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红之日-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对于德国大厂的傲慢,中国航空人对这种弯道超车的东西特别热心,更何况这是五常委联合签署的命令,天字一号工程,与当年的大功率高空液冷引擎是同一个等级。中国世上混就是靠人多,就在德国放飞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之后的一个月,阎良试验基地建成,各种风洞配套设施用列车和汽车蚂蚁搬家一样往这边运,然后组装起来。1940年初,第一台实验性涡喷发动机试车。

    这是一台纯搞笑的发动机,与德国人的hes3b基本一致,或者说就是抄的,从现代的眼光看,这种发动机憨态可掬,浑身散发着萌萌哒气息,简直就是负责搞笑的,推力也只有450公斤,根本不实用。

    但是,这台婴儿级的发动机证明了两件事,第一,喷气式发动机比活塞式的效率高了两到三倍。第二,喷气式发动机根本不需要那么复杂的中冷和涡轮增压装置!第二点对劳动党尤其重要!

    hes3b成功之后,涡喷…1发动机项目随即上马。

    与德国人的推三阻四相比,中国工程师的进度极为神速。吴名谦说这个东西行,就不会有人怀疑他不行!在全国平均亩产水稻300公斤的时候,名谦告诉农科所的人,水稻亩产一定能达到1000公斤,这个当时看来天方夜谭一样的指标竟然没有人怀疑,有人为此奋斗了一辈子也不得要领,直到最后出了一位姓袁的大德鲁伊。

    同样基于奥海恩的思路,中国人也开始研发轴流式发动机,但是中国的条件实在是太好了,各种精密加工设备优先配套,有的还是全新的,至关重要的是,工厂提供了耐高温合金钢——镍钢!

    当时中国的镍只能从三个地方获得,苏联、阿尔巴尼亚(很熟悉吧),非洲。战争开始之后,镍只能从一个地方获得——苏联。用坦克和汽车来换。

    德国人欲哭无泪啊,为了解决高温下压缩机叶片冷却问题,德国人搞了中空叶片和一套气冷系统,而中国的工程师直接把耐高温叶片装上去就行了!人比人气死人,祖宗比祖宗那更气死人!在此之后,德国工程师们还会被这个原因气死。

    1942年3月,涡喷…1完成100小时试车,装机。

    同年4月,劳动党液体火箭实验组完成有人驾驶液体火箭动力反舰导弹的起飞和降落实验。别误会,人民军才不会让人去充当导弹,因为当时的导弹都是飞航式,也就是跟飞机差不多,为了在导航设备不成熟的情况下获得实验数据,必须在弹头位置安排一个人驾驶。这种试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液体燃料是乙醇和液态氧,学过基本化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这两样东西一个能着火,一个能助燃,全部都是危险品。弹射座椅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这款导弹研发的。

    1942年初,劳动党面临着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

    名谦发现,轴心国取得了比历史上更为辉煌的战绩,在与中国人交流的时候,德军也学到了中国的智慧。比如来中国时间最长的曼施坦因,这种智慧并不是体现在指挥艺术上,而是沟通的技能。希特勒这个主子那是相当不好伺候!曼施坦因这种人又是有话直说的直肠子,在人民军这边大家坦坦荡荡,倒还好说,回到德国以后,这人就出事了!曼施坦因策划了二战早期几乎所有的德军攻击方案,包括希特勒钦定的黄色方案,但是“巴巴罗萨”的时候,曼施坦因被丢到了一边。他错了吗?当然不是,因为他比元首还要正确!希特勒只有打赢的时候才能容得下你仗义直言,他炸英国炸了这么久,人家就是不投降,还折损了不少飞机,想去苏联找回场子,你还拼命反对,不烦你烦谁啊!

    曼施坦因在中国的时候学会了一个道理,“战守走降死”,打不过守,守不住走,走不了降,不纳降那就只能死了。英国人战不过是不错,人家守得住海峡,守得住我干嘛要投降啊!就这么简单一个道理,元首没想明白。

    然后元首把曼施坦因丢出了参谋部,自己跑去找斯大林基情去了。

    看着从中国带回来的文化典籍,曼施坦因在心情烦乱的时候想起了名谦一句话:人的成功总离不开老子、庄子和孙子。简单的说,人就是要老装孙子!

    曼施坦因的新姿态起到了一些作用,至少是一会儿。

    在基辅战役的问题上,希特勒又和将军们发生了激烈争吵,这就是莫斯科问题。斯摩棱斯克战役之后,德军歼灭苏军50万重兵集团,莫斯科门户大开。此时,德军高层就直取莫斯科还是南下围歼基辅苏军发生了严重分歧。这个问题之所以争论不休,纯粹是因为两边都很有道理。如果直取莫斯科,那么中央集团军侧翼暴露达800公里,万一基辅的苏军背上抄菊花怎么办?而如果南下,那么莫斯科方向就有时间加强防御,而这个地方德国必攻,等到了冬天,德军就算攻下莫斯科,你守得住吗?

    双方都很有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吵得昏天黑地,就是没有解决问题。唯独曼施坦因把事情看透了。

    很简单,直取莫斯科,将面临极大战略风险,而南下仅仅付出时间风险。虽然时间风险也可以变成战略风险,但从6月22日到7月16日的战果看,德军完全可以复制斯摩棱斯克的辉煌战果。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吴起原创

    德国将军们在争吵中做了最糟糕的一个决定——敷衍。7月16日攻占斯摩棱斯克后,小胡子命令第二坦克集团军应在7月下旬南下,向戈梅尔进攻,目的在于迫使苏第5集团军后撤,以缩短中央集团军群右翼战线和南方集团军群左翼战线,可以使中央集团军群早日解除右翼威胁并不失时机进攻莫斯科。可惜的是,古德里安却认为小胡子是贪图歼灭戈梅尔的8-10个师的苏军,所以不愿南下,只是包围了罗斯拉弗尔的苏军以做敷衍,结果一支被拖到8月8日。

    从基辅战役开始,德军在1941年打下来的大好形势就算是废掉了。在将军们的敷衍下,基辅战役打了80天,消灭苏军70万左右(算上随军家属)

    德军在基辅战役后尽管倾全力进攻莫斯科,不过此时任何突然性与乱而取之的时机早已不复存在,德军仅凭已受削弱且分散的装甲部队力图突破苏军的坚固防御,必败无疑。就算德军攻下莫斯科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苏联人随后就能发动决定性的反击,把德国人推回去。

    归根结底,最核心的问题仍是德国人的后勤线无法支持足够的兵力,以至于给了苏军喘息的机会。

    尽管如此,在1942年初,莫斯科仍然给郑州发了急电,莫斯科已经朝不保夕。

    这个坑还是中国人民几年前挖下的,到1941年的时候,苏联远东军区基本上已经烂得差不多了。每一支部队都参与了“官倒”,每一名士兵都往家里邮寄各种各样的“礼包”,军官下发的分红比国家的军饷还要多(本来也没多少军饷),军官的升迁看的不是谁能打仗,而是谁能搞钱。虚报油料消耗、倒卖国家资产、嫖宿女兵,远东军纪之差,已冠绝全军,更可怕的是,由于特别能搞钱,远东军区出来的军官还升到了莫斯科,因为他们送的礼普遍比较好。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甚至有部队同意中国人经营苏联境内的矿场,以收取好处费。

    这样的部队要能打仗,太阳就从西边出来!

    在1941年底的反击中,来自远东的“精锐”状况频仍,战斗缺乏主动,追击缺乏勇气,开小差尤其多,斯大林枪毙了数万名逃兵,还是无法击退德军的进攻。德国人已经被大雪冻得迷迷糊糊,补给也不够用,只要苏军发起坚决的反击,就可以把他们打出去。但苏军已经无力再战,战线仍然僵持在莫斯科附近,就像被冻住一样。

    无奈的斯大林只好求援,英美这两个狗大户自然是要宰的了,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头号打手也不能放过。作为世界是最后一块没有卷入战火的净土,劳动党这个时候是要选边站的。就算不公开站到同盟国一边,也必须暗中表态,这是享受战后国际秩序的必然条件。

    名谦很犹豫,倒不是犹豫站在谁一边,而是怎么把本捞回来,苏联人多能赖账他是知道的。1941年初,劳动党如约的把汽车交付苏联,这些车辆都是德国人订购的半履带卡车,相当适合东线的泥泞环境。本来苏联方面要用美金付账,万万没想到,钱还没到手,账户就被冻结了。劳动党这才知道苏联人用来支付的资金根本就是“黑金”,已经被美帝盯上了。

    因为这件事,劳动党对德国进攻的消息知而不报,摆好了瓜子看苏联笑话。

    到了1941年底,由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需要,美帝解禁这笔钱,此时的苏联也不敢不付钱,中国人这才拿到拖延了一年的汽车款。

    斯大林就是那个喊狼来了的孩子,现在狼真的来了,中国同志救不救那还不好说呢。

    这个世界,凡是涉及钱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在这关键时刻,美帝站了出来,反正我这边生产完了也要送到苏联去,炸沉的也不知道多少,干脆这样,中国这边直接生产用铁路送到苏联去,无论多少苏联方面点收后,美国人买单!同时,美国希望中国出动货船帮助苏联运送物资,运费也由美帝买单!

    后世史书对二战的转折点有很多学术观点,但没有一个解释能入名谦的法眼。名谦认为,在美国决定以租借法案援助英国之后,战争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当美国人愿意买下中国生产的坦克之后,苏德战场的形势也已经毫无悬念。唯一的问题就是战争结束前中国能从美国运过来多少有价值的机床。

    1942年初,中苏边境口岸。

    “额清单上说,这车物资应该有72辆坦克,但是我只看到71辆。”俄国人疑惑道。

    “漂没!”中方的回答言简意赅。

    “那清单上的36台超高频电台怎么只剩下33台?”

    “漂没!”

    “可是承运的船只是中国船!”

    “所以才是漂没嘛,要是美国船早就沉没啦!”中方人员不耐烦的说道,“半个地球啊!能运过来不错了!再说了,运到的才付钱,你又没吃亏。”

    ps,航海货运中,货损率1%…3%为正常情况。

    1942年4月18日,阎良试验基地。

    “塔台,歼…1请求开始滑行实验。”

    “塔台收到,信号清晰,同意滑行加速。”

    “美式超高频电台真不错。”飞行员高兴的说道。

    “跑道清空,开始加速。”

    试飞员推动油门杆,两台喷气式引擎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推动飞机缓缓加速。这是首飞前的最后准备,包括加速到起飞速度和检验刹车系统。

    飞机开始加速到220公里,试飞员必须小心抬起机轮,做一个起飞的动作,然后减小推力,结束滑行。

    突然!飞机遭遇一阵强烈的侧风,这个始料不及的状况导致高速滑行中的飞机向一侧偏航,并且向外面的草地冲去。飞机冲出跑道,用膝盖想也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试飞员沉着冷静,千钧一发之际加大推力,拉起操纵杆,试验机腾空而起,起飞了!几秒之后,飞机终于稳住,飞行员绕了一圈,在跑道上降落,成就了歼…1的首飞。

    首飞实属意外,象征着这种新式飞机的未来无可限量,他将与试验成功的液体燃料火箭一样,改变历史的走向。

第356章 头号打手出场() 
曾经我们彼此引为哲友,我也一直把你当成朋友看待,你为中国人民的独立斗争提供了宝贵支援,对此我们铭记于心。但我并没料到,在对苏联朋友的态度上,你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也没有料到,你会对无辜平民进行如此疯狂的屠杀。对此,我,作为人类的一份子,无法接受。所以,我以私人名义向你建议,停止侵略战争,解散一切纳粹武装,接受公正的审判。中国将与美英等国共同保证无辜的德国人民免受战争的灾难。

    名谦的信是以私人渠道发出的,其实这种信完全可以用公开信的方式发出,这就不是劝说,而是划清界限。名谦这么发,表明仍对德国人曾经的帮助铭记于心,虽然这些帮助都是中国人掏钱买来的,但是能买到也是一种帮助。正是德国人在关键时刻给予的帮助,中国人民才得以在对日战争中迅速取得胜利,并且奠定了大国基础。

    德国与中国只有合作,没有冲突,也没有地缘政治中的零和游戏,如果说名谦必须让日本人油尽灯枯的话,对于德国,他并没有杀之而后快的需求,尽管这样做名谦可以从德国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利益。对于中国而言,这是政治声誉,或者说某种程度上是义气。

    当然,现在的希特勒正处于巅峰状态,虽然英吉利海峡过去不去,但英国他是砸烂了。在北非,德国军队所向披靡,英国空军在绝对数量劣势下根本不是对手,而海军则是战战兢兢的躲避德国人的反舰导弹。在这种情况下,补给通畅的非洲军团一路杀入埃及,英军无计可施。在莫斯科,战线仍在城外,德国人在严寒中等待冰雪散尽,只要天气转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德军的进攻脚步。

    这个时候名谦去一封信要求希特勒体面的结束战争无疑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正如名谦信中所说,看在朋友的份上!

    吾之旧友屌似汝而今坟头草丈五。

    苦海无边,回头是死,死你一个,好过全国。

    呵呵,元首才不这么想,死道友不死贫道,我死后管你洪水滔天!

    与日本人一样,德国风头正劲,才不会轻易放手。

    于是,劳动党的工业机器开动了。

    虽然中国钢产量在1941年底就超过了英国,接近1300万吨,陆军轻步兵战力世界顶级,但这个国家的工业实力怎么样一直没有特别具体的展示。美国给了中国人一个机会。

    须知!

    有目标的业务员主观能动性是非常可怕的!

    一夜之间,主要兵工厂都得到了消息,在名单范围内的武器,生产多少苏联接收多少,美金结账!

    拿到第一桶金的是航空制造部门,中国飞机制造企业是最讲究流水线的,这一点从设计层面就能看出来。苏联的发动机是围绕飞机的,先设计飞机再制造发动机。所以在苏联做飞机设计师有时候讲的不是才华,而是运气。发动机是围绕你的设计来设计制造的,但能不能造出来谁都不知道,所以成功的苏联飞机设计师各有各的成功,失败的都坑在了发动机上。中国航空不是这样,发动机哪有精力百花齐放,就两个规格,14缸气冷发动机“秦岭2”,最新型号1400马力,12缸液冷发动机“太行”1300马力,别无分号,爱用不用。这种蛮不讲理的方式反倒让设计师的作品可以百花齐放,因为你只要设计出来了就一定有发动机给你装上。在生产上也非常便利,因为发动机出厂以后就可以直接装机,机体甚至可以并线生产,一条生产线中,左边是一种机型,右边是另一种机型,苏联人绝对做不到。甚至还会出现两家设计局打架的趣闻,伊留申设计局的il…2就抢了米格…3的发动机,让米格设计局气愤不已。

    此时的苏联红军先进战斗机奇缺,连s…39这种垃圾机型都不嫌弃,“海鹰”当然也就笑纳了,虽然比bf109笨拙一些,好歹解决了能不能追上的问题,而且在低空作战,“海鹰”并不虚他,火力也很凶猛,这一点尤其受毛熊们的喜爱。反倒是高空型的p…5遭遇冷淡,因为苏德空战主要在低空打,高空战斗机根本没用,况且液冷发动机的飞机天生娇贵,毛熊们也伺候不好他。

    另一种明星武器则是88mm火箭筒!苏联步兵奇缺反坦克武器,对这种能爆破能破甲的步兵大炮需求量极大,是最受欢迎的中国兵器。由于这些武器的价格不如坦克飞机那么透明,那些兵工厂在利润分红的刺激下,把这些脑洞兵器抡圆了卖。

    1942年第一个季度,中国交付坦克1000余辆,各种飞机1000余架,各种钢材及军事战略物资,价值3亿美元。所有可以生产武器的兵工厂都在日以继夜发了疯的加班。如果全年这么卖,至少能从美帝那边拿到13亿美元,比跟德国人做生意要赚上一倍!

    尝到甜头的斯大林甚至想要中国出兵,雇佣费用也算到美帝头上。

    这提议其实不错,跟世界一流的德军作战对中国军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当然考虑到斯大林的人品,李德胜还是婉拒了这个提议。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那孙坚怎么死的李德胜门儿清!可是中国不出兵又不行。

    原因很简单,世界各大国都卷入了战争,如果中国没有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凭什么享有战后五大流氓的地位?

    压力下劳动党中央松口,决定派出一个工程兵团为苏军架桥修路。当时的苏军各种工程机器奇缺,又值冬季,道路条件非常差,这种情况下后勤转运极为困难。乌克兰大粮仓已经被德国占领,人力资源也抽得差不多了,妇女少年都去挖战壕,一个十几万人装备齐全训练有素的工程兵团对苏联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当时美援物资通过北方港口送入苏联,但是苏联人甚至没有足够的仓库,大量桥梁也已经损坏,急需修理修建。这个工程兵团的后勤物资由中国自己运输,同时进入苏联的还有一个装甲团和一个高炮团,负责为兵团部队提供掩护。

    这个方案苏联人可以接受,但美帝不太放心。中国可是德国的好朋友,这一点世人皆知,不肯派出战斗部队,表面上是不相信苏联统帅部的指挥艺术,实际上谁敢说不是中国领导人对小胡子的私人情谊。

    为了协调对德作战,美国人召集几个主要国家凑一起开会。

    这个会一开始就注定不欢而散。

    别的不说,英苏矛盾就很难协调。苏联要求英美在法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牵制德国。丘吉尔这条老狐狸当然不肯就范,想尽办法拖延,对于苏联的援助也是保证苏联不崩溃就行了,远远没有美帝那么“讲义气”。对于这个人,斯大林非常恼怒。

    也是,在1939年英苏差点打起来,1941年的时候,英国人还把苏联高加索油田给炸了(为了防止被德国得到,但德军根本没打到那里)。两家恶语相向的时候更是不少,要他们两个精诚团结那真是比登天还难。

    英苏不对付,中英更不对付!两国交恶已经到了战争边缘,南亚打了一仗才算罢休,在英国人眼中,中国就是德国的准盟友,比意大利还铁,纯属混入同盟国的特务!中国代表反呛,丘吉尔就是个无耻的战争贩子,祸水东引!

    第一天的会谈以激烈吵架结束。

    这算哪门子协调会!这么吵下去不等中国出兵,中英就该开战了!关键时候只能由带头大哥美帝用银子来协调大家的关系。

    原本美国人认为,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竟然不信任苏联人的指挥,反而愿意和美军一起作战,这可是大大的打了共产国际的脸。可是从会谈的情况看,中国人更不信任英国。当时德军已经攻入了埃及,英军也拿不到地中海的制空权,只要非洲军团再得到一些有效地补给,突破阿拉曼直取埃及,埃及的石油也将攥在德国军队手中!

    英国军队即将崩溃,美军则完全没有做好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挽救岌岌可危的北非成了当务之急。苏联要第二战场,美帝也想动手,约翰牛却是虚与委蛇,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给了一个办法。和英军一起在埃及作战是不现实的,别的不说,人民军冲锋号一响估计英国人就尿了。换个地方打,一起登陆从卡萨布兰卡向突尼斯进发,给德国人的菊花上插一刀!

    为此,中国军队可以派出一支十万人左右的部队,美国人再派出十万人,这样一来对德军形成绝对兵力优势,比较好打。至于英国人,自己守好埃及就算了。由于印度已经独立,英国人最可倚重的锡克族佣兵不复存在,巨大的人力空缺只能用各殖民地人马去填,这哪弄的到足够的人头呢,于是埃及那边就被修理得很惨。

    美国人觉得这个方案可行,但是他们对中国军队了解不多,为了不至于被耍,美国方面提出,中方派出第14军参战。14军就是在缅北把英军揍得找不着北的那支二流部队。那一战之后,吕正操和14军就在美国人那边打出了名声。

    英国人当然提出反对,这不是打脸吗!没要紧,反对无效。美帝才不在乎你大英帝国的脸,他在乎的是美军不要让德国人打屁股!

    14军就算全体出动,全军也不过4。5万人,这在人民军中已经是加强部队的编制,还需要一支部队和他搭档,人民军中最强战力当然就是机动兵团的四个机械化步兵军,但是名谦这个土财主舍不得,于是中方答应派出第6军,这支部队有西北地区作战的经验,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两个军都要加强一个坦克团,实际上就是一个装甲师的编制,全军10。7万人。作为主力方的美军,需要派出至少14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