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兵王传说-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集中国六十万精锐之部队,与日军华中的八个师团十六万人做战,中**队,在装备火力与兵力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力争一举攻克两湖与江西。
待消灭华中日军之后,中**队将对华东与华南的日军构成战略包围态势,到了那时候,华东与华南的日军,要么从海上撤退,要么,只能等待被歼灭的命运了,
如此一来,中国半壁江山将得到光复,驱除日寇指日可待。
如果是以往,李学坤是不敢提出这个计划的,但是,美国人的美援让李学坤,也让蒋委员长有了这个底气,力争一战解决华中问题。
当下,华中会战的计划在军委会通过,李学坤走出了会议室,迎头遇到了白健生长官,李学坤向白健生行了一个军礼。
白健生摇了摇头,目光看着李学坤,口中说道:“李学坤,虽然说,你在安徽把我们桂系赶出来,让我感到很不愉快,但是,看在你一切都是为国为民的份上,
我就不与你计较了,你放心,这次我桂系的第七军,将全力配合你的行动,听从你的指挥,李学坤,老子可算是把家底都交给我了,你可要给我打出个样儿来!”
“多谢白长官信任,学坤必然竭尽所能。”李学坤感动的说道。
“好好打这一仗,这一仗,可关系着中国的国运,别的话不多说了,记住,逮住小鬼子,给我狠狠的揍!”白长官铿锵有力的说道。
“是!”李学坤向白长官郑重的敬了一礼,此时的李学坤,对于白健生的人品,心中真是佩服至极,这白健生,虽然是地方军阀,但是其心胸之宽广,人品之高
尚,却足以为楷模了。
与白长官话别之后,李学坤又遇到了薛岳,这是李学坤第一次见到这位抗日中的传奇名将,三次长沙会战大胜,让薛岳的闻名全国,能有幸见到这位与自己并称
为双雄的**上将,李学坤也很有感触。
“学坤啊,果然是年少有为,好好干,这一次,我们打一个赌如何?”薛岳说道。
“噢?什么赌?”李学坤微微一笑问道。
“就以岳阳为界,如果我先攻入岳阳,那么,你就输我一块大洋,如果你先入岳阳,那么,我输你一块大洋。”薛岳笑道。
“学坤愿与长官打这个赌。”李学坤神色一动,已明白了薛岳的用意,他这是以此来激励自己的斗志啊。
“好,我们一言为定。”薛岳哈哈大笑,转身离去。
李学坤匆匆离开了军事委员会,回首望着这座高大的建筑物,李学坤感慨万千,华中会战的计划终于通过了,这是一场决定中国国运的大战,这一战,自己一定
要胜!
“陈将军,委员长让你留一下。”门口处,陈布雨先生走了过来,在李学坤的耳根前说道。
“好的。”李学坤连忙停住了脚步,转身又返回了军事委员会的大楼,在陈布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了一楼的一间小会议室。
蒋委员长已坐在沙发上等着自己,李学坤向蒋委员长敬了一礼。
“学坤,坐吧。”蒋委员长态度和蔼可亲,微微一笑说道。
“谢校长。”李学坤正襟危坐,坐在了蒋委员长的对面。
“学坤啊,这一次,我将中国最精锐的二十万军队都交给我指挥了,你也知道,郑洞国,不过是一个牌位而已,真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是你。”
“学坤多谢委员长信任。”李学坤正色说道。
“嗯,你的身上,寄托了我最大的希望啊,虽说,薛岳手中有六十万大军,但是,兵在精而不在多,这个道理我就不用和你多说了,你手头的部队,新一军与新
六军是中国驻印军的老部队,与你新五军的战斗相差不多,是真正的美械装备,而第七军又是有名的钢军,战力强悍,至于新四军能否出兵,就要看你与他们的交涉
了,我相信,在有关于国家命运的这一战,新四军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而新四军长年活动于敌后,对于游击战最为擅长不过,他们应该会给你一些有效的帮助。”
“嗯,这个,我与新四军回去就进行交涉。”李学坤说道。
“学坤啊,有些事,你也不必瞒我,我知道,你与新四军有过来往,之前还送过新四军几千枝枪,我想,这事情你不会否认吧。”
李学坤心头一颤,暗叫一声不好,这事也让蒋委员长知道了,一定是戴立的军统得到了消息后向蒋委员长告密。
看来,否认是无济于事的,还不如索性大方承认,想到这儿,李学坤点了点头,口中说道:“不瞒校长,我看新四军抗日,所以,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帮助,不过
,作为交换条件,新四军必须离开安徽,否则,我将攻击新四军,为了这事,我已将新四军得罪了。”
“原来是这样。”蒋委员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口中说道:“皖南事变,我们与新四军撕破了脸,结果惹了一身的不是,这事你做的很对,与新四军即没有撕
破脸,又将他们赶出了安徽,让安徽处于我国民政府的管理之下,不过这样一来,新四军恐怕是不会轻易听从你的指挥的。”
“校长,我想,新四军缺粮少弹,如果我们诱之以利,他们是会帮助我们打赢这一仗的。”
“嗯,这事你一定要办好,千万不要搞出第二个皖南事变,引起国际友人的不快。”蒋委员长说道。
“学坤,对于这次会战,我一直没有问你有多少把握,但我相信你的判断,你的能力,我对你有充分的信心,你放心大胆的去干吧!”
“多谢校长的信任,请校长放心,这次战役,我有很大的把握,最差的情况,也不过是无功而返,而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李学坤听出蒋委员长在话里还是有
些不放心,所以,向蒋委员长拍了胸脯保证。
“如此,我就放心了。”蒋委员长松了一口气,身为一国之首,特别是,一个饱经战乱国家的首脑,他真的很累,国内矛盾重重,国外局势又风云变幻,在这种
局势下,非有大智慧,不足以掌控全局。
蒋委员长长于政治斗争,但是对于军事,真的非他所长,但有李学坤这样的军事人才为他所用,他觉的,自己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了。
“学坤啊,一切都交给你了,好好去干吧,国家与民族,需要你这种有开创精神的人,我有些累了,你先下去吧。”蒋委员长说道。
蒋委员长一直担心李学坤与新四军有来往,自己最得意的将军如果投到了新四军一方,那对自己的打击可实在太大了,如今说开了,反而没什么好担心的了,蒋
委员长只觉心神俱疲,缓缓的松了一口气。
“是,校长,您好好休息,千万别累坏了身体,国家没有你不行啊。”李学坤说这话时,感到脸有些发烧,没办法,这年代,为了赢得蒋委员长的信任,为了拥
有更大的权力去打鬼子,自己也只能厚着脸皮说一些不好开口的话了。
“呵呵,我知道你关心我,我没事儿。”蒋委员长看起来真的有些累,竟然向在了沙发上,李学坤见状,也就不再打扰他,转身离开了小会议室。
离开了军委会大楼,李学坤不由仰望苍天,他惊讶的发现,原本雾气重重的天空,竟然出现了一抹阳光,那阳光的附近,现出一片湛蓝的天空,让人的心情格外
舒畅。
三百三十三章 大军云集()
离开了军委会大楼,李学坤不由仰望苍天,他惊讶的发现,原本雾气重重的天空,竟然出现了一抹阳光,那阳光的附近,现出一片湛蓝的天空,让人的心情格外
舒畅。
李学坤知道,这是关系到中国命运与前途的一仗,自己必须全力以赴,不能再在这里耽搁了,要尽快回到安徽才是真的。
正想着,陈布雨先生再一闪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学坤,委员长让我向你传话儿,国际形势有变啊,我们的进行要加快进行了。”
“噢?怎么了?”李学坤问道。
“据最新的情报,墨索里尼与齐亚诺被判处了绞刑,已经死了。”
“噢?这么说,意大利已加入盟军了?”李学坤心中一震。
“这倒没有,德国已出兵意大利,占领了意大利的北部,与盟军在意大利形成了对峙,不过总的来说,还是盟军占了先机。”
“还有一个消息,苏军彻底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威胁,重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列宁格勒终于解围了。现在形势一片大好,委员长的意思,希望我们尽快发起
华中会战,给盟国看看中国的实力,以争取更多的利益。”陈布雨说道。
李学坤这才想起来,历史上,到了一九四四年,意大利确实倒了,不过德国却在意大利与盟军形成了对峙,苏联已发起了全面反攻,再加上后来的诺曼底登陆,
胜利的天秤已完全倒向了盟国一方。
看来,是必须加快华中战役的进程了,否则,一旦二战结束,那么,中国怎么去捞取失去的利益?
想到这儿,李学坤点了点头。
“飞往合肥的飞机已准备好了,今天下午就起飞,委员长希望尽快听到你胜利的消息。”
“好,我这就回去。”李学坤转身向着远处走去。
“不愧是抗日英雄,雷厉风行啊。”陈布雨心中暗暗想着。
李学坤一路心急如焚,时不我待啊,中国想要在这场席卷全世界的战争中得到最大的权益,必须要在正面战场上,有所表现才行,这次,只要华中会战获胜,那
么,史迪威提出的九十个师援助中国的方案,有很大的可能性通过,到时,再向美国要几条军火生产线,军火的使用可以自给自足,那么,中国的整体实力将提升一
大截,再也不用看列强的眼色过日子了。
华中会战,必须尽早开始,越快越好,要是等到美国向日本扔了原子弹,日本投降,那么,中国在美国的眼中,也就没有了价值,就很难难得到更多的利益了。
李学坤想要找辆车去机场,就见一辆黑色的小汽车停在了他的面前,车窗摇下,原来是马继援。
“大哥,你去哪儿啊。”马继援问道。
“马上去机场。”李学坤也没有客气,打开车门上了车。
“好!”马继援一踩油门儿,向着机场所在的方向驶去。
“大哥,怎么这么急啊。”
“华中会战就要打响了,我必须尽快赶回合肥,筹划这次战斗。”
“大哥,这次,我没能帮上忙。”马继援有些惭愧的说道。
“老弟,别这么说,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是,你们马家军离两湖太远,也是鞭长莫及,等以后我们光复华北的时候,你们想不出兵都不行呢。”李学坤笑着说道
。
“那是,真要是光复华北,我马家军一定责无旁贷。”马继援连忙说道。
“好,老弟,车开快点儿,我要尽快赶回去。”
“好!”马继援一脚将油门儿闷到底,车子冒出一股黑烟儿,向着远处疾驰而去。
李学坤上了飞机,回到了合肥,一下飞机,第一件事就是为即将到来的各军准备粮食与物资,二十万大军,人吃马嚼的,再加上烧的汽油,是个很大的负担,还
好,安徽的工业基础不错,特别是原滁洲根据地,有巢湖农场,又有马鞍山与淮南的矿山,有各种工厂,所以,生产出来的物资倒是可以供二十万大军使用。
之后的两周内,李学坤忙的团团转,一边准备着物资,给新来的军队安排住处与粮食,一边还要筹划着华中战役的进攻事宜,忙的脚打后脑勺儿。
还好,刘向辉是个行政工作的行家里手,有他在,为李学坤分担了许多的工作,一切工作在紧张而又有序的进行中。
合肥的飞机场每天都忙个不停,新一军的孙立仁所部,新六军的廖耀湘所部,在数百架运输机的全力运输下,不断的来到安徽,每天,都有数千名全幅武装的士
兵进入李学坤的地盘。
除此之外,原本离开安徽的桂系第七军与四十八军,也再一次回到了安徽。
新四军徐光明部不知怎么也听到了消息,立即派人与李学坤联系,问李学坤,是不是有什么大的行动。
本来李学坤就是要打新四军来谈的,现在新四军送上门来了,李学坤自然不能放过,于是,李学坤向徐光明去电,希望新四军配合即将来到了华中会战,骚扰日
军在江浙一带的驻军,使其不能有效支援华中的日军。
这么大的事,徐光明不敢自己做主,连忙向江北的陈将军汇报,陈将军一听李学坤要有大动作,兴奋的很,他立即在地图上搜索起来,最后,陈将军兴奋的一拍
桌子,口中说道:“李学坤真是大手笔啊,这一仗如果打赢了,那么,华中将一战而定,日寇被赶出中国指日可待!”
“军长,我们应该帮他们一帮啊。”陈将军的副手粟将军说道。
“是啊,虽说李学坤把我们赶出了安徽,但人家还是爱国的,也没有亏待我们,送了我们三千杆三八大盖儿,这一仗,我们新四军也来凑个热闹,立即命令徐光
明所部,全力配合李学坤部的行动,把江浙一带给我搞乱,让鬼子顾此失彼,不能抽出兵力去支援华中战场!”
“是!”粟将军向陈将军敬了一记军礼。
日本东京。
裕仁天皇坐在皇宫之中,面现忧色,裕仁天皇是日本第124代天皇,1901年出生,今年刚刚四十三周岁,作为一个充斥军国主义思想国家的准皇储,裕仁从小就被
有意识地培养尚武的性格。
其刚刚出生70天后,就被寄养在了海军中将川村纯义的家里长达四年。6岁的时候,裕仁进入了“皇室”学习院,而他的院长则是日俄战争中的“肉弹将军”乃木
希典陆军大将,明治天皇亲自指示乃木要努力将裕仁培养为“质实刚健”之辈。
如此教育之下,裕仁自小就被种下了崇尚武力的祸根,而且自己也对乃木极为尊敬,总是称其为“院长阁下”。
自一九二六年登基以来,日本不断的对外发动侵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太平洋战争,都是以裕仁为首的日军政府发起的。
之前的日子,虽然日本经历了经济危机,但是,对外侵略的成功,极大的刺激了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也让日本在裕仁天皇的带领之下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
路。
不过,自从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以前百战百胜的大日本皇军,却变成了百战百败,一切都变的越来越糟糕,太平洋战场上,美国人麦克阿瑟反守为攻,卷土重
来,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受到惨重的打击,已丧失了战略优势,而美国人的却一天比一天强大,步步紧逼。
在中国,原本懦弱的重庆政府随着一个叫李学坤的新星冉冉升起,悄然的在进行改变,首先,他们在缅甸取得了成功,其次,他们又在安徽重创了大日本皇军的
精锐师团,收复了整个这徽,现在,有种种迹象表明,重庆政府方面,正在以李学坤为核心,以安徽为基地,准备在中国南方发动一场新的大规模进攻,而对于这场
即将到来的进攻,大日本帝国却惶恐不安,因为,他们已没有多余的兵力去支持在南中国的军队,以现在的部队,就算是固守,也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了。
“中国人到底想干什么?”裕仁的胸口不断的剧烈起伏着,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人即将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只是,这次进攻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到现在,日
本的情报部门也没有搞清楚。
小矶国昭首相战战兢兢的站在裕仁天皇的面前,等着裕仁的训示。
“这么说来,重庆政府,真的在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反攻啦?”裕仁问道。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是的。”
“那么你认为,重庆政府的目标应该是哪里呢?”裕仁问道。
小矶想了想,口中说道:“目前,重庆政府的兵力,多在华中集结,以此来推断,重庆政府的进攻目标,应该是华中一带,但是,到底是哪个省,是湖南省还是
江西,还是湖北,暂时还没有准确的情报。”
“难道,我们的情报部门是吃干饭的吗?”裕仁天皇气愤的说道。
“陛下息怒,我们的情报部门正通过重庆政府的内线调查,相信,很快就会有确切的情报到来。”
“重庆政府的军队在哪里集结?”
“主力正在衡阳集结,也有一小部分在安徽集结,不过据大本营判断,安徽的重庆政府军,应该是起牵制作用,而在湖南集结的,则重庆政府军的精锐,现在具
体数量不明,但最少也有数十万,所以,重庆政府军以长沙为目标的可能性很大。”小矶说道。
“小矶,尽管制定出华中的防御计划,阻止重庆政府军的进攻,击败任何敢于向大日本帝国挑衅的中国人,一切就拜托了。”
“天皇陛下万岁,臣岂敢不赴汤蹈火!”小昭恭敬的向裕仁行了一礼,这才转身缓缓退出了皇宫。
美国人在太平洋攻势正盛,现在,哪里还有援兵援助华中呢?
不过想来,华中有八个师团,十六万人马,中国人想吞掉其中的一省,也是极难的,更有分散于沿海的一些师团为援,华中战场,有三十三万帝国的军人,中国
人与之相抗衡也就罢了,想要吞掉其中一部,以中国人长期以来展现的战力,那恐怕是如做梦一样。
也许,这对帝国是一个机会,可以一举消灭重庆军队的主力,如果中国失去了这几十万的精锐部队,就再也没有力量与帝国抗衡了。
就让华中的部队去消耗中国人吧,就让中国人在这次最后的反攻中绝望吧!
想到这儿,小矶国昭轻吐了一口气,中国人,不过是一群绵羊而已,一个李学坤,兴不起什么大浪,就让他们折腾去吧,不过,为了支持华中作战,自己有必要
将100师团与第4师团重新派往华中,有了这两个师团的加入,想来华中方面,必然可以攻守自如。
想到这儿,一抹笑意浮现在小矶国昭的脸上。
小矶国昭料想中*队的目标不过是一省或是数个城市之地,他没有想到的是,以他的推断,中*队的目标应该是湖南。
小矶国昭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中*队的胃口中会这么大,想要夺回的,不仅仅是半个湖南,而是两湖以及整个江西,如果小矶国昭知道中*队的意图,一定会惊掉
大牙,以为中国人疯了吧。
中国人疯了吗?最起码,李学坤没有疯,他的计划,都是制订在科学的分析上的,此时的安徽,云集了新五军,新一军,新六军,以及桂系第七军,第四十八军
,共计五个军,二十余万人的部队,这五个军的部队,从名义上,统统归郑洞国指挥,但谁都知道,郑洞国不过是挂个名儿而已,实际上指挥的,则是李学坤。
李学坤决定将这些部队分成两部分,以新五军,新一军,新六军为主力,前出安庆,向湖北武汉进攻,这部分为攻击,而另一部分,主要是桂系的第七军,第四
十八军,以及安徽省的保安团为辅,负责防守安徽,这部分又分为三部分,第七军北上蚌埠,警戒苏北的日军21师团,第四十八军南下马鞍山,防御南京方面的日军
第二师团,而安徽省的保安团则向南注意江西日军的动向。
李学坤已决定,先放开江西,然后集中兵力直捣日军的中枢武汉,战领武汉之后南下湖南,攻下岳阳,与湖南省的中*队在长沙会师,攻克长沙,到了那时,江西
的日军就是孤军,只有等待被消灭的命运。
按照李学坤的这份计划,安徽方面的中*队,实际上成为了进攻日军的主力部队,而湖南方面的六十万大军,则成为了策应部队。
这是薛岳所不能接受的,而薛岳也在筹划着由衡阳直捣长沙,进而占据整个湖南,杀入湖北的计划,他与李学坤两路并进,就看谁的速度更快一些了。
“报告!”
李学坤的办公室外,一声清脆的叫声传来。
“进来。”
一个身着美式军服,头戴船形帽,英姿飒爽的女军人走了进来,正是薛寒梅。
“寒梅,你怎么来了,有事吗?”李学坤微微一笑,用沙哑的嗓子说道。
薛寒梅看四周无人,这才小声的说道:“北条樱子传来了绝密情报,日军已察觉了我军的动向,所以,自增派了100师团与第4师团进入湖北地区,也就是说,现
在的两湖与江西,支云集了日军十个师团,二十万兵力了,这已超出了我们的预想。”薛寒梅脸色凝重的说道。
李学坤点了点头,是啊,日军又派了两个师团进行增援湖北地区,这样一来,自己进攻湖北的难度是大大增加了,不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