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皇太子-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朕会一如新疆等地故事,派遣八万重兵入驻西藏,成立西藏军区,维护西藏安定,掌刑罚之事”

    罗桑嘉措脸色又白了两分,以流官治民政,乌斯藏之民大多信奉黄教,身为黄教领袖,他有很多的办法架空各地官府,民众犯法他可一言免罪,不尊教令便是罪在不赦,圣武帝将刑罚之权不交由官府,反倒交到军队手里,这里面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圣武自己都不相信初立之官府在黄教的影响力下能管好乌斯藏,所以以军队强悍的战斗力进行武力震慑,最大程度上限制教权!

    圣武帝不出手则已,出手便是雷霆万钧!

    朱慈炯说完这些,话风突然一转道:“不过西藏多是教民,教民有信仰,朕不会干涉,触犯教条,宗教领袖亦可于大明掌刑罚之有司协商后按教规处置,大明西藏既是大明之土,辖内之民首先是大明之民,大明律法必须遵从,若因教规触及律法,当以大明律严惩不贷!”

    罗桑嘉措郁闷道:“启禀陛下,陛下旨意臣断断不敢违抗,但是若依此次旨意,将西藏之权全部授予官府和驻军,他们虽处理政务干练,但对宗教事务并不熟悉,那就会使三大寺在宗教上的影响大大衰弱,陛下在南京,驻藏大臣在西藏,藏地情势全靠大臣、武将向陛下奏报,陛下并不能详察西藏实情,若驻藏大臣及军队将领执掌西藏全权,随意行事,势必使西藏百姓怨怒于陛下”

    朱慈炯轻笑道:“喇嘛所说朕岂能不知,西藏地域特殊,朕自会以特殊方式对待,民政、军事乃至教会三权分立乃治西藏之根本,朕委官以治民,驻强军镇不法,但朕方才也说了,西藏教民繁多,信仰之事朕不干涉,甚至还会善加引导,罗桑嘉措!”

    “臣在。”罗桑嘉措连忙应声。

    朱慈炯肃然道:“你乃是西藏黄教领袖,西藏虽教派林立,但朕今日便册封黄教为大明国统第一教,其余诸教皆为附属,黄教可代大明在西藏行驶教权,只要不触犯大明之根本利益,不试图染指西藏民政军等事务,朕绝不会过问西藏教务,你是达赖第五世,朕便赐你为大明西藏教宗,拥有指定下一代教宗之特权”

    “臣谢陛下赐恩!”罗桑嘉措心里抑制不住的激动,教宗?黄教为西藏第一教派,那岂不是说西藏三大寺的教务他都有权干涉,西藏拥有规模庞大的教民,这些教民对于王权的敬畏远远不及对教权的敬畏,他只要能实际管控教民,那么即便没有民政权也是无所谓的,至于军队,大明圣武帝爱民如子,只要他不拥教民谋反,军队怎么可能让枪口对准教民百姓?

    此番入京,看似有所失,但哪些失去的,其实只要在大明强势的时候他就不可能拥有,就好像固始汗控制西藏军政时候一样,如今他拥有教宗的名义,又是大明亲口册封,比起固始汗时期,他显然要更加自主,而且还无需担心安全问题,因为大明的军队绝不会允许有任何势力挑战天子的威严!

    如此一算,此次金陵之行完全得大于失!

    “喇嘛退下吧,朕还有国事与众臣商议,今日晚间让礼部冯卿在鸿泸酒店设宴宴请喇嘛,畅谈西藏诸事。”

    “臣告退”罗桑嘉措躬身退出金殿。

    朱慈炯揉了揉眼,接见罗桑嘉措的时间不长,却感到异常疲惫,西藏问题比起如今大明的任何一省都要错综复杂,军政教三权分立,是他早已经定好的基本国策,但对于如今这个时代是否适用,大明控制力度最终会有多大,便是朱慈炯自己都没有把握,但后世西藏自治模式在如今肯定不适用,文明程度没有迈向现代,自治最终的结果恐怕只能是分裂

第六百六十六章选官() 
圣武天子号召新科进士走向偏远地区为官,同时希望广大学子能够前往贫困地域,对那些尚且没有条件施行教育的地方传播教化的消息如同一道飓风吹遍两京十三省!

    大明时政报,各地新兴的报社,如扬州月报、浙江时事报、安徽新闻周报等等报纸不惜墨水进行大肆报导,一时间在大明引起空前热议。

    圣武帝的号召是自愿,但但凡愿意前往除两京十三省以外地区为官的新科进士,政绩考评一定不会差,越是偏远考评就会越好,只要不是在地方上搞的天怒人怨,得到百姓乃至驻地大将认可之官员,甚至愿意在地方上待的时间长久,将直接决定往后在仕途上的升迁速度!

    按照大明官场常规升迁速度来说,如果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想要靠自己一步步往上爬,以七品正印算,升到六品起码需要六到九年,升到五品差不多需要二十年,四品很多官员穷尽一生都未必有机会。

    这就是朝中有人好做官的道理,但如今天子给了这些没任何背景的新科进士一个机会,只要你愿意去没人愿意去当官的地方,那么你在地方上做出的政绩将会直达御前,当今天子自继位之时起,让平民成将军,小吏入部堂的事例比比皆是,官员政绩入天子之眼,只要圣武帝满意,还愁自己会因为没有后台而升迁缓慢?只要治理一地成效斐然,百姓赞叹,还怕自己面前的不是一条金光大道?

    至于拥有举子功名的读书人在如今的大明,因为新学的缘故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比庞大的群体,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举子的功名已经再无往年的荣光,更是失去了当官的资格,而在圣武朝平定天下以后,因为官员缺口巨大而上任的举人官甚至秀才官,如果没能中进士榜,只怕穷尽一生也未必有机会再进一步!

    不管是当官的举子还是在野的读书人,他们想要步入仕途,目前唯一的选择就只有一条,殿试题名!

    但这条路必然会越来越难走,本科会试参考的举子便已经达到了恐怖的八千多人,比往年三届加起来人都要多,以后只会越来越多,甚至一届参考人数达到数万都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能够最终杀出重围成为进士的,只要政策不变,便依旧只有千人!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

    但是圣武朝最新政策已下,但凡愿意前往偏僻地域予民施教的举子,吏部皆会记录在案,各地官府也同样会进行备注考核,举子施教的人数多少,年限长短以及偏僻程度,都将会成为会试加分项!

    简单的举个例子,如果是在如今相对较好的辽东施教,以一年算,地域分加一分,每让十名孩童接受启蒙教育再次加一分,如果在辽东待了三年,授业百名孩童,那么就是三分年限分加三分地域分再加十分授业分,总计可加十六分!

    辽东算是加分最少的地域,如果换做哈萨克,或者新疆,那加分就多了,年限五分!地域五分!授业分不变,如此换算,三年能加多少,四十分!

    考场如战场,多一分没准就能干掉数十上百人,此加分政策岂能不让举子趋之若鹜!

    对于很多学有所成的读书人来说,为了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为了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即便条件艰苦一点,日子难过一点,熬上个几年为自己增分无疑就是一条通往仕途的捷径。

    吏部如今已经不是选官司在忙,而是整个吏部除了尚书以外都忙的不可开交,正月初十到月底几乎就没人闲过,每天前来吏部登记的在任官员、新科进士、落榜举子铺天盖地,工作量之庞大简直骇人听闻,估计自从有吏部这个衙门以后,史上还没有一次如圣武七年的吏部这么忙过。

    哪些学子还好说,尽管人数数千上万,但不需要分配具体职权,吏部只需要将学子的姓名、籍贯以及准备去的地域登记备注然后发放凭证就算完成,学子拿着这凭证去所在地官府进行备案,然后由当地官府决定将前来的学子分配到哪一县哪一乡乃至哪一村,学子在所在地的贡献以及年限,当地官府也会在学子离去之时进行确认,然后送往京师礼部,作为会试之时的加分凭证

    新科进士官职分配要稍微麻烦一点,当然也只是稍微麻烦罢了,这次选官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吏部分配官员上任首先要遵从新科进士的意愿,这个意愿指的是两京十三省以外的区域,如果新科进士只想待在两京十三省范围内任官,那么还是要由吏部分配。

    吏部文选司为什么号称是所有衙门当中最肥的口子,就是因为掌控了低级官员分配权,不管是新走上仕途的进士还是宦海浮沉经年的官员,只要他们没有背景没有强硬的后台,那么想要谋取一个好去处或者是肥缺,就免不了行贿送礼,朱慈炯就算惩腐惩的再狠,想要杜绝这种风气都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是这次不一样,新科进士可自愿选官,这等于暂时绝了文选司官吏贪腐之根

    不过文选司官员倒没有多少郁闷,相反还有点幸灾乐祸,好不容易杀出重围的新科进士,最终为了以后的仕途更顺畅,现在却不得不硬起头皮去穷乡僻壤历练好几年,实在是不得不让人掬出一把同情泪啊。

    本次选官最麻烦的还是任职期满回京述职的官员,这些官员在任上没有接到吏部发来的调令,几乎只有一个原因,混的不怎么样,也肯定是没后台,这些官员加上哪些同样混的不怎么样,想要调往偏远地区的官员,加起来差不多有一两千,这些官员的任命还好说,但空出来的官位需要官员去上任,调哪些人去,在新科进士九成自愿前往偏远地区的情况下,无疑给吏部带来了沉重压力

第六百六十七章吴三桂(上)() 
漠北大营,吴三桂大帐内,吴三桂眼中满是挣扎和犹豫,但他更清楚,他已经没有时间了,如果再不决定,他将错过大明圣武皇帝给他定下的最后期限!

    当今天下,没有人敢反抗朱慈炯的意志,因为反抗只有一个下场便是死!哪怕此刻的他已然一统漠北蒙古,麾下战将千员,拥兵八万,但吴三桂很清楚,如此实力根本不可能是大明新军一合之敌!

    三个月前,大明使者带来圣武诏令,宣其半年之内入京陛见,用的口吻依旧是天子对待臣属,但天下人谁不知道他吴三桂彻头彻尾就是大明的叛臣,他先投李自成后降满清,贰臣之名已然坐实,朱慈炯竟然还以臣子称之,其中深意耐人寻味。

    现在已是二月初,按照圣武帝定下的时间,他必须在三月初抵达金陵入宫陛见,否则将视为不臣!不臣?吴三桂不仅感到很荒谬更是觉得无语

    吴三桂甚至自问自己乃是大明三百年天下以来最大的叛臣,没有之一!洪承畴原本算是天字第一号叛臣,不仅辜负了崇祯皇帝对其的殷切期望,更是让崇祯皇帝差不多沦为民间的笑柄,但也仅此而已,他吴三桂原本认为自己对大明忠诚不二,只是迫于形势选择投敌,但他很清楚,这不是理由,因为他的投敌,险些使大明社稷彻底沦丧,其罪孽比起李自成、张献忠之流有过之而无不及!

    吴三桂怀疑这其中是否有诈,他统一漠北,不可能不引起大明的关注,在他接到圣旨以后不到一个月,驻扎大明腹地的三路大军便北上,驻扎漠北之外,二十几万大军已然给吴三桂带来了极其强烈的军事压力!

    这些年吴三桂血战数十上百场,方才打下漠北,他就是漠北吴军的主心骨,就算他前往金陵没有遇害,漠北吴军群龙无首,若是遭遇明军强势攻击,分崩离析恐怕只在旦夕之间!

    但吴三桂更清楚,即便他在也改变不了战局,最大的可能性是保全主力退往更遥远的地域,但这种丧家之犬的日子,他吴三桂实在是过够了!

    他吴三桂曾经为大明镇守边关,厉兵秣马使外寇不得寸进,北京被破他审时度势,降敌以图自存,大同突围征伐蒙古,百战百胜,他本该是天生的枭雄,盖世的豪强!

    然而天下大乱本该是他这位枭雄绽放无敌光彩的时候,却是先被李自成羞辱,后被满清蹋在了脚下,最后大明竟然峰回路转,在一个年仅十五六岁的少年手里起死回生,也让他遭遇了从军以来最为惨烈的一场大败,甚至如果不是他见机的早跑的足够快,没准七年前他便已经埋骨大同城外。

    三千兵马,远征塞外,七年不到,一统漠北拥兵近十万,吴三桂觉得自己做到了枭雄能够做到的一切,然而面对一张圣旨,吴三桂心里却止不住的涌现出一缕缕寒意!

    时隔七年,大明天子朱慈炯终于将目光看向了塞外蒙古!

    那么对他吴三桂来说是祸还是福?

    漠北征战、万里杀伐,不代表吴三桂不问世事,相反对于大明的变化,尤其是军事方面的行动,几乎每两三天便会有情报摆在吴三桂的案头,东南战略、西部四省让吴三桂看到了朱慈炯的狠辣,舰队入海让吴三桂看到了大明水军不弱于步军的强悍,哈萨克李自成被俘最终死在金陵,万里之外的张献忠服毒自尽,更是让吴三桂清楚的知道了朱慈炯的决心!

    得到张献忠自尽的消息以后,吴三桂便知道,朱慈炯很快就会想起他,想起草原!

    任何一个汉家天子,尤其是如朱慈炯这样拥有强盛武功的君王都不可能坐实蒙古诸部统一,然而如今漠南已有统一之像、漠北已然在他囊中,漠西诸部业已联合,扪心自问,吴三桂觉得自己如果是朱慈炯也绝对不会坐视,更何况这漠北还是在他这个叛臣的掌控之中。

    因此,圣武帝对蒙古用兵几乎是早晚的事,圣武帝崛起之时,麾下只有六七万兵马,收编五镇之后,兵力才猛增至二三十万,然而二三十万兵力相对于辽阔的大明来说,简直少的可怜,这几年间,圣武皇帝一边发展海上军工,等到拥有了强悍的海上征服力之后,才迫使海上霸主郑芝龙乖乖的前往金陵安度晚年,于此同时,陆军的扩编也从未间歇,吴三桂保守估计,如今的大明步军兵力起码超过六十万!

    大明已然拥有在维护各地域安稳的情况下,抽调精兵强将大战八方的实力,草原毫无疑问必然首当其冲,如果说这一切都是猜测,那么看看在草原外重兵集结的大明三路兵马就知道,草原如果不臣服,三路兵马必然将会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塞外讨伐不臣!

    没有人会怀疑大明步军的战斗力,但草原环境复杂,游牧民族的机动能力远非大明步军可比,但吴三桂从来没有将希望寄托在这一点上,因为他太关注大明的军工发展了,最近几年大明鼓捣出来的那个无线电报可以让大明步军很轻松很清晰的把握住草原主力的动态,无孔不入的天眼,战斗力堪称逆天的特别行动卫,如果将希望寄托在草原地理上面,吴三桂知道自己一定会死的很难看。

    吴三桂不知道的是,两年多以前,海上霸主郑芝龙在看到大明第一舰队南下,先灭荷兰澎湖舰队,后平英吉利远东舰队的时候,心里和他一样纠结,只不过不同的是,圣武帝给了他旨意,明确时间让他入京,而郑芝龙相对而言要宽松的多,但面临的选择都是一样,降,然后去面对未知的命运,将自己的生死交到别人的手里去裁决,还是逃,逃的越远越好,至于战

    吴三桂自问在没有办法克制大明火器的时候,还没有胆量面对大明的步军,那不是英勇而是找死

第六百六十八章吴三桂(下)() 
如果是在吴三桂收到张献忠被逼自尽,郑芝龙同样被迫低头的消息之前,吴三桂只会将朱慈炯的圣旨当成一张废纸。

    然而现在的吴三桂已然不这么想了,对于李自成和张献忠,吴三桂有些不屑也有点敬佩,不屑是因为这两人一样目光短浅,李自成若不是杀进北京以后玩上一出追赃助饷,最终不仅失尽天下士人、百姓之心,更是直接导致了他降而复叛,试想如果不是追赃助饷,他吴三桂又怎么可能在前去北京向大顺称臣的半路杀回山海关,又怎么可能为了对付李自成的征讨最终引狼入室,如果没有这些,大明的历史或许早在几年前便已经改写!

    李自成拿下北京,若是能稍微有点远见,乘大胜之威一路南下,朱慈炯就算再怎么雄才大略,他有时间从容准备,练出那么一只足以改变乾坤的强军吗?结果显而易见!

    李自成因为目光短浅错过了覆灭大明的最好时机,同时也为自己最后的灭亡埋下了种子,也许有人会说追赃助饷是刘宗敏一手策划主导的,但不要忘了,李自成才是大顺的君王,刘宗敏就算再怎么跋扈甚至功高震主,追赃助饷这样的事情也不可能不和李自成商量,那么显然李自成是默许的,就算李自成一开始不知道,可追赃助饷前前后后那么多天,李自成阻止了吗?等到刘宗敏这个弱智干掉吴三桂老爹以后,李自成才想去阻止,只可惜为时已晚。

    张献忠也是一样,麾下十几二十万雄兵,据四川以称王,想安安逸逸在四川做他的土皇帝,却没有想过,不管是大明还是大顺或者是满清那一方最终获胜,都不可能容忍他这个土皇帝继续待在四川作威作福,当然也有人会说,张献忠在四川巩固统治,最不济最后也能和获胜方讨价还价,但这和将自己的命运交到被人手里去抉择又有什么区别?

    吴三桂自问如果他是张献忠,必然不会窝在四川称王称帝,而是杀入云贵两广乃至福建五省,打下这五省地盘以后兵发南直隶、浙江、安徽,夺取南方地盘,与李自成南北呼应覆灭大明江山,最终不管是决战定天下还是南北分治都可由心选择!

    所以吴三桂看不上李自成、张献忠这两个草头王,但是多少还有点佩服,正是这两个反王将大明搅的天翻地覆,最终奄奄一息,险死还生

    对于郑芝龙,吴三桂不是太了解,但也知道此人能称雄于海上,必然也是枭雄之辈,最后坦然入京,更是让吴三桂佩服的五体投地,吴三桂自问如果自己处于郑芝龙的位置一定不可能甘心在自己全盛之时放弃一切,这是远见还是软弱,即便到现在为止,在吴三桂的心里依旧没有定论

    也正是因为郑芝龙的彻底归顺,让此时的吴三桂一直在降与逃之间难以做出抉择!

    降!他现在拥兵七八万,实在是不甘心,也不敢!他和郑芝龙不一样,郑芝龙不管怎么说都是大明的臣子,哪怕是名义上的,他放弃一切入京,圣武帝不要说做给天下人看,便是对付他的借口都没有,而他吴三桂乃是实打实的贰臣、叛贼,朱慈炯没在旨意里面明确说赦免他的罪,只是以臣子称之,吴三桂怎么能放心,万一遵旨意入京是送羊入虎口怎么办,在草原就算打不过明军,至少还有机会苟且图存,去了金陵就是任朱慈炯宰割

    那么逃?李自成逃到了西域,最后的下场是什么?被明军突袭,生擒活捉以后押回金陵绞死,尽管死的不算惨,但跪像及尸身可都在万民祠前受万世唾骂,张献忠呢?逃的更远,至于有多远,吴三桂不知道,西军已然逃离到了大明万里以外的另一片陆地,最后的下场却是在自己的大营里面服毒身亡。

    郑芝龙称霸海上三十年,港口据点多不胜数,最终却没有选择逃,想来是觉得只要大明一心想要剿灭他,就算他逃到天涯海角也免不了一个死字吧。

    所以吴三桂在一开始接到圣旨以后,就一直在想怎么逃,往什么地方逃,从来没有想过降这个字,但现在他在想了,因为他想明白了一点,这一点想必郑芝龙也想过,那就是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只要朱慈炯不放过他,那么李自成和张献忠就是前车之鉴

    大帐内,吴三桂来来回回踱着步子,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停步沉思,脸上表情变化不定,犹豫了几个月,即便到了今天还是拿不定主意。

    如果要逃,现在就该动身,否则等到大明三路强军入草原,吴三桂对于自己能不能逃过明军的衔尾追杀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现在最让吴三桂纠结的已经不是逃不逃的问题,而是他十几天前得到的消息,漠南最强悍的科尔沁部王公率领五千精锐穿过漠北,吴三桂不知道科尔沁准备干什么,但一直死死盯住这五千人马的动向,最后骇然发现,科尔沁部大军驻扎在草原编辑,而十几位王公带领不到百人踏入了大明!

    紧接着,漠西传来消息,十几个部落首领同样只带领少量人马进入大明,这意味什么?意味着接到圣旨的不是他吴三桂一个!

    圣武帝朱慈炯已然开始着手解决蒙古,只不过与前人不同的是,朱慈炯的手段出人意料,那么漠南、漠西已然屈服,漠北还有选择吗?

    遵旨入京,最迟三五天内就得出发,否则几千里跋涉,根本不可能在朱慈炯限定的时间内赶到金陵,那等于是违背旨意,去还不如不去。

    入京就是降,降就是赌,赌朱慈炯会因为漠北利益放他一条生路,甚至还能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最不济也能如郑芝龙一样,封个公爵在金陵荣养,从此不用再过这种血腥厮杀,还要时时刻刻担忧大明步军千里征剿而逃亡的日子。

    但是降要冒很大的风险,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生死难测

第六百六十九章莫卧儿(上)() 
冯敬舒手中长刀狠狠斩在面前之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