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鲜王朝上上下下完全没有提防,担任先锋的满清大将马福塔,率领三百最精锐的白甲兵,在朝鲜境内纵横穿插,神出鬼没,如入无人之境,极大地打乱和迷惑了朝鲜军队的军事部署。

    随后,皇太极与代善的主力大军挥师南下,趁着马福塔将朝鲜境内搅得团团乱的时候,全力突击,一路弃坚城而不攻,直扑朝鲜王城。

    猝不及防的朝鲜王,仁祖李倧惊慌之余,临时拼凑组织了四万军队前去抵抗这三百满清骑兵,由于是临时拉来的队伍,也没有什么纪律性,以至于在平壤的双岭遭遇了罕见的大败。

    此战,四万朝鲜官兵被以马福塔为首的三百满清骑兵杀的一败涂地,五千名官兵当场丧命,其余朝鲜官兵四散而逃,朝鲜王惊慌之下,将王妃王子和大臣的家眷都送往江华岛,自己则带着部分家属和侍卫匆忙逃入了南汉山城,在守军高达一万两千人的情况下,居然不敢出城与外面的三百满清骑兵交战!

    马福塔包围朝鲜王城,围而不攻,封锁住王城之后,便开始在朝鲜境内大肆烧杀劫掠,此时皇太极也已率领主力,连下郭山城,定州,安州数个城池,多尔衮部更是攻占了朝鲜重镇汉阳城,自此,皇太极主力与多尔衮部在朝鲜王城胜利会师,十万大军将南汉山城团团围住。

    十余日后,满清大军在朝鲜境内到处抢劫财物和人口,足足五十万平民百姓被抓为奴隶,送往辽东,此后,睿亲王多尔衮趁冬季江面结冰之际,再度故伎重演,率主力横穿冰面,攻破了江华岛,俘虏朝鲜王子、妃子共七十六人。

    此后,孔有德部的红夷大炮也已运到,于是皇太极便下令,以红夷大炮发炮攻城,每日王城之下总是炮声隆隆,使得朝鲜王惊惧不已。

    眼看大势已去,正月三十日,朝鲜王送出自己两个儿子作为质子(人质),又把朝中的主战派大臣洪翼汉、尹集、吴达济三人交出,自己则脱去王服,改穿青衣,徒步前往清军营寨拜见皇太极,行以三拜九叩大礼,皇太极亲自拿鞭子给了朝鲜王一阵狠抽,这才消了心中之气,自此,满清入侵仅一个月,朝鲜便宣布投降,成为满清的藩属国,而被交出的三人,被皇太极全部处以极刑。

    而此时,朝鲜王派去大明请求援军的使臣才刚刚到达大明京师……

    崇祯皇帝第一时间接见了朝鲜使臣,表示了对朝鲜局势的深深关心,承诺会立即派出大军,前去援救朝鲜。

    随即,与内阁六部大臣商议过后,崇祯皇帝决定任命总兵陈洪范为平虏将军,调集各镇舟师,前去援救朝鲜。

    然而十天后,当朝鲜投降的消息也传到京师的时候,大明派出的平虏将军陈洪范的大军,还没有出发。

    建极殿平台之上,崇祯再度召集手下重臣在此议事,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脸色铁青,他感觉自己又被手下这些无能的臣子们给拖累了。

    目光瞥向礼部尚书孔贞远,“孔阁老,满清使者何在?朕要问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一边在这里和朕议和,一边暗中偷袭大明的藩属国?”

    孔贞远脸色十分尴尬,犹豫了好一会才吞吞吐吐地说道:“老臣无能,满清使者十余日前已不辞而别,临走时留下书信一封,指责我大明没有诚意议和,故此他们才会愤然离京。”

    啪的一声,气急败坏的崇祯站起身来,随手抓了身边一个物件就冲着孔贞远掷了过去,孔贞远吓得呆了,竟然也不知躲避,但崇祯皇上气急出手,准头有失,他掷出去的玉如意砸到了孔贞远身后的柱子上,断成两截。

    崇祯皇帝看到自己最喜爱的玉如意受损,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一股热血涌上脑门,他猛地伸出右手,指着孔贞远,“满清使者出逃,为何今日才禀告给朕?分明是你也与满清私通,朋比为奸!来人!”

    眼看皇帝明显是被气糊涂了,以温体仁为首,殿中大臣急忙纷纷跪倒,“皇上请息雷霆之怒,孔尚书绝非此类人,请皇上三思啊。”群臣一面跪倒,一面在心中升起了兔死狐悲之感,今日皇上把怒火发向了孔贞远,来日未免不会轮到自己等人。

    看到手下重臣们纷纷跪倒,崇祯也晓得自己做得有些过火,他勉强压抑住自己的怒气,沉着脸缓缓坐下,冷冷的声音在宽阔的大殿中响起,“孔贞远尸位素餐,碌碌无能,以至贻误国事,现免去礼部尚书一职,贬为庶人,永不录用!”

    孔贞远如遭雷击一般,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为大明朝廷勤勤恳恳地效力了一辈子,刚刚担任礼部尚书不过几个月,便一脚自天堂掉落万劫不复的地狱,万般委屈和心酸一起涌上心头,花白的头颅微微颤抖,身子不断抽动,哽咽着半晌也没能说出话来。

    “怎么?朕的决定,孔贞远,你好像不满意?!”崇祯眉毛挑起,眼中似有无穷的雷电正在缓缓聚集。

    扑通一声,孔贞远跪倒在地,用力地接连磕了三个响头,“老臣无能,老臣谢恩。”

    片刻后,看着孔贞远踉跄孤寂的身影渐行渐远,几位阁老也都沉着脸一言不发,心中却是涌起了无穷的悲哀之意……

第五百三十六章白皙通候最少年() 
看着孔贞远的身影渐渐消失,崇祯皇帝余怒未消地冷哼了一声,他扫视了群臣一眼,“诸位卿家,可是觉得朕刚才做得过分了?”

    几位大臣急忙摇头不迭,眼看崇祯皇帝如此刚愎自用,谁也不敢这时候触皇上的霉头,温体仁上前一步,开口说道:“老臣以为,孔贞远能力平庸,碌碌无为,以至耽误了朝廷大事,此种人确实不宜再在朝中为官,皇上及时贬斥他,乃是再正确不过的亡羊补牢之举。”

    “亡羊补牢?”想起前几日做出的同意与满清议和的决定,崇祯简直连肠子都悔青了,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个钓鱼的人,刚把带着香饵的鱼钩扔下去,结果狡猾的鱼儿马上吃了诱饵,却把钩子吐出来跑掉了。

    一个月啊,这才短短一个月,朝鲜就投降了,而大批的流贼却依旧在大明境内活跃着,李自成继承了闯王的名头,高迎祥的残部大都前去投靠于他,声势相比高迎祥反而更胜,张献忠为人狡猾,又有收买了大批民众给他通风报信,行动一向神出鬼没,官军总也无法找到他的踪迹,却经常被他时不时地偷袭一下,损失惨重。

    早知今日,朕当初为什么要同意议和啊,张凤翼张阁老早就提醒朕,满清要对朝鲜下手,赵无忌更是又上奏折,又派人前来京师,提醒朕满清将会速胜,让朕早做准备。

    朕要是听了赵无忌的劝说,早早地派出陈洪范出兵,或许朝鲜也就不会投降了吧?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悚然惊觉,赵无忌当初可是还说过,皇太极攻破朝鲜之后,必然会出兵皮岛,拔掉皮岛这颗满清眼中的钉子,不行,失去朝鲜,再失去皮岛,皇太极将再无后顾之忧,朕必须早做准备!

    他看了恭恭敬敬侍立在一旁的杨嗣昌,不知为何心中突然对这个臣子有些厌烦,略一沉吟之后,崇祯皇帝开口说道:“老首辅言之有理,如今朝鲜已失,正是亡羊补牢之时,我大明是万万不能再失去皮岛了,不知众位卿家,计将安出?”

    几位大臣你看我,我看你,彼此都已明白了对方的心意,同意议和是崇祯皇帝的决定,而丢了朝鲜后,皇上却把责任推到礼部尚书孔贞远的头上,如此揽功诿过,让人寒心,这个时候,当然是尽量不说话,少说话,万一说错了话,皇上秋后算账、甩锅怎么办?就在刚才的朝堂上,若不是群臣一起下跪拦住了崇祯皇上,皇上盛怒之下,只怕孔贞远当真会被扣上一个通敌的帽子,更会罪及九族,满门抄斩。

    只有兵部老尚书张凤翼乃是曾上过战场,经历过战阵的,他却是不怕事,“皇上,朝鲜与东江镇向来是我大明在满清背后的利剑,如今朝鲜已失,满清朝鲜联手,东江镇危矣,所幸总兵陈洪范大军已集结完成,皇上可速速下令,命陈洪范率军急援皮岛,不得有误,只要皮岛在,朝鲜会或许还有重新收回的一日。”

    他嘴上说的坚定,其实心中早已对收复朝鲜不再抱任何希望了,大明如今应付满清尚且自顾不暇,哪里还有精力去朝鲜半岛开辟第二战场?只怕从此之后,实力此消彼长,得了朝鲜的满清,将更是如虎添翼一般,只盼能守住皮岛,保住这把满清背后的利刃,以减轻大明在正面战场上的压力。

    张凤翼年岁已高,说了一番话后就有点喘不上气,他停了停,又开口说道:“此外,皇上也无需过分担忧,皮岛四面环海,易守难攻,鞑子长于骑射,海战却是其短板,只要陈总兵的援军能够及时赶到,多多带去火炮弹药,以火器据坚城以守,皮岛必不会有失。”

    崇祯听了,点了点头,“张阁老此言大善,诸位卿家可还有其他计策?”

    众人顿时都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张阁老一向胆大敢说话,他肯出头最好,到时万一皮岛也丢了,背锅的就是他了,至于自己,还是韬光养晦比较好。

    杨嗣昌脸色有些讪讪的,提出同意议和的乃是他,结果崇祯把怒火发泄到了孔贞远身上,他内心明镜一般,晓得皇上对他网开一面,感恩之余,他觉得自己应该再为皇上做一些什么。

    “皇上,臣以为,皇太极精锐尽出,后方必然空虚,皇上此时或可下令辽东诸将骚扰敌军后方,命总兵吴襄,祖大寿等人率军突袭鞑子腹地,一来可报失去朝鲜之仇,而来也可侧翼呼应东江镇,减轻鞑子攻击皮岛的压力。”杨嗣昌也站了出来,给崇祯出谋划策。

    “善。”崇祯听了,大喜过望,在宁锦一线,可是有着几十万大明的士卒在那里驻守,皇太极全力攻取朝鲜,后方空虚是一定的,哪怕明军出兵十万,能杀伤杀死几千几百个鞑子也是好的,也能多少挽回一些大明失去朝鲜的颜面。

    “嗯,传朕的旨意,命辽东总兵吴襄,总兵祖大寿速速派兵,攻击满清腹地,侧翼呼应皮岛守军,此外,总兵陈洪范即日起集结舟师,增援皮岛。”事不宜迟,崇祯急忙下旨调兵遣将,希望保住皮岛,保住东江镇。

    东江镇的重要性,崇祯当初可是领教过的,当时袁承焕矫旨斩了毛文龙,没了毛大帅在背后的牵制,皇太极大喜过望,三个月后便兴兵来犯京师,杀得京城之外一片尸山血海,数百万百姓,俱遭荼毒,这也是其后崇祯杀袁承焕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皇太极打下了朝鲜,若是丢了皮岛,崇祯几乎可以想象,皇太极卷土重来,再度入侵大明简直已是板板钉钉,这,不容得这位年轻皇帝不着急。

    张凤翼不动声色地瞥了杨嗣昌一眼,在心中暗自叹了口气,杨文弱还是过于想当然了,辽东那些骄兵悍将,要起饷来如狼似虎,打起仗来哭爹喊娘,固守不出他们还能胜任,想要他们上阵打仗,还是主动攻击满清,怕是难啊。

    下完了旨意,松了口气之余,崇祯皇帝感觉自己好像遗忘了什么事似的,他仔细想了想,觉得自己此番的安排应是无懈可击,他带着疑惑的神情又想了一会,却依旧没有想起自己疏忽了哪里,只得叹了口气,“东江镇位置重要,断然不容有失,命总兵陈洪范加紧进军,一定要赶在满清攻皮岛之前到达,若再有耽搁,定斩不饶!!”

    辽东,宁远城,几匹快马迅速地在城内奔驰着,急促的马蹄声传来,沿途百姓无不慌张躲避,没多久,快马在总兵府门前停了下来,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将官打扮的人翻身下马,此时早有听到马蹄声的门子将大门打开,那将官将手中缰绳随意抛给身后的手下,便急匆匆地走进了总兵府。

    此人身材高大健壮,头戴亮银盔,一身银白色甲胄,身上还披着一件白色披风,他的耳朵比一般人要大很多,此外鼻子上方也有一道淡淡的伤痕,不仔细看,看不出来,此人面容白皙,眉宇间英气勃发,步伐矫健有力,竟是位难得一见的美男子。

    只见这白衣将官行动迅速,很快接连穿过数个院落,最终来到了一处寂静所在,只见一片银光素裹的树林前面,一处房屋静静伫立。

    白衣将官快步走到房屋门前,伸手欲要敲门,却又犹豫了一下,屋内人早已听到他的脚步声,随即屋中传来了一阵苍老的声音,“三桂,进来罢。”

    门外的将官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吴三桂,此时他年仅二十五岁,在辽东军担任参将一职。

    吴襄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吴三凤,二子吴三桂,三子吴三辅,这兄弟三人,以二子吴三桂最为出色,不但长相英俊,并且勇力过人,还颇有谋略。

    说起吴三桂,在当时的大明,可是个了不得的英雄人物。

    十八岁那年,曾经有一次,他的父亲吴襄带了几百人出去侦查敌情,不幸被满清骑兵发现,结果吴襄被满清一万多大军团团包围。

    当时满清打算逼迫吴襄投降,所以只是派兵围困住了吴襄等人,此事被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得知后,因为当时城中没有足够的兵力,祖大寿最终决定放弃吴襄,不再出兵救援。

    这时的吴三桂正是年少气盛的时候,得知自己父亲被围,偷偷带着自己挑选出来的二十多个精锐家丁出了城,前去援救自己的父亲。

    结果这事还真被他给办成了,据说当时吴三桂手持大刀,胯下骏马,在鞑子军中左冲右突面无惧色,堪称是所向无敌,最终他成功地救出了自己的父亲吴襄,不过战斗中他也受了伤,鼻子上面被鞑子划了一刀。

    此战之后,冒死救父的事迹传播开去,吴三桂名声大噪,被人看做是明军中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少年骁将,号称勇冠三军,孝闻九边,此后他曾前去京师,因其长相英武,俊秀不凡,以及他传奇般的经历,满城的达官贵人们争相与其结交,更成为京城女儿们心仪的对象。

    当时恰好在京师的著名诗人吴梅村,也为他粗豪而又文雅的气质所折服,当时便为他赋诗一首,其中有一句‘白皙通侯最少年’,赞誉其英武不凡的气质,当时的吴三桂,可谓风头正劲,一时无两,被视为大明未来的国之栋梁。

第五百三十七章老奸巨猾() 
吴三桂推开房门,走了进去,只见自己的父亲吴襄与舅舅祖大寿正在屋中相对而坐,桌子上摆着各色菜肴和一坛酒,可是看样子都没怎么动,两人都是一副心思重重忧心忡忡的样子。

    “舅舅,你来了怎么不告诉我一声,也好让外甥前去迎接舅舅。”吴三桂和祖大寿关系一直都很好,祖大寿也特别疼爱这个非常有出息的外甥。

    此刻看到吴三桂前来,祖大寿展颜笑道:“哈哈,我家千里驹来了,舅舅听说你在城外练兵正忙,所以就没招呼你,来,长伯,坐。”(吴三桂字长伯。)

    吴襄看着自己的爱子,眉宇间也露出一丝欣慰之色,“我儿,你不在城外好好练兵,进城来寻为父,可是有事?”

    吴三桂闻言,想起此行的目的,当即脸色一肃便道:“父亲,孩儿昨日刚刚接到消息,皇太极尽遣手下大军,南下入侵朝鲜,此刻满清后方空虚,父亲何不趁机出兵,袭击鞑子背后,也为朝鲜王减轻一些压力,否则若是失了朝鲜……”

    吴襄听了,与祖大寿对视一眼,两人都露出一丝会心的苦笑,吴襄想了想,温言说道:“孩儿你有这份敢战之心,很不错,我刚才也正在和你舅舅商议此事,只是出兵之事并非你想象这般简单,没有朝廷的命令,无论是为父,还是你舅舅,都不能擅自出兵,否则若是我军战败,万一皇上责怪下来,为父可是担当不起。”

    吴三桂顿足叹道:“战机稍纵即逝,若是事事等待朝廷指示,那还如何打得了仗?此乃千载难逢之机,孩儿听说,不但是皇太极,大贝勒代善所部正红旗的主力也是倾巢而出,此外多尔衮三兄弟也是一个不落全都不在辽东,如今满清的精锐尽数在外,岂不正是父亲建功立业的良机?”

    祖大寿面露欣慰之色地看了吴三桂一眼,站起身来,走上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舅舅公干到此,还有一些事要做,这就要走了,长伯你不用送了,你们父子二人,好好聊一聊吧。”

    送走祖大寿之后,看着犹自着急不已的儿子,吴襄笑了笑,伸手指了指椅子,“我儿且先坐下,带为父给你一一道来。”

    吴三桂心有不甘地坐了下来,右手下意识地摸了摸鼻子,自从当年他为了救父,鼻子上被鞑子砍了一刀,从此他就落了个怪癖,每逢心情不悦之时,必定会用手抚摸鼻子,一直到临死前,吴三桂都保留了这个习惯,此刻听说父亲不让出兵,大好战机被白白浪费,吴三桂心中当真是烦躁无比。

    但是他同时还是个孝子,于是也只能依言规规矩矩地走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吴襄叹了口气,摸了摸胡子,看向自己的爱子,“我辈武人,必须要会打仗,能打仗,但是也不能仅仅如此,除了能打仗之外,还得有头脑,能揣摩朝堂上那些大人的心理,揣摩皇上的想法,不能天天想着打打杀杀这些事。”

    “孩儿你看看曹文诏,号称大明第一良将,能征惯战,皇上也很重视他,但是这样又能如何?最后还不是一样死于乱军之中,被贼人包围,自刎而死?”

    “此次皇太极出征朝鲜,你舅舅也得到了消息,他此次除了公事在身,来此寻我也是商议此事,这样的战机,你以为你舅舅和为父都没有看到?刚才我们正在谈论此事,你舅舅和为父都认为,这确实是个天赐良机,但是最终我们并不决定出兵,你可知道为何?”说到这里,吴襄目光炯炯,看向自己的儿子。

    “这个,孩儿不知,还请父亲赐教。”吴三桂目光闪动,似是隐隐猜到了什么,却是佯做不觉,只是恭谨地看向自己的父亲。

    “你舅舅已经六十多岁了,早没有了当年的血气之勇和建功立业的心性,他现在只想本本分分,替皇上守好边关,立功建业之事,他已经看得淡了,这是他不打算出兵的原因。”

    “为父的想法,跟他相同,却也不同,当今皇上,刻薄寡恩,用人、赏罚都是既不明又不公,曹文诏何等良将,立下多少功劳,仅仅因为败于皇太极一场,便被皇上贬斥,甚至要发配边疆,若不是山西巡抚吴大人力保,恐怕一场牢狱之灾是免不了的。”说道这里,吴襄叹了口气。

    “如此刻薄寡恩,争功诿过,又有谁肯实心实意为他卖命?也只有曹文诏那种单纯之人,一根筋地为皇上效死力,结果他的下场你也知道了,孤掌难鸣啊,这大明的天下,他一个人,也只是杯水车薪”

    吴三桂听了,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就拿此次出兵来说,满清鞑子的实力,你我父子二人再清楚不过,然而,若是旁人不出兵,只有你我父子二人一支兵马出征辽东,又无皇上的命令,到时胜了固然好,但若是败了,咱们吴家恐怕就是万劫不复。”

    吴三桂一脸讶异之色,“父亲为何如此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谈何败一场咱家便会万劫不复?”

    吴襄轻哼一声,“你以为皇上为什么对我们这些将门诸多优待,甚至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却对朝中那些大臣随意处置,贬的贬,杀的杀?还不是我们手中有兵,皇上有求于我们,又惹不起我们吗?”

    “以皇上的性格,此战若胜,其后他只会更加频繁地使用咱家,让咱家多多为他效力,此战若败,我吴家实力大损,失去了对皇上的利用价值,只怕那时,一顶‘不听调遣,妄自出兵’的帽子扣下来,为父就会被朝廷下旨革去官职,捉拿到京师问罪去了。”

    吴三桂听得频频点头,感到自家老爹说的真是至理名言。

    “所以,孩儿,你还年轻,俗话说兔死狗烹,咱们辽东将门,就应该仿效当初的李成梁李大帅,敌强则固守不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敌弱则想方设法资敌,养寇自重,让敌人壮大起来以抬高我等的身价,这样朝廷才会永远重视我们,永远拿我们当回事,我们吴家才能世世代代富贵下去,孩儿,为父的肺腑之言,你可曾听进去了?”吴襄说到这里,混沌的老眼闪烁着狡猾的光芒,看着自己英气勃发的爱子。

    吴三桂缓缓点头,“父亲的金玉良言,孩儿知道了,孩儿这就回去,好好练兵,毕竟这才是我吴家的立身之本,至于出征之事,父亲若不开口,孩儿绝不再提。”

    吴襄摸着胡子,看着吴三桂匆匆远去的背影,老脸上笑容缓缓浮现。

    “吴襄老奸巨猾,自私自利;祖大寿锐气已逝,不负当年之勇,杨文弱到底是书生意气,只会纸上谈兵,完全不了解辽东的情况,指望吴襄祖大寿二人去袭扰后金,此事只怕难上加难,皇上的旨意多半会被二人想法推脱,终无法实施。”想到这里,兵部尚书张凤翼摇了摇头,轻叹一口气。

    此时他刚刚下朝,,正坐在自己府中的书房里,老人时不时地咳嗽两声,在他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