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皇太子-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裁矗
“可有李淏的消息。”
韩赞周应声道:“回万岁爷的话,目前能确定这李淏还没有上岸,想来还在大海之上漂出呢。”
朱慈炯笑道:“海上风大浪急,不测之祸时有发生,另外这海上海盗肆虐无度,这朝鲜的小小水师如何能够抗衡,你且去安排,切莫让这位李氏最后一缕血脉遭了海盗的毒手葬身鱼腹,上了岸要好生护卫,大明境内虽匪迹渐平,可难免有漏网之鱼,莫要让王世子九死一生上了岸,反遭了路匪毒手才是啊。”
韩赞周点头应是,目光偷瞄了一眼正在奋笔疾书的起居舍人,万岁爷这番话很明显是对起居注说的,意思简单明了,这个朝鲜王世子,要么死在海上要么死在前来南京的路上。
至于怎么死,万岁爷不关心,万岁爷关心的只有两个,一是李淏必须要死,这关系到万岁爷对待朝鲜的大略,李淏如果活着,大明日后占据朝鲜,想要改郡设府就在道义上面站不住脚,因此哪怕是找块遮羞布也一定要遮一遮丑,然后将李淏推出来继位新的国主,即便李淏是傀儡,也是麻烦。
第二点,李淏毕竟是在满清覆灭朝鲜之前逃了出来,而且肯定是要来大明求援的,这一点知道的人肯定不在少数,李淏死了,死在路上就必须得有人背黑锅,而他韩赞周就是背黑锅的不二人选。
韩赞周绝对不会让李淏上岸!死在海里任谁都说不出什么,海上红毛鬼肆虐,死了也就死了,但上了岸再死,韩赞周觉得自己的麻烦就大了
第四百七十六章大朝(1)()
圣武二年三月初一,大朝!
经过一个月的热议,关于正月里发生的数件大事,热论风潮已经渐渐淡化,没办法,圣武朝可圈可点的大事一桩接一桩,普罗大众的目光怎么也不可能停在一件事情上面关注太久。
朱慈炯身穿五爪金龙朝服,头戴十二冕帝冠,如同座钟一般,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椅上面,没有如往常一般昏昏欲睡
对于朝会,朱慈炯已经厌烦透顶,难怪嘉靖、万历二帝能数十年躲在深宫里面不照面,实在是听一帮子鸟大臣满嘴废话,听的实在太累,还没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就好像现在正在狂喷吐沫星子的高弘图,翻来覆去说的都是上个月国库的收入与支出,什么修建官道工程将要在年底给各大包工头(商贾、权贵),结算的时候,国库将要承担多大的压力,言下之意就一个,国库银子不充裕,天子你看是不是能让黄河治理和长江大桥两大工程先延缓个一年两年再上马,当然高弘图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那么银子压力太大,天子你看是不是能从江心洲的银库里面调集个三两亿两银子,或是让银行拨点款支援支援国库
朱慈炯已经彻底服了高弘图,这么一套废话,高弘图朝会上说,御门听政时候说,御书房奏对时候说,私下觐见时候他还说,他么他就不嫌累的慌?
以至于朱慈炯现在一见到高弘图这张老脸,眼前就满是银光,到最后只能是充耳不闻,纯当没听见
不过今天朱慈炯精神不错,往日里他都是听完废话直接散朝,但今天不一样,因为他有大事要公诸于世,而且还不是一件,此等大事非大朝会不足以显示其重!
而且朱慈炯现在战斗力爆表,已经做好了狂喷口水的战斗准备!
等到高弘图终于念完了财经,教育部部长又汇报了有关医学院落成之后的师资及招生情况,师资方面还算雄厚,太医院院正,也就是那个在朱慈炯大婚当日言称天子殡天,最后朱慈炯活过来以后吓的屁滚尿流的赵良才,身为太医院一把手,医学知识自是广博,担任医学院院长一职也算实至名归,没什么人会不服。
两位副院长,一位乃是著有瘟疫论的吴有性,吴有性好歹也是当代神医,在民间享有盛名,若是入太医院,至少也是院判,他来担任医学院副院长,传授医道,自然没有什么人会不服。
但另一位副院长就让人颇有微词了,此人名叫汤若望,原本就是一个名声不响的传教士,不过其人在天文、历法上面的造诣倒是值得称道,崇祯年间供职于钦天监,编写历法,另外其人筑炮也是一把好手,不弱于顶尖的大匠,但是
汤若望也懂医?倒是听说此人用稀奇古怪的手法替一些看不起病的穷苦百姓治过病,算是个半吊子郎中吧,汤若望如果入医学院担任教习,估计没人会多说什么,但让其担任副院,很多医学院的教习就不太服气了,尤其是太医院里面的哪些官家医者,更是不爽。
但也仅仅只是不爽而已,因为天子对这个洋毛鬼子实在是太好了,不但在南京替其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天主教堂,还特许他可以不去医学院教学,看中医学院的哪些学生,直接可以带去教堂独立传授西方医学,好像叫什么外科
而汤若望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只有两件,传授适龄孩童外文以及翻译西方医学典籍
等到教育部长啰嗦完,又有几名高官说了一通废话,按照惯例,这个时候天子差不多也要宣布散朝了,然而站在天子身边的丁卫甲没有半点动静,史可法等人已经知道,这是天子又要宣布什么大略了,要不然按照天子的秉性,只怕早已显出不耐烦的神色。
史可法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种情况必有大事,否则天子不可能选择在大朝会上说,但是按常例,诸如矿改、工招这一类的大事,天子在大朝会之前,都会先和内阁通个气,但这一次,事先连半点风声都没有,史可法真怕是天子又心血来潮,弄出个石破天惊的玩意出来,如今内阁乃至整个官场都已经忙成了狗,天子若是再放大招,史可法实在担心内阁能不能承受的住。
“说完了?”朱慈炯不耐神色顿去,站起身,扫视了一圈鸟大臣后道:“既然你们说完了,那么也该轮到朕来说了。”
“诸位爱卿想必也听说了辽东之事,清国自去年九月末,悍然发动了平朝战争,如今朝鲜全境已被清国占领,国主李倧于庆州自焚殉国,李氏王族仅存者亦是随之殉难,不过传闻李倧殉国之前,曾安排水师将世子李淏送上了海,但朕多番搜寻,却无果,如今朝鲜被满清窃据,李氏王族尽灭,大明身为朝鲜的宗主国,于此等境况之下,当如何为之,史爱卿你是首辅,可有建议?”
史可法心里稍微一松,天子的意思应该是要以宗主国之名发兵朝鲜,然后因李氏无人继承朝鲜国祚,故而大明可以顺理成章的将朝鲜纳入版图,设府置县,以满清如今的战力,只怕根本不敢与大明正面交锋,多半是不战而退,大明平白得了大片土地,何乐而不为?
心里有了底,史可法当即出列道:“启禀陛下,朝鲜本为大明藩属,虽因‘丙子胡乱’背弃大明行不义之举,但在微臣看来,也是被情势所逼,其国内心向大明之臣多如过江之鲫,大明乃泱泱大国,朝鲜可以不义,但大明岂能不仁,且朝鲜已然臣服于清,然清国却悍然灭其国,实乃不仁不义,故而臣以为,当发天兵入朝,驱逐清军,复朝鲜国土,寻李氏王族后人,延续朝鲜国祚”
“史卿所言当得老成持重这四个字,朕原本打算派遣神武军入朝驱逐满清,只是”
第四百七十七章大朝(2)()
朱慈炯露出一丝苦笑,坐回到龙椅上道:“只是朕当初放了清国一条生路,清国也支付了大明巨额战争赔款,还将这些年来裹挟出关的数十万百姓礼送回了关内,按照协定,朕两年内都不会向关外发出一兵一卒,如果令神武军出关伐清,岂不是有背盟约,大明乃是大国,又岂能失信于满清这样的撮尔小国?”
不仅仅是史可法,满朝的大臣差不多都被天子这番话给绕晕了,前面说的分明就是想要找借口出关狠揍清军,然后将朝鲜的地盘据为己有,现在却又在为大明不出兵找借口,天子到底是何盘算,实在是让人难以揣度。
“朝鲜作为大明的藩属历经两百余年,对大明也一直恭敬有加,满清崛起建州,朝鲜小国无力抗衡只能臣服,似乎算不得错,但诸位爱卿不要忘了!”朱慈炯眼中闪过厉色道:“背叛就是背叛,不管什么原因什么理由都是背叛!”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杀入北京,无数深受大明恩泽的柱国之臣纷纷选择迎立新主,难道他们不是被形势所迫?难道被迫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做贰臣?清军入关,又有多少人剃发降虏,他们难道就不是被形势所逼,所以他们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当卖国贼,甘为满清走狗去迫害大明的百姓?”
“朝鲜叛就是叛了,朕没有出兵入朝,覆灭李朝社稷,已算仁慈,如今又岂有替李氏出头,为其复国之理,难不成朕替李氏复了国,等着下一次他们被形势所迫之时,再来调转枪口攻朕之大明吗?荒谬!”
“陛下圣明!”
史可法脸色刷白,天子这番话可以说是对他极为严厉的责备了,但也怨不得人,谁让他会错了天子之意呢。
“但是满清悍然侵略朝鲜,何曾有过半点顾忌,可曾知会过朕一声!朝鲜不管是大明的藩属国还是满清的藩属国,满清行此覆国之战,道义何在?”
满朝大臣再次眼晕,这到底是要打还是不打,天子就不能给个痛快话?而且这话说的未免也太强词夺理了吧,既然朝鲜背叛了大明,那么大明既然不去揍朝鲜,满清自己去打自己的藩属国,关大明什么屁事?为什么要知会大明一声,满清是战败国,可不是大明的藩属
“难道列位臣工不觉得,清国难道不该为此事给朕一个交代吗?”
史可法顿时明白了天子绕来绕去的真正用意,高弘图眼睛一亮,交代?怎么交代?依天子的秉性,当然是勒索赔银子,只不过这借口似乎有点太无耻了吧。
朱慈炯轻咳了一声,好像也察觉到自己的立论站不住脚,但没办法,谁让他嘴大呢
“朕在黄得功回营之后,便让其派遣一翼神武军出关,质问满清顺治皇帝”
史可法傻眼,一翼官兵?貌似才连一百都不到吧,而且以翼长的军衔去质问清国皇帝?这欺人太甚啊!
“嗯清国小皇帝的答复让朕很满意,派出重臣前来大明朝见于朕,宣其上殿吧。”
清国使臣?满朝大臣再次一呆,清国派出使臣朝见大明这样的大事,他们居然不知道?史可法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宣清国使臣上殿”
殿外,身穿满清僵尸朝服的使臣在太监的引领之下,手持旌节施施然走入殿中,身后还有一位副使,手里捧着一块红绸包裹的木盒。
“大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拜见大明天子。”范文程持节躬身一拜。
“平身吧。”朱慈炯微微抬了抬手,仔细看了看眼前这位身为汉人,却甘为蛮夷卖命一生,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清开国元辅,只是不知道如今的满清没落到此等地步,这位被后世评价为史上十大谋臣之一的家伙,心里又作何感想。
朱慈炯不在意繁文缛节,底下的大臣在知道清国的使臣居然是范文程之后,一个个早已是义愤填膺,要不是身处大殿之上,此刻只怕早就撸起袖子,将范文程按在地上捶死为止了。
范文程绝对算得上是大明历史上最大的卖国贼,他和洪承畴还不一样,洪承畴是兵败被俘,因为贪生怕死才投靠的满清,而这范文程本是沈县秀才,因为科举失利,心生怨恨便心甘情愿的投靠满清,此后更是不遗余力的去为清国出谋划策,可以说清国之所以能日趋强盛,八旗悍勇固然是一方面,但范文程的文治之功,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是没有这个卖国贼,满清要从白山黑水之中的野民成长到如今的气象,不知道还要耗费多少年!
而且崇祯十七年,清军之所以会抓住天赐战机,号称国战,发动的对明战争,其最坚定的支持者和谋划人就是范文程,如果不是天佑大明,降下圣武大帝这样的雄主,大明能不能如南宋那样续国祚一百多年,都很难说,毕竟南宋还有岳飞那样的中兴四将,而大明只有贪生怕死,只会祸害百姓的一堆垃圾。
身为汉人,卖祖求荣,这样的人唯一的下场就应该被凌迟,全族都被凌迟,就应该跪在万民祠前,和那高杰,和那两个卖主的太监一样,受万世唾骂!
而现在,这范文程居然还有脸代表蛮夷之邦前来朝见大明天子,他难道就不怕范家的列祖列宗气的从棺材里面爬出来,活活将这个数典忘祖的不孝子孙活活掐死?
持节?满清原本就是建州之奴,何来国之一说!竟然敢如外邦使臣一般见君不跪!简直岂有此理!
不过满朝的大臣,现如今只能将满腔的怒火硬憋在胸腔里面,因为天子并不在意,甚至脸上还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满朝大臣能读懂这笑意背后代表的是什么的人不多,但不代表没有人懂,比如内阁五位阁臣。
天子这种笑意代表他非常满意,而范文程代表满清出使,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答案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天子必然从中谋取了足以让其动心的利益!
第四百七十八章大朝(3)()
“范学士出使大明,朕心甚慰。”朱慈炯笑眯眯得说道:“大清国崛起于建州,原本虽是大明一卫之地,但朕向来看重强者,努尔哈赤能以十三骑起兵一统诸部,黄台吉能子承父志,定鼎立国,皆为一时之豪杰,大清与大明乃是邻邦,虽偶有摩擦,也属寻常,大清悍然对朝鲜行灭国之战,朕也能理解,毕竟朝鲜已然对清国称臣,清国怎么处理都是家事,只是亲兄弟还需明算账,大清借大明的东西想来也该归还了才是啊。”
朝内大臣包括史可法在内的阁臣听的一头雾水,大清欠大明东西?他们怎么不知道,欠什么?什么时候欠的?
范文程正色道:“启禀陛下,寡君派遣小臣出使大明,正为归还所属之物而来。”说完手朝副使轻轻一摊,道:“此盒内装有大清立国之时窃占的大明土地,包含兴京、盛京在内的辽东三省地形图册以及百姓民籍,大清立国之时无立锥之地,故而只能暂借大明辽东三省建国,如今大清已有朝鲜之地,自当将暂借之土尽还于大明,方为正理。”
满朝大臣尽数傻眼,甚至觉得自己的脑子已经不太够用了,这什么意思?归还东三省?大明只是派了一个翼的官军,甚至连一个大臣都没派,就生生从满清鞑子抢回了辽东三省百万里土地!这还是那头凶残无比的满清恶狼吗?这得是怕大明武力攻伐怕到了何等地步!
想来满清也是知道,如果大明新军出关,以大清的军力想要抗衡,只能是自取灭亡,与其如此不如将三省之地奉上,不但绝了大明出兵的借口,还能示好于大明,另外攻取臣属于大清的朝鲜,等于是用三省来堵住了大明的嘴,让大明天子再也不好意思借题发挥,可以说是一举三得,而大清丢掉的只不过是注定将要失去的三省罢了。
但理是这么个理,想要有此魄力如此决断谈何容易,原本史可法等人还轻视满清的那一对孤儿寡母和那个行将就木的济尔哈朗,可如今看来,就凭这份心性,便不可太过小觑啊。
难怪天子对范文程出使和持节不跪不以为意,甚至还认可了满清立国的政治地位,就差没说出兄弟之邦一类的话来了,人家让大明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那么大一片土地,哪怕这块土地原本属于大明,可谁都知道,大清崛起,这块土地便已经易了主,若非大明国力强盛,不战而屈人之兵,想要收回无异于痴人说梦。
暂借归还看看这话说的,若非满清八旗在入关以后被新军揍的太狠,归还?不把你大明土地全吞了都不算完,如今慑于大明兵锋,只能忍气吞声罢了。
朱慈炯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好借好还,方为教化之邦啊,朕对于大清此举甚为满意,只是朝鲜臣服大明厉两百余年,昔年李芳远更是由大明成祖御赐的一国之王,按理来说朝鲜的土地也算是大明的一部分,如今朝鲜背叛大明,李氏王族被诛杀殆尽,这朝鲜之地,大明理应收回,只是如今被清国占据,这让朕甚是为难啊。”
范文程躬身道:“回禀陛下,寡君有言,朝鲜不管是不是李氏当朝,历来都是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清攻伐朝鲜,其一是因为朝鲜先弃大明又对大清蛇鼠两端,故而出兵讨伐李氏,尽诛其族,其二是因为寡君归还大明三省之地,其心甚切,故而取朝鲜之地为暂时的容身之地,只等时机一到,便会出兵北上再夺他土,这朝鲜自然是要归还大明的。”
满朝再次哗然,感情说了半天,满清打朝鲜是为了替大明一雪背弃之耻,而大清为了向大明表示其彻底屈服之意,尽然还愿意将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朝鲜白送给大明,大清的那位太后和老王未免做的也太绝了吧,至于什么北上重新打下一块地盘的话,在满朝大臣眼里,无非就是想要离大明越远越好罢了。
“多久?”
“五年。”范文程答道:“最多五年,大清必将朝鲜全境奉上,尽归大明!”
“准了。”
“小臣替寡君谢过陛下,小臣行前,太后曾言大清虽与大明毗邻,然终归只是小邦,国力孱弱,不敢以大明兄弟之邦自居,如今大清如无根之萍一般无土立足,北上攻伐,前景终是难以预料,是以太后言称,愿让寡君顺治皇帝拜大明圣武大帝为皇父,尽儿皇之礼,他日大清北上,若能借得大明神军一二,当可前路无虞”
范文程这番话说的极其平静,然而一想起当初太后召见之时,太后说出这拜大明皇帝为皇父的话时,他除了感到不可思议之外便只有深深的屈辱,然而回去以后一番细想,才不得不由衷敬佩太后的深谋远虑。
如今的大清完全可以说已经被大明给打残了,如果不是蒙古的科尔沁部,只怕蒙古的几个大部早就对大清群起而攻之了,当然就算是以大清现存的战力也未必会惧怕那群草原恶狼,但对于大明,大清是已经惧怕到了骨子里面。
大清最怕的地方在于,尽管大明将大清揍的只剩一口气,却只是让大清赔银子,而不是让大清选择臣服,与朝鲜那样成为大明的藩属国,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明的打算就是出关收复失地,而大清若是臣服于大明,那么大明再对大清出手就在道义上面站不住脚。
所以大清就算再怎么不甘心,也只能将三省那么辽阔的土地拱手送给大明,而朝鲜背叛了大明以后,以圣武天子的心性,不可能轻轻揭过去,与其等着大明去讨伐朝鲜,顺道把大清灭了,那还不如大清自己动手,送出关外土地,让大明一时半会没有闲心去理会朝鲜。
但如此一来,大清就安全了吗?当然不安全,大明迟早会把关外彻底消化掉,到了那个时候,圣武天子的目光必然还是要看向朝鲜,换句话说,大清早晚还是要面对大明的无敌兵锋!
第四百七十九章大朝(4)()
所以大清只能说打朝鲜是为了暂时有一个落脚之地,之所以说五年,而且圣武天子答应的那么爽快,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不管大明圣武还是大清太后,都认定大明想要彻底消化掉关外三省,起码也得五年时间,而这五年就是大清的喘息之机。
五年之后,大清让出朝鲜就一定安全了吗?还是未必,哪怕大清迁移的再远,只要大明的圣武大帝有开疆拓土之志,没准还会北上一路打过去,大清与大明可是世仇啊,大明若是铁了心要灭了大清,大清逃到天涯海角也是亡国灭种的命。
要想让大清在拥有正面对抗大明新军的力量之前,可以确保安全的方法只有臣服,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但太后言及在南京曾见过圣武天子一面,对大明这位挽狂澜于既倒的雄主多少有一点了解,认定圣武天子拥有远远不是他这个年龄所该有的眼光和胆略,更确认圣武帝是一个极其注重实际利益而非好大喜功的雄主!
圣武帝让大清臣属有什么实际好处?没有!只有一个虚名,而这个虚名远远达不到可以让圣武帝放弃实际利益的地步,那么大清在不用付出实际利益的前提下,能让圣武帝甘心担下虚名的只有一个,让一国之君甘为儿皇帝!
大明的藩属国多的是,但儿帝国可曾有过?没有,如果让一个原本极其强大的外邦之国的帝王心甘情愿的成为儿皇帝,毫无疑问将为圣武帝在史书上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太后认为圣武九成的可能不会拒绝!
而大清损失了什么?一个虚名而已,大清从白山黑水当中崛起,其中经历了多少艰辛,付出一点虚名,便能保国祚不灭,何乐而不为?
只要圣武帝答应,那么他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去攻伐儿帝国,扶持都是理所应当的吧,而有大明的鼎力支持,大清在未来的战争中,将会省下无数倍的心,少死不知多少的八旗子弟,更能快速的恢复元气。
七百年前,石敬瑭造反,被后唐大军围在太原,如果不是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