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船体结构大约何时可以设计完成?”赵无忌望向孙老四问道。
孙老四伸出一个手指头,笑道:“大人放心,船体设计最晚一月便可完成,不过制造却是麻烦点,因为小老等人也是第一次造这种战舰,再加之舰体庞大制造不易,小人以为,至少也要一年时间,战舰才能下水。”
第八百二十二章许尔显()
“运兵船的建造进度怎么样了?”赵无忌看着孙老四问道。
“一共二十艘运兵舰,每艘均可搭载士卒五百人,属下已调遣人手,全力以赴督造这批船只,预计两月之后,便可全部竣工,绝不会耽误大人北上的大计。”孙老四恭谨说道。
“按照大人的要求,这批船只全部都是平底沙船,多加水密舱,吃水浅,稳定好。”
赵无忌微微颔首。
如今是大明崇祯十四年三月,历史上洪承畴与皇太极在辽东决战的日期是八月,只要能在八月之前赶到辽东,便能及时参与到这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大战中。
此次出征,赵无忌并未得到崇祯的旨意和调令,属于私下出兵,是以他也不敢出发太早,以免到时有其他变化。
万一崇祯脑子抽了非让自己再撤回去呢。
恰到好处地赶到战场,将生米做成熟饭,协助洪承畴击败清兵,到时取胜之后,想必崇祯也无话可说。
七千精锐士卒将会搭乘这批运兵船前往辽东助战,之所以采用平底沙船,乃是为了船只登陆方便,福船虽然适合航海作战,但却是尖底船,不利登陆。
“五月兵船竣工,出征之日,便定在六月初,六月之前,出兵的各项准备一定要到位,此事便有劳夏先生了。”赵无忌望向夏允彝,言辞恳切。
夏允彝点了点头,“请大人放心,属下自当全力以赴。”
辽东,阳春三月,天气乍暖还寒,空气中依旧有丝丝冷意袭来。
四个强壮汉子抬着一顶宽大的黑色轿子,踩着脚下的积雪在盛京城内健步而行,轿子的后面,又有五六名健壮仆人,挑着各式礼盒紧随其后。
轿子两侧的窗帘都被高高卷起,泰和轩的年轻掌柜王喜和他的好友许平两人坐在轿子里,嘻嘻哈哈,看上去彼此心情都是不错。
两人时而交头接耳地说上几句贴心话,时而将目光投向街道两旁,欣赏着盛京城的街景。
作为满清的都城,伴随着满清军队东征西讨和连战连胜,盛京城这些年也是是以一日千里的速度不断发展繁荣起来,街道两侧,各式各样的商铺云集于此,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给。
街道上随处可见态度高高在上,倨傲无比的女真人,背着双手,旁若无人,在他们的身后则跟着一众眼神麻木,低三下四的奴仆们。
在满清,各类人等,按地位来讲,女真人最高,随后是蒙古人,再其次是以汉军八旗为代表的汉人,最低一层,便是那些被从各处劫掠来的奴隶,以汉人居多,也有少量朝鲜人。
相比数年前初来盛京之时,许平明显胖了不止一圈,肥头大耳,肚子滚圆,跟他并排坐在轿子里,让王喜破有些被挤得动弹不得的感觉,虽然这轿子已经非常宽大,由于许平的重量,外面的四个轿夫的步伐也变得日益沉重起来,轿子摇晃的幅度也越来越大。
“王喜,酒楼我劝你别开了,又赚不了多少钱,还不如跟我一起,当兵吃粮,你人比我聪明,再加上我舅舅的照顾,两年,两年时间,我保你升到把总。”许平转过脸,笑眯眯地看着身旁这位好友。
王喜斜了他一眼,淡淡一笑,他想了一想,方才开口说道:“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酒楼,现在的生活,我已经很满意了,当兵,我没什么兴趣,许平,你知道我一向胆小,见不得血的。”
王喜现在经营的酒楼名叫泰和轩,原本是他和许平两人合伙开办,许平占七成股份,王喜三成,来到盛京这几年,许平在他舅舅许尔显的照顾下,日益发迹,富贵了起来,他与王喜既是知交好友,索性便在收了几年股息之后,便把自己手头的七成股份尽数赠送给了王喜。
王喜坚决不要,许平则坚持要给,两名好友一番拉锯之下,最终王喜用这些年赚来的钱,又找人借了一点,凑出二百两银子,交给许平,权当买下许平当初投资的股本。
许平原本不想收钱,奈何王喜态度极其坚决,于是也只得收下,至此泰和轩便成了王喜一人的产业。
平心而论,许平对王喜确实不错,他实心实意地将王喜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看待。
王喜和许平确实也是脾气相投,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想起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和任务,王喜也只能在心中对这位好友说声抱歉了。
“当兵很安全的,我舅舅如今统管着汉军炮营,完全不会跟明军正面交锋,去年我就跟在舅舅身边,用远程炮轰,直接就将宣府总兵杨国柱的兵马打散,立下大功。”许平有些洋洋得意地说道,“那可是宣府强兵,大明有数的军镇!”
王喜哦了一声,脸色不变,“难怪我听说事后论功行赏之时,大汗的赏赐十分丰厚。”
许平脸上得意之色更浓,“那可不是,炮营上下,全部有赏,我得了二百两银子,奴婢十名,当然,我舅舅得到的更多。”
这些年来,许尔显跟着孔有德也是一路高升,王喜刚到辽东之时,许尔显不过是个千总,如今许尔显已经升任参将,相比千总,已是连升三级。
王喜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没有说话。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轿子终于到达了许尔显的府邸,许平旁若无人地走了进去,问了仆人之后,得知许尔显正在书房,于是便带着王喜寻了过去。
许尔显这时正在书房看书,他当年读过几年私塾,识一些字,在孔有德手下,也勉强算是个能文能武之人,再加上他为人精明,对孔有德也是忠心耿耿,是以一直被孔有德当成贴身心腹,十分倚重。
“舅舅,王喜来了!”许平一脚踏进书房,毫不见外地找了把椅子坐下,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喝了下去。
“小民参见许大人。”王喜见了许尔显,急忙单膝下跪,行了一礼。
“免了,免了,王喜你快起来,都是自家子侄,客气什么。”许尔显呵呵笑着,心中却是十分受用。
王喜这才站起身来,随手将礼单呈上,许尔显接过来,看也不看便放在一旁的案几上,用手指指着王喜笑道,“王喜啊,你这个人,就是太客气了。”
许尔显虽然纳了足足十一房小妾,但这些女人一个争气的都没有,谁也没能为他诞下一儿半女,膝下无子的他,早已将外甥许平视为自己的继承人,是以对他格外宠溺。
爱屋及乌之下,许尔显对王喜这位侄子的好友,心中也是格外有好感。
“舅舅,你现在都是参将了,不如给王喜在炮营中也安排个职务吧,让他和我搭伙,王喜这么聪明,一定没问题的。”许平率先说道。
王喜听了,正待出言阻止,不过随即他心中便是一动,他想了想,只是笑着看向许尔显,却没有说话。
清军的炮营对明军威胁巨大,所以王喜对炮营也很感兴趣,虽然他并不像加入炮营,但他却想趁此机会,从许尔显口中打听到一些炮营的情报。
许尔显看了许平一眼,笑骂了他一句,“胡说八道,你以为炮营是你舅舅家的啊?说进人就进人?”
随即他方才转眼看向王喜,笑了笑说道:“怎么,王喜,你也想当兵?不过,你想要加入炮营,现在却是不巧,着实有些为难,若是去别的地方,我倒是可以帮你安排。”
王喜听了,急忙摆手笑道:“大人莫要听许平乱讲,小人这酒楼如今开得好好的,并不想当兵吃饷,大人莫要误会。”
许尔显听了,点了点头,他想了想,便低声说道,“大汗如今对炮营前所未有的重视,王爷也是一样如此,如今他处处事必躬亲,哪怕是增添一兵一卒,也都是王爷亲自经手,不敢有误,现在想入炮营,甚是不易。”
王喜急忙又摆了手,笑着表示自己绝无当兵之意,心中也并不觉得失望。
王喜在辽东,为赵无忌做的是收集情报的工作,加入炮营固然有助于收集炮营的信息,但那样就会丧失对其他方面情报的收集,总体算下来,得不偿失。
毕竟他是赵无忌在辽东的情报机构总负责人。
“禀报大人!”就在这时,一名汉军士卒匆匆走进书房,他跪在地上,低头说道:“王爷有令,督促大人明日尽快出发,莫要贻误了大汗的军令。”
许尔显皱着眉头说道:“知道了,你退下吧。”
待到那士卒走后,王喜装作讶异的样子,问道:“如今积雪未化,天寒地冻,道路难以行走,大人何以便有军令在身,明日出发?”
许尔显叹了一口气,他想了想却只摇了摇头,“没甚么事。”
能被孔有德特地派人前来督促吩咐的事情,怎么会是没什么事?王喜心中暗暗思忖,脸色却是丝毫不变,依旧是一副谦卑微笑的样子,跟许尔显,许平两人说起了盛京城最近发生的一些趣事逸闻。
半个时辰后,王喜和许平两人再度搭乘轿子返回,坐在轿子里,王喜貌似无意地问道:“许平,你知道你舅舅明天出征,所为何事么?”
许平摇了摇头,“这个我也不知道,兵事上的事情,舅舅现在也很少跟我说了,如今军令甚严,舅舅也不会和我说太多。”
王喜听了,没有做声,他望着外面的街道,脸上神情淡然。
次日上午,许尔显趾高气扬地骑在马上,全副披挂,手里拎着一杆长枪,率领着五百亲兵,驱赶着三千多名抓获来的奴隶,经过盛京城的南门,出城而去。
而在南门不远处的茶馆里,王喜端起茶杯,半遮住脸,不动声色地向茶馆外面的街道上望去。
他在这里已经等了很久了。
盛京城一共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若是出征大明,应是从西门出发,但不知为何,思忖一番之后,王喜将三名手下派往其他三个城门,而他自己则来到了南门守候。
他总觉得许尔显会南下,而今日的情景,也验证了他的预感无误。
王喜看到了骑着高头大马的许尔显,也看到了那些气势汹汹,不断挥动手中鞭子,驱赶殴打那些可怜奴隶们的汉军士卒,他还看到了那些一脸麻木和绝望的神色,衣衫褴褛,看上去仿佛是一群没有智慧的猪羊般任人驱赶的汉人奴隶们。
奴隶们赤着脚,胳膊和小腿裸露在寒风中,他们毫无知觉地踩在冰冷的雪地上,似是一点都不觉得冷。
在王喜看来,这些奴隶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肉体上,似乎都已经完全地麻木了起来,他们不知前途何在,不知路在何方,不知身在何处。
他们只是凭借本能,在别人的鞭子下,任其驱赶,浑浑噩噩了此残生,直到最终无力倒下,化为尘埃。
王喜死死地盯着眼前的这一幕,不知不觉,他的脸慢慢地涨得通红,紧握茶杯的手也有些颤抖,手背上青筋迸出。
“客官可是不舒服?”一位肩膀上挂着一条雪白毛巾的小二上前关心地问道。
王喜低下了头,“有些头晕,没甚么事。”
“客官莫非是早上没吃饭吧?这早点若是不吃,人很容易头晕的,不如客官在小店用些点心,填填肚子?”小二关心地说道。
“好。”王喜不欲和他多说,随意地挥了挥手,要了几份小点心,这才将小二打发走。
在盛京的这些年,王喜的神经早已历练的犹如钢铁般坚韧,平时接人待物,他一向胸有城府,情绪从不轻易表露于外,然而今日看到自己同胞的遭遇,王喜心中却是情难自禁,心绪难平,一不小心失了态。
不过,很快他便调整好了情绪,从外表看来,他依旧是个一早闲来无事,在茶馆吃茶的普通茶客而已。
情绪容易波动,可是情报工作者的大忌。
许尔显,炮营,南门,奴隶,他这是要去做什么呢?
王喜在心中思忖着。
skbshge
第八百二十三章狼子野心()
与此同时,皇太极的御书房中。
代善,多尔衮,阿巴泰,萨哈廉,豪格,范文程,孔有德等满清重臣皆都在场,人人脸上都是一副凝重之色,望着高高在上的皇太极。
满清重臣中,只有济尔哈朗和多铎两位亲王正在率军包围锦州的前线,没有在场,其余亲王重将,皆都到场。
断了一臂的皇太极,经过这半年来的精心调养,以及击杀大明宿将杨国柱的胜绩鼓舞下,如今他的精神看上去非常不错,满面红光。
皇太极先是以目示意范文程。
范文程见状,急忙出列禀道:“启禀大汗,臣昨日接到来自明国的消息,明皇崇祯已下定决心,打算调遣九边众将,汇合洪承畴,共十五万兵马,前来辽东,以解锦州之围,不过明国如今财政早已捉襟见肘,据说兵饷,粮草尚未齐备,是以迟迟未能成行。”
范文程话音刚落,一旁的众人便发出了一阵充满嘲讽的哄笑之声。
明国那么富裕,每次南下打草谷,清兵都能劫掠到大量的人口和财物,这样的一个国家,皇帝居然会缺钱?这皇帝得昏庸到什么程度?
“此事可是为真?”多尔衮不动声色地在一旁问道。
范文程点了点头,“千真万确,大汗乃是真命天子,四海宾服,如今天命在我,八方豪杰纷纷来投,明国朝廷之上也不乏大量的有识之士仰慕我大清,主动为臣通风报信,此事经过多人证实,绝对可靠。”
范文程随后又淡淡一笑,轻摇羽毛扇,做出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继续说道:“明皇崇祯无道,倒行逆施以至天怒人怨,反贼四起,
如今明国朝廷之上,文的无谋,武的无勇。管军马者,克军钱;造器械者,减官钱。军士日不聊生,器械不堪实用,兵何心用命?每出征时,反趁勤王之时,一味抢掠。”
“更有百姓曾云,鞑子、流贼是梳子,自家兵马胜如篦子,说道官军抢劫起来,比流贼更狠!兵马如此,虽多何益!是以明国虽有大军十五万,然皆都是色厉内荏,军纪混乱之徒,不足惧也,此战我军必胜!”
皇太极听了,也是哈哈大笑,“国库空虚,官吏贪腐,种种乱象层出不穷,此乃天要灭亡大明也,如今正是我军进军良机!朕打算明日便誓师出征,派遣大军,前往锦州,与洪承畴决战,此战必要攻克锦州!一举摧毁大明所谓关宁锦防线!”
众人听闻如今大明竟是这么不堪,尤其是听范文程的语气,显然大明朝堂上还有满清的内应在通风报信,并且还不止一位,顿时人人也都是士气高涨,雄心万丈。
不知为何,多尔衮突然想起了一年前曾和自己交过手的那位年轻的大明官员,不由得便叹了口气,“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崇祯空有赵无忌这样的忠臣良将却不能用,也难怪会落到如今这样众叛亲离的下场。”
皇太极微微笑着,说道:“此皆军师之功也,军师运筹帷幄,不但策反了数位大明朝廷上的重臣,并且还利用他们,向明皇崇祯献上谗言,构陷赵无忌,离间君臣关系。”
“否则,此战若明国真是以赵无忌挂帅,着实也会给我军添上几分麻烦。”皇太极嘴上说得轻松自得,心中却是庆幸万分,毕竟他的右臂,便是被赵无忌给活活打断的,对赵无忌,他的心中早有阴影。
代善摸着下巴上稀疏的胡子说道:“赵无忌所依仗者,无非是火器而已,而今我军火器也大有突破,恭顺王劳苦功劳,手下炮营极为犀利,便是我军与赵无忌再次交手,却也不惧他。”
皇太极微微颔首,当日围攻杨国柱一役,孔有德的炮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几乎就是以一己之力,击溃了宣府兵的阵容,当日若无炮营相助,清军断然不能如此轻松地全灭明军,惊喜之余,皇太极此后便对汉军的炮营更为倚重,将其视为未来明清两国大战中的决胜利器。
想到这里,皇太极不禁将目光投向站在一旁的长子豪格。
自从受伤之后,再加上被庄妃背叛的打击,皇太极愈发地感觉到身体的力不从心,渐渐地便有了立太子,准备接班人的打算,而长子豪格,无疑是最佳的人选。
多尔衮三兄弟野心勃勃,虽然如今已经被皇太极暂时压制下去,但他毕竟身上有伤,年纪也大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多尔衮三兄弟的日益成长成熟,皇太极觉得自己早晚会有压制不住他们三人的一天。
所以他也不得不早做打算,想要尽快将豪格培养起来。
此次出征锦州,虽然清军兵力只有八万,但全军上下,却是人人信心十足,认为此战必胜。
大明的内忧外患,早已经过种种情报渠道,传到了满清这边,多位藩王被反贼杀死,更是让满清朝廷的上上下下,看清了大明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本质。
为了给将来的太子,接班人豪格竖立威信,此番出征,皇太极有意让豪格挂帅,希望能通过这场胜利,让豪格在一众满清贵族以及满清的军队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威望和势力。
皇太极望着豪格,想了想正待开口,没想到殿下又有一人出列。
“大汗,此事出征,事关重大,凡事都要做好万全准备,赵无忌此人,一向不遵崇祯的将令,臣以为,不排除此番大战,他再度插手的可能性。”多尔衮望着皇太极,沉声说道。
皇太极听他如此说,虽然觉得心中不太舒服,却也知道他说的有理,念及此处,皇太极突然心中一动,“睿亲王既是如此说,想必心中已有应对之策?”
多尔衮胸有成竹地点了点头,“启禀大汗,臣有三策,可应对此种情况的发生。”
望着风华正茂,仪表翩翩的多尔衮,皇太极心中突然升起一股强烈的嫉妒之情,他强行压抑住心中的情感,温言问道:“睿亲王请讲,朕洗耳恭听。”
第八百二十四章出使倭国()
“大汗,臣的第一策依旧是要有劳范先生,请范先生联系在明朝的内应,继续加大对赵无忌的毁谤和攻击,离间他和崇祯的君臣关系,让崇祯继续不敢启用赵无忌,以便于我军各个击破。”
“这第二策,若是赵无忌想要加入到锦州之战来,在没有得到崇祯皇帝的许可下,他想走陆路到达辽东几无可能,所以,赵无忌不来则已,一旦前来,他必然会走海路。”
“大汗可派遣人手,严防死守辽东的各个港口,以防赵无忌的水师登陆,此外,在皮岛以及旅顺口附近,也应布下重兵,免得明军故伎重演,采取围魏救赵之计,以偏师突击我军后方,骚扰侵袭。”
“至于这第三策,”多尔衮故意停了停,方才说道:“前日臣曾抓获几名倭国细作,一番审问之下,方才知道这伙倭寇的真实来历。”
“倭寇来历?倭寇不就是德川家光老贼派来的么?”未等皇太极开口子,饶余贝勒阿巴泰已经不解地抢先问道。
多尔衮哼了一声,笑道:“我等的敌人非常狡猾,不仅是饶余贝勒,便是小王,当初也是如此以为,不过经过小王派人严刑拷打之下,这伙倭寇方才招认,原来他们并非受倭国幕府将军德川家光所派遣,相反,他们乃是德川家光的政敌北条氏的家臣,前来侵袭我大清,乃是故意在倭国与大清之间,挑拨离间,用心极为阴险。”
这些令大清头疼不已的倭寇,竟然并非幕府将军说派遣?
多尔衮此言一出,顿时惹得众人纷纷动容,一直以来,满清朝堂上下均是以为倭国已与大明结盟,是以才会三番五次,派遣倭寇前来骚扰袭击大清腹地,今日听了多尔衮的话语,方才知道其中另有隐情。
“明国这么大的图谋,为何却未曾听闻范先生提起?此外,若非是幕府将军暗中授意,那北条氏又哪来如此之大的势力,前来袭击我大清?据我所知,德川家光极为强势,倭国内部,已再无强大的反对势力。”阿巴泰继续追问,同时略带不满地瞥了范文程一眼。
多尔衮见状,急忙笑道:“此事须怪不得范先生,若是小王猜测无误,暗中操作运作此事的,应是明国钦州伯赵无忌,而非大明朝堂上的某位大臣,否则以范先生在明国朝堂上的人脉,此事早已为我等所知晓。”
“此外,小王也已调查清楚,北条氏确实没有如此之大的势力,不过在他们的背后,应就是赵无忌在背后出钱出力,大力支持他们袭扰我大清国。”
范文程不动声色地向多尔衮投以一丝感激的目光,而站在范文程身边的孔有德,心中则想的更多。
皇太极想要立豪格为太子,他的心思孔有德早已揣摩的通透,他原本有意率先提出请豪格挂帅出征明国,讨好皇太极,不过听了多尔衮的话语之后,孔有德却又犹豫了起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