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皇太子-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场之上打了胜仗战死的士兵的遗体都会被火化装起来带回烈士陵园统一安葬,所在军队的史册上也会将其姓名籍贯和战功清楚的记载其上,战败了大明也会付出赎金将阵亡士兵的遗体赎回,绝不会让任何一人成为孤魂野鬼!其家属也会拿到一笔足够优厚的抚恤金,若是子嗣未长大成人,会有专门的机构抚养他们并且让孩子接受最正规的教育。”
“如果是受了重伤比如缺胳膊断了腿的士兵,朝廷会将其安置各级衙门工作,失去自理能力的,大明会统一收留奉养其直至终老。”
“其三便是提高士兵的应得待遇,不管是军田也好,每月的饷银也好,都必须保证落实到每一名士兵的手里,不论是谁有多大的战绩或是功劳,只要是克扣士兵的饷银或是侵占军田,一概诛杀绝不留情!”
朱慈炯吐出一口浊气沉声说道:“如此一来士兵再无后顾之忧,战场之上岂能不用命,又岂能不对大明誓死效忠!”
周后突然间发觉自己有点不太认识自己这个儿子了,就连心里一直以来多少有点不服的朱慈烺在听说这番话以后都由衷升起了一股自叹弗如的感觉,原本被篡夺掉储君之位后的那一缕不快,也在此刻彻底烟消云散了。
古人有云‘生子当如孙仲谋’,崇祯现在心里却只想到了一句‘生子当如朱慈炯’的话来,自己能有这样的儿子,大明能有这样雄才大略的君王,才是真正的上天恩赐社稷之福啊。
“洪先生以为如何?”崇祯再次看向洪承畴问了一句,语气似乎像是跟一个外人炫耀又或是想多出一个人来分享这股莫名的成就感。
“叹为观止啊。”洪承畴很是配合的赞叹道:“定陛下想人之所不能想,做人之所不能做,罪臣远不及也,按陛下所说三点整军,将士再无后顾之忧战场岂能不用命奋战,如此一来效忠的永远都不会是各军主将,武将祸国之危亦将不复存在,若是武将还想拥兵自重,恐怕用不着陛下动手,军中士卒都将群起而攻之,大明有此强军,何愁不能肃清寰宇威震四夷!”
“社稷中兴有望啊!”崇祯也赞叹道:“若论为君强国之道,为父不及汝远甚啊。”
朱慈炯赶紧低头道:“父皇谬赞,儿臣能有今天之作为纯属侥幸。”
崇祯瞪了一眼道:“若非你穷思极究未雨绸缪又何来侥幸一说,你虽得位不正,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能让大明化险为夷,也算是功过相抵,只是你大兄哎,不提也罢。”
“父皇。”朱慈烺站起身来道:“儿臣才略远不及三弟,大明也只有在三弟的治理下才能更加强盛,儿臣愿意一辈子跟随父皇身畔奉养天年。”
崇祯叹道:“储君之位原本是你的,大明未来的天子原本也理应是你,你弟虽借势登位,但亦是为了大明能千秋万代一直传承下去,这几年大明内忧外患,你的性子仁厚想如你弟弟一般重典治国,只怕你也下不了狠手,下不了狠手就无法应对那些骄兵悍将,也无法将那些只顾自身私益不顾大明存亡的文官驱逐朝堂,故而父皇以为,你弟做法虽有不妥,但看在其也是为了大明的份上,还是不要心存芥蒂的好啊。”
“儿臣绝无此意。”朱慈烺恭声道。
“父皇!”
“嗯?”崇祯目光转回到朱慈炯身上道:“你有何言?”
朱慈炯道:“父皇可知儿臣为何会放清虏一条生路,又为何将大军屯与陕西四川,不一鼓作气平定二贼?”
崇祯笑了笑道:“民间传言,你明明可以将满清落在关内的大部主力一战剿灭,让大明至少五十年内再无边患之扰,然而你却为了几千万两银子放虎归山,百姓们可不相信雄才大略的圣武皇帝是目光短浅之人,想必其中大有深意所在,至于屯兵陕西边境对李自成围而不攻,依为父看理应是以重兵压迫李自成投降,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吧,毕竟李自成麾下的数十万人马大多也是受了流贼裹挟的平民,你这位颁布爱民惜民令的皇帝想要止兵息戈,给流贼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不是没有可能,至于张献忠为父如今知道的不是很多,想来也是同理。”
朱慈炯笑道:"满清不过釜底游鱼尔,在儿臣的眼里不要说是虎狼,恐怕连兔子都算不上,至于李张二贼祸乱大明山河多年,儿臣即便会赦免其部士卒也绝无放过匪首的道理,李张二贼岂能不知这些,此二贼若降等于是洗干净了脖子等待被屠,二贼不傻岂会做此傻事,儿臣这么做无非就是觉得他们对大明还有些用处罢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雄图(15)()
崇祯奇道:“流贼鞑子对大明有用?有什么用?”
洪承畴眼皮子抬了抬,似乎有了那么一丝明悟。
朱慈炯道:“天下何其之大,又岂只大明一域,儿臣的志向又岂仅仅只是驱逐鞑虏平定内乱,儿臣要在有生之年将大明的版图扩张至少一倍,设府立县,再不似往日一般按上一个中听不中用的藩属之国!”
崇祯倒吸一口凉气道:“扩张一倍版图!我儿当真是好大的志气,难道我儿所说的有用乃是于征讨天下有关?”
“自然有关,但又不仅仅于此,儿臣前面说过大明弊端有九,其一便是大明门阀林立权贵遍地,这些豪绅贵族为富不仁视百姓如同猪狗,儿臣若是不彻底将其一扫而空,当真是夜不能寐寝食难安啊。”朱慈炯娓娓说道:“将为何放满清一条生路,又为何对李张二贼围而不攻的原因叙述了一遍,听的崇祯膛目结舌如坠梦中。”
洪承畴等朱慈炯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说完,拱手一礼道:“陛下给二贼施压,只为让二贼逃窜,消灭西南地方不臣势力,铲除南方诸多豪族,此举确实能达到天下大乱以致天下大治的目的,只是恕罪臣直言,流贼暴虐,若是流窜入南方只怕无数百姓会因此而遭受破家灭门之祸,百姓何辜,好不容易遇上一代圣君,却要横遭此无妄之祸,何况陛下的大军若只是尾随二贼,迫而不攻的话,只怕难逃天下有识之士的眼睛,对陛下的名声恐怕也会有所损害吧,毕竟陛下可是颁布爱民惜民令的一代圣君,若是引起民进非议”
“为了大明长治久安,为了社稷万年兴盛,即便有些许百姓因此而送命也是在所难免,何况我也会警告二贼,并以军力严厉打击祸民之兵,尽可能的将百姓的伤亡降至最低。”朱慈炯面带寒意的看了看洪承畴道:“洪经略家族也在南方,如此一说怕是私心作祟吧。”
“罪臣岂敢。”洪承畴赶忙跪倒在地道:“罪臣至亲如今皆身在南京,更是蒙陛下不弃授罪臣之弟为官,更是将老母妥善安置,罪臣岂敢对陛下大略留有私心,只是想看看陛下是否能有两全其美之法,既能少伤百姓之命又能铲除势大豪族罢了。”
“如此便好,起来吧,我既已赦免你罪,你便不再是戴罪之身,大可不必再自称罪臣,余生只需尽心侍奉我父皇便可。”
“草民谢过陛下不罪之恩。”洪承畴从地上爬起来,后背已是一身冷汗,心里大呼朱慈炯真乃枭雄啊,都言一将功成万古枯,这天子一念只怕有数十上百万人死于非命了。
崇祯笑了笑道:“我儿无需着恼,洪先生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我儿如今在天下臣民当中可是一代圣君,可还得要顾及一下自己的名声才是啊。”
“父皇说的是。”朱慈炯不再理会洪承畴道:“儿臣行此非常之举也多少有些无奈,门阀豪族势大根深,侵占良田祸害乡民之举不胜枚举,只要清除得法,大明不难再得三百年平安,少许百姓为此而受牵连,为的却是今后数百年数以千万倍百姓能够少受迫害,因此儿臣觉得还是值得的。”
“你说的也有道理。”崇祯叹道:“可是我儿可知南方可还有如桂王、唐王等诸多皇族,难道我儿忍心让他们也遭此大难不成?”
“父皇可还记得襄王、福王等亲贵在此大变当中何等作为不?”朱慈炯冷笑道:“他们躺在祖辈的福荫之上不思报效大明,反而加倍蹂躏百姓,国破城亡之际还只想着一己之私,守着浮财宁予流贼也不愿拿出来犒赏士卒,最后万千家财尽落贼手,这样的王公即便死绝儿臣也绝不会有半分不忍之心!”
六亲不认洪承畴再一次认定了朱慈炯的枭雄本质。
“大明立国已近三百年,太祖皇帝体恤子孙定下制度,凡皇室子孙皆可每月领取定额钱粮,只是太祖皇帝何曾想到,截止如今为止大明王室子孙已过百万,若是再过三百年,这些不事生产只会攀附在国家躯体上吸血之人恐怕不止千万,这些人需要皇室需要大明的去奉养终生,毫无疑问将要加重多么巨大的财政负担,大明的负担就是百姓的负担,若是不解决这一负担,深受其苦的百姓迟早有一天还是会站出来,替大明来解决这些只会吸食民脂民膏的蠕虫,就像是李自成大军过处,王室子孙无一幸免一样,儿臣真不知道在乱世当中身为王室是幸还是不幸了。”
“那你打算怎么做?”崇祯沉声问道。
“待天下大定便取消王室旁系子孙一切优厚待遇,除了袭爵的王室成员能够享有钱粮供给之外,其余一律免除,儿臣还打算效仿汉室推恩令之法,只不过何时推行还有待商榷,另外各亲王封地自今往后不得封于两京十三省之内,王室子孙若是想祸害就让他们去祸害异族好了,还有儿臣以为皇室之人不得参政的制度颇为不妥,今后皇室也好王室也罢,只要德才兼备,入仕为官也是寻常。”
崇祯也知道朱慈炯说的是实情,大明子孙繁衍太过迅速,甚至还有生了一百多个儿子,以致父子不识兄弟不辨最后只靠编号相认的荒诞事,他为君十七载,国库从未充盈过,其中固然有官员贪腐天下丧乱的缘故在内,但是要奉养百万王室,无疑也是增加了大明严重的财政负担。
但就算知道这一点崇祯也没动过废除太祖优容王族的念头,这天下终归是朱家的天下,不照顾朱家子孙照顾谁?
可现在看来朱慈炯完全没有这一方面的顾忌,为了大明兴盛为了摆脱压在国家头上的沉重负担,已然准备对太祖亲定下的制度动手,如此一来还不知道要引起多大的风波,王族若是闹事,地方官府敢插手吗?朱慈炯敢向王族举起屠刀血腥镇压吗?
想到这里,崇祯目光看向朱慈烺,别的王族暂不去说,他的儿子可不止朱慈炯一个,朱慈烺和朱慈焕又该怎么办!
第三百一十四章雄图(16)()
大堂中的气氛也随着朱慈炯这番对待王族政策的话变得有些沉重甚至有点诡异起来。
知夫莫若妻,周后一看崇祯的脸色便知晓崇祯这是对儿子将要推行的王室政策感到不满,但是已然失去权柄的夫君也知道自己根本无力改变什么,所以多少有点心灰意冷,看向大儿子的那一眼更是多少带有一丝愧疚的情绪在里面。
知子莫若母,要是论情感,周后活到成年的两个儿子当中,她的情感倾向无疑更偏向朱慈炯一些,朱慈烺毕竟是太子,从下便被崇祯带在身边当做接班人培养的,而朱慈炯大多时间都是陪伴在她的身边,对于小儿子她自认很了解,现在却越来越觉得陌生,今天朱慈炯说的话隐隐之中带着丝丝唯我独尊的霸气,认定了的事情想要改变几乎绝无可能。
“哎。”周后笑意盈盈的出声道:“天都快正午了,父子难得见上一面不如先喝些酒再商议国事吧。”
“你去安排吧,我与炯儿再说些话,准备好了叫我等便是。”崇祯随口应付了一句,又对朱慈炯说道:“为父也知道王族的兴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别的为父也不去说也不想问,为父思来想去还是想问你一句,你打算如何安置你大兄和你弟弟,难不成真的让他们做一辈子避世隐居的闲人不成,还有你日后也会诞出子嗣,你又打算如何安置他们,难道也让他们去往不毛之地与那蛮夷作伴不成?”
周后本依言准备去安排酒菜,听到这话顿时驻足,饶有兴趣的看向朱慈炯,显然对于这个问题,她同样很想知道答案。
朱慈炯显然早已知道今天来这里,这个问题必然是绕不过去的,脸上带着笑意道:“启禀父皇,大兄与小弟是儿臣的手足兄弟,所谓‘上阵父子兵,打虎还得亲兄弟’呢,大兄和小弟就算想做闲人,恐怕儿臣也不会让他们这般清闲呢,只是如今天下未靖,说不得还得委屈大兄与小弟在此间住上个一年半载,等儿臣肃清了国内匪寇,铲除了南方门阀势力,再料理了儒家发展了新学,大兄与小弟自当现踪人前,与儿臣一起开创大明的宏图霸业。”
“一年半载?你所说的三件事这么短时间便能办好?”崇祯嗤笑道:“为父也做过皇帝,知道你所说的这三件事的难度,只怕三年五载也未必能够完成吧。”
“父皇明鉴,在儿臣眼里,肃清内乱整饬南方并不困难,唯有儒家势大根深,新学士子未成长起来之前,确实不能轻动他们,不过儿臣既然说一年半载便可让大兄和小弟现世人前,自然也有儿臣的把握,相信到了那个时候,儒家已经对儿臣构不成任何威胁。”
崇祯知道朱慈炯话里的威胁代表的是什么,实际上就算是现在凭借文臣的道德舆论对朱慈炯来说也已经不具备什么威胁了,不过朱慈炯既然已经表态了,他也不好咄咄逼人,想了想说道:“为父给你三年时间!三年后你当如何去做。”
“自然是先寻一个让二位兄弟出现在世人面前,就算天下人不信也得信的借口,另外儿臣尽管在前面说过王室不得封于内地,但加上一条非皇族直系也无不可,也就是说儿臣的兄弟和子孙可以封在内地,但皇兄的子孙和儿臣的孙辈不得封在内地,如此一来儿臣至少可以保证两位兄弟可以和儿臣永远在一起,至于封地由二位兄弟自选,而臣当许以一省自治!”
崇祯微微动容,一省自治还是自选,这等于是国中之国啊,朱慈炯说出这么优厚的待遇确实足见其诚意了,周后脸上也因此露出满意的笑容。
朱慈烺笑道:“皇弟何须如此,其实皇兄此生只想做一个闲散王爷,既然皇弟想要整顿王室颁行新制,愚兄身为皇室之人自应以身作则,封不封地的当真无关紧要。”
“皇兄体谅皇弟之心皇弟岂能不自知,皇兄原本就是一国储君,这天下都该是皇兄的,只是皇弟机缘巧合之下窃占而已,皇弟心中本就对父皇皇兄多有愧疚,若非怕那些皇弟一手提拔起来的悍将心存怨怼,以致社稷动荡江山不稳,这皇位还于皇兄都是应当,若是不妥善安置皇兄,天下人岂不是要说皇弟薄情寡性?”
洪承畴已无力吐槽,心道你都要对自己亲族动手,对那些为大明社稷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功臣世家动手了,你要是要不薄情寡义,这天下怕都是厚道之人了。
“其实儿臣对于父皇方才所言大明之外皆是蛮夷之地的说法并不赞同,以儿臣所知方今天下其实还有很多不亚于大明教化的文明国度,甚至在某些方面,域外之国还犹有胜之。”
“比如如今已在海上肆掠的荷兰,还有正在组建无敌舰队打算疯狂扩张的英吉利、西班牙等等国家,这些国度都在迅速崛起,他们制造坚船利炮远渡重洋,为的就是大行殖民主义。”
“大明作为东方强国岂能落后于西方列强,所以在这个当口进行殖民扩张才是当务之急,征服得来的土地同样需要治理,对于这些万里之外的土地需用人去治理,儿臣信不过文臣,所以委任王室成员前往自治,一来可以甩掉大明身上的包袱,二来可以妥善安置王族,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方才父皇还问起,儿臣的子嗣会如何安置,实际上儿臣早有考量,除了需要承继大位的皇储外,儿臣便是打算将其余诸子分封海外异域,同时进行大规模殖民,并将原国内异族向内地广泛移民,如此不出百年,那些深慕王化的异族之邦便会成为大明真正的治下之地,不过此乃长远之虑,现在言之尚且为时过早。”
崇祯哼了一声道:“你也知道言之过早?你继位好歹也有一年多了,中宫之位迟迟未立不说,宫里妃子至今为止不过四人,那惠妃、顺妃的兄弟皆是统兵大将,你就不怕大明重蹈外戚之祸?至于另外两个不说也罢,指望你来为大明开枝散叶,为父只怕得要把眼睛望瞎”
第三百一十五章雄图(17)()
周后插了一句道:“母后听说那卞氏姐妹如今皆有孕在身,可是真的?”
朱慈炯讪讪道:“玉京如今临产在即,玉敏只怕还要三个月才会生产。”
崇祯鼻子里面哼了一声,堂堂皇室嫔妃居然有两个秦淮歌妓,简直岂有此理,现在他倒是颇为后悔当然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没能一道圣旨将二女赐死,尤其是现如今大明的皇室长子很有可能便是二女之一所出,这要他更是多了一丝不爽。
周后自不会在意这些,一听卞玉京将要生产,顿时兴奋道:“生了以后可一定要找机会带来给母后瞧瞧,母后呀这辈子也没别的念想,就想着你们兄弟能多添几个孩子”
“妇人之见。”崇祯不耐烦的打断周后的话头道:“炯儿,你如今年纪尚幼,为父也不劝你多纳妃嫔,只是中宫之位久悬不立,与社稷国本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此番回去之后当着内阁挑选身世清白的良家女入宫为后,也算是了却为父一桩心事。”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朱慈炯笑了笑道:“其实儿臣这次来还有两件大事恳请父皇作主,其中一件便是与立后有关,还望父皇能够应允。”
“哪两件事?说来听听。”
“兰嫔和丽嫔皆有孕在身,儿臣恳请父皇赐下两男两女四个名字以备不时之需。”
崇祯嘴角抽了抽,让他替两个歌姬的孩子取名,那真是老大不情愿,不过转念一想朱慈炯能有这份心也是难得,好歹也是朱家子孙取名便取名吧,崇祯眉头微微皱起,一看便是在思考当中。
“你的子嗣乃是‘和’字辈。一炷香过后,”崇祯眉头舒展开来道:“木生火,火生土,第三个字当带个‘土’字,依为父看皇子就叫‘和堽’与‘和堎’吧,至于皇女就叫‘玥馨’和‘雪馨’好了。”
“谢父皇赐名。”
“恩。”崇祯点了点头道:“说说看第二件事又是什么?”
“不瞒父皇,几个月前,内阁便为儿臣立后之事据理力争,儿臣不堪其扰,已然答应史可法等人就立后一事挑选合适女子入宫为后,只是内阁事务繁杂,一时半会没能挑选到合适的女子,不过儿臣昨日听韩赞周所言,内阁挑选出来的秀女如今已经筛选完毕,可儿臣对于立后一事还受臣子摆布颇为不满”
“说重点。”
“是。”朱慈炯赶忙点头道:“儿臣昨日街头偶遇一女子颇觉中意,有心立之为后,还请父皇应允。”
崇祯笑道:“此乃好事,父皇岂会不应允,中宫之位事关国本,丝毫轻率不得,说说看你中意的是何家女子,家世可查清楚,只要祖上没有恶迹,相貌端庄便可。”
“此女家世倒是一目了然。”朱慈炯情不自禁的摸了摸鼻子道:“乃是中山王府当今魏国公嫡孙,名字儿臣还不知晓”
“岂有此理!”崇祯脸顿时黑了一片,手掌一拍桌子把朱慈烺厅内诸人吓了一跳后,又用手指指着朱慈炯喝道:“大明祖制,中宫之位只能由平民百姓人家挑选,难道你会不知,为的还不是杜绝外戚祸国之弊?你若喜欢那女子招入宫内封个妃嫔便是,中宫之位大明什么时候有勋贵染指的份了,你是一代雄主想必不会怕这些,但你若开此先河,后世君王选后,岂不是给了那些勋贵多了一份野望之心!”
朱慈炯被唬了一跳,立勋贵之女为后他也知道困难重重,只不过没想到父皇的反应会这么大
“你方才刚说要尽一切办法铲除门阀豪族。”崇祯余怒未消道:“为父倒是要问问你,你要立的魏国公嫡孙女,那这魏国公算不算门阀算不算豪族,难不成你看上了他家女子,便要对魏国公府网开一面?”
朱慈炯无奈道:“父皇息怒,中山王府数代对大明皆有功绩,儿臣就算要针对勋贵也不至于对此等功勋世家动手,最多剥夺其族一应优待不允许其族人出仕为官罢了,何况中山王府身在南京,若是南京的中山王府都被流贼肆掠,那南京恐怕都被流贼所破了吧,其实父皇实在不需动怒,儿臣以为一代王朝是否兴盛与体制有关,就算没了外戚之祸还会有武将乱国还会有文臣党争,甚至还会有强盛起来的异族入侵。”
“太祖大诰中明言宦官不得干政,可看看大明历代,权倾天下的大太监难道还少了吗?远的刘瑾王振不说,父皇即位之初铲除权阉魏忠贤,不是也等了近一年时机成熟放才动的手吗?”
“太祖立屯兵制,为的是让国家养兵不耗钱粮,可事实上是将兵养成了佃农,时易世易天下又何曾能有万世不移之法,祖制有言奉养王室子孙,可在儿臣不也一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