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鞑子正是在临邑分的兵,刘将军派出侦骑反复查探,确定岳托所部押送财物金银,抢来的人口则都在皇太极那里,至于德王,正在多尔衮军中,此事千真万确。”
“这就奇怪了,皇太极带着五十万百姓,理应他是行军最慢的,而多尔衮所部多为骑兵,为何只带着德王的左翼军,反而会落在最后?”赵无忌看着地图,脸上露出迷惑之色,“难道其中有诈?莫非皇太极准备埋伏本官?”
“哪有什么诈谋,在怡儿看来,这不过是皇太极的祸水东引之计罢了。”徐怡站在赵无忌身旁,微微一笑。
“祸水东引?”赵无忌这才想起崇祯给自己下的旨意来,“怡儿的意思,皇太极想用德王把本官引到多尔衮那里,和他拼个两败俱伤?借以坐收渔利?不过皇太极此番可是打错了算盘,本官对德王并无兴趣,本官的目标正是鞑酋皇太极本队!”
“可是,皇上的旨意怎么办?皇上可是嘱咐你前去营救德王啊。”徐怡有些忧心忡忡,当今皇帝的性情她很清楚,一旦信任一个臣子,对他万般都好,但一旦臣子不如他意,崇祯的翻脸之无情也是让人心寒不已。
哪个皇帝也不会喜欢总是违背自己旨意的臣子。
“旨意?皇上并非昏君,五十万百姓与德王孰轻孰重,本官相信皇上还是分得清楚的。”赵无忌有些不以为然,“待本官击破皇太极,救出百姓,再向皇上解释不迟”。
这五十万百姓被掠去辽东后,日子必定苦不堪言,赵无忌不能坐视不管,若是多了五十万奴隶,满清也能大大增强自己的实力,皇太极作战,一向是算得清清楚楚,损人肥己之事,更是其拿手好戏。
“我意已决,此番出兵的目标,便是皇太极的主力大军,作战目的则是要拯救出那些无辜的百姓。”赵无忌转身看向一旁的陈国宝,“陈将军,去招呼虎将军和吴将军等人来本官的帅帐之中,商议出兵之事。”
赵无忌话音未落,忽然听得营寨外面一阵骚动之声,片刻之后,一名明军的信使气喘吁吁地来到了赵无忌的面前,单膝跪地,“赵大人,皇上有旨意前来!”
居然是八百里加急文书。
这是一份崇祯的手谕,崇祯大大地赞扬了赵无忌一番,称赞他勇于任事,敢战,能战,顺利夺回济南城,在手谕的末尾,崇祯再次强调,让赵无忌速速率军追赶清军,务必将德王殿下自清军手中,拯救出来。
第六百零九章分歧()
缓缓放下崇祯皇帝的手谕,赵无忌觉得有些烦闷,这已经是崇祯第二次降下旨意,让自己前去拯救德王了。
虽然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古代皇权至上皇帝金口玉言,说一不二,作为崇祯手下的臣子,崇祯想要坚持的事情,赵无忌不能不引起重视。
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在赵无忌的内心世界里,五十万百姓便是那只熊掌,而德王却远远算不上一条鱼,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小虾米而已。
救这种混吃等死的王爷,有何意义?
但是赵无忌今日的权势,可以说都是来自于崇祯皇帝,崇祯皇帝想要收回赵无忌身上的权力,那也只是一句话的事。
暂时还没有起兵谋反心思的赵无忌,终于开始正视崇祯的意见,认真思量起拯救德王的可行性。
多尔衮所部都是骑兵,若是自己出手,带着徐彪吴三桂陈国宝共万名骑兵,击破多尔衮,救出德王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但那些被皇太极劫掠去的百姓怎么办?
五十万百姓是赵无忌无论如何都要去救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满清三路大军齐头并进,追赶其中一路,便只能舍弃其他两路兵马,一边是几十万百姓的身家性命,另一边是崇祯皇帝的旨意,这又该如何取舍?
只是,崇祯皇帝,为何会如此重视德王呢?据赵无忌所知,历史上的德王,与崇祯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的亲密,他想不明白崇祯为何如此固执,接二连三命令自己去救德王。
“赵大人,要不我等先去攻打多尔衮,救出德王后,再去追击皇太极,拯救那里的民众百姓?”眼看赵无忌犯了愁,徐怡在一旁提出了一条思路。
赵无忌皱着眉想了一会,最终还是轻轻摇了摇头,多尔衮有勇有谋,是满清诸王中最难对付的一人,他能征惯战,绝非易与之辈。
与多尔衮的交手,定然是一番耗时良久的苦战,若是在与多尔衮的较量中花费太多时间,皇太极很容易会趁此机会,带着那几十万劫掠来的百姓远遁千里,返回辽东,这是赵无忌绝对不愿意看到的情形。
自己冒了这么大的风险,亲自带着数千人前去迎击十万精锐清军,目的不就是为了拯救这些可怜的百姓吗?若是让皇太极带着这些百姓在自己眼前跑掉,赵无忌无论如何都不会原谅自己。
赵无忌在这里左右为难,片刻之后,接到通知的虎大威,猛如虎,吴三桂等人陆陆续续地来到了赵无忌的帅帐之中。
几人看向赵无忌,齐齐抱拳施礼:“末将见过大人。”
赵无忌这才回过神来,急忙伸手示意众人落座,“哦,几位将军到了啊,快快请坐。”
将军们又向一旁的徐怡施了礼,这才纷纷坐下,陈国宝,韩勇,徐彪三人坐在赵无忌的左侧,吴三桂,虎大威,猛如虎三人坐在赵无忌的右侧,徐怡则坐在赵无忌的左手边,她是郡主,身份贵重与众不同。
赵无忌扫了一眼身边的众将,心想虎大威,吴三桂等人都是这个时代的名将,也都是一时人杰,自己出兵之事,不妨探探他们的口风,而自己的困惑,或许他们会有解决之道。
想到这里,赵无忌便吩咐手下将地图挂了起来,“本官得到消息,鞑酋皇太极劫掠我汉家五十万百姓,意图挟裹回辽东,当他们满清的奴隶,本官如何能让鞑子的图谋得逞?这些百姓,本官救定了!本官打算率军前去征讨皇太极,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跟随赵无忌多年,早已了解自家主帅心思的陈国宝,韩勇二人倒是面色如常,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有一些跃跃而试的兴奋之情,而在场的其他众人,心中顿时掀起波澜。
徐彪有些崇拜地看着坐在上首的赵无忌,心想短短数年不见,赵大人的实力不断成长,时至今日,竟已恐怖至此,居然以一万兵马,便想单挑皇太极的四万大军。
徐彪心中不由得有些感慨,他与赵无忌也是旧识,没想到当年秦淮河畔的小秀才,转眼之间数年过去,竟然已经走了这么远。
虎大威,猛如虎二人则是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二人虽然都是大明有数的猛将,作战一向勇猛果敢,但却也没敢抱着与清军主力正面对决的心思。
两人原本打算一路紧追清军不舍,待到三边总督洪承畴率十余万西北大军杀到之后,再配合洪承畴,利用清军露出的破绽,伺机消灭小股清军,却没想到自家主帅胃口如此之大,居然想去直接干倒对方大汗率领的清军主力。
虎大威看着身旁的副将,心想自家大人才是真正的猛如虎。
端坐在虎大威身旁的吴三桂,听了赵无忌的话,顿时就倒吸了一口凉气,去追赶皇太极,与清军主力决战?吴三桂觉得这和送死没什么分别。
他在心中再度确认了赵无忌此人实在是胆大包天,也更加坚定了他设法从此地早早脱身的念头。
军功什么的,他吴三桂不要了!
虎大威吃惊之后,定了定神,依旧冲着赵无忌,抱拳说道:“大人所言极是,鞑子暴行,天人共愤,末将愿附大人骥尾,前去征讨鞑子。”
听了虎大威的话,赵无忌便把目光投向吴三桂,吴三桂迟疑了一下,没有马上表态。
赵无忌顿时便觉得心中一冷。
既然已经抱定了离去的想法,吴三桂索性连演戏都懒得演了,他皱着眉头看向赵无忌,“大人的意思,是打算率军追击皇太极的中路军?”
“嗯,本官打算在此分兵两路,本官亲率主力士卒,追击皇太极,另外再分出一路骑兵,前去追击多尔衮所部,伺机将德王殿下救回来。”赵无忌不动声色地说道。
吴三桂此刻的心情实在是难以形容,他觉得眼前的赵无忌已经不能用疯狂来形容了,简直就是个作死小能手!原本已经敌众我寡,他居然还要分兵!分出部分骑兵去追赶多尔衮!
“大人有令,末将本应遵从,奈何在下与家父原本乃是在高起潜高公公帐下听用,此番前来相助大人,也是遵从高公公的命令而来,高公公只吩咐末将跟随大人收复济南城,却没有提及出兵追击清军之事……”
吴三桂想了想,决定还是拿高起潜做挡箭牌比较好,毕竟关宁军正在高起潜的管辖之下。
“哦?原来如此,那吴将军的意思是?”赵无忌皱眉看向吴三桂,他早就觉得此人不靠谱,事到如今才发现,此人不是一般的不靠谱,看样子吴三桂是准备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
嘴里说着漂亮话,还第一时间响应自己,前来汇合,然而时至今日,吴三桂所部一场战斗都没打,而今还流露出不愿与清军交战的意思。
这样的属下,要他何用?
“末将以为,大人最好是命人前往临清,取得高公公的同意,在此之前,末将暂时不打算离开济南城,请大人恕罪,末将也只是奉命行事。”吴三桂恭敬地对赵无忌说道,眼中禁不住闪过一丝得色。
他的舅舅祖大寿如今就在高起潜那里,有祖大寿在,高起潜是一定不会同意赵无忌的请求,同意派吴三桂去冒险与清军作战。
“哦,”赵无忌脸上露出为难之色,他现在手头有三支骑兵力量,一支是陈国宝手下两千重甲骑兵以及刘芳亮的四百枪骑兵,另一支是徐怡带来的三千骑兵,由徐彪率领,再有就是吴三桂的三千关宁铁骑了。
赵无忌原本的想法是让陈国宝和吴三桂配合,组成五千骑兵的联军,再有刘芳亮四百枪骑兵相助,到时以突袭的方式,在多尔衮军中抢回德王朱由枢。
此举难度虽大,但赵无忌手下两千重骑兵冲锋陷阵锋锐无比,再有飞虎队事先查探好德王在多尔衮军中的位置,抢回德王,希望还是不小的。
德王对于多尔衮没有任何意义,多尔衮没必要为了德王和强悍的明军死拼。
但吴三桂摆明态度不肯出兵,局势顿时便为之一变。
多尔衮所部都是骑兵,步卒追不上,派虎大威等人去也没用,去了也追不上,赵无忌自己也要留下一支骑兵队伍,以备机动和侦查之用,吴三桂不去,只靠陈国宝的两千骑兵,赵无忌总觉得有点悬。
多尔衮名将之姿,又有满清战功最著的豫亲王多铎和英亲王阿济格相助,坐拥精兵三万,让陈国宝带两千人,去单挑他们三人,救出德王,赵无忌想了想,决定还是放弃分兵的打算。
他不想让陈国宝所部为了一个德王,而全军覆灭。
他更不能让陈国宝去冒这个险,多尔衮三兄弟是非常强大的敌人,兵力上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如今只能放弃。
赵无忌决定了,宁可拼着崇祯的责罚,也要放弃营救德王的计划。
想到这里,赵无忌紧皱的眉头慢慢地舒展开来,他看向吴三桂,目光冷然,“原来如此,既然吴将军乃高公公麾下,只听命于高公公,那本官可不敢越庖代俎,来指挥于你,从此之后,吴将军大可自由行动,就不必再跟着本官了。”
你吴三桂既然不肯出力,便也别在我这里镀金,夺取好名声了。
眼看双方已然撕破脸皮,吴三桂也不再客气,他站起身来,对着赵无忌抱拳一礼,“末将千里迢迢,诚心来投,却没想到赵大人容不得末将,既如此,那末将便就此告辞。”说罢,吴三桂带着一脸的气愤之色,扭头就走,很快他的身影便已消失不见。
徐怡俏脸生寒,冷冷望着吴三桂的背影,“好一个关宁铁骑,耗费了朝廷多少万两的银子,而今敌军袭来,竟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这样的军队,养来何用?”
虎大威在一旁听了,也是频频点头,他也早已看不惯这些只知道伸手要饷银,对敌战绩却是平平的关宁军了,此刻看到赵无忌丝毫不给吴三桂面子,虎大威心中暗自觉得解气。
赵无忌正待开口宣布取消分兵的决定,突然在他左侧,有一人猛然站起,慨然说道:“大人,末将不才,愿率麾下两千骑兵,前去营救德王殿下!”
赵无忌讶然看去,此人面如淡金,身材雄壮,一脸的坚毅之色,两眼炯炯有神。
说话之人,正是陈国宝。
第六百一十章分兵()
看着眼前一脸坚毅之色的陈国宝,赵无忌不禁动容,“国宝,此行凶险非常,多尔衮多铎等人都是能征惯战之辈,敌众我寡,本官实在不放心让你前去。”
陈国宝虎目泛泪看向赵无忌,他的声音也有些颤抖,“大人向来精通兵法,而今强敌当前,分兵乃是兵家大忌,但大人却依旧要分兵前去救援德王,是以末将想来,大人定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神木县外,归化城下,大人手持长枪,站于千万敌军阵前,率先冲阵的身影,国宝至今历历在目。”
说到此处,陈国宝的声音有些哽咽,“大人身份何等贵重,但为了天下百姓,犹自轻身犯险,亲自上阵与强敌拼杀,而今国难当头,敌军如此猖獗,为了这些无辜的民众百姓,末将又何惜此身!”
陈国宝望着赵无忌,缓缓跪下,双手抱拳,“大人,请下令吧,末将愿率两千精骑,前往救援德王殿下!”
赵无忌看着陈国宝,眼眶一红,他手下诸将之中,以陈国宝最了解他的心意,也是最忠于他的将领,而今在自己为难之时,他又挺身而出,自告奋勇要前去迎战强大的敌人,救援德王。
“好,既然陈国宝主动请缨,本官便派你率两千重甲骑兵,并刘芳亮的四百枪骑兵,前去追赶多尔衮所部,伺机营救德王!”赵无忌看着跪在下面的陈国宝,缓缓说道。
“末将遵命!”陈国宝的声音,低沉中蕴含着坚定,他慢慢从地上站起身来,转身欲走。
“国宝,先不急,一会本官还有话要跟你说。”赵无忌急忙出声留住陈国宝,陈国宝这才依言再度坐下。
“本官打算兵分两路,陈国宝一路向东,去追赶多尔衮,抢回德王殿下,本官将亲率大军,北上追赶鞑酋皇太极,解救那些无辜百姓,不知诸位,可愿尔等力量,借给本官?”
虎大威和猛如虎二人对视一眼,双双站起,异口同声道:“我等愿遵大人之令,随大人鞍前马后在所不辞,前去征讨清军。”
徐彪也站起身来,双手抱拳,“大人旌旗所指,便是末将手下三千骑兵士卒之所向!末将也愿听从大人调遣!”
“好,几位将军,传本官命令,全军即刻拔寨起行,跟随本官,前去追赶清军,迎战敌酋!”
“末将遵令!”虎大威,猛如虎,徐彪等人异口同声说道。
很快,虎大威等人便告辞离去,他们需要赶紧回去准备出征之事,徐彪也向赵无忌告辞,匆匆离开了帅帐。
眼看再无他人,赵无忌这才看向陈国宝,温言说道:“国宝,此行虽然凶险,但本官会派飞虎队相助你等,他们应该可以帮你确定德王被关押的位置和地点。”
“多谢大人!”陈国宝知道飞虎队是赵无忌手中的王牌,平时从不轻易出动,能有他们相助,救出德王的希望又大了几分。
“此番敌众我寡,你和刘芳亮二人前去,只能智取,不可力敌,确定德王被关押的位置之后,便可趁敌军不备之际,猛然突击敌军,趁机将德王殿下营救出来,切记不可与敌军野外浪战。”陈国宝连忙答应下来。
赵无忌背着双手,慢慢踱到了营寨之外,看着万里晴空,悠悠说道:“本官经营发展了这么多年,直到今日,方才小有所成,
我军重甲骑兵,身披坚固板甲,手持锋利陌刀,更有三眼燧发枪这样的强力武器,数量相当之下,当世无人能是尔等敌手,再一个呢,,算下时间,敌军之中应该也有变化产生,嗯,国宝勿忧,此行,可能并不会太危险。”
说到最后一句,赵无忌嘴角禁不住露出一丝笑容,陈国宝却听得一头雾水,心想自家大人哪里都好,就是有时喜欢神神秘秘的,只是不知为什么大人会说,算下时间,此行就不会太危险呢?
万里晴空之下,打着黑色旗号的明军缓缓分成两队,人数较少的一队慢慢地迎着阳光,向着东北方而行,前去追赶多尔衮所部,赵无忌则亲自率领主力大军,直接北上,前去追击皇太极。
此时此刻,赵无忌颇有一种在后世玩游戏,玩到了打大boss那一关时的感觉,皇太极,也确实当得起赵无忌穿越以来,遇上的的最强对手。
与皇太极一战,注定会震惊天下,赵无忌在心中默默想着。
历史的齿轮不停转动,穿越的少年即将面对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敌人——皇太极,中原大地,谁主沉浮,少年握紧手中锋利的陌刀,远望强敌,波澜壮阔的一幕就此徐徐展开。
而此时此刻,三路彼此之间距离遥远,各行其是的清军兵马中,一股诡异的情绪默默地在清军将士之间不断传播,进而慢慢发酵,到了最后,几乎所有的清军将士,都沉浸在了这股诡异的气氛之中。
而这一切,似乎只有那高高在上,带着金色冠冕的男人尚不知情。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多尔衮和庄妃的风流韵事,被赵无忌以一万份传单,一举踢爆,两人的风流史在辽东大地如今几乎是人尽皆知,而今,这股传闻也终于传到了三路清军士卒的耳中。
似是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清军士卒都知晓了他们睿亲王和大汗的爱妃——美丽的庄妃之间的,嗯,那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最喜欢这种猎奇,香艳,而又掺杂着刺激的劲爆传闻,所有清军将士心中的八卦之火开始熊熊燃烧,并自行为这一则传闻衍生出了无数的香艳版本。
比如说多尔衮瞒着皇太极,几乎祸乱了大汗的整个后宫,把大汗的几乎所有女人都给淫乱了,当然宸妃除外,大汗那么喜欢宸妃,天天都和宸妃待在一起,睿亲王便是想下手,也没有机会。
还有人说原本睿亲王便和庄妃是青梅竹马的一对,早已情投意合,反而是大汗从中作梗,拆散了两人,而庄妃嫁给大汗之后,犹自对心上人念念不忘,以至于两人旧情复炽,难舍难分。
甚至还有人传言,大汗的第九子,仅仅两岁的福临,就是庄妃为多尔衮所生,福临其实并不是大汗的嫡亲骨血!
福临的父亲,正是睿亲王!
满清的吃瓜士卒们对如此的种种传闻津津乐道,喜闻乐见,纷纷表示这些事情,可以有。
多尔衮泪流满面,他表示这些事情,真没有。
而今日,皇太极的金帐之中,赵无忌所率黑旗军的动向,最终也传到了皇太极的耳中。
“嗯?什么?赵无忌是不是疯了?崇祯让他去救德王那个废物,他居然来追朕?朕这里可是什么也没有!他到底是图个什么?”皇太极一脸的愤怒之色,目光在手下群臣脸上扫来扫去。
嗯,今日的气氛有些古怪啊,为什么这些人的眼光都躲着朕?还有人在偷偷地看朕的冠冕?莫非是朕的冠冕没有戴正?
想到这里,皇太极抬起手,稍稍扶了扶头上的冠冕。
此刻在众人眼中,那通体金黄的冠冕上面,仿佛笼罩上了一层绿光。
爱是一道光,绿的人发慌。
范文程紧皱眉头,也是一脸的不解之色,“大汗所言极是,臣也正在为此事疑惑,据传,赵无忌此人极其爱财,其初到青州府之时,便曾刮地三尺,横征暴敛,以至激起民愤,为何此人会舍弃押送金银财物的成亲王,和押送德王的睿亲王,赶来追赶我军,臣一时也是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皇太极索性就不去想了。
两军作战,拼的是实力,阴谋是没有用的,皇太极暗暗想道。
不过赵无忌此番出乎意料地只对皇太极的中路军,穷追不舍,这使得皇太极非常恼怒。
说好的祸水东引呢?说好的一石二鸟,两败俱伤呢?朕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些平民百姓,这赵无忌,不会看上了这些百姓了吧?
想到这里,皇太极摇了摇头,这种理由,当真可笑,也许赵无忌还有其他的打算,只不过朕不知道而已。
“嗯,按赵无忌的行军速度,多久能追上我军?”皇太极看向一旁的孔有德,这位汉军将领,此番可谓是屡立奇功,他的炮队,使用红衣大炮轰开了很多坚城的大门,满清此番满载而归,此人居功至伟。
孔有德的汉军,此番进军以来,与清兵士卒的骑兵配合默契,相辅相成,皇太极如今对孔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