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顺明(完结)-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峭度氡厩卮匀耍悄暇┍康挠沂汤晌饧挝馈�
    南京兵部侍郎吴嘉卫是去年才升上来的,南京兵部,还是右侍郎,老实说,并不是什么太了不起的官员。两淮盐商们也就是送了点常例钱,并没有太深的接触,谁想到今日的合议之上,倒是这位提出了方案。
    这位兵部侍郎的方案很简单。凤阳、庐州、安庆的兵不能动,南京的兵不能动,那么为何不从外地调兵入淮守卫,眼下周围的各个省份里面,唯一能有兵丁调动地也只有山东地面,山东总兵刚在鞑虏入寇的时候打了胜仗,而且而且现在北直隶和山东地并没有什么需要动兵的事情。山东地面也太平无比,调动鲁军也非常合适。而且山东和淮北陆路相连,总比南京这边有长江天堑,交通不方便要便捷许多,南京守备和南京兵部尚书李邦华无可无不可,反正不用调动南直隶境内的兵马,也省却了自己调集兵马,筹集军饷地麻烦,只需要把这折子报到京师去,让皇帝和内阁诸公拿主意就是了。
    他们心里面也明白。只要不让朝廷派兵出钱,提到的又是李孟这等最近立功的大将,而且还是这等平定海匪的小事,朝廷肯定不会反对,所担心的无非是李孟的态度罢了。
    唯一不同意这件事情的是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李孟和他地前任刘福来的关系不是秘密,虽说卢九德本人和这职务更替没有什么关系,但前任赋闲民间,难保这李总兵心里面没有想法。自己而今也是南京镇守,何必自找这个不痛快。
    何况两淮盐场的事情,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不如这么吊着,让那些盐贩子多给自己上贡银子,还能捞些实惠。
    结果那位南京兵部侍郎吴嘉卫却站起来,慷慨激昂的说道:
    “嘉靖年。几十倭寇在南京城下扬长而过。南京城大门紧闭,不敢出城一战。成了天下人的笑柄,江南各地倭寇肆虐,也有倭寇靠近过中都皇陵一带,险些酿成大祸!海州城那边传来的消息各位大人想必都已经看到了,那是将近万人的巨寇,徐州兵已然是胆寒,若是再不调兵防备,这些海寇的胆子大了,深入内陆,那时候又当如何处置!?”
    这番话说的有理有据,在座的诸位权贵纷纷地点头,方才表达了反对意见的卢九德也是沉默下来,而且众人知道吴嘉卫出身闽地,和两淮盐商还有李孟都没有什么利害的关系,如此的直言,应该就是出于公心。
    吴嘉卫扫视屋中诸人的神色,知道自己言辞已然是打动了诸人,禁不住放低了声音,缓声说道:
    “诸公,下官在兵部看过若干的文书图志,各地报上来的也有不少,而今凤阳中都虽有大兵,可却都在湖广、江西一侧,东边无兵,空虚异常,若那海寇猖狂,从淮安府一路西进,直逼中都,到时候可就是滔天之祸啊!”
    海寇深入内陆,直逼凤阳中都,现实中没有太大的可能,南直隶的富庶之地全在运河沿线,凤阳府那边重兵拱卫,且都是皇庄,民间根本什么值得抢掠地东西,海盗也不会去主动犯傻。
    但这理论上的可能也不得不防,万事无绝对,如果真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怎么办,甚至是有人在朝堂上提出这种可能又会如何,当今的崇祯皇帝可不是什么宽容之人,只怕是到时候……
    一想到这个可能,在这屋中的所有人,包括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在内,都是悚然而惊,这些年掉脑袋的高官大将不算是少数,一品、二品的官员都获罪致死地不下十个,在万历和天启年地时候,做官到四品以上,也不用担心什么了,可以安安稳稳的做官到老,荣华富贵一辈子。
    可在崇祯年间,这位圣上严苛地紧,偏偏脑子还有些糊涂,中枢和方面大员常常因为些和自己无关的事情下狱获罪,陕西乱起。李自成和张献忠纵横五省,这罪名更是实实在在,若是在前朝,还有个戴罪立功的说法,现下是抓起来问罪杀头。
    在这南直隶做官虽然前途不大,可却安稳,而且油水多多,只求这官职做的久远些,调山东兵入淮,费心发愁的是他山东总兵李孟。何必阻拦。
    屋子里面的人可都是人精,彼此交换了下眼神,立刻是定下了决策,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咳嗽一声。尖声开口说道:
    “吴侍郎说地有理,兹事体大,不能耽误,咱家就和尚书李大人,守备徐大人一同拟个折子,上奏天子,尽快拿出个结果来。各位觉得如何啊?”
    “公公说的对,正应如此办理。”
    “唔,还要看那山东总兵是否顾全大局,不过天子下诏,想必他也明白利害……”
    屋中的诸位高官七嘴八舌的符合,同时看着南京兵部右侍郎吴嘉卫的神色都是充满了赞许的神情,心想这位官员见事明白,懂得进退分寸。即便是痛陈利害之后,众人赞同他的意见之后,却还沉静自若的坐在那里不洋洋得意。实在是难得,将来肯定会有大用。
    既然已经是商定,那么众人马上是写折子出来,派快马送往京城,眼下南直隶、山东,北直隶之间除却闹海匪之外,其余倒还是太平。
    何况盐商们对这件事情也是着紧,这边合议一出来,马上就有人快马出城渡江去扬州。也就是半天的功夫,盐商那边就是得到了消息,十几家有资格决定事情的盐商当即是聚集在一起合议。
    到最后得出地结果却不太复杂,还能如何,只能是认账,即便这件事情是山东总兵背后策动的海匪,把山东总兵的兵马请进来。他总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事情说到底,还是个银钱花销。
    把到手地钱财分给山东总兵虽然是肉疼。可总比此时颗粒无收要强很多,至于将来会吃什么亏,眼下也顾不得了。
    说来这情形也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南京诸位大员商议出来的结果,负责的文官先是压在手上,让手下人快马过江给扬州城中的盐商们看过之后,盐商合议之后觉得可行,才能把这个方案正式的形成奏折,快马送往京师。
    当然,这件事情主要也是由这些盐商推动,南京城的官员还是颇为的厚道,知道收了别人地银子,就要给对方一个交代。
    李孟抢夺了盐商们经营多年的山东市场,又在后期的争夺中杀了许多两淮盐商们相关的手下和子弟,就说双方有不共戴天的大仇也不算是夸张,这次的海盗之事也能推断出是李孟在背后策动。
    可此时的局面,也只能是请李孟出头,这样盐商们还以借助生产的继续缓过气来,如果把李孟也拒之门外的话,恐怕要彻底的崩溃。
    这也是没有办法地办法,所以提出这个方案的南京兵部右侍郎吴嘉卫收到了三千两银子的答谢。
    快马加急,一路不停,在十一月二十三那天到达京师,在十一月二十五那天内阁会推就有了结果,对南京兵部、镇守衙门、守备衙门的奏折没有异议,崇祯皇帝也是立即批复盖印,现在天下间的目光都是在湖广的平乱剿匪上,委实不愿意再出什么乱子了,地方上既然想出了法子,自然就准了。
    另外,从海匪开始闹起,朝廷和外人看到的告急文书上,都只说是海盗倭寇骚扰沿岸州府,却不提及盐场。
    还有,几年前,李孟来南京城活动移镇,不知道南京镇守太监是刘福来,委托郑家的八闽商行在上下打点,郑家找了个和自家亲近的官员,是兵部地员外郎。
    几年后,这名员外郎自然升官了,先下已经是南京兵部右侍郎,姓吴,名嘉卫。在参加此次合议之前五天,八闽商行给他家里送了纹银六千两。





    正文 第二百八十五章 兵事生财 处处不平
    更新时间:2009…3…25 13:39:52 本章字数:8218

    山东青州府信阳镇到海州盐场来回也就是十几天而已,若是大船顺风速度还能更快些,十一月末崇祯皇帝的旨意就下来了,对南直隶众人的奏折准许,同时兵部下文调拨山东兵马入淮支援。
    这类不干系大局的兵马调动,又是合理的请求,朝廷自然不会不准,不过眼下调动各地的兵马,朝廷下文归下文,那些将领军头却未必那么听话,当年朝廷屡次调曹州总兵刘泽清的部队去北直隶镇守,都让他用种种理由拖延推诿,这李孟如果说自己军饷不齐,部队疲惫,别人拿他也没有办法。
    在这圣旨往来期间,补充完给养人员的海盗们又是在赣榆淮河入海口一带巡游了一圈,这次也不上岸攻打,只不过他们这么走一圈,那还会有人敢在这边劳作,早就是做鸟兽散了。
    两淮盐商们生怕李孟那里推诿,已经是准备花大钱来收买了,谁想到朝廷旨意一下,李孟这边到没有任何的犹豫,立刻是派兵南下。
    新募兵之中,青州军和兖州军各抽调两千人,信阳水营抽调一千五百人,新兵老兵比例十比一,在崇祯十三年的二月调拨到海州和惠泽一带驻防,如果是注意胶州营编制的人,就会发现,这次胶州营出现了一个新的编制…………水营。
    这次领兵的人是胶州老营营千总张江,因为行事稳妥,忠心勤勉,被提升为淮北守备,领五千五百战兵,老营算上亲兵营一共十二个营,每个营的千总,都是高级将官的后备队,张江算是其中表现最出色的人。这次算是超拔了。
    信阳水营相对独立,由义民杨四和三名水营副统领管理,负责淮北沿海一带的防御防守,这些信阳水营据说是最新招募的青州府和莱州府一带的青壮,都是有志报国的年轻人,算是胶州营第一支水上部队,也被派来海州一带驻扎护卫。
    这些编制地确定和就位是崇祯十三年二月左右才能完成的事情了,实际上在第二次攻击海州之后,李孟就从信阳镇回到了胶州城,那时候基本可以确定杨四这伙海盗在淮北的行动完全达到了需要的目的。
    接下来就是预先安排好的那些官场活动了。这些事情需要动脑子而不是动刀子。
    而且按照行程,刘福来应该是到达胶州城,李孟和刘福来之间的关系互相利用,中枢大员有外镇为凭借。外镇总兵以中枢大员为靠山,彼此依存,这是官场的常态,但李孟没有亲人,他甚至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刘福来也是从小入宫,无依无靠到今天这个位置。
    尽管双方是萍水相逢。既然是认下了亲戚,双方却珍而重之的把这个关系保持下去。当然,有人会说,李孟在老太监去职丢官之后,还是保持从前对待地态度,是要借重老太监睿智的头脑和丰富的高层经验见识,而刘福来对待李孟亲近,是因为无依无靠之后,害怕从前的报复,需要找个地方上地大将庇护。
    或许。人间也有些真情在……
    十一月二十一那天,一路游玩的太监刘福来总算是来到了胶州城,刘福来在得知李孟派人迎他去胶州的时候,那种凄凉和萧瑟的心情一扫而空,在去往胶州的路程上,说自己这么多年都是忙于公事,也没有时间游山玩水,虽说眼下已然是秋冬季节,可还是要借着这个机会把沿途的名胜美景游玩一圈也是乐事。
    胶州营那些陪同护送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李孟地吩咐是老人家要求什么,照作就是,结果一路上游山玩水,兴致很高,直到今天才到。
    李孟如今是常驻在李家庄园这边,反正和县城不过二十余里的路程。而且逢猛镇比起当日不知道要繁华了多少倍。各项需求在逢猛镇也能解决,老太监是自家人。李家庄园是自家的府邸,自然要把他接待到这边来住。
    李家庄园实际上是一个小型的要塞,不过李孟倒也是空下来足够大的宅院,孙家三兄弟,孙和斗已经是全家跟随兵器制造局行动,眼下正在莱芜县城的边上筹划,选址筹建,他懂得的肯定要比郭栋多很多,这次主要负责的人正是他。
    至于孙和京、孙和鼎则是在兖州府的屯田田庄教授公塾,兖州府有孔孟两个圣人之家,又是山东富裕之地,治学的风气颇为浓厚,屯田田庄里面本就有些破产地秀才童生之类的,孙和京、孙和鼎两人又是家学渊源,在田庄之中自称是公孙某某,当真是有了些名气,和田庄内外的文士交流,居然有些清流派系的模样。
    兖州这一系后来被称为“兖党”,因为谐音是阉党,也是一桩笑谈。
    孙家兄弟空出来的宅院,被李孟请人打通,仔细的修缮之后,又在属下的匠户和军户家眷子弟之中选了十几名伶俐懂事男孩子的专门派来服侍老太监,这些男孩子除却做些家丁的工作之外,还有学习地任务。
    已经是十一月,快要年关,胶州营除却在外镇守的武将之外,其余的文吏庄头都已经是来到了李家庄园,他们和周扬还有宁乾贵的幕僚帐房们一起,在这里核算今年的收成花费,确定明年的预算。
    今日间,这些头面人物都是被拉了出来,迎接老大人回家。
    实际上这也就是个仪式,昨晚老太监到达了胶州城,先被安置在城内李孟的宅园里面安歇,李孟已经是进城去陪着了,今日一同来到这逢猛镇,有个郑重其事地意思。
    这等礼节之事,众人就当作紧张核算地间隙休息,也有骑兵在胶州城和逢猛镇之间来回的通信,众人知道还有小半个时辰才能过来,虽说是初冬,不过阳光还好,众人都在外面谈笑风生。
    胶州营还是个小团体地时候。还没有什么身份高低的区别,大家热热闹闹的凑在一起,而今人数越来越多,隐隐的这山东总兵和盐政驻扎胶州巡检衙门有山东中心地意思,这身份地位也成了要注意的事情。
    周扬和宁乾贵在最前列的地方站着,有庄园内的仆人给他们拿来了椅子和热茶,不过两人还是站着交谈。
    其余的幕僚、帐房等人都是在他们身后,按照各自负责的工作和籍贯聚成一堆,小声的说笑谈论。而屯田田庄的庄头和帐房们,又是有自己的***。彼此交流各自庄园的收成、流民安置地具体工作。
    那些李家庄园的亲兵还有胶州老营的军将,这些人又是一个***,安静的在一边站着,李孟对下属有个很严厉地要求。就是军容军姿一定要时时保持,这实际上也是维持着军人素质和素养的体现。
    很多幕僚、帐房在交谈的时候,都是偷眼瞧着周扬和宁乾贵两人,随时等着两人的吩咐,另外也是充满了羡慕。
    周扬不过是中人之资,宁乾贵破落秀才,今日外面都叫“周布政、宁尚书”这荣华富贵。真真是了不得。
    不过周扬和宁乾贵根本没有注意到身后的这些人,只是在那里小声的交谈,随着年底的核算和清帐地进行,明年的财政形势愈发的清楚。
    “就是这几天,本来停滞了许久的盐价突然开始上涨,济宁州那边的掌柜回来说,南边和西面的许多人要大批的买盐,本来莱州和登州两府的盐场已经准备让他们休息,回家过年,看来还不能停。”
    听到宁乾贵的话。周扬点点头,从前习惯做圣人文章,眼下却要每日计算,开口问道:
    “盐货这边能给咱们多多少收入?”
    “这次的需求来得突然,下面地帐房又都是在清年账,我这边仓促间给不出个确数来,估计能比前年至少多三成。”
    因为这几年灾荒的影响渐渐的体现出来,前年的盐货收入是这些年的一个最高值,至少多三成这句话。让周扬愣了下,双手拢起来,缓缓的说道:
    “这真是……,明年差不多要在四月才会有缺口,缺口也不那么大了,咱们大人还真是有办法!”
    宁乾贵压低了声音说道:
    “我听灵山商行的那些人讲,淮北那些盐商不知道遭了什么事情。出盐有麻烦。这才倒咱们山东来买。”
    周扬摇摇头,心想当日和老宁一起去劝谏李孟要开源节流。李孟问了缺口,又说明年一定会解决问题,看来就是应用在这里了,不过文官不得参与机要军务,他们也不好相问,想必明年到那个时候就能知道怎么回事。
    那次劝谏,李孟承诺的是明年解决这个缺口,周扬和宁乾贵还觉得军国大事,怎么能这样的儿戏,谁想到还真是做到了,这位山东总兵大人身上,总有这样地神奇之处,真真是天赋奇才。
    “车队来了。”
    那边有人扯着嗓子喊了一声,众人连忙在路两旁排好,这就是表示胶州营上下的敬意,周扬也是稍微整理了下自己的衣服,脑中却是依旧运转,莫名其妙的,从方才的天赋奇才想到了“天命”两个字,想到这里,周扬连忙是晃晃头,不敢继续想下去。
    从胶州城方向过来的车队走的很慢,李孟骑着马跟在马车地身边,老太监在车厢里面和边上地李孟走走停停,除却马车的御手之外,亲兵护卫都是距离这边较远,但也知道两人在那里谈笑风生。
    “你莫要奇怪,这件事就是因那矿监丁旭而起?”
    既然今后刘福来要住在自家地宅院之中,举动言行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李孟也没有什么避讳,把这段时间自己做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和老太监叙述,说到莱芜铁矿的时候,提到矿监丁旭。
    说起这人,刘太监却立刻是反应了过来,立刻明白了来龙去脉,说是自己去职这件事情肯定是因为矿监丁旭而起。
    到了现在,刘福来的心里面倒颇为看得开,从司礼监秉笔太监的位置上自请到南京镇守太监。这已经是自请贬职,过清闲日子的态度,此番被削职为民,本以为要凄凉老死,谁想到李孟居然是给他养老。
    孤苦一生的刘福来有李孟这样地态度,自觉得人生并不虚度,对失掉南京镇守太监官职这件事,反倒是看的淡了,来到胶州,李孟亲自过来迎接。完全是子侄礼做派,老太监更是觉得心怀大畅,这被陷害的事情完全是抛在脑后。
    李孟这边讲起最近发生的一切,老太监的见识极广。马上就是前后联系了起来,不过他心中却没有什么怨言,只是笑着给李孟讲明此事。
    可李孟听到刘太监的分析却极为的惊讶,心想不过是财货之事,双方讨价还价,而且还是自己和矿监丁旭之间的矛盾,怎么会牵扯的这么广。居然让一方的镇守中官去职,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
    李孟说出自己地疑问之后,刘太监在马车里面呵呵的笑起来,听起来就好像是和自己毫无关系一般,笑完了才缓声的解释说道:
    “你是个武将,哪里知道我们宦官的心思,天下间像咱家这么运气好,有人养老地毕竟是少数,其余的没有子女亲眷,也就是把心思放在钱财之上。你动了他的财源,他怎么能不想尽方法和你做对。”
    李孟在马上欠欠身,郑重的开口说道:
    “本是侄儿的小事,没有想到却牵连到伯父身上,真是过意不去。”
    刘太监又是呵呵的笑起来,轻松的回答说道:
    “无妨无妨,咱家倒是感觉因祸得福了,有你这般心意,官职权势什么地。却也不那么重要了,倒是有件事情要问你,那矿监丁旭你要如何的处置呢?”
    李孟沉吟了下,缓声说道:
    “这丁旭倒是有几分胆色,做事也算是果决狠辣,莱芜冶铁所在他的经营之下,这样的年景。居然还能维持。而且他手下的铁匠和矿工。尽管我这边开出高价,可也不愿意过来。这收拢人心也有些本事,我想……“
    他的言下之意以刘太监这样的头脑,自然是能想明白,说了这么多赞扬的话语和丁旭的优点,想必有收在自己手中使用的意思,可天子家奴,其他人怎么敢用,这件事情稍微一发挥就能上升到谋逆大罪地高度,刘福来也觉得有些不妥,刚要开口劝说,却听到耳边一阵劈哩叭啦的响声,接着就是锣鼓喧天,说话也听不清楚了。
    有那嗓音嘹亮的家人在那里扯着嗓子喊道:
    “恭迎老太爷回府!!”
    马车已经是停下,李孟翻身下马,有一名家仆把包上棉布的木凳放在马车边上,那名车夫身子闪在一边,把车厢的帘子掀开,刘太监身上穿着的富家员外的那种绸面棉袍,看到外面声势如此的浩大,倒是吃了一惊。
    加上那句“恭迎老太爷回府”,这时候刘福来只觉得心中千回百转,看着车下这些人一个个都是有些身份气派的角色,可此时都是笑脸恭迎地,李孟站在车下,刘迁要过来却被李孟笑着推开,他要亲自搀扶。
    从胶州营的人到南京那客栈里去接他,到这一路上的游玩,尽管胶州营的人恭敬无比,可刘福来还是一副云淡风清的态度,除却刚开始的惊愕,其余的时间很是淡然。
    但来到胶州,李孟先是执晚辈礼迎接,然后又有这番地阵势,至此为止,老太监心中最后一丝担忧也是烟消云散,剩下地就是心潮澎湃。
    “伯父大人,这都是小侄的属下,过来迎接您老,侄媳在内宅,咱们家宴时候再相见。”
    被李孟搀扶下马车地老太监却没有回答,嗫嚅着说不出话来,也不顾得什么长辈的仪态,另一只手不住的抹着眼泪。
    老太爷回府,像是周扬、宁乾贵这样的核心人物都是要上前请安问好,亲兵营的王海、马队的汤二,各营的千总,以及灵山商行的侯山都是依次过来请安问好。
    刘太监真正地失态了,要和从前,秉笔太监和南京镇守太监出身的刘福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