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兵王传说-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我听说过了。”孙立仁点了点头。

    “你是怎么想的?”孙立仁反过来问李学坤。

    “我就是觉的,史迪威太过无耻了一些,虽然他为我们提供了各种物质资源,但是,他是有目地的,并不是无偿的,那就是,我们要为美国人卖命,去打日本人。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军队都掌控不了,那还有什么意思?”李学坤说道。

    “嗯,学坤啊,无论什么时候,军权,都是我们的命啊,一刻也不能放手。”孙立仁说道。

    这段时间以来,李学坤与孙立仁的交情不错,两个人时常在一起探讨问题,这也让李学坤更直接的了解了孙立仁,他觉的,孙立仁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将军。

    通过交谈,李学坤知道,孙立仁竟然毕业于国内最著名的清华大学,而且是五个运动队的队员,校篮球队队长,是个极有能力的人,否则,他也不可能短短时间内爬到中将的高位上。

    孙立仁绝对是一个聪明人,虽然他不太懂政治,但是,他的智商绝对是一流的,他与李学坤都同时意识到了军队管理权的重要性。

    “我想,我们应该和史迪威谈一谈。”李学坤说道。

    “我也有这个想法。”孙立仁点头,微微一笑。

    “你们两个,去找史迪威谈事,也要叫上我一个,虽说我英文不太好,但却也可以给你们敲敲边鼓。”廖耀湘从远处走了过来。

    “呵呵,我们三个师的主官一起行动,这是要逼宫啊。”孙立仁哈哈一笑。

    “嗯,就算是逼官,我们也要让史迪威放弃他那不切实际的想法!”李学坤斩钉截铁的说道。

    接下来的一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中,两个中国人,操着流利的英语,在史迪威的房间与他不断的争辩着,而另外一个不怎么懂英语的廖耀湘则不断用汉语重复着:“这是我们中*人的荣誉。”之类的话语。

    争吵的结果,由于三个师的主官团结一致,所以,史迪威只好放弃了他的想法,最终,这个计划没有施行,那些美*官没有变成中国人的营长团长师长,而是按级别地派在营以上部队里做了联络官。

    虽说是联络官,但史迪威对于中*官并不放心,所以,这些联络官拥有很大的权力,在蓝姆伽训练期间,装备弹药的发放补充、军事训练的计划组织全部由联络官与相应美军单位一手操持,中国的部队长只有管理和发放后勤供应物资的权力。

    联络官对中国的部队长很不客气,但他们十分敬业,办事效率高,还把比较民主的风气带进了中国部队。

    只是他们流露出不少美国式的趾高气扬,虽然他们很想与士兵们打成一片,但一来语言不能,二来又有些骄傲的心理,所以,他们与士兵们的沟通不可能顺畅,因此,史迪威“美国官带中国兵”的可爱设想注定是行不通的。

    为补充第二百师、新22,新38师缺编人员,及为新组建的炮兵、装甲兵、工兵等兵种分队和其他直属分队提供兵员,中国政府利用运送作战物资返回印度的空机向印度空运兵员,由于美国体检制度严格,3个月内只运送了3。2万余人。

    这三万两千人的军队,都是学生兵,他们的素质很高,很多都是大学生,蒋委员长提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口号,从高校里招收了很多的兵员。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战略财富,让学生去当兵,无疑是挖肉补疮的手段,然而,仗打到这个份儿上,中国已经红了眼,一切都顾不了那么多了。

    这三万两千人,被分配给了三个师,其中廖耀湘的新二十二师因为伤亡惨重,收到的新兵最多,其次是新三十八师,最后才是二百师,主要是因为二百师伤亡最小,损失最小,法这就算这样,二百师也分到了五千新兵,这五千新兵,加上二百师原有的兵员,足足有一万六千人,这在国内,已经接近于两个整编师的规模了。

    因为接收的兵员少,所以李学坤提出了一个要求,人我可以少要,但是,要由我先挑,孙立仁与廖耀湘笑骂李学坤是个鬼精灵,一点亏都不吃,不过即然自己占了人数上的便宜,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李学坤见二人同意了,二话不说,直接奔赴新兵营,自己亲自挑选新兵,李学坤把新兵营里那些素质好的,文化高的,基本上全挑的差不多了,余下的才“大方”的留给了孙立仁与廖耀湘,直让二人哭笑不得。

    至于军队的训练,李学坤并没有如其它两个师那样全交给美国人,他的二百师只是让美国人进行辅助练,这让美国教官很是不满,他们到史迪威面前控告了李学刊的狂妄自大,连美国的训练方法都不相信。

二百五十七章 蓝伽姆攻略2() 
史迪威只好找李学坤商谈,希望李学坤采服美式方法进行训练,但李学坤却拒绝了,他坚持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训练,因为李学坤知道,自己训练士兵的方法,那是经过无数年的沉淀与积累的,是超越这个时代的,绝对是美国的训练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史迪威见说服不了李学坤,只好与李学坤打了一个赌,双方都用一个月的时间训练一半的新兵,谁的训练效果好,就采用谁的训练方法。

    李学坤来到了新兵训练营,在每个新兵连中加上几个老兵作为新兵连的训练者,这些训练者与新兵连的士兵一样经受严格的训练。

    第一天,李学坤在校场上,让所有的新兵连绕着校场跑步,没有命令不许停下来,结果,这些国内的学生兵,一个接一个的累的趴在地上,当所有人都倒地不起之后,只有四、五个士兵面不改色的站在那里,这四五个士兵,正是李学坤带来的老兵。

    从这以后,李学坤的魔鬼训练开始了,李学坤用现代的方法,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起到了良好的较果。

    一个月后,李学坤特战大队所训练的新兵五战全胜,完胜美国教官所训练的新兵,这个消息让史迪威不由大吃一惊。

    一直以来,史迪威认为,美*队的训练方法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训练方法,然而直到今天,他才无比震惊的发现,在遥远的中国,有个青年人,拥有着世界上最好的训练方法。

    事后,史迪威对李学坤心悦诚服,他动容的说道:“李,我一直认为,美*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德*人才能与美*人相媲美,但是见到你后我发现我错了,你的部队,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部队,不只是他们的装备,还有他们的素质与训练方法,我的训练方法,完全是划时代的,如果这些是你自己想出来的,那么,你真的是一个军事天才!”

    李学坤微笑着说道:“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国家,每个将领都有自己的训练方法,比如南宋的岳飞,比如明朝的戚继光,他们的部队往往能以弱克强,以寡敌众,取得最终的胜利,所以,你不必惊讶中国出现划时代的训练方法,因为,聪明的中国人,可以创造出在很多外人看来是奇迹的事情,正是因为这种创造力,让中国领先世界千年之久。

    所以,我希望用我的方法来训练士兵,我相信,我训练出来的士兵,最起码不逊于美式方法训练出来的士兵。”

    史迪威点了点头,口中说道:“虽然我对我们美国的训练方法有信心,但我同样对你的训练方法感到好奇与震惊,所以,我决定,可以让你用你自己的方法训练你的部队,我的联络官们,将会从旁协助,一来弥补不足,二来学习你的训练方法中优秀的东西。”

    可以说,史迪威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正是因为他放心让李学坤用自己的方法训练部队,才会出现未来响当当的中国驻印军,而且,让史迪威没有想到的是,李学坤的训练方法最终被很多美国教官所认可和学习,并用于本国官队的训练上,得以推广,这也使得美国的训练方法实现了整体的跨越。

    李学坤知道,在美国人面前暴露自己的训练方法,对于美国人来说,是占了大便宜的,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中国太弱了,如果不能用先进的方法来训练士兵,那么,将会极大的削弱士兵的战斗力,最终在与日本人的战斗中要流更多的鲜血。

    蓝伽姆的训练是很苦的,生活也与国内有所不同,为了将更多的士兵运到蓝伽姆来,那些新运来的新兵,每个人都不允许有自己的私人用品,每个人身上除了一个裤叉儿,什么也没有了,他们如被挤压的沙丁鱼罐头,被挤在机仓之中,飞越喜玛拉雅山那寒冷的高空。

    从国内到兰姆伽,只有从云南昆明乘坐飞机,沿著名的“驼峰”航线空运到印度这一条途径。

    因为那时候中国沿海已全部被日军封锁,国际通路除从西北到苏联外,也已全部断绝。

    因此,准备到兰伽姆受训的中国官兵,首先都要集中到昆明,由巫家坝机场乘坐美军运输机前往印度。在登机之前,所有的人都要接受体检,防止带去传染病。检查工作由中*医进行,每个人从皮肤到脏器都被仔细检查一遍,然后由美*医进行复查,合格者在胳膊上盖上一个宽约半寸长约一寸的蓝色戳记,就象检疫过的猪肉盖上印鉴一样,凭此戳记登机,别的没有任何手续。

    虽然这种办法很简便,不过受检官兵对此都很反感,认为这种行为是歧视中国人,但鉴于美军的盟友地位,不便明言。

    体检完毕后,各人按要求精简个人行装,扔掉多余的东西,等待登机。

    登机一般安排在拂晓时分。运输机一般都是c…46或c…47,每机乘坐32人以上,每人手里都拉着帆布带,防止飞机遇到气流颠簸时被摔出去。航线一般是经澜沧江、怒江,飞越雪山,然后经中印缅边界,直达印度北部阿萨姆邦的汀江,全程约800公里。

    几乎所有人都是第一次乘坐飞机,对这种庞然大物都感到很新鲜,但这种新鲜感多半就很快被晕机带来的不适所代替,因为飞机一般得在山谷中起伏穿行,特别是在途经已为日军所控制的地区,又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因此登机后,每个人都会领到一个纸袋,以便在呕吐时使用。

    这条经过“驼峰”的航线气候恶劣,经常有飞机失事。但绝大多数人对此一无所知,所以并不很担心。飞机起飞后机内温度迅速下降,在途经雪山时降到最低点,尽管身穿棉衣但大多数人还是感到非常寒冷。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飞机会在4个小时后抵达汀江机杨。刚下飞机时,已经近乎冻僵的官兵们一下子又会被当地的暑热所包围,而且由于气压变化,耳朵也听不清楚,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当他们落地的时候,每个人都被冻的几乎昏死过去,随后,他们就进入了洗漱间,在洗澡消毒之后,他们会被下发军用物品,上至军服,下至牙膏牙刷,无所不包,随后,他们就将进入艰苦的训练之中。

    李学坤并不武断,他对美国人的训练方法并不排斥,只要有用的,他都大量的运用于训练之中。

    兰姆伽基地里设置步兵、炮兵、工兵、通讯、汽车、装甲、卫生、兽医驮载等一大批专门的学校,分门别类对军官们进行针对性培训,主要是熟悉美军的战法和武器装备的性能和使用,每期6到8周,经过讲解、示范、实习、考核四个阶段才能结业,讲解通过包括模型、电影等直观手段来进行,重点在实习,这样训练的效果和速度都很理想。这些学校都有自己的训练场,主要用来训练士兵,教官都是美国人,管理由中*官负责。

    美国人对士兵的训练也通过多种手段来帮助理解,士兵素质的作用这时就显现出来了,他们的提高异常地快,步兵改行的炮兵在一星期里就学会了使用山炮,原先不懂英文的译电员训练7星期后就已经达到美国译电员需13星期才能达到的效果,士兵使用迫击炮的技巧也到了让教官们赞不绝口的程度。

二百五十八章 脱胎换骨() 
训练都是真枪实弹,有一个重要指标是耗弹量。像炮兵指挥员,就一定要实实在在亲自指挥大炮发射到400发炮弹才算达到训练量,于是训练基地四周随时炮火连天,枪声则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似乎永远用不完的美国弹药帮助驻印军培训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官兵。

    几乎同样装备的国内美械部队步兵分队就享受不了这种待遇: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的运力承受不了这样的消耗。李学坤是驻印军中唯一受史笛威敬佩和敢与美军将军直接叫板的人,他也因此为自己和新38师争来了权利,他在兰姆伽全面督促新38师训练时,战斗训练计划甚至是以他的军官为主而美*官只能服从。

    他特别注重射击、格斗、游泳、驾舟、武装泅渡、登山、攀爬、防暑、耐寒、防蚊、抗疟、泥泞地行军等特殊技能,还把一个信条灌注到全体官兵的内心: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能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当陷入困境时,相信上级一定会来救援和帮助;面临危险时,相信本师友军一定尽力前来营救。

    孙立仁是一个很会学习的人,他看到李学坤的训练方法很好,立即效仿起来,如此一来,新三十八师的战斗力也是直线上升,虽赶不上李学坤的二百师,但却也相差不多。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随着新兵的到来,又一个话题提上了日程,那就是,中国驻印军的组建,番号已经下来了,名叫新一军,只是,谁来当这个军长却没有定论。

    从内心情感角度来讲,史迪威更倾向于孙立仁,因为孙立仁是美*校毕业,有着浓重的美国背景,对美国的态度也是最友好。

    不过,他的内心却有另外一个声音,那就是,让李学坤来当这个军长,这是因为,从能力上来讲,李学坤无疑是最强的,只是,李学坤并没有美国背景,他对美国的态度也并不明确(史迪威并不知道普拉德霍油田的实际控制人是李学坤),所以,史迪威并不敢冒这个险,最终,他决定让孙立仁当这个军长,并且上报军委会。

    此时的重庆,蒋委员长在看到史迪威的报告后,不由连骂了几句“娘希匹”!

    孙立仁拥有着浓厚的美国背景,然而,这次孙立仁远走印度,让蒋委员长很失望,在蒋委员长看来,这是对自己的背叛,孙立仁的行为触及到了他的底线,如果让孙立仁掌控这支中国未来最强大的军队,那么,自己并没有把握控制孙立仁的行为,蒋委员长相信,与自己相比,孙立仁更倾向于听从美国的话,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所以,让自己并不相信的孙立仁做军长,蒋委员长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蒋委员长下意识的想到了李学坤,从能力上,从战功上,李学坤无疑是这个军长最合适的人选,只是,李学坤太年青了,他还不到三十岁,蒋委员长担心,他无法压服孙立仁与廖耀湘这样的骄兵悍将。

    思来想去,蒋委员长决定,让原第五军副军长邱清泉担任中国驻印军,即将成立的新一军军长。

    邱清泉号称邱疯子,打仗敢玩命,又曾经在德国学习过现代装甲战术,就是为人性情暴烈。

    在得知重庆方面打算派邱清泉担任新一军军长后,史迪威极力反对,他与邱清泉认识,知道邱清泉的火暴脾气,真的让他当了军长,一定会与自己争夺新一军的指挥权。

    由于史迪威的坚决反对,蒋委员长几经考虑,改派了温厚诚恳的黄埔一期生郑洞国中将到印度当军长。

    可这是个最不好当的军长,因为不管是谁来,史迪威都一概认为是重庆的“花生米”派来的掣肘之人,处处加以防范限制,郑到印度后,其境遇与罗卓英无异,一直在坐冷板凳,身边的所谓军部,连兵带官竟然只有40余人,连军纪都难以管理得过来。

    新成立的新一军实际的军权,在史迪威与三个师长的手里,以李学坤为代表的三个师长拥有着极大的话语权,没有他们的同意史迪威是无法指挥他们的军队的,

    这也很符合李学坤的性格,自己的部队,只能自己说了算。

    在初步整顿了驻印的军队后,中国在印度的三个师面貌焕然一新,三个师加起来,足有五万人,虽说离史迪威的十万人计划差了些,但是,却也是一支足够与日军争雄的队伍了。

    在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之后,史迪威终于为这支军队配备上了武器,他为每个师都配备了一个坦克营,史迪威知道,这三个师中,李学坤的二百师战斗力是最强的,所以,他也将最好的武器也配备给了李学坤部,算是对李学坤战功的奖赏。

    驻印军的装备全部换装美式,那是真正的美械,所有武器装备一应俱全,李学坤的战车一营拥有30辆重达32吨的m4a2“谢尔曼”中型坦克,与它相比日军的95式和97式坦克仅仅比玩具强一点。

    新三十八师的坦克第2营和新二十二师的坦克第3营装备的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也不是好惹的,日军当时最好的97式中型坦克必须要接近到300米才有可能将之击毁,而它却足以在500米外直接点燃97式坦克。至于汽车的数量之大,每个师都配备了三百辆,那就更是不足为奇了。

    与中国驻印军相比,很多美械装备也被运到了国内,装备中*队。

    国内的美械部队跟驻印军根本比不了,他们的重武器数量严重不足,多数情况下1个军才有1个75毫米山炮营,这还不如驻印军1个师的炮兵火力,吃的穿的用的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国内部队士兵一月能吃一次肉,两年一套皱巴巴的粗布军服。

    后来,史迪威被蒋委员长赶走后,美国停止了美械军的继续装备,为了平衡,重庆政府又将总共10个军的装备平均分给了20个军,这样,国内的部队质量下降得可就相当厉害了。

    所以说,这个时期,中国真正达到美械标准的军队,实际上只有驻印军的三个师。

    驻印军的编制相当繁杂,尤其是师直属队,系由1个由2吨半卡车牵引的12门制105毫米榴弹炮营、2个由骡马牵引的12门制75毫米山炮营、1个汽车骡马混合辎重营、1个装备无线电的通讯营、1个工兵营、1个教导营、1个特务连、1个搜索连、1个军械连、1个卫生队和1个野战医院组成。

    师下设步兵团,每个步兵团由3个步兵营和团直属队组成,团直属队包括1个12门制81毫米迫击炮连、1个吉普车牵引的12门制37毫米反坦克炮连、1个骡马辎重连、1个通讯连、1个卫生队,以及搜索排、特务排;步兵营由3个步兵连、1个12挺制机枪连和1个装备4具巴祖卡火箭筒的炮排组成,全团2750人。

    步兵连下设3个排,每排下设3个步兵班和一个轻迫击炮班,步兵班有2支冲锋枪、一挺轻机枪和8支步枪,炮班装备60毫米迫击炮2门。全连170余人。

    新的编制大大加强了师的支援力量,要求每个师最少要达到12500人,这个数字比1939年型步兵师高出3000人以上。

    相应的,武器装备得到了质的飞跃,1个师共计拥有汽车300辆,骡马千余匹,105毫米榴弹炮12门,75毫米山炮24门,37毫米反坦克炮36门,81毫米迫击炮36门,60毫米迫击炮162门,重机枪108挺,轻机枪360挺,火箭筒108具,火焰喷射器85具,冲锋枪与卡宾枪各400支,步枪数千支。这样的编制体现了现代战争的一个特点,那就是火力密度和后勤保障的重要性。

    相比当面的日军部队,驻印军的1个师火力和运动能力已经全面超出1个甲种师团。

二百五十九章 兵出野人山() 
相比当面的日军部队,驻印军的1个师火力和运动能力已经全面超出1个甲种师团。

    不过,美械部队的灵魂,36门155毫米的榴弹炮团,驻印军却依然缺少,美国人还是留了一手儿,155毫米的炮团只配备给了新三十八师,可见史迪威对新三十八师,还真不是一般的好,而李学坤的二百师与廖耀湘的新二十二师,各自只配备了36门105毫米的榴弹炮,这让李学坤与廖耀湘对孙立仁羡慕不已,心想,有个美国爹就是好啊。

    美国人厚此薄彼,让李学坤很生气,你武装新三十八师,我就武装我的二百师。

    李学坤直接向重庆的蒋委员长打了报告,自己的部队换装下来很多的武器,这些武器,包括英国人的百夫长坦克,装甲车,原二百师的德国装甲车和坦克,以及司登式冲锋枪等等,这些武器,虽然不如美国人的新,但战斗力也是惊人,不能便宜了外人。

    所以李学坤要求,蒋委员长再给他派一万人来,用来接收这批装备。

    当蒋委员长接到李学坤的电报后,不由哈哈大笑,这才是李学坤啊,一毛不拔,有了新东西,旧东西一样也不扔,想不到李学坤给二百师攒了这么厚的家底儿,可不能浪费了,于是蒋委员长大笔一挥,再次拔给了李学坤一万学生兵,用来接收二百师原有的装备。

    蒋委员长此举让史迪威感到不快,因为如此一来,三个师的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