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蜜爱春娇(种田)-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以后就要她做丫头!
赵秀茹想着以后过了门,把秦春娇当做使唤丫头,呼来喝去的场景,前两日在河滩上受的那口气,忽然就散了,心怀畅快不已。
赵太太却皱着眉头,像在思索着什么,没有言语。
赵桐生想到了什么,向两人神神秘秘的说道:“你们猜,易峋买秦春娇,花了多少银子?”
赵太太不语,赵秀茹接口道:“多少?我猜不出。”
赵桐生嘴角抽搐了一下,伸出一根手指,说道:“一百两!”
第17章
赵太太与赵秀茹一起睁大了眼睛,同声反问道:“多少?!”
赵桐生点着头,眼角也忍不住抽了起来,说道:“足足一百两银子!”
赵太太失声:“你是不是听岔了,一个丫头,就是大户人家打发出来的,又怎会卖到这个价上?如今乡下一亩地才多少银子?易峋失心疯了,花这么多钱买个女子?”
赵秀茹也呆了,一百两银子,那是多少?
自己哥哥定亲下聘,聘礼满打满的算,也不过才五十两银子。别人来家给自己说亲,从上河村的地主,到宋家集子上的富户,愿意出的聘礼,六十两银子也就顶了天了。
易峋竟然花了一百两买秦春娇?一个秦春娇,值那么多钱?!
这人也是怪,要说秦春娇只是被卖的,一百两银子不过是身价钱,和聘礼怎么说也不是一回事。但是赵秀茹却忍不住的要去比较,搁自己,能值那么多钱吗?显然是不能。
如此一来,她心底又不服气起来。那块碎花细棉布,在她眼里也没那么好看了。秦春娇进了京,身价就涨成了这样。这块布也是从京城布铺里裁的,所以也贵。赵秀茹现在厌恶起了一切从京城来的事物。
这种想法没什么道理,但她就是要这样想。
赵秀茹将那块棉布撂在炕上,噘嘴道:“我不要拿这布做衣裳了!”
赵太太不知道女儿突然闹什么脾气,心疼的将棉布拿起来,看看没起皱,便锤了女儿一下,又问赵桐生道:“这峋哥儿打的什么主意,花这么多钱买个人家里发卖出来的女子。有这样多的钱财,他去镇上娶个好人家的姑娘不好么?”
赵桐生想的却是另一件事,易峋能花一百两银子买秦春娇,手里必定是还有余钱的。他真没想到,易家如今竟然这么有钱。
自己家中的境况,自己心里是有数的。全家家底倒空了,怕也就能翻出来三四百两银子来。这个家境,在乡下已算是相当的殷实了。但和如今的易家一比,却显然不算什么了。
赵桐生脸上阴晴不定,端着大碗一口口的喝着水,心里盘算着。
下河村是杂姓村子,虽然姓赵的多,但到底不全是姓赵的说了算。自己这个里正,一来是接的父亲的班,二来也是这些年老赵家在村里经营的结果。
谁知道如今杀出来个姓易的,真是给他添堵。
乡下人认什么,无过就是有钱能干、办事公道。有钱就意味着能找门路,能去疏通城里那些衙门的方方面面,能干就是能去摆平十里八庄的纷争,能为村子谋来福利。一个村子,若是有个能干的里正,一年的皇粮国税都能省去好多。
易家这两年在村里起势很快,自老一辈起,到如今的这兄弟二人,都是处事公正,为人热诚之辈。村里别说那些杂姓人家,就连姓赵的,很多人都心向着他们。去年他还不将易家放在心上,只想着到底家底不厚,两个黄毛小子能成什么事。但眼下,他是不能这样想了。
有了声望,有了钱,就剩下把他老赵从里正的位子上掀翻下去了。
赵家当了两代里正,他还指望着儿子能来接班,难道就要断送在他这一代上了?
赵桐生只觉得手心里出了些汗,今年打春选了自己的儿子,村里人就在背地里风言风语起来,他也全当没有听见。
赵秀茹又来拉扯赵桐生,赵桐生正在烦躁,张口斥道:“买秦春娇的又不是嶟哥儿,你慌什么!”
赵太太冷眼旁观,忽然说道:“我瞧着,你们也别想得太好了。易峋能花一百两买秦春娇,那就是心里有她。但易家哥俩如今没分家,易峋花的也是家里的钱。他动了这么大一笔钱,嶟哥儿也没个话说。你们说说,他啥心思?”
赵秀茹是懵了,不知道她娘在说什么。
赵桐生回过神来,有些迟疑道:“你是说,他们是想共妻?”话才出口,他便否定了这个念头,说道:“这怎生会?易家兄弟又不是没钱的山里穷汉,哪里能够做这种事!”
所谓共妻,是说一家子兄弟,合娶一个媳妇。这媳妇就算全家的女人,轮着给一家子男人生娃。
这事时下是有的,但都是山沟里那些穷的叮当响的人家,才做这种打算。但凡家境略过得去的,谁肯和别人一个婆娘。
赵太太冷冷说道:“易家是有钱,但搁不住那兄弟俩都中意秦春娇。秦春娇是老大买回来的,但你能说得清楚这秦春娇是跟老大的,还是跟老二的?横竖易家老两口都不在了,怎么样都是这兄弟俩说的算。人家关起门来的事,你就是里正,你管的着?”
赵秀茹这算听明白了,合着她娘是说,秦春娇极有可能算是易家哥俩共同的媳妇?这算什么荒唐事!她长了这么大,还是头一回听说!
她心里发慌,一骨碌就从炕上翻身下地。
赵太太瞧着,嘴里喊道:“你往哪儿去?!”
赵秀茹说道:“我问嶟哥去!”
赵太太被这女儿气的脑仁儿疼,厉声呵斥道:“你给我站住!姑娘家家,一天到晚的往单身汉子的屋里钻,成什么话!何况,你是易家什么人?你凭什么去问这事?!人家一句话就把你撅回来了!”
赵秀茹扭着身子跺脚:“娘,你就要我这么干看着?”
赵太太气的浑身打颤,向赵桐生骂道:“老赵,你这女儿,我不管了!”
赵桐生阴沉着脸,说道:“你们放心,下河村是我当里正,就容不得这等荒唐事发生!”
他心里盘算着,易嶟若肯给他当女婿,那万事皆休,他也不管秦春娇在易家到底算什么。但易嶟若是执意不答应,那也别怪他赵桐生容不下他们了。
易峋花了一百两银子买了秦春娇的消息,在村里风也似的传开了。
下河村人各自咋舌不已,暗叹这易峋是不是疯了,竟然花这么多钱买个村里出去的丫头!
也有人说,这秦春娇竟然能值这么多钱,想必有些什么独到的好处。然而最多的,还是感叹易家有钱。
这消息传到林香莲耳朵里时,她正在家中养病。
那日河滩上她弄湿了鞋袜,回家就病倒了。
在家中躺了两日,她原本想着自己连着两日都没出来,易峋兴许会来瞧瞧。谁知,他连个脸都没露。
林母的“病”也未大好,身子正虚着,也不大能顾得上她。
她在病中,想喝口热水,也没人能给端来。
窗户纸发黄,已很有些旧了,边早已卷起,风能顺着缝隙直往屋里钻。她口干舌燥,身上又冷,两眼前金星乱冒。
正自病的迷迷糊糊,就听见外头自己母亲和人说话。
那人说道:“……听秀茹说你们娘俩都病了,我就来瞧瞧。谁晓得莲丫头竟然病的这么重,你也不吱一声!我给你们捎了些吃食,你弄给莲丫头吃。这肚里有了食,病就容易好了。”这声音爽脆,是赵太太口里出来的。
但听林母接口道:“多谢赵太太惦记着,还拿来这么些好东西,叫我心里怎么过意的去?”
赵太太笑的爽快:“一村子里的人,客气些啥?你家孤儿寡母的,真真是可怜儿,我们家老赵也很记挂着你们。里正嘛,就要顾着一村子的人。”
林母虚应了一声,又连声叹息道:“可惜我们当家的走的早,不然也至于落到这田地。我们母女命不好,那也认了。我可惜没生个漂亮女儿——就是有,我也干不出那卖女儿求富贵的事儿来!”
赵太太嗐了一声:“你说那个做什么?我瞧着香莲就很好,保不齐将来被哪家公子哥看上娶去当少奶奶,你还怕没福享?”
林母笑了笑,忽然问道:“这老秦家丫头,当真是峋哥儿花了一百两银子买回来的?”
赵太太压低了嗓音:“我家老赵进城打听来的,听得真真儿的,那还能有假?我心里也纳罕的紧,这秦家丫头到底好在哪儿?这身子怕都不囫囵了,还叫人这般惦记着,花了大价钱巴巴的买回来。”说着,自己却添了一句:“别说,瞧她那副狐媚子样儿,还真勾男人的魂儿。”
林母没有说话,目光却深远了起来。
她猜的没错,秦春娇果然是易峋买回来的。这消息听在耳里,是一则喜一则愁。喜的是秦春娇如今只是个贱籍,若不复了良民身份,易峋是不能娶她做妻的。她回来这么久了,也没见什么动静,可见易峋心里存的怕不是作践报复的念头。愁的是,易峋竟然能花那么多钱把她买回来,可见这心里对秦春娇的执念。
她怔了一会儿,却听赵太太自顾自说了一句:“这老秦家的丫头可真了不得,老的弄不上,去勾搭小的。弄塌了台,这才叫撵了出来。”
林母回过神来,忙问道:“这话什么意思?”
赵太太说道:“也是我家老赵从那人牙子那儿打听来的,说这丫头原来是相府里服侍老太太的——相爷倒没收她做通房。也不知她怎么弄的,七拐八拐,勾搭上了相府长房里的大公子,惹恼了大夫人,这才叫发卖了出来。”
林香莲躺在屋里,脑子里乱哄哄的,只听到了一句易峋花了一百两银子买了秦春娇,心中如被火烧。
他能花一百两银子买秦春娇,却想不起来看看自己。
自己在他眼里,就一文不值?什么也不是?死了也没关系,是么?
她将被沿儿咬得咯吱咯吱响,眼里噙着泪花。
秦春娇并不知道自己正被一村子的人嚼裹着,自从那天河滩边易峋叮嘱过了,她就没有怎么出门。
每天除了在家中做饭洒扫,就是在屋里坐着发呆。院子里的两口大缸,总是被灌满了清水,柴房里也总是堆满了柴火,洗衣做饭都尽够她用了。
水很清冽,远胜过河水。
下河村在七柳河的下游,这儿的水质总是差些,有股子泥腥味儿。挑来的水,总要澄上个半日才好用。
若不吃河水,就是井水,村里的井被赵家把持着,打水不便。
再不,就是山泉水了。山泉水口味上更好,绝胜过河水井水,煮饭泡茶都相宜,只是要进山去挑水,是个极麻烦且耗费体力的事情。村里很少有人会去挑泉水来吃,只有极少数讲究吃茶的人,才会去弄那么一担半担的回来。
易峋不想她去河边,也不会去求赵家,于是每天都会到山里去挑水回来。
这点,秦春娇是猜着了的,但是她不明白,何必这么麻烦定要去山里挑水?
易峋不想她出去,但三十这日,却打算带了她到宋家集子上转转。
第18章
乡下集子,每逢初一、十五、三十必有集会。
十里八庄的人,都会在这一天赶集。一来大姑娘小媳妇,平日里不出门,趁这个时候去看看热闹;二来,也是去采买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乃至所有的日常用度。
易家哥俩打算三十这天到宋家集子上去买些东西,也带了秦春娇一起。
三人走到村口,等着坐车。
乡下也有赶车拉客的,几个村子来回跑,赚个脚力钱。每逢赶集的日子,生意更是红火。
一个人十个大子儿,就连人带货,一起拉到集市上,很是便宜。
今天三人来的不巧,车子前脚刚送了一批客人,他们还需得等上片刻。
三人在村口略微站了片刻,又陆陆续续来了一些村人。
那些村夫村妇见了秦春娇,都有几分好奇,又有那么几分不怀好意。
易峋一百两银子买秦春娇的事,早在村中传开了,众人再看秦春娇时,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这女子,值一百两银子。
秦春娇今日穿的娇俏,天气已渐转暖,她今儿穿了一件桃红色蝴蝶绊扣的夹袄,下头是一条老鸭黄色的棉裙子,一头乌油的头发挽了个纂儿,仍旧戴着那支木钗。易家没有胭脂水粉,更没有女子的饰物,她也不好向易峋张口。
就这么一身随意的打扮,却透着艳丽娇嫩,惹得人不住看她。
妇人们都颇为不忿,暗自腹诽:就这么个丫头,怕不是什么黄花闺女了,凭啥就值一百两?
男人们心里倒是琢磨着:这女子到底好在哪里?能让易峋花那么多钱。但横竖,是比自家那黄脸婆娘要好的。
看那娇滴滴的脸蛋,花骨朵儿也似的身子,受用起来那滋味儿想必是不错的。
自己若是有那个钱,也定要去城里买个回来享受一番。
当然,这心思也就敢在心里想想,谁也不敢宣之于口。易家那两个大男人,都不是好惹的。
但大伙心底里还有一个疑问,这秦春娇到底是跟谁的?总不会真如传言,易家兄弟俩打算共妻?
人渐渐多起来,就有几个与易家兄弟相熟的搭话:“峋大哥,这几日总见你上南山挑水,敢是家里有事么?”
秦春娇循声望去,只见说话的是个青年汉子,虽是个五短身材,但手脚粗壮,甚是结实,身上裹着个皮衣,一副古铜脸色,晓得他是村里的青年猎户丁虎。
他就是之前帮她撵走野狼的老丁头的儿子,如今老丁头上了年纪,老寒腿频发,已打不动猎了。这丁虎就子承父业,接了那副担子过去。
丁虎是个踏实勤快的小伙子,性情又忠厚诚朴,同易家兄弟两个也很能说到一起,尤其佩服易峋。
易峋当年在村里一刀劈了野猪,让他瞠目结舌,震惊之余便缠着易峋教他些功夫。易峋得空时,也指点他一二,一来二去,两家的交情就厚起来了。
易峋跟他寒暄了几句,说道:“春娇才回来,怕她吃不惯河水。”
丁虎这才向秦春娇笑了一下,正要说什么,却听一旁有个妇人鼻子里哼了一声:“才进了几天的城,就能吃不惯村里水土了,矫情!”
秦春娇耳里听着,一脸平淡。
自打她回到村中,类似的风言风语总是不绝传来。她没有去招惹谁,但却总有人来轻贱她。
她从以前起就知道,这女人生的好了,就要被议论。何况,又是她这种情形。
她看了易峋一眼,他不喜欢她跟人口角争执,她也就默然不语。
易峋看向那妇人,果然是一副尖刻的嘴脸,他淡淡说道:“春娇是我易家的人,她矫情不矫情,我愿意惯着,不劳嫂子操心。”
那妇人没想到竟然是易峋来撅了她,脸色不由白了白。乡下不成文的规矩,女人家吵嘴,男人是不插话的。何况,易峋向来少跟妇人言语。她没想到,他竟然会出面为秦春娇撑腰。
不是说秦春娇只是易家买来使唤的吗?咋跟说的不一样呢?
须臾功夫,马车便自集子上回来了。
村人都急着赶集,也没工夫再去瞧什么口舌争执的热闹。
易峋付了三十个大子儿,就同弟弟和秦春娇一道上了车。
这马车是乡下拉货载人常用的那种板车,一匹健壮的高头大马在前头,后面拉着个平板,两边两溜的板子,算坐人的地方,中间就是放货的。
易峋和易嶟,一左一右,将秦春娇夹在了中间。
待人坐稳了,车夫吆喝了一声,马车顿时跑了起来。
乡下的土路很不平整,车子颠簸晃荡着,秦春娇只觉得屁股被颠的生疼。她两手放在膝上,垂首不语,偶尔看看路边树上新吐的嫩芽。
其实,她在家就可以了。她没有钱,买不了什么东西,也不会向他们两个张嘴要。虽然易峋把钱箱子的钥匙给了她,但那是主家的钱,是让她打发日常用度的,不是给自己花销的。这点自知之明,她还是有的。
她不明白,易峋为什么一定要带她来呢?
易峋看了她一眼,他知道她不是很想出来,但他怎么放心把她一个放在家里?
易嶟倒是说要留下来陪她,那他就更不放心了。
宋家集子离下河村不过几里路程,顷刻功夫就到了。
到了集子外头,村人陆续下车,便迅速散进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再也不见。
集市十分热闹,这是年后第一次集会,十里八乡的人都来了。
卖各样玩意儿的、卖吃食的、卖菜的、各样叫卖声汇在一处,纷纷攘攘,喊得什么,也听不大清楚。
摊贩一个挨着一个,路边煮面蒸糕的大锅里白汽蒸腾,路上车水马龙,人群比肩接踵,好一场乡镇集市的热闹。
秦春娇自打进了相府,再没赶过集,此刻重踏这番热闹,心中倒也欢喜。
一路上吹风,她鼻尖被冻的有些发红,倒显出了一丝的俏皮。
易家兄弟今儿来集市,是有些东西要买。
易峋要到木工铺子里去一趟,易嶟则是买些日常所需的杂货。秦春娇自是没什么心思,只跟着他们两个人走路。
三人在集市里走了走,易嶟猛然瞅见路边一个卖珠花头绳等零碎物件儿的小摊子,便兴奋的拉着秦春娇过去。
那贩子见来了生意,自然卯足了劲儿的兜售,一会儿夸赞秦春娇花容月貌,买了他的首饰是锦上添花;一会儿又力赞易嶟识货。
易嶟兴奋的涨红了脸,说道:“春娇,你瞧瞧有什么喜欢的,尽管挑,我给你买。”说着,瞥了一眼她头上那根木头钗子,又说:“村里姑娘,谁没个三两件装饰的头面?我和大哥不懂女人家的玩意儿,但你也不能总戴着一根木头钗子。”话才脱口,他忽然想到一旁站着的易峋,忍不住看了他一眼,但随即挺直了腰板。
大哥的心思,他知道。但那又怎么样,他就是想对她好,大哥也不能说他什么。
秦春娇本想说不用了,但摸了摸自己头上的木钗子,便看向身边的易峋。
他一脸平淡,瞧不出心里在想什么。
秦春娇心里想着,自己这木头钗子,走出去怕是要给易家丢脸,便自摊子上捡了一只珠花,一条红头绳。
珠花上用的是碎珠子,是京里珠宝铺子挑剩的东西。红头绳就更不必提了,是乡下没嫁人的姑娘都有的东西,压根不值什么钱。
那小贩见她只挑了这两样东西,立时就垮了脸。
易嶟心有不甘,一力游说秦春娇再挑几样。
秦春娇含笑说道:“嶟哥,这就够我用了,不必再买了。”易嶟这才怏怏不乐的结了账。
离了那摊子,易嶟便要秦春娇把珠花插上给他看。秦春娇拗不过他,只好将那珠花插在了发髻上。只那么些微的装饰,就让她整张脸都明亮起来。
易峋冷眼旁观,意味深长的看了秦春娇一眼,没有说话。
三人在集市里走着,易峋要去找木工铺子,径直向西市走去。
到了铺子前,一个十三四岁的学徒正在门口地上蹲着刨着什么。一见他来,那学徒立马起来,向里面呼道:“师父,易家大哥来啦!”
话音落地,里面走出来一位穿着短打的老师傅。
他似是正在做活,满脸通红,一头大汗,这么冷的天气,还赤着两条臂膀。
这师父姓马,和易峋算是老相识了。他手艺很是老道,左近村镇,要做家具或是木工活计,都来找他。连下河村打春用的泥牛,也是这家做的骨架糊出来的。
马师傅一见易峋,脸上顿时笑眯眯的,一面寒暄一面将三人让进屋中。
到了屋里,秦春娇只见这屋子地下四处堆着做了一半的家具,和一地的刨花,几乎没处落脚。
马师傅便问易峋:“今儿来,可是为了打春的泥牛来的?你放心,你们村子里正交代过了,一定准时给你们送过去。”
易峋说道:“泥牛是一则,再来还有我自己的一些活计。我有样东西想打,不知道马师傅能不能做?”
这马师傅是个倔脾气,生平最听不得人说他什么做不得。他当即拍着胸脯,向易嶟大声道:“峋哥儿,别的我不敢说。就木工活计,比鲁班祖师爷那是不敢,但只要世上有的,别的木工能做的,那我马师傅就做的出来!”
易峋等的就是他这句话,他莞尔一笑,说道:“马师傅能这样说,我就放心了。其实也不是什么难打的东西,就是一架榨油的器具。”
马师傅那扫帚眉,顿时一跳,有些为难了。
第19章
倒不是说这东西做不了,只是这等器具,寻常人家用不上,长年累月的没人做,比不得家具。
马师傅也是七八年前才给宋家集子上的油坊,打过那么一套。
到如今,这手艺已有些生疏了。
但他方才把大话已经撂出去了,难道现在要他跟易峋说自己做不了?那他马师傅的牌子,可不就倒了!
易峋看着马师傅的脸色,心中已然有数。
他就是猜到这东西轻易不好做,才先拿话激他。若是他上来就说要打榨油器,马师傅直言打不成,这事儿可就死了。
附近也不是只有马家铺子一家木工,但论起手艺,还是马师傅最好。他若不能,旁人就更不成了。
马师傅这会儿也回过神来了,易峋这是下了个套给他钻。如果他进门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