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红之日-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不是去拟补运输船的损失,而是拼命购买军舰,扩充联合舰队,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造成开战的时候日本货运船舶总吨位只有610万吨,还不如中日战争前的710万吨。为了支撑太平洋战争,海军征用各种民用船只运输,拿走了370万吨运力。
当时的日本经济部门告诉海军,维持日本运转需要400万吨,而现在缺额达到160万吨,这种情况下日本只能支撑9个月,海军必须9个月内返还100万吨货船,否则日本就完了。
实际上打完中途岛又打莫尔兹比港,已经耗时一年,海军抢走的那370万吨运输船不仅一艘没还(沉的倒是不少),为了给拉包尔的17军足够给养,还要再征用30万吨!当年日本总的下水船只也才35万吨左右。为了尽可能的运回工业原料,粮食再一次排在末尾,本土的日本民众只能靠着每天配给的一点粗粮过活,各种粮食和物资的黑市价格由此暴涨。
那么运输船哪去了?
很简单,都给打沉了。战争的第一年,美军击沉日本各式运输船72万吨,加上日本海军不顾国力强行攻击南太平洋诸岛的行为,运输船入不敷出。
这就叫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中途岛之后,日本海军仍然没有停止胜利,甚至在东所罗门海战中再一次取得战术性胜利,以两艘航母中破的代价,将美军“大黄蜂”号送入海底,整个美国太平洋舰队只剩下一艘“企业”号独撑危局,日军一度以为自己稳操胜券。
孰不知,名谦这边已经在算计怎么给日本人安排葬礼了。
按照日本人这样挥霍运输船只的打法,日本航运最多还能再支撑两年,然后日本本土就会变成1936年那样的饿鬼地狱。到1943年左右,日本既没有保障工业产出的基本资源,也没有可以训练飞行员的燃油,只能完蛋。那么,中国就要用自己的影响力把美国人挡出第一岛链之外,条件自然就是日本解除武装。至少在表面上,名谦对日本的态度要比美国好得多,中国管教总比美国人上去强奸女学生要好。但是裕仁不知道,美国佬打过来是要他的贞操,中国人上来那就是要断子绝孙啦!
为了让把日本阉割掉,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孤岛,名谦至少要做到这么几件事情。首先琉球要独立,这样中国人的手就伸到了第一岛链,就算日本本土由国际接管也不能威胁中国本土。
然后,菲律宾也要独立,这个已经成为了现实,1936年就实质独立了,只不过美国人没有正式承认而已。至于独立后的菲律宾亲美立场,中国还需要十到二十年的时间去打磨,最终把他变成柬埔寨、老挝一样的卫星国。这一点倒是不用担心,只要中国人给他钱赚,傻子才跟着美帝搞对抗。虽然中国在欧洲的名声很不好,但在殖民地中有很高的威望,菲律宾人心知肚明。
第三要利用在新加坡的特权进一步影响马来半岛和印尼,这样围绕中国这台经济火车头的“中华经济圈”就成型了。为了显得更加公平更加国际化,叫东亚自贸区也不是不可以的,名谦最不吝啬的就是面子。
中国人静静的看着日本在瓜岛的玉碎表演,第一次上去1000人,玉碎了,第二次上去3000人,也玉碎了,第三次上去20000人,在二百五(武)晴吉的带领下,用轻武器和美军的海陆空立体火力对拼,这么二百五的打法就算是把织田信长从地里挖出来也没戏啊!人家美帝第一批登陆的就是一万多人,后来逐渐增兵到五万人,日军添油战术不说,兵力也始终劣势。可以说,瓜岛打成这样子,纯粹是日本人太狂了,一千人没有侦察就敢说要把美国佬赶下大海,完全不可理喻。
如果说现在劳动党有什么不放心的话,那就只能是抽出拳头砸向斯大林格勒的德军。
事实上如果德国人在1941年这么做,仗还有的打。
斯大林格勒,俄罗斯的“南部粮仓”,斯大林拖拉机厂,重工业云集的城市。苏联两大粮仓,乌克兰已经被占领了,斯大林格勒再丢,北高加索也跟着完蛋,那么苏联再无军粮可用,饿也饿死了。
在这个时候,斯大林仍然把主要兵力放在莫斯科,要解除德国对首都的威胁。虽然冬季的反击将德军击退一段距离,但最近的突出部仍距离莫斯科不足50公里,坦克一天就到,威胁极大。苏军为了搞定这个突出部,整个冬天都在发起进攻,但是德国人顽强抵抗,火力上也占据绝对优势,苏联红军伤亡惨重,久攻不克。军官们报告说德国守军人手一挺机枪,进入500米距离后,德军自动火力铺天盖地,打得苏联士兵抬不起头来。由于苏军战术呆板,喜欢使用多线列散兵突击,这种人浪一样的攻势在灵活的自动步枪面前与自杀无异。
通过中国革命输出,德国人看清了未来步枪的方向,紧急在7。92口径的基础上开发了7。92*33mm短弹,由此开发出一款突击步枪。和中国同行们和平环境下的体系开发不同,这款借名冲锋枪的突击步枪在现有口径上使用中间威力枪弹,简化了生产线。由于弹头较重,存速性能好,穿透力也不错,就是初速低了些,新兵不容易打准。不过德国士兵训练有素,倒也不算是什么了不起的缺点,反而是“米加”步枪要考虑菜鸟使用时不会调整分划,所以弹道要尽量笔直。
在苏军火炮还没有形成压倒性优势的时候,凭着一点老式76mm炮的掩护根本不可能攻下这种火力密度的阵地。德军一个步兵班的火力投射能力是每分钟3000发!一挺mg…42和三支突击步枪就可以封锁大片区域,苏联人来多少死多少。
到开春泥泞不堪的时候,朱可夫为首的苏军将领已经察觉到,继续攻击是不明智的,再这么打下去就跟德国人1941年冬天进攻莫斯科一样蠢。将领们建议就地布防,等待德军再次进攻。
可是苏联人没想到,德国人的“蓝色计划”开始了!
第362章 突袭!()
阳光明媚,晒在熔融的烂泥地上,将雪水沼泽重新又变成了东欧草原。
在希特勒的不断催促下,北线德军星夜兼程赶往南线,与苏军脱离接触。在第4坦克集团军和第18集团军撤出列宁格勒前线之后,苏军一无所知,但那个地方仍然是激烈对峙的前线,德军兵力不足,苏军开始在列宁格勒方向逐渐占据上风。
春季的土地刚刚干燥硬化,苏军立即发动英勇的反击,列宁格勒方向的德军开始放弃防线后撤,一时间苏军士气大盛,而德军统帅部一片哗然。如果说在莫斯科方向遭到的挫败仅仅是被打退一段距离的话,在列宁格勒简直就是一败涂地,德军不断后撤,甚至不如芬兰军队的表现。将军们纷纷质疑希特勒这个抽调北线部队的决定。但是他们没有发现,在1941年恰恰是他们自己反对向列宁格勒方向投入这些部队(这个反对倒是没错)。
受此鼓舞,在1942年5月苏军发起哈尔科夫战役,西南方面军五个集团军一路猛冲,直逼哈尔科夫,打到了曼施坦因的指挥部。巧合的是,当时希特勒正在当地视察,如果苏军坦克真的冲进城内,战争也许就真的结束了。曼施坦因在城市外围部署了200门高射炮,然后告诉这些炮手,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不然元首就完蛋了。
哈尔科夫反击确实展现了苏军开战以来的进步,两路苏军均撕开了德军防线并且完成突破,北路苏军打到哈尔科夫城下,南路也在跌跌撞撞中发展战果,斯大林非常高兴,因为只要两军回合,苏军将完成全歼德军第六集团军于哈尔科夫城下的壮举。
不过
做梦呢亲!
苏军以满怀希望开局,彻底悲剧收场,醒悟过来的德军随即以两个坦克集团军发起反击,曼施坦因也玩了一出“诱敌深入”(虽然不是主动的),反手把苏联人干翻了。战役的结果是西南方面军全线崩溃,当面的五个集团军重创,连累南方面军也被打残,突击的装甲部队不是被干掉就是被包围,曼施坦因一举扭转了莫斯科战役以来德军屡战屡败的不利局面。希特勒大喜过望,直接给他升了元帅,给了曼施坦因莫大的信任。
然后,他的蓝色计划开始了!
德军开始从南方向顿涅茨克平原发起攻击,目标直指苟延残喘的西南方面军,虽然希特勒的命令是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曼施坦因的目光显然更高一些,如果可以完成全灭苏军重兵集团的目标,那么斯大林格勒只不过是个搂草打兔子的目标,如果无法包围兵全歼苏军重兵集团,去打斯大林格勒无异于凭空损耗德军本来就不多的兵力。高加索地区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在顿涅茨克取得决定性胜利,那么高加索不攻自克,如果打不下这边,去高加索就等于是钻了苏联人的口袋。
在征得希特勒的授权之后,曼施坦因终于可以实施自己的计划,德军将放弃高加索作战,把ab两个集团军群都用来完成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围攻作战,目的在于全歼或者重创当面的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如果可以,把布良斯克方面军也给干掉。
6月28日,德军突破顿涅茨河,快速向纵深穿插,另一方面,北面第四装甲集团军和德国第二集团军、匈牙利第二集团军把布良斯克方面军一路赶向顿河,然后在第四坦克集团军的支援下突破顿河,与南方的德军配合,争取先把铁木辛哥的西南方面军装进口袋。
在1941年的冬天,德军的骡马损失惨重,但装甲部队仍有相当战斗力,虽然兵力不好补充,补给也有些困难,不过曼施坦因认为苏军的情况更加糟糕,只要德军出其不意完成第一阶段的作战没目标,打下斯大林格勒不在话下。即使失败,在第二阶段的作战中,德军依然可以凭借a集团军群强悍的机械化突击能力先突破顿河下游,然后向北卷击苏军,如此一来,西南方面军仍然难逃劫数。为了加强机动性,德国人已经用上了全部的半履带运输车,装甲部队不足的情况已经初步显露,为了拟补这部分损失,德军不得不将半履带车编入装甲部队,用机械化步兵充入装甲师。
自德军进攻开始,苏军措手不及,原本作为生力军的布良斯克方面军最先溃败。没办法,所谓的生力军也是新兵,经验不足组织度太差,崩溃并不奇怪。但是这个方面军在败退时损失大量装备,让苏联工人白忙了一个冬天。更糟糕的是他的崩溃造成了一个两百公里的缺口,第四装甲集团军穿过突破口直扑顿河。南面的第一装甲集团军与之呼应,攻击西南方面军侧翼。
曼施坦因惊讶的发现,在德军的攻击下,苏军并没有固守阵地,而是选择大踏步的后撤,当德军攻到顿河西岸的时候,只围住不成建制的28、38集团军,一共五个师。倒是a集团军群的战果比较大,在他们的攻击下,苏军南方面军几乎全灭,甩下后卫部队拼死抵抗,主力选择脱离接触,以空间换时间。
显然,如果此时强行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发起攻击,那么第六集团军将面对苏军62、64两个集团军的据险死守!虽然希特勒这个妄想症患者很希望直捣黄龙,但曼施坦因自己却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不仅是他,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冯博克也很清楚德军应该做什么。
在莫斯科的僵持中,博克与曼施坦因意见一致,那就是撤出莫斯科和列宁格勒,集中兵力消灭苏军有生力量,攻下斯大林格勒。
两位元帅凑在一起,合谋忽悠了希特勒,一方面他们用步兵师去攻击顿河大弯曲部到伏尔加河的地域,另一方面德军第一坦克集团军渡过顿河向东挺进,这一切都是在第六集团军攻击顿河大弯曲到斯大林格勒的掩护下进行的。第四坦克集团军则是从北面突破,向布良斯克方面军杀去。
这一回,德国人学乖了!
一开始,德军对苏联留下的据点是寸土必争,结果进攻速度被大大延误,这也是德国人投入两个坦克集团军,押上所有的半履带车辆也没能抓住疲惫的西南方面军的重要原因!同时,南方面军脱离德军攻击也是用的这个办法,丢卒保车。
你不就是丢一块骨头给我啃吗?我不吃了还不行?!德军把苏军这些后卫部队直接围上一圈,然后丢在那不管了!装甲兵继续前进,而步兵就留下来守着这些苏联人,直到他们饿死或者被干掉为止。
这个战术基本扭转了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苏德机动速度对比。
在遥远的郑州,人民军参谋部发现了德国人这一变化。
德军的优势在于他的高机动性,这一点和人民军步兵的训练重点是一致的。由于掺杂了步兵,德军装甲集团军的机动力一度受到影响,但他通过增加摩托化装备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成功的把苏联人引出了坚固工事。列宁格勒方面军表面上把德军逐退,实际上是自己主动脱离坚固工事,把自己摆到了大平原上。在南线贸然进行的哈尔科夫反击战也正是因此遭到惨败。刚刚把工厂搬到乌拉尔山的苏联人想在装甲集群还没有形成数量优势之前打垮德军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更别提斯大林自己捣鼓出来的方案对阵的还是曼施坦因这种名将。
列宁格勒反击之后,德军至少有两个将苏联人置于死地的机会,一个就是现在摆在平原上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另一个就是顿涅茨克平原上的苏军。可以说,第一阶段正是由于德国人严谨的性格导致的失误,措施全歼西南方面军的机会。
第二次,苏联人没这么好运气了。德军转眼间在顿河架起22座浮桥,然后向布良斯克方面军发起歼灭性打击。
从这个时候开始,德军才算具备了夺取斯大林格勒的条件。要是按照希特勒的瞎指挥让a集团军群去高加索,第六集团军单独进攻斯大林格勒,德国人在南线就算是基本玩完。苏军此时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如果布良斯克方面军后退,那么在德军的机械化突击下必然要承受西南方面军一样的损失,在第一阶段作战中,西南方面军基本打残,现在下辖62、63、64三个集团军,由新兵和残部整编成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现在,轮到布良斯克方面军倒霉了!他比西南方面军还要倒霉!
西南方面军也是溃败,但他是在顿涅斯克平原地区败退,顿河和顿涅茨河都是南北向河流,能挡一阵子。顿河再丢,情况就不一样了,顿河东岸是丘陵地区,苏联人脱离速度受限,而伏尔加河流域是平原,德国人两把钳子强攻,仅凭4个集团军和第5坦克集团军根本扛不住。别看集团军这个名字这么牛,实际上苏军兵力和武器缺编严重,人民军一个标准步兵师是1。5万人,而当时苏军一个师5000人就不错了,一个集团军多的三四万,少的就两万多人,四个集团军构成的方面军满打满算也就二十几万人。也因此出现哈尔科夫战役曼施坦因围歼苏军两个集团军却只消灭七万多人的“奇迹”。
此时,朱可夫还有一手,那就是用第5坦克集团军死扛德军第一装甲集团军,掩护步兵撤退。德国人一共就五个装甲师,第5坦克集团军硬扛还是能顶住两三天的。但是斯大林不允许这么做,人命算什么!坦克才是最重要的!步兵掩护坦克先撤!
斯大林的决定饱受争议,因为这个毫无情义的决定,苏军顿河一线全部崩盘,各部队在退往伏尔加河的过程中遭到德军机械化部队尾随掩杀。至此,苏军南线三个战役集群全部重创,战线不得不交给一群菜鸟来维持。
理论上说,斯大林调过来的有十个集团军,但这些兵力显然堵不住北线的缺口,如果德军进一步突破伏尔加河,那么斯大林格勒也就不用守了。曼施坦因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击溃南方面军的德军第17集团军从南面逼进伏尔加河,装甲集群清扫北线苏军,然后带着一大票意大利人从北面接近,当面已经没有什么苏联军队可以挡住他们,除非斯大林从莫斯科再调兵过来。
调兵也来不及了,曼施坦因手上还有一个第11集团军没有投入战斗,完全可以丢到高加索方向,而苏军后援不济,德军随时有突破伏尔加河的危险。
为了缓解斯大林格勒的压力,朱可夫提前发起“火星行动”,向德军发起反击,结果遭到惨败。
失败主义情绪弥漫了整个统帅部,主要将领纷纷建议撤离斯大林格勒,暂时脱离接触,等待后续部队。从哈尔科夫到伏尔加河,德军已经突进600公里,超越了摩托化部队500公里的攻击极限,德军必然趁苏军崩溃的机会,直接把向西突出的斯大林格勒给围起来,到时候想跑也跑不掉了。
“你说,斯大林会放弃这个以他命名的城市吗?”在那个有点阴冷的地下室,名谦在台灯下看着自己的将领们。
“放弃不放弃已经不重要了,德军是强弩之末,最后肯定要冲一下,等到德国人完成包围,再缓一缓,苏联人还能怎样?”
“我相信德军必败。”李德胜很坚定的说道,“虽然从目前看苏军守不住,但战争的胜负不在于这个,苏联预备队源源不断,德军兵力不足,就算这座城丢了,夺回就是,就像5月的哈尔科夫那样。”
名谦点点头:“你有没有想过,斯大林找我们要兵怎么办?”
“我觉得可以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但我知道你们一定不同意。”
“废话。”
“你想要什么?”李德胜问道。
比如瑷珲条约里那些地盘?名谦没有说出口,他知道苏联被打得这么惨,战后一定会出现联苏抗美的局面,要是割他这么一大块地方,中苏关系就很难说了,要是苏美打压中国,事情可比拿到领土严重得多。
“我想不到!要钱他肯定反悔,要领土以后关系不好处,干脆拿到政治局讨论,大家想!”
第363章 有点失控()
阴暗的地下室里,一只手将红色的小旗子拔掉,换上黑色。
斯大林格勒。
人民军总参谋部的军官们倒吸一口凉气,苏联人这个冬天可是很不好过呀!
这还没完,须臾不过须臾,工作人员又把开罗的旗子拔取,换上黑色。
“情况到底有多糟糕?”名谦沉着脸问道。
粟总摆摆手,冷静的说道:“北非倒是不打紧,只要攻下突尼斯,德国人弹尽粮绝,隆美尔再强也不可能不吃饭。只是苏联那边很难办。”
“你说,我听着。”
“斯大林格勒丢掉以后,高加索的石油运不出来了,当然,德国人一时也用不上。另一方面是损失了一个兵源地,还有粮仓,今年冬天苏军粮食供应很成问题。”
苏联和德国相比,国土广阔人口众多,但这并不表示苏联人是石头缝里钻出来的,要多少有多少,苏联人口1。7亿,20岁到39岁的适龄男子大约是3500万人,如果仅仅算俄罗斯族的,那就是1500万人。1941年,苏军动员预备役人员1000万,1942年又动员兵力532万,可以说俄罗斯族男人都已经拉上去了。打到1942年底,德军俘虏的苏军士兵就高达300万人,几乎相当于德军一线的部队,希特勒据此认为苏联已经不可能继续抵抗,只有投降一途。实际上就苏联方面的数字,从1941年开始到1942年底,苏联红军伤亡总计1100万左右,但一线兵力仍然保持在600万人(包括伤愈归队)。而在德国人看不到的地方,苏联集团军仍然按部就班的组建,不仅仅是俄罗斯族,其他少数民族的人甚至妇女也被充入军中,送上前线。
如果按照这个数字推演,普京在2005年说的苏联二战军民一共死了2660万人,所言非虚。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在名谦眼里,就指挥才能来说,斯大林和乱打电话的蒋介石其实是一路货色,甚至大胡子比蒋公还惨,因为他是在装备不存在代差的情况下送出这么多人头的。
“从我的观点看。”粟总整理了一下思路,慢慢说道,“斯大林求援是因为苏军的补充跟不上损失,但总的人力资源还是有潜力的,他只是暂时需要我们。”
暂时啊
名谦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自己思考的每分每秒都有苏联人死去。但是没办法,斯大林不讲信用,他必须为中国的利益考虑。苏联的悲哀正在于此,从诞生开始,苏联就是个不讲信用的政府,连自己的同志都不敢相信他。苏联的革命输出,只要是本土派掌权一定清理亲苏分子,原因无他,因为苏联的军事行动都是针对自己小弟的。不听大哥的话就要挨打,这谁敢拜你做大哥。就算拜入红色阵营门下,肯定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各有各的打算。
既然粟总这么说了,苏联人要搬救兵,中国就只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劳动党中央开会研究了一个晚上,最终敲定,就要黄金!还记得西班牙内战中苏联人讹诈的那几百吨黄金吗?苏联人要了无数的美元可就是不曾送出半两黄金,现在就是苏联人连裤子都愿意当出去的时候!
斯大林当然会气疯掉,可他也是个聪明人,聪明人就是知道什么时候不能发飙的主儿。苏军已经濒临崩溃,如果不出意料,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