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嫡-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旁穿了青色衣裳,面容严肃的嬷嬷递了由大团织锦裹着的胡凳过来,使傅明华靠着崔氏坐下。
“习惯便好,这些时日太忙,就怕你心里觉得我们疏忽了。”
崔氏心里想着要怎么开口,傅明华不是那等没有主见,轻易两句话便能由了她拿捏忽悠的人,她一时间心里想着事儿,嘴里却仔细问了她衣裳穿戴与吃用的东西。
“今日我听宴娘说,崔敦颐难为你了?”
崔氏说着,脸上笑容就收了起来,显出几分严厉之色。
灯光打在她脸上的皱褶上,使她目光看起来比白日时多了几分浑浊,毕竟年岁大了。
“就是些许小事。”傅明华压根儿没将这事儿放在心上,事实上燕追纳或不纳崔十娘,对她来说都是没有分别的。
崔十娘哪怕就是被崔家人送进了洛阳,她也是不惧。
她是真的不在意,崔氏看在眼里,心中便又叹了口气:“这孩子是被我那嫂嫂宠坏了的,此事之后,我会令人修书一封,送往青河,使长辈好好管教他的。”
傅明华听了崔氏这话,微笑着低垂下头来,没有出声。
崔氏见她这模样,不免笑容便滞了滞:
“如今你也这样大了,当初是谢家对不住你。”崔氏叹了口气,突然开口。
这话倒是让傅明华有些意外,没想到崔氏会直接说出这话来。
“只是还请你不要记在心上才是。世家维持不易,旁人只看世家风光无比,却想不到这盛名之下,也是各有难处的。”崔氏微微一笑,她这样的开口,远比当初谢氏张嘴与她直说将来与谢家维持关系,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话来得不知高明了多少。
“世家要繁衍,如何繁衍,都是得由子孙后辈共同的努力。”这一刻的崔氏不再是个老态龙钟的妇人,而是眼神里带着从容与智慧。
“有时小辈急功近利,可能忽略了许多事情,有些方面便做得不是尽善尽美。”崔氏的手将傅明华握得更紧,“比如你的母亲,以及我们,都有疏忽之时。但是你的曾外祖父曾经说过一句话,他对我说,犯了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意识不到这错误,得不到弥补的机会。”
崔氏直接的撕开了谢氏一直隐藏在心里,害怕又不敢面对的事儿。
可能这便是岁月积累出来的智慧。谢氏在面对傅明华时,未抛弃母女之情前,她永远都是冷淡而疏离。
第二百一十章 利益
而在事情发生之后,谢氏是以冷淡的面具,掩饰她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可是事情隐藏之后并不代表便解决了,谢氏不愿提及面对,并不是说以前的过往烟消云散了。
但太夫人的做法又与谢氏不一样。
谢氏都拉不下脸来说的事儿,她却直言不讳的提了出来,没有顾忌谢家脸面的意思,也不顾她已经七十了。
从这位太夫人身上,傅明华甚至能理解世家贵族能传承至今,真正的原因了。
她沉默着没有说话,崔氏动情的拉了她的手,言词恳切:“元娘,曾外祖母在这里求你,给我们一个机会,给你母亲一个机会,给谢家一个机会。”
傅明华望着崔氏这张脸,她这一生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经历过两朝数代。
当日初见她时,崔氏高高在上,可此时她却为了谢家放低了身段,只求她饶过谢家。
“若是我没有得到赐婚,您还会这样求我吗?”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她心里明白这一点,崔氏也明白得很。
太夫人不相信傅明华这样聪明的人,会问出这样的话。
崔氏愣了一下,目光与她对视,却见傅明华温和的望着她笑,在等着她的回答。
要怎么回答?若是傅明华没有作用,大家心里都清楚,崔氏不会求她。
可这样明显的问题,她这样聪明,难道想不到吗?
莫非要骗她,说出那些虚伪的话?
崔氏脸色阴晴交错,半晌之后,她望着傅明华摇了摇头:“我不会。”她话一说出口,就见傅明华笑起来了,崔氏目光死死盯着她看,就见傅明华温和的道:“那曾外祖母认为我为什么会呢?”
太夫人脸色刹时就变了。
她明白过来傅明华问自己这话的意思了。
大家心里都清楚,若是傅明华没有利用价值,谢家也不会如此对她。可同样的道理,若谢家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傅明华为什么要与谢家亲近,帮助谢家呢?
刚刚那一瞬间,若太夫人虚与伪蛇,怕是傅明华也会与她一般的态度同她周游,但崔氏的选择不同,傅明华便也用了相同的态度与她说话。
崔氏握紧的手,缓缓放开了,傅明华倒是反手将她拉住:“曾外祖母还请小心。”
这句温和关切的话不止没让崔氏感动,反倒使她心中更凉。
从一开始谢家便料错了她的态度,以为她是因为当年谢氏抛弃之故,才与谢家并不亲近,可此时看来,她并没有将这事儿放进心中。
与谢家不亲近的原因,恐怕只是认为谢家对她来说,没有什么能利用的东西罢了。
“曾外祖母这话说得对,若我不是如今的我,对谢家来说便什么也不是,您不会来找我谈话,也不会求我给谢家一个改正的机会。”傅明华歪了歪头,眼神带了几分欣赏之色:“可是您根本用不着这样做。”
“我一直认为浅薄的亲情并不足以支撑起牢固的亲近关系。”
若谢家一旦有一天有本事能与她互惠互用,那么她与谢家自然亲密无比。
可要是谢家注定衰败,谢家又凭什么让她像谢氏一般,为谢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嘉安帝继承了太祖的性格,不能容世家的存在,迟早是要铲除的。
燕追骨子里流的是皇室的血,一旦他将来登位的那一天,今日的他怎么举着屠刀一步一步迈向皇位,他日便会怎样拿着刀对准这些世族。
所以说崔氏送女儿进宫有什么用处呢?
当年崔贵妃的进宫,并没有使崔家放下心来,哪怕是生出的儿子有崔氏一半血脉,可那又如何?天子始终是天子!
崔家野心太大,想使皇室的血脉一步一步净化为姓崔的,可是崔家怎么不想想,天下乌鸦一般黑,嘉安帝不能容忍世家存在,凭什么崔家人认为燕追会容忍呢?
世家掌控了朝廷人才的运用,可当年杨玄里投状无门之事,太祖又怎么会像表面一般无动于衷呢?
自那之后,大唐推行科举制度,像谢家这样的世族,终会有一天,举荐人才不再只是他们的单独优势,而天下有学之士会成为天子门生,到了那时,谢家还能再剩下什么?
世家衰败傅明华都可以料得到的,燕追不是心慈手软之辈,崔贵妃怕是意识到了,才会拒绝崔氏再送女儿入宫。
傅明华微微一笑,崔四郎是恨错人了。
她不知怎么的,想起当日岳阳楼上,燕追神情慎重的说着,他不需要人来服侍。
当时的她并没有想那样多,此时回想起来,再与当时燕追言外之意一细思,傅明华脸颊又微微泛红。
恐怕那会儿的他已经知道崔家的事儿,却并没有与自己说,而所谓的不需要其他人服侍,怕也是指这个了。
她嘴角边刚露出微笑,神色又渐渐凝重。
“我明白了。”崔氏一下便像是老了十岁,更显龙钟之感。
其实她一直都明白的,只是她将傅明华当成小孩儿对待,认为稍有言语便能使她心软罢了。
“早些回去歇着吧,夜凉了,让人给你烧个暖手炉。”
崔氏打算落空,却并没有即刻翻脸,反倒仍是温柔慈和,又吩咐了丫环替她烧个暖手炉,还强撑了精神道:“我那里有几块厚缎,这个时候用来做斗蓬,此时披着倒是好。颜色也艳丽,正适合你这样花骨头似的年纪。”
太夫人温和的笑,她脸色都有些腊黄了,却像是感觉不到似的。
一旁的嬷嬷有些担忧的望着她看,数次要上前来,她却都挥了挥手,示意下人下去了。
傅明华沉默了半晌,点了点头,受了崔氏的好意,崔氏便眯着眼睛笑了。
又亲自撑着不适的身体送她出来,回去时便软软倒向嬷嬷怀中了。
她毕竟年纪大了,又费了些心神,谢家怕是很担忧这个老祖宗身体的。
江嬷嬷回头看了一眼,也是有些着急,只是看傅明华疾步往前走,便也不说话了。
这样到了第二日,崔四郎果然回去了,谢殊宴‘无意’中与她说道:“崔家出了些事儿,四表哥便先回去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不请
不论怎么样,崔氏这个情还是要领的。
傅明华叹了口气,这位太夫人活着,实在是谢家之幸。
三月底碧云来了,她伤已经好了,只是背上留了一条极深的疤,抹过膏药,却不见什么作用,怕是要跟她一辈子了。
想想自己四个大丫头,却因为容三娘之故而两个都算是留了些伤痛下来,她心里便对容三娘更生杀意了。
碧云倒是想得通,反倒安慰傅明华不要在意。
四月太夫人生辰到了之时,前来贺寿的人快要将谢家大门都踩破了。
这两天谢家歌舞升平,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当初洛阳里庄简公府太夫人生辰与崔氏一比,便显得有些寒酸了。
嘉安帝的赏赐半个月前便到江洲了,还亲派了内侍前来,赏的珠翠一箱一箱抬进来,还有嘉安帝亲手所抄的一部经书,祝愿太夫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
太夫人穿了厚厚的诰命翟服,脸上匀了粉,看起来倒是精神奕奕。
傅明华特地来得比平时更早,但屋里却是坐满了人。看到她一进来,不少人都连忙站起了身,崔氏手搁在胡椅上,一旁摆了桌岸,上面以金银器物装了糖果糕点等,见到傅明华来便招手示意她上前,抓了些豆子塞进她手中。
“元娘来了。”
崔氏半将她抱在怀里,祝氏便笑:“母亲原来一直等着元娘过来的,实在好偏心,我们来时都没见抓些糖给晚辈们吃,可见是舍不得了。”
祝氏有意讨好太夫人,她这样一说屋里众人自然是笑的。
太夫人也笑得直不起腰,嘴里骂道:“平日就纵着你,如今连小辈的宠也争了。沅姐儿就留了这么一滴血脉下来,这回看到,下次再见还不知是什么时候了,让我稀罕稀罕你也有话说。”
祝氏连忙上前哄她,又从袖口里取了一个方盒出来,递给傅明华:“母亲发怒我也是怕的。”
众人又忍不住笑了一场。
崔氏看了跟着傅明华进来的碧云一眼:“这是?”
“母亲,这是当初沅姐儿生了元娘之后,您不放心,亲自让儿媳从家中选出去侍候元娘的丫头之一啊。她的老子娘原本是府上我院中侍候的,早年没了,留了个女儿下来,后来养大之后送往洛阳的。路上耽搁了一阵,后头才来。”
祝氏解释了两句,崔氏便点了点头,显然也是知道路途遇了事儿,碧云受伤。
她向碧云招了招手,使碧云上前跪在面前了,才示意人捧了荷包过去:“好孩子,能忠心就是好的。”
崔氏又转头,望着傅明华笑:“可见你是有大福气的人。这丫头忠心为主,我也是敬她脾性得很!我屋中有几瓶药,除疤去痕是最好的,回头让人送过来,让她好好养着。”
傅明华应了一声,看了碧云一眼,没有推拒。
谢家几房男丁在谢应荣的带领下一一进来,崔氏自然便没功夫与傅明华说话了。
当日傅明华才到江洲时,见了些人便已经觉得谢家人多了,可今日才知道到底谢家有多少人。
她长于洛阳长乐侯府,平日见的人便只得那样多。傅家只是新兴的贵族,底蕴太薄,虽装模作样在傅老侯爷故里建了祠堂,可傅家的亲戚并不是特别多。
根本见不到谢家这样的盛况。
除了谢氏子孙前来拜寿之外,还有江洲有名望的人都来了,宇文氏的人也在其中,还有不少读书人,有些甚至是当世叫得出名号来的,徐子升也在一批小辈中,跟随在太守之子王制仁身后,一旁站着傅明华早就见过的丁鲂等人。
丁鲂自然也见到她了,却不敢装出认出的模样,只是转头看了徐子升一眼。
当日岳阳楼上时,徐子升曾言燕追与傅明华身份,丁鲂其实早已经心头有底了。
虽说此后他也不敢相信,还曾想拜谢府,但始终晚了一步,燕追早就已经离开了。
不过从傅明华的身份,也能证实徐子升猜测不错,可惜当日错过了好时机。
前来拜寿的人过了一个半时辰,还有大半候在谢家府外,迟迟不肯离去。
有下人在外张望,祝氏身侧的嬷嬷出去了,不多时回来与崔氏身侧侍候的嬷嬷侧头一耳语,崔氏却装着没发现一般,那嬷嬷在她耳边说了几句,并抬头看了傅明华一眼,崔氏却像是没有反应似的。
傅明华被这嬷嬷一望,便也觉得心中不对头。
事情惊动了太夫人身边侍候的人,可见并不算是小事,那嬷嬷又看她,这事儿应该是与她有关的。
她转过身,看了江嬷嬷一眼,低声吩咐:“去打听打听,发生什么事了。”
江嬷嬷应了一声,不着痕迹的退了下来。
厅堂中不少人都如人精一般,自然也发现了这一幕,崔氏目光转了过来,看了傅明华一眼,又将头别开了。
她年纪大了,身上衣裳首饰又是厚重,撑了半天也是疲累得很,但她却身体坐得笔直,丝毫没有失礼之处。
直到贺寿的人都上前叩了头,又由崔氏领着祭拜了祖宗,给早逝的谢太爷上了香,一番仪式之后,才各自开席了。
到了此时,傅明华也是累得很了,不过她脸上却仍维持着微笑,江嬷嬷打听了之后回来了,趁着替她布菜的功夫,在她耳边小声道:“是长乐侯府与昌平侯府的人来了。”
白氏仍不肯死心,傅明华出门前,她所提的让白家的人与傅明华同来的提议遭拒了之后,她仍是让昌平侯府的人候在了洛阳至江洲的必经道上,可惜半路被燕追打发了。
不过昌平侯府的人却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虽然惧怕燕追,但在得知了三殿下已离开之后,昌平侯府的人仍抱着:殿下虽然不与我们同路,但错过了讨好三皇子的机会,也不能错过与谢家结交的机会。
毕竟燕追虽然不允白滔同行,但并没有说过不允许他们向谢太夫人贺寿的。
带着礼来讨好人家,就不相信谢家会将人拒之门外的。
第二百一十二章 吵闹
昌平侯府的人这样一想,正好半途与抱着差不多相同想法的长乐侯府来人遇上。
两府的人候在了谢家大门外,说是与谢家有姻亲关系,吵着要进来。
昌平侯府前来的人仍是白氏侄儿白滔,而长乐侯府来的人则是过继到长房沈氏名下的傅临钰。
当时两府人进不来,在府外吵吵闹闹的,还说着要见她。
谢家的人倒是沉得住气,崔氏听了这消息也未露出怒容,反倒令人将这两拨人领进了府中,免得他们在外头嚷嚷着总抬出傅明华的名字来。
江嬷嬷说起这事儿,既觉得羞耻,又有些愤怒,耳朵都感觉发烫,有一种丢人现眼丢到了江洲来的感觉。
莫怪谢家的人瞧长乐侯府傅家看不上,光凭这两府作派,便可见两府的人是什么德性了。
“此时他们还窝了一肚子火,说是花了钱找气受。”嚷嚷着要讨回公道,请太夫人出面给个说法。
就这两句话,又更使谢家鄙夷他们了。
江嬷嬷因为白家、傅家丢了傅明华的人而有些郁闷不快,那头崔氏脸上却像是什么事儿也没发生似的,还派了丫环过来让傅明华过去挨着她坐。
崔氏嫡亲的儿媳、孙媳、曾孙女等便不少,若她不唤,这一桌子是没有傅明华位置的,最多也就是将傅明华单独摆个小桌子,高高供起来罢了。
碧云与碧青一听崔氏派来的丫环传话,便将傅明华椅子拉开了。
这一桌子人坐的全是四族长辈,就连傅明华当初曾见过的大舅母崔氏也是坐不得,她一坐下来,几位长辈便都热情殷切的与她说起话来。
坐在崔氏右下手一侧的妇人神色冷淡,看到傅明华过来时,脸上的笑容也是带了些疏离冷漠的样子,她是崔氏长媳,是当今崔贵妃的嫂子,也是傅明华之前见过的崔四郎以及传闻中崔十娘的生母,同时她也是傅明华的姨母,谢家祝氏之长嫡女,谢氏的亲姐。
她对傅明华的态度并不如其余崔家的妇人热情,显然心有芥蒂。
前几日太夫人与傅明华说过话后,便让人将崔四郎遣回了青河,崔大太太此时若是热情一些,傅明华怕是反倒要怀疑。
江嬷嬷在一旁还有些担忧,怕谢氏会心中不快之下拿言语刺傅明华,但出乎江嬷嬷等人意料之外的,是大谢氏从头到尾未有提过半句,若不是她脸色冰冷,对傅明华并不热情,怕是人人都要以为她与傅明华之间没有发生过任何的事儿。
她甚至连小谢氏都没有提上一句。
桌子铺开了一席,谢家里虽说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但今日情况又有所不同。
众人都不是什么眼皮子浅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当真放开了肚皮去吃。
傅明华也只是拿筷子碰了碰唇,就怕吃得多了,等下总是会起身,失了礼。
谢家席开百桌,摆在不同的厅堂。
晌午傅明华回屋换衣服时,碧云在她耳边小声道:“说是江洲一带有名望的人都来了,三老爷也送了礼过来。”
碧云嘴中的三老爷,自然是指在江南任通判的傅其彬了。
他是没有被谢家邀请为堂上客的资格,就只是人到礼不到,相较于白家人以及长乐侯府的人,傅其彬这样做无疑是让人印象好多了。
傅明华没有说话,任由江嬷嬷替她脱下裙子,换上了新取来的衣裙。
今日要出席的是重要场合,那裙子自然也是繁复无比,三人同进为她穿,也是忙了好一阵。
碧云又道:“太夫人之前已经令虞娘替奴婢送了去疤的膏子。”
她当时就是当着众人那么一说,傅明华没想到她会转头在这样的场合,真将这事儿记上了心。她沉默着没有出声,动作一下便僵住了,碧云有些局促不安,停了手中动作,小声就道:“要不奴婢将这东西想方还回去。”
“不用了。”
傅明华叹了口气,碧云背上的伤疤是为了她而留,太夫人送的膏子必定不是凡品,她抬起胳膊让江嬷嬷替她系上腰裙:“就抹着试试看,兴许有用也说不定。”
碧云就跪了下去,神色认真:“娘子不必替奴婢担忧,就是没有这道疤,奴婢也是决定将来要自梳了的。”
若是这药收了使傅明华为难,那么她便还回去。
“谢家这是气数未尽。”
傅明华示意她起来,又叹了口气。
外头有下人进了屋,在外室便跪了下去,细声细气回话道:“娘子,太夫人请您过去。”
傅明华换好了衣裳,又重新洗了脸,匀了膏子敷上去,听到太夫人相召,她又领了人朝崔氏房中走。
太夫人屋里人都散了大半,各自回去重新梳整,只得已经梳洗过的祝氏陪在她身侧。
崔氏这会儿也换了一身衣裳,将上午时穿的厚重诰命服换了,头发也重新梳过,看到傅明华一来,崔氏便笑道:“是这样的,长乐侯府的人说要见你一面,我是来问问你的意思。”
虽说崔氏说得是轻描淡写,但傅明华却能透过她那张笑脸,看到她眼中的意思。
长乐侯府的人若不是闹得太凶,怕是崔氏压根儿不会来说与她知道。
此时来问她意见,便是长乐侯府的人已经闹得不可开交了。
她想起了如今住在府中的谢氏,说不准长乐侯府的人是已经知道了谢氏的事儿,所以才认为有恃无恐,大肆开闹。
一旁祝氏捏了帕子抚了抚鬓角:
“他们翻墙进屋,看到了你的母亲。”
虽说祝氏话中没有说长乐侯府半分坏话,但这一句‘翻墙进屋’,却比直打了长乐侯府的耳光还在凌厉。
傅明华沉默着没有出声,祝氏便叹道:
“今日总之是你曾外祖母生辰,我已经让人安顿了他们,只是见不见他们一面,还得看你的意思。”
江嬷嬷听着这话,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从崔氏房中出来时,江嬷嬷就忍不住道:
“夫人这是什么意思?派了个庶出的前来给太夫人祝寿,这不是打人脸么?还翻了墙进来,完全是落了您的脸面。”
第二百一十三章 翻墙
傅临钰这样闹着,谢家人难免更看不起长乐侯府。傅明华还要在这里住上几日的,被这一闹,怕是谢家恨不能马上送客了。
江嬷嬷又气又羞:“果然与齐姨妈一个德性,以为被过继了便是嫡子。”
她向来不爱说别人好坏,此时显然是被气急了。
谢家最不喜欢的便是傅家那种乱糟糟的血脉关系,像傅其弦这样将玩物与发妻分不清的人,尤其是看不起。
更不要说当初傅临钰与齐氏母子还惦记着谢氏那点儿嫁妆,更使傅临钰像笑话一般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