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皇太子-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圣武朝的内阁仅仅只有五位,是不是少了一点?”朱慈炯皱眉想了想,大明内阁一般由四五位大臣组成,不过也并非绝对,比如成祖朝的内阁最多时便是由七位阁臣组成,神宗朝初期,内阁更是仅有张居正一人,如今圣武朝内阁一直都是五人,马世英与王铎两人一人被罢官一人自请致仕以后,替补入阁的二陈,也仅仅只是将内阁补充到了五人,似乎成了一种定制。
但是朱慈炯很清楚内阁的工作量有多繁重,以前可以说是为了考量文官的政事能力,可这么长时间过去以后,内阁将他交代的事情办的还算的上是尽心尽力,朱慈炯多多少少对文官集团的印象有所改观。
这种改观并不是说朱慈炯完全认可了儒家文臣的办事能力,在朱慈炯的眼里,儒家文臣就是驴子,不抽不走的典型,时不时还要让这头驴知道,如果不卖力的拉磨,很有可能就要面临卸磨杀驴的下场。
但是,圣武朝内阁有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就是年龄,高弘图今年已经六十有四,身兼财政部、税务部两部大权,还要做好内阁的部分统筹工作,精力难免不济,姜曰广仅比高弘图小一岁,也已六十三岁高龄,陈子壮五十一,史可法四十有六,陈邦彦最小也已四十四
高、姜二人用不了几年必然致仕,余下的三人都是年富力强,如果不出意外还能掌控朝政大局起码二十年,于是现在至少有两个问题摆在朱慈炯的眼前。
一个是三位年纪还算不老的阁臣如果把持朝政太多年,会不会对大明未来的政局产生不利的影响,毕竟要让新学人才脱颖而出,甚至攀上部阁高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段期间内能产生影响的地方有很多,比如门徒遍地结党营私,比如树大根深以权谋私,这种现象在舆论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都无法避免,匡论是如今这个时代
天眼毕竟不是万能的,朱慈炯也不打算让天眼成为锦衣卫那样恐怖的密谍组织,那样的社会影响太过于恶劣,哪有什么别的方法可以有效遏制呢?朱慈炯想来想去唯有体制二字
第五百二十六章内阁(2)()
现在的内阁制度,基本可以算是皇帝指派递进制,说起来也简单,皇帝看你顺眼、能力不错、资历足够等等方面都还算合格,并且满足了入阁的条件,就有可能将官员提拔入阁。
这条件大致有两个,一个是硬性的,就是必须出身翰林院的庶吉士,比如张煌言中了状元以后,朱慈炯尽管已经为其安排好了将来的路,但还是要让其先去翰林院供职个一年半载,目的不是为了让张煌言入阁,而是给张煌言一个入阁的希望,毕竟入阁进入权力中枢可是有明一代所有官员集体奋斗的目标,张煌言若是连入阁的希望都没有,难免会被别人看轻,办起事来消极怠工可就非朱慈炯之所愿了。
有明一代那么多阁臣,是否有非翰林而入阁的官员存在,朱慈炯并不是很清楚,但想来即便有也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不值得作为参考标准。
第二点就是政绩,政绩的概念比较笼统,皇帝看得上你,你就算没政绩也能芝麻变成西瓜,凭空生出无数政绩,反之,皇帝看你不爽,你就算政绩惊天动地也是屁用没有,圣武朝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原刑部尚书解学龙,这个老家伙用好听一点话说是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用难听一点的话说就是死板顽固、食古不化
内阁走了两人以后,解学龙的资历原本二陈要强的多,史可法举荐的也是解学龙和陈邦彦,不过最终朱慈炯将解学龙换成了陈子壮,原因没别的,内阁一个高弘图就够朱慈炯头疼的了,再来一个喜欢抬杠的解学龙,朱慈炯还活不活了?
这就是内阁举荐皇帝指派制度,一般情况下皇帝不太可能会反驳内阁大臣举荐的人选,已经有了那么一丝后世民主制度的风采,至于递进制则更简单,首辅退了次辅递进成首辅,三辅变次辅,四辅成三辅
就好像当年高拱受首辅徐阶引荐入阁,干掉前面几个成为次辅,最后干掉徐阶成了首辅,张居正成为高拱的次辅,最终一顿猛弹,将高拱撵回老家,得以走上仕途巅峰一样。
这递进制纯粹比的是资历,皇帝一般情况下不会干涉,而圣武朝则是朱慈炯没得干涉。
史可法在历史上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但在执政能力上面却饱受诟病,朱慈炯一开始的打算只是让史可法在首辅的位置上坐上一年半载完成一个过渡,没想到的是史可法或许政治智慧一般,但办事能力还算符合他的心意,尤其是在被刺之后表现出的狠辣,更是让朱慈炯相当满意。
当然最重要的是史可法脑子没有僵化,好歹还知道变通,朱慈炯以极其强硬的姿态或改或废了那么多祖制,史可法在其中斡旋开解可算是功不可没,若是解学龙做首辅这个位置,朱慈炯若是还想这么干,哪怕最后强行推动,只怕最后也只能是将解学龙开革回家了事。
但这并非是说史可法贪栈权位或是没有原则,恰恰相反,史可法身上有一股绝大多数儒家文臣没有的果敢,当权者一是为了掌控更大的权柄,第二则是为了身后之名,所谓‘生晋太傅,死谥文正’,就是这个道理,史可法以四十岁出头的年纪便做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这在大明历代都不多见,只要按部就班的干下去,晋升太傅几乎没有任何难度。
因此史可法身为儒家臣子,这辈子唯一的追求便只剩下死了以后能不能被谥‘文正’了,但死了以后谥文正的难度比活着时候晋太傅难度高了不知道多少倍,古往今来,位极人臣甚至权控一朝的大官不知凡几,但死了以后有几个谥文正的?
说白了,活着的时候你狠你说了算,牛到皇帝都要看脸色不敢轻易得罪的地步,可死了以后呢?终归还是活人说了算,本朝的张居正,活着的时候权倾朝野,李太后甚至以皇位威胁万历听张居正的话,最后张居正一死,铁三角缺了一角,然后没两年全族被清算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张居正活着能为死后谥号做主,弄个文正公岂非轻松至极?
谥文正的难度有多大,看看大明三百年来那么多儒家大臣,最终只有三个就能一目了然了,差不多百年才出一个的概率何其的渺茫
方孝孺的文正最是凄惨,那可是用自己被五马分尸外加十族的八百四十七条人命换来的,而且还是被圣武皇帝登基之初追封
第二位是弘治朝人称‘伴食宰相’的李东阳,老好人一个,主持国政一十八年,赢得外朝、内廷、外戚、显贵乃至民间百姓的一致赞誉,最后被谥文正,与其性格有脱不开的关系。
第三位是成华年间的谢木斋,被世人称为贤相,毕生致力与刘瑾斗争,只不过权倾朝野、恶名传万代的刘瑾又岂是那么容易被斗倒的,内廷与外朝的斗争最终以外朝满盘皆输而告终,直至刘瑾最终以谋逆罪倒台,谢迁才得以重返朝堂,一生对大明朝呕心沥血、居功至伟,最后被世宗皇帝谥为文正。
因此史可法想要死后被谥文正的难度极其之大,他没有方孝孺的惨烈,没有李东阳会做人,也没有谢迁的人望
想要死后得到文正这一文臣的至高评价,基本上要满足几个条件,位极人臣、政绩卓著、朝野赞誉以及民心所向,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皇帝认同,做不到这些只能去学方孝孺
现在史可法已经位极人臣,政绩也有了,民心虽然向的是朱慈炯,可史可法身为圣武朝的首辅多少能有些分润,但朝野赞誉史可法实在差的太远。
一个差不多已经是孤臣的首辅,还能有什么官场赞誉,而他死了以后的谥号就是百官提议礼部草拟,要走这条路毫无疑问根本没有半点可能,那么史可法这个孤臣,唯一的指望只有天子,因为谥号最终的裁定者是天子,而非礼部!
第五百二十七章内阁(3)()
所以现在史可法为天子龙首是瞻,只要不违背圣人大义,史可法甚至决心跟随天子一条道走到黑!
现在今上说内阁是不是人手少了,史可法自己便考虑过这个问题,高弘图、姜曰广,两位眉毛胡子都白了,沉重的内阁事务处理起来已经不是那么的得心应手,光靠他与二陈处理如山一般的政务已经多多少少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这个时候让大臣入阁,其实也算正当时,一来可以减轻史可法等人的压力,二来可以让新入阁的大臣熟悉政务,一旦高、姜二老致仕,便可顺利接过担子,不至于造成脱节。
若是换做一年前,史可法多半会推荐解学龙和钱谦益入阁,不过解学龙已经被天子否决,自然排除在外,钱谦益身为礼部尚书又是原南都的实权重臣,资历方面完全足够,只可惜年纪比高弘图和姜曰广还大,最多一两年便要告别政坛,选他入阁显然不符合如今的朝堂形势。
史可法端正身体道:“臣有三位人选,可举荐入阁。”
“哪三位,史卿不妨直言。”
“一位是右佥都御史王永吉,另一位是礼部右侍郎余煌,第三位是吏部右侍郎侯峒曾”
朱慈炯默然,史可法举荐的这三人年纪都在五十上下,可谓正当时,历史上侯峒曾倒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忠臣,清军南下以后,率领百姓死守嘉定十余日,最后城破投水自尽殉国
明末历史上如侯峒曾这样殉国死难的忠臣不在少数,只不过变节的更多,因此这些忠臣原本的光芒差不多也被掩盖住了,好在朱慈炯有过现代经历,还算熟悉明末那一段历史,史可法提到侯峒曾,朱慈炯就不由想到了倪元璐,北京城破之际散尽家财招募死士力抗清兵,最后兵败自缢,乃是北京城破以后,极少数的选择殉国的重臣之一。
可惜倪元璐在弘光朝的时候被追谥‘文正’,那是有明一代的四位文正公之一,真正的名垂青史、万代流芳,只不过朱慈炯继位以后,前前后后追谥了十几位大臣,文正公却只追了一个方孝孺,实在是方孝孺太狠,不追文正,朱慈炯感觉过意不去,何况这本是福王做过的事,他也算借此还了福王一板凳的歉意,当然福王自己肯定是不知道的
而倪元璐最终被追谥‘文成’,这可是仅次于‘文正’的美谥,足以对得起倪元璐的忠义之名了,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朱慈炯不想大明文官的最高谥号如同后世清朝时候那么泛滥,有清一代,国祚和大明差相仿佛,可谥文正的官员足足是大明的一倍,平均三十几年一个,相当不值钱
至于王永吉,朱慈炯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家伙朝野风评极佳,且深受皇恩,如果不是赶上明清交替,没准就是一代名臣,只可叹这家伙在明亡以后投降了满清,最后在清廷混的还不错,官拜吏部尚书,加衔太子太保、国史院大学士
余煌,朱慈炯对他的印象只记得是天启年间的一个状元,他登基以后,官场洗牌,被史可法举荐入仕,不过此人一向低调,在朝里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史可法举荐这三人入阁,朱慈炯倒是没有异议,不管是如侯峒曾这样明亡甘愿殉国的忠臣还是如王永吉这号最终变节的贰臣,朱慈炯都不在意,否则这圣武朝第一个被驱逐的也是钱谦益,王铎更不可能成为内阁第一届成员之一。
历史没有如果,既然大明在他的手里已经起死回生,这些历史上变节之臣也没了迎奉新主的机会,只要实心办事,朱慈炯完全可以将脑海里的不佳印象全部祛除,反之若是一心只知道以权谋私、结党营私什么的,那自然是新账旧忆一起算,不打的永世不得翻身都不算完。
“史卿身为内阁首辅,举荐大臣入阁协理政务也是应有之意。”朱慈炯笑着说道:“这三人年纪、资历也没有什么可让朕指摘的地方,便依史卿的意思让他们三人全部入阁便是,不过对于内阁选人制度,朕有点建议,可供史卿参考。”
史可法正襟危坐,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大明官员一旦入阁,想要出阁,一般都是年岁太大告老还乡,或是被弹劾下台,告老还乡自不必多说,但被弹劾离开中枢,这里面的文章就多了,被弹劾下台的阁臣,到底是能力不足还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史卿想必心知肚明,很多懂得治国之道的博学鸿儒因此黯然离开朝堂,空有一身才学,却已报国无门,岂不可悲?”
史可法并不太明白今上话里所要表达什么意思,但对这番话却是感同身受,论阴谋诡计、勾心斗角,以他的政治智慧完全应付不了,自他成为圣武朝的内阁首辅这两年半以来,弹劾他的奏章差不多能装满一只大木箱,尤其是去年年底的官场整顿之后,弹劾他的官员显贵多不胜数,两京十三省官员,六科十三道御史,大有不将其弹劾下台绝不罢休的架势!
但史可法始终屹立不倒,说白了只有一个原因,因为史可法的背后是鼎力支持的圣武大帝,而圣武大帝最需要的恰恰就是史可法这样能办事的孤直之臣,如果把史可法换到弘治、成化或者天启、崇祯年间,只怕早已是黯然下台,以四十岁高龄回乡养老去了。
以史可法对天子的了解,朱慈炯会说这番话,绝非是一时兴起,更不可能是无的放矢,应该是已经有了改革内阁的想法,但或许并不成熟,所以拿出来姑且一说,而史可法自己只需要安稳的做好一个听众,时不时回上两句,就足够了。
“朕这个建议是内阁选人制度可以用举荐、投票的方式来产生,并且对内阁成员的任职时限做出规划,一旦年限达到,则必须离开内阁,或致仕或调任,皆可!”
第五百二十八章内阁(终)()
史可法大致明白了天子的意思,想来是觉得现在的内阁举荐制度存在了一定的弊端,比如首辅、次辅任人唯亲,将内阁搞成了一言堂,最终结党营私对抗皇权等等。
而今上采取的策略就是内阁,比如他史可法刚才举荐的这三位大臣,现在只要今上同意,那么三人入阁便是板上钉钉的事,但现在这投票?难道是要朝堂上的官员一致投票,达到多少票以后才能入阁?那岂不是绕开了君上的官员任免权,这和今上的一贯行事作风大相径庭啊,直觉告诉史可法,这投票制度应该没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而且若是大臣投票决定内阁成员入阁和去留的话,史可法深信自己必将第一个被踢出内阁,这一点毫无悬念
至于年限则比较好理解一些,今上多半是担心内阁成员在位子上待的太久,以至于树大根深形成自己的势力,最终削弱了皇权,这和大明开国之初,太祖皇帝悍然废除传承几千年的宰相制度一样,相权已经隐隐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制衡,盖世雄主洪武大帝当然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只不过太祖做的更绝,一刀直接把宰相制给灭了。
只不过朱家的后世子孙有几个能有洪武大帝那么旺盛的精力去处理政务,便是五征漠北,打的残元仅仅只余一口气的成祖皇帝同样也没有,于是内阁出现,内阁制度相当于将相权拆分,用意是好的,但首辅之权比起相权其实也差不到哪去,比如万历朝的张居正,因为铁三角的存在,辅权死死压制了皇权整整十年!
因此今上想要设定内阁年限,目的就是限制辅权,等你内阁任期一满,不管什么原因都必须退出,缺的位置再由投票选举出来,最大程度的将辅臣操持权柄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当真是天才一般的想法,神明一样的手段,史可法内心感叹不已,委实难以想象,能做到如今这一步,又有这么多稀奇古怪想法的天子,今年还没满十八岁
朱慈炯皱眉,似乎是在思索如何才能将后世的选举制度去芜存菁,然后搬到这个时代来以后更符合大明的国情和体制。
“这选举方法倒也简单,从今往后内阁成员定数为九人,九为数之级嘛,史卿方才举荐了三人,那目前便以八人组成这一届内阁,圣武三年开始,每五年进行一次内阁成员大选,日期定在正月十六,再下一届大选就是圣武八年正月十六,大明所有四品以上官员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届时所有四品以上官员齐聚一堂,进行匿名投票,而本届的八位阁臣将会与被举荐的其他大臣一同参选,朕会拟定出一份三十人的名单参与竞选,得票最多者为首辅,前九名为新一届内阁成员,任期为五年一届,中途若是有内阁成员致仕、辞官、开革、入狱等等原因而下台的,第十名自动入阁替补,以此类推。”
“至于年限。”朱慈炯想了想道:“就暂定三届十五年,也就是说,任何一位内阁成员,在内阁当中的任期都不得超过十五年,假设三届选举,内阁中人一直未曾落选,那么第四届哪怕依旧名列前九不对,第四届直接失去参选资格,至于从内阁退出以后,可以在朝中担任要职,也可以外放为总督、布政一类的封疆大吏,只要用心办差,朕总会给予其发挥光热的地方!”
史可法心底沉叹,如此一来,他的首辅之位仅仅剩下几个月了,明年正月十六的内阁大选,不出意外,他必定落选无疑,一想到数百上千的官员投票,最后他这堂堂首辅只得几十票甚至更少的时候,就难免心灰意冷,他是圣武朝的第一任首辅,这两年多来君臣之间还算相得益彰,史可法最后即便差不多做了孤臣,可为了心中的政治抱负,也是做的无怨无悔,现在一看,史可法开始怀疑自己的付出到底值还是不值得了。
史可法脸色难看,朱慈炯自然一眼便能看出其心中所想,不由笑出声道:“爱卿委实多虑了,朕与史卿这两年半以来君臣配合默契,史卿就算想要撂挑子,朕也是决然不许的,内阁成员组成固然由选举而来,但官员任免乃是皇权,朕岂会轻易松手?因此在选举制以外,朕还有指定人选权,也就是说朕如果指定史卿为内阁首辅,那么选举出来的内阁辅臣排在第一位入阁的也只能是次辅,史卿还是安心做好你的十五年首辅,好好将该办的事情都办好,切莫消极怠工才是。”
“臣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史可法连忙跪倒,什么是绝处逢生,这不就是了?看来今上也很清楚如何他参与选举,必定是落选的下场,所以让他吃上一颗定心丸,另外也是告知整个官场,他可以尊重大臣们的意见,但不要以为这样就能架空身为皇帝必须拥有的官员任免权!
十八岁稚龄,帝王心术,竟然玩的如此炉火纯青,实在令人细思极恐啊。
朱慈炯淡淡一笑让史可法平身,因为他的回归,历史上少了一位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多了一位为满朝官员所忌的内阁首辅,他心里多少对史可法还是有一些愧疚之意的,如果他当放手,史可法最终的结局多半是郁郁而终,他可不愿意看到这么一个忠心为了大明,对他朱慈炯下达任务坚决执行的首辅,最后却落得那么一个悲惨的下场
何况现在他也无法对史可法放手,正在执行的移民计划,三年内要完成的土改大政,乃至以后必定会施行天下的科举改革,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得罪人的差事,史可法既然已经是孤臣了,那自然是最适合一条道走到黑的最佳人选,换做其他任何人来办这些差事,朱慈炯放不放心只是另外一说,效率上面必然会大打折扣,而这朱慈炯完全无非容忍!
第五百二十九章屈服(上)()
“受死!”身披银甲头戴金盔的大西国定北将军艾能奇骑在马上一声大吼,手中白蜡长枪一抖,将当面敌将刺于马下!
十万大西军如同入了羊群的虎狼呐喊着展开血腥厮杀!
此阵,大西国十万雄兵对阵安南、暹罗、寮国、高棉四国十五万联军!
战斗持续了仅仅不到一个时辰,联军溃败如潮,对阵之初,三万西军弓箭手,一万训练初成的火枪兵,一个照面便对联军造成极其恐怖的杀伤!
南方小国军力本就薄弱,勉强凑出十五万联军,又缺乏磨炼配合乃至统一指挥,如何能是十万从尸山血海里面杀出来的西军老营兵的对手,被射程远在他们土弓之上的强弓劲弩一阵攒射,立即乱了阵脚,紧接着连排冒着白烟的火枪数轮射击,直接将本已呈乱象的联军彻底击垮了最后一道心里防线。
漫天的箭雨,腾起的烟雾,让联军引以为最强防线的象阵一片混乱,四散奔逃踏死联军无数,等到西军最后一轮箭雨,最后一波火枪放空,原本还打算拼死冲阵的联军完全失控,战场之上一片混乱,艾能奇身为前锋大将立即抓住战机,一马当先率领五万以逸待劳的西军杀入敌阵,屠杀!就此展开!
艾能奇厉经战阵上百次,但从来没有一次如今天这般忘情厮杀过,浑身上下每一个细胞似乎都充斥满了杀戮的渴望,联军不知道多少将领被其挑落马下,数不清的联军小兵被他的枪尖割破了咽喉,直到身边只剩下跪伏在地瑟瑟发抖的小兵,艾能奇才算是发泄完了淤积在胸口的闷气,目光阴寒的看向中军大帐。
西军中军大帐内大西国国君张献忠脸色阴沉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