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平阳公主-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炎性子一向刚愎又急躁,说到后面再也耐不住脾气,直接就拔高了声音。
承天门外守着的侍卫瞧了一眼,又连忙别开眼去直视前方。
神仙打架,小鬼要避远一点。
沈孝还是一脸冷静,“殿下,您说的各种利害下官都想透了,想明白了,才敢去抢平阳公主的粮食。毕竟抢粮失败了,殿下要受牵连,下官也是在刀锋上走,稍有不慎就要失了性命。”
“下官不会用自己的命去博,还请殿下信我,弹劾您的人越多,殿下越不会出事。”
他严肃地看向李炎,目光中竟透出威严,“下官说了不会牵连殿下,就一定不会牵连殿下。”
可李炎一把松开沈孝的领子,将他推了个趔趄。他根本不信。
弹劾他的人越多他越安全?
放屁。
沈孝得了失心疯了。
他当初真是瞎了眼了,怎么就看上沈孝这么个玩命的人,还将他招到了自己的麾下。
李炎还要斥骂,却见身后三三两两走来了不少朱紫高官,五寺六部三省,叫得出名号的官都在这儿。
他们一边走,眼风往李炎身上瞟了一眼,略行了行礼,“见过二皇子殿下。”
然后又看了看一身布衣的沈孝,目光中微有惊讶,又有轻蔑——昨夜刚抢了粮,今日就想辞官谢罪么。
这些人都是太子麾下的,李炎不消想,就知道他们肯定也替太子出了一份力,弹劾沈孝的时候顺带了给自己身上泼了一盆子脏水。
李炎跟那些人一样,也是被正元帝召进宫来的。
李炎不想跟他们一道走,待他们都进去后,他才掸了掸袍子,朝沈孝冷哼一声,也进了宫门。
沈孝在外头略站了站,不多时承天门里走出了一个黄门,直直朝沈孝走了过来。
宫中内侍素来矜骄,眉梢眼角都是一股阴冷,斜睨了沈孝一眼,“陛下口谕,宣户部提举沈孝入朝觐见。”
沈孝作揖,“还请公公带路。”
黄门却又斜睨了他一眼,本想提醒他去换身官服再面圣的。可转念一想,沈大人犯了这么大的事,皇上桌子上都能叫弹劾奏章淹了,他这区区八品官袍还能保得住?
得了,布衣就布衣吧,省得他们待会儿摘乌纱帽了。
进了承天门,沿着龙尾道一路向前,上了汉白玉阶,便是含元殿。这是陛下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
殿外伺候的黄门见沈孝来了,连忙进去禀报皇上,沈孝便先在殿外候着。
没等片刻,就见几个黄门抬着一副轿辇正往这边走。
在宫中做轿辇,好大的排场。
进宫后要下轿下马,这是铁打的规矩,除非陛下额外赏赐了轿辇。如今朝中有如此恩荣的也只有郑仆射一个,这还是因为郑仆射年逾七十,老态龙钟、腿脚不便,才得了如此赏的。
可轿辇里的人瞧着分明是个女眷。
沈孝盯了片刻,见黄门将轿辇停在阶下,他才看清了——来人原来是平阳公主。
她脚上缠了一层又一层的绷带,显然是因为不良于行,没法子走路才额外开恩被抬了过来。
沈孝微皱了皱眉,这会儿才隐约记起来,似乎她昨夜从马车上跳下来的时候,着急忙慌,没站稳确实崴了脚。
可崴了脚而已,至于这么夸张么。那绷带缠得,仿佛她腿骨都碎了一般。
也是,不表现地惨一点怎么给陛下告状呢。
刚进殿去通报的小黄门这会儿子刚出殿门,见平阳公主来了,略过沈孝连忙点头哈腰就小跑下了台阶,殷勤地像只哈巴狗。
“奴才见过平阳公主。公主,您这腿……怎么了?”
李述叫黄门扶着,一瘸一拐地上了台阶,走近的时候,沈孝看到她脸色苍白。
只是眼神还是一如既往地冷淡而通透,她斜睨了沈孝一眼,“腿?这都是托了沈大人的福。昨夜沈大人抢粮,真是给了本宫一个好大的惊喜……”
沈孝亦回眼望她,不说话,只淡笑了笑。
正如李炎所想,正元帝一早就收了一案桌的奏折。没细数,粗略估计着能有百十来封,写的内容都大同小异。
“户部提举沈孝纵兵劫掠平阳公主田庄,其心可诛!”
一看落款,各个都是东宫那头的人。
上折子的人太多了,正元帝也没这个闲工夫把他们都叫过来,只是挑了正五品以上的官,即便如此,含元殿里还是站定了二十余个,都是各官署里独当一面的好手。
东宫好厉害呵,昨夜刚发生的事,一个早上就能召集这么多官,若是再多给几天,是不是满朝文武的折子都要将含元殿给淹了!
正元帝脸色肃沉,不辨喜怒,沉沉地坐在案桌后,看着抢粮一事最后的两位正主也进了殿。
众官员亦回头,见平阳公主一瘸一拐地往前走,面色苍白,竟是透出十足十的可怜模样。
平阳公主素来是以聪敏多智出了名的,从不像一般女人家那样以柔弱的性格或是姣好的面容来取悦别人。柔弱可怜这种词跟她永远沾不上关系。
如今这么一瞧,才发现她原来颇为瘦削,这么乍然露出柔弱的模样来,反而更是让人觉得可怜。
这么一对比,旁边站着的沈孝就愈发面目可憎了。
纵兵抢粮,欺辱公主,好大的狗胆!
正元帝端坐在案桌后,喜怒哀乐不外露。只是见李述一瘸一拐的模样,还是透了些慈父心肠,专门给她赐了座。
李述行罢礼就不说话,坐在圆凳上,腿叫绷带缠了一层又一层,她垂着眼,愈发显出一种可怜神色。
沈孝则跪下行了大礼,多余话不说,双手捧了封折子。刘凑连忙拿过来放到了案桌上。
正元帝扫了一眼,然后看着沈孝,也不叫他起来,道,“沈孝,你知道朕今日召你所为何事?”
沈孝跪的笔直,灰色布袍下隐约竟显出一分桀骜来,“微臣知道,是因为昨夜臣征了平阳公主三万石粮食。”
话音未落,便听崔进之冷笑一声,“征?沈大人说的可真好听,你分明是纵兵劫掠!”
作者有话要说: 今日份的第一更,马上还有二更三更。
☆、二更
崔进之站在太子身后; 面容冷峻; 率先向沈孝发难。
“禀陛下,昨夜沈提举率五百兵丁闯入了公主在万年县的庄子; 仗着征粮诏,直接抢走了三万石粮食。”
“沈大人,我就不明白了; 你不过一个区区户部提举; 怎么能调动这么多兵丁?”
崔进之展眼望向李炎身后的户部尚书,眉眼带刀,“想必是户部尚书给沈大人拨的兵; 是不是?”
又一斜眼,落在了李炎身上,“二皇子殿下管着户部,怎得纵容下属做出如此有违法度之事?”
崔进之意有所指地冷笑了一声; “若臣没有记错的话,当初沈大人明明先在御史台当值,后来不知怎得; 偏偏被二皇子调去了户部,如今竟犯下这等事来。臣就不明白了; 到底是二皇子殿下您用人不明,还是说……沈孝他就是受了您的指使?”
李炎听了就脸色铁青。
崔进之的一番话像是万箭齐发一般; 将所有矛头从沈孝身上直接对准了户部,对准了二皇子。
昨夜崔进之没能阻止沈孝抢粮,短暂的愤怒过后; 他很快就省了过来——正如李述说的,沈孝敢抢粮,可三万石粮食怕他不好消化,最后还得吐出来!
沈孝敢抢,他崔进之就敢弹劾。不仅是他一个人要弹劾,更要纠集太子麾下的官员一起弹劾。弹劾的也不仅仅是沈孝,更是沈孝背后的二皇子。
这件事如今已经与沈孝无关了,他不过是点燃火/药的一个引子,战火从沈孝开始,一路烧成了一片天。
拔出萝卜带出泥来,崔进之纠集了太子麾下大半势力去弹劾沈孝,有两个目的。
一来,自然是针对二皇子。
沈孝可是二皇子手底下的人,甭管二皇子知情不知情,底下的人犯了事,二皇子这个做主子的也别想逃脱干系。最好能通过弹劾沈孝,让二皇子脱下一层皮来,再不济也要狠狠地打击户部。
二者……却是崔进之想得更加深远,连太子都模模糊糊都没有明确感知到的——寒门与世家之争。
正元帝自登基以来就想打压世家,扶持寒门,收拢皇权。皇上跟世家争斗了这么多年了,皇上也狠,世家也不弱,拉锯战一般各有输赢。
昔年纵横军中的崔家被正元帝狠狠地压了下来,这是正元帝赢了。
扛着压力开了科举,试图选拔寒门子弟,这也是正元帝赢了。
可是科举一开,除了新科状元是寒门出身,三甲进士里头哪个的家族说出去不是绵延百年的。这是正元帝输了。
皇上想要打击世家,可是太子却未必这么想。想保住百年恩荣不灭,世家紧紧地抱住了太子的大腿,簇拥在太子周围,把太子捧得与天比邻。
说句大不敬的话,世家大族们擎等着正元帝早日殁了,太子上位。太子又没有什么才干,上位之后还不是由着他们来摆布。
逼得太子与皇帝离心,这也是正元帝输了。
如今崔进之纠集了太子麾下所有的世家去弹劾沈孝,哪里是为了弹劾他一个人,分明就是想把寒门彻底从朝堂上踢出去。把正元帝扶持寒门的政策掐死在摇篮里。
一者去了沈孝这个眼中钉,二者狠狠打击了二皇子,三者打压了寒门。
崔进之一石三鸟,谋划的清清楚楚。
崔进之这一番话响当当地砸在地上,含元殿内静了片刻,连呼吸都听不到了。绝对的寂静中,李述坐在圆凳上垂着眼,一句话都不说。
她仿佛已经不存在于殿中了一般,崔进之那一番话也不知有没有进到她耳朵里去。
静默了良久,正元帝才开口,仍是不动声色,声音沉沉,看不出来任何情绪。
“崔进之,你是平阳的驸马,平阳受了委屈,论理你是该说几句话。那你说,沈孝纵兵抢粮,要如何惩处?”
崔进之闻言,目光在李述身上落了片刻,见她依旧垂着眼坐在圆凳上,倒是十足十的静默与苍白。往日说起朝事来,李述一双眼都是焕着神采的。今日崔进之总觉得她有些怪。但细想又觉不出来。
许是她脚崴了,昨夜又奔波,这会儿真不大舒服吧。
崔进之将目光挪开,朗声道,“沈孝纵兵劫掠,欺辱公主,违反法度,三罪加身,罪不可赦。户部尚书纵容下属,也逃不了罪责。至于二皇子殿下……识人不明,御下无方;永通渠三个月来屡屡断粮,足见二皇子管理户部无度……哼,二皇子怕是当不起户部的职责。”
正元帝坐在案桌后,向后靠在椅背上,面容顿时就隐在暗中,只听他沉沉地又问了一句,“还有呢?”
“还有,沈孝做官不过三个月就做出如此荒唐事情,他可是新科状元,可同榜的榜眼探花却都做出了不小政绩。微臣以为,沈大人这样的寒门子弟,怕是不宜在朝中为官。”
崔进之话一出口,静了片刻,正元帝的目光从他身上挪到了众位官员身上,“众位爱卿怎么看?”
朱紫官袍仿佛有预谋一般,齐声道,“崔侍郎说的是。”
方才还乱糟糟的含元殿,此时所有人都站在了太子身后,二皇子那侧的人,除了一个户部尚书外,竟是再无别人。
唯有李述坐在圆凳上,沈孝跪在地上,似乎与众人割裂开来,好似两头都不沾,竟有种超脱世外的感觉。
如今场上,太子与二皇子谁赢谁输,几乎已成定局。
太子也看出来了,恨不得脸上摆出一万个得意的表情。他盼着老二失势盼了那么久了,没成想最后老二竟然是栽在了他自己人的手上。
报应!
崔进之目光冷厉,眼带警告望向太子,太子立刻就将所有表情收起。
也幸得正元帝这时没看太子,只是偏头看着二皇子,问道,“老二,沈孝是户部的,你是他主子,如今这情况,你有什么话说?”
李炎站着,闻言却半天没回话。
他也不知道该回什么。
他当初启用沈孝,是看中了他敢弹劾平阳的胆气,这样的人才有胆子去征粮。只是李炎没想到,他沈孝的胆子大如斗,竟然敢公然去抢粮了!
太子如今逮着抢粮的事情大做文章,恨不得把他一巴掌拍回地缝里去,让他永世都再不能爬上来。
怪谁?
怪他自己瞎了眼,识人不明,用了沈孝这么个白眼狼。
李炎半晌不说话,正元帝便又催,“老二?”
李炎忙抬起眼,看了一眼正元帝,收回目光时,他看到殿中跪着的沈孝忽然转过头来,皱眉盯着他,他眼中似要表达出千万种意思,但都无法传达,落在李炎眼中,便只得了一个警告的意味。
沈孝警告他?笑话,警告他干什么,不要把他推出去么!
李炎目光一冷,心中主意已定——
太子那边是不可能放过沈孝的,他自己如今也处在不利地位,若是贸然去保沈孝,不仅落不着好,反而要跟大半的朝中官员相抗衡。
他好不容易挣扎了这么多年才有了这么点家业,犯不着为了一个沈孝把自己都打进去。
沈孝本来就是他用来做祭品的。
李炎下定了决心,抬眼看见沈孝已转过头去,正背对着他跪着,他身影笔直,好像什么都不怕。
他不怕,可是二皇子怕。
他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他拥有了很多,所以更怕失去。
李炎道,“沈孝纵兵劫掠,欺辱平阳,胆大包天,其罪可诛。儿臣以为崔侍郎说的对,沈孝自然是要罚的,罢了官还不够,应当流放去边塞,好让他彻底得到教训。”
弃卒保帅,只有自己也表现出大公无私的模样,才能彰显出他的无辜来。
李述闻言直接抬起了头。
二哥太狠了。
沈孝可是他提拔上来的,换句话说,这是千里马和伯乐的恩情。可如今情况稍有不对,二哥竟然恨不得将千里马给宰了。
夺嫡之争拉拢的是势力,靠的是朝中官员,下属要有才干,主子也要有恩情,这样才是君臣不相负。
虽说沈孝抢粮行为太过,可他到底是拼了一身官袍不要,甚至有可能拼上那条性命,都在替户部做事。可是结果稍微不对,二哥就拉人来替他挡刀。
如此行为,也不怕他下头的人就此寒了心么!
李述闭了闭眼。
夺嫡这条路,二哥是走不远的。
正元帝问了一圈,无论是太子还是二皇子,给他的话风都是一模一样。
仿佛殿下跪着的沈孝是个十恶不赦的人,人人都想除之而后快。
可沈孝是他亲手阅卷,选出来的状元。
也是他当初保驾护航,才能留在京城的寒门。
更是他亲手写的征粮诏,让沈孝捧着诏书去征粮的。
这桌上小山似的奏折,哪个奏折最后的落款,姓氏拿出去往上追溯八辈祖宗,都是多少个朝代前的大官。
他们得势太久了,瞧不起寒门。顺带着……连寒门背后站着的皇帝也瞧不起了。
正元帝登基三十余年,一辈子都拼了命跟世家做斗争,这辈子也算是做了点实事,把崔家那等招摇的门楣都打压了下去。
可老了老了,没想到背后捅刀子的人竟然是他的儿子,是他嫡亲嫡亲的儿子!
东宫的椅子上像是长了针,太子坐不稳,生怕自己掉下去,于是在身边拉拢了那么多人,全都是他想弃之不用的世家。
正元帝心中转过许多种思绪,父子之间争权力,寒门世家争地位,皇子之间争龙椅……
人人都在争,皇家无情啊。
正元帝捏着案桌一角,浑身都绷了起来,声音出口,话极慢,又极稳。
“沈孝听旨,你纵兵抢粮,罪不可免,论例该罚。”
沈孝闻言,立刻绷直了身子,听正元帝的声音道,“朕罚你,从户部提举升为门下省给事中,即日便行。”
沈孝一怔,旋即立刻看向李述,她抬眼亦看了他一眼,但很快转过了目光。
众官员听得脸色顿时就变了,二皇子当时就怔住了,愣愣地看向正元帝。
门下省给事中,正五品的官,天子近臣,审议百官奏章。正元帝把沈孝提拔进了门下省,就是往世家的心脏里插进了楔子!
正元帝不管别人想什么,继续道,
“平阳听旨。朕的征粮诏颁下去有两个多月了,沈孝捧着征粮诏在你府上求见了不是一天两天,可你呢……”
正元帝今日头一遭露出情绪来,冷笑一声,“你手里攥着几十万石粮食,却连区区三万石都不想借。你这是看不起沈孝,还是看不起朕的征粮诏?!”
正元帝拿起桌上一封折子,展开来读,“关中大旱,饿殍千里,流民遍地。然平阳公主囤积钱粮,纵情享乐,不顾民生……”
他手上拿的正是方才沈孝递上去的那封折子。
正元帝道,“沈孝弹劾你,弹劾的句句都在理,他是为了关中百姓征粮,为了朕征粮。可你是为了什么在违抗?”
正元帝看着满朝朱紫高官,声音猛然拔高了,“征粮诏是朕下的,沈孝抢粮,也是因为你们不交粮!满朝公卿,各个都不知道民间疾苦,反而要把这么一个做实事的人给打压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 今日份的第二更,马上还有第三更~
☆、三更
正元帝道; “平阳公主违抗征粮诏; 论罪当罚。三日之内,再交五万石粮食!”
“平阳; 你回府去给朕好好反省反省,这件事你到底哪里做错了!”
正元帝这句话虽然是给李述说的,可目光盯的却是太子。
杀鸡儆猴之意昭然若揭。
一番话说罢; 满朝文武俱噤声不言。
正元帝素来喜怒不行于色; 众人还没有见过他发这么大的脾气,隐约中才想起了这位皇帝做皇子时南征北战,不是个好相与的主儿。
三十余年的帝王生涯磨平了他的脾气; 可是一旦有人敢触及底线……虎豹虽老了,獠牙却还在。
正元帝那双眼像是鹰隼一样盯着太子,太子顿时脸色煞白,身体几乎是肉眼可查地颤抖了起来。
父皇从未跟他发过这样大的脾气。
他是嫡长子; 父皇与母后又向来亲热,都说皇室无情,可太子打小就感受到的是父慈母爱。
这么些年的东宫生涯; 他几乎都要忘了,原来太极宫里坐着的不是他的父亲; 而是这天下之主。
太子觉得自己几乎要控制不住,想要在父皇面前跪下的时候; 暗中却伸来一只手,将他的胳膊稳稳当当地扶住。
崔进之绷着脸看向太子,他面容严肃; 扶着太子,不让太子软下去。
感觉到崔进之扶着他,太子一下子就不慌了。
对,他身边还有这么多世家,这些人都拱着他,他怕什么。只有这些人在他身边支撑一日,他就在东宫里一日不会倒。
*
沈孝抢了粮,所有人都没想到最后是这么个结局。来时器宇轩昂,去时垂眉耷眼,往含元殿外头走。
李述腿脚不便,刚从圆凳上站起来,就听正元帝道,“老二,你留一下。平阳,你在殿外等会儿。”
又吩咐道,“沈孝,你去换身官袍,再来见朕。”
太子刚跨上含元殿的门槛,闻言差点被绊倒,崔进之一双手像铁钳一样生生地稳住了他的身形。
太子回身看去,正元帝叫住了老二,可偏偏没有叫住他。这是什么意思……
崔进之使了暗劲,几乎是将太子抬出了殿门。
李述一瘸一拐往宫殿外走,刚才还点头哈腰的黄门这会儿却迟疑着,不敢来扶她。
如今平阳公主是触了陛下的霉头,仿佛碰她一下,那霉头都要连到身上来。
世人功利,无过于此。
李述出了殿门,太子方才还苍白的脸色见到她后,瞬间仿佛就被怒火点燃了,他立刻将自己今日所受的委屈都迁怒到李述身上去。
平阳,都怪平阳!
要不是平阳被人抢了粮,他怎么会让下头的人去弹劾沈孝。要不是为此,他怎么会在父皇那里吃了挂落!
太子狠狠剜了李述一眼。
没用的东西!
崔进之见李述独自出来,站在廊下扶着廊柱,似是脚腕依旧很疼。
他没想到皇上的态度如此强硬,不惜跟朝堂所有的世家对着干,都要把沈孝保下来。
他在这件事栽了跟头,雀奴也栽了跟头。
雀奴今日是彻底没脸了。虽然皇上给的惩罚并不重,不过是多交几万石粮食,可这却意味着皇上对平阳公主态度的转变。
失了圣宠,一介庶出的公主能走多远?
李述向来要强,如此当庭没面子的事,也不知她此时心里有多不好受。
崔进之看她面色依旧苍白,心里微酸,刚松开太子的手,想走过去安慰一下她。
李述见他一动,抬眼看了过来。
可太子却忽然拉住了崔进之,“先回东宫,今日吃了这么大的亏,你得赶紧给我想个对策出来。”
崔进之被太子一拉,登时心神又回到了政事上。
他看了一眼李述,犹疑了片刻,最终还是转过了身,跟着太子往东宫走了。
李述看着他走远,漠然转过了眼。
孰轻孰重,崔进之分得清楚。
她永远是天平上轻的那一头。
*
众人去后,含元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