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014042606-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吾等谨记,不敢有违。”众人异口同声道。
开场白很快说完,曹操随后便开始问及陈留内政军事情况,人才发掘等问题,身为主簿的张邈一一道明。
接着曹操让众人提议兴修何种设施为好,此时陈留还可以兴建五处设施,由于关系到未来的军事基础,可谓是生死大事,所以曹操也不敢专断,以免顾及不到,也许将来一场战斗中粮食不足就可能导致军心涣散,又可能金钱不足,导致不能招纳贤良,养活诸将,因此这其中的平衡之处,颇有思量。
李林记得之前问过张邈,此时陈留城内有两处市场,一处农田,一处兵营,一处求贤所,顾及到了士兵钱粮人才各个方面,颇为平衡,剩下五处设施如何兴建,就颇有学问了。
“我军士兵尚且不足,仅有万余,当前诸侯林立,当以士卒为先,请主公下令再兴建一所兵营。”第一个提建议的是夏侯惇,他声音凝重,言语中颇见威严。
“元让所言甚是,就依卿言。其余诸公有何高见?”曹操一捋胡须,颔首道。
“农田仍旧不足,市场也有所缺少,为将来计议,不如再各兴建一处如何?”提建议的是张邈,他今年三十有六,在古代是属于年纪较大的长者了,和曹操同岁,正是立功业的年龄。
“孟卓此言甚和吾意,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诸军将士,无金银犒赏,更无士气,这事就由孟卓操办。”曹操同样颔首道。
“还剩最后两处,诸公还有何言?”曹操再次问道。
李林想着,当前迫在眉睫的是即时战力,因此技法所,计略府,巡查局都可以稍后兴建,之前两位提议因此顺利通过,剩下的两处要兴建何种设施,就要看曹操如何想了。
这不是游戏,可以随便撤除,一旦撤除另建,浪费的人力物力时间,都不是个小数目,在这早期阶段,甚至决定一个势力的生死存亡,不由得不慎重。
“既然诸公无话,我便独专了,”曹操一看下面没人再进言,知晓无人有胆魄承担这最后的责任,因为一旦说了,这设施的兴建就定型了,万一发现那些不足,比如金钱缺少,粮食缺少,士兵缺少,就来不及弥补了,这个责任不是小事。
“一切尽听主公吩咐。”诸人拱手道。
“再多兴建一所兵营,还有一所计略府,此时治安尚佳,技法研究也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诸位认为可好?”曹操沉思少许,开口道。
“主公明见,吾等拜服。”诸人再次言道。
闻言,曹操脸上并未露出欣喜,而是不为人知的叹了口气,便说下一个议题。
“当前我军武将已备,但是尚缺少谋士,哪位可为我引荐啊?”曹操问道。
“禀报主公,我有一友,名唤陈宫字公台,为人智略出众,若是主公征辟之,必有大用。”张邈这时起身开口道。
“竟是陈公台,若能得此人,吾大业有望,望张公为吾请之。”曹操大喜过望,显然他是听说过陈宫的。
李林看到这里,明白这个世界和三国演义有所不同,真实历史上陈宫开始时出仕过曹操,只是后来曹操曾滥杀名士,加上征伐徐州屠戮过多导致其背叛,是一个正义感很强的人,可惜跟了吕布,投错了主公,对他这种性格而言,刘备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惜刘备前期颠沛流离,名望又不足,背景只有一个空名头,实力比起名震天下的吕布来说,差距很大,因此不选择他,也不能说错,后人不能依靠后来的结果去批评他的选择。
如果这个世界还会有类似事件发生的话,李林想到这,心下微微一动,找到了自己独立的契机所在,就着落在这个陈宫上面了。
第五十三章征服三国(四)
商议完杂事,接下来曹操脸色一变,变得凝重无比,两眼之中透出一阵精光。
“诸公,当今董卓乱政,秽乱宫廷,欺凌圣上,迫害忠良,吾欲起兵讨之,汝等以为如何?”曹操沉声道。
“主公明见,诸侯苦董卓久矣,河北袁公,诸位太守,均有此意,主公此时传檄,正在其时。”这时,夏侯渊第一个开口赞同道。
“吾等附议。”对于起兵讨董,这件大事,任何人都没有疑义,本来曹操募兵的理由就是讨伐董卓,当然不会反对。
“妙才所言极是,本初亦早有此意,只是不得名义,既如此,吾曾刺杀董卓,后得圣上衣带诏离京召集群雄,拱卫汉室,既如此,吾将速发讨董檄文,言明圣上有诏书在此,召诸侯共讨董卓。”曹操言语间目光闪烁,打量着诸人。
李林一直一言不发,这是为了熟悉这个世界的种种制度,以免贸然开口,在这种正式场合,触及一些忌讳就不好了。
他知道曹操这时候是矫诏,不过对于诸侯来说,他们需要一个借口,而这个借口也只有刚刚离京的曹操能够带给他们,所以这就造成了曹操第一个散布讨董檄文的事实,其他人难道不想夺取这份名望?只是他们没有名分,想要矫诏也没有人相信。
书写讨董檄文,散布四方,这件事,不是一时之间完成,曹操只是下了命令,自然有人去照办。
“讨董一事已经定下,诸公还有何事要议?”曹操环顾一周,朗声道。
“父亲,我等城池稀少,钱少兵稀,而我陈留附近,尚有数座空城,是否可先派将领前去攻占,以作周旋之地。”这时,大公子曹昂开口道。
“这……”曹操沉吟了一下,捋了一下胡须。
“万万不可,”李林抬头一看,原来是张邈,只见他开口说道,“周围虽是空城,但仍接连诸侯,吾等刚要发布讨董檄文,不可刺激诸侯,吾等为匡扶汉室而来,无朝廷明令,岂可任意征伐?”
“张公所言甚是,此事就此作罢,子修莫再多言,”曹操颔首道。
李林明白,这时候肯定不能像游戏中,毫无顾忌,仗着诸侯结盟,自己肆意侵占空城发展,要考虑各方面的反应,尤其是名望方面,败坏名望的时候做不得,尤其是势力初创。
“既无他事,现在分配各处设施长官,子高,吾观汝对政事颇为擅长,又精通农事,不如先掌管一处农田如何?”曹操这时看了下端坐案后的李林,询问道。
“愿听主公安排。”李林起身拱手道。
“好,若有不通之事,尽可询问诸公。”曹操温言道。
“诺!”李林应声称是。
很快其他人也各自安排了政务,包括要新建的设施,由谁监督,都一一讲明。
军议后,又是一次宴席,宴罢,诸将各自回到自己宅邸。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李林便去农田监管,查看各种作物的长势情况,这里的气候条件,农田能收割两次,分别是六月底,十月初两次,到了城外农田处,和农户一问话,他才发现自己特技“耕作”起作用的方式。
他发现凡是他巡视过的农田地块,不容易滋生害虫,作物生长的更为茁壮,更为抗旱,他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归结到这个世界规则如此。
至于水源,则是有一些兴修好的水利设施,平时要注意维护。靠近水渠的,能及时得水灌溉的,在古代来说就是上好的良田,膏腴之地,而远离水源的,浇水不便的,则是一些旱地,薄地,只能靠天吃饭。普通农户能有数亩良田便不得了,大部分都是几十亩的贫瘠之地,好地都被豪强地主占去了。
他也见识到了乱世中普通平民的生活,中原大地刚刚经历过黄巾之乱,随处可见被损毁的村庄,路边的枯骨,真是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可惜做这首诗的曹操本人,称霸道路上同样对百姓酷烈,动辄屠城报复,可见其矛盾性,难怪后人褒贬不一,争论不休。
普通百姓家,能有余粮过日者,便可称为中户之家,多数都是每日勉强糊口,一顿有一顿无,面无菜色,见之不忍。
李林借助系统统计,得知凭借这时候的生产力,如果分配得当,大多数人是能够衣食无缺的,否则汉朝也不会达到三千万的人口数量,可见一个好的社会组织,对于普通百姓是如何重要。
李林明白,自己想要在三国立足,进而统一这个天下,现在毫无根基,那些世家豪族,是不可能投靠自己的,没有深厚的根基,更不可能造反成功。
征战天下,需要的是兵马钱粮,这些物质,此时,大部分都集中在地主豪强中,曹操能够起兵,除了自己家族出钱出力,富豪卫兹的资助也是必不可少,而他之所以能得到这些资助,和他早年的出身,以及积累下的名望,有极其重要的关联。
而自己这些先天条件缺少,唯一拥有的就是系统辅助,以及各种各样历史经验,包括适合当前情况的一些先进技术,可以利用,用来扩大自己的根基。
于是借助系统辅助,李林选取了一些能够提高农业作物产量的知识,诸如施肥,灌溉,除虫等方面的技术,传授给当地乡老等德高望重之辈,在行之有效的前提下,获得了众人的称颂,作物长势更加良好。
至于更好的方法,比如水车灌溉,牛耕等,都需要许多资源,一时之间不能见效。由于推广这些农耕知识,无论是贫富,都有作用,因此受到的阻力很少,收获的声望很多,这也让他体会到了曹操任命他先从农事做起的一点用心。
一月过去,太守府派人来监察巡视绩效,李林负责的农田设施维护良好,管辖下的农田作物,长势喜人,在未来的收获季节里,一定是个丰收年,让来人大喜,给了上等的评价记录归档。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林一边结合当前现状适当改进农作技术,一边参加军议,聆听当前形势,积累名望功勋。
很快十月到了,一个收获的季节,李林负责的农田,收获超过另外两处农田三成之多,让人刮目相看。要知道三成,看似比例不大,但是放到粮食增产上来说,就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能多养活数千人。
看着正在农田里奔忙的民众,各个面带喜色,曹操抚着李林肩头道,“子高果然高才,精熟农事,日后我军征战,粮草无忧矣。”
“谢明公赞许,远敢效死力。”李林躬身道。
“未曾想子高小小年纪,竟然深通农事,天资不凡,真乃百姓之福啊,未来的大司农之才啊。”这时张邈也开口应道。
“不敢当张公如此赞许。”李林脸上带着惶恐的神情,谦逊道。
“孟卓所言不差,吾也算见多识广,能在短短数月间,便能让粮食增产者,尚无一人。”曹操捋着胡须道,脸上一阵喜色。
对他而言,得一武将容易,而能得到这样的政事之才难,既有武将之能,又有政事之才更难。曹操本人也是重视农耕者,否则也不会因为军马践踏农田,而作出割发惩罚自己的举动,更是大兴屯田。
因此李林在农事上表现出非凡的天赋,让他尤为高兴不已,就算日后不善于统兵作战,他也丝毫不会认为看错人了。
第五十四章征服三国(五)
李林得到“未来大司农”的评价,这在三国的社会环境中可谓是很高的评价了,虽然比不上卧龙凤雏之类的美誉,但仍然不可小觑。何况张邈可是拥有名士的身份,他口中说出来的话,很快就能传遍士族阶层。
秋收过后,很快有人传来其余诸侯消息,各镇诸侯军队集结完毕,粮草徭役也已经征发齐整,决定在酸枣会盟。
李林知道时间和真实历史不一致,不过这个空间很多事情都改变太多,更多地偏向游戏中一些规则,只要大致年份不错,这些历史资料在前期还是有一些参考作用的,尤其是人物性格方面,应当变化不大,他期待着与诸侯会面,尤其是古代战场,哪怕和真实历史不符,也不是现实游戏可以模拟的。
议事堂中,曹操一脸昂扬气色,显然是对未来建功立业保有极大希望。
他开口道:“尔今,诸侯已经各自起兵响应,我军亦要开拔。诸将听令!”
“诺!”众人异口同声道。
“曹仁,你率三千人马守城,务必尽心尽责,一应事宜,不得有失,保证我军在外无忧。”
“末将听令!”曹仁上前接令后,退在一旁。
“夏侯渊,你统领五百弓骑兵,作为先锋斥候,曹昂为副将,为我军前驱!”
“末将听令!”夏侯渊,曹昂站了出来,各自接令。
“夏侯惇,你统领四千步兵,作为前军,沿途注意敌踪,不可冒进。”
“末将领命!”夏侯惇同样接令退后。
“张邈,命你率步兵两千,押运粮草辎重在后,务必小心谨慎,早晚警醒。”曹操再次发令。
“其余诸将,皆随吾左右,吾领六千步兵作为中军,策应四方,尔等切要振作士气,戮力向前,共讨董卓。”
“诺!”众人大声应答。
李林同样作为中军副将之一,随行曹操左右,而新来数月的陈宫作为中军军师,负责筹划计谋,一直以来李林由于自己有司职在身,平日为防人口舌,也与陈宫私交不多,只是点头之交而已。
大军很快择日开拔向酸枣,李林还是第一次见到万余大军前行的样子,前军、先锋先行开拔,随后才轮到中军行动,一时间旌旗招展,人马嘶腾,尘土漫天,一派行军景象,后军押运着数百辆大车,牛拉马拽,随后慢行。
曹操骑着一匹白马,被中军簇拥在中央,李林也跟随一侧,其余诸将,陈宫,曹休,李典,乐进,于禁等将,各披坚执锐,骑马随行。
众将边走边谈,下面的士兵自然是有军纪约束,行军不得喧哗,但是这些将军们自然有自己的规矩,是要商讨行军纪略,未来应对,不受此条约束。
“公台,见此大军,有何见教于吾啊?”曹操脸上挂着笑容,看向一旁的陈宫。
“明公军列严整,士兵茁壮,诸将皆一时之选,定能于诸侯扬名,阵前立功。”刚刚出军,自然要鼓舞士气,陈宫虽然知道这新成之军,诸多弊端,恐怕一场激烈战斗下来,就要崩溃大半,但此时此刻,却不能如此说。
“公台明见矣,吾等此去,必要一鼓作气,击破董贼,匡扶汉室。”曹操大喜。
行了数十里路,扎营夜宿,中军营中,李林在自己营帐中,看着竹简上各处公文,上面写着属下兵力状况,粮草使用等杂项。他身为副将,统领中军五百名步卒,虽然这与当前他武术校尉的爵位严重不符,但是谁让总军力也不过六千,他能直接统领的兵马自然不多。
这时,营帐中门打开了,原本在营帐外站立伺候的亲兵队长刘昆带着一人进来了。
李林抬头一看,居然是军师陈宫,只见他一脸凝重之色。
“原来是军师先生,不知先生入夜至此,有何见教?”李林有些疑惑,他虽然对陈宫颇有企图,但正因为这种企图,才没有贸然结交,而是缓缓图之。
“谢校尉不必见疑,吾来此处,只是听诸将传言校尉有神将技伴身,不知此事真伪如何?”陈宫似笑非笑地问道。
“吾投奔主公之初,诸将均亲眼见过,自然是真。”李林心下有些了然,对方身为军师,自然要对诸将能力深入了解,不能道听途说,非要亲口问询一番才能确定。
“既然校尉亲口分说,自然无误,如此,吾军尚有三分胜机啊。”陈宫脸上一松,嘴里不由自主地说出一句话来。
“军师何出此言,白昼里,军师不是言明吾军军威严整,又为何做悲观状,切莫多言,以免触犯军规。”李林一听,对方和自己交浅言深,怎么说出这等涉嫌乱军士气的话来,赶紧劝阻道。
“吾观校尉非愚人,方才直言,若是校尉是畏首畏尾之辈,只算宫看错人哉。”陈宫摇摇头,一脸惋惜状。
“军师有何事情,尽请直言。”李林心中一动,口中言道。
“既然如此,校尉可知董卓兵马如何?”陈宫问道。
“西凉兵,虎狼之辈也,残暴肆虐,人人恨之入骨。”李林义正词严地说道。
“然也,西凉兵屡经大战,劫掠成性,人人悍不畏死,而我军只是新成之军,吾观主公意气风发,必然勇往直前,一旦对战,必处下风,如此我军危矣。”陈宫叹气道。
“果真如此,如之奈何?”李林不得不惊讶,陈宫的判断实在精准,历史上曹操被伏击,一战就败,不是曹洪让马,恐怕初次战役便挂掉了,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和两军战力有关。
“西凉多勇将,少智将,就我闻言,校尉神将技,可使敌兵混乱,此为我军生机。”陈宫一一分说到来。
“还请军师明言。”李林明白,自己之前毫无战略经验,尽管在这个世界上杀过不少人,但是真正的战争并未经历过,如何利用自己的战法特技,换取战斗胜利,还是需要这里本地人来指点出来。
“校尉如今统领五百兵马,还请在一侧掠阵,凡事不要冒进,而校尉神将技,不受士兵时间限制,可听我传令,在关键之时发动,以拯吾军于危局。”陈宫言道。
若是换一个人,听到这番话,很有可能汇报曹操,陈宫有不轨之心,或者畏惧事情,不敢与谋,但李林本就不是这世界人,又对陈宫有特殊企图,自然言听计从。
“军师所言,句句发自肺腑,不畏人言,远深为敬服,请受远一拜。”李林躬身,向陈宫一拜。
“多谢校尉能明了宫一片苦心,当今时下,主公虽有匡扶汉室之心,却无匡扶汉室之力,而诸将皆看不到我军危机所在,为今之计,唯有校尉能明宫一片赤诚矣。”陈宫双眼炯炯,脸上一片欣慰之色。
李林明白,此时对方无法公开进言曹操,我军危机之大,那势必导致众将离心,而临到头再做布置,恐怕已经晚了,唯有自己这一个变数,可以作为关键,弥补该问题。
第五十五章征服三国(六)
和陈宫深谈半响,两人才各自安睡。
李林有时候在想,自己投身到其他人的身上,意识运行所消耗的能量也来自他人的身体,因此仍然需要睡眠休息,如果有一天,自己可以不需要睡眠这个事情,自己的计划执行就能提高很多效率。
李林想着,躺在榻上,歪头看着昏暗的油灯光一摇一动,慢慢地沉沉入睡。
不知不觉间,李林模模糊糊地感觉自己来到一个地方。
“末日快到了,大家赶紧跑啊。”不知道是谁在喊叫,引起了一片喧嚣,本来一片井然的城市,此刻乱作一团,人头耸动,老弱妇孺,各自向自以为安全的地方奔跑着,嘶叫着。
李林看到自己也身处其中,手上正抱着一样东西,一步步地向城外山区走着。
他感到自己的双腿越来越沉重,呼出的气息越来越粗,汗水也不断地流下去。但自己就是不放手,一直紧紧抱着那样东西,向着前方前行。
一阵鸡叫声,将李林从深梦中惊醒,他摸摸了自己的脸,发现两道水迹沿着脸颊流淌着。
是汗水,还是泪水,这预兆着什么,他深深地想着,尽管现实中的自己曾经一步步地步上他人的后尘,逐渐沉沦在人世中,但是内心深处,那道火光仍然挣扎着,那个向往着最美好的念头仍然不时出来提醒自己,不要沉沦,不要落寞。
抱着的那个东西,就是自己的信念吗,为什么看不清楚,是岁月模糊了记忆,还是记忆忘却了岁月。
“校尉大人,奋武将军命您速去中军帐。”一个传令兵的命令断了他长长的思索。
“本校尉明白。”李林穿上铠甲,罩上锦袍,戴好头盔,拿起一杆长枪,便跟着传令兵来到中军帐。
“诸位将军,”曹操在案后,环视一遍,开口道,“我刚刚接到消息,已经有数路诸侯已经抵达酸枣,我军需要加快行军,今日起每日多行二十里,日落方歇。”
众将应了,下去各自布置,李林见此,知晓曹操心急诸侯会盟,也未多言,只是吩咐手下人马做好准别。
十数日过去,曹军终于抵达会盟地点酸枣。只见此地一片旌旗,军营处处,足有数百上千座营帐,数不胜数,上面挂着旗子,远远望去,“袁”,“张”,“公孙”,“刘”等等不一而足。
这时一路人马前来,通了姓名,原来是袁绍帐下一路巡逻队伍,见曹军前来,特来引路,曹军随之来到诸侯驻扎之地,找了空地安营驻扎。
当晚,曹操便带诸将与前来诸侯会盟。
一处宽广的议事堂内,林林总总地坐着各路诸侯,李林跟在曹操后面,定睛望去,总有数十人之多,各自形态不一,气势非比寻常。
“孟德何故来迟,吾等望眼欲穿。”只见一个身穿赤黄色甲袍的壮年男子,一脸喜色地向曹操看来。
“本初见谅,我军新成不久,队列尚未精熟,故行军稍缓,还望诸公见谅。”曹操一拱手,向来人致歉道。
李林明白了,此人必是渤海太守袁绍袁本初。
随后袁绍领着曹操与诸侯一一见面,李林也逐个认识了。
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一个被称为冢中枯骨的家伙,袁氏嫡子,一脸高傲之色,但对曹操还算客气。
冀州刺史韩馥,脸上颇见懦弱,但占着一处富庶地方,冀州,此次诸侯会盟的大部分粮草便是由他负责,从冀州运来。
徐州刺史陶谦,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对汉室忠心耿耿,既有能力又有品德,徐州此时是少有的安定之地,李林当前的身份就是出自对方的军中,只是他自然不知道自己曾杀官叛逃,毕竟自己可是杀掉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就算有心人从自己的名字上看出一二,又能如何,毕竟自己现在曹操帐下,陶谦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