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老关家的六零日常-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向北要带队到南方某个军区参加比赛,赛前要集训一个月,比赛也得好长时间,也不在家。明子过年都没回国,一直在外面待了小半年,到九四年开春了,才回国,刚一回来,就听说明子爹又有事儿了。
  自打爷爷没了之后,家里人就全进城了,老嫂的班儿也调到兴隆镇的中心校了,每天通勤做小客车上下班,车站离家也不远,走路十分钟,坐上半个小时就到了,正好到学校门口。也挺方便的。
  明子爹也跟着进城待着了。还是每天接送孩子们上学放学。白天没事儿的时候就出门遛弯儿,大哥家在四楼,就大哥买了冰箱,最上面一层别的都没放,全放的雪糕,专门给孩子留了一整层。明子爹就天天看着那雪糕,只要见少了,他就到市场上买点儿回来给补上,少了就给补上。
  要么就是天天买买菜啥的,孩子们都上学了,大嫂天天在家闲着也没事儿,就天天跟大哥上砖厂,走的时候,会把钱留下,告诉明子爹需要什么菜,他如果出门顺便就买了,没买的话,大嫂回来再下楼去买。明子爹身体好,上下楼一点不费劲,他就不住在一楼了,跟大哥一家住一起,跟小夫儿住一屋儿。
  不知道老头儿怎么想的,突然就不想在城里住了,说是没意思,天天的,跟蹲监狱似的,非要回农村。跟大哥“谈判”,要是同意他回去呢,他就住高官屯的老房子。要是不同意他回去呢,我就自己在屯子边上插两间小土房,自个儿住,他自己手里有钱,明子娘走的时候,一辈子攒下的钱都留给他了,再加上这些年过年过节过生日子女们孝敬的,老头儿一点不缺钱。就要回农村种地去。
  大哥能怎么办,没招儿。
  那就回吧,可是也不能说回就回啊。家里也得安排啊,孩子都上学呢,小舒儿马上要上初中了,不能再转回农村去读吧,小舒儿跟小夫儿两个孩子学习都特别好,班里前三名是稳的,回农村去读书,不是耽误孩子嘛。
  明子爹脾气倔,却是说走就要走,不等了。直接收拾收拾,人家正个儿就回去了。说再晚回去,来不及种园子了。
  老姨在参加四姨家的小儿子婚礼的时候知道明子爹自个儿回农村住的事儿之后,就跟大哥商量,不行再给找个老伴儿,老两口在农村住着,种点菜啥的当锻炼了,也累不着,挺好的,在农村待了一辈子了,在城里住着是不习惯。得理解。
  大哥一听这话,老姨肯定不是随便说说的,就问老姨是不是有目标了。老姨就说把三姨接过来。三姨父过逝三四年了,三姨一直自个儿过呢,五个儿子,老五还没结婚,剩下的四个,就老大在身边儿,老二在一千多里地之外的大城市打工,老五投奔他二哥去了。老三在老丈人家的酒坊,老四跟老三在一个屯儿。
  接过来,两个老人有个伴儿,三姨也不至于老无所依了。明子爹也不住自个儿住在农村,子女还不放心,回去陪着住又方便。这样大家都方便,不是挺好嘛。
  大哥考虑了几天,觉得把三姨接过来,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当然是自个儿亲姨,不生份。坏处就是一但两位老人相处不好,那就是麻烦事儿。陌生人吧,还能送走,亲姨,怎么送走?请神容易送神难。
  大哥下不了决心,招集了姐弟们聚在一起商量。大姐第一个反对,说谁也不能代替明子娘的位置。
  “姐,不是说谁代替婶儿的位置,咱们得向前看,现在实际的问题摆在这儿呢。你说咋整,叔非得待在老屯,不在城里住。我们现在的情况你也知道,两孩子一个上开学上初中了,一个上四年级了,走不了。实际我也想叔能留在城里,帮着接一接孩子,我们也放心,那他不干啊,咋整?”大哥也愁得不行。
  “是,咱也不能强迫叔留在城里嘛,这也不是强迫的事儿啊,他有腿有脚的,咱能留得住吗?不行还是我们回去吧,让小雪儿跟着她妈上学,反正就是小学,在哪上都一样儿,初中以后再回来上吧。”小文哥也挺愁,年轻人当然更愿意在城里住,什么都方便,回农村早都不习惯了,可是他们当儿子的,能咋办。
  “你们回去了也是那么回事儿,我看咱叔那意思,也是想找个老伴儿,他就是这几年太孤独了,婶儿这一走,对他打击也不小,爷爷再一走,就剩他自个儿了,我平时看着他总低头儿坐着,发呆。咱们当儿子的再怎么陪着,那也不一样儿。”二姐心思细,观察得仔细。
  “二姐的话也在理,要不咱们问问叔自个吧?看看他是啥意思?”明子觉得二姐说的很可能才是问题的关键,不是明子爹事儿多,他可能就是太孤独了,才想着回农村去种种菜园子找点儿事儿干,还有老屯毕竟住了一辈子了,环境也熟悉,不用像城里似的,谁谁都不认识。她在市里也见听过不少农村被子女接里城的老人报怨城里住不习惯,很多只要身体还能行,都还是更愿意回农村去的。就像她家里看孩子的王婶儿,都一直在说,等可心儿和小龙儿上学了,她就要回老家了,不在城里待,不习惯。
  三姐和老姐没发表意见,她俩光听着,咋的都行,没意见。媳妇们女婿们压根儿就没参与这种讨论。
  他们怎么讨论,最后还是得看老人自己的意见。大哥回头儿就去问明子爹的意见。果然,明子爹并不反对再找个老伴儿,还挺高兴的。至于找谁,他还真没啥想法儿,大哥问他三姨行不行,行,找个陌生的老太太行不行?也行。那这就是太孤独了,没别的原因了。
  老头儿自个儿愿意,子女就没啥说的了。
  三姨那头儿还是得老姨去提,其实老姨主动提这个事儿,就是想给她三姨的后半生找个依靠,知道那几个儿子都靠不住。她过去江弯屯儿一提,儿子们当然是千肯万肯的,不用他们养活了,去掉了一个大包袱,好事儿啊。老太太也没啥意见,在哪过还不是过。
  就这样儿,双方都没意见了,明子几个商量了一下日子,就去接三姨。大哥大嫂二姐和明子一起去接的。


第104章 
  明子这还是第一次来三姨家,以前她一直在上学,上班的,没来过。他家几个儿子结婚的时候,明子也都是礼到人没到,大哥和小文哥来的次数能多一点儿,家里儿子结婚,还有三姨父去世的时候,都过来帮过忙。大哥来的最多,前些年收粮的时候,一周都得来好几次送钱。
  三姨家还是一间半的土坯房,跟明子小时候家里住的土房样式差不多。一进屋儿,东西也都是那些东西,酸菜缸,油坛子,水缸。进屋里,老太太正在炕上坐着呢,还不知道他们来了呢。
  “三姨,我们来接你啦,你东西收没收拾好啊?咱们就走吧?”二姐先开的口。
  “啊?我没啥东西收拾的。就一套行李,还有几件衣服,再也没啥的,剩下这些个锅碗瓢盆儿啥的,都留给老大他们了。”三姨就起来翻箱倒柜的收拾东西。
  明子就跟二姐还有大嫂帮着她收拾。柜子都是空的,一共也没有几件衣服,就是一套棉衣棉裤,两双新鞋,还有一套衬衣衬裤,再就是两套换洗的衣服和一个围巾,再就没有什么了。
  大嫂帮着收拾行李,她一个人过去,带一套被褥就行了,剩下的不用全带着了。
  “三姨呀,你这被褥啥的,咋不洗洗呢?”大嫂边收拾边说,她是老媳妇儿了,跟三姨这些年也都很熟了,没那么多忌讳,有什么就说什么。
  明子看了一眼,那被褥可不是,都快打铁了,三姨真不是个干净人儿。要是老头儿说个人卫生弄得不太好还有情可原,老太太弄这样儿,真是有点儿说不过去了。
  “三姨,要不被褥就不带了吧?家里都有现成儿的,你要用不习惯,回头儿我给你买套新的,好不好?这套别带了,棉花都旧了,也不暖和了。”明子委婉的让三姨就别带那套行李了。
  “还是带着吧,我都盖习惯了。”三姨还舍不得扔她那个行李卷,那就带着吧!
  三姨家的大哥要留大伙儿在家吃饭,他这人吧,怎么说呢,做儿子算是一半儿合格嘛,没有完全的不管老人,但是呢,在家里说了不算,家里媳妇儿当家,媳妇儿呢,也不说完全不管老人,就是要跟其他儿子比,总说都是一样的儿子,别人不管,他们就不管。所以呢,虽然老人就住在跟前儿,也就是当儿子的时不时的来看看,给打打水,抱点柴禾啥的,儿媳妇儿是不会出现的。
  明子几个看不上这样的人家,再说他家日子过得也穷,让人家准备一顿饭,好几个月的积蓄都得搭进去,何必呢。就都不肯留下。接了三姨就走。她家老大多多少少有点尴尬,妈走了,还是因为儿子们不养活才走的,他当儿子的要是连尴尬都没有,那可真就是没救儿了。
  也没把老太太直接送回高官屯,到屯里接上明子爹,把两个老人都接到了城里,在关家庄,大家伙吃了个饭,这事儿就算是过到明面儿了,以后老太太就算是接到家里了。
  当天下午,还是明子跟大嫂还有二姐,陪着老太太逛商场,里里外外给买了两身儿衣服。明子到底给买了一床新的被褥,买的是花布,老太太自己挑的,都是很多年前那种老式的大绒的花被面儿,又买了棉花回去。当天晚上,大姐二姐大嫂老嫂一起动手,没多长时间就给做上了。第二天,小文哥开着车送两位老人回的高官屯儿。
  小文哥的意思,他们家三口儿跟着回去住,方便照看老人,也不能说有了老伴儿,亲爹就不管了呀。大伙儿都笑话他傻,忙啥啊,就不能给两个老人一点儿单独相处的时间,适应适应?小文哥一听这话,才不张罗了。反正都到了天气好的时候了,不像是冬天,天气不好,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两老人身体都杠杠地,比大姐身体可都好多了。三姨才五十六啊,身体好着呢,真不用在惦记。
  就这么样儿,孩子们都进城了,就老人还留在农村了。亲戚之间也不是没有讲究大哥和小文哥的,说他们俩不孝顺,扔下老爹不管。这话有一回亲戚家办事儿,明子爹也去喝酒,有人提起来,让明子爹听到了,明子爹当场就急眼了,把那人骂得直接就跑了。明子爹当场就说,以后谁再让他知道说他儿子不孝顺,他就上谁家去,骂他们祖宗。
  明子爹之后的日子过得还挺好,菜园子伺候得精心,那菜也不知道他怎么种的,也不用化肥,但是一个个儿的长得特别大,那茄子长的,都快赶上手臂那么长了。三姨也跟着忙活儿,她喜欢花儿,还在房前屋后有空地儿的地方都种上花儿了,屋子里也养了几十盆儿,大嫂最会养花儿,三姨看到大嫂有啥花儿好看,就跟她要苗儿。
  小文哥和老嫂一周总得回去三回两回的,去看看,住上宿两宿的。给送吃的喝的,小文哥好吃好喝的,最爱弄吃的,他吃一口东西,都能想着家里的老爹,三两天就买点儿好吃的给送回去。老嫂回去就给洗洗涮涮,明子爹是干净人,一辈子穿的戴的都干干净净的,小时候有堂姑姑帮着洗,后来有明子娘照顾着,再后来就是闺女们,大嫂结婚之后,洗洗涮涮的就都是大嫂的事儿。从来都给拾掇得干干净净的。小文哥怕三姨的卫生习惯不太好,照顾不好明子爹,就总是跟老嫂回去帮着洗洗涮涮。
  三姨到了关家,算是享福了,吃的用的,她都没见过。有一回,小雪儿回来跟明子说,她三姨奶连方便面都没见过,她在家吃方便面的时候,老太太就问她,吃的啥呀?说是方便面,居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老嫂一看那情况,赶紧给煮了一袋儿,让尝尝,老太太跟吃御膳似的,香得不行。还有火腿肠儿,明子爹都不稀得吃的东西,老太太都稀奇得不行。人家胃口也好,都快赶上前院儿八爷爷家那几个儿子家的好胃口了。也确实,过去的日子过得,估计跟前院八爷爷家的日子也差不多,饭都快吃不起了,别说别的了。
  明子姐几个听说这个情况,就都给老太太买吃的,换着样儿买,只当是为了让老太太尝新鲜了。毕竟是自个儿亲姨,跟别人终究是不一样的,再说,把老太太哄高兴了,不也是为了自个爹好嘛。
  大嫂主要就是负责两位老人穿的,一年四季的衣服,大嫂都早早给准备好了。
  分工的都还挺明确。
  老人的事儿安排好了,一大半儿的心事就算是放下了。秋季开学的时候,连小雪儿都上一年级了。孩子们也渐渐大了。
  小文哥没有忙得再找新的项目,刚建好的楼压了很多钱,他得缓一缓。再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觉得自个儿没儿子,没啥奋斗目标儿,就一个闺女,将来结了婚就去别人家了,他挣多了也没啥用,饿不着就行了。顾向北就看不惯他这种想法儿,时不时的训小文哥一顿,但是根本没用。
  小文哥有时候喝多了,就跟老嫂耍酒疯,他倒是不会动手儿,但是换着花样儿的作也够人受的啦。老嫂就时常一边儿哭着一边儿收拾他弄脏的屋子。有进候楼上楼下大哥和老姐听到了,还能上来劝一劝,有时候听不着儿,老嫂就只能干憋气了。老嫂自个儿也知道症结在哪儿,自个儿也说,不就是因为没给他生个儿子嘛!现在小雪儿大了,老嫂也有心思想再生一个了,她跟明子同岁,才三十,年纪也不大,可是偏偏又怀不上了。
  老嫂想要,又怀不上了。小文哥就更郁闷了,一喝多了就嚷嚷,他就是没有儿子的命了。说得可心酸了,听的人心里都不得劲儿。别人还没法儿劝,姐几个都有儿子,就他一个闺女,一劝,他更难受。
  这个事儿,是挺愁人地。
  但是家里人真没有站在小文哥一边儿的,不管怎么说,他总跟老嫂发酒疯就是不对,媳妇儿是你自个儿愿意娶的,再说了,现在人家也不是不给生,一直怀不上能怪着谁啊,医院也去了,检查也做了,都没啥毛病。
  有一次,明子回家的时候,小雪儿悄声声儿的到七楼来,跟明子说悄悄话儿。
  “老姑,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小雪儿神秘兮兮的说着。
  “啥秘密呀?”明子就配合她,也小声儿的回应着,其实七楼就他们两人儿,整得跟秘密接头儿似的。
  “我爸前两天让我爸罚跪了。”小雪儿的语气里还有点儿小兴奋,每回都是他爸收拾他,这是终于有人给她“报仇”了?
  “啥?你爸?罚跪了?因为啥呀?”明子也老惊讶了,小文哥又作了啥了?
  “那天我们在屯子里住。我爸喝醉了,回家就骂骂咧咧的跟我妈说话,我爷在外屋听到了,就骂我爸,我爸就不吱声了,还叫爹呢。我妈就气哭了,说我爸还是没醉,为啥就不认识她了,但是却认识我爷,明明就是装醉,就想骂她。我爸一看我妈哭了,拿着鞋就要揍我爸,我爸就跪下了。跪了半宿呢,我后来都睡着了,他还没起来呢!”小雪儿这孩子早熟,啥都知道了,学话学得也挺明白。明子都听明白了。
  “啊,这样啊,那你爸是活该。是该跪。”明子附和。
  “就是,好男不跟女斗。谁让他欺负我妈了。”小雪儿可解气的样子了。
  “那什么,雪儿啊,大人的事儿咱还是少掺和,你爸也不是欺负你妈,他就是喝醉了。”这苗头可不好。
  “老姑,我都知道,我爸就是想要儿子。你看他那么喜欢我小夫哥就知道了。我不跟他一样儿地。”小雪儿说得头头是道儿的。
  “哎呀,雪儿呀,你咋这么厉害呢?连这个都知道啊?也不是,你爸是喜欢你小夫哥,但是他也喜欢你跟你小舒姐呀,你看他平时对你们仨多好啊。”小文哥喜欢孩子,不光是对姓关的这仨特别好,对那么些外甥外女的也都特别好。
  “那倒是,要不是这样儿,我早不理他了。让他连闺女都没有。”小雪儿皱着小鼻子跟明子“嫌弃”她爹。
  “哈哈。我家小雪儿真是啥都知道啊,你还有啥不知道的呀?”明子觉得小雪儿这跟个小大人儿似的童言童语的特别可爱。
  “我呀,我啥都知道,就气人不知道。”小雪儿说得还挺认真。
  “哈哈……”明子都笑得不行了。这孩子太逗了,果然是小文哥的种,一点儿没差种,怪不得小文哥总说,他治不住小雪儿呢。这孩子,一般人儿是治不住。
  不过也有能治住小雪儿的人,就是大哥。打她一出生,大哥就特别喜欢这小丫头儿,大哥对两个闺女可比小夫儿稀罕多了。这孩子自己也知道,对她大爷一直比对她爸还亲。也很听大哥的话。
  罚跪事件,因为小雪儿的“宣传”,其他姐妹很快也都知道了,都说小文哥,让他有点儿记性,别一天到晚总喝酒,也别总跟老嫂跌蹬鼻子上脸的,不能人家不跟你计较,你就越发的上劲儿啊。
  小文哥自己也臊得不行,三十多岁了,还让亲爹给罚跪了,就没有更丢人的事儿了。好长时间都没敢再喝多。
  时间就是在这么磕磕碰碰中过去的。
  明子没急着让自家的两个孩子上一年级,他们的知识储备是够了,但是明子还是想让他们再多玩儿一年。顾向北自个儿上学晚,也没耽误什么,对此没啥意见,两孩子更没啥意见儿,能玩儿多好啊,哪个小孩儿不爱玩儿啊。
  后半年,明子又带着俩孩子出国了,上一年刚培养出来的语感,都快要忘记了,还得再巩固巩固。这回,明子还顺手买了个房子,也不是很贵,几十万软妹币而已。纪承这两年又开出去好几年新超市,明子光跟着分钱,一年也有几十万。干放着也没啥用,明子不有上辈子留下的根深地固的一个思维,那就是有钱就买房子。把正她是打算以后每年都带着孩子出来待上一两个月,当是学外语了,有个房子,方便多了。
  房子是在澳洲买的,离家近,都算是东半球儿嘛,总比地球对面那近多了。而且这时候离国内的土豪们来澳洲跑马圈地还早着呢,房子不要太便宜了,几十万,就是带着大院子的别墅了。
  顾向北是别想出来了,想陪都陪不了,他们这种人,出国都不是好事儿。还是别出来的好。
  这回没在外面过年,顾向北还在家呢,不能把他一个人儿扔在家里过年啊。
  年前明子就带着孩子回家了。
  不回来也不行了,顾爷爷去世了。小龙儿做为第四代,得回来披麻戴孝的。
  顾向北老伤心了,把明子的心都要哭碎了。明子从来就没见过顾向北哭得那么伤心过。
  顾向北说,这世界上,对他恩最重的两个人就是顾爷爷和明子了。没有明子,他不会吃到饱饭,不会挣到钱上学。可是没有顾爷爷,他早就饿死冻死了,连遇到明子的机会都没有。
  明子没法儿劝,这几年,总是有亲人离世,实在是没办法的事儿,像顾爷爷和爷爷这样,只是年纪大了才走的,其实就是正常的自然规律,谁都阻止不了的。
  顾向北自己也明白,他说自己就是想痛痛快快的哭一场,发泄一下就好了。他也是见惯了生死的人,这些事情还是能想通的。
  因为顾爷爷过世,新年,顾向北就带着全家都在老家过的,陪着顾奶奶。
  一直待到明子爹过生日,才全家回到高官屯。因为冷家屯跟高官屯近,明子到家的早,她到家的是时候,姐姐们还没到呢,亲戚客人也都没来呢。一进屋儿,就见电视柜儿两边儿,一边儿站了一个,小夫儿跟小雪儿,板板正正的站着呢。
  “这是咋了?”明子就问小舒儿,她正趴在炕沿上写作业呢。
  “他俩作祸了,我爸让他俩罚站了。”小舒一边儿说,一边儿使劲憋着笑。
  可心儿跟小龙儿两个一看哥哥姐姐在那儿站着,还以为他俩玩儿啥呢,一边儿一个,也去站着了。这俩傻孩子……
  “作啥祸了?你爸都生气了?”大哥对孩子那可是好脾气得不行了,向来最惯着孩子,轻来轻去的,不可能急眼。
  “他俩在外面儿淘,踩着大盆上鸡窝,把那大盆都踩跪了。就是那个每年祭祖发纸的时候烧纸的那个黑大盆。”小舒儿说得可清楚了。
  哎呀这作的,怪不得大哥生气呢,那个大盆是明子爹自己用泥烧出来的,比明子岁数都大。不到过年的时候都不带拿出来的,这是过完年还没来得及收呢吧?就让这两个小败家儿的给踏碎了,这罚得都轻了。
  顾向北进屋放下东西就出去帮着爷几个扫雪去了,明子到厨房帮忙切酸菜,她这几年练的,刀功还是可以的。两个小的,就不管了,自个儿能玩儿去。大嫂跟老嫂都憋不住笑,跟明子聊那两个小败家儿的那样儿。两人也知道自个闯祸了,老老实实的站着,都不敢动,看着特别的搞笑。


第105章 
  明子爹生日过去,大哥跟小文哥还有明子在关家庄聚了一次,聊一下这一年的计划,每一年的年前年后,总会有一次这样的小聚会,讨论一下全年的计划。
  小文哥还是没有什么新的计划,现在超市发展得很好了,最挣的还是车队,他也没有要增加新车的意思,现在五十辆大货车,实话说,规模已经很大了。也没有要再建新楼的意思,这几年,关家建了两个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