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听了,一时意动,洪承畴,孙传庭这些年在西北剿匪,卓有成效,新任闯王李自成也被秦军打得溃不成军,几近崩溃边缘,若有他们前来勤王,己方的胜算确实大增。
只是,老尚书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崇祯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朕已经给洪卿和孙卿去信询问,他们都说如今正在剿灭反贼的关键时刻,正是斩草除根之际,实在没有多余兵力前来勤王,此番,怕是指望不上他们了。”
张凤翼闻言,再不说话,只是叹了一口气。
最后群臣又商量了一些如何调兵勤王,如何运送粮草之类的事情,这次的朝会才在一片阴郁的气氛中草草结束。
众人纷纷迈步离开,刑部尚书冯英有意慢行几步,与老尚书张凤翼并肩而行,“张阁老,老夫刚才看你在殿上,好像是有些欲言又止。”
冯英与张凤翼关系一向交好,听他问起,张凤翼倒也不瞒着他,“嗯,其实老夫想到了一招围魏救赵之计,若是按高起潜的对策来说,固守待援,又何须他关宁铁骑前来?倒不如皇上直接命他在宁锦一线出击,趁着鞑子大举来犯的机会,直捣鞑子腹心之地,敌能来,我亦能去,与鞑子拼个两败俱伤。”
冯英听了,想了一会,叹了口气,“此计皇上必不肯答应。”
张凤翼微微颔首。
杨嗣昌等三人商量了许久,最终谁也无法说服谁,高起潜一意要坚守,卢象升则坚决要与清军决战,杨嗣昌居中协调,焦头烂额。
三人反复磋商了数日,最终在高起潜坚决不同意出战的情况下,卢象升一怒之下,提出了分兵各自行动的战略,面对强敌,本就应抱团取暖,分兵乃是兵家大忌,但崇祯居然就同意了,随后卢象升,高起潜二人便开始各行其是。
一个月后,清军攻破高阳城,居住于此的孙承宗不顾七十六岁高龄,亲自带着全家老小上阵,一起登上城头守城抗清,然高阳城兵微将寡,仅仅一日便被清军攻破,孙承宗自缢身亡,清军屠城。
短短一个月间,清军到处烧杀破坏,连下三十余城,清军只是大肆杀人和破坏,却没有抢劫财物和人口,皇太极目的乃是为了引出明军的主力部队,然后一口吃掉,之后,没了军队的大明,便只能任由清军随意肆虐了,那时才是抢劫财物和人口的良机,财物可以享用,人口可以抢回去给他们种地。
皇太极的战法,跟野兽捕猎的做法差不多,先攻击对方要害,待对方没了抵抗的力气,再大口大口吃肉喝血。
又一个月后,巨鹿县外,明军的营寨之中,卢象升一身孝服,面色有些沉痛,军帐内,两位总兵虎大威,杨国柱彼此看着对方,面面相觑。
军中士卒原本是两万,昨日接到大同的敌情后,大同总兵王朴率领手下兵马回援,如今明军士卒只有一万五千人。
清军在大明境内到处杀人破坏,而一直追着清军寻求决战的卢象升,终于在远离京师的巨鹿,在清军预设的战场上,与皇太极的大军狭路相逢。
到了现在,卢象升终于弄清了敌军的虚实,清军的实力远远不止三万,至少也有七八万,如今营寨之外,四面八方都是清军的军队,自己已经中了埋伏,被团团包围,高起潜虽然与卢象升不睦,却也知道强敌在前,抱团取暖的道理,他就驻扎在距离卢象升五十里地之外的地方,然而他并不在清军的包围圈里。
但是,抱团取暖可以,让他率领四万关宁军,去攻击十万满清大军,为卢象升解围,高起潜没有这个胆量,他手下的祖大寿和吴襄也没有把主力部队拼杀在这里想法。
而且,占据着绝对优势的皇太极,其实也很想围点打援,若是高起潜出兵援救卢象升,便会连高起潜的兵马一起打掉。
否则皇太极白天早就进攻卢象升了,十万打一万五,为什么要拖到晚上?就是为了引出高起潜手下的关宁军。
被重重包围之下,如今方知中计的卢象升,后悔也没有用了,
“如今,本官才发现,我等三人都是不祥之人啊。”卢象升面色悲怆,“本官戴孝出征,杨文弱也戴孝,高公公则是个阉人,哈哈哈哈,今日被敌军包围,也是本官的命数使然啊,哈哈哈哈。”
虎大威面露不忍之色,“大人何必如此,敌军虽然众多,但是末将和杨总兵部下精锐皆都在此,大人的天雄军主力尚在,定能安全护送大人突围!”
“突围?!”卢象升惨笑一声,摇了摇头,“这些都是跟随我出生入死多年的老兄弟,本官如何能厚颜抛下他们不顾,独自逃生!”
他转眼看向虎大威和杨国柱,“你们二人突围去罢,还能为我大明保留一丝元气,本官今日,唯一死报国耳!”
虎大威和杨国柱两位总兵苦劝多时,卢象升只是摇头,坚决不肯突围,眼看主帅意愿已无法更改,敌情紧急之下,虎大威和杨国柱二人只得含泪匆匆出去部署突围之事去了。
看着两人匆匆而去的背影,卢象升把目光投向了案头上的一封书信,那是他的前任属下史可法给他的信,信中说,若是卢总督勤王之时兵员不够,他打算向青州府赵无忌的下属顾炎武求情,借黑旗军六千以抗清。
然而,卢象升回信拒绝了。
挽天倾的本事,卢象升自认无此能力,但卢象升凭着直觉认为,赵无忌或许可以做到。
自己此次勤王,原本就是凶多吉少,何必拉着黑旗军给自己陪葬?把他们留给犹自昏迷不醒的赵无忌,赵无忌迟早有痊愈的一天,这样,大明的朝局或许还有可以挽回的机会。
而自己,就在这里放纵地,征战这最后一场吧!
帐外传来阵阵兵马的骚动,那是虎大威杨国柱二人打算突围的动静,卢象升一甩大氅,大踏步地走出帐外,他要率军亲自冲锋,为两位部下的突围,创造机会!
翻身坐上自己的爱骑五明骥,拿起沉重的关公大刀,卢象升对自己的亲兵们,下了生命中的最后一道命令,“将军死绥,有进无却!人必带伤!刀必见血!马必喘汗!违令者——斩!”
一催胯下战马,卢象升挥舞着大刀,带着手下亲兵士卒,冲着黑暗中的清军大营方向杀去,在他的身后,满眼含泪的虎大威和杨国柱,目送他们督师的背影远去后,方才掉转马头,匆匆地自另一个方向率军离去。
此战一直战至天明,夜袭敌营的天雄军士卒几乎全军战死沙场,卢象升本人浑身是伤,犹自死战不退,最终身中四矢三刀,当场战死,壮烈殉国。
卢象升死讯传来,天下为之震动!
就在这时,一双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眼睛,在青州府缓缓睁开。
第五百六十九章苏醒()
初升的太阳光芒洒在脸上,沉睡了许久的少年终于缓缓地睁开眼睛,他的起初迷离迷茫,随后慢慢地变为坚定清澈,少年的脸上露出一丝伤感之色,稍纵即逝。
过去的,终究已经过去了,自己不能总是沉浸在悲痛之中,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去做。
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这也是盈儿的愿望。
他下意识地伸展手指,抬了抬腿,顿时便惊动了正趴着榻上瞌睡的女子,随即,苏泰惊喜的面孔出现在赵无忌的眼前,“天啊,夫君你醒啦!”
看着她又惊又喜的神色,赵无忌冲着她笑了笑,“苏泰,好久不见。”
听到苏泰惊喜的声音,在院子里扫地的北条兰也一把扔下扫帚,冲了进来,“哇,大人真的苏醒了,这真是太好了。”
片刻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涌进了赵无忌的卧室,叶婉儿,陈圆圆,春桃全都匆匆赶到,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惊喜之色。
赵无忌伸展了一下躯体,觉得自己似乎已经并无大碍,于是便尝试着坐了起来,苏泰急忙在一旁搀着他。
赵无忌靠着墙坐着,看着面前的叶婉儿笑了笑,“婉儿。”
叶婉儿怔怔地看着自己的夫君,突然她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她上前一把抱住了赵无忌,肩膀一耸一耸的,泪水不断流下,将赵无忌的后背打湿,似是想把这一年来的委屈和担忧都哭出来一般。
赵无忌伸出手来,轻轻拍着她的后背,眼中也有泪花闪烁,“别哭了,我已经没事了”。
随后不久,顾炎武,李定国,夏允彝,黄宗羲等人也都纷纷赶到,这时赵无忌已经换了一身衣服,坐在客厅内大口大口地喝着稀粥,他卧病在床,很久没有运动了,刚才不过走了几步,便觉得肚子里饿的难受,看到众人前来,他匆匆喝完粥,擦了擦嘴,笑眯眯地看向他们。
顾炎武和李定国两人神情极为激动,眼泪也跟着流了下来,大人终于醒了,他不在的这段日子里,总算熬过去了。
来不及等众人诉说思念之情,赵无忌直接便开口问道:“本官身体已经恢复了,诸位无需担忧,嗯,清军动态如何?卢督师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赵无忌苏醒之后,便向叶婉儿等人询问近期发生的事情,叶婉儿本欲瞒着他,怕他太累,又怕他受刺激,但眼看赵无忌态度坚决,也只得一五一十地尽数与赵无忌分说了一番。
杜红儿擦了擦眼角,开口说道:“好叫大人得知,皇太极亲自率军入侵我大明,分兵三路,听说多尔衮和岳托也来了,鞑子破关之后在京师附近烧杀劫掠,皇上急召天下兵马勤王,卢大人率天雄军,高公公率关宁军俱已到了京师附近,属下最近得到的消息,清军在河北一路烧杀劫掠,卢大人率领天雄军一路紧追在后,暂时还不知前线胜负如何。”
赵无忌听了,顿时便是心中一沉,暗道不好。
赵无忌可是知道,在历史上的这个时候,清军对大明发起了有史以来最强的一次攻势,而大明也在此役中损失惨重。
历史上此时大明的主将乃是阿济格,没想到现在历史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皇太极御驾亲征,这样看来的话,清军的规模不会太小,卢象升的天雄军虽然悍勇,但是比起皇太极的主力部队,以及精锐的白甲兵,还是要稍逊一筹。
以清军的强悍兵力,哪里有必要躲着卢象升走,而今听闻卢象升居然一路追击清军而去,赵无忌顿时便觉得其中有诈。
历史上卢象升便是在此役之中,战死沙场,却不知如今前线战况如何,自己前去救援他还来不来得及,如今自己刚刚苏醒,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搜集情报,处理情报,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应对。
赵无忌看向杜红儿,“杜百户,继续收集情报,最近的局势很关键,极有可能整个青州府也会陷于危险之中,对于入侵清军的情报收集,一定要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还有,近期的有关清军的所有情报,无论大小,你送一份到我这里来。”
杜红儿干脆利落地点了点头,“妾身收集的情报均已装订成册,待妾身回去后,便为大人送来。”
赵无忌的右手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鞑子此番来势汹汹,皇太极御驾亲征,看样子是倾尽了国内的所有兵马,卢督师极有可能抵挡不住,一旦卢,高两人兵败,整个山东将无险可守,战火很有可能会蔓延到青州府,嗯,看来有必要让百姓坚壁清野。”
夏允彝皱了皱眉,“大人,您患病期间,皇上命史大人暂代大人的职务,如今皇上的命令还没有下来,想让百姓坚壁清野,这需要得到史大人的许可。”
嗯,如今刚刚苏醒没多久,还需要时间去适应了解一下,卢象升便是败了,清军首先攻打的对象也是大城济南,而非青州府,时间部署上应该还来得及,倒也不必动作太急。
想到这里,赵无忌便冲着夏允彝微微一笑,“史大人那边,我明日会去找他分说,不过青州府数百万百姓,坚壁清野,疏散民众之事工程浩大,绝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夏先生暂时可以先做个预案出来,一旦本官与史大人达成共识,便可迅速实施下去。”
夏允彝急忙点头答应。
赵无忌又分别询问顾炎武和李定国这一年青州府的情况,两人便向他汇报起近期内政和兵事的种种进展,听得赵无忌频频点头,显然是十分满意。
半晌之后,考虑到自家刚刚苏醒不久,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休息,于是众人便纷纷起身告辞,赵无忌含笑起身,目送众人一一离去,待到他们的身影一一消失之后,他脸上的笑容方才一点一点的逝去。
皇太极此次入侵,带给大明百姓极其惨重的伤害,据史料记载,不但屠杀了几百万百姓,并抢走五十多万人口到辽东充作奴隶,还抢去了百万多两金银。
身为穿越者的赵无忌当然不能坐视这种情况发生,他心中也早已做好了应对的预案,但由于他意外昏迷了一年,很多事情他还没有来得及去做准备。
比如如今他手头的兵力依然是六千兵马,而清军的数量,史料记载是八万,考虑到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皇太极亲自率军入侵,所以清军实际的人数应该比八万还要多一些。
暂定清军人数是九万,用六千兵去打九万凶悍的清军,赵无忌想了想,觉得难度有些逆天,他感觉有些头疼,但是还不能不打,他是一定不会坐视清军在大明境内随意烧杀劫掠。
如果他没有受伤昏迷,那么这一年,他将会默默地将士卒扩充到至少一万人,而后,也会提前上奏,提醒崇祯,小心清军绕过宁锦防线,而在长城薄弱之处破关而入的可能,而万一崇祯没有重视他的警告做出准备,导致清军破关后,他也会率领手下精锐,北上勤王,联合天雄军,关宁军,数万明军精锐集结在此,与清军应有一战之力。
但从现在的局势看来,卢象升已经中计,很可能如今已经进了清军的包围圈,最终兵败身死,卢象升一路军若是败了,高起潜绝对撑不住,到那时,最坏的可能就是,他只能拿着六千兵马,孤军奋战,单独去硬抗满清皇太极的大军。
卢象升与高起潜兵败之后,崇祯必会调遣正在西北剿匪的秦军前来京师,从而使得奄奄一息的李自成等人再度满血复活,而在秦军赶到京师之前,大明的北方地区,真正有能力又有意愿与强大清军一战的,恐怕只有自己了。
没想到刚刚醒来,便这么麻烦,想到这里,赵无忌在心中暗叹一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赵无忌沉睡了一年多,想来想去,他决定自己的第一步还是先从分析情报入手。
此时已是中午,匆匆吃了午饭之后,赵无忌便来到自己的书房,杜红儿送来的情报册子以及这两个月的朝廷邸报,此刻皆都安安静静地放在他的书桌之上。
夏日的微风轻轻地自窗外吹了进来,吹拂在书房中少年的身上,此刻,他正凝神沉思,不断地翻开一页又一页的邸报,以及杜红儿送来的情报册子,并不断地在一旁的纸张上记载着什么。
时间慢慢过去,不知不觉已是黄昏,赵无忌放下手中的狼毫毛笔,站起身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正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声音,“大人,史可法史大人在外面求见。”
史可法来了?赵无忌想起自己刚才分析的结果,心中有些沉重,“快请史大人进来吧。”
史可法的心情,这几日颇为焦急不安,满清入侵以来,大明如今的形势十分不乐观,每天朝廷的邸报之上,都是一些坏消息,天天都能看到某某府县被清军攻下,百姓被屠杀,财物被抢劫之类的事情,让他忧心不已。
第五百七十章围点打援()
想起前几日,他的老上司卢象升写给他的信中,虽然语气平淡,然而字里行间的只言片语,却透露出一丝浓重的悲观情绪,这让他有些心惊肉跳,颇有一种巨大的劫难就在眼前的感觉。
他是青州府同知,如今暂代知府一职,虽然卢象升和高起潜就在前线对抗清军,但他也并非没有想过若是清军来犯,自己该如何应对的问题。
在他想来,以赵无忌留下的六千精锐士卒以及青州左卫张名振的三千兵马,守住青州府城应是问题不大,但青州城之外的地方,恐怕就无暇顾及了,毕竟兵力只有这么多。
史可法处理内政是其长处,他虽然曾跟随卢象升征战过一段时间,但兵事一道,说实话,他并不擅长。
以往在青州府,赵无忌一人独断专行,大事都是他做主,史可法只需奉命行事,倒也能轻松胜任。
待到赵无忌昏迷之后,他暂代知府一职这一年来,内政方面他做得得心应手,兵事上倒也没碰过什么难事,还算是较为顺利,只是此时赶上清军大举入侵之时,他这才感觉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之感。
六千士卒是赵无忌的家丁,首先他就不一定能调动的了,他主要能依靠的,也就是张名振那三千人的青州左卫士卒了。
今日他在官邸之中,突然听到家人来报,说道赵无忌已经苏醒,这一下史可法是惊喜非常,于是便匆匆前来拜访。
看到恢复如常的赵无忌,满心欢喜的史可法刚刚落座,便被赵无忌接下来的话语给吓得又站了起来。
“坚壁清野?赵大人,事态还没发展到如此地步吧?卢大人的天雄军,高公公的关宁军此刻都在京师左近,鞑子畏我军威,不敢应战,只是四处流窜烧杀劫掠,下官想来,待到各地勤王之师陆续赶到之师,鞑子也就该撤回辽东了,如今就坚壁清野,似是有些早了吧?”史可法皱着眉头,看向赵无忌说道。
“撤回辽东?”赵无忌站起身来,哼了一声,“史大人你太小看皇太极的胃口了,若本官所料不差,卢大人已经陷入了清军的陷阱,凶多吉少,卢大人一旦战败,高起潜的关宁军独木难支,只怕也会被清军轻易击败,到了那时,无所顾忌之下,你说鞑子是会去攻击城防坚固的京城呢,还是会攻击如今兵力空虚的山东?尤其是济南?”
“清军想击败卢大人,没那么容易吧?前线传来的消息,如今卢大人正在率军追杀清军,寻求决战的机会,若是清军实力足够强,他们为什么要避卢大人而不战?说卢大人陷入清军的陷阱,是否有些过于武断了吧?”虽然心中隐隐觉得赵无忌说的极有可能是实情,但史可法还是抱着一丝的侥幸心理。
“卢大人的天雄军,可是我大明有数的强军,便是鞑子再凶悍,想要击败天雄军,也绝非易事。”
“史大人你说的有道理,正因天雄军强悍,鞑子才会布下重兵,设下陷阱,至于这么说的证据,本官自然是有,不知史大人在近期的邸报中,可否发现了什么奇怪之处?”
“奇怪之处?”史可法一头雾水,“这倒是未曾发现有何奇怪之处。”
“满清不善耕作,每次出征,必会劫掠大批人口作为奴隶,抢回辽东为他们耕作种田,前年清军入侵朝鲜,不就劫掠了五十万朝鲜人么?然而在近期的邸报中,史大人可曾见到有鞑子抢劫人口的消息?”
“这个,倒是没有。”
“清军如果是当真畏惧我军不敢交战,此时就应以一偏师牵制住卢大人和高公公,而以主力,迅速地打量劫掠人口和财物,运回辽东;然而此次,清军所过之处只是烧杀劫掠,并未抢劫人口,这是为何?”赵无忌转过身来,目光炯炯地看向史可法。
史可法黑着一张脸道:“下官愚钝,还请大人赐教。”
“若是鞑子抢劫了人口,那还如何与我军作战?鞑子之所以至今还没有劫掠人口,目的就是想要先打掉我军的主力,然后再放心大胆的劫掠四方,而卢大人犹自不知,一路紧追,岂不正是落入了鞑子的陷阱?”
赵无忌走到墙角悬挂的大幅地图前,拿起木杆指着地图上的京师,道:“若是在京师与我军决战,我军有以下几个优势,补给便利,便于指挥,以逸待劳;而清军通过一路的劫掠我方府县,成功地把卢大人引到了河北之南的巨鹿,在这里,远离京师指挥不便,补给更是麻烦,而以逸待劳的则变成了清军,史大人,这么明显的陷阱,不用我多说了吧?”
史可法如遭雷击,死死地盯着地图上的巨鹿县,良久,他颓然坐下,双眼流下泪来,“卢大人休矣!”
赵无忌有些同情地看向史可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前线尚无消息传来,也不能确定卢大人一定兵败,但多做些准备,总是好的,本官以为,提前做好坚壁清野的预案,卢大人若是能取胜那是最好,万一失利的话,青州府全境,立即实施坚壁清野之策!”
史可法怔了一下,虽然如今赵无忌已经康复,但是在崇祯皇帝的命令下来之前,依旧是他暂代青州知府行使权力,赵无忌现在就开始发号施令,从程序上来讲,未免有些逾规,但他想了一会,没有做声,算是默认了赵无忌的行为。
他有自知之明,论起行军打仗,赵无忌比自己强太多,此时危机之刻,也只有指望他能挽回危局了。
史可法闷闷不乐地离去,心底深处,却隐隐又感觉到了一丝的轻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