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蜜爱春娇(种田)-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春娇尚未说话,易峋便走了过来,说道:“婶子,我们今日过来,就是来接您回家的。您一个人在土塘村住着,春娇心里不安稳,我也不放心。外人说什么,我是从来不放在心上的。”
  秦春娇也附和道:“是啊,娘,跟我们回家去吧。”
  回家?这个词儿,戳中了刘氏心中的软处。她红了眼圈,鼻子微酸,没有坚持,点头说道:“好,娘跟你回家去。”
  于是,易峋就在县里雇了一辆车,带着这母女二人,往下河村行去。
  一路上,秦春娇欢快的如枝头的小鸟,搂着刘氏的胳膊说说笑笑,一时说晚上烧好菜给娘吃;一时说晚上要和娘一起睡。刘氏一一含笑应下,只是在听闻女儿说要和自己一起睡时,才似有如无的看了易峋一眼。易峋看着窗外,面淡如水,仿佛全不曾听见。
  河间县离下河村有些距离,车子行驶至下河村村口时,已是黄昏时分了。
  三人在村口下车,正赶上村中人人归家,户户做饭的时候。
  刘氏看着夕阳里,下河村炊烟袅袅的祥和景象,心中不由一阵感慨。她在这村子里和秦老二生活了半辈子,唯一得到的,就是她的宝贝女儿。当初是因为卖了女儿才离开这里,如今又被女儿接了回来,这大概是一种缘分。
  三人往村里走去,那些从田里回来的村人瞧见了刘氏,都倍感惊异。
  便有人私下嘀咕着:“这秦家娘子咋也回来了?秦老二能放了她?”
  另一个便说道:“易家的怪事多,你不要多嘴,小心挨拳头。你忘了刘二牛了?”
  那个又说着:“倒也奇了,近来咋不见刘二牛了?”
  三人隐约听见了这些言语,秦春娇和易峋都往心里去,刘氏却有些不自在,将头埋的低低的。
  回到家中,易嶟才从田里回来,正在院里洗刷骡子,一见三人也很是高兴,说道:“哥和春娇回来了,秦家婶子也接回来了,那官司想是没事了?”
  易峋答应着,和易嶟说了几句话,便往房里换衣裳去了。
  秦春娇拉着母亲,进了自己的房,开柜子拿了几件自己的衣裳,要给母亲换。
  刘氏打从进了易家的门,也不住感叹。她只离开了两年,易家境况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房子是翻了新的,甚至自家卖给易峋的老房,也修缮过了。
  院子里铺着一条青石板路,雨雪天气也不怕泥湿了脚。马厩里关着一匹肥壮的骡子和一头小驴,牲口圈养着三口小黑猪,鸡舍里半大的鸡群啄食着地下的草籽,地里的菜绿油油的。这一切都彰显着,这是一户兴兴向荣的人家。
  待进了女儿的房,刘氏便更更加吃惊了。秦春娇住着原先易峋母亲的卧房,易母还在世时,刘氏也曾过来坐过,所以知道。这房里的家具都是好木头做的,梳妆台上放着许多盛放胭脂水粉的瓶瓶罐罐,瓷盒子上绘着精美的仕女图案,饶是刘氏没用过什么好东西,也晓得这是好货。她心里既是欣慰,又是喜悦,易峋必定是十分看重女儿,才会这样待她。
  寻常乡下妇人,哪里能买这么多的脂粉?这般行径,必定是要被夫家骂败家的。敢这样做的,必定都是被夫君宠爱着的。
  女儿打开的衣橱里,叠满了各式各样的衣裳,甚而还有两件绸缎的。
  秦春娇挑了一件老鸭黄的细布褂子,一条蜜合色裙子给刘氏。
  刘氏看那衣裳料子都是极好的细棉布,也都是新的,想必女儿没穿几次,便说道:“这衣裳你留着穿吧,娘有年岁了,穿这些花花黎黎的,惹人笑话。”
  秦春娇不依,说道:“娘还是换了吧,今儿一天在堂上跪着,又一路的风尘,那衣裳早就不干净了。再说,这衣裳颜色太老,我不爱穿呢。”
  刘氏这才答应换了衣裳,其实这衣裳颜色哪里老了,她晓得女儿是要她换新衣服,故意找的说辞。
  女儿的好意,她也不想拒绝。
  刘氏换着衣裳,秦春娇已经去厨房烧饭了,她要去帮忙,却几次都被女儿撵了出来,只好作罢。
  易峋也修整了一番,来到堂上,亲手泡了壶茶,倒给刘氏。
  刘氏连忙起身,说道:“这些小事,哪里要你们男人动手,叫我去就是了。”
  易峋却说道:“您是长辈,合当如此。”
  刘氏虽有些局促不安,但还是笑着受了。
  易峋也在一边坐了,陪刘氏说话。
  他是打小就认识的刘氏,记忆里她是个美貌端庄且慈和的妇人,这些年的磋磨和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些痕迹,却没能折去她的风韵。
  秦老二是个畜生不如的东西,刘氏在他的手下,以一个单薄妇人的身子,维持着家计,又把秦春娇拉扯成人。
  上天,似乎赋予了这个女人非凡的毅力,让她挺过了那些年的磨难。
  易峋憎恶秦老二,却十分敬重刘氏。当初他撵走秦老二时,也有想过如何帮她摆脱了秦老二,但到底也没个好法子。
  晚饭烧好了,一家子上桌吃饭。
  秦春娇回来的晚了,来不及做什么好菜,只烧了个红烧肉、面筋炒腊肉、豆豉青菜,熬了一锅稀粥,摊了一叠葱花饼。
  刘氏在秦老二手底下已是多年吃不到像样的饭菜了,见了这一桌菜,便觉得十分丰盛,有些不安,说道:“这不年不节的,哪里用得着烧这么好的菜?春娇这丫头,怎么不懂节俭度日了?”
  秦春娇尚未开口,易峋便先说道:“婶子,您安心吃饭吧。家中不缺吃食,我们平常也是这样吃饭。春娇做的饭,我爱吃。”
  秦春娇瞅了他一眼,抿嘴甜甜一笑。
  刘氏看在眼中,心里也是高兴。易峋这样护着她女儿,必定是十分疼爱她的。
  易嶟却在一旁说道:“哥,不对吧,你怎么还叫婶子呢?这是岳母,你该喊娘才对。”
  秦春娇顿时红了脸,易峋却说道:“春娇还没改口呢。她改了口,我自然就改口。”说着,便看着秦春娇。
  秦春娇怔了怔,顿时明白过来,易峋这是在暗指要她改了对易嶟的称谓。这倒也没什么,但一来没个说法,她觉得别扭;二来看着易峋那幽深的眸子,里面的暧昧实在太过明显,这是饭桌上,她只觉得羞赧忸怩,越发张不开口。
  刘氏不知道他们在打什么哑谜,但瞧出来女儿是羞窘了,便打圆场道:“改不改口都没啥,这么多年都叫婶子就是婶子吧,咱吃饭。”
  有刘氏的话,易峋这才向着秦春娇一挑眉,拿起筷子埋头吃饭。
  秦春娇脸热热的,她晓得那个意思,是暂且放过你。
  夜里,秦春娇和刘氏躺在床上,她将头埋在母亲的怀里,贪恋的闻着母亲身上的味道。
  母亲身上的气味儿,甜甜的又带着一丝微微的奶味儿,好闻又舒服。
  那个折磨她们母女的魔鬼总算死了,从此以后她就可以和母亲好好的生活。否极泰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想到这里,秦春娇就喜悦到了近乎兴奋,她磨蹭着母亲的胸膛,娇软的呢喃着:“娘……”
  刘氏答应着:“嗯。”“娘……”“哎。”
  这样叫了十来声,刘氏溺爱的揉了揉女儿的头顶,说道:“这丫头,都给人当媳妇了,还跟娘撒娇呢。”
  秦春娇甜甜的笑着,将自己更加偎向母亲:“娘,我好高兴。”
  刘氏叹息道:“娘也高兴,高兴的很。”说着,她想起一件事,问道:“今儿吃饭的时候,峋子说的话是啥意思?啥改口不改口的?还有,你都跟了他了,咋还是梳着姑娘的辫子?这大晚上,你也不跟他睡?”
  秦春娇便把还没跟易峋成亲的事说了:“峋哥说了,等年底他孝期过了再成亲。因为还没成亲,所以先就这样。”
  刘氏听得有些怔了,不由叹息了一声。易峋实在爱她女儿,对她是实在的好。要说秦春娇这个样子,压根不用办什么亲事。易峋这样,是想给她女儿体面。
  易家的哥俩,都是她看着长起来的,也都是个顶个的好孩子。秦春娇跟了谁,她都是放心的。但易峋对秦春娇的爱宠,真是超过了她的意料。
  她抚摸着女儿的腰身,纤细柔软,曲线玲珑,昔日在怀里的宝贝,已经长成秀色可人的姑娘了。刘氏忽然想起一件事,脸色微微正,问道:“春娇,你跟娘说实话,你和峋子睡过没有?”
  秦春娇没想到母亲竟然会问这个,小脸微烫,小声嘀咕道:“娘问这个干啥?”
  刘氏说道:“傻孩子,跟娘害啥臊?跟娘说,你到底跟他睡过没?”
  秦春娇摇了摇头,说道:“没有。”
  刘氏心口越发紧了,当初女儿进相府是去当通房的,这几年下来不知道有没有什么事,易峋没碰过她,也就不知道底里,那如果……
  她不敢想了,又问道:“你在那相府里时,可跟谁沾过身吗?”
  秦春娇连忙摇头说没有,刘氏不放心又追问了几遍,见果然没有,心里的石头这才落地。
  秦春娇嘟哝着:“娘真是的,峋哥才不是那样的人。”
  刘氏深深看了她一眼,说道:“你是个傻丫头,你不懂他们男人。这世上的男人,没有哪个会不在乎这样的事。他越喜欢你,就越在乎。我还想着你和峋子早圆房了,有与没,他心里明白。没想到竟然没有,你当初又是那么走的,他心里难保没有疙瘩。”说着,她又释然一笑:“今儿看着他待你的样子,娘也就放心了。从小他待你就好,村里谁也不敢欺负你,全是因为他护着你。等你大了些,长成女孩子身子了,也还是整日跟他跑。我那时就担心你们会不会出啥事,又没功夫管。没想到,如今你竟然跟了他,这真是老天做媒,你原就是他的媳妇。峋子这样的男人不好碰,你可要好好跟人家过日子,好好的伺候丈夫,操持家务,生儿养女都不能马虎。”
  秦春娇胡乱答应着,心里却想起了之前昨夜在客店里的情形。
  易峋昨夜对她的亲昵,急切且粗鲁,她能感受到他似乎在焦虑,却又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难道说,峋哥真的还是在乎这件事?她分明跟他说了,她在相府里只是在伺候老夫人而已。易峋,到底是在想什么呢?
  刘氏不知道女儿这些私事,她一心只想着往后要好好照顾他们,等待着自己外孙或外孙女的降世,这是她后半生的希望和幸福。


第67章 
  隔日,曙光透过窗棂时,刘氏醒来才发觉怀里的女儿早已经不见了。
  这么多年了,打从秦春娇被卖,刘氏便再也没有睡过踏实觉了。
  经过昨夜那黑甜的一觉,刘氏只觉得精神饱满。
  她起来梳洗了,走到厨房,果然见女儿正在灶台边忙碌着。
  刘氏赶忙上前要帮忙,探头一瞧,灶上一口大锅炖着雪白的豆花,便问道:“你做这么一大锅豆腐脑做啥?一家子人,哪里吃的了这么多?”
  秦春娇笑道:“娘,这不是家里吃的,是拿去卖的。”
  刘氏之前听秦老二说起过,秦春娇在村口摆摊子做买卖。她只当秦老二为了要钱瞎说的,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毕竟,易峋那么能干,易家家境又殷实,还用得着秦春娇出去挣钱?
  但瞧着眼前这情形,也由不得她不信。
  刘氏禁不住问道:“春娇,是不是、是不是峋子叫你去的?”
  秦春娇拿布垫着,小心的将锅端离了火,捏了一下耳朵,才说道:“娘,不是的,是我自己想做。峋哥起初还不答应呢,我可是跟他说了好久,他才点头。”
  刘氏听了这话,脸色微变,说道:“峋子不答应,那你还一定要做?春娇,你可不能仗着峋子宠你就瞎胡闹。这情分是越积越厚,但削起来,也薄的快。”
  秦春娇笑着娇声说道:“娘啊,没你想的那么厉害。我跟峋哥都说好了,他答应了的。何况,我赚钱也是贴补家里,不是拿着自己乱花的。再说了,我现在能挣钱了,供养自己的母亲,也替峋哥分担些担子不是?免得村里那些人说闲话,什么女婿养丈母娘的。”
  刘氏听着,说不出话来了,倒是上前看了看锅里豆花凝结的样子,说道:“这豆花还是嫌嫩了点,我早教过你,做豆腐水是最要紧的,多一分软了少一分就老了。这分寸,一定要捏到位了才是,你咋记不住呢?”
  秦春娇笑道:“姜还是老的辣,我哪儿比得过娘啊?”
  母女俩正说话,董香儿就来了。
  她脸色沉沉,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但见了刘氏还是吃了一惊,张口说道:“秦二婶咋来了?春娇,是你把二婶接回来的?”
  秦春娇笑道:“是我把娘接回来的,往后娘就跟我一起过了。”
  董香儿知道秦家的事,也是历来就看不上秦老二,如今自己虽有了难处,但看她们母女天伦团聚,还是为她们高兴,强颜一笑道:“那还真是恭喜你们了。”
  刘氏瞧见董香儿也有几分意外,她离开下河村时,这丫头早就嫁到对面山里去了。但看这样子,恐怕夫家是出了什么变故。当着人前,她也没问,只笑着和董香儿打了个招呼。
  因秦老二的事情闹了七八天,眼下已是四月下旬,藤萝花的时令已经过去,这会儿花已经开全了,且有凋零之势,再不能做藤萝饼。
  倒是也能换成别的花卉,但他们昨天傍晚才回来,家里什么也没预备。
  正在发愁时候,秦春娇瞧着一旁高高堆着的豆渣,忽然有了主意。
  这些豆渣是磨豆浆剩下来的,没什么用处,以往就一起熬猪食了。眼下,倒正好派上了用场。
  秦春娇把这些豆渣装进了一口粗陶坛子里,一起装上了车。
  董香儿在旁打着下手,有些不解:“妹子,你拿这些豆渣做什么?烂兮兮的,炒菜都怕它糊。”
  秦春娇朝她俏皮一笑:“我自有用处。”
  董香儿晓得她总有主意,便没多说什么。如今,她对秦春娇的心智早已心悦诚服,秦春娇要干什么,她从无二话。
  姐妹俩推车照旧到了村口的大树底下,张罗着开张。
  秦春娇摆着桌凳,余光扫见路对面也摆着一个空摊位,心里有点奇怪,问道:“三姐,我不在这两天,难道还有人出来做生意?”
  董香儿听了,脸色沉沉,半晌才说道:“妹子,我跟你说个事,你可别生气。你不在这段日子里,林香莲在路对面也摆了个摊儿,卖浆水面条。”
  秦春娇听着,不有一笑:“这我有啥可生气的,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她爱干啥干啥去。”
  董香儿却急了:“妹子,你不晓得。林香莲那摊子,生意红火的很。起初还没啥人,就两天的功夫,忽然就火爆了起来。去她摊子上吃饭的人,全成了她的回头客,几乎是来一个就留一个。就连咱们的老客,也被她抢了不少去。”
  秦春娇怔了怔,说道:“兴许是这两天咱们没做生意,人家就去对面吃了。这也是人之常情,不奇怪。”
  董香儿说道:“倒也奇怪,就是个浆面条罢了,没见花什么额外的心思,那些路上的行人也就罢了,但平常来吃饭的,也都着魔似的往她那儿奔。”
  秦春娇说道:“也许人家的浆面条做的格外好吃也说不准。”
  董香儿见嘴一撇,说道:“我瞧着未必,林香莲有心思做生意,就干不出来那些事了。”
  秦春娇向她一笑,说道:“行啦三姐,各人尽各人的心力就是了,客人想去哪儿,咱也不能拿绳子拴住他们。我就信一件事,咱们东西做的好吃,人家不会不来。”
  董香儿心里却有些没底,但看着秦春娇丽若春花的笑颜,也说不出什么话来了。
  太阳上来,林香莲果然来了,同来的还有林婶儿,后面跟着个伙计。
  那伙计挑着担子,林家母女俩倒是空着手。
  到了地方,伙计将担子放下,林婶儿给了他几文钱,便把他打发了。
  秦春娇瞧见这情景,也有些奇怪,暗自琢磨着这能几天,林家母女俩就能雇人挑担子了,难道她那生意真就这么好?
  林婶儿揭了挑子上的盖子,一边是一锅浆水面,另一边是些碗筷调料。母女俩把那些瓶瓶罐罐放在桌上,一个个开了盖子,倒也红红绿绿的,无外乎韭花、葱花、辣油、麻酱等。
  秦春娇张望了一眼,那锅里白惨惨的,稀糊糊飘着几片菜叶子,顶风一吹,一股子酸味儿,就是一锅寻常的浆水面条,没什么特别的。
  她正琢磨着,林婶儿瞧见了,向她一笑,扬声说道:“春娇丫头,可有日子不见你出摊了。婶子还以为,你嫌累不干了呢。这两天,你不在,你的客人可是不少朝我们这儿来。待会儿见了,丫头你别生气啊。”说着,她撩了一下鬓边的散发,笑的更深了:“不过原也是的,你跟我家香莲说各凭本事,这话婶子爱听,就是各凭本事,客人爱去哪边,是客人自己的事,说不上谁抢谁的。”
  董香儿是经不得人激,一听这话顿时来了气。她正想说些什么,秦春娇已先笑道:“婶子这话招人笑,各家做各家的生意,我有什么好生气的?我前儿只是去了外头一趟,所以没出摊罢了。不是我说,大家伙都有舌头,好不好,自有评断。”
  林婶儿碰了个软钉子,没话好说,冷笑了一声,切齿道:“我瞧待会儿你还笑不笑得出来!”
  又过了一会儿,路上行人渐多,因是过路的散客,去哪边的都有,倒还不显得什么。
  然而等老客一来,这分晓就显出来了。
  果然如董香儿所说,那人一波一波的往林婶儿的摊子上奔,望着那锅里的浆水面,一脸的痴迷样儿,甚而几乎没有瞧见秦春娇的摊子。
  还有人大声说道:“这大嫂子的浆面条就是够味儿,我一天不吃就想的难受。这不,今儿一早愣是个馋醒的!我还真发愁,将来要是有一天大嫂子不做了,我可上哪儿吃这口儿去!”
  林婶儿咯咯一笑,说道:“大兄弟真是会说话,你放心,这浆水面管够你们吃。我可不是那些爱装腔做调的,耍那么多花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拿班做派!”
  这话,便是暗讽秦春娇了。
  秦春娇见的人多了,也不会就被这两句话乱了心性,只是瞧着那些食客里果然有许多熟悉的面孔,心里也有些奇怪。
  要说如果自己这两天没出摊,所以人就去了那边吃,且林婶儿的浆面条果然好吃,那也说得过去。但总不至于,连看都看不见自己了。
  这情形,似乎有点奇怪。
  董香儿气的脸发青,将手里的抹布在桌子上摔了又摔。
  秦春娇脸色淡淡,把小车下头的一口炉子给煽旺了,架上一口锅,倒了些菜籽油进去。趁油热的功夫,将豆渣合着些白面糊、鸡蛋、葱花调在一起,搅拌均匀了。等锅里的油热的冒了白烟,便舀了一勺面糊倒进锅中,锅铲轻铲,翻了几翻,就成了一个豆渣饼。
  豆渣合着白面鸡蛋,过了热油便是散发出一股香味儿,顺着风飘到了对面。
  林家摊子上的食客,虽然钟情于手中的浆面条,倒也被那股香味勾起了馋虫,手中的勺子也慢了下来。
  倒也没别的原因,只是林家母女摊子上没预备干粮。浆水面条就是些稀糊糊,喝上几碗也就是撑个水饱,到底不舒服。
  当下,便有几个去秦家的摊子上买豆渣饼来吃。
  秦春娇这豆渣饼做的极好,面饼软绵,又夹着豆渣的酥脆,豆香蛋香融合的极好,且是才出锅的,热热乎乎吃的人胃里舒服。
  被这些人一带动,余下的人也都去买了豆渣饼。
  林家母女瞧着,虽然心里不痛快,但也说不出来什么。
  秦春娇和董香儿忙着摊饼收钱,董香儿不经意间忽然见一个细长条的影子,跑到了对面的摊子吃面。
  她顿时两道眉毛倒竖,一团怒火上涌,原来那人不是别人,竟然是赵三旺!


第68章 
  董香儿起初还当自己看花了眼,她将揉了两下眼睛,但见那人一副瘦长的身材,穿着一袭蓝色的粗布短衣,两边腮上瘦的看不见肉,瘪了进去,真是尖嘴猴腮,一双眼睛倒是大大的。
  不是三老鼠赵三旺,还能是谁?
  别人倒也罢了,他竟然也去林家的摊子上捧场?!
  董香儿气不打一处来,将手里的抹布朝案上一摔,就想上去揪住那家伙理论。
  好在秦春娇奋力拉住了她,一再说和气生财,她才勉强忍住了。
  赵三旺捧着一碗浆面条站在一边的树底下,唏哩呼噜的就喝了个干净,还意犹未尽的样子。他付了钱,便低着头蹭着路边走了,好像根本不敢看这边。
  林家食摊上的生意果然好,来吃饭的人未必买秦春娇的豆渣饼,却一定会去林家的摊子上喝碗浆水面。
  林家母女俩连桌凳都没预备,那些食客只能站在路边,捧着碗吃,竟也没人抱怨。
  偶尔有人说了两句,林婶儿眼睛一瞪,斥道:“城里大饭馆子舒服,您有钱倒是去那儿吃啊。咱家就这锅浆水面,祖传的手艺,离村没这店,爱吃不吃!”
  客人们心里虽颇有微词,但也只敢腹诽,生恐她不卖了,再吃不着这口儿。
  只半天的功夫,林家的浆水面就卖光了,那些食客恨不得连锅底都刮了。
  林家娘俩收拾了锅碗,等着那伙计来了,把担子挑回去,她们俩照旧空着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