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3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红儿摇了摇头,“这几日我一直在船上,没有接到你的情报,不过这个时候,情报应该已经到了山东。”
“洪承畴兵败之事,具体情况如何?”杜红儿问道。
“据满清这方面的说法,明军败得很惨,而清军的损失只有几个人。”王喜答道。
“几个人?这怎么可能?”杜红儿讶然说道,脸色也是微微一变。
“其中或有夸大之处,但此战清兵的损失,确实非常微小。”王喜皱着眉,跟杜红儿讲起了他所了解到的情况。
“这两日酒馆中的客人大部分都是兴高采烈的清兵家眷或是他们的亲朋好友,从这些人的口中,小人也基本上了解到了当晚发生的事情……”
五月二十四日当晚,洪承畴做出了趁夜突围的决定后,由于王朴的率先逃跑,而直接导致当夜的突围演变成了一场你争我夺的大溃逃。
再加上皇太极在当晚的周密部署,几乎明军士卒出逃的每一条路上,都有大量的清兵在道路两旁埋伏,可谓是布下了一张堪称密不透风的天罗地网。
清兵毫不费力地在路边以弓矢偷袭明军,而皇太极则率领着主力大军,如同经验丰富的猎人一般,在明军身后不远的地方,不紧不慢地缀着明军,利用明军在夜间看不清楚,而导致的害怕和恐慌心理,最终将惊慌失措的大量明军驱赶到了大海之中,活活淹死。
黑夜之中,明军士卒几乎完全不了解周边的情况,他们只知道有清兵在追杀他,但敌人在哪,有多少,这一点谁也不知道。
恐慌之下,很多明军在路上被自己人给挤倒在地,活活踩踏而死。
由于清军主要是在道边埋伏伏击明军,或是如皇太极那样,率军在背后砍杀惊慌失措而逃的明军,所以清兵的损失非常微小,据驻守盛京的济尔哈朗宣布的消息,当晚只有八名清兵士卒被己方误伤,并无一人死亡,可谓是一场极为辉煌的大胜。
此役清兵斩首明军士卒五万四千余人,另有一万多人的明军投降,成为清兵俘虏。
此外,清兵亦是缴获马匹七千多匹,骆驼六十六峰,盔甲九千多具,数万明军和战马,都被逼入海中,活活淹死,松山城附近的海面上,到处漂浮着明军士卒的尸体,密密麻麻,数不胜数。
当真惨不忍睹。
洪承畴,曹变蛟,王廷臣三人突围失败,只得撤入松山城坚守,吴三桂,王朴等人带着溃兵逃入杏山城,马科率兵逃入塔山,十五万明军,最终剩下不到两万,俱是残兵败将,龟缩一地,覆灭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听了王喜的叙述,杜红儿的脸色也变得越来越凝重,她在盖州登陆后,便直接来到了盛京,因为人生地不熟,所以她也不敢贸然多加打听。
杜红儿只是隐隐听别人说过明军战败之事,但她万万没想到,明军居然败得如此之惨。
“情况确凿么?”杜红儿低声问道。
王喜点了点头,“千真万确,不论是满清朝廷的官方说法,还是下面的百姓市井传言,俱是如此,此战我军确实败得非常之惨。”
杜红儿缓缓点头,沉思了一会,便道:“这个情报很重要,必须尽快禀报大人得知,因为大人已经率军前来增援辽东,这也是我亲自来到这里的原因之一;
若是辽东的明军已经全灭,我觉得,大人也没有再来此地的必要了,还是及时返回岭南比较好。”
王喜顿时便是又惊又喜,“大人也来了?”
杜红儿嗯了一声,道,“大人此番由海路,亲自提兵前来,欲要增援洪大人,却没想到,哎,洪大人已经败了。”
王喜亦是跟着叹了口气,“还好属下早已将洪大人战败之事传回山东,只希望大人能尽快得知才好,此外,满清对大人派遣偏师,袭扰其内陆腹地已有所准备,修建了很多壁垒工事,却是不可不防。”
杜红儿看着王喜,点了点头,“如此甚好,另外,我听说你救了不少被劫掠到辽东的汉人百姓?”
听到杜红儿提起,王喜脸上立即露出了兴奋的神情,“确有此事,属下在盖州一带购买了一大块土地,随后便以土地需要人手耕种为由,又买下了五百名清兵从大明劫掠来的百姓民众;
就在前些日子,属下已经通过海路,派人将他们送去皮岛,想必此时此刻,他们应该已经到了大明。”
杜红儿霍地站起身来,脸上满是震惊之色,“我之所以前来这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因为此事!
我想亲自和你说这件事,此事非常危险,你必须马上停止!
本以为此事尚有转圜余地,却未想到,你已经做得这么远!”
王喜亦是惊讶地站起身来,“杜千户不必如此紧张吧,那块地属下还是通过许平买的呢……”
“不行,此事必须立即停止,这是命令!”杜红儿紧盯着王喜的双眼,斩钉截铁地说道。
她背过手去,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轻声说道:“此番事了之后,你便随我一同返回罢,你这次动静弄得太大,清廷中亦是不乏有识之士,此举早晚会被人所知。”
“你再留下去,非常容易暴露!”
三天之后,乐安港。
镇海舰高大的船体缓缓地出现在了港口处,在它的身后,一艘艘战舰和运兵船的身影依次显现,络绎不绝。
skbshge
第八百八十五章领命北上()
码头上,曹化淳,史可法,张名振等人早已在此等待多时,众人均是脸色凝重,尤其是曹化淳,望着眼前的这一支庞大舰队,众人的心中不由得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三人心中滋味和感受,各不相同。
张名振是因为再遇故主,而心神激荡不已,他隐隐感觉到,赵无忌的此次出征,很有可能自己也会参与,要不然史可法绝不会平白无故就招呼自己一同前来,到这里迎接赵无忌。
史可法则望着远处高大战舰的甲板上,那个有些模糊的熟悉身影,心中除了故人相见的热情,更多的便是深深的钦佩。
有些事情,只有自己去做了,才能明白局中人的不易。
赵无忌担任青州知府时,可谓是大权独揽,一手遮天,凡事皆是独断专行,很少听取别人的意见,当时作为同知的史可法,对赵无忌的此种做法颇为腹诽,觉得他抓权太过。
然而当史可法自己接替赵无忌,担任知府,主政青州府时,他这才慢慢地感觉到了赵无忌对于青州府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究竟继承了怎样的一笔庞大财富。
与大部分北方的州府不同,青州府所有的府县,财政状况都是盈余许多,各地百姓也都是安居乐业,到处都是一副兴旺发达的景象,商贾云集,外地百姓纷纷搬迁来此。
史可法执政初期,也曾想对赵无忌留下的这些东西做一番改动,但是折腾了一顿下来之后,他方才发现,保留原有的规章制度和赵无忌留下的一切,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赵无忌已经把一切都已经弄得井井有条,史可法最后才明白,自己只需萧规曹随,照猫画虎即可。
青州府这几年里,缴纳朝廷的税收和粮食都是年年增长,治下各地亦是一片太平安康,路不拾遗。
史可法本人在吏部的考核中,每年都是名列前茅,被朝中很多大臣认为是将相之才,并将其视为几年后入阁的热门人选之一。
然而史可法心中清楚,这一切的开拓者,栽种下果树的人,乃是赵无忌,而他只不过是恰逢其会,恰好在果树成熟,可以收获的时候,主政青州而已。
是以他看向远处少年的目光,钦佩中,又带着一丝丝的敬仰。
能者为尊,史可法不得不承认,除了在兵事方面,赵无忌在内政方面的才华,也已超出自己许多。
而曹化淳的心中,则有些忐忑不安,还有些患得患失。
赵无忌增援辽东的举动,崇祯起初是非常反感和抵触,他对赵无忌的戒备和猜忌,作为崇祯身边的亲信太监,曹化淳自然是心知肚明。
然而现在,辽东局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军一战击杀十余万明军,此举几乎已经敲响了大明王朝的丧钟。
大明王朝,如今已经到了最为危急的时刻。
若是说起初明军占据优势时,赵无忌率军北上的行为算是锦上添花,而如今明军十五万大军灰飞烟灭时,赵无忌若是能依旧坚持进军,那便是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的人一直都很多,但雪中送炭的人很少。
更何况,若不是崇祯心急,过早催促洪承畴进军辽东,原本应该出现的局面应是洪承畴十五万大军联手赵无忌,共同对付皇太极率领的清军,不问可知,这么做,明军的取胜希望才是最大。
但是现在,十五万大军分崩离析,山海关外,宁远城孤孤零零,不到两万人的明军溃兵被清兵分别包围在杏山,塔山,松山三个小城,随时都有被清兵各个击破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曹化淳设身处地的想,若他自己是赵无忌,面对此情此景,唯一能做的,便是掉头而走。
现在去辽东,已经不算是增援,几乎与送死无异。
曹变蛟记得自己领旨出京的当天,便听说了杨绳武重病不起的消息,看来,这位消息一贯灵通,嗅觉也一向灵敏的顺天巡抚,已经得知崇祯要派他增援辽东之事,索性便装病避战。
十五万大军都败了,杨绳武手下不过数千兵,他哪敢揽这瓷器活?
升其为兵部侍郎,太子少保,命其急援辽东,官职听着好听,但无论怎么看,此行都像是一道坑人送命题。
但曹化淳又有预感,做事一向不遵循常理的赵无忌,此番没准会欣然接受皇帝的任命,继续出征辽东。
毕竟他是赵无忌,是曾经一人破十万,哦不,一万破十万的强者,也许,他还能再度上演奇迹。
镇海舰缓缓地驶入港口,停靠在乐安港码头之上。
赵无忌微微笑着,慢步从战舰上走了下来,放眼看去,他先是看到了张名振,嗯,张名振是自己的旧将,乐安港又是青州左卫水师的防区,他出现在这里迎接老上司,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随后赵无忌看到了史可法,顿时便觉得有些奇怪,这位现任青州知府,不在几百里地之外的青州城待着,跑到这个地方来,难道是要和自己叙旧?
难道魏国公那封信,居然能让这个向来不苟言笑,铁面无私的黑胖子,赶到这里迎接自己?
再往下看,那个气度不凡,太监打扮的老者似是有些眼熟,略一迟疑,赵无忌立即便想了起来,此人正是崇祯身边的亲信太监,提督京营,总管东厂和锦衣卫的曹化淳!
看着曹化淳脸上异常和蔼的笑容,不知为何,赵无忌突然想起了小时候,父母从自己手中骗走亲戚给的压岁钱时,脸上似也是这样表情。
强自收敛心神,赵无忌登上码头,双手抱拳,笑容可掬地向着曹化淳施礼:“曹公公,久违了。”
“哈哈哈哈,赵大人,好久不见。”曹化淳亦是满面的笑容,上前和赵无忌亲热地招呼起来,史可法此时也走了过来,三人犹如多年不见的好友般,亲热地寒暄了几句,曹化淳这才凑近赵无忌,低声说道:“赵大人,皇上有旨意给你。”
赵无忌望着曹化淳那张笑得快要开了花的老脸,心中一动,不妙的预感油然而生,他大着胆子,亦是低声问道:“曹公公,莫非洪大人在辽东败了?”
曹化淳脸上笑容顿时便是一僵,心忖他怎么知道的?难道钦州伯还能未卜先知不成?
眼见如此,赵无忌顿时便知道自己猜的不错,在崇祯的催战之下,仓促进军的洪承畴,果然如历史上一样,遭到了惨败。
只不过这败得也太快了。
赵无忌记得清楚,历史上洪承畴可是在辽东坚持了半年多,方才落败。
史可法在一旁听说此事,顿时也非常惊讶,前几日朝廷的邸报还在宣传洪承畴初战得胜的消息,没想到仅仅三四天后,事态居然发生反转。
“曹公公,皇上的意思,可是让本官出征辽东?辽东如今是个什么情况,还望曹公公详细告知。”赵无忌继续问道。
曹化淳便只得将洪承畴兵败的事情,简略地跟两人说了一番,当得知洪承畴的十五万大军灰飞烟灭,只剩两万多残兵败将时,史可法不禁咋舌不已,好一阵摇头叹气。
赵无忌也没想到洪承畴败得会这么惨,被斩首五万余人,被俘虏一万多人,还有数万人马在海中活活溺死,而清兵只有八个人受伤????
赵无忌心中一阵感叹,他穿越前是一名网络小说爱好者,看过不少小说,心想便是最大胆的网络小说作者,怕都是不敢在书里写这种情节。
杀敌十万??自己只有八人受伤??大哥你写历史,还是写玄幻呢?
只怕这作者的下场,便是被读者活活喷死。
赵无忌最后只能慨叹,现实有时往往比小说更荒诞,更离奇。
“如今杏山,松山,塔山以及宁远,锦州等地还在我军手中?”赵无忌收敛心神,向曹化淳问道。
曹化淳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正是,我军虽败,却是未损一城一池,皇上又已派遣顺天巡抚杨绳武,兵部侍郎范志完两人,各率一部兵马,急援辽东,赵大人在辽东, 亦不是孤军奋战;
皇上命大人总督辽东兵马,对大人可谓是寄予厚望,信任有加。”
杨绳武?范志完?赵无忌对此只能笑笑而已,洪承畴都败了,这两人上去,能有什么用?
崇祯手头的可用之兵,赵无忌都比他清楚,真正到了辽东,能依赖的只能是自己手下的这八千兵马。
“既如此,军情紧急,曹公公,尽快宣旨吧。”曹化淳正在绞尽脑汁,思索着说服赵无忌的方法时,赵无忌已经爽快地准备接旨了。
曹化淳先是一怔,随即大喜,急忙吩咐人摆下香案,取出诏书,当即就在码头上,将崇祯皇帝的旨意念了一遍,赵无忌领旨后,曹化淳又献上崇祯皇帝赏赐给赵无忌的尚方剑和飞鱼服,赵无忌急忙双手接过。
“兵贵神速,本官在这里多待片刻,洪承畴大人,祖大寿将军那里便多一分危险,曹公公若无他事,赵某便暂时失陪了。”赵无忌望着曹化淳说道。
skbshge
第八百八十六章战前军议()
听了赵无忌的话,曹化淳也便点了点头,“也好,赵大人如此忠心体国,皇上听了,定然欢喜的很,那杂家便在这里,预祝赵大人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讨平辽东之日,赵大人封侯拜相,亦是指日可待,哈哈。”
赵无忌亦是急忙拱手施礼,“多谢曹公公,皇上那边,还请曹公公多多美言几句。”
曹化淳微微颔首,凑近赵无忌,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声说道:“赵大人的忠义,杂家心里有数,而今朝廷之中,尽是碌碌无能之辈,像赵大人这样能替君分忧的干才,实在已经不多了。”
“杂家在宫中还算能说得上话,赵大人今后若是有事,尽管吩咐便是。”曹化淳低声说道。
赵无忌听了,急忙谢过。
曹化淳大有深意地看了赵无忌一眼,对着他轻轻点了点头,这才拱手告别,带领手下离去。
片刻之后,眼看曹化淳等人已经去得远了,史可法这才走了过来,站在赵无忌面前,用有些担忧的眼神 看着他。
“大人此番北上,肩上的担子不轻啊。”史可法皱眉说道,“听曹公公所言,辽东兵马几近损失殆尽,只靠大人手头这万余人马,只怕亦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赵无忌点了点头,亦是沉重地叹了口气。
当初赵无忌主政青州的时候,史可法就是他的属下,如今赵无忌贵为钦州伯,又新任兵部侍郎,太子少保,总督辽东兵马,是以史可法很自然地,在赵无忌面前依旧以下官自居。
“明知不可为,本官却也要强行为之,”赵无忌转身望向远处的大海,“如今洪大人新败,局势不稳,本官若是及时赶到辽东,那此事还有转圜余地;
若是拖延太久,被满清消化吸收了我大明的降卒和土地,到时想要逆天而行,困难更甚。”
史可法听了,亦是深有同感地叹了口气。
“前几日魏国公曾有书信到来,言道欲使青州左卫水师,护送大人北上辽东,此事,原本下官是不打算答应的。”史可法继续说道。
赵无忌转过身来,含笑望着史可法那张耿直的黑色脸庞,“那现在呢?”
“皇上既然已有旨意,又有魏国公所托,那下官断然再无阻拦之理,青州左卫,今日便任由大人调遣罢。”
“此去辽东,风高浪急,困难重重,大人保重,宪之告辞了。”
对赵无忌拱了拱手,史可法随即转身离去。
北上辽东,事务繁多,千头万绪之际,赵无忌一定会很忙,所以史可法便也不再多待,两人曾共事数年,彼此之间,早有默契。
赵无忌望着史可法远去的背影,摇了摇头,他又盯着大海出了一会神,便迈步登船,返回自己的船舱。
辽东的局势突然发生变化,相应的,他原本做好的计划也要随之做出一定的修改。
赵无忌一个人在船舱内静坐思索了片刻,突然便听到有人轻轻敲门,随后房门打开,一个小贩模样的人走了进来。
“小人乃是杜千户的手下,受杜千户派遣,前来拜见钦州伯。”小贩恭恭敬敬地说道。
赵无忌微微颔首,这小贩能进得船舱,定然商敬石早已核实过他的身份,这里是他出征前停留大明的最后一站,杜红儿派人在此相候,也在情理之中。
“杜千户派你来做什么?”赵无忌问道。
“杜千户吩咐小人送情报给大人,其中洪大人兵败松山,算是一件,此外,杜千户也数日之前,坐船去了辽东。”小贩恭谨答道。
“还有呢?”自从在舟山港收到杜红儿的那封无字信封后,赵无忌便对杜红儿的行为有所猜测,今日从小贩口中得到证实,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赵无忌的心中,还是涌起了阵阵的感动和担忧。
“王喜传来讯息,清军如今正在辽东南部地区大肆修建壁垒,加强沿海地带的防御,以应对我军可能的攻击,希望大人在进军之时,务必小心从事;
此外,王喜亦是画了一份清军兵力部署的详细地图。”
小贩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掏出一张地图,递给了赵无忌。
赵无忌接过地图,放在桌上,想起在敌后潜伏许久的那名少年,心中也有些唏嘘感叹。
“对了,王喜这次还拯救了五百名汉人百姓,如今这些百姓已经到了皮岛,不日即将乘船返回大明。”
“简直是胡闹!”赵无忌猛地站起身来,有些烦躁不安地在船舱里走来走去,“本官让他去刺探情报,可没让他去救什么百姓,他的任务是潜伏,而不是行动!他这么做,实在是太危险了!”
在船舱中反复走了十余个来回之后,赵无忌终于在小贩面前站定,“马上去信,命杜千户和王喜速速撤回大明,不得有误!”
小贩走后,赵无忌急忙命商敬石将众将召集过来,准备就近期的军事行动,召开军议。
片刻之后,镇海舰的作战室内,赵无忌手下众将分别坐在一张松木长桌的两旁,赵无忌则坐在正中,他身后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图。
“之所以召集此次军议,乃是因为局势突然发生变化,就在四日之前,洪承畴大人兵败松山,十五万大军几乎损失殆尽,只剩两万溃兵,龟缩在松山,杏山等城,暂时再无与清兵一战之力。”
赵无忌环顾众人,缓缓说道,“不过,本官并不准备取消此次出征,我军在此稍事休整后,继续前行,向着辽东进发,前去援救松山,锦州两地。”
“而皇上,也任命本官为兵部侍郎,总督辽东兵马,前去为洪大人和祖将军解围,亦是赏赐了尚方剑和飞鱼服给本官。”
“大人,属下以为,此时此刻,继续增援辽东,似是不智之举,”阿南喇嘛皱眉说道,“敌军新近取胜,士气正盛,再加之敌众我寡,兵力相差太多,我军增援辽东,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占。”
“属下建议大人撤军返回,方为上策,皇上若是催的紧了,便虚与委蛇,简单应付差事了事。”阿南喇嘛沉声说道,“辽东那边,满清基本胜局已定,大人又何必去趟这滩浑水?”
skbshge
第八百八十七章杨振劝降()
阿南喇嘛的理由确实很充分,算上倭兵,赵无忌手头兵力一万二,清军仅仅在锦州战场的兵力,便至少有七万。
并且对于锦州附近,满清相当熟悉,明军只据城而守,而把城外的大片土地拱手相让,是以此地相当于满清的主场,这仗很不好打。
眼看众将似是有些动摇的苗头,赵无忌想了想,便开口说道:“无论如何,此战,本官还是决定要打,不但要打,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