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兵王传说-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的中国人极为凶残。

    日本人在东北也从事农业生产,他们霸占了中国人大量的良田,这就是所谓的开拓团,曾经有一个中国人的脚踩到了日本人霸占的土地上,结果被日本人装进麻

    袋里面活活的烧死。

    还有一个事情,当时的中国人只能吃玉米,有一个孩子,生了重病,家人为了给孩子养病,偷偷给孩子弄了点大米吃,结果这孩子因为有病,在路上把米吐了出

    来,偏偏被几个日本士兵看到了,于是,这几个日本士兵将孩子的肚子活活剖开,简直是惨绝人寰。

    还有一个中国人,因为犯了点小错,被日本人扔到了狗圈里,日本人的狗极为高大,可以与狼进行争斗,往常这种情况,凡是被日本人扔到狗圈里的中国人,是

    没有能活着出来的,偏偏这个中国人身高马大,又穿了皮鞋,与狗战斗了一个晚上,日本人第二天起来一看,这个中国人还活着,觉的他是一个勇士,就把他给放了

    ,这个人的命是保住了,远比他的同胞幸运的多。

    总之,日本人在东北犯下了累累恶行,所以,中国人对日本人极为痛恨,在日本军队刚刚撤走的时候,日侨很多都没有来得及撤退,于是,被满怀恨意的中国人

    冲入家中,打砸抢,抢走了这些日侨几乎所有的口粮与生活用品,这就是东北有名的“捡洋酪”。

    中国军队进驻这些城市之后,每一件事,就是恢复城市的秩序,还送给这些日侨一些口粮,让他们可以存活下去,同时,工厂复工,城市实行军管,一切,都开

    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不过,这些没来得及撤退的日本人,还是生出了很多的事端,在吉林通化的一个乡村,两卡车没来得及撤离的日侨在旷野上进行了集体自杀,两卡车的人,包括

    妇女和婴儿,没有一个活下来。

    据说,事后的野地里传出了婴儿的哭声,想来是哪个孩子的母亲不忍心孩子死去,所以把孩子藏到了田里,据中国老百姓事后回忆,那孩子哭了两天两夜,最终

    还是没了动静,中国人,此时已对日本人恨到了极点,又有多少人有那么大的胸襟,去抚养仇人的子女呢?

    好在,这些事情只是例外,绝大多数的日本人都选择了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听从中国军队的安排,只是没有了平时的趾高气昂,挟起了尾巴做人。

    李学坤也吸取了当初在南京时日侨叛乱的教训,用士兵对这些日侨进行了严格管制,收缴武器,如此一来,这些日侨就是想生事,也无法生事了。

    随着发电厂,兵工厂,煤矿的恢复运转,东北地区,正在极为快速的恢复着生产力。

    现在正是东北的冬天,煤矿的恢复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东北的农村大多使用秸杆取暖,而东北的城市,由于煤矿的大量开采,现在,基本上已使用上了煤

    取暖,所以,各地军管会对煤矿的开采极为重视,各地煤矿纷纷复工,这些煤矿,在日本人统制时期,大量开采出来的资源被掠夺,无数的采煤工人死去,比如在现

    今的鹤岗,还有大量的万人坑,那些死的或是病重的工人,都被扔到了万人坑里,造成了累累的白骨,让人触目惊心。

    现在,这些煤矿都回归了祖国的怀抱,国家给这些采煤工人以优厚的待遇,有病给医,每月给工钱,退休有保障,这些措施,极大的调动了广大采煤工人的热情

    ,他们冒着严寒,进入井下,将一车车优质的原煤开采了出来,通过火车,运到了东北各大城市,让东北的老百姓可以过一个暖和的冬天。

    在解决采煤问题的同时,李学坤将日本人在东北的大量技术人员留用,比如,日本医院的医生与护士,他们都有着良好的职业技能,李学坤对他们都进行了留用

    ,还有各大工厂的日本顾问,李学坤也都进行了留用,这些日本人还是有一套业务的,而且,他们也知道自己失败了,如果想要活下去,就必须真心的为中国人办事

    ,绝大多数的日本人,还是真心实意的工作的,为东北的恢复生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对于交通,李学坤也是极为重视的,日满日期,东北修建了很多的铁路,这些铁路与机车,绝大多数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由于广大工人的抵制,使日本人破坏铁路的计革没有得逞,在光复之后,这些铁路以极为快速的速度高效运转着,广大工人迸发出了极大的热情,夜以继日的将

    前线所需要的物资与人员进行装车,运输,一辆辆坦克与装甲车,通过火车,运到了前线,人员与物资都开始向前线调集,为接下来的大战开始做着准备。

    两个机械化集团军,三个摩托化集团军,已开到了东北的最前线,大兵压境,给在东部的日军以极大的威慑。

    李学坤的目地很简单,就是造成大兵压境的态势,你冈村宁次,要么与我开战,被我消灭,要么,就乖乖听我的话,向北和苏联人打,摆在你们日本人面前的只

    有这两条路,另外,老子的耐性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期的停战下去,老子只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到期你要是不向北打,那老子就要去打你们了。

四百三十三章 神风特攻队() 
两个机械化集团军,三个摩托化集团军,已开到了东北的最前线,大兵压境,给在东部的日军以极大的威慑。

    李学坤的目地很简单,就是造成大兵压境的态势,你冈村宁次,要么与我开战,被我消灭,要么,就乖乖听我的话,向北和苏联人打,摆在你们日本人面前的只

    有这两条路,另外,老子的耐性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期的停战下去,老子只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到期你要是不向北打,那老子就要去打你们了。

    此时的冈村宁次也很无奈,冈村虽然是一个军国主义份子,但他却也是一个务实的人,他知道,以中国军队现在的军力,完全超越了关东军的军力,东北开战以

    前的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已被中国军队无情的打碎,现在,关东军只占据东军一隅之地,外无救兵,内无弹药补充,为了生存下去,这些关东军只能向辖区的中国百

    姓征粮,而征收上来的玉米却让吃惯了大米的日本军人难以下咽。

    而且,由于长途的行军,很多士兵的棉衣都被磨破了,然而,东北不产棉花,布匹和棉花需要外运,此时中国军队忆对日控区实行了禁运,棉花和布匹,粮食都

    是禁运物资,这给日军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日军无耐之下,只好到处搜集老百姓的过冬物资,甚至抢走了很多老百姓的棉被与棉衣,造成了大量平民被冻

    死饿死。

    不过就算是这样,日军也不过是略解燃眉之急,日军的军需供应已处于一个极为险恶的境地。

    冈村宁次想法设法也没能扭转困难的境地,冈村宁次知道,如果想摆脱目前的困境,也许,只有李学坤所说的一条路可走了,现在,整个帝国都已陷入困境,在

    太平洋战场上,菲律宾已经失守,日军损失了数十万人,中美联军,已开始向着日军最后的防御圈开始了进攻,朝鲜已是危在旦夕。

    在日本,几个重工业城市已被轰的几乎成了一片白地,无数的老百姓从城市逃到了乡村,他们身无一无,很多人被冻死、饿死。

    甚至,连天皇所在的东京,这座全日本防空最好的城市,在美国空军的轰炸之下,也已失去了抵抗能力,很多平民区被美军的燃烧弹烧成了无人区,如果不是麦

    克阿瑟下令禁止轰炸天皇所在的皇宫,估计裕仁天皇也早就成为一堆焦炭了吧。

    就算如此,裕仁天皇也是一日三惊,一听到美国飞军轰炸的声音,就吓的魂不附体,进入地下工事之中,他不由惊呼,我们的飞机在哪里?

    冈村宁次知道,大厦将倾,非人力所能挽回。

    日本东京上空,尖利的防空警报声响彻天际,裕仁天皇慌张的躲到了地下室中。

    此时日军的飞机,从质量上已完全落在了美军的下风,随着美国p…51野马战斗机投入使用,日军在空战中处于了绝对的下风,几乎失去了抵抗的能力,随着日军

    有经验的战斗机飞行员不断的损耗,日军的空军,已是名存实亡。

    空袭过后,裕仁天皇将小矶国昭叫到了御前,向他询问能否防止美军的空袭,小矶国昭垂首不语。

    裕仁天皇长叹一声,良久,口中说道:“难道,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小矶国昭将头抬了起来,嘴唇蠕动了几下,最终开口说道:“臣已下令组建神风特攻队,他们将摧毁所有美军的航空母舰,让美国的飞行兵不能从海上起飞袭击

    日本本土。”

    “可是,如果美国人从中国沿海机场起飞,袭击帝国本土,又该如何?”裕仁天皇问道。

    小矶国昭再一次垂首不语,半晌,他才缓缓说道:“请陛下放心,臣必将竭尽全力,最多,一死而已。”

    裕仁天皇身子一颤,他当然听明白了小矶国昭的意思,对于从中国起飞的美国轰炸机,小矶国昭,是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群臣二人沉默了下来,眼神之中充满了无奈,这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何时,才能终结呢?

    元朝的时候,忽必烈征发十几万大军,两次远征日本,第一次远征,由于忽必烈轻敌,所以,被日本人所击退,而第二次远征,忽必烈却出动了十几万人,想要

    一举占领日本,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日本这个弹丸小国必将灭亡之时,海上突然刮起一阵大风,这场大风将绝大部分的蒙古船只打翻,日本人称这场海上的大风为“神

    风”。

    而神风特攻队,就取了神风这个名字,意思是想日军的飞机如神风一样,摧毁他们的敌人。

    日本人认为是神武天皇的鬼魂掀起的“神风”击退了元军。日本也逃脱了有可能被元王朝灭国的命运。以“神风”命名敢死队其实也成为日本人在必败的战争结

    局下为自己打气的心态写照。

    1944年5月27日,陆军第五飞行战斗队队长高田胜重少佐断然率四架飞机向驶近的美舰撞去,击沉了美舰。此举通报日军,引起了军内外的震动,此次行动成为“

    神风”特攻战术的先导。

    其实,早在此前的两个月,日军已经实际上已经组建了神风特攻队,一九四四年十月十七日,刚刚就任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司令的大西泷治郎中将匆匆赶到菲律宾

    ,企图挽救日本帝国日薄西山的命运。大西是日本“铁杆”军国主义分子山本五十六的心腹,也是策划偷袭珍珠港的核心人物之一,在日本海军航空界素有“瑰宝”

    之称。

    此时的第五基地航空部队可投入战斗的飞机还不到100架,而且这些飞机的性能极差,飞行员技术低劣,面对日本全线崩溃的危局,大西认为最大效率地使用我们

    的微薄力量的唯一办法就是组织由零式战斗机编成的敢死攻击部队,每架带上250千克炸药,俯冲撞击敌航母,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阻止住美军以挽救危局。

    大西的想法得到了许多狂热的日本飞行员的欣赏。月19日深夜,

    为送死苦训练的神风刻特攻队员为送死刻苦训练的神风特攻队员,大西召集第一航空舰队的精华,成立了以寻歼航母为目的神风特别攻击队。那些缺乏经验的飞

    行员,驾驶着装满炸弹的飞机,一头栽到美国的军舰上。

    众多的狂热分子愿意加入这支队伍。24名军校尚未毕业的学生飞行员首先组成了特攻队。他们组成4个分队,分别以不同的名字命名,诸如“朝阳”、“樱花山”

    之类。这些名字取自日本古典作品。

    大西泷治郎曾询问他们是否愿意为国牺牲,队员表示十分愿意加入。之后,大西泷治郎询问上尉关行男,是否愿意带领此种史无前例的神风特攻队,

    当时23岁,刚刚结婚才四个月的关行男,闭起了双眼,低下头沉思了十多秒,才说出:“请让我去带领他们”。世界上第一个神风特攻队小组于是产生。而关行

    男成为了这一小队的第二十四名的队员,在自杀式的攻击中阵亡。

    日军组建神风特攻队,进行自杀性攻击战术,实在是无奈之举,到了后期,很多人甚至驾驶着木头拼成的飞机去袭击美国军舰,而美国人在经过最初的损失惨重

    之后,逐渐适应了日本人的这种战术,这让战争的后期,神风特攻队的成功率极底,大量的日本人无辜送命,这也算是日本军国主义流毒的又一恶行吧。

四百三十四章 枕戈待旦() 
日军组建神风特攻队,进行自杀性攻击战术,实在是无奈之举,到了后期,很多人甚至驾驶着木头拼成的飞机去袭击美国军舰,而美国人在经过最初的损失惨重

    之后,逐渐适应了日本人的这种战术,这让战争的后期,神风特攻队的成功率极底,大量的日本人无辜送命,这也算是日本军国主义流毒的又一恶行吧。

    用现在的话来说,日本人之所以使用神风特攻战术,完全是一种疯狂而又无可奈何的举动,想起当初日本人侵占中国时,是何等的狂妄,而今天,却也有这样的

    报复,可以说,冥冥之中,自有天理存在。

    哈尔滨

    冈村宁次放下了刚刚接到的大本营的电报,最后的希望也化为乌有,大本营的电报很简单,让关东军为帝国流尽最后一滴血,以慰大和魂。

    “八嘎!”冈村宁次将案前的所有摆施一下子扫到了地上,那只他最喜爱的水晶花瓶也四分五裂。

    随后,冈村宁次无力的坐了下去,这一刻,他已意识到,大本营和军部已抛弃了关东军,看来,关东军已经没有了别的出路,只能自救了,难道,真的要如中国

    人所说,去走那一步吗?

    冈村宁次的手放到了电话的话筒上,然后又收了回来,半晌,他又将手放在了话筒上,但还是收了回来。

    “司令官阁下,中国军队有向黑龙江进攻的迹象,现在,他们正在集结兵力。”冈村宁次的副官走了进来,声音低沉的说道。

    冈村无力的坐在椅子上,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陈立夫只给了他半个月的时间,如果半个月内自己没有举动,那么,中国军队将进入合江省与松江省(

    今黑龙江省一部分)。

    “司令官阁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副官以一种无助的眼神看着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闭上了眼睛,挥了挥手,那副官弯着腰走了出去。

    “也许,只能这么办了。

    ”冈村宁次一咬牙,将身子坐正,然后摇了摇电话,拿起了话筒。

    “我命令,全体关东军立即做好战斗准备。”

    “司令官,我们是要与西边的中国人决一死战吗?”一个参谋问道。

    冈村宁次摇了摇头,微微一抬头,两眼之中迸发出两道精芒,口中朗声说道:“不,我们要向北!”

    整个合江省与松江省的日军都开始了在规模的集结,虎林、同江、黑河等地,风声鹤唳,日军的援兵开始不断的进入中苏相临的各个口岸城市。

    日军的异常举动开始引起苏军的注意,不过,远在赤塔的苏军远东军区司令加里亚佐夫却将这些情报扔到了一旁,日军这是想干什么?难道是想进攻苏联不成?

    就算是巅峰时期的关东军,在诺门罕也被朱可夫的部队打的大败,数万关东军精锐死伤,现在的关东军,早已是落日黄花,精锐大多被抽调到了太平洋战场,剩

    下的残余也被中国军队打的丢盔弃甲。

    据最新的情报,中国军队已战领了大半个东北,关东军覆灭在即,怎么可能有力量来进攻苏联,这个强大的近邻呢?

    所以,在加里亚佐夫大将看来,关东军的这种举动,也许是不想向中国人投降,而想向苏联人投降的一种举动,是啊,日军在占领中国的时期,确实把中国人害

    苦了,中国人岂能轻易饶了他们?

    特别是中国军队的代表人李学坤,是一个铁血统帅,他的部队,向来就有杀俘的传统,日本人视之为蛇蝎,也许,他们是怕投降中国军队后被杀掉,所以,想要

    向自己的国家投降吧。

    想到这儿,加里亚佐夫将这些情报都扔到了一边,他甚至还吩咐,让边境的部队准备好帐篷与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他觉的,如果日本人真的过来投降,这些生

    活用品有可能用得着。

    内蒙,与外蒙的边境地区,一队骑兵乘坐着战马,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看着远方,在他们的前方,正是外蒙古,这个中国曾经的领土。

    内蒙的部落与外蒙的有所不同,内蒙一向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更近一些,清朝时期实行满蒙联盟,前期清室的皇后,都是从蒙古人中选择的,比如中国历史上有名

    的孝庄皇太后,就是蒙古人,通过这种和亲的维系,蒙古与中原王朝建立了

    深刻的联系,然而,随着清王朝的土崩瓦解,外蒙古与俄国人接上了头,在俄国人的控制之下,外蒙古脱离了我国。

    后来,俄国暴发了十月革命,利用这个机会,北洋军阀的段其瑞与徐树铮利用这个机会,将外蒙古又收了回来。段其瑞与徐树铮功不可没。

    可惜,由于国内的军阀混战,徐树铮将他的西边边防军抽调回去与奉系军阀的张作霖争夺天下,最后战败,而俄国的局势稳定之后,再一次将手伸向了外蒙古,

    外蒙古再一次脱离了我国的统治。

    而苏联在斯大林统治时期,完全实行大国沙文主义,为了彻底控制外蒙古,斯大林屠杀了二十多万支持回归祖国和反对俄国的蒙古人,要知道,当时蒙古的总人

    口,也不过一百多万而已,从此以后,外蒙古,彻底落入了苏联的控制之中,苏联甚至有将外蒙古变成它的一个加盟共和国的想法。

    高岗之上,贺老总昂然而立,马继援就在他的身边。

    “继援,对面就是蒙古了,这片土地,曾经是我们国家的领土,可惜,现在却为苏联人所控制,我相信,不远的将来,这片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定会

    回到祖国的怀抱。”

    “我也深信这一点,也许,这一天并不用等太久。”马继援说道。

    “是啊,我们两个骑兵集团军,二十万大军,就等总部的命令了,相信,一定有我们开疆扩土的那一天,我贺胡子,也要效仿汉时的卫青与霍去病,封胥狼山!

    ”驾老总豪情万丈的说道。

    “哈哈哈,一定会等到那一天的!驾!”

    马继援放声大笑,与贺老总并马压向远方

    此时,李学坤已将他的前敌指挥部搬到了吉林长春,长春,是东北三省的心脏,居于长春,即可以控制辽宁,又可以控制东边的黑龙江,此时的李学坤,正与两

    位尊贵的客人在会客厅内愉快的交谈着。

    “学坤啊,想不到,我们中国人,可以靠着自己的力量,将日本人赶出中国去,我再也没有什么遗憾了。”一位身材不高,年约四十的中的人说道。

    此人,正是原来国家的二号领导人,海陆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先生,张学良先生,犯过错误,遵循蒋委员长不抵抗的命令丢失了东北,那时,国人对张学良先生

    ,皆说可杀之。

    然而,西安事变,让国人对张先生改变了态度,可惜,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将军被蒋委员长软禁了起来,在原来的历史上,直到老蒋与小蒋去世后,他才恢复

    了自由,而且,还得遵守约定,终生不回大陆。

    而与他一同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成将军,最后也被特务杀害。

    不过在这个时空,由于蒋委员长提前下野,联合政府快速的掌握了政权,所以,张学良先生与杨虎成先生都恢复了自由。

    此时,张学良与杨虎将二人应李学坤之约,来到了长春。

    “是啊,形势发展的很快,用不了多久,整个中国都会光复了,二位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历史将会铭记。”

四百三十五章 张学良与杨虎城() 
在这个时空,由于蒋委员长提前下野,联合政府快速的掌握了政权,所以,张学良先生与杨虎成先生都恢复了自由。

    此时,张学良与杨虎将二人应李学坤之约,来到了长春。

    “是啊,形势发展的很快,用不了多久,整个中国都会光复了,二位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历史将会铭记。”

    张学良的神色有些激动,但是很快又平静了下来,张学良原本的性格有些躁动,但是,经过这几年的软禁,他的性格也被磨砺的成熟了很多,并没有以前那么浮

    躁了。

    李学坤看着张学良,这位当年的少帅,如今,也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了,张学良这个人,历史上对他的褒贬不一,他一枪不放丢了东北,成为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