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零军嫂穿书记-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亏大中午的院子里没人,要不得从院门口把她一路围观着送到家里。
  “这次我可都是在号称广州最潮流地带的观禄路进的货,听说都是香港货。”薛甜甜翘着二郎腿靠在沙发上,“我带了喇叭裤,花衬衫,健美裤,蝙蝠衫回来,昨晚摆在市区广场上不到一个小时全都卖完了。”说着压低声音,“你知道咱这次赚了多少吗?”说着伸出三个手指头,“就这么几天,三千块!我再多跑几趟咱甜品店就有了!”
  三千块在如今可不是个小数目,万元户就算过得特别好了,这么多钱确实不少了。
  林雪嫌弃地看着她的蓬松大头,“你这刘海也太立了吧!”
  薛甜甜白了她一眼,“等你有空去南方看看,这可是最流行的发型,立在头顶上的头发越多,说明理发的技术越好!”
  林雪这个土包子不说话了,这头发可真狂野,跟狮子头似的。也不知是不是人们憋屈的时间太久了,如今的衣服就数亮色卖得好,去年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一上映那满大街的女孩子都穿着各式各样的红裙子,望过去一片红霞。今春纺织报发布文章《北京流行黄裙子》,之前是没见流行文章登出来是真流行了,一时间街上红黄并存,鲜艳夺目。不过也不难看,在这个还没来得及光彩陆离的都市里有这些色彩斑斓的颜色点缀着,带来不少生气,更何况姑娘们正值青春年少,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比前两年穿着幸子衫苦兮兮地站在冷风里悲春伤秋好多了。
  薛甜甜从行李包里拿出两个袋子,神秘兮兮道,“我给老关和老苏一人带了一身西装,他们铁定看不上喇叭裤这些。”说完撇了撇嘴,两个老顽固!林雪看着她取出来的花格子西装无奈扶额,“你从哪儿淘腾来如此不稳重的西装!”林雪特地咬重“不稳重”三个字,“放心吧,他们肯定不会喜欢的。”
  薛甜甜嘿嘿一笑,“不喜欢就放着呗”明显是故意的,这人!林雪无奈道,“下次去给我家致远带点黑色深蓝色灰色驼色这样暗色的西装运动服,有平常款式的羊毛衫也要,颜色也选暗色。”至于关教导员,死道友不死贫道,谁让他娶了个时髦的老婆呢,好好享受走在时代前沿的感觉吧。
  薛甜甜嘟囔着嫌太暗到底还是应了,林雪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她又从包里变戏法似的掏出几本杂志,是邓丽君封面的《姊妹》杂志,只见她把书宝贝似的轻轻放在桌子上道,“这里面讲的有美容,潮流,服装,给你买了几本,放心,我也有。”
  林雪:我并没有不放心,谢谢。
  林雪刚准备问她在南方住宿吃饭的情况,就见她又掏出来几盘磁带,小心翼翼地放在书旁边道,“这是岛国之情歌系列,整整八盒呢,卖的可好了,也是咱两一人一份。”
  林雪:你是蓝胖子的亲戚甜胖子吗?
  这种不管给我买啥都要给你带一份的情谊对林雪而言还是很珍贵而稀奇的,她看到薛甜甜眼下浓重的黑眼圈道,“快回去补觉去,晚上你和老关在我家吃饭,‘起身的饺子落地的面’,下午吃炸酱面。”
  于是下操回来的苏致远和关恺看着背对着他们坐在餐桌前的卷毛蓬发狮子头面面相觑。


第21章 开学
  等下了几场秋雨,天气稍有些凉意的时候,苏致远特地借了团队的吉普车送林雪去燕大报道。
  报名手续办好,两人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往宿舍楼走,林雪的宿舍在二层,推开门里面已经有一个姑娘在看书,看到有人进来她站起身来,“你好,我叫梁静文,沪市人。”这姑娘长得颇有些小家碧玉的感觉,个子不高,体型纤细,皮肤白皙,说话轻声细语。
  林雪爽朗一笑,“你好,我叫林雪,”说着指了指苏致远,“这是我爱人,他在京市当兵,我来随军。”
  宿舍里三张架子床,上下铺,能住六个人,刚进门左手边摆了一张桌子,靠窗的两个床铺之间也有一张桌子,宿舍里其他人还没到,梁静文占了靠窗左手边的上铺,林雪选了靠窗右手边的上铺。
  苏致远去楼道洗了手开始给林雪收拾床铺,东西是林雪早就准备好的,床褥棉被都是在部队买的,橄榄绿的颜色,林雪怕硌得慌准备了两条褥子。床单被套枕套枕巾也准备了两套,淡蓝格子一套,深蓝格子一套,正好能换洗开。
  这年头学校里是没有柜子的,苏致远听说后给林雪打了个实木的壁柜和炕桌,还用边角料拾掇出个简易的两层书架,林雪看到东西连连称赞他手巧,这可方便太多了。
  又是钉柜子擦床板又是铺褥子叠豆腐块的,大体上总算是收拾完了。林雪拿出手帕把下铺擦干净让苏致远歇会儿,自己把带来的应季衣服叠好放进壁柜里,苏致远坐不住去楼下打了热水回来。
  林雪给柜子挂好锁就听见宿舍外面传来重重的脚步声,紧接着是方言,“俄真不觉着重,比下地干活轻快多了,” “你两轻轻快快多好,干甚非要拿?” “就是这儿了。”
  宿舍门被推开,一个高高瘦瘦的姑娘站在门口,垂着长长的大辫子,身后跟了对儿乡下夫妻,那姑娘身上背着个大大的塑料布背包,手上提个网兜装着脸盆,搪瓷缸子,热水壶这些。
  林雪连忙上前接了网兜,帮着卸了身上的大包,那姑娘就对林雪笑笑,“可算是到了,多谢你。”说的是土话,“爹娘快进来歇歇。”说着把身后老两口让进来坐在门边的下铺上,说是老两口其实不太准确,两人最多也就四十上下,身上的衣服虽然不新但也洗得干干净净的,只是长期劳作皮肤有些黝黑,此时坐在床板上有些拘束。
  那姑娘看向林雪有些不好意思道,“你打热水没,能不能让俄倒点。”
  林雪笑着指了指自己的水壶,“倒吧。”
  那姑娘就笑道,“一会子俄再给你打满。”说着取出搪瓷缸子倒了满满一缸子水向着她父母道,“等晾晾就能喝了。”然后才看向林雪和梁静文,“你们好,俄叫李研,来自延市,这是俄爹娘。”
  林雪介绍了自己和苏致远,梁静文则略点了点头。
  李研非让李父李母坐着,自己麻利地爬到门边的上铺铺床,林雪就看着她从包里翻出一包白糖有些恼了道,“不是说给勤学留着嘛,咋装进来的,回的时候带回去给勤学喝,俄不爱喝。”
  李母就慈爱地看着她,“是勤学非要给你装哩,你念书苦,多喝点儿好的。”
  李父跟着点头,“不要省钱,出门在外多顾着自个儿。”
  李研就把糖包拆开倒了不少到缸子里,嘟囔着,“剩的都拿回去给勤学喝,俄半大女子啦不爱吃糖,腻得慌。”
  说着又上去铺褥子,一边收拾一边道,“俄肯定能过好,别说人家大城市就是不一样,俄高中就是土炕,炕上能睡十几个女子,咱村里芳芳和俄挨着,她那人睡相不行,今儿把俄蹬一脚,明儿把俄打一拳,闹的俄就睡不成,”说着又喜滋滋的,“哪像人家这床一人一个,看着就舒服!”
  又说坐的火车新奇,学校里房子好看,宿舍里灯泡稀罕,手下不停,唇瓣更不停,看见缸子不冒热气了又嚷着让父母快喝糖水,“俄上大学国家给补助,哪里吃不上一口糖?都倒进去了可别舍不得,快喝!剩下的快快提回去给勤学解解馋,等俄出息了咱一家六口都到城里住,让俄爷俄奶也当回城里人。”李父李母就不停地应着,间或交代李研多顾自己的身体,不要操心家里,看着感情很好。
  林雪本来打算等自己下铺来了给人家说一声把盆放人家床底下,可左等右等不见人影,眼看时间也不早了,就给宿舍里四个人打了招呼,和苏致远在学校里熟悉环境。
  燕园很美,五十多年前,墨菲先生运用古典造园手法。采用中国传统风格,亭台楼阁具备,白墙红柱,彩画飞檐;又混入现代先进元素,设施配置齐全,用水耗电,照明取暖,很是方便。
  要说林雪最满意的就是学校到军区有直达公车,虽说得晃悠两个多小时,可总比没有强不是。当然,今天是军用吉普车的待遇,林雪坐在副驾驶座上看着苏致远严肃的侧脸笑道,“今天怎么话这么少?”
  苏致远就有些委屈,“你开学咱两就难见面了。”估计只有林雪周末回家才能见上。
  林雪愣了一下,可不是,自从她来到这个世界除了苏致远日常训练的时间,两人几乎形影不离,如今骤然要分开还真是有些不情愿,“要不我明天去问问老师看能不能走读?”林雪看到苏致远的眼神一下子就亮了
  林雪:粘人鬼!两个都是!
  第二天林雪找到负责的老师说明情况,得到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可以走读的批准后松了一口气,林雪都想好了,让薛甜甜给自己带个随身听回来,早上可以在路上背单词练听力,下午可以在路上听音乐缓心情,背书回家学习就成。


第22章 舍友
  宿舍里人已经到齐了,梁静文和李研是昨天就认识过的,李研大概是不会说普通话,一直说的是方言,“俄本来叫李研究,俄弟叫李勤学,上户口都少打了一个字,俄就成了李研,俄弟成了李勤。”
  林雪心想这公安民警可是帮了你和你弟大忙了,李研究跟李研,李勤学跟李勤,这简直不用听也知道哪个好听呀!
  除了这两人,林雪下铺是一个叫李娟的姑娘,不大爱说话,只介绍了姓名。
  梁静文下铺是个叫杨美的姑娘,看着挺精明的,只是有点显小。
  而李研的下铺是个叫余梦遥的女孩,性格有点一言难尽。
  这天林雪回到宿舍,她正高声说着话,“我也就三岁前在国内待着,之前一直在英国定居,这不是国家改革开放了嘛,我家老太太讲究落叶归根带着我回来了,可真是处处不适应,人家那楼房,那环境,那氛围,那政策,真不是中国能比的,我都想回去了,回不成去香港也行啊,虽然差了一点,但总比待在国内强。”
  林雪挑挑眉,香蕉人?神经病!她没说话继续听香蕉大侠道,“人家的食品很卫生不像中餐这么脏,天气也好不像首都灰蒙蒙的,人也有礼知礼不像国内不成样子。”最后说着还撇了撇嘴。
  李娟就道,“国内有国内的好,国外有国外的好,互相借鉴着才能走远。”这话不错,人无完人,国无完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才是正道。
  就见余梦遥嗤了一声,“国内压根没法和人家比!农村还有裹着小脚的老太太呢,丢死人了!”很是不屑,李娟的脸一下子就拉了下来,宿舍里除了杨美其他人脸色都不好看,祖国对每一个国人而言都是神圣而庄重的,你提出问题要求改正可以,这么侮辱真是找死!
  林雪从小到大几乎从来没有生气超过半个小时,因为她会在半个小时之内狠狠还回去让对方比自己更难受。此时她坐在李娟的床铺上道,“裹小脚丢人?可我记得西方世界也是有缠腰束的!这两者有什么本质区别吗?不都是对女性身体的某个部位在空间上进行强制性的压缩吗?不都是男权社会物化压迫女性的封建产物吗?建国以来中国女性地位大幅度提高,妇女能顶半边天呢!余同学可能因为不在国内孤陋寡闻了。”林雪笑了笑,十分贴心地帮她找好了原因。
  “人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这话果然不假,当初对丝绸趋之若鹜的蛮夷后人如今也成了知礼之族被争相吹捧了。”
  “可你有什么资格评价我们?我刚才听余同学说自己三岁就离国了?这中间大家轰轰烈烈建设社会主义你并未参与其中,痛定思痛实行改革开放你不能感同身受,当然,这些都可以理解。”
  林雪似乎真能理解地点点头,“你刚才说国外食品卫生,可我记得1906年,美国长篇小说《屠场》揭露美国肉制品的惊人现状,酸肉化剂摆在柜台出售,臭肉渣滓制成罐头火腿,这之后美国才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进入食品安全法制化时代。”
  “至于中餐,煎焖蒸煮炒,烹饪形式多样;杯盘碗碟筷匙,用餐工具齐全;色香味意形,品鉴角度完备;酸甜苦辣咸,味蕾感受充沛;粤川鲁苏浙闽湘徽豫京沪,菜系种类众多;选料合适,刀功精细,火候讲究,调味鲜香,历史已有千年之久。只是某些菜品对于国外长大的余同学来说可能有点油腻罢了,哪里就脏了,这油可都是正经粮食做的!”如今确实还没有地沟油,没有添加剂,就是有,和人吵架能说出来吗?不能!又不是彪!
  “再说国外环境,就说余同学所在的英国吧,1952年,伦敦大雾笼罩,寂静无风,恐怖毒雾夺走了上万条生命,这之后英国才出台了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治法案。”
  “至于你说首都的天灰蒙蒙的,可能那天是阴天吧,今天不就万里无云,碧空如洗嘛。”如今还没有雾霾,有的是沙尘暴,刮风扬沙,昏天黑地,但余梦遥刚回国没经历过,屋子里谁也不会说出来,余梦遥这人不一次封住她的嘴之后烦也能把人烦死。
  林雪指了指窗外的天仿佛在说你看真的很蓝,“再说礼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家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无处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见面有礼,宴饮有礼,拜贺有礼,庆吊有礼,祭祀有礼,各种礼仪规矩包罗万象,《礼记·中庸》中有记载,‘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经礼曲礼,相辅相成。”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林雪对着余梦遥青一阵儿白一阵儿变换的脸和煦地笑,“当然,余同学出国早,怕是不懂文言,我给余同学解释成白话,礼的实质是自己谦卑而尊重别人,即使是挑担子做买卖的小贩,也一定有令人尊敬的地方,更何况富贵的人呢?富贵能懂得爱好礼,就不会骄奢淫逸;贫贱却知道爱好礼,就不会心虚志怯。”
  “久不归国的余同学不知道这些自然能够理解,富贵人家出身的余同学知礼懂礼自然也不会穷奢极欲。”
  “可是其他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中出现纰漏不可避免,而且谁也不能在发展前提前预知,未雨绸缪。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我们能做的就是听党指挥,试点先行,随时监督,总结经验,争取做到步步稳妥,缓缓而行,摸着石头把河过!”
  “当然,这属于学术探讨,余同学有什么想说也可以畅所欲言,不要在心里留下疙瘩,毕竟咱们以后都是要站在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上一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革命同志,得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行!”
  隔壁几个宿舍的同学在楼道里听得津津有味,房子隔音效果不好余梦遥嗓门又高,她的话大家都听到了,心里正不得劲呢,林雪的反驳一下子就让人觉得解气去闷,痛快非常!
  林雪正笑眯眯地看着余梦遥就听见外面传来响亮的鼓掌声,她顿时就愣住了,笑意也僵在唇边,什么情况?


第23章 游园
  就见同班和隔壁班的女生推门进来,她们班支书先和林雪打过招呼,才转向余梦遥道,“就是林雪同学说的这个道理,余同学在国外长大,如果有什么思想认知上的偏差可以多向同学请教,咱们绝对谆谆告诫,循循善诱。”
  话音刚落,众人就笑开了,余梦遥脸涨得通红,拨开人群跑了出去。
  林雪本以为大家会因为这件事疏远自己,毕竟她自觉牙尖嘴利,咄咄逼人。没想到这事儿流传得挺广,班长甚至在班会上重提此事表扬林雪,班里的同学,认识的校友,也都会和善地打招呼。
  这真挚的爱国情怀呀!
  等到国庆的时候这事的余温才算褪去,余梦遥的奶奶听说后亲自上门拜访了林雪,老人家已经有七十多岁了,大家闺秀出身,如今依旧优雅,余梦遥是她幼子的女儿,对祖国没有归属感又自觉从国外回来高人一等,送到燕大就是想让她认识中华文明的璀璨,没想到被同学教育了一番,回家竟然破天荒地想跟着自己学古琴,要知道之前她可是碰都不愿意碰的,旁敲侧击问出情况,她就带着孙女向林雪致歉道谢。
  余梦遥脸红红的,“是我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烦请林雪同学不吝赐教。”她可是专门向奶奶请教过的,用的是成语俗语,这位厉害的林同学应该会觉得自己还行吧。
  余梦遥明显没有不情愿,这倒让林雪对她的印象改观不少,说实话,强盛的国家对发展的国家有歧视不可避免,否则蛮夷之说从何而来?可作为国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自己没有大本事,那就做好分内的工作,扫干净一片土地,种出几十斤粮食,监督好一块生产线,站好每一班岗……如果自己有大材,那就放眼神州,研究出飞船导弹,发明出新型粮食,改造好机械装备,培育桃李满天下……这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建设祖国,没有高低贵贱,不分孰优孰劣。
  可若是一味崇洋媚外,奴颜媚骨,那不过是另一种形式上的被殖民,是更可怕更悲哀的思想气节被殖民,还不如啥都不想啥都不干呢,毕竟安邦治国平天下,自有周公孔圣人!这个说法虽有偏颇,但放在此处却正合适。
  如今还没有黄金周一说,国庆学校组织联合游园活动,林雪估计是因为上次的事情占了少有的大一新生游园名额。
  为了这一天,园内工人以“砖地无土,土地无赃”的原则打扫干净殿堂内外,桌底门槛;园艺工人控制花期当天在各条主路摆上一盆盆盛放的桂花,菊花,一串红。一进园子,深吸一口,幽香馥郁,醉人心脾。
  林雪他们属于流动观众,自由度还是很高的,可以随便溜达。固定观众的话就只能在某一演出点观看节目,园方会提供小马扎,其间还有为领导外宾准备的折叠椅,领导外宾一来,观众要起身欢迎,演出点也会上演准备好的迎宾节目,这样的事儿不事先安排好还真不行,国花台主要承担的是这一任务。
  林雪没跟着大部队走,她一个人慢慢地晃悠,今日园子里金桂飘香,楼阁间点缀着宫灯彩旗,亭台上演唱着歌舞京腔,昆明湖上少年泛舟,东堤岸边游人如织,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一个重大而庄严的日子,一份热烈又和谐的氛围,身处其中不禁受到感染,多了一段欢喜的回忆。
  一天园子游下来林雪又累又饿也就没回家,明年国庆35周年阅兵,这可是隔了十几年的第一次阅兵,上面领导很重视。苏致远忙得焦头烂额,估计回去也见不到,还不如在学校安心待着呢。
  回到宿舍,余梦遥像个跟屁虫似的跟在林雪身后问东问西,林雪心道,这姑娘不会是有自虐倾向吧,在外国受歧视崇尚外国,被自己怼了又崇拜自己,神经!
  如今校园里大家都是双枪将,背两个包,一个是书包,一个是饭袋,林雪两个都是皮包,驼色的是书包,黑色的是饭袋,算是少有的时髦人。
  这天正在上课,天地间一下子暗了下来,待在教室里连书本都看不清,灯泡光亮有限,老师布置了作业摆摆手给大家提前下课了。
  走在路上黄沙肆虐,整个人像是被埋在土里似的,全身都是沙不说,嘴里鼻孔里也是,林雪带着大白口罩还是能感受到那股土味。
  食堂里人不多,几人进去先跺脚拍衣服整头发,弄得地上都是沙粒,一会子估计这儿得铺一层沙子。
  食堂里饭菜种类不多,林雪打了馒头稀饭再要了个清炒豆芽已经算伙食不错了,李研只要了个窝窝头泡着开水喝,李娟要了馒头稀饭没要菜,余梦遥要了馒头稀饭三个菜,此时她把菜放在桌子中间让大家一起吃。
  要说这余梦遥也是个人才,那次的事情发生后她挨个儿给当时在场的人道歉,说她受了林雪的教育一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倒把大家弄得不好意思了。而最尴尬的就数林雪,余梦遥整天跟在她屁股后面说是要向她学习,林雪刚开始都想着她是不是故意膈应自己呢。
  “我打菜打多了,你们也一起吃啊!”余梦遥把菜又往中间推了推。
  其他三人:你已经这样一个多月了!
  林雪拿起碟子像往常一样每样菜给李研和李娟拨半碟,给自己和余梦遥留半碟,有便宜不占那不是彪吗?再说了,其实这段时间处下来,她觉得余梦遥这人还不错,虽然彪了点。别人说啥她辩论不过就认啥,据说她当初看不上这边是因为她堂姐看不上,她的白人同学看不上,她反驳不了就觉得人家说的是对的,后来被林雪狠狠驳回去以后她求着林雪再说一次把那些话记录下来,给她堂姐去了中文信,给她同学去了英文信,就为了反驳人家说得不对,真是出人意料地彪!
  第一次一起吃饭李研李娟连她买的菜动都不动,人家之后也照买不误,直到林雪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把菜给四人分开,这种情况才持续到现在,李研和李娟对余梦遥也算和气。
  至于宿舍其他两人,梁静文太傲气,杨美太势力,人家不稀罕她们,她们也不上赶着去稀罕人家。梁静文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杨美则扒上了本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