进去,每天做点轻松些的工作,糊口没什么问题。

    罗桂芝本来是想找房主理论的,如果道理讲不通,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她刚走到胡同口,就碰上了老年。

    两个人聊了几句,罗桂芝就把自己的来意忘了,后来唐兰赶来了。

    唐兰说自己心里有数,不让罗桂芝掺和,老年也说:“你们这话我听明白了,放心吧,对方就是诬赖,占不到便宜,还有法律呢,不用怕。”

    回家的路上罗桂芝似乎有些忧伤,大概是想起了前尘往事吧。

    唐兰有点好奇罗桂芝和老年的关系,晚上她问了顾茂晖几句,顾茂晖拍拍唐兰的头:“整天瞎琢磨什么?过来,我摸摸大没大……”

    唐兰:“臭流氓。”

    顾茂晖呵呵一笑,大手覆了上来。

    自从生完俩孩子以后,唐兰总觉得和顾茂晖的交流少了,可能是因为两个人都忙,聚在一起的时间少,她的大部分时间还分给了孩子。

    唐兰叹口气,头微微偏到窗户那边,顾茂晖察觉了她细微的变化,停下问道:“唐兰,你怎么了?”

 第159章 回丹阳市

    唐兰摇摇头; 也没怎么样; 自己就是有一瞬间觉得怅然若失; 唐兰往上拽拽被子:“睡吧。”

    隔壁的邻居病了,家里只有老两口,孩子都在外地上班; 身边连个人都没有; 街坊四邻轮流帮忙照看; 罗桂芝下班后也去了医院。

    唐兰回来的早,安安哄着弟弟妹妹玩; 唐兰去了厨房,家里还有两斤多的大米,安安喜欢和大米粥; 每天早上抓上一小把; 掺上点小米熬上一锅; 全家人就着咸菜也就解决了一顿饭。

    罗桂芝回来的晚,路过德泉胡同的时候碰到了老年; 说了几句话耽误了半个小时。

    罗桂芝笑道:“老年和我说了; 他愿意把后面的墙打了,弄出几间门面房出租。”

    年老师那个倔脾气,怎么突然就答应了?

    罗桂芝絮絮叨叨的的说了很多; 原来是老年一直在资助家境不好的学生上学,但是现在他收入也不高,日常生活捉襟见肘,罗桂芝劝他; 有了门面房,每个月都有收入,这些钱完全够资助人了。

    如果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老年不会动心,但他一想有了钱还能继续做好事,就同意了。

    有了这几间门面房,早点铺的夫妻也不用另找别的地方了,门面房还没改完,几间就已经被抢光,付了半年的定金。

    什么生意都不会一家独占,从唐兰在丹阳市第一次卖布时,就清楚这个道理。

    这会儿没有房屋中介这个说法,倒弄房子也都是私下的,没有正式的店铺,毕竟商品房是九十年代的产物,大多数人还没那么意识。

    可最近唐兰发现街面上出现了和她差不多的店铺,也是找了一些房源,带着客户去租房或者买房,不过是别的区的。

    一枝独秀只是暂时的,唐兰野心也没多大,难不成占了所有的生意?能维持现状就已经很好了。

    卖房利润大,一个月能卖出去两套,她就高枕无忧了,比上班强的太多。

    唐兰收到了程欢欢寄来的请帖,她和杰克要结婚了!

    年初她俩出国去见了杰克的父母,双方父母都很满意,虽然现在异国恋比较少,但好在家长开明,也没有去阻拦。

    程欢欢邀请唐兰一家回丹阳市参加婚礼。

    三个孩子可以带回去,两个小的也快两岁了,坐火车一点问题也没有,他们也好久没回去了,趁着这个机会,也回丹阳市见见亲戚朋友。

    罗桂芝说她不想回去,顾茂晖叹口气:“那算了,我和唐兰带着三个孩子回去吧。”

    罗桂芝轻笑道:“那可感情好,三个小孩子在我身边叽叽喳喳的,这下走几天,我可算清净了。”

    安安撅着嘴,抱着罗桂芝的胳膊:“奶奶嫌弃我!”

    这次回去,唐兰有了物是人非的感觉。

    算起来,离她离开丹阳市,已经过去快三年了。

    大家都没什么变化,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穿的戴的都更上一层楼。

    唐兰他们一家住在黄爱国家,虽然人多,但是房子大也足够住,几个孩子混到一起,叽叽喳喳乱成一团。

    杰克重新把房子装修了装修,以后就是两个人的婚房,比起单位分的福利房,这种房子条件可好多了,单位里不少小姑娘都羡慕程欢欢。

    唐兰回了一趟服装厂,业务部进了三四个新人,其他人还是老样子,孙主管胖了不少,整个人乐呵呵的:“唐兰回来啦?北京咋样?快和我们说说。”

    唐兰是中午的时候过去的,也不耽误大伙上班,曹红花和祝明友在一起了,谈对象谈了一年多,俩人不着急,可双方家长着急呀,都是二十多岁的人了,张罗着说最晚明年结婚。

    小情侣都是一个部门的,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中午还能约个会,祝明友经不住大家开玩笑,略羞涩的低下头,反而是曹红花,落落大方的直视着大伙。

    祝明友的心思唐兰早就知道,现在他俩在一起,也是挺圆满的,都是知根知底的同事,俩人各方面都挺搭。

    下午唐兰去找了方芳一趟,方芳孩子一岁多了,正是最难哄的时候,唐兰还没进屋门,就听见了哇哇大哭的声音。

    方芳焦头烂额,招呼唐兰进来,吐了一肚子苦水,婚后甜蜜了一阵子,只是双方父母都在催着生孩子,他俩也想生,只是一直没怀上,到了后来,计划生育政策就下来了,只能生一个。

    他俩结婚早,如果早点怀的话,还能赶个边生下二胎,但是没办法呀,老天爷没给这个机会,她婆婆一直念叨着,只能生一个啦,一定要生个大孙子出来,说到这的时候方芳翻个白眼,等生完是闺女,婆婆脸色当场就变了。

    方芳无所谓,自己日子自己过,可过了半年,婆婆又想幺蛾子了,非让方芳再怀一个,请假回乡下生孩子来,生出来不用怕,到时候在农村亲戚家上个户口,谁也不知道!

    方芳两口子都是正式员工,如果超生,工作指定都没了,粉雕玉琢的女儿挺好的,方芳也不想再冒险,因为这事,她没少和婆婆起争执。

    唐兰默默的没吱声,原因还在她男人,一点自己的主见没有,活稀泥有用?

    唐兰在方芳家里待了一个多小时,她抱怨个不停,唐兰放下给孩子带的东西,找借口溜了出来。

    几年前的方芳,说话的时候都带着笑意,可现在呢,周遭都带有一股怨气,唐兰摇摇头,人啊,总是会被生活改变的。

    有过的不如意的,自然也有生活的顺遂的,唐兰是第三天回的南坪村。

    去之前唐兰犹豫了一下,自然是怕碰到顾家那群极品,不过顾茂晖说,他们又不常回来,这次罗桂芝没一同来,也就没什么好顾忌的。

    唐兰一想顾茂晖的话也有道理,两个人坐了大巴车晃晃悠悠的到了村口,三个孩子唐兰没带,吵吵闹闹的也看顾不过来。

    于奶奶家就在路边,他俩先去看了于奶奶和许爷爷。

    几年不见,两位老人明显苍老了不少,走路也颤颤巍巍的,于奶奶说,等过完年,就搬去大儿子那,不为别的,岁数大了做饭都累得慌。

    房子先这么搁置着,说不定以后还回来呢。

    于奶奶中午留唐兰和顾茂晖吃饭,唐兰说还要去顾大爷那,就没站脚,路过隔壁时,唐兰透过敞开的大门看见了自己以前的家,新主人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唐兰心里安慰了许多。

    冯大姐一家还是住在山上,果树生意好了,现在更是彻底不下山了,直接在山上平坦的地方盖了两间房,从远处一眼就能瞧见。

    午饭是在冯大姐家吃的,从饭桌上的菜,唐兰就知道,冯大姐的日子在村里绝对是独一份。

    小鸡炖蘑菇、红烧鱼、另外炒了四个肉菜,大米饭一大盆敞开吃,家里的果树水果多,饭后好几样水果可以吃。

    冯大姐虽然不怎么下山,但村里的事也知道不少,顾家现在名声不好,村里有些人都不愿意搭理他们,其中有往事的缘故,更主要的是,顾家得罪了村里人。

    顾家房子后面是一条路,他家的后院种了菜,栽了树,最近听说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