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使得多尔衮贤明宽厚的名声更盛。

    此刻正是上午时分,是泰和轩酒楼一天中比较清闲的时刻,王喜坐在一楼柜台的后面,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时不时地和店里的小二说笑几声,他的心情很好。

    前方真实的战况,他早就知道了,得知清兵被大人连番击败,死伤惨重,王喜的心中高兴的跟什么似的。

    不远处的一桌客人,一面心思重重地喝着酒,一面交头接耳地低声谈论几句什么,虽然他们说话的声音很低,但是‘信’,“投降”,“勾结”这几个词依旧传入到了王喜的耳中。

    王喜对此一脸的不在意,他甚至打了个哈欠。

    街道上的行人突然乱了起来,闹哄哄的纷纷向道路的两旁开始躲避,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到近传了过来,这不知又是哪位大人物要出行了,王喜心中暗自想道,他的目光也便有意无意地向街道正中看去。

    多铎坐在一辆黑色的四轮马车中,整个人都舒舒服服地靠在真皮沙发里,他紧紧抿着薄薄的嘴唇,目光阴鸷。

    这辆马车也是在济南城的缴获,原主是德王朱由枢,乃是当初青州府临淄工坊生产出的最顶配马车,此刻马车的四面玻璃窗全部打开,顶上的玻璃天窗也已开启,明媚的阳光照射在车厢里,照耀在年轻而又强壮的豫亲王身上,路边的百姓们用羡慕而又崇拜的目光看着马车,看着马车里的多铎。

    随着马车的前进,车厢也在不断慢地摇晃,多铎的目光随意地浏览着街景,突然,‘泰和轩’三个字映入了他的眼帘,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了柜台后面那个一脸谦和的年轻掌柜。

    两人的目光甫一接触,年轻掌柜便谦卑地低下了头,多铎扫了他一眼,并未在意。

    今日的多铎,心情有些烦闷,严格来说,这几日他的心情一直不太好。

    清兵返回辽东之后,多尔衮把多铎私自留下来的银子分成四份,三兄弟一人一份,还有一份,被多尔衮秘密地送给了满清四大亲王之一的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虽然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但他与努尔哈赤的这些儿子们关系都很好,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他便是执掌国政的八大贝勒之一,便是皇太极对也一向是礼遇有加,在满清贵族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多尔衮将银子送给济尔哈朗,也无非是看中了他的地位,想要拉拢他,济尔哈朗当时也是很欣喜地收下了。

    多铎护送回的那五十万两黄金白银,则如数上交,其间皇太极也曾询问多铎,当时索海交给多铎的是百万两金银,为何只带了五十万返回辽东?

    多铎的解释是他在路上遇上了明将李定国的偷袭,损失了一部分金银,把这件事,就这么暂时地掩盖过去了。

    皇太极返回盛京之后,因身受重伤,所以一直都没有上朝,朝中的满清贵族们也慢慢地形成了两派实力,一派是如今满清贵族中军事实力最强的多尔衮三兄弟,另一派则是以大贝勒代善为首的保皇势力,代善这边虽然军事实力没有多尔衮强,但政治上的盟友却是最多,济尔哈朗在中间态度暧昧,不过他的立场暗中还是倾向于多尔衮。

    多铎心烦意乱的原因在于,最近这半个月来,盛京城乃至辽东地区,最近有一些流言传的特别厉害。

    其中一则流言的内容,便是之所以出征大明之时,多尔衮的左翼军损失最小,乃是因为多尔衮事先和赵无忌勾结,双方约定彼此互不侵犯,立下了君子协议,也正因如此,没有后顾之忧的赵无忌才能集中全部兵力,在德州野外,一鼓作气地击破了皇太极的主力部队。

    又有人夜间在盛京城各处发放传单,传单的内容竟然是大明兵部左侍郎赵无忌至辽东百姓的一封信。

    赵无忌在信中写道,无论满汉哪一族,都是大明的良善百姓,只是被奸人,阴谋家和野心家皇太极所惑,大明和大清才会屡次发生战争,赵无忌呼吁在辽东的满汉两族百姓,勇敢地站出来推翻皇太极的残暴统治,并认为睿亲王多尔衮温厚贤明,正是替代暴虐无道的皇太极之最佳领袖。

    最后赵无忌则威胁,若是辽东百姓依旧执迷不悟,跟随皇太极一条路走到黑,数年之内,他必会亲自统率数万最精锐的黑旗军,前来讨平辽东,到时定会将这里玉石俱焚,鸡犬不留!

    若是放在一年之前,辽东的百姓谁知道赵无忌是谁啊?他的威胁谁也不会当回事。

    但是如今赵无忌的名声,在辽东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大明以寡击众,连番击败了大汗皇太极的主力大军;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心腹爱将,李定国趁着清军主力出动的机会,在辽东犹如拉网般的一顿扫荡,几乎把辽东腹地稍微繁华点的府县都给破坏了一遍,甚至连曾经的都城东京城,都被李定国带人给攻破了,最后李定国还在里面放了一把火,把努尔哈赤当年住过的寝宫都给烧了。

    李定国这样一个凶悍的明军将领,还不过是赵无忌手下的一名大将而已,赵无忌的实力可想而知,这样一个人说的话,无论是谁,都要好好地掂量掂量。

    毕竟清军之中最能打的几大名将,皇太极,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已经纷纷地败在了赵无忌手中,成亲王岳托更是在与赵无忌的战争中,战败身死,就连尸首都没有抢回来,在大清的百姓心目中,渐渐地已经有了赵无忌此人不可战胜的想法。

    所以,如今在满清贵族的两大派系之中,隐隐又有第三派产生,那便是投降派,至于投降派的实力有多大,暂时不得而知,但多铎可以想象,朝中肯定有这样的人存在!并且为数还不少!

    就在这大清国一片人心浮动的时候,一直在深宫中养伤的皇太极突然有旨意传出,他决定在今日,举行他自大明境内返回后的第一次朝会,多铎一大早便匆匆出行,正是为了去皇宫参加这次朝会。

    由于有人传言多尔衮与赵无忌勾结,所以多铎料想,今日的朝会恐怕不会太平静,难保那些在战争中一无所获的满清贵族们,不会在朝堂上向自己等人发难。

    但是满清这边,一向崇尚强者为尊,而今的大清国,多尔衮三兄弟的军事实力最强,又有四大亲王之一的济尔哈朗在暗中帮助,多铎并不惧怕这些人会在朝会中搞出什么幺蛾子。

    万一真到了双方撕破脸,剑拔弩张的地步,多铎不介意亲自带兵杀进皇宫去,直接就逼迫皇太极退位!

    毕竟实力才是硬道理,皇太极这边的实力,在与赵无忌的战争中损失惨重,代善如今只是个空头贝勒,他的两个儿子,岳托身死,萨哈廉如今正被关押在察哈尔部,代善如今年岁已高,虽然他手下也有些兵马,但是却无能征惯战的大将。

    多铎倚在沙发上,明亮的阳光照射过来,让他不由得眯起了眼睛,他向前望去,只见前方路口处停了一顶轿子,似是正在等他。

    片刻之后,多铎便已来到轿子跟前,只见那黑色轿子的窗帘已经打开,里面之人正是多尔衮的心腹刚林。

    刚林看着多铎,点头示意,多铎急忙命车夫停下马车,刚林下了轿子,来到马车旁边,低声对多铎说道:“蒙古各部王公今日齐聚盛京,来意不善,睿亲王让我转告您,今日一定要小心行事。”

第六百九十九章三支弓箭() 
皇太极的皇宫,除了建造的时候采用大量汉人工匠之外,在样式上也是尽量地模仿大明的紫禁城,此刻在雄伟的崇政殿内,大清国满朝文武济济一堂,静谧无声。

    皇太极坐在最高处的龙椅上,相比出征大明之前的踌躇满志,此刻他的脸色有些苍白,龙袍右边的袖筒空荡荡的,这使得他的威严气势看上去削弱了几分。

    豪格站在皇太极的下首,却在群臣的上首,位置十分的引人注目。

    多铎站在殿下群臣队列的左侧,他挨着多尔衮和阿济格站着,果然如多尔衮所言,草原上各大部落的蒙古王公们如今也罕见的齐齐出现在了崇政殿内,此刻,他们正站在多尔衮等人的对面,一个个面露不善之色,望着对面的多尔衮三兄弟。

    看到对面阴沉着脸的众位蒙古王公,多铎也禁不住在心中咯噔了一下。

    这些蒙古王公,平时一般都在草原上待着,除非是有重大的节日或是行动,否则他们很少会来盛京,他们一般都是派遣各自的属下留在盛京,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没想到今日竟然都出现在了崇政殿内。

    所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蒙古诸部此次出征损失最多,却没得到多少缴获,他们自然便会对偷奸耍滑,出工不出力的多尔衮三兄弟生起不满。

    多尔衮面色镇定如常,面上含笑地在对面的蒙古王公脸上一一扫过,碰上熟识的,还会微微颔首示意,他心中一片雪亮,知道这些蒙古王公,便是皇太极找来对付自己三兄弟的‘外援’了,多尔衮一面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对面的蒙古王公们,一面在心中紧张地思考着对策。

    而朝中的文武大臣们,此刻也都嗅出了空气中的硝烟气味,看来今日的朝会,注定不会是一片平静,这些个文武大臣们,或各怀心思,或小心翼翼地等着皇太极发话。

    在场的众人中,颇是有些人已经被赵无忌的那封信给打动了,大家出来做官,无非是为了荣华富贵,既然在军事上打不过赵无忌,连最能打的大汗都败在赵无忌手里,既然如此,那投降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满清的前身建州女真,原本就是大明的属下,如今再度回归大明,也是情理之中,虽然有些丢面子。

    但面子算什么?面子能当饭吃么?更何况赵无忌此人商才了得,他每到一处,都会把属下的州府经营的一片兴旺发达,繁华富庶,通俗的话说就是跟着赵无忌走,有肉吃。

    所以,除了那些铁杆的满清贵族,一些处于权力边缘地带的小贵族以及部分文武臣子还是挺希望投降的。

    毕竟投降之后,他们也不过是换一个主子,依旧会继续为官,所得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他们颇有些幸灾乐祸地看着范文程和孔有德等从大明叛变过来的汉人臣子,心想赵无忌应该会放过自己等人,但是恐怕不会放过这些人,听说赵无忌此人,最恨汉奸,当初在归化城,他就亲自手刃了一位汉人官员鲍承先,全然不顾对方的使臣身份。

    一旦大清回到大明怀抱,范文程和孔有德的下场必然会十分凄惨。

    皇太极眯着眼,不动声色地审视着殿下的众位臣子,眼看时辰已到,他略一沉吟,便站起身来,向前走了两步。

    皇太极的威严目光在殿下众人的脸上,一一扫过,凡是被他看到之人,无不为他的君威所摄,乖乖地低下了头,就连满清诸王中最为凶悍嚣张的多铎,也是如此。

    皇太极冷淡的声音在空阔阴暗的崇政殿内徐徐响起,“此次征伐大明,共得金银合计五十余万两,从明日开始,朕便会将这些银子按照诸位的军功,全部发放下去,大贝勒代善德高望重,便由大贝勒负责此事罢。”

    听闻皇太极要分发金银,殿下的众人顿时有些骚动,众人皆都是一脸的兴奋之色,皇太极微微笑着看向众人,又说道:“朕的一份,便不要了,把朕的这一份,平均分给那些战死的忠勇将士,以为抚恤。”

    顿了一顿,皇太极又开口说道:“成亲王岳托,忠心国事,卓有才干,身先士卒上阵杀敌,可惜却不幸战死沙场,为国捐躯,传朕的旨意,诏封其为克勤郡王,赐骆驼五匹,马二匹,白银一万两。”说到这里,想起忠心耿耿的岳托,皇太极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哽咽着再不能出声。

    众人见了,脸上也都露出了沉痛的表情,站在一旁的岳托之父,大贝勒代善更是老泪纵横,脸上也露出了悲戚之色。

    所谓物伤其类,兔死狐悲,这些年来,死于赵无忌之手的清军大将实在太多了,鳌拜,岳托,艾度利,硕托,瑚什等等,在这些清朝官员眼里,赵无忌俨然已成双手沾满清军忠勇将士鲜血的刽子手。

    清军阵亡的将领,倒是有一多半,都是折在了赵无忌的手里。

    半晌之后,皇太极擦干脸上泪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才继续说道:“朕每当想起成亲王,便悲从中来,情不自已,不过,朕有个好消息要告诉诸位,在我大清勇士马福塔的努力下,他成功带人从归化城救出了多罗郡王萨哈廉!”

    此言一出,众人皆都是吃了一惊。

    众所周知,当年归化城下,多尔衮率满蒙联军与赵无忌的黑旗军恶战一场,结果却大败而归,当时的清军副将萨哈廉也被明军所俘虏,一直被关押在归化城,没想到却被马福塔给救回来了。

    清兵损失惨重,败走大明,一时之间,谁也没想到清军会杀一个回马枪,归化城的守军稍有懈怠,便马福塔率领清军精锐敢死队,化妆成平民百姓混入归化城,在付出了一百多条人命之后,终于成功地把萨哈廉给营救了回来。

    “宣萨哈廉,马福塔二人进殿。”皇太极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多尔衮,心中有些得意。

    萨哈廉是岳托的弟弟,代善的第三子,他既是沙场上的骁将,在满清贵族之中的威望也是极高,有他回来坐镇镶红旗,正好可以取代死去的岳托,压制最近势头正旺的多尔衮三兄弟。

    随着皇太极的命令,很快,萨哈廉和马福塔二人便进到了崇政殿,对皇太极施礼之后,两人便恭恭敬敬地站在了一旁。

    众人眼看数年不见之后,萨哈廉依旧是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心中也都是十分欣慰,纷纷与萨哈廉点头示意,打招呼,萨哈廉也是满面堆笑地一一回应。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萨哈廉正好便站在了多铎的对面,望着多铎,萨哈廉的脸上突然便闪过了一丝阴鸷之色。

    皇太极望着殿下众人,突然间长叹了一口气,他缓缓开口,低沉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疲倦和厌烦,“此次征讨大明,我军损失惨重,朕作为主帅,指挥失当,应负起主要的责任,所谓能者上,庸者下,这大汗的位置,朕也早就不想做了,还请诸位,重新推举出一位贤君出来罢,朕,绝无二话。”

    皇太极此言一出,顿时便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震惊之下,代善,阿巴泰,杜度,范文程,孔有德等人纷纷出列劝阻,眼看几乎所有的臣子都是站在皇太极这一边,多尔衮无奈之下,只得出列,也加入到了劝阻皇太极的行列。

    皇太极见状,于是便就势推辞了两下,方才说道:“既然如此诸位卿家如此坚持,朕便勉为其难的再做几年大汗,不过,在此之前,朕却是有一句话要说。”

    皇太极伸手示意,当即就有小太监上前呈上三支弓箭,皇太极将三支弓箭牢牢地抓在自己的左手中,“明国古代有个故事,说的是一支弓箭,很容易便会被人折断,但是一个人的力气再大,也很难同时折断三支放在一起的弓箭,朕想说的是,而今的局势,我军新败不久,在兵事上相比大明,已然处于不利的地步;

    而今正是我大清国最危险之时,只有诸位同心协力,如同这三支弓箭般团结起来,才能战胜实力强大的对手,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大汗说的是。”

    “大汗英明,我等此时正因团结一致,万万不可自乱阵脚。”

    “大汗言之有理,我等切切不可中了明军的奸计。”

    皇太极手中紧握着三支弓箭,轻咳一声吼,目光冷冷地望向殿下的多铎,“多铎!朕信任于你,才命你前去押送我军此番征伐大明所得缴获,但为何最终你交给朕的,只有五十万两金银?索海跟朕说,他可是交了一百万两金银给你!”

    多铎闻言,眼中凶光一闪即逝,他正欲出声发作,却看到站在他左侧的多尔衮,对他微不可查地摇了摇头。

    以科尔沁部的贝勒布和为首的诸位蒙古王公,以及大贝勒代善,阿巴泰,豪格,杜度,萨哈廉等人齐齐怒视多铎,这些日子以来,在大明损兵折将,结果却没捞到多少好处的这些人,看着多尔衮三兄弟吃香喝辣,心中的怒火早已犹如即将爆发的火山一般,难以抑制。

第七百章再攻大明() 
郑亲王济尔哈朗皱了皱眉头,眼看多铎犯了众怒,他却也没敢出声。

    多尔衮无奈之下,只得上前一步望着皇太极说道:“大汗明鉴,多铎在路上被明军李定国所部偷袭,李定国此人极为凶悍,东京城当初便是被此人攻破,多铎当时也曾奋力抵抗,在猝不及防之下,才会损失了部分金银,臣记得此事,似乎多铎早已和大汗禀报过了罢?”

    这个说辞是多尔衮三兄弟事先便已串通好的,如果皇太极不问此事也就罢了,一旦询问,便把李定国搬出来。

    李定国如今俨然已是除赵无忌之外,清兵最畏惧的第二人,用他来做借口再好不过。

    其实皇太极和多尔衮两人彼此都明白和清楚事实的真相,但他二人谁也不想先捅破这层纸,都在揣着明白装糊涂,毕竟双方实力接近,当真撕破脸的话,两人谁也不会是最后的赢家。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维持住当前这种斗而不破的态势,对两人都有好处。

    皇太极阴冷的目光犹如毒蛇般地盯着多尔衮,说实话他真的很想把面前的多尔衮碎尸万段,但是眼下清军实力大减,又正是用人之际,他可以和多尔衮明争暗斗,但是却不能把矛盾公诸于众,造成大清国的分裂。

    “李定国是赵无忌手下悍将,多铎败给他,也是情有可原,但多铎依旧是没有完成任务,辜负了朕对他的期盼,也使无数前线将士的心血毁于一旦,传朕的旨意,夺去多铎手下一半的牛录,罚银十万两!”

    多铎听了,身子顿时便是一震,罚银也就算了,夺去他一半牛录,相当于他顿时便少了七八千能征惯战的士卒,多铎如何肯依?他一瞪眼,正要发作之时,多尔衮却已经抢先开口,“多铎,大汗已经饶了你,你还不快去谢恩?”

    多铎怔了一怔,却也只得走了出来,跪在皇太极面前磕了一个头,“臣多铎,谢大汗宽恕之恩。”

    眼看多铎终于服软,皇太极这才松了口气,夺去了多铎这一半牛录后,此消彼长,在兵事上,皇太极又重新建立起了对多尔衮三兄弟的压制之势。

    多铎行事一向非常强势,平时得罪的人也不少,此刻见到多铎吃瘪,崇政殿上很多人都在心中暗爽不已。

    “此番征讨大明虽然失利,但诸位卿家也不必太过悲观,相比明国,我大清依旧占据诸多的优势。”

    “明皇崇祯,昏庸无道,空有赵无忌这样的能臣而不用,却将其贬斥到了广西,明国不幸有此等昏君,而这却是我大清的大幸!”

    皇太极冰冷的目光再度扫视众人,“朕知道,赵无忌最近又搞出了一个劝降信来,又威逼,又利诱,想劝你们投降,但如今的明国,掌权的是崇祯,而不是他赵无忌!赵无忌如今已被崇祯明升暗贬,赶赴广西为官,其距我大清,何止万里之遥,此人如今已不足为患;

    在昏君崇祯治下,大明百姓民不聊生,更是频频造反。

    不仅仅是赵无忌,便是那曾经擒拿闯王高迎祥的陕西巡抚孙传庭,也被崇祯拿下了大狱,诸位若是有人想要前去投靠明皇崇祯,朕绝不阻拦!不但不阻拦,朕还会送上盘缠和粮食,将你们礼送出大清!”

    “朕,说话算话!”

    皇太极的目光在殿下众人的脸上一一看去,而今大明和满清双方的实力已经发生了改变,明军的实力已大大超过满清,在这个时候,皇太极知道,自己必须把手下这些人团结起来,集中全部力量,才会有取胜的希望。

    有些原本打算投降的官员和权贵,听了皇太极的话,犹如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一般,顿时便取消了投降大明的打算。

    大汗说得没错,如今明国掌权的是崇祯,崇祯这昏君识人不明,昏招频出,重用大用一些奸臣、庸臣,却把有功之臣孙传庭打入大牢,赵无忌则被远贬广西,投靠这样的皇帝,显然是没有前途的。

    这些人投降是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或是为了保住性命,却不是为了去找死。

    “而今明国貌似强大,以朕看来,其实不过外强中干而已,其内部流贼屡剿不止,又有明皇崇祯倒行逆施,此时正是天赐良机,朕打算一个月之后,率军再征大明!”

    皇太极话音落下,满座皆惊。

    便有郑亲王济尔哈朗出列说道:“启禀大汗,我军新败,士气低落,此时正是养精蓄锐,修生养息之时,为何大汗却又要再起刀兵?更何况如今明军实力要强于我军,士气也是正盛之时。”

    皇太极听了,淡淡一笑,“郑亲王放心,朕自有主张,今日朝会之后,朕再与诸位卿家商议此事。”

    上午的朝会结束后,皇太极留下了代善,萨哈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豪格,阿巴泰,范文程,孔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