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老关家的六零日常-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
《老关家的六零日常》
作者:紫羿叶子
文案:
关舒阳死了
又活了
成了六零年代东北农村的普通农户关家的老闺女明子
一大家子,爷爷,爹娘加七个孩子
一个只有十二户人家的小屯子
老人孩子,生老病死,嫁闺女娶媳妇
忙忙活活就是一辈子
所以
这是老关家的生活日常……
阅读指南:
1、女主没有金手指,只是个从现代穿回来的学渣。
2、文笔什么的,莫强求,渣。
内容标签:穿越时空 种田文 励志人生 现代架空
主角:明子 ┃ 配角:关家众人 ┃ 其它:六零七零八零及以后
作品简评:
明子死后穿越到东北农村的老关家,成为六零年代老关家七个孩子中的老幺,在善良质朴的关家人的关爱中平安顺遂的长大,养成兵哥哥,发家致富带修路,种田养家挣钱不乱花。 本文行文流畅,文笔细腻,人物塑造鲜活,剧情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前期种田后期发家致富,文中男女主线微甜不虐,每一个配角都有自己的故事,展现了不同人物在那个时代下的悲喜人生,使得文章引人入胜,值得一读。
====================
第1章 穿到六零?
关舒阳死了,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上遗传基因,年纪轻轻才三十多岁就得了绝症,早早就离开了人世,比爸爸妈妈的生命还短。
然后,关舒阳又活了。
睁开眼睛,映入眼里的是一片浅淡的黄,仔细看,发现是电视剧里见过的很多年前农村用的那种草席。
这什么情况?
莫名的,关舒阳想起了王熙凤……
她是死在医院的,怎么还被卷着草席扔掉了吗?
全身一点力气都没有,嗓子刀割似的疼。
关舒阳想动动身子,偏席子裹得还挺紧,身上又没劲儿,动都动不了。
“二姐,二姐,你看看,明子是不是在动呢?”几步之外传过来女孩儿的声音,吓得关舒阳不敢再动。
“没有吧?你是不是看错了?”另一个不确定的声音传过来,应该是那女孩儿口中的二姐了吧。
“没有,我看到那席子动了?二姐,你说,明子会不会没死啊?”
“看看去……”这姑娘,胆子挺大啊。
过了一会儿,关舒阳感到有棍子还是粗树枝什么的东西在顶自己的腰死劲的推。
所以,她们说的明子,是她?
她成了明子?
哪个明子?谁家的明子?
容不得她多想,那棍子的力道可是不轻。
关舒阳努力的晃了两下身子,想要发出点声音求救的,可是嗓子实在太疼了,张了半天的嘴了,却喊不出声音,疼得她眼泪鼻涕都下来了。
“真动了,真动了。二姐。明子真动了。”很激动的声音。
然后,席子被打开了,入眼的是两个穿着黑色的粗布衣服,扎着麻花辫的姑娘,一个十六七岁,长得好看,神色里透着精明,一个看上去也就十三四岁的样子,脸上肉肉的,看着就是个老实孩子。
不认识……
所以,这是穿了?
然后,舒阳就被抱了起来。
抱了起来……
所以,不只是穿了,还穿成了小孩儿?
两个姑娘抱着嗓子疼得眼泪鼻涕流得满脸,还除在懵逼中的舒阳,撒丫子就开跑。
“叔,婶儿,你们快看看,明子活了。明子没死呢。”
舒阳被放在了一面土炕上,土坯的房子,举架很底,木头的窗框,下面一层是玻璃窗,上面一层不知道是什么材质的,透明度不是很好,是纸吗?
舒阳还在观察环境,又被人抱在怀里,用温毛巾轻轻的擦着她的脸,“明儿啊,娘的明儿。”一叠声的叫着明儿。
舒阳抬头看着抱着自己的女人,三十多岁的样子,眼角已经有了细纹,但是一点也没影响她的样貌,整齐的眉眼,相当白嫩的肤色,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整整齐齐的在脑后盘成个髻,前面用一个看着像是铁丝掐成的发箍箍着,连一根头发丝儿都没有跑出来。
这就是这身体的娘了。
舒阳想起来刚听到抱她回来的两个姑娘叫她婶儿,所以,那两个姑娘是她的堂姐了?
舒阳想开口说点儿什么,又发不出声音,娘似乎早就知道她说不了话。摆晃着哄她,“明儿不哭哦。一会儿药就熬好了。吃完药就不疼了哦。”
这一会儿,等得可有点儿久,舒阳估摸着得有一两个小时,她都已经在娘的怀里小睡了一觉了,迷迷糊糊的好像家里来过不少人,在她身前嘀嘀咕咕的,也没听清楚都说了些啥。
一直睡到嗓子疼醒了,抬手摸向脖子。哎妈,居然用个拳手大的大包,带着右半边脸得脖子都肿得老高。
“明儿,别碰脖子。来,喝药了哦,士云,你把着腿,士敏,你把着胳膊。我灌。”娘一边哄着舒阳,一边儿叫人,这是怕她不肯喝药,打算硬灌了?
果然,之前抱她回来那个特别好看的姑娘过来抱着她的腿,那个发现她的姑娘过来紧紧的把她的胳膊按在身子两侧。头也被娘用胳膊夹着固定住了。还有一个年纪很小,看着也就六七岁的小姑娘在边儿上看热闹。紧接着一碗药就送到了嘴边。
嗯,真苦啊,就是她这早就被药汤子锻炼出来的人,都有些受不了,别说才是还抱在怀里的孩子了。怪不得喂个药这么大阵仗,不灌是真没法喝吧。
舒阳是三十几岁的大人,喝药什么的,哪里好意思闹别扭。鼻子已经被捏住了,正好,憋着气,一口喝下去拉倒。
娘几个也没发觉异常,估计还以为舒阳是病得没力气挣扎了呢。
药苦是苦了些,但是真的挺有用的。喝下去没多大一会,嗓子就没那么疼了,还是火烧火燎的,但是能忍住了。
又过了一会儿,舒阳被喂了半碗米汤,小米的,熬出了米油那种。喝下去,出了一身汗,嗓子好像更好些了。也没那么饿了。
嗯,还好还好。不是还在吃奶的奶娃娃。
“婶儿,小明子又活了吗?”外间儿窜进来一个特别欢实的皮猴子,三两下就爬上炕,盯着舒阳好奇的看。哎哟,是个小黑人儿啊。这肤色,掉地里都找不着吧?
“你又上哪淘去了?你给我离明子远点儿。去叫你爷和你叔、你姐回家吃饭。”明子娘坐在炕头儿正缝衣服,抬头照着皮小子的屁股上拍了一巴掌,把人撵走了。
这家怎么是叔婶养着一帮侄子侄女吗?
舒阳嗓子不舒服,正好不用开口说话,省得露馅儿。也能安静的观察观察环境,毕竟,这就是她日后的家了嘛。
至于适应突然改变的环境啥的,舒阳根本用不着,她做为扑街老写手,穿越什么的,简直不能更熟悉。一点都不会水土不服,适应不良。
经过这几个小时的观察,加上她的生活经验。这里应该是在农村,还是年代比较久远的农村。土坯房,窗纸,土炕,席子,孩子死了随便卷个破草席子扔了了事,再加上已经见过的几个人的穿着打扮,至少得是五六十年代了。她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就没到过农村,要不是以前看过电视剧还有写小说的时候查过资料,估计,连这些也是猜不出来的。
这家里的人陆续的回来吃饭了。
一张炕桌,挤了九个人。
年纪最大,看着六十多岁的,应该就是爷爷了。
另一个成年男人肯定就是明子爹。
再加上明子娘,这三个,应该就是家里的长辈了。
六个孩子。有舒阳已经见过的,好看的士云,老实的士敏,皮猴子士文,和那个不知道叫什么的小姑娘,还有两个之前没见过,比士文大一些的一个男孩和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
第2章 一大家子
“婶儿,我二姨给明子拿了十个鸡蛋。我放笸箩里了。”说话的,是最小的女孩儿。
“你二姨家五个儿子呢,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他们家条件好,也禁不住造。别总要人家东西,你二姨父知道了,嘴上不说,心里指定不乐意。”明子爷爷一看就是个厚道人,不贪便宜。
“爹,没事儿。赶明儿个我给他们家送几斤高粱米去。”明子娘给孩子们盛饭,一边儿说着。明子爷爷听她这么说,就不再言语,专心吃饭。
之后再没人说话,专心的吃饭。
饭是高粱米饭,菜是白菜炖土豆,还有一碟儿萝卜条咸菜。
明子爷爷跟前是单独的一个菜碟,菜也是一样的菜。但是只他一个人吃,其他人都吃大盘子里的。舒阳没看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再没有别的人,几个孩子都叫明子爹娘做叔婶儿,也没见他们的爹娘,看着相处,好像还都是一家的孩子。越发的看不懂了。
晚上,爷爷带着两个男孩儿住在厨房北面隔出来的抱厦的小炕上,大炕上住着明子爹娘和五个闺女。
两间小土房,一大家子十口人,满满当当的挤着。
之后,舒阳,哦,如今已经是明子了,连着吃了半个月的药,脖子上的大包一点点的消下去了,嗓子也不疼了。上辈子从来没见过人生这样的病,还不是腮腺炎,娘说这是长了“闷头”,明子也没搞明白,啥是“闷头”。
好了就行。爱啥啥吧。
嗓子不疼了,能吃饭了,力气也就慢慢恢复了。
从小在村子里跑惯了的,身体结实得很,不过几天功夫,明子已经能跟着老哥士文满屯子跑了。
这么长时间下来,明子也终于搞清楚了家里的人物关系。还有他们家的生活环境。
原来,她之前一直都猜错了,家里包括明子在内的七个孩子,都是明子爹娘的亲生孩子。农村就这风气,怕孩子养不活,好多人家孩子都不管自己爸妈叫爹娘或是爸妈,而是隔着一层叫,有叫叔婶的,有叫伯娘的,还有管父亲叫大,管母亲叫婶的。反正直接叫爹娘的几乎就没有。
明子爷爷已经六十岁了,原本一直在家干些零活,开点儿荒地种高粱,一大家子才没饿着。直到四年前因为生产队里只按劳动力分柴禾,关家就明子爹一个在社的劳动力,分的柴禾都不够半年烧着,全家一年到头儿得在外面捡柴禾。明子爷爷一气之下,入了社当了社员,因为年纪大,干不了什么活儿,就在生产队里做保管员,看着队里的库房,顺便喂养队里的几头猪,队里分粮分柴禾啥的,关爷爷也按一个劳动力分,只是不挣工分。后来大姐英子大了入了社,爷爷觉得活儿也不重,就一直没退社。
明子娘身体不好,气管炎,常年的咳嗽上不来气儿,干不了什么,冷天的时候,连饭都做不了,一直就是在家带孩子,做针线活啥的。
队里就是明子爹跟大姐英子两个人挣工分。英子还当上了队里的妇女队长,有工分补贴,跟明子爹两个人挣得差不多。
二姐士云还在上初中,再有半学期就要毕业了。听她自己那意思,是不想再念了。
三姐士敏和大哥士安都在上小学,一个五年级,一个三年级。
老姐士容,就是那个明子被灌药在边儿上看热闹的小姑娘,才上小学一年级。
小哥士文五岁,就是那跟爹妈长得一点儿都不像,倒像是非洲来的小黑人儿皮猴子。
最小的就是明子了,大名叫关士明,三岁半了。前段日子脖子上突然起了个包,找大夫给看了,开了药,还没来得及吃,人就没气儿了。这年头儿,谁家没折过孩子,屯里的生产队长,也是明子的二姨父找了块破草席,给卷吧卷吧扔到后甸子了。
孩子是扔了,可是家里几个姐姐都是从小把明子哄大的,哪里舍得。大姐去队上干活了,二姐和三姐放学之后就跑去后甸子看小妹子,这才把穿过来的舒阳给救了回来。
关家所在的屯子叫高官屯,是个很小很小的屯子,一共只有十二户人家。立屯子也快五十年了。刚开始就是一个姓高的羊官儿的和他的弟弟两个没了爹娘的孤儿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盖了间茅草窝棚过活。东北这地界儿,地广人稀,荒地有的是。他们哥俩就在这附近开荒,再之后娶妻生子,落地生根。这屯子也就随了高官儿的名,成了高官屯。之后,又有几户外地过来的,一点点的,发展成了这个小屯子。
这十二户人家里,三家是高官儿的三个儿子,两家是高官儿的孙子,两家是高官儿的侄子。还有两家一家是高官儿的女婿家,一家是他的孙女婿家。另外三家,跟关家一样,是后来的。但是呢,这么多年过去了,其中姓单的那家,一个女儿嫁到了高家。另一个女儿嫁到了另一个外姓,于家。于家呢,大女儿已经跟高官儿的其中一个孙子定了亲,只等年纪到了就结婚。而单家的儿子,娶的是关家的女儿,明子爷爷的堂妹。明子的亲二姨,又是嫁给了高官儿的大儿子。
所以,要说整个屯子,是同气连枝,那一点儿都不为过的。
关家搬到高官屯已经四十多年了,差不多也算是坐地户了。当年明子爹的爷爷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子,从家里分出来单过,搬到了侄女家所在的高官屯。三个儿子就是明子爷爷,六爷爷,还有八爷爷。明子爷爷在叔伯兄弟里排行老五。
六爷爷两口子几十年前闹瘟疫的时候死了,只留下一个女儿,从小跟着明子爷爷长大的。明子爹八岁那年,明子奶奶生下了一个女儿,产后大出血死了,女儿也没养活。那之后,明子爷爷一直没娶续弦,所以,明子爹是独生子女,亲的兄弟姐妹一个没有。
八爷爷会吹唢呐,是个手艺人,十里八村的谁家有个红白事儿,都找他吃唢呐,是个活泛人儿。两家住在一个院子里,东西屋,明子家是西屋。房子中间只隔了一个一米多宽的过道儿。
八爷爷比明子爹只大了五岁,如今家里的是续弦,前面的八奶奶生了两个女儿之后死了。后面这个八奶奶人很木讷,嫁过来也有二十年了,生了三个儿子,五个女儿。前面八奶奶的两个女儿都已经嫁了。如今家里也是一大家子十口人挤在两间土房里。
明子娘他们家也是后搬过来的,姓木,明子娘的名字很好听,叫木兰,是家里的大女儿。木家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木兰是大女儿。不光名字跟花木兰一样,就是性子,也是给个儿子也不换的。木家跟关家是临居,木兰十七岁就嫁给了十六岁的明子爹。十九岁生下大女儿英子,转眼就二十年了。木兰嫁给了临居明子爹,二女儿也是嫁在同村。给高官儿的大儿子做了填房。就是之前士容说的,给明子拿鸡蛋的二姨。三女儿嫁到了百十里外的松花江边儿上的江湾屯。四女儿也嫁得几十里远。前几年,明子姥爷生病死了之后,明子姥姥经人介绍带着才十来岁的小女儿改嫁到一百多里地之外的靠山镇。给那里的大队长沈老海做填房。
第3章 老实人家里有个厉害媳妇
关家人老实,明子爷爷更是老实人中的老实人。一辈子不会说不会道,受了一辈子欺负。在屯子里吃亏了半辈子,跟兄弟们相处,也从来就没占过半点便宜。分家除了分了两间房,和一个侄女,老爷子那仅有的一点点家底他是一分没捞着,就连园子,他得到的,都是只有一棵山丁树的西园子。
明子爷爷老实,娶的媳妇据说却很厉害,也正是因为娶到了厉害的媳妇,日子才过得下去,没以前那么艰难。可是,好人不长命,二十八岁,早早的就没了。剩下爷俩,还带着个五岁的小姑娘,差一点儿没饿死。明子爷爷的老实,一点儿没瞎,全传给了明子爹,明子爹比明子爷爷还老实,自己个亲娘的爽利泼辣劲儿一点儿没传上。要不是明子爷爷在生产队里做饭,这爷仨,搞不好真饿死了。
一直到后来,明子爹娶了明子娘,木兰进门就当家。爷几个要多听话就多听话。木兰在娘家的时候也是从懂事儿开始就当家的。支门儿过日子,那是没比的了。就只一点儿不好,就是身子弱,干不了重活儿。但是,人嘛,互补嘛。明子爹当不起来家,但是能干活儿呀,正好,两个人,一个当家过日子,一个听指挥干活儿。再加上明子爷爷也能帮着干。这日子,可不就一点点儿的过起来了。
二十年之后的现在,关家在高官屯儿,也算是中等户了。七个孩子,除了大姐英子上了两年学自己说啥也不念了,两个小的还不到上学的年纪,其他四个孩子,都供着念了书。家里人口这么多,也没挨过饿。
几个孩子,除了三女儿士敏继承了关家人的性格,老实憨厚,其他几个孩子,全都不像是老关家的孩子。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精明。大姐英子是个爆脾气,说话声音很大,也很冲,跟人说话总跟吵架似的,没人敢惹她,但其实她一点儿坏心眼儿都没有,人也非常正直,她生的早,早年家里日子苦,几个孩子,就她吃的苦最多。小小年纪就开始干活了。明子娘身体不好,英子十岁就开始做饭了。
二姐士云是几个孩子里心眼儿最多的,长像也随了明子娘,特别的好看,说万里挑一也不为过了。她总是笑呵呵的,跟谁也没闹过矛盾红过脸儿,但是人家从来不吃亏。
老姐士容年纪还小,性子还没定,上面还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相对来说,娇气一些,不让人儿,爱拔尖儿。
大哥士安也随娘,生下来身子就不太好,又因为是家里第一个儿子。从小被金贵,那真是比对闺女都娇惯。人也长得秀气,瘦瘦弱弱的,还文静,跟个大姑娘似的,屯子里的人背后都管他叫大姑娘。
小哥士文,呵呵,怎么说呢。关家这两个儿子,那真是完全两极化了。大儿子白白静静的,小儿子直接就跟非洲人似的,是真的黑。大儿子身体弱,文静。小儿子那身体,跟小牛犊子似的,都淘出花儿来了。这么说吧,自打他会走,那裤、裆就没封上过口儿。为啥?因为整天上墙,爬树,上房的那么淘啊。生产队里的那几头猪,见着他都吓得跑。天天晚上大姐英子得给他缝裤子,晚上缝上了,第二天保准儿又得磨开。就没缝住过。明子爷爷看不惯孩子这么淘气,关键老人家,心疼那衣服啊。就想管,明子娘还不让管。小士文都淘出花儿来了,明子娘也不管。
最小的明子,据说隔辈遗传,完美的继承了奶奶的长相,二姐士云长得够好看了吧?都没有明子长的好。虽说才三岁,可是据说,爽利劲儿也随了奶奶。
明子都奇了怪了,怎么老关家这爷俩娶媳妇,总能娶到好的呢?长的特别好看不说,还都是能当家过日子的。要说关家人都能娶到好的吧,也不是,你看八奶奶,满屯子的人都知道,那脑子就不是个好使的,生的那么些孩子,五个姑娘,倒还好一点,那三个儿子,看着就像是傻的。明子爷爷那些叔伯兄弟自己带儿媳妇们都算上,也明听说哪个能比上明子爷爷这股人这两个媳妇的。
是傻人有傻福?还是老天爷心疼老实人?
不管为了啥吧,反正明子家是越过越红火了。
明子还是个小奶娃子,虽然身子里住着一个后世三十几岁的灵魂,客观上也不容许她做什么。再说,这个年月,她也做不了什么。因为她在二姨家看过黄历了,今年是六七年……
这时候的农村小孩儿,可不像后世那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跟眼珠子似的看着,出个屋子都得好几个人跟着,怕磕了碰了的。这时候的孩子,那才真是散养呢,早上吃过饭,就没人管了,爱上哪玩上哪玩去,晚上晚饭前回来就行了。
明子病好之后,就这么可屯子的晃。爷爷利用所有空闲的时间偷偷的开荒地,屯子小,一共就这么几户人家,都是亲戚。公家虽然明令禁止私开荒地,但是根本没有人会往外说,家家吃不饱饭的年头,老百姓可不就得自己想点儿办法吗。
虽然平时相互之间总有因为家长里短的有不和谐的时候,但是在这种一致对外,为自家谋福利的大是大非问题上,那都是没有半点含糊的。全国的老百姓都挨饿,哪个地方不得有几个饿死的人,可高官屯里就是最穷的人家,喝米糊也能对付着过活的。这么多年,就没有饿死过人。
这种事情,还就只有高官屯这种小屯子才能办得到,前后左右二十里之内都有屯子,但是那些都是大屯子,大生产队,几十上百户的人家,人心总是不能那么齐,哪个屯子都有心思活泛的,饿得受不了的人家偷偷开荒地,可是除了高官屯,哪个开荒地的,也没落着好儿。
二姐三姐每天放学还有假期都帮着爷爷干活。大哥向来不下地干活的。平时就带着三个小的,在屯子周围转,捡点儿柴禾之类的,开春了之后,也会带着他们几个挖野菜。家里还养着二十只鸡和一头猪呢!
第4章 小文哥爆发了
明子现在还太小了,爷爷开荒地的活儿她帮不上忙,家里老娘做针线活儿,也没她什么事儿。生产队里的活儿她更凑不上去了,不够添乱的呢。所有像她这么大的孩子,都在外面放羊。
这时候的孩子都懂事儿早,差不多人手一个小筐,瞎遛达疯玩儿的时候,也会想着顺手捡点柴火挖点野菜啥的带回来。关家这样不挨饿的,那野菜回去就喂鸡喂猪了,有些家里孩子多,开荒开得少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