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隋-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双方都想打击对手;都想置对手于死地;但击败对手、杀死对手不过是双方实现各自目的的手段而已;并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若想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代价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那么很显然;自己首先必须强大。互相厮杀只能损耗自己;唯有合作才能双赢;所以如果双方能够找到共同利益点;以此利益点为基础进行短暂合作;那么就能双赢。

目前双方共同的敌人是改革;改革让他们利益严重受损;所以推翻圣主和改革派是双方共同目标;唯有推翻当权派;他们才能掌控朝政。

山东人若想东山再起;控制朝政;就必须给关陇人以重创。关陇人统一了中土;理所当然在统治阶层中占据了最大的权力和最多的财富;所以他们实力雄厚;彻底摧毁他们绝对不可能;因此山东人若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团结一部分关陇人;摧毁另外一部分关陇人。

在关陇人中;齐王和关陇本土政治集团与以弘农杨氏为首的河洛贵族集团是对手;如果齐王和关陇本土贵族集团愿意与山东人合作;联手对付河洛贵族集团;那么双方就有了共同的利益点;就能短暂合作;在合作**同发展。

如果合作顺利;双方都有诚意;那么合作就可以继续下去;联手推翻改革。改革被推翻了;圣主和改革派们统统下台;那么齐王就能登上皇帝宝座;然后山东人就能以辅佐齐王之功大量进入朝堂;与关陇人分庭抗礼;共掌朝政;就此东山再起。

这是理想化的推演;现实中因为山东人和关陇人矛盾太深;彼此根本不信任;只能暂时合作;冲突斗争才是主弦律;所以此策有致命缺陷;而这一缺陷随时随地都会爆发;一旦爆发;此策也就失败了;李风云的梦想也就破灭了。

第二天清晨;袁安、萧逸找到李风云;忐忑不安地询问谈判结果。

李风云送走韦福嗣后就把自己置于黑暗之中;独自沉思;一宿未睡;可见事态之严重。李风云安慰他们;说谈判还要继续;韦福嗣还会再来;让他们不要紧张;战局可能会出现转机;有利于联盟的转机;但这仅仅是可能;还需要看后续谈判的结果。

不久甄宝车、霍小汉、徐十三、翟让、单雄信等诸军统帅也赶了过来;关切询问。李风云以同样的话敷衍了他们;并嘱咐他们抓紧一切时间练兵;唯有把自身实力提高了;才能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

李风云知道各路豪帅们也关心这事;特意书告孟海公、韩进洛等总管、副总管;谈判还在继续;战局应该在七月出现变化;联盟劫掠通济渠的时间已经不多;各军务必竭尽全力劫掠通济渠;同时抓紧一切时间练兵。李风云告诫他们;仗肯定要打;而且还是苦战血战;因此不要心存侥幸;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否则难以生存。

齐王杨喃认真听完韦福嗣的禀报后;情绪极度复杂;心惊肉跳有之;惶恐不安有之;患得患失瞻前顾后亦有之;一时彷徨无计。

对储君之位;杨喃势在必得;对赢得皇统之争的残酷性;杨喃也有心理准备;但这些都建立在大义和律法的基础上;他从未想过用非常手段;用暴力手段;甚至用谋反等极端方法去夺取皇帝宝座;因为他是皇统继承的第一人选;而且还是唯一人选;除非他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否则储君之位肯定是他的;皇帝宝座也是他的;他完全没有必要去冒险;他只要保全自己就行了。然而;今日;韦福嗣却打开了“魔盒”;从他的心灵深处放出了“魔鬼”;他感觉到邪恶的力量正在层层包裹自己;感觉到流动的血液中涌出了一股罪恶的冲动;他很害怕;但也莫名兴奋。

“失德”一案后;杨喃仿佛突然从自我编制的美丽梦幻中醒来;眼前所见都是虎视眈眈、凶神恶煞的敌人;他突然发现自己非常弱小;根本就没有能力保全身边的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兄弟朋友甚至是心爱的女人一个个死去;他非常痛苦;非常恐惧;他日思梦想着逃离东都这座恐怖的牢狱。

现在;他“逃”出来了;但依旧生活在半梦半醒之间;只是他不知道自己的真实状态而已;直到这一刻;当韦福嗣告诉他;从逃离东都开始;他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才彻底醒来;才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真实处境。

“你们欺骗了孤。”杨喃笑得很苦;很痛。

“这是一个局;一个连环局;看上去是针对你;但真正的目标是圣主;是国祚。”韦福嗣叹道;“若不是白发贼的一席话;某亦不会将过去发生的事重新串联起来做出新的推演;但如今一步错;步步错;已不可挽救。此刻你若退回东都;你的处境将一落千丈;圣主为防备你谋反;必定要剥夺你的军队;把你囚禁在他的身边;而我们将永远失去你;不得不在储君的人选上做出新的选择。”

杨喃闭上了眼睛;脸色苍白;心在剧烈颤栗中无声呐喊;孤为什么要逃离东都?为什么要越狱?

韦福嗣已经做出了决断;杨喃已没有选择;唯有一条道走到黑。

第两百四十六章三十六计走为上

治书侍御史韦云起、济阴太守韦保峦接到齐王令;日夜兼程返回齐王行营

两人谁也没想到事情会发生如此惊人变化;尤其韦保峦;更是懊悔不迭。当初正是他看到李风云杀进中原;有机可乘;遂献策齐王;以出京戡乱建功来再次冲击储君宝座。

以齐王的身份;率军出京戡乱在政治上的确会带来风险;只是韦氏权势倾天;韦氏子弟个个信心十足;而陇西成纪李氏、关中杜氏、苏氏亦对风险视若无睹。齐王“失德”一案让他们栽了个大跟头;颜面尽失;好不容易抓住一次反击机会;岂肯错过?然而世事无常;本来被他们故意忽略的政治风险;在政敌们的有意操纵下无限放大;齐王不知不觉就深陷绝境。

戡乱剿贼又如何?你功劳越大;实力越大;死得就越快。谁让你有军队?谁让你有谋反的实力?谁让你在惨遭打击后还不知死活地高调“反击”?你越高调;越想冲击储君;就越是适得其反;越会遭到敌对势力的四面围攻;想不死都难。

“白发贼到底是何许人也?”韦云起冷静思考后;问到了关键之处。

李风云的身份是关键;唯有摸清了李风云的真实身份;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韦福嗣的推演;源自李风云知道中枢核心层的最高机密;而韦福嗣曾是中枢一员;以他对东都政局的了解和从政几十年的丰富经验;当然知道李风云所说机密的真假;由此便引出了黄门侍郎裴世矩。

韦福嗣认定裴世矩是暗藏在李风云背后的影子;而裴世矩曾是山东高齐旧臣;与山东豪门世家以及整个山东贵族集团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先帝和圣主两代皇帝之所以重用裴世矩;倚重裴世矩;不仅因为裴世矩出自河东裴氏且才智超绝;更重要的是出于政治目的;是以他为“桥梁”;有效缓和山东人和关陇人之间的矛盾;缓解双方的紧张关系。而裴世矩利用自己在中枢的地位和权势;充分发挥自己在山东人中的影响力;很好地完成了两代皇帝所托付的这一政治任务。裴世矩因此赢得了关陇人和山东人的普遍好感;这也是他在中枢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

以裴世矩为中心;把李风云、鲁郡太守段文操、彭城郡丞崔德本联系起来;再把李风云千里跃进蒙山、纵横鲁西南、建立义军联盟、转战中原等一系列事件串联到一起;不难发现李风云就是山东人“制造”出来的;是山东人用来混乱中土局势的“武器”;而裴世矩不但参与了“制造”李风云;还有可能绕过山东人直接指挥李风云;证据便是李风云知道中枢核心层的最高机密。

这个机密如果韦氏不知道;那么山东众多豪门也不可能知道;但李风云一个反贼却知道;这问题就严重了;就不得不思考一下;为什么裴世矩要把此等机密告诉李风云?裴世矩希望李风云借助这些机密达到什么目的?

裴世矩位列中枢的政治意义就是缓和关陇人和山东人之间的矛盾。只要这两大政治集团的矛盾缓和了;冲突减少了;东都的政局也就基本稳定了。现在因为东征;因为天灾**;关陇人和山东人之间的矛盾已经爆发;大河两岸义旗高举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而接下来齐王杨喃如果败亡于通济渠战场;那么关陇人和山东人必将大打出手;这不仅影响到东都政局;影响到国内稳定;更影响到了东征的进行;影响到了国防和外交大战略;所以;值此关键时刻;裴世矩必须出手;必须绕过山东人直接指挥李风云。

从李风云所献策略来推演;的确可以达到裴世矩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齐王;毕竟好死不如赖活;有实力总比没实力好;在牢外总比在牢内好;有功劳总比没功劳好;天高任鸟飞的齐王或许便能抓到某个机遇扭转逆境。同样;此策也有利于山东人;如果山东人配合河洛人把齐王摧毁于通济渠;虽然可以挑起关陇人之间的内讧;但必将遭到圣主和关陇本土势力的疯狂报复;付出的代价太大;不划算;反之;如果与齐王合作;联手打击河洛人;不但同样可以达到打击关陇政治集团的目的;同时还能把齐王一步步推上与圣主决裂的不归路;或许便能让齐王重蹈汉王杨谅之覆辙;重演汉王举兵叛乱、皇族自相残杀之悲剧。

然而;裴世矩为何如此信任一个反贼?为何把如此重要使命托付于一个反贼?他又凭什么断定这个反贼一定会对他言听计从?

答案呼之欲出了。裴世矩在中枢主掌国防和外交事务;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南北关系;为此必须及时准确掌握北虏诸种的一举一动;而要获得北虏讯息;就必须在大漠上部署大量秘兵。裴世矩的手中就有一支秘军;而李风云曾是活跃在长城一线的大盗;据韦氏所知;边陲的这些马贼大盗;大部分都是秘兵;由此可以肯定;李风云是秘兵;是裴世矩的亲信部属。

那么;李风云为何被边军抓捕?宇文述又为何将其羁押至东都?李风云从白马逃脱后;为何又要造反?韦福嗣找不到答案;但这些不解之谜目前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知道李风云是裴世矩的人就行了;而裴世矩不会加害齐王;相反;从他的立场出发;他还要尽心尽力保护齐王。由此推测;目前通济渠战场处处都是陷阱;齐王稍有不慎就有败亡之祸;唯今之策只有三十六计走为上了。

韦云起摇头苦叹;“山东人居心叵测;齐王若远离东都;极有可能重蹈汉王之覆辙。”

韦保峦微微皱眉;接着冷笑道;“重蹈覆辙又如何?当年若不是为了阻止山东人借助汉王之力东山再起;我们岂会支持圣主?而圣主坐稳皇位之后;给了我们什么回报?不但支持山东人对抗我们;还以此为要挟;逼迫我们支持他的变革。看看今日朝堂上;还有我们的位置吗?朝政还在我们的控制之中吗?若东征大捷;改革进程加快;十年二十年后;还有我们这些高门大族吗?还有我们立身存命之地吗?早知如此;当年我们宁愿让山东人渔利;也不愿让那些奸佞小人得志;让疯狂的变革夺走我们中土的未来。”

韦云起脸色难看;犹疑不定。

韦福嗣则是连连点头。他能理解韦云起;身居高位;羁绊太多;没有行险一搏的勇气和决心;而韦保峦因为弃守郡县剿贼不利;即便收复了济阴也难逃罪责;迟早都要与自己一样除名为民;很难东山再起了;所以于脆豁出去了;与齐王荣辱与共;誓死一博;失败了也就赔上项上人头;但胜利了则功成名就;人生将迎来最大辉煌。

“此事重大;应该与东都、西京那边商量之后再做决策。”韦云起建议道

韦福嗣和韦保峦都同意;此事关系到整个政治集团的未来;的确要慎重;不能一拍脑袋一冲动就做出决策。

三人随即望向杨喃;请他最后定夺。

齐王倒是杀伐决断;一则他不想回东都那座牢笼;其次他更害怕被圣主禁锢;如同行尸走肉般生不如死;所以他果断决定;“约见白发贼;孤要亲自与他谈。”

韦福嗣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否决了;在东都、西京那边没有拿出决策之前;齐王不能也不合适与李风云见面。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将来此事一旦泄露;齐王死定了。

夏末;东都接到了从辽东行宫传来的机密消息;段文振遗策在高层中公开了;圣主和中枢为了压制军方的反对声音;不得不借助段文振的赫赫威名;而远征军将士亦在远东雨季来临后的恶劣环境里;开始了千里大跃进。

礼部尚书杨玄感非常吃惊;他吃惊的不是圣主和中枢在错误的时间错误地实施段文振遗策;而是区区一个反贼竟然比他更早知道段文振遗策;由此推测;李风云说中枢有内奸也不是胡言乱语;而是有准确的消息来源。

难道那个人暴露了?如果圣主知道那个人背叛了他;并且通敌卖国;那后果可想而知;而更严重的是;一旦那个人在严刑拷打之下支撑不住;把自己与其合作的秘密谋划招供出来;自己岂不完蛋了?

恰在这时;那个人的密件到了;那个人预测远征军可能要失败;就算远征军非常侥幸的从平壤城下全身而退;战争也要延续到第二年;所以他请杨玄感务必在通济渠战场上借助反贼之手摧毁齐王;然后给反贼以雷霆一击;稳定通济渠局势;以此来赢得圣主的信任;获得东都的控制权;如此一来双方里应外合;必能成功实施谋划已久的颠覆大计。

杨玄感回复;详述李风云透露机密一事;你的秘密已经暴露;中枢有人盯上你了;不知道圣主是否获悉并握有确切证据;总之你要小心从事;并通知其他人等;一旦事发;则逃亡大漠;避祸牙帐。之前他因为无法确认李风云所说机密的真假;为求稳妥;并没有向那个人发出警告;现在不一样了;不但要发出警告;还要做好事发逃亡的准备。

杨玄感又急告李密;不要耽搁时间了;马上说服白发贼展开攻击;有内应的配合;击败齐王易如反掌。齐王必须摧毁;这是秘密谋划中的重要一环;若齐王在东都;以他皇统第一继承人的身份;紧接时刻登高一呼必应者云集;那己方将如何占据东都?又如何按照己方的意愿更迭皇统控制局势?至于调查李风云身份一事;因为当年榆林事件的当事人和知情人要么已经死了;要么流配边疆;要么远在东征战场;短期内难有结果;所以通济渠决策即便有错误;也只能事后挽救了。

就在李密接到杨玄感密令的同时;齐王和韦福嗣也接到了来自东都的秘密消息。

段文振遗策的公开;证实了李风云的确与中枢高层有联系;由此推测;韦福嗣的推演非常接近事实真相;通济渠战场陷阱重重;齐王深陷绝境;极有可能被政敌彻底摧毁;当前唯有借剿贼之名一走了之;先行脱离危险;再徐图后计。

韦福嗣马上赶赴联盟总营面见李风云。

第两百四十七章口若悬河

随着酷暑渐去;联盟气氛愈发紧张;总府官员和诸军统帅们知道大战即将来临;而基层军官和士兵们也察觉到了战局的诡异;官军明明占据优势;却迟迟不攻;其中必定酝酿着更大风暴。

将士们的焦灼不安影响到了诸军统帅们的心理;他们纷纷进言李风云;有的献计提前撤退;有的建议攻敌不备;总之怯战情绪普遍严重;联盟诸军并无一决死战的勇气和信心。

李风云看似平静;实则忐忑。他并不畏惧齐王;有李密及其背后势力的帮助;他有把握击败齐王;虽然联盟要为此付出惨重代价;但这个代价完全值得;联盟唯有经过战火的锤炼才能快速成长;联盟唯有经历一次次生死考验才能凝聚为一个牢固团体。然而;联盟的成长并不能改变历史前进的轨迹;最起码现阶段李风云看不到联盟有改变历史的可能;但他渴望改变历史;这是他的神圣理想;哪怕有一丝希望他也不想错过;而现阶段齐王就是他能看到的唯一一丝改变历史的希望;所以他祈盼韦福嗣能再次出现;能带给他一丝实现梦想的希望。

在他的期待中;韦福嗣再次出现。

两人的第二次密谈以讨论段文振遗策开始;然后推演远征军千里奔袭平壤后;东征战局可能出现的诸般变化。

李风云的结论是;平壤一战必败。如果来护儿的水师提前攻击平壤失利;导致水陆夹击之策失败;则此仗可能是大败;如果远征军陆路大军大意轻敌;未能保护好自己的退路;则有全军覆没之危。

韦福嗣本来对平壤一战还比较乐观。远征军水陆夹击;即便未能攻克平壤;安全撤离不成问题;只是无功而返对圣主和中枢来说已经是军事上的失利;而伴随着军事失利的则是政治上的挫败;而政治上的挫败必将迫使圣主和中枢不得不在国内众多政治争问题上做出妥协;如此则对齐王借戡乱剿贼之名拥兵于外发展实力就非常有利了。

齐王此举名正言顺;圣主和中枢即便心中一百个反对;可惜鞭长莫及;顾不上了;另外若想赢得东征的胜利;他们也的确需要国内局势的稳定;因此他们的确找不到打击和遏制齐王的理由。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重大风险。若齐王还没有发展起来;东征却胜利结束了;圣主带着远征军凯旋而归;齐王的灾难也就接踵而至。

这是齐王和韦福嗣等人犹疑不决的原因所在;也是韦福嗣再次见到李风云后;首先便与其探讨东征战局的原因;韦福嗣是抱着侥幸心理;看看能否从李风云这里打探到中枢核心层对东都战局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下定最后的决心

韦福嗣如愿以偿;他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推演;圣主迫于方方面面的重压;可能把攻克平壤的希望寄托于来护儿的水师;密令来护儿攻敌不备;乘着高句丽军队竭尽全力阻御中土陆路远征军之际;以雷霆之势一举攻克平壤。

这个推演的真实性非常大。圣主和中枢为什么置军方的反对于不顾;强行命令远征军实施段文振遗策?难道圣主和中枢不知道在错误的时间实施错误的攻击策略会给军队带来致命危险?如果圣主和中枢以陆路大军为诱饵;在正面战场上吸引和牵制高句丽主力大军;以来护儿的水师为攻打平壤的主力;奇兵突出;出奇制胜;则能合理解释圣主和中枢为什么在此刻强行实施段文振遗策了;这实际上就是瞒天过海之计;在欺骗和麻痹敌人的同时;出敌不意;给敌以致命一击。

然而;中枢最高层有内奸;圣主和中枢的这个攻敌之策一旦传到平壤;让高句丽人有了防备;来护儿这个“奇兵”不但会失去作用;还有可能一头栽进高句丽人的陷阱。

韦福嗣的信心动摇了。虽然李风云对平壤一战的推测都建立在极度悲观的基础上;只要远征军在某个关键环节上占据了主动;拥有了运气;那么结局就完全不一样了;最起码可以全身而退;毕竟远征军的实力摆在那里;但韦福嗣对东都高层残酷的权力博弈有着深刻认识;对行宫和卫府内部的深重矛盾和激烈冲突亦是一清二楚;正是这些矛盾和冲突导致平壤一战还没有打就已经埋下了失败的祸根;而且还是很多祸根;其中任何一个祸根只要在战斗中爆发;那么远征军必定战败。

“如果战败;会发生什么?”韦福嗣睿智的眼睛中露出迷惘之色;似乎自问;又似乎询问李风云。他想看清未来;但未来笼罩在迷雾中;若隐若现;给他以无穷遐想的同时;亦让他战战兢兢;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恐惧感。

“东征要继续;东征不能半途而废。”李风云说道;“圣主会愈挫愈勇;首战告败;马上就会开始第二次东征。”

上次韦福嗣已经从李风云的嘴里听到过第二次东征;但他没有在意;当时没有证据证明李风云所提供的机密真实可信;他本人对东征也还比较乐观;而这一次再听到李风云预测有第二次东征;他不但听进去了;记在了心上;并将其做为自己推演未来局势发展的一个基点;而且他可以肯定;李风云的这一说法不是无的放矢;极有可能源自中枢核心层;也就是说圣主和中枢核心层成员们非常清楚这次东征的难度;自信归自信;但凡事都有意外;所以他们也做好了失利的心理准备;并拿出了挽救之策;那就是进行第二次东征。

“第二次东征应该是势如破竹了。”韦福嗣顺着李风云的思路;穷尽心力在命运的迷雾中寻找未来的方向。高句丽弹丸小国;国力有限;连绵战争将摧毁它们的国力;就算高句丽人众志成城;誓死一战;就算平壤城高大坚固牢不可破;奈何国库空竭;没有钱粮武器;这仗也就打不下去了。

然而李风云的一句话却让韦福嗣骇然心惊;目瞪口呆。

“东征首战告败;对东都政局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而随着圣主和中央权威的锐减;随着圣主决意进行二次东征而不得不进行妥协和忍让;那么可以预见;反对势力必然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以武力推翻圣主更迭皇统;以暴力摧毁改革重建中央;内战不可避免的爆发;而二次东征不得不中途停止;功亏一篑。”

朝堂上的保守势力对圣主不满;反对改革;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大业三年的榆林事件;保守势力的领袖高颍、宇文弼和贺若弼被圣主诛杀;受连累者不计其数;就此把改革派和保守派的矛盾公开化;虽然保守势力因此遭到重创;不得不向圣主和改革派妥协;但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中央集权的速度越来越快;贵族阶层尤其是豪门世家的既得利益损失越来越大;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据韦福嗣所知;东都有激进的保守势力铤而走险;阴谋推翻圣主摧毁改革;虽然这只是无根无据的传闻;但无风不起浪;今天李风云竟然匪夷所思的做出相似预测;顿时便让韦福嗣心惊肉跳;惊惧不安。假如激进保守势力要兵变;利用东征期间圣主、中枢和卫府军主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