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节课是赵无忌主讲,赵无忌首先在黑板上,把零到十这十一个字写成一排,然后又在汉字下面,写上对应的阿拉伯数字从0到10。
这才转过身来,对下面众人说道:“我教的算术,与他人不同,请大家牢牢记住这十个符号,以后就用他们代替文字里的零到十。”
宋应星等人还是头一次见到阿拉伯数字,不禁大为好奇,顾炎武于是站起来问道:“不知用这十个符号,代替文字,有何意义?”
赵无忌说道:“因为我即将教授的算术,如果是用这些符号代替的话,效果会一目了然,非常清楚,也便于运算,所以要学会我接下来的算术,必须首先牢牢记住这十个符号。”
于是,赵无忌便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教授了起来,半堂课后,感觉学生们都记住了阿拉伯数字,这才教授了一些简单的加法,教完这些,也到了下课的时候。
下课后,宋应星等人随着赵无忌一起向食堂走去,宋应星边走边问道:“公子所说的数字,真的如此神奇吗?以至于弃文字而不用。”
赵无忌说道:“确实如此,越往后,越会觉得方便,宋先生以后便知道了。”
赵无忌教授算术,是有他的考虑的,将来工匠制造产品,丈量尺寸,都需要用上算术,而计算大炮的射程和落点,也是需要非常优秀的算术才行。
以前赵无忌自己上课,只求先教会学生识字,启蒙之后,又有宋应星等人加盟,分担了文字方面的课程,这才具备了教授算术的基础。
中午饭后,宋应星带着顾炎武前去工坊和田地视察,夏允彝则去找赵宁,赵无忌自己便来到了操场,在一旁静静观看家丁们训练。
一队家丁在陈国宝的带领下练习刺杀,操场另一侧,慕容先领着新募来的家丁们正在练习队列,赵无忌看了半天之后选择了刺杀队,操起一根木棍,练习起了刺杀。
晚饭后,赵无忌把陈国宝,慕容先,韩林,韩勇四人找来,他打算把自己前世学的军体拳教授给自己的这几个手下。
他这套军体拳被他前世的老教官改造过,威力更大,赵无忌手把手教授了四人半天,慕容先曾是将官,见多识广,一见之下便知道是一套非常完美的技击拳法,动作精炼使用,每一招都有一击制敌的威力。
一套拳法打完,慕容先不禁赞叹道:“公子果然学究天人,这种强悍的拳法,在下闻所未闻,招式简单,却又威力奇大。”
几人之中,韩勇天生神力,任何招式,一旦学会,威力都是最大的,陈国宝武学之上颇有天赋,进步神速,隐隐已经是除了韩勇之外的第二高手,慕容先武功也是不弱,韩林受身体条件限制,武功是最弱的,但是他的计谋却是四人之中公认最强的。
如此过了几日,四人已经将军体拳练得滚瓜烂熟,赵无忌就带着他们,给家丁们传授军体拳。
赵无忌对手下的这批家丁寄予厚望,将来他迟早是要主政一方的,这些都是他将来的种子,骨干,每一个人对他来说都很重要。
过了几日,赵无忌想起城内的庆记商行,自从庆记成立以来,自己还没去过呢,一直都是赵宁在其间跑来跑去,恰好最近事业都已经步入正轨,都有专人负责,自己终于可以摆脱以前事必躬亲的状况,暂时放松几天了。
于是赵无忌便带着赵宁,进了南京城,徐管家给庆记商行选的位置,既不是太过繁华的地带,也不是那种偏僻地区,就是很普通的一个地方,装修也是中规中矩,没有任何出奇之处,然而就是这样一家看似普通的店铺,却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时不时便有几个貌似外地商人样子的人,雇了几名挑夫,从店铺后门挑出一筐一筐的肥皂香皂出来。
至于那些普通百姓,数量就更多了,虽然庆记商行开了三个售货窗口,但是仍然是有些忙不过来的样子,每个窗口前都排了七八个人。
商行的掌柜姓余,大家都叫他老余,老余看到赵宁前来,他知道赵宁是赵无忌的代表,急忙上前热情地打招呼,他也注意到了赵宁身边有一名年轻少年,气度不凡,心里暗自想着莫非是赵无忌亲自前来了?
赵宁说道:“老余,我看咱店里的生意,比我前几天来的时候更火爆了,对了这是我家公子,赵无忌。”
老余笑嘻嘻地跟赵无忌打招呼说道:“原来是赵东主,能够为江南第一才子效力,咱说话都感觉比别家的说话有底气,腰杆直溜。”
赵无忌也便哈哈一笑,说道:“老余你也是人才啊,我看咱这商行,生意非常火爆啊。”
老余说道:“这都是赵家庄生产的产品好,小人这种微末之功,算不了什么。”
“最近随着肥皂和香皂逐步被百姓所接受,如今外地前来购买的客户越来越多,需求也越来越大,大家伙虽然累点,但是心里高兴。”
赵无忌说道:“好,如此就多多辛苦你们了,现在赵家庄的工匠们也在全力生产,保证不会断货,绝对不会拖你们销售的后腿。”
老余说道:“如此最好了,昨天徐管家也曾来过,他看到这种销售的火爆场面也是吓了一跳,说打算在城里再开一家分店呢,咱这店铺位于城西,徐管家打算这几天去城东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铺子出售,便买将下来,给咱庆记再开个分店。”
赵无忌点点头:“好,库房的存货情况如何?”
老余说道:“存货能卖两天左右。”赵无忌算了一下,按赵家庄现在的产能计算,再开个分店,也是能支撑的住的,于是便对赵宁说道:“你有空告知徐管家一声,就说如果再开分店的话,咱们的肥皂产量也支撑的住,让他尽管大胆地开吧。”
第四十一章孙元化()
赵无忌等人又进店里看了一圈,老余一直在旁边陪伴,经常解说两句,赵无忌眼见一切都是井然有序,显然这个老余是个有本事的,于是又勉励了几句,便和赵宁离开了庆记商行。
中午两人找了个饭店吃了点饭,下午两人又逛了一会街,买了点东西,便返回了赵家庄。
赵无忌到了门口,却发现门前停了一座黑色的大轿子,显然是有客人来访,赵无忌便问门子:“今日可有贵客来访?”
门子说道:“适才有位老爷,来寻宋先生。”“哦。”赵无忌释然,原来是宋应星的朋友来了。
赵无忌进去之后,便看到客厅中,宋应星正与一名五十岁左右的老者交谈,老者身材消瘦,身上带着一股上位者固有的气势,他见了赵无忌,也是一怔。
宋应星连忙向他介绍道:“这位就是赵家庄庄主,赵无忌。”随后又看着赵无忌说道:“这位乃是老夫好友,登莱巡抚孙元化。”
孙元化!一代儒将,学贯中西,尤其精通西洋炮学,孔有德的炮术,不过继承了孙元化的十分之二三罢了。
赵无忌连忙上前行礼说道:“原来是孙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切勿怪罪。”
孙元化目光萧瑟:“罢了罢了,我已经是戴罪之身,不是什么大人了。”
原来孙元化为登莱巡抚,也算是朝廷重臣,他师承著名大师徐光启,袁承焕杀毛文龙之后,孙元化收留了毛文龙的旧部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人。
去年八月,皇太极亲率大军攻击大凌河,将关宁大将祖大寿围困在城内,祖大寿几乎弹尽粮绝,孙元化奉命增援。
于是便派出孔有德率领八百骑兵前往救援祖大寿,然而孔有德的辽东兵和山东兵素来不合,在吴桥这个地方,恰逢大雪,部队断了给养,于是抢劫百姓,孔有德索性起兵反叛,倒戈一击,杀回山东。
孙元化没想到孔有德会反噬一口,孙元化手下不少都曾经是毛文龙的部下,孔有德反叛之时,收拢说服了很多毛文龙旧将加盟,待到其杀到登州之时,部众已经有一万之多。
孙元化急忙一边紧守城池,一面向外求援,登州坚城,本来应可无忧,奈何毛文龙部下耿仲明也跟着造反,私下打开城门,把孔有德放了进来,孔有德进了登州城后,烧杀劫掠,但是孙元化于他有恩,他也没杀孙元化,却把他给放了回来。
孙元化丢了登州,自忖必死,临死之前,便来南京一游,想见一见知交老友宋应星。
赵无忌得知了来龙去脉,心里也是感叹不已,孙元化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只可惜最后被温体仁诬陷,被崇祯处斩。
若是崇祯允许孙元化戴罪立功,以孙元化在火炮方面的造诣,造出更多的大炮,或许能延迟大明灭亡的时间罢。
孙元化见赵无忌一表人才,彬彬有礼,心里也是很欣赏赵无忌,赵无忌的事迹,他也略有耳闻,当即说道:“赵公子年纪轻轻,成就实在不凡,老夫佩服,这将来的天下,就是你们年轻人的了,长江后浪推前浪,赵公子前途无量啊。”
赵无忌连忙谦虚几句,宋应星又说起这赵家庄内的庄丁,都是被赵无忌收留的难民,又发明肥皂,用肥皂赚的钱,养活了庄中这四百多人,前几天还曾带兵剿匪,活捉巨匪飞天鼠。
孙元化听得频频点头,看着赵无忌的目光也带上了欣赏之色。
赵无忌看着孙元化,心想,这样难得的人才,若是被崇祯一刀斩了,未免太可惜了,当下就想出言招揽,随后又想到自己不过是一个秀才而已,孙元化目前还是登莱巡抚,自己没有招揽人家的本钱啊。
但他终究是不死心,总觉得人才难得,于是便硬着头皮说道:“孙先生不可贸然前往北京啊,如今朝中奸臣当道,登州兵败,皇上本来已恨你入骨,再有奸臣在一旁煽风点火,恐怕先生有性命之忧,不如就在学生这里,暂时住上几月再说罢。”
孙元化看着赵无忌,他也知道以崇祯的性格,自己一旦回去,多半是凶多吉少,想不到这个少年也看出来这一点,竟然出言劝阻他。
当即便苦笑一声:“登州兵败,本身就是老夫识人不明,怪不得别人,皇上若是要处罚老夫,那也是应有之意,也是老夫咎由自取。”
赵无忌还想劝说,孙元化摆了摆手:“老夫深受国恩,既然兵败登州,唯有一死以报皇上,赵公子不必再说了,老夫心意已决,只愿奔赴北京,任由皇上处置罢。”
赵无忌听了,一时也是无可奈何,孙元化又与宋应星聊了几句,便站起身来,说道:“今日与长庚一见,心愿已了,老夫这便告辞了。”
说罢便转身向外走,宋应星连忙送了出去,赵无忌也连忙紧跟,孙元化走到轿子之前,又回头和宋应星,赵无忌拱了拱手,这才进了轿子,于是就有轿夫抬轿起行。
赵无忌在门前看着孙元化的轿子越走越远,猛然想起一事,急忙跑了过去,喊道:“孙大人请留步,在下尚有一事相求。”
孙元化听到赵无忌的喊声,便命人停下轿子,眼看赵无忌跑的近了,这才掀开帘子说道:“赵公子还有何事?”
赵无忌定了定神,这才说道:“先生可曾认得河南巡抚?与河南巡抚可有交情?”孙元化说道:“河南巡抚樊尚燝,乃是老夫同年,莫非赵公子有事要求他帮忙?”
赵无忌说道:“正是有事,不过并非学生之事,此事事关重大,还请先生在寒舍暂留一日,学生自然会一五一十,来龙去脉说与大人得知。”
孙元化想了想,又看天色已晚,心想就在此处住一晚倒也无妨,听一听他要说什么事关重大之事。
于是就让轿夫掉转方向,到了门口,下了马车,赵无忌与宋应星,孙元化三人重新在客厅坐定,下人上茶之后,赵无忌抿了一口茶水,这才开口说道:“孙先生可曾知道学生曾经身患重病,变得呆呆傻傻?”
第四十二章黄河决口()
赵无忌作为江南第一才子,他的事迹被广为流传,曾身患重病,变成傻子,病愈后如同换了一个人一般,写诗,收容难民,制作大米花,肥皂,剿匪,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这一切,孙元化也是略有耳闻,也曾赞叹世间竟然有如此全能之人,听闻赵无忌问话,便点了点头:“老夫也曾听说过,赵公子早年曾患过一场大病,这呆傻之症极难治愈,像公子这种情况,万中无一。”
赵无忌说道:“实不相瞒,学生之病,非是人力治愈,乃是一位老神仙,治好了学生的病。”
“哦?”孙元化的恩师,徐光启就是中国最早的基督教徒之一,受恩师影响,孙元化也对教会和西方的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多名基督教徒交好,最终也成为了一名虔诚的教徒。
所以他对鬼神之说,是笃信不疑的,听闻居然是一位老神仙治好了赵无忌,惊讶之余,孙元化却觉得也在情理之中,否则何以解释一个呆傻之人,突然开窍,不但成了第一才子,还取得了很多常人无法达到的成就,正如他刚才所言,呆傻之病,能治愈者,万中无一。
赵无忌接着说了下去:“学生头脑一片混沌之时,终日不知身处何方,所在何时,直至一日,忽然在一片迷雾之中,出现一位老神仙,丰神迥异,鹤发童颜,手持拂尘,说道与我前世有缘,看我今世有难,特来相救,说罢用拂尘打了学生头脑一下,学生一个激灵,睁眼才发现是南柯一梦,但从此之后,呆傻之症不治而愈。”
“哦。”孙元化说道:“可见世间真有鬼神,公子却是大难不死,因祸得福。”
赵无忌点点头,继续说道:“适才学生突然记起,老神仙曾对我说过,今年六月初六,华夏当有一大劫难,应在黄河。”
“哦?”孙元化闻言,一时也是大惊失色,历史上黄河经常改道,造成洪涝灾害,每一次都对黄河沿岸的城镇和百姓造成重大损失,是以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治理黄河,而明朝的河南巡抚,身为一省巡抚,主管全省之大事小情,最重要的任务反而是治理黄河。
明朝万历年间,名臣潘季驯发明了束水冲沙法,这才使得黄河主河道稳定下来,然而到了如今,潘季驯留下来的修防工程早已年久失修,河患再次严重起来。
听闻赵无忌说道有一劫难,应在黄河,孙元化本能地想到,难道黄河又要再度决口?在中华文明有记载的两千多年来,黄河决口就有一千五百次,早已成了家常便饭,但是既然有神仙点醒,想必此次决口规模甚大,非同小可,影响极深。
孙元化是个典型的中华传统士大夫,忠君爱国,心怀天下,听闻会有劫难应在黄河,心痛之余,转念便说道:“黄河之长,长达万里,不知老神仙可曾提醒,这劫难应在何处?”
宋应星在一旁说道:“此事事关重大,非同小可,公子可要谨慎言论。”
赵无忌看了两人一眼,故作无奈地说道:“若非是为了天下百姓,学生又何必多此一举?若能提前预警朝廷,赵某也不奢望半点功劳;若是此番预测失败,学生必然身败名裂,身陷囹圄,学生若无把握,有何必做此吃力不讨好之事?”
赵无忌穿越之前,闲暇间就喜欢看书,尤其喜欢看有关明朝历史的书籍,这次他也是突然想起,崇祯五年,六月初六,黄河将有一次大的决口,如今已经五月下旬,决口之日,近在眼前。
他记得此次黄河决口危害极大,无数百姓受害,直接导致了河南省内民变四起,滋生了无数乱军。
赵无忌又沉吟了一会,这才继续说道:“学生如果近期取得了一些小小成就,那也是赖这位老神仙所赐,比如大米花,肥皂,练兵之法,自从老神仙在学生头上打了一下之后,学生头脑里就好像多了东西似的,很多事情,都是自然而然就知道了。”
“老神仙曾经说过,六月初六的劫难,应在黄河,具体地点,就在孟津!”
“孟津!”孙元化陷入了沉思,黄河是出了名的“善淤、善决、善徙”,以致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孟津此处,确实是经常发生决口,河患严重。
赵无忌说道:“晚辈的名声,安危都是小事,只是不忍见百姓遭受如此之大的患难而已,若是孙先生与那河南巡抚有旧,哪怕是略为提醒,让其提前预防,早做准备,能多拯救一些百姓,也是好的。”
孙元化沉吟片刻,霍然而起:“反正老夫也是将死之人,此事老夫一力担之,绝不会牵连公子,请公子放心,明日老夫便星夜启程,前往河南,务必要提醒河南巡抚樊尚燝,万万要小心孟津决口!”
于是孙元化当晚就宿于赵家庄,与宋应星两人彻夜长谈,第二天一早,他心忧黄河之事,匆匆吃了早饭,便与赵无忌,宋应星告辞,一路急急忙忙往河南而去。
孙元化走后不久,叶家庄庄主叶修文前来拜访,听闻是未来老泰山登门,赵无忌不敢怠慢,急急忙忙迎了出去。
叶庄主一路行来,他是眼看着赵无忌从无到有,一片荒凉之中,建设起了赵家庄,而今赵家庄已经一片生机勃勃,热火朝天,一路所见,所有人的眼神,都充满着希望和快乐,先前那种难民的麻木绝望眼神早已消失不见。
整个庄园,时不时可见有妇女老人,打扫街道,又有幼小儿童,三三两两地背着个小筐,筐里装满猪草,送往远处的养猪场,原来赵无忌免费给工匠和家丁的家属提供住宿,食物,众人感激之余,也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整个赵家庄一片和谐,安宁,健康向上的气氛,叶庄主看在眼里,心里也是暗暗赞叹赵无忌手段高明。
两人进了客厅,分别坐下,又有人奉上香茶,寒暄了几句,赵无忌这才说道:“不知叶伯父今日前来,可有何事?”
叶庄主想了想,这才说道:“今日我也是受附近村庄所托,想和贤侄商量个事情。”
第四十三章樊尚燝()
叶庄主说道:“贤侄此番剿灭匪人飞天鼠及其部众,为附近百姓除掉一害,百姓们无不感恩戴德,昨日高各庄,七里屯,王家庄的里正,宿老,一起来叶家庄拜访,与我商议。”
“他们见识了贤侄的士兵雄壮,威武昂扬,所以推举我来和贤侄商量,若是贤侄的部众能够担当起保护这些村庄的任务,他们愿意每月拿出十两银子,作为养兵之资,算上我叶家庄,每月贤侄可得银钱四十两。”
赵无忌想了想,说道:“只是我手头人力有限,无法面面俱到,不能同时在四个村庄布置家丁。”
叶庄主说道:“无妨,贤侄只需定期派一队家丁,去各个村庄巡逻一番即可,日常保安,自有各个村庄自行解决,只是若是再有飞天鼠这种窥伺一旁的贼人,贤侄便有征讨之责,务必要保得村庄平安。”
赵无忌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没有问题,我可以每天派一队家丁前往各个村庄巡逻一遍,若是有歹人犯境,我必带领人马,给予歹人迎头痛击。”
叶庄主说道:“如此甚好,一言为定,我回去便去联系这几个村庄,明日再带他们前来,与贤侄约定具体事宜。”说罢,他深深看了赵无忌一眼,又说道:“若我没记错的话,贤侄今年已经十九岁了吧,岁数也不小了。”
说完叶庄主再不言语,只是低头饮茶。
赵无忌心思缜密,反应快捷,猛然想起一事,急忙开口说道:“叶伯父,小侄也有一事相求。”
叶庄主抬起头来,面带微笑:“贤侄有事请讲,老夫定然无有不允。”
赵无忌面色微红,说道:“小侄与伯父爱女向来已有婚约在身,如今年岁渐长,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还望伯父成全,将叶婉儿许配给我,赵无忌感激不尽。”
叶庄主等的就是他这句话,听闻赵无忌开口提亲,心内欢喜,然而却还要矜持一番:“嗯,你也确实到了该成家立业的时候了,贤侄最近的努力,老夫也看在眼里,也罢,今年年底,老夫择个吉日,便给你们完婚吧。”
“要是宦晗兄还在人世,那不知道该如何欢喜。”眼看两人婚事落定,想起亡故的老友,叶庄主感慨万分,孩子们都大了,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了,而当初的知交好友,曾经的风流少年,早已化为黄土,天人两隔。
想起当初与赵无忌之父,两人同窗好友,无话不谈,也曾一起立誓要得个功名,出人头地,两人知交莫逆,意气相投,更是在孩子们尚小的时候便定下亲事,如今孩子们已经长大,即将履行当初的婚约,结为夫妻,可是老友却已不在人世,看不到这一切了,想到这里,叶庄主眼中隐隐有泪光闪动。
赵无忌看到叶庄主的神情,知道他想起了自己的亡父,他穿越而来,对这一世的父亲并未谋面,也未有太多感觉,此刻也只好低下头去,沉默不语。
过了半晌,叶庄主才从思念亡友的情绪中回过神来,看着赵无忌,温言说道:“老夫知道贤侄一向很忙,也就不打扰贤侄了,明日我便带着周边村庄的里正,宿老,前来与贤侄商谈保安一事,另外今年秋收之后,我便择一良辰吉日,给贤侄完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