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错,这就是孙承宗送给赵无忌的宝船技术以及制造图纸的副本。
赵无忌如今手下并没有合适的造船人才,张名振勉强算是一个,不过他虽然懂一些造船,却并非专业的造船人士,他的本职还是一名海战悍将,若不是当真无人可用,赵无忌并不想启用张名振去造船。
负责造船最适合的人选是顾炎武,但是顾炎武如今身上的担子已经很多了,实在无暇他顾,归庄是个可造就之才,赵无忌有意慢慢培养归庄,将来让他负责造船一事。
原本赵无忌也做好了从从头开始起家造船的准备,打算招聘一些有经验的熟练造船工匠,辅以大批年轻新人,逐步一点一点地开始自己的造船大业。
然而有了宝船的制造技术之后,以此为学习的范本,他的造船队伍的成长速度会大大加快,原本他是做好了三四年后造出大船的准备,而今有了宝船制造图纸在手,赵无忌决心用两年时间,建造出几艘堪用的大海船。
造船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论其他,就拿造船的材料来说,很多木料就并非是拿来就能直接用的,还需要经过处理,放置,风干等种种程序,方才能成为合格的造船材料,含有水分的木料并不能直接拿来用,而这些木料的处理时间,有时甚至会长达一两年。
所以赵无忌打算花费两年时间造出大海船,对于一支白手起家的造船队伍来说,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速度了。
二十多个大箱子摞在一起,这让赵无忌非常有安全感和满足感,看着这些箱子,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将来的大海船,看到了万丈波涛之中,威风凛凛的明军战舰乘风破浪的情景,那将是何等的激动人心啊。
思绪转回现实,赵无忌又开始考虑造船的地点,他初步打算选在后世的东营港的位置,也就是如今的青州府乐安县辖区内。
后世的日照港也在青州府的辖区之内,日照港的港口环境比东营港更为优越,然而日照港也有他的劣势,相比东营港,日照港距离青州府城太过遥远,无论是运输粮草还是调动兵马,都颇为不便。
并且东营港隔着大海,正对后金腹地,将来从这里出兵攻击后金非常方便,而要是从日照港出兵,那就要绕过山东半岛,绕上好大一个圈子。
所以赵无忌最终选择的是在东营建港。
建造港口也需要花费时间,如今已是初冬,并不适合大张旗鼓地搞基建,只能等到明年开春之际,才能实施东营港的开发计划,赵无忌准备将其命名为乐安港。
赵无忌打算在乐安港砸上一大笔钱,而首当其冲之事,便是要在青州府至乐安港修建一条水泥路,赵无忌让顾炎武测算过,就算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明年的水泥的成本大大下降,造这么一条路,至少也需要十几万两银子。
不过赵无忌如今手握四轮马车这个巨大的摇钱树,十几万两银子虽然多,但他咬咬牙还是能拿出来的,要想富,先修路,修路带来的经济效益绝不是只有那几个买路钱而已。
目光依依不舍地自那些箱子上收回,赵无忌看向自己面前的这张厚重的红木书桌,上面文房四宝俱全,制作精美的宣笔,徽墨,宣纸,端砚,哪一样拿到后世,都是价值千金的古董文物,此外桌上还摆着几封信,这些信都是这几日刚刚到的,他还没有来得及看。
赵无忌轻轻地往椅背上一靠,此刻的他,什么也不想,只是完完全全地放空大脑,让自己好好地休息了一会,片刻之后,他的身姿再度坐直,长长地伸了个懒腰后,他拿起了桌子上的第一封信。
这封信是在京师的王福禄送来的,说道李长庚因贪污受贿之事败露,已经伏法,皇上大怒,尽抄其家产,灭其九族,不过京师中如今有些人心惶惶,有流言宣称李长庚的真正死因乃是他投靠了后金,为后金做奸细。
堂堂大明阁老,居然会屈尊为蛮夷野人做奸细,可见他是有多不看好当今朝廷,此刻的京师中也是人心浮动,有谣传还有很多朝廷命官暗中和后金勾结,人心惶惶之下,已经有些富人开始偷摸向江南一带转移财富。
放下这封信,赵无忌叹了口气,虽然揭穿了李长庚和李懋芳的阴谋,但是这种高官叛变的事情,原本就会使百姓对朝廷的信心受到打击,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停了一停,他拆开了第二封信,这封信则是陈国宝写来的,说道苏泰夫人已经自草原进入大明境内,陈国宝已经派出五百名精锐士卒一路护送,估计半月之后,苏泰一行人就会到达青州府。
跟蒙古人的矿石交易日渐红火,大量的银钱矿石从草原运往神木、张堡,白花花的银子不断在冶炼工坊内被提炼出来,成为西北取之不竭的财源,另外鄂尔多斯部的某个地方,最近还发现了一座金矿,储量甚大,可以想象日后的冶炼收入还会大幅增长,如今冶炼矿石每月都能有三万多两银子的收益,他请示赵无忌,这笔钱是留在西北,还是送到青州府来。
赵无忌想了想,便取了一张信纸,提笔给陈国宝写回信,他在信中勉励了一番陈国宝,最后提及西北矿产收入的银子先不要送来,自己这边暂时还不缺钱,此外也嘱咐陈国宝不要懈怠练兵,西北局势复杂,兵事万万忽视不得,若是经费不够,赵无忌同意他可以动用部分冶炼矿产的收入。
第四百九十九章徐怡来信()
赵无忌拆开了第三封信,这封信很意外地来自于兵部尚书张凤翼,张凤翼在信中写道,自从得知他要造大海船,自己便找个机会向崇祯上奏,说道如今南京的宝船厂荒废已久,迟迟没有造船的订单,以至于工匠们的俸禄都已发放不出,如今赵无忌正在山东造船,倒不如将宝船厂部分迁址到青州府,将大部分工匠也跟着派遣过去,如此,一来可以使宝船厂得以维持,二来工匠们也有活干,乃是两全其美之策。
若不是张凤翼提起,崇祯都忘记了大明还有这么一座造船厂,既然张阁老说船厂已接近废弃,倒不如搬到青州,让赵无忌废物利用一番,于是崇祯大笔一挥,同意了张凤翼的提议。
张凤翼要赵无忌提前做好准备,皇上的旨意已下,快则半月,慢则一月,宝船厂的工匠们就会来到青州。
看了张阁老的书信,赵无忌真是十分感动,张阁老昔日在朝堂上就没少帮赵无忌的忙,而今又在造船之事再度援手相助,如此恩德,不知何时能报。
赵无忌提起笔来,怀着感激的心情给张凤翼写回信。
写完了给张凤翼的回信之后,此时窗外日头已经西斜,金黄色的夕阳透过窗楹,照进了屋子里,也在少年的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少年随手拿起最后一封信,信封上的字体娟秀俏丽,看落款正是魏国公嫡女,郡主徐怡。
缓缓打开信封,徐怡秀丽的字迹映入眼帘:“济南一别,已有两月,赵兄之风采,犹在徐怡眼前,不知赵兄可还安好?……”
徐怡在书信中提到,赵家庄以及庆记商行最近形势都是一片大好,庆记最近推出的茉莉花味道的香水吸引了许多弗朗机商人前来采购,他们大批大批地从庆记采购香水,香皂等商品,运回欧罗巴大陆,贩卖牟利。
也因此,最近赵家庄再度从难民中募集了五百多人的雇工,以满足客户们越来越多的订单,洋人最喜香水和香皂,而大明这边,销量最高利润最厚的乃是玻璃。
这时候的大明,对域外的国家还不是很了解,徐怡也不能免俗,凡是洋人,一律称其为弗朗机人,赵无忌嘴角上勾,露出一抹笑意,接着看了下去。
徐怡还提到,在接触中,这些弗朗机人偶尔也会抱怨,说道大明的海防都督郑芝龙收费太狠,只有持郑家令旗者方能在大明海域畅行无阻,而一枚小小令旗,要价高达三千两银子。
但这些洋人还不敢不买,因为若是没有郑家的令旗,在海上很容易会受到海盗的袭击,落个人财两空的下场,权衡之下,这些洋人只得乖乖掏钱购买令旗。
放下徐怡的书信,赵无忌陷入了沉思,徐怡是知道他要造大海船实施海贸之事的,她在信中提起郑芝龙,显然不会是无的放矢,隐隐似有提醒赵无忌小心郑芝龙之意。
郑芝龙是大明沿海的大海商,同时他也是著名的大海盗,他以一己之力,纯依靠民间的力量建立起了强大的海军,自从朝廷实施海禁之后,海盗们迅速地填补了朝廷水军留下的空白,时至今日,海盗们不断地发展壮大,即使是朝廷的水军,也无力与之为敌。
崇祯刚刚即位之际,郑芝龙便自台湾率十八芝进攻泉州,大破明朝福建水师,震动朝野,无可奈何之际,朝廷不得不考虑招抚郑芝龙一事,于是在崇祯元年七月,福建巡抚熊文灿招抚郑芝龙成功,任命其为海防游击,官职为五虎游击将军。
有了官职在身,行事更加便利,郑芝龙的势力这几年愈发庞大起来,就在今年四月,郑芝龙击破了另一股大海盗刘香的舰队,并杀死了刘香,大明沿海的海盗一时间全部销声匿迹,海疆遂平。
在赵无忌看来,郑芝龙更像是披着官方外衣的海盗,具有相当程度的独立性,大明朝廷并不能真正调动他,命令他,与他打交道,颇是要费上一番心思。
在自己的海军尚未形成战斗力之前,赵无忌不打算和郑芝龙发生冲突,和他保持合作才是上策。
赵无忌如此重视郑芝龙,不仅仅是因为他目前拥有的强大海上力量,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郑芝龙在后世有个非常出名的儿子,叫郑成功。
思忖了一会后,赵无忌铺开信笺,开始给徐怡写回信。
郑芝龙目前是海防都督,属于大明的武将序列,想来会与主管南京兵事的魏国公有些交集,赵无忌想请徐怡从中帮忙安排,最好在近期内,让自己和郑芝龙见上一面。
赵无忌想和郑芝龙谈一笔生意,一笔很赚钱的生意,那就是橡胶。
马车、牛车作为交通利器,在火车出现之前,依旧是大明最主要的运输工具,想让马车和牛车在大明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轮胎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制作轮胎最好的材料,乃是橡胶。
如今用牛皮缝制而成的轮胎不仅工艺麻烦,造价高昂,更主要的是牛乃是大明农业最重要的生产原料,在没有拖拉机的古代,农民耕田往往要依靠畜力,将宝贵的耕牛抓去杀了,皮革制成轮胎,在赵无忌看来简直是暴殄天物。
这也是四轮马车在目前只能作为奢侈品,而不能大量普及的原因,因为轮胎供应不上,所以橡胶的生产,已经是迫在眉睫,毕竟橡胶树从种植到长成,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橡胶只能在热带地区种植,想要把橡胶从热带地区通过大海运送过来,就绕不过去郑芝龙,郑芝龙拥有强大的海军,与其合作,也有助于保护橡胶种植园的安全。
对于郑芝龙,赵无忌是抱着十分尊重的态度的,而想要把橡胶生意做大做强,就离不开郑芝龙的配合。
橡胶在后世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不仅仅在民生用途,在军事上也有重大的意义,这么重要的物质,一定要选择一个强大而可靠的合作伙伴。
崇祯八年还有一个多月就会过去,明年,也就是崇祯九年,会发生历史上著名的丙子之役,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正式称帝后,大举入侵朝鲜,打得朝鲜王不得不投降,并将朝鲜由大明的藩属国,变成了大清的藩属国。
丙子之役后,朝鲜不再支持明朝,却派兵、运粮参与清军对大明的进攻,皇太极控制了朝鲜,不但削弱了明朝,还大大增加了清军的实力。
孙承宗作为大明少有的战略家,当赵无忌提及清军会入侵朝鲜时,他便马上敏锐地感觉到了皇太极的险恶用心,以及大明由此将会陷入的不利地位,所以老人当时才会如此的愤怒。
只是,战场上最终是要靠实力来说话的。
对于丙子之役,赵无忌的想法是要参加,但是不能牵扯太深,这是由目前大明、后金、朝鲜之间的局势以及赵无忌目前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
首先,赵无忌目前的兵力有限,陈国宝的部队要镇守西北,不能参战,赵无忌能动用的只有手头这六千兵马,赵无忌记得历史上皇太极几乎是主力尽出,大军十万入侵朝鲜。
六千对十万,赵无忌自忖是打不过皇太极的,就不提在士卒数量上的劣势,仅仅是后金最精锐的白甲兵,数量就高达八千,远赴朝鲜,率六千人与皇太极的十万大军决一死战,天时地利人和尽丧,赵无忌心忖除非是自己脑子进了水,否则绝对不会如此冲动。
而大明境内,匪患未平,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依旧肆虐四方,赵无忌没有理由放着内贼不除,却跑去朝鲜和皇太极决战。
但是此战也不能不参与,绝对不可坐视皇太极得手,再反身给大明以致命一击,所以赵无忌必须参战,但是如何参与其中,却是需要赵无忌好好斟酌一番。
北条家的小岛茂这步暗棋,也许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想到这里,赵无忌心意一动,目光投向了正在窗外,弯着腰撅着屁股扫地的北条兰身上。
第五百章人未眠()
赵无忌冲着窗外喊了一声,很快,北条兰便款款走进书房中,在赵无忌对面的椅子上坐了,神态间有些紧张不安。
自那日春风一度之后,两人的生活依旧与以往一样,并无什么变化,赵无忌每天都在忙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北条兰则尽职尽责地努力扮演侍女和厨娘的角色,并乐此不疲。
相比贫瘠的岛国,北条兰觉得喜欢大明更多一些,这里的人民风淳朴,每个人对她都很友好,这里生活安定,她不必像在倭国一样,东躲西藏,躲避幕府派人的追杀,并且,她还是个小吃货。
烤羊腿,锅包肉,溜肉段,拔丝地瓜等等等等,北条兰觉得自己在大明这几个月吃过的美食,比自己在倭国十几年吃的都多。
更何况华夏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在这里,西瓜,葡萄,柑橘等水果都可以敞开来吃,北条兰虽然是北条家的贵女,身份尊贵无比,但是在倭国的时候,她一年也难得吃到几次西瓜,并且还常常是一个西瓜十几个人分,她每次也只能吃到一小块。
岛国实在是太贫瘠了,北条兰暗自想道。
在赵无忌的言传身教之下,赵府中的厨子手艺堪称是青州府第一,每个前来赵府的宾客,对赵府的饭食都是赞不绝口,另一个小吃货王盈儿也是每天都来赵府蹭饭,作为小吃货北条兰来说,在赵府的日子,宛若天堂。
最重要的是,这里还有一个人,一个能让北条兰心甘情愿去服侍的男人,年轻的明国大人赵无忌,他大权在手,才华横溢,是很多女人喜欢的对象。
有时,忙碌中的北条兰,也会抽空偷偷看上自家俊秀的大人几眼,大人可是答应过她,会娶她为妻,而他和她的孩子,将是未来的倭国之王。
对此,北条兰从不怀疑,自家大人,言出必行,就从来没有过失败的时候。
也正因如此,虽然是侍女身份,她在这里干得却也是十分卖力,经过了十几年颠簸流离的生活,苦尽甘来之下,北条兰对如今的幸福生活非常满意,也极为珍惜。
于是就这样,堂堂北条家的贵女,心甘情愿地在赵府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侍女。
赵无忌看着对面的女子,眉头微皱,明明已是自己的女人,却总喜欢低调地扮演侍女和厨娘,劝了她几次也坚决不改,也只得随她去了。
北条兰被赵无忌灼灼的目光看着,心中有些拘谨,身子不安地在椅子上轻轻扭动着,丰满的身材,曼妙的身姿,看得赵无忌情不自禁地升起一股奇妙的感觉。
北条兰低着头,不知为何,她的脸红得想要滴出血一般,真是好奇怪,明明自己和大人是很亲密的关系,为什么自己还这么紧张呢。
赵无忌脸也有点红,不过正事要紧,他定了定神,轻咳一声开口说道:“北条姑娘,本官最近事务繁忙,有些忽视了你,你在这里过得可还如意?”
北条兰低着头,声音也低得跟蚊子似的,“妾身很好,有劳夫君挂念了。”
听到她称自己为夫君,赵无忌不知怎地,竟是有些按捺不住,他突然走上前去,一把搂住北条兰的腰,将她从椅子上拉起,随后便狠狠地吻了下去。
北条兰也热切地回应着,两人吻了半晌,方才喘着气分开,北条兰倚在赵无忌怀中,柔声问道:“夫君可是有事?”
赵无忌拥着怀中的美女,嗯了一声。
北条兰稍稍用力,挣脱了赵无忌正在她身上不断摸索的魔爪,头发散乱,眼神迷离,脸上一片潮红之色,“夫君有事请说,妾身万万不敢误了夫君的大事。”
赵无忌看着她丰满而又娇小的身形,犹如熟透蜜桃一般的媚态,心中猛然腾起一股熊熊烈火,他怔了一下,随手关闭了屋中的窗户,随即大步上前,拦腰将北条兰抱了起来,向着榻上快步走去。
北条兰身子瘫软的像水一样,她闭上眼睛,伸出双手也紧紧抱住了赵无忌……
不知过了多久,屋子里终于恢复了宁静。
北条兰依旧如同一只八爪鱼般缠在赵无忌身上,眉宇间春光无限,“夫君,现在可以说正事了吗?”
“怎么?传宗接代就不算正事吗?”赵无忌有心逗弄逗弄她。
想起刚才的羞事,北条兰啊了一声,再度把头紧紧埋进赵无忌的胸前,只是双手依旧紧紧抱着自己的男人。
她等了半晌,也不见赵无忌开口,讶然抬头望去,只见赵无忌闭着眼睛,已经睡得熟了。
看着赵无忌有些清瘦的面庞,北条兰的眼中尽是浓的化不开的爱意。
自家夫君有多辛苦,北条兰十分清楚,外人看似他大权在握,日进斗金,无比的风光,而她却知道,在这一切风光的背后,自家夫君曾付出了何等辛苦的努力。
昨日已是半夜夫君方才归来,还当做宝贝似的自外面运回来十几个箱子,听李定国说,夫君乃是马不停蹄一路从高苑县回来的,到家之后,才睡了几个时辰,天还没亮的时候他又早早起床,前去南阳学院巡视,待到午时方才回来。
也难怪他会如此疲惫,以至会不知不觉地睡着,看着面前少年俊秀的面孔,北条兰决定让他尽量多睡一会。
赵无忌连续奔波了数日,早已疲惫不堪,这一觉他一直睡到日头西斜,夕阳的光辉照在了他的脸上时,方才悠悠醒来。
身边玉人已经不见踪影,榻上却犹有她留下的阵阵幽香,赵无忌闭上眼睛又躺了一会后,这才穿衣起身,推开窗户,一阵刺骨的寒风吹了进来,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冷战,好冷。
冬天已经来了。
晚饭后,赵无忌再度找来北条兰,问道:“小岛茂那边,最近形势怎么样?”
“小岛君在那边进展的很顺利,前些日子他还曾来信告诉妾身,他用大人给他的经费,购买武器,募集了三百多名武士,如今我们北条家,已经是倭国最大的几股反抗势力之一了。”
三百多人就成了最大的抵抗势力,你们的实力是该有多弱小啊,赵无忌暗自吐槽了一句,随即他又正色对北条兰问道:“小岛茂那边,目前可曾有什么困难?”
北条兰皱起好看的眉毛想了一会,才说道:“听小岛君的语气,目前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不足,毕竟我们是地下抵抗势力,残暴的幕府竭尽全力地打压我们,我们又不能随便劫掠百姓,很难获得稳定的财源。”
赵无忌听了,面色不变,心中却是大喜,小岛茂缺钱就对了,他不缺钱,自己如何开展下一步的行动?
看着北条兰柔美的脸,赵无忌说道:“你一会替我给他去封信,就说本官为他寻到一个稳定的财源,具体则是如此如此……”
不知不觉中,夜色已深,黑沉沉的暮色笼罩了整个青州城,白日里喧哗无比的街道上如今空无一人,寂静冷清,青州府衙中,赵无忌的书房内依旧灯火通明,两只粗大的牛油蜡烛熊熊燃烧,将屋子里映得如同白昼一般,赵无忌倚在红木制成的书桌旁,正在挑烛夜读。
赵无忌平时没什么讲究,穿的衣服,吃的东西并不特别挑剔,但是唯独书房被他布置的异常整洁与典雅,就连书架和书桌也都选用的上等红木,精心打造而成。
知识无价,赵无忌觉得,对待知识的载体——书籍来说,典雅的家具也是一种对知识的别样尊重。
此刻,他正在看那本得自于孙承宗的书——《车营扣答合集》,书中撰写了火器与战车、步卒、骑兵、辎重结合运用的作战方法,让他看得如痴似醉,沉溺其中而不自知。
果然不愧是大军事家和文坛领袖编撰的书籍,便是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本书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烛光下,赵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