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老关家的六零日常-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同学人间聚一聚,政府部门里上班的正经不少,内部消息比市场上那些小贩们瞎传的准确多了,要拆迁还早着呢。最快也得明年的春天。
每个月不用拖人拖关系的淘换药了,不用再按月跑医院了,明子还有点不习惯,偶尔也会带点水果去看看当初告诉她新药消息的大夫。当初要没有人家,可能明子娘连一年都坚持不下来。
明子成了真真正正的家庭主妇,天天孩子不在家的时候,就看看书,写写文章,基本不怎么出门。都快要与世隔绝了。
顾向北总是劝明子出去走走,要么去旅旅游也好,家里还有两个小的呢,哪里走得开啊。再说明子也真是不爱出去。顾向北就利用每一个周末带着全家出去玩,周围的景点,公园都被他们走遍了,孩子们一天到晚盼着周末,因为一到周末就能出去玩儿了,大院儿里的孩子,让他俩总显摆的,都跟家里吵着要出去玩儿,弄得一到周末,有空的都得带孩子出去转转,实在没空的,直接把孩子扔给别人家带着。明子家里看孩子的人多,总是被拜托最多的。每周都要带着三两个别人家的孩子一起出去。明子后换的那辆悍马都装不下那么多孩子了。
为了出行方便,明子又买了一辆七人面包车,她还开不好那么大的车,那车就只放在大院里,周末的时候,顾向北来着带大家出门玩。平时就几乎成了公用的,谁有需要谁就借去开。都是战友嘛,也不会跟你客气。
明子是越发的清闲了,家里人却还是各有各的忙碌。
大哥的厂里越发的忙了,去年一年,产量就上了千万。今年目标是一千五百万,大哥憋着劲要达到目标呢。大嫂又搬回城里了,开春之后就在折腾着装修。小夫儿也上一年了,再不回来不行了。大哥也没有去年刚接过厂子那么忙了,上了轨道了,不用他再亲自下去干活儿了。每天就总揽着全局就行了。
小文哥又张罗着批了一块地,要接着建楼,这回地批得大了一点,因为明子以前就说,要建就建带小区的,最好是在学校周围的学区房。以后升值空间大。所以小文哥的意识还算超前,没有跟其它建筑商似的只是批一块儿地,孤伶伶的建个楼,没有小区,没有物业,连院子都没有。楼道门就是住家防盗门之外唯一的安全措施了。
这一次,小文哥要建两栋楼,一个院子,前面临街带门市的,后面一楼是车库,上面是住宅的,两侧都是小二楼的门市。这工程不小了。大哥厂里的砖不愁卖了。因为是不用的公司,要做账的,亲兄弟明算帐,砖该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小文哥一点儿没讲价,大哥卖给别人带得有个人情价呢,卖给小文哥这儿,反倒没那个座烦了。钱还痛快,随时用钱随时结账,一点不带压着的。全县十几家砖厂,哪个不是羡慕大哥羡慕得不行不行的,瞧人家这买卖做的,都不用出去找客户去。坐家里就收钱。
小文哥之所以底气这么足,还是因为运输公司那边儿赚到钱了。小文哥给明子打电话,让她在市里找门市,说要开商场,卖水果蔬菜啥的,自家有运输公司,运费一块儿就能省下好多成本。还说了,新建的小区,对主街那面的二楼,一个都不卖,全留着自家开店用。就是前楼的门市和东侧胡同大门两边儿的门市,也只租不卖。
能说出来这个话,这底气真不是一般的足啊。底子不厚的话,压这么多房子,也压不起啊。光拆迁费就得多少钱?就在县里最好的重点中学的隔壁,那可是黄金地段儿。把人家校办工厂都给拆了。
随着小文哥业务的扩大,老姐夫也跟着沾了光,不用出去找活儿干了,自家的活儿就干不完,他的徒弟也是越收越多,因为老姐夫人实在,从来不坑徒弟的钱,自家工地,工钱又准成,愿意跟着他干的人很多。
老姐在家里没什么事儿,也天天跟着老姐夫溜达着去工地,走路也就十几分钟的路,不远,去工地帮着做饭,就做一顿中午饭,也不累,当运动了。要不然老姐整天宅在家里,不爱动,都胖了。
关果儿上学了,小平也上幼儿园了,跟小雪儿一起,小姐俩儿关系好的呢,恨不得二十四个小时粘在一起,今儿个一起住在五楼,明儿一起住六楼,反正就楼上楼下,房间都多着呢,住哪里都一样。家里干脆给她俩的房间都配的双人床。够她们俩扑腾的了。
开春的时候,大姐夫和三姐夫一起,一人买了一辆摩托车。大姐夫在砖厂住,一周能回来三两次,不经常回家,有时候也搭大哥的车顺道就回了,但一般他不爱搭大哥的车,因为大哥没准儿,可能头一天晚上回家了,第二天早上直接就办事儿去了,不回砖厂了,他还得再坐客车回砖厂,不够折腾的了,还不如自己骑摩托车方面呢。其实马场那边儿也还有闲着的小车可以开,大姐夫是老司机了,开车没问题的,但是他不愿意开,嫌油贵,也觉得没必要,说他就一打工的,开个车,太装了,不好。
三姐夫每天通勤到学校上下班,工作一直调不到县里来,只能这么折腾着了。每天顺便还接送三姐一起上下班。春天的时候,人俩人儿趁着周末还能回高官屯老房子去把园子种上。夏天的时候,三姐夫顺便就把菜带回县里了,能省不少菜钱,还吃个干净放心。
明子爹开春以后,就自个儿回农村了,拦都拦不住,说是回去种园子,谁说也没用,那就回去吧。老头儿就自个儿在高官屯儿住着,春天把菜种完了,回城里住上几天,没事儿再回来给园子浇浇水啥的。等到菜熟了的时候,就骑个自行车,天天的往砖厂送菜,给他儿子省几个菜钱。
明子不回来住了,七楼就一直空着,但是楼顶的菜园子可没闲着,家里这么多人呢,顺手就给种上了,各种小菜,黄瓜豆角茄子香菜辣椒柿子菠菜生菜的,样数还不少呢。夏天的晚上,全家人到楼上的小亭里坐着聊天儿消食儿,楼顶上小风儿一吹,鼻子里都是各种蔬果的清新,别提多自在了。
爷爷年纪大了,也越发的不爱在城里待着,上楼上不动了,一出门还总迷路,家里人也不敢让他自个儿出去,天天的不是在家里憋着就是在院子里转圈,闷得不行。明子爹一回高官屯,他就更待不住了,总想着回去。
明子爹自个儿回去住还行,他身体好,什么都不耽误,自己也能做饭,要是爷爷再回去,把爷俩儿扔在农村?那成什么了,大哥可不放心明子爹自个照看爷爷。
老小孩儿,小小孩儿,老人年纪大了,真跟小孩儿一样的,爷爷非常回去,不让回就生气,那咋办。大嫂刚装好的房子,又扔下了,一天儿都没住上,又回农村去了。这回不光小舒儿成了野孩子,小夫儿也得跟着吃百家饭了。
两个老的这么折腾,大哥是越发的想明子娘,明子娘在的时候,明子爹多消停啊,明子娘一走,城里死活儿不爱住了,他不在,爷爷想儿子,一辈子跟着儿子住,儿子一走,心里没底,也要跟着。小辈儿的就只能随着他们折腾了。
老嫂看大嫂总这么来回的搬,不忍心了,跟小文哥说,小雪儿还小呢,不上幼儿园也行,他们回去吧,让大嫂回县城里照顾孩子。两孩子总这么逛荡着也不是个事儿。没有亲妈在身边儿管着,总是不行。
小文哥一想也是。
于是他们两个回了农村,把大嫂替回来了。
老嫂一回农村,在家待着没事儿了,突然又想回去上班儿了。当年她回家生孩子是休产假,一直也没有离职,小文哥之前跟中心校的领导打过招呼,说是老嫂一直按病假处理呢。反正在家也没事儿,就想回去上班了。
啥人啥命儿,老嫂一天天不争不抢的,人家命好,回学校上班了,要调档案,发现当初学校的领导疏忽,忘了把她的档案拿出来送到中心校封存了,一直在学校呢。也就是说,没上班的这五年,一直都给算工龄了。
这样的话,回去上班更没啥阻碍了。真接回去就行了。又托人把学校调动了一下,调到了前山大队,跟高官屯才三里地。骑自行车就十分的事儿。每天带着小雪儿上学放学,小雪儿也跟着学习了。也能照看老人,两不耽误,挺好。
七月,大姐家的飞鸿和女朋友海燕都毕业了,海燕自考了师范大学的本科,人家学历高,再加上大哥拖了关系,分到了县城里的小学,飞鸿中专毕业,学历不够,分回了老家的小学,就去了他大伯当校长的那个学校。
因为在村小,家在县城,只能来回通勤了,为了上班方便,还没开始挣钱呢,就先投资了五千多块,买了摩托车。海燕家不在老都县,上班了,没有宿舍了,这一年,经过了很多事情,跟大姐之间也熟悉了,两人的关系也稳定了,就直接住在了家里,跟娟子一个房间。
飞鸿上班一个月之后,拿到手第一个月的工资,三百多块钱,自己一分没留,都给他老舅妈送去了,连零分儿的都没留。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感谢老嫂在他上学前两年住在家里的时候,一直对她的照顾。
谁家也不差这三百多块钱了,但是孩子这个意思,非常让人感动。老嫂接过钱都哭了。这个事儿,有机会就跟大家显摆,说鸿儿把第一个月的工资拿都给她了,一分没留。
大姐跟姐夫知道飞鸿做的这个事情,非常高兴。回头就给了他两千块钱零花钱。奖励他会办事儿。
海燕一来家住,她特别有孩子缘儿,家里十来个孩子,都喜欢她,天天晚上放学了,就往大姐家聚,在一块疯啊闹的,大姐也不嫌烦,一大帮孩子在家里闹,她还可高兴了,在边儿上看得可乐呵了。
海燕家在省城,假期回家,时常能带回来一些新的游戏装备,比手掌大不了多少的游戏机,只能玩儿两个游戏,俄罗斯方块和贪食蛇,孩子们也没见过这个呀,玩儿得连饭都不吃了。
关家的孩子有一点好,都挺听话的,在大姐家里玩儿着游戏机过过瘾就算了,从来没有一个回家提过让家里给买的。年纪小不懂事儿的说过之后,大人一说不给买,也就那么地了,没有非得要的。
明子娘烧周年的时候,明子回家,才发现,一年没怎么回家了,家里的变化好大。
每个人的生活都没有停下脚步,日子总得向前过。
冬天,明子爹跟爷爷又回到县城里住了。冬天城里方便,少遭罪。老嫂学校没放寒假呢,反倒一时不能回来了。
东北的冬天很冷,仿佛所有的行业也都跟着一起冬眠了一样,工地全都没法开工,很多厂子也不能干活儿。砖厂停工了,大哥更多的时间就待在饭店里,支应场面,招呼朋友。日子好过了,有钱人越来越多了,饭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特别到了年前,聚会的多,饭店就越发的忙。运输公司那边儿更忙,大哥在饭店坐镇了,小文就常在车队那边儿忙着。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见
第100章
明子已以找好了门市,就在她老房子不远的地方,在报社隔壁,还是王娟帮忙留意到的,六百多平,上下两层,一层三百多平,足够大了,明子想着后市满大街都是的大小超市,打算就开个超市了,也引领一回潮流。既省人工,又能因为新奇的经营方工快速的打开市场,到时候再让喜妹儿在电视新闻上给报一报,就更好了,喜妹现在大小也是个部分领导了,派个记者报个新闻这样的事情还是小意思的。
其实南方也有超市了,不过是北方还没有罢了,方媛赶时髦,不让主播,出国去了,跟国内也偶有联系,写回来信邮照片啥的,跟同学们显摆国外啥啥都好,还有她在沃尔玛拍的照片。明子就拿着她的那照片,到批发市场去找差不多的货架子,根本没有卖的。只能去南方找。
还好自家车队常年跑南方,最熟悉的就是各种批发市场,司机说,好像见过那样的货架。明子还特意跑了一趟南方。选了差不多的货架回来。最不好找的是收银机,都是从台湾进口的,全是繁体字,看得可不习惯了,那也比日本进口的强,好歹是中国字。日文的更看不懂。因为用的量太少,就那么十台机器,人家也不可能专门给做简体的系统。只能将就着。
收银系统家里这边儿哪见过呀,明子就自己跟着学,还好,她有计算机基础,学起来也快。学会了,回来再交收银员们,这超市在省城是头一份儿了,收银员都是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学历还都至少高中毕业的。年轻人学东西快,明子交了一周,就基本上都会了。再穿上统一的服装,一个个觉得可美了呢。
折腾了一个多月,才开业,正好赶到年前,楼上是生活用品的超市,楼下是水果生鲜蔬菜食品。
明子把后世能想起来的那些个营销手段都提前用上了,开业之前就印了一大堆传单,让员工出去发。开业的时候,喜妹儿亲自带着一队工作人员过来,又是摄像,又是现场采访的,明子做为超市的总经理也出镜了,还有顾客,随便采访了几个,都觉得方便,也新奇。晚上新闻一播,第二天人就更多了。
每天人多到结账要排半个小时的队都排不完,菜一到下午都断货。这样儿不行啊,明子很快又添了二十台收银机,又开了二十个收银台,车队拉回来的货不往外批发了,全都供给自家的超市。将将的够用。
仅仅年前一个月,超市就赚了二十几万,这还不算车队赚的呢,自家的买卖内部也都是正常结账的,账目上清清楚楚,明子花大价钱请了一个老会计,带了两个会计专业的高材生,专门处理账务,上辈子她爸的一个朋友,就因为账目不清被罚得破产了,这样的教训必须吸取。
“小文哥,厉害呀,有远见。”过年回家的时候,明子就各种捧小文哥。
“那你看看,你老哥能是一般人儿嘛。咋样?挺挣钱的吧?”小文哥可得瑟了。
“那必须的。哥,要不,咱们开连锁啊?”主意是小文哥出的,明子要给小文哥分钱的时候,他倒是不要了,说是没出力。明子到底给了小文哥两成的股份。
“你能忙过来吗?我这儿明年要验收了,整个一楼招租再加上开店,也够我忙活的了,我走不开了,车队那头儿我现在都不咋管了。”小文哥就问明子,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照顾不来那么多。车队那头这些年基本没怎么换过司机,关家给的工资高,过年过节的,还有红包,年货也都年年统一分,基本没有走的。优中选优的选出来两个队长,再有三个班长,基本上不用操什么心,他们都已经很熟悉路子了。
“那照你这么说,人家那些大公司,家里没人,还不开啦?只要肯花钱,啥样人儿顾不来啊。等咱干大了,咱也弄个大公司,开好多分公司,雇一群经理给咱打工,咱就在家里待着,没事儿就出去旅游,想上哪玩儿上哪玩儿,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喝什么喝什么,多好!”明子憧憬着她理想中的未来。
“我可不敢想那么远的事儿,现在能踏踏实实的把手里的买卖做好就不错了。我可不跟你们参和去,我就在家干我的砖厂了。”大哥一听明子跟小文哥说的话,他就声明的不参与。
“你也先别着急开新店,这一个还没忙活明白呢,咋地也得干个三年二年的,顺过架儿来了,摸清门路了,再开新的,要不然这一个还没熟悉呢,着急忙慌的开新店,到时候这事儿那事儿的都整到一块儿了,乱不乱死了。”大哥还劝明子,脚步要慢一点儿,稳一点儿。
明子一想也是,现在超市火是火,挣钱也是真挣钱,但是毛病确实不少,比如没有摄像头,丢货的问题,人太多了,根本看不住。还有收错钱算错账的事儿,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仓促上线的二十台收银机,收银员因为都是临时招的,素质良莠不齐,没有培训好就上岗了,经常犯错了。还有机器设备,没有维修人员,一坏就要停,要邮回厂家去修,一来一回得半个月,还得算快的。
还有货物,不说进货的渠道不统一,杂乱,怎么结账的都有,有给送货的,还有自己到批发市场进货的,还有到外地发货的。没有专门的采购人员,管理也不规范。进回来的货,规格不统一,有的干脆就没有条码,没法录入收银机,都是统一印成一本一本的条码,收银员一页一页的翻着找条码,很容易就出错了。
想想问题确实挺多的,真得适应一断时间,不能盲目的扩大规模。
“大哥说的对,先适应一段时间。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人,工作人员选好了,就省心,没有好人儿帮着张罗,自己就是操不完的心。”明子认同了大哥的观点。
正月十六,明子爹过生日,在关家庄摆的酒,四桌,家里人加上一些直近的亲戚,尽够坐的了。
纪承也来了。明子看到纪承,突然想起来顾向北跟自己说过,这人没什么案底,可以交往的话。既然这样的话,为啥要放着一个这么有能力的人不用呢?
“纪承,你现在在做什么生意啊?”明子其实都知道纪承在做什么,顾向北早都查得明明白白了,他当初走的时候,家底儿基本都留给他的那些个兄弟了,就没带走多少,自己在外面开个公司,虽然吃喝不愁,但是跟以前挥金如土的日子是不能比。现在只能算是小老板一个。
“怎么?关总有生意要照顾我?”纪承是什么人啊,明子一问他话,就明白啥意思了。
“照顾不敢。想跟你合作合作,怎么样?”明子假装没听出来纪承话里的生疏。
“怎么合作?”纪承有些诧异的看着明子,大约是没有想到明子会找他合作吧。
“我出本钱,你负责经营,五五分成。怎么样?”明子提议。
“这么大方?你这么相信我?”纪承好像重新认识了明子一样。
“你的人品我是信得过的,能力更没什么可说的,所以,我有什么不相信的?”明子说的坦坦荡荡。
“你可是军属,你家那位能让你跟我这样的人合作?不怕粘身上屎啊?”纪承又是那种带着讽刺的笑了。
“你是不是对我和我们家顾向北有啥意见哪?怎么每次跟我说话,都阴阳怪气儿的呢?我没招你吧?我现在主动找你合作,也是带着诚意的,你这样儿,有意思吗?不干拉倒,真是的。”明子也来脾气了,又不欠他的,干啥看他的脸色啊,就他这样儿,以后合作也费劲。
“好吧,我道歉。你说,具体做什么?”纪承记错倒是快。
“我想开家公司,做连锁超市,以后可能还会做地产,看具体的发展情况再定。当然,如果你的能力足够的强,很快可以开出来很多家超市,并且运行良好,盈利很多,那么具体再做什么业务就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了。”明子其实没啥概念,她上辈子就是个宅女,知道的也就是吃穿住行跟自己相关的行业的表面现象,深刻一点儿的竺业发展,她是一点儿概念没有。只是知道,网购红火之前,超市商场有是赚钱的,地产更不用说了。一零年之前都是红火的。
“所以,你的意思是,你根本还没有想好要做什么,只是钱多没地儿花了,想找个苦力,帮着你钱生钱呗?”纪承听完明子的“规划”,沉默了一会儿,问出来。表情有点儿一言难尽。
“呵呵……”明子只能笑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
今天被编辑站短催更,已吐血……
预感我既然累死在键盘上……
第101章
“那要不四六?我四你六?”明子被说得不好意思了,试探着又问了一句。
“哈哈……”纪承笑得不行,“别别别,我这掌柜的,怎么能让东家拿小头呢。还是五五吧。”这定位,算是十分精准了。
“那行吧,我就不跟你客气了。”明子也不矫情。
“我有一个要求。”纪承严肃脸。
“啥?”
“我不管你将来想做什么,公司的业务发展到什么程度,我的股份里有我爹的一成。”纪承说得认真。
“啊?好。既然你这样说了,那我的股份里也有大哥的一成。咱们四四。”明子没想到纪承的要求是这样的,随既心里又有些感动,能记恩记一辈子的人,都是让人佩服的。
就这样,明子跟纪承“愉快”的达成了共识。
明子爹生日过后,回到省城,纪承就找明子报道,上班。
“超市这边儿暂时没有经理办公室,就会计有一间办公室。我这两天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租也好,买也好,得找个正八经办公的地方,然后再把公司注册上。”明子带着纪承到超市转了一圈,介绍了一下环境。
“行,你这儿先忙着,这个超市呢,是你自己的,到时候单算,不算在股本里,亲兄弟明算账。我最近就订票,出去考查考查,看看人家的超市都是怎么做的。以前没注意这方面的事情,不能闷头瞎整。还有我的公司,也得交代一下,我不能自己过来呀,得带两个助手,我那边儿也不能扔了呀。”经承跟明子交代了一下。
“嗯,出去看看是对的。我没有护照,不能跟你一块儿出去了,要不然我都想出去看看。”明子这时候才想起来,自己据然一直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