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兵王传说-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外,侦察兵还要增加全能训练方案,如:从手枪到掷弹筒的操作,从摩托车到汽车的掌握,李学坤甚至想到,以后有条件了,让他们练习驾驶坦克车。
由于个侦察兵要求比较全面,所以,李学坤在全军进行了选择,以充实队伍,其要求是:一天之内要完成下列课目。
15公斤负重长跑22分钟内跑完5公里,800米障碍不超过4分钟,投掷手榴弹数百次,每次须超过70米,一分钟内,俯卧撑100个。
经过选拔,共有三十人进入了侦察队,加上侦察队原有的士兵,现在的侦察队,算上杨明,已经有38人。
李学坤知道,自己这些训练特种兵的方法,只是初级的方法,真正的特种兵,还要学会很多东西,但自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一一教给他们,只能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将最基本的东西教给他们,现在的侦察队,还称不上特种兵,值得欣慰的是,侦察队的士兵并没有让李学坤失望,都很好的完成了训练科目,为以后的特种兵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通过以上的训练,这些侦察队的士兵,实际上,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素质最为优良的精锐部队,而李学坤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知道,在未来的战场上,这支侦察队,一定会派上大用场。
经过一个月的整训,铁血抗日军从精神面貌上到军事素养上,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的铁血抗日军,早已不是一个月前的那支乌合之众,而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精锐之师。
蒋委员长拔下来的枪支弹药已经送到,这其中,包括50支宝贵的花机关(冲锋枪),仿制的冲锋枪虽说没有原来李学坤在262旅时用的德制冲锋枪质量过硬,但还是让李学坤感到很兴奋,他没有一丝的犹豫,把这些冲锋枪拔给了侦察队,如此一来,侦察队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上。
头上戴着缴获的日军钢盔,身着穿着李学坤让人用铁片缝制成的简易防弹衣,除了几个狙击手,人手一支冲锋枪,另外还有一只南部式手枪,一柄匕首,4枚手榴弹,在这个年代,已经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上,具有着强悍的战斗力,每个人都跃跃一试,想找日本鬼子的晦气。
其余枪支,李学坤并没有换装,他觉的,部队全部使用三八大盖,有利于缴获后的补给,如果换装成了中正式,那么在敌后作战时,子弹就无法有效的补给,五百支中正式,让他全部拔给了新组建的民团。
刘金水果然是一个内政奇才,只一个月时间,把全椒县打理的井井有条,全椒的经济已完全转入了战时轨道,成为了李学坤部有力的大后方,建立了民团制度,全椒县各村都建立起来大排队,由职业的士兵进行军事训练,为李学坤建立了强有力的兵员补给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李学坤的士兵要从民团里抽调,而民团的战士,则由大排队里抽调,每一级都有着不同的军事训练科目,民团和大排队的战士平时务农,战时当兵,两不耽误。这样一来,就解决了李学坤最大的后患,寓兵于农,建立民兵组织,这是再好不过了。
李学坤算了一下时间,现在已经是民国37年(公元1938)年1月底月,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只要蒋委员长不抽调自己参加徐州会战,那么,自己有信心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拿下以滁州为中心的皖东广大地区,只是,蒋委员长会留给自己时间吗?
而且,自己也很想参加徐州会战,藤县保卫战,血拼台儿庄,徐州大突围,来到这个时代,如果自己不能参加这些战斗,岂不是太过遗憾了吗?
还有几天的时间,震惊世界的徐州大战就要打响了,历史,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改变呢?中国军队会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吗?
日军侵占南京后,第13师团北进,第10师团南下,企图南北对进,首先攻占华东战略要地徐州,然后沿陇海铁路西取郑州,南夺武汉,震惊中外的徐州会战打响了。
中国军队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长官指挥,先后调集数十个师参战,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以确保徐州。
1938年1月26日,日军第13师团向安徽凤阳进攻,拉开了徐州大战的序幕。
第三十三章 挥师参战()
日军大举进攻的消息传到武汉,举国震惊,经过了淞沪会战与南京战役,蒋委员长手头的二十个德式精锐师已是消耗殆尽,主力部队已经残破,蒋委员长只好到处调兵遣将,甚至将西北军孙连仲部、张自忠部、庞炳勋部、东北军于学忠部、川军王明章部这样的杂牌军也拉了过来,好在有桂军第7军、以及汤恩伯军团这样的生力军苦苦支撑,战线才得以勉强维持得下去。
第13军团攻势如此凶猛,只几天的时间,守军第11集团军第31军就向后西撤,到2月3日,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此后,日军略为修整,着手准备强渡淮河,向北岸发动进攻,而淮河北岸驻守的是东北军于学忠部的51军,从战斗力上分析,恐怕很难挡住日军的进攻。
“要是有支队伍能牵制一下第13师团就好了。”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长官揉了揉头无奈的说道。
李长官(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临桂区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长官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主持徐州地区的防御。
“可以让合肥守军牵制一下日军第13师团,另外,让第七军和第31军攻击第13师团侧翼。”一旁的白长官说道。
白长官,字健生,广西桂林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军阀新桂系中心人物,与李长官合称李白,两人多年一路合作无间,最初一同加入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阵营,又联手驱逐广西的旧军阀。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委员长及其它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李白二人与蒋委员长放弃前嫌,一致对外。
“第七军李品仙部倒还可以是,是我桂系的老部队,战斗力强,不过,31军新败,元气未复,恐怕难当大任啊,现在,哪怕有一个团的生力军加入,也可以延缓日军的进攻态势啊。”
“德邻(李长官字),能不能调动安徽省的地方部队?”一旁的白长官说道。
“地方部队?战斗力太弱了,恐怕,只是给鬼子当炮灰。”李长官摇了摇头。
“前几天不是有个全椒大捷吗?那个指挥官好像叫什么李学坤的,打的就不错,而且擅长运动战,不如把他调过来吧。”白长官心中一动说道。
“李学坤?他手下只有几百人,还是刚刚收编的,能起什么作用?”
“我倒觉的,兵善不善战在于将,这个李学坤打仗有一套,要不也不可能打下全椒,应该是一个可以大用的人,反正也没有别的好办法,我们就不如试一试吧。”
“那好吧,也只能试一试了。”李长官无奈的说道。
此时的李学坤,正在全椒训练士兵,徐州大战马上就要开始了,在没有接到出征命令之前,要抓紧每一天的时间训练士兵,以提升部队的战斗力,经过这一个月的训练,李学坤的部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已俨然是一支精锐之师。
“司令,徐州来电!”刘向辉拿着一张电报来到了李学坤的面前,李学坤一目十行的将电服看了一遍,电报很简单,就是让李学坤部北上,攻击第13师团侧翼,以争淮河59军之危。
“李长官把我们当天兵天将了吗?就这一千来人儿,去打鬼子的一个精锐师团,这不是开玩笑吗?”刘向辉皱着眉头说道。
“司令,我看,不如我们向蒋委员长发报,声明准备不足,不能离开全椒。蒋委员长与李长官是对头,一定会考虑我们的意见的。”刘向辉说道。
李学坤不得不承认,如果从保存实力的角度来讲,刘向辉的话是正确的,而且以蒋委员长和李长官的关系,有很大的可能性不会调自己的这支部队参战,然而,自己能这么做吗?
自己就忍心看着王明章师长血洒藤县?自己就忍心看着台儿庄的将士流血牺牲?自己能看到日军到处屠杀而躲在后方无动于衷吗?
不能!
自己是中国军人,杀敌报国是自己的责任,岂能临阵脱逃?所以这一次,自己是一定要出兵徐州的。
李学坤将自己的想法向刘向辉说了一遍,刘向辉长叹了一口气,他知道,从民族大义上来说,李学坤是对的,但从自身利益来说,这又未免得不偿失了,不过李学坤这样做,却让他从内心更加的尊敬李学坤。
“马上集合队伍。”李学坤说道。
“我们要去淮河打13师团?”刘向辉问道。
“不,我们要去打滁州。”
滁州,“郡起元徽、州建大同、名始开皇、文扬庆历、开天首郡、逾史千年”。古称“涂中”、“永阳”、“清流”。先秦时期为棠邑之地(今南京市六合区),三国设镇,南朝建州,隋朝始称“滁州”,因滁河(涂水)贯通境内,又“涂”通“滁”,故名为“滁州”。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形兼吴楚、气越淮扬”、“儒风之盛、夙贯淮东”之誉。
滁州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与南京相临,如果占据了滁州,就可以向东危胁南京,向北危胁蚌埠,只要占领了滁州,就如同在日军的背部插上了一刀,逼迫日军南线主力第13师团回防,如此,就可以大大缓解淮河北岸51军于学忠部的压力。
可以说,李学坤这一招绝对是妙棋,不过,滁州城有日军第九联队羽柴吉田少佐的五百余人镇守,城池坚固,李学坤真的可以拿下来吗?
李学坤眉头紧锁,自己的手上虽有一千人的队伍,还有几百人的民团,但是想要打下滁州城谈何容易,光是那厚厚的城墙,就不是自己所能攻破的,看来,打滁州,还是要打巧仗啊。
是到了杨明的侦察队出战的时候了!李学坤眼眸之中精芒一闪,已经打定了主意。
滁州城,自己全椒陷落之后,羽柴吉田少佐就率部龟缩在滁州城内,数次围剿李学坤,反而被打的丢盔弃甲,伤亡惨重,还丢了全椒,羽柴吉田是真的被李学坤打怕了,再也不敢与李学坤部野战,只能死守滁州城。
“报告少佐阁下,全椒城的李学坤部有动静了。”
“噢?讲!”羽柴吉田说道。
“哈依!李学坤部主力千余人,今天早上已从全椒离开,向我滁州城开来,看样子,是想攻打滁州城!”
“李学坤想打滁州城?”羽柴吉田心中一惊,一旁的田中庆喜大尉说道:“少佐阁下,以我看,李学坤未必是真的想打滁州城。”
“何以见得?”
“目前,我第13师团正在准备北渡淮河,进攻支那东北军于学忠部第51军,以第13师团的战力,打垮第51军应该不难,李学坤狡诈无比,此次进攻滁州,有可能是声东击西,明打滁州,实攻定远,以威胁第13师团侧翼,解51军之危机。”
“有道理!”羽柴吉田点了点头,口中说道:“命令侦察兵,严密监视李学坤部的动向,如果李学坤部真敢绕过滁州去打定远,那我们就云打全椒,端他的老窝。”羽柴吉田嘿嘿笑了起来。
夜色如墨,一支近千人的队伍绕过了滁州城,向着定远所在的方向行去,此时的羽柴吉田就站在滁州城的城墙之上,拿着望远镜看着远处的一切。
“呦西,李学坤不敢打滁州,去袭击定远了,嘿嘿,我要拿下他的老巢全椒,为东乡美津报仇!”羽柴吉田说道。
“少佐阁下,我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头?”田中庆喜这时倒犹豫了起来。
“田中君,有什么不对的?”羽柴吉田问道。
“李学坤用兵向来狡诈,会不会有什么埋伏?”
“哈哈,他的主力都已经过去了,还有什么埋伏?”
“报告少佐阁下,我已打探清楚了,全椒城李学坤的主力全都开走了,现在,全椒城就剩下几百人的民团了,在下愿为先驱,攻下全椒城。”于老猫弯着腰,点头哈腰的说道。
于老猫在投靠日本人之后,被日本人任命为伪保安团团长,待遇不错,于老猫也就死心塌地的为日本人效命了。
“于桑,打下全椒的军功我是不会旁落的,这样,我留一个小队和你的保安团守城,我亲自带队攻打全椒,这一次,一定要把李学坤的根拔了!”羽柴吉田恨恨的说道。
于老猫连忙点头称是,心里却骂开了,他本想打下全椒,好好的抢上一笔,发个洋财,想不到羽柴连这个机会都不给自己,守什么城,看来,这回是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了。
人家嘴大,自己嘴小,自己还得吃日本人的,算了,只能如此了,于老猫无可奈何,只好退了下去。
当下,羽柴吉田留田中庆喜大尉带一个小队四、五十人,外加于老猫的二百多保安团守城,自己点起其余的日军,约有四百人,外加一门70mm步兵炮,6门迫击炮,雄纠纠的开赴全椒。
第三十四章 瞒天过海()
夜黑风高,天色如墨。
一队日军士兵趁着夜色,静悄悄的开赴全椒,日军不愧是精兵,战场纪律极好,竟然没有一个说话的,四百人的队伍静悄悄的。
羽柴吉田骑在一匹高大的东洋马上,手拿着望远镜,不断的向四周观察着。
“命令,火力侦察!”羽柴吉田来到了一片山岗处,他知道,上一次东乡美津就是在这里全军覆灭的,他可不想重蹈东乡美津的复辙。
两个鬼子尖兵立即抱着歪把子向四周的山岗上扫射了起来,直扫射了五分钟,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羽柴吉田满意的点了点头,看来,支那人没有什么埋伏,他们是真的云打定远了。羽柴吉田将指挥刀一拔,叫道:“开路!”日军再一次向前方行进起来。
“轰!”
前方突然传来一声爆炸,一辆麾托车被炸的飞上了天,随后,一连串的爆炸声响了起来,最前方的尖兵小队完全陷入其中,尘土飞扬。
“弟兄们,给我打!”姜大牙大叫一声,霎时间,八门迫击炮的炮弹从两面的山岗如雨泼般倾泻下来,落在下方的日军人群中不断爆炸,一片片的日军被炸的肢离破碎。
“中埋伏了!”这是羽柴吉田第一个反应,他发现,在前方发生爆炸的同时,他的后方也出现了支那人的军队。
“不好,我们被包围了!”一滴滴的冷汗从羽柴吉田的额头滴落下来,羽柴吉田立即组织士兵做好防御,准备反冲锋。
山岗之上,薛寒梅不由一笑,口中说道:“学坤哥,想不到啊,你这招瞒天过海还真将羽柴这只老狐狸给骗了。”
“嗯。”李学坤点了点头。
李学坤知道,以自己的实力,就算打下了滁州,士兵也会伤亡大半,所以,只有寻机在野战中歼灭敌人,为此,他设计了一个瞒天过海之计,让民团和大排队的人穿上自己部队的服装,绕开滁州,向定远方向前进,而自己的主力部队,则换上了民团的服装,在这山岗上设了伏。
李学坤知道,羽柴吉田一定不会放弃打下全椒的机会,所以,他一定会中自己的全套,李学坤成功了,他成功的骗过了羽柴吉田,将羽柴吉口围到了自己为他设下的口袋里,这一仗,他要全歼羽柴吉田的第三大队!
“给我放!”山岗不远处,姜大牙的炮兵阵地,姜大牙兴奋的挥舞着小旗,不断的下令开炮,在如此猛烈的炮火之下,日军成片的倒下。
“轰!”
炮声响起,两名躲在山石后的日军顿时被炸的飞上了天。
“轰轰!”
十几个正半蹲在地上开火的日军立即被炸的四分五裂。
“命令炮兵还击,快还击!”羽柴吉田拿着步话机,嘴里不断的大叫着。
“哈哈,羽柴,你个老鬼子鬼叫什么,你的炮,已经都是我们的了!”步话机的对面,传来了鲁达一阵豪爽的笑声。
“八嘎牙路!”羽柴狠狠的将步话机摔到地上,没有了炮火支援,前进不行,只能后退了,一定要撤回滁州去!可是,李学坤会让他如愿吗?
战斗一开始,鲁达按照原定的方案,从后方突然袭击,灭了日军的炮兵小队,夺下了日军的六门迫击炮与一门70mm口径的步兵炮,随后,鲁达立即命令就地防御,用炮火从后面猛烈的轰击日军。
轰!轰轰!
前后夹击,日军被压缩到百余米长的山路之上,已是无路可退,在十几门迫击炮以及70mm步兵炮的轰击之下,不断有人被炸死,几乎每一炮都能带走一条鲜活的生命。
战斗只进行了半个小时,羽柴吉田所部已损失过半,绝大部分是被炮火炸死的,日本人终于也偿到了大炮轰炸的滋味儿。
“命令,所有部队,包括炊事兵,都拿起武器,向后方进行反冲锋,击破支那军的包围!”羽柴吉田大吼着,拿着他的银把指挥刀,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
“帝国的勇士们,成败在此一举,给我冲过去,杀光支那人!”羽柴大吼着,一百余名日军将刺刀挂到步枪之上,与羽柴向着身后杀了过去。
“牙叽给给!”
上百日军同时冲锋,极为壮观,不过,这也给对面的中国人得以消灭他们的机会。
“又来这一手!”鲁达已习惯了日军的反冲锋,不由一皱眉,命令士兵开炮轰击。
大炮轰鸣,不过鲁达的士兵不是职业的炮兵,对于操作炮火并不熟练,所以,带给日军的杀伤力还是有限的,在伤亡了几十个人之后,日军已快要冲到炮兵阵地的前方。
“杀!”日军兴奋的大叫,蜂拥而上,血腥激起了日军骨子里的嗜血与狂性,一个日军甚至脱掉了上衣,露出胸前一片黑乎乎的胸毛,拿着刺刀就往前冲。
“娘的,还真以为老子好欺负了!”鲁达叫骂了一声,口中说道:“把重机枪给老子推上来!”
两挺九二式重机枪立即支到了地面上,与此同时,六挺歪把子也同时发出怒吼,无数的子弹如倾盆大雨向着远处的日军倾泻而去,最前面包括羽柴吉田在内的几十个日军瞬间被击倒在地,余下的如潮水般溃退下去。
“给我杀!”
山岗上,见时机已到,崔明瀚领着五、六十名大刀队的队员冲了下来,向着日军就是劈头盖脸一顿狂砍。
嘹亮的军号已经吹响,近千名铁血抗日军的战士从山岗上,从道路上,从四面八方向着日军的残余发动了最后的袭击。
羽柴吉田口吐着鲜血躺在地上,眼神有些迷离,他知道,这里将会是自己的葬身之地,想不到,自己与东乡美津竟然死在了同一处,可惜,自己建立功勋的梦想还没有实现,就要魂归九泉。
扑!
一枚冰冷的刺刀刺入了他的胸膛,在最后一刻,羽柴少佐看到一个中国士兵正兴奋的去摘自己的少佐肩章,接下来,他但陷入了永恒的黑暗之中
“杀啊!杀光鬼子!”
无数复仇的子弹向着鬼子的残部射去,雪亮的鬼头刀在空中闪烁,强悍的日军终于崩溃了,他们四散而走,想要夺路而逃,可是,他们又能逃到哪里去呢?到处是子弹,到处是大刀,到处是死神向他们招手。
最终,一切都安静了下来,李学坤在薛寒梅等卫队的保护之下走到了山岗下。
“报告司令,清点战果完毕,共击毙日军四百一十二人,俘虏十三人,缴获三八式步枪324支,掷弹筒六具,迫击炮六门,70mm步兵炮一门,炮弹三十二发,手雷564枚,子弹一万两千发。”赵光乐呵呵的向李学坤报告着。
“我军伤亡情况怎么样?”
“我军战死四十五人,受伤八十七人。”赵光的神色默淡了下来。
李学坤点了点头,这一战,自己一方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一上来就缴了鬼子的炮,可是还是死伤了一百多人,鬼子的战斗力果然不是吹的,对于鬼子,绝对不能轻视。
“司令,鬼子的俘虏怎么办?”赵光问道。
“这些杂碎,留他们干什么?就地枪决!”李学坤寒声说道。
“就地枪决?这是不是太”赵光有些犹豫。
“这伙鬼子,参加过南京大屠杀!”李学坤眼神一寒说道。
“是,坚决执行命令!”赵光向李学坤敬了一个军礼。
“把受伤的兄弟送回全椒城,其余人,跟我向滁州出发!这一战,我要攻下滁州!”
滁州城,一大早,列兵森多朗与田原龟站在城下,检查出入城门的老百姓,看守城门是个苦差事,森多朗与田原皱着眉头,看着过往的百姓,不时的检查应付一下,想着尽早应付了差事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