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兵王传说-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学坤沉默了,他知道,徐曼曼的话是对的,是啊,每个人都有权力为民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徐曼曼也不例外,自己不能剥夺她的这个权力。

    想到这儿,李学坤说道:“徐曼曼同志,现在我命令你,马上收拾行礼,随我归队!”

    “是!”徐曼曼向李学坤敬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军礼,一抹好看的笑容绽放在她的脸上,这一刻,徐曼曼如同一朵含苞欲放的水仙花,是那么的好看,李学坤不由看的痴了

    时刻一个多月,李学坤终于再一次来到了李长官的面前,李长官看着清瘦了许多的李学坤,眼中尽是赞许,口中说道:“学坤啊,来,坐。”李长官说完,亲自为李学坤倒了一杯咖啡。

    李学坤喝着浓浓的咖啡,这是他到这个世界以来,第一次喝到咖啡,味道真是不错,正宗的雀巢咖啡,李学坤不由暗暗想着,三口两口,将咖啡一饮而尽。

    “学坤啊,身体都恢复好了?”李长官和蔼的问道。

    “报告长官,学坤已完全恢复了。”李学坤站了起来。

    “坐,坐,不用那么拘谨。学坤啊,你对抗日的前景是怎么看的?”李长官问道。

    李学坤想了一想,口中说道:“我觉的,抗日战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日本是个工业国,而我国是个农业国,国力相差悬殊,这就决定着,抗日战争不可速胜,然而,我国占着道义上的优势,我国是大国,又是本土抗战,占据了地利与人和,所以,日本人想要获胜,也是不可能的。”

    “噢?那你认为抗日战争应该如何发展呢?”李长官来了兴致。

    “我觉的,抗日战争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防守,在这一阶段,日军占优,我国势必会丧失大量领土与军队,但只要坚持下来,就有希望,第二阶段为相峙,日军占了我国大量国土之后,战线拉长,兵力就会空虚,无力再进行进攻,而我军也无力攻击日军。只能不断积蓄力量,蚕食日军有生力量,为反攻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是反攻阶段,日军国圭小,资源少,势必不能与我持久抗战,而我国人多,物多,在积蓄足够力量后开始反攻,定可以击败日军,将鬼子赶出中国去!”

    “精彩!”李长官不由拍案叫绝,连连点头,口中说道:“想不到啊想不到,学坤不仅是战术大师,对战略上也有这么深的研究。”

    李学坤一笑,口中说道:“卑职也是读了蒋百里先生的著作,从中悟得了很多的道理,所以才有感而发。”

    “学坤真人中龙凤啊!前途不可限量。”李长官对李学坤的看法感到很是赞赏,接着又说道:“你认为,当前徐州局势还有希望吗?”

    “卑职看来,坚守徐州已没有希望了。”

    “哎!”李长官长叹一声。

    “坚守徐州,最后只能让日军聚歼于徐州,所以,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我军必须突围。”李学坤掷地有声的说道。

    “嗯,我几天前与蒋委员长沟通过了,也认为突围是必在的选择。”李长官点头说道。

    “哎,只是恐怕突围中的牺牲就再所难免了。”李长官一叹气。

    “卑职却不这样看,我对突围的前景很是乐观。”李学坤微微一笑说道。

    “噢?怎么讲?”李长官眼睛一亮。

    “日军虽有三十万之众,但是,我军突围地区地域广大,日军虽然建立了包围圈,但却无法进行拉网式的包围,所以,此次突围必然是有惊无险。”李学坤微微一笑说道。

    “希望如此吧,学坤啊,此次峄县大捷,你居功至伟,战后统计,仅你的部下,就歼敌三千余人,不过,你的部队也已伤亡殆尽,为了弥补你的损失,我决定,从全军抽调兵力加入你的苏皖挺进总队,你可以在全军选拔士兵加入你的部队,你看中谁,我就把谁给你!暂时给我定一个两千人的团级规模吧,要是抽调的人太多了,别的部队也会有意见。”李长官笑眯眯的说道。

    李学坤心中一喜,从全军选拔人才进入自己的部队,李长官真的很够意思,如此一来,自己完全有信心把部队打造成一支亚洲无敌的雄师。

    李长官将自己的参谋程思元找了过来,让他陪李学坤一起去挑选人才,李学坤很是兴奋,立即与李长官告辞,由于时间紧迫,李学坤只有三天的时候挑选士兵与军官,他的目标,自然是放在了那些受过严格训练的中央军身上,特别是汤恩伯部最为能打的13军与52军上。

    李学坤火速回到了自己的兵营,此时,李学坤的部下算上恢复好的轻伤员,约有二百人,人数虽然少了点,但是骨干都在,特别是侦察队,由于战斗素养过硬,这一战只死了六个人,还剩下三十多个,赵大海、杨明、鲁达、薛寒梅、赵光、牛刚等主要人员都没有什么损失,这让李学坤感到很是欣慰。

    当看到李学坤时,薛寒梅一下子扑进了他的怀里,口中说道:“你这没良心的,总算是回来了。”

    李学坤不由一阵尴尬,杨明等人则挤眉弄眼,偷笑不已。

    “寒梅,别这样,这么多人呢。”李学坤轻声说道。

    薛寒梅看了一眼四周,不由俏脸一红,这才从李学坤的怀中挣脱出来,口中说道:“笑什么?小心老娘封上你们的嘴!”

    “不敢!不敢!”杨明等人唯唯诺诺,在泼辣的薛寒梅面前,这些杀场老兵,都没有了脾气。

    李学坤正了正神色,口中说道:“好了,谈正事。”

    当下,李学坤将与李长官见面的情况说了一下。

    “两千人?还可以自己选人,李长官对咱们可真够意思。”鲁达等人欣喜不已。

    “嗯,一会儿你们还有侦察队同我一起去,我打算在第52军和第13军中选择人才,他们是中央军,军事素养要比其它部队的人好的多。估计这回汤恩伯要心痛了。”李学坤笑了笑说道。

第五十六章 招兵() 
李学坤的第一站来到了52军2师,2师是一支光荣的部队,其长官郑洞国也是一位抗日英雄,打了台儿庄与峄县两场恶战。

    此时的郑洞国已经接到了第五战区长官部的来电,郑洞国眉头一皱,台儿庄与峄县两仗打下来,自己的部下伤亡惨重,不但没有补充,还要抽兵给李学坤,他的心里很是不愿,为此,专门给汤恩伯打了报告。

    汤恩伯是知道李学坤的,从种种的迹像表明,蒋委员长很看重这个学生,汤恩伯想了想,决定做个顺水人情与李学坤,与其交好关系,于是,汤恩伯把郑洞国训斥了一顿,让他配合李学坤挑选士兵,郑洞国很是不忿,站在了二师门口,搬了把椅子,坐等李学坤的到来。

    李学坤坐着第五战区长官部拔给他的绿色军用卡车,来到了2师驻地,看到一个三十多岁,看起来很帅气的少将正坐在军营门口挡住了去路,手里拿着把皮鞭。那架势,好像要与李学坤打一架似的。

    李学坤知道,2师的少将,也只有郑洞国了,像郑洞国这样的将领,都是爱兵如子之人,从他的手中要兵,就跟要他的命一样,他能不心痛吗?自己有求于他,也不能与他搞僵了关系。

    想到这儿,李学坤下了卡车,主动向郑洞国打了招呼。

    郑洞国眯着眼睛点了点头,口中说道:“你是来挑兵的?”

    “郑长官,在下奉第五战区李长官的命令来此挑兵,请放行。”鲁达说道。

    郑洞国冷哼了一声,口中说道:“李学坤,你小子竟然挖老子的墙角!今天老子偏不让你进!”

    “报告学长,黄埔第八期毕业生李学坤前来向您报道!”李学坤突然走到了郑洞国面前,敬了一个军礼。

    郑洞国沉默了,李学坤竟然是黄埔毕业的,是他的学弟,在中国军队系列中,同校师兄弟,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代表着,他们是一个团体,相互失持,相互提携。

    李学坤这样一说,郑洞国反而无法再为难下去了,郑洞国将身子转到了一旁,口中说道:“李学坤,我不为难你,但你想要带走我的兄弟,我心里难受,这样吧,我把全师集合起来,谁愿意跟你走,我不勉强,可是如果他们不愿意跟你走,你也别想强带走他们!”

    “学长放心,学坤最多从2师抽调四百人,学长今日之情,学坤定当记在心上,多谢了,改天,学坤定当敬学长一杯水酒。”李学坤向郑洞国敬了一个军礼。

    “哎,罢了,即然是我的学弟,那我就由你这一次!”郑洞国长叹一声,李学坤还算仁义,只抽调他四百人,算是客气了,想到这儿,郑洞国转身离开。

    郑洞国没有食言,当李学坤来到2师驻地的校场之时,整个第2师已经列队完毕,经过台儿庄与峄县两次血战,2师近万人,现在,也不过剩下了五千余人,也是损失惨重,不过,现在的2师官兵,个个是百战精英,杀气腾腾,在全中国,恐怕也没有哪支军队有这样的军事素养了。

    李学坤与部下来到了校场中央的高台之上,他朗声说道:“向英勇的二师官兵敬礼!”三十几个人齐刷刷的向台下的二师官兵敬了一个军礼。

    随后,李学坤说道:“2师官兵们,今天,我来到这里,是来挑人和我李学坤一起打鬼子的,愿意和我一起打鬼子的请主动报名,每人赏三十块大洋!”

    台下一片寂静,三十块大洋,不少了,在这个时代,一般当兵的,安家费不过三、四块大洋而已,三十块大洋,可以够一个三口之家富足的生活一年了。

    虽说有人心动,但是,谁也不想当这个出头鸟,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二师有郑洞国这样的长官,凝聚力是非常强的,一般人,很难挖他的墙角。

    “即然没有人说话,那我就自己挑了,挑中的走出来,站到一旁。”李学坤说完,向鲁达等人使了个眼色,鲁达等人走到了士兵当中,开始挑选起来。

    一个个精悍强壮的士兵被挑选了出来,走到了一旁,大约半个小时之后,四百人已挑选完毕。

    “你们,愿意跟着我走吗?”李学坤指着这四百士兵说道。

    无人说话。

    “娘的,有话直说,有屁就放,别憋在心里!”李学坤吼道。

    “老子不愿意!”一个强悍的士兵在人群中大声说道。

    “你出列!”李学坤一指这个士兵。

    “出列就出列!”那士兵走了出来,一脸的不服。

    “你,为什么不愿意!”

    “老子生是2师的人,死是2师的鬼!”士兵大吼道。

    “这个人是郑洞国的警卫连长,名叫韩云飞。”一旁陪同李学坤一起来的郑洞国副官说道。

    “噢。”李学坤点了点头。他向韩云飞敬了一个军礼,口中说道:“好样的,不过,我必须带你走!”

    “为什么?老子的爹娘都被小鬼子杀了,老子要留在二师打鬼子!”韩云飞大叫。

    “打鬼子?老子亲手杀的鬼子,足有一个连!”李学坤寒声说道。

    “吹牛。”韩云飞嘟囔了一句。

    “鲁达,你们把衣服脱了!”

    “是!”

    侦察队的人把上衣全都脱了下来,下一刻,所有人震惊了,只见这些队员的身上,个个伤疤纵横,有的是枪伤,更多的,是日军刺刀留下的痕迹。

    “俺这道伤疤,是全椒埋伏战时留下的,那一战,俺们以五百人,灭了鬼子四百多人!”一个队员说道。

    另一个队员走了出来,指着自己的伤疤说道:“俺这道疤,是打滁州时打下来的,那一场大战,俺们全歼了日军两个中队,解放了滁州!”

    “我这道疤,是打蚌埠时留下的,当时俺们侦察队三十六人潜入蚌埠,炸了鬼子的弹药库,灭了鬼子的医院,杀了五百多人!”

    “看到这道疤了吗?这是我在血战滕县时留下的,当时,我们三十多人,炸了鬼子一个联队的炮兵阵地!”

    李学坤也走了出来,转过身去去,露出了自己的后背,一个巨大的疤出现在二师士兵们的眼前。

    “这道疤,是老子在守峄县时与鬼子白刃战时留下的,老子凭一把刀,砍了十三个鬼子的头!”李学坤厉声说道。

    韩云飞沉默了,不光是韩云飞沉默,2师所有的士兵都沉默了,他们自诩是抗日英雄,打了两个胜仗,然而,与李学坤这些人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人家才是真正打鬼子的英雄啊!

    “弟兄们,说起打鬼子,我李学坤的部下,自认天下第二,没有敢认第一!跟我打鬼子,我让你杀个够!老子算是与小鬼子干上了!加入我的部队,我不敢说每天喝酒吃肉,但我敢保证,让你们填饱肚子再去与鬼子干!想跟老子天天打鬼子的,跟我走!”

    人群沉默了,所有人都被李学坤部下的悲壮所震惊了,那一道道伤疤,就是一枚枚军功章,铭刻着他们杀敌的功绩。

    这是一支与鬼子血战千里的英雄部队!这是一支中华民族最为精锐的力量!人们的心中的热血开始沸腾起来,如果能加入这样一支英雄的部队,也许,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荣誉吧。

    “长官,俺跟你走了!”韩云飞第一个说道。韩云飞说完,对着司令部的方向跪了下去,磕了个头,口中说道:“师长,俺韩云飞对不住你了!”韩云飞昂首出列。

    “算我一个!”

    “算我一个!”

    每人个都被感染了,出列的四百人,最终都同意加入李学坤的部队,而其余的士兵也有很多跃跃欲试。

    不过,李学坤还是拒绝了他们,自己只能在2师挑选出四百人,再多了,2师的战斗力将会大打折扣,自己不好做这种事情。

    同样的一幕出现在了第52军、第13军的其它各师,由于李学坤等人现身说法,所以,两千人只用了两天就拼凑完成。

第五十七章 重整旗鼓() 
随后,武器弹药被拔发了下来,李学坤特意要了一百支德国原厂的二十响镜面匣子,为侦察队换了装,侦察队原来装备的南部式手枪,经常卡壳,换上了这些德国原厂的二十响镜面匣子,战斗力顿时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这些二十响镜面匣子,德军只是少量装备,因为他的后作用力特别大,不过聪明的中国人想出了横着打枪的方法,如此一来,镜面匣子就如同一支支小型的冲锋枪,可以提供持续的火力,因而在抗日战争中被中国兵工厂大量仿制。

    李学坤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部队进行了整编,将整个部队分成了三个营,一个侦察队,一个迫击炮连,一个通讯队,一个医务队,一个直属队,一个大刀连,其中,一营长赵大海,二营长鲁达,三营长为从2师选来的韩云飞,每营大约五百人,侦察队中又挑选人员扩充到五十人,每人配一支花机关,两只德制原厂的二十响镜面匣子,一柄匕首,依然由杨明任队长。

    迫击炮连共有十二门迫击炮,还由姜大牙做连长,通讯队由赵光任队长,配备大功率一部,医务队队长由爱因斯坦担任,刀疤脸崔明瀚现在已伤愈归队,大刀队重新组建,有一百余人,每人配备一支德制镜面匣子,一把鬼头刀,为了这些镜面匣子,李学坤甚至给李长官亲自打了电话,这才批了下来,余下人员编为直属队,由薛寒梅担任直属队兼宪兵队的队长。

    武器装备都由第五战区长官部下拔,给的很是充足,计有中正式步枪一千五百支,zb26捷克式轻机枪五十挺,马克泌水冷机枪二十挺,花机关一百支,手榴弹一万枚,子弹二十万发。

    可以说,现在苏皖挺进总队(铁血抗日军)是兵强马壮,战斗力,在中国军队中,也算是首屈一指了,让很多中国军队的首长羡慕不已。

    用李长官的话说,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李学坤的部队是打出来的,你们羡慕也没用,有能奈,也打出战绩来,我一样给我们配备齐全了。

    局势更加的紧张起来,日军已经开始收缩包围圈,李学坤知道,徐州大突围就在眼前了。

    一天后,李学坤接到了命令,让他带队向皖西突围,到皖西去发展抗日根据地。

    李学坤长出了一口气,他知道,大多数的国军,是向皖东和河南突围的,让自己向皖西突围,显然是长官部考虑到了自己部队的实际情况,李学坤的根,就在皖西。

    不过,李学坤也知道,自己向皖西突围,对其它部队是有好处的,一来可以分散日军的兵力与追击的注意力,二来,也可以在牵制日军,所以,对于李学坤来说,这个任务还是很危险的,不过李学坤知道,这是自己最好的选择了,与其到皖东去寄人篱下,还不如杀回自己的老窝去。

    “报告!司令,李长官命令,我军即刻向皖西转移!”赵光走进来说道。

    李学坤点了点头,他知道,徐州大突围开始了。

    1938年5月底,根据日军军部命令,日军华北方面军与华中派遣军两路对进,共集中兵力三十万人,企图围歼中国在徐州地军军队的主力。

    不过,日军却犯了一系列常识性的错误,首先,徐州一线的山东南部和西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东部作战面积失少有10几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其中江苏和安徽北部地形较为复杂,对大兵团行动有很大影响,而山东南部也有沂蒙山区,地形也不简单。

    在这种地形地貌下,以区区30万兵力进行击破国军的作战自然是绰绰有余,但要围歼日军60万主力则有很大难度。除非这30万日军像苏德战争初期的德军那样,具有极强的机动性和火力,还必须高级指挥官具有极强的整体指挥能力,才有可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包围圈。

    日军拥有德军的机动性与火力吗?显然,日军与德军的差距是巨大的,所以,日军想要围歼中国军队的战役构想,本就建立在想像之上,很难成功。

    以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对日军的了解,在如此大的范围内合围,日军就算形成包围圈,也必然出现很多漏洞,很难彻底歼灭中国军队,这与日军机动力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日军每个师团虽然装备了大量汽车,并且搭载一部步兵作战。但日军绝大部分师团还是依靠骡马作为主要的运载工具,每个师团配备7000多匹马,大部分日军师团上没有实现德军那种摩托化和机械化。

    日军作战的步兵还是要靠徒步行军作战,顶多由于使用大量马匹和部分汽车运载装备,使得行军比中国军队步兵快一些。但再怎么玩命的行军,人都是靠两只脚去走,不可能飞起来。不过,即然军部那些狂热的家伙制订了计划,自己只好实行了。这一战,日军倾尽全力。由寺内寿一大将指挥北路军团,北路兵团计有第5、第10、第16、第110、第103、第104、第105、第14等师团,以及临时从关东军抽调的山下、酒井兵团各一部(共两个旅团编制,战斗力很强)。

    南路兵团由畑俊六大将指挥,为华中派遣军所辖第9、第13、第116、第106,共5师团。两路日军一共12个师团番号,有9个师团满员,其余3个师团一部参战,参战日军总兵力高达30万人。

    日军可以说是拿出了所有精锐的部队,其中的第5,第9,第10,第13,第14,第16这6个师团都是日军战斗力最强的甲种一流师团。

    除了地面部队以外,日本军部调集在华绝大部分空军力量参战,其中作战主力为德川好敏的航空兵团,下属第1飞行团,第4飞行团,第3飞行团,作战飞机高达数百架,而且有好几个重轰炸机大队,破坏能力惊人。

    这三个飞行团的飞机总数,比整个中国空军的作战飞机数量高出几倍之多,此时日军战斗机的主力是中岛九七式战斗机,这种战斗机是日军30年代开发的单发单座轻型战斗机,也是日本陆军装备的第一种下单翼结构,战斗机性能很优良。

    而中国空军作战飞机消耗殆尽,只有一些刚从苏联那边用五倍于正常价格来一批伊15,伊16战斗机和一些轰炸机。从性能上来说,中岛97战斗机比苏制飞机性能也要好上许多。

    另外,日本军部下令驻青岛的丰田副武中将的日本海军第4舰队给予海上支援,从徐州东南边协助攻击。第4舰队旗舰为“足柄”号重巡洋舰,共有巡洋舰,驱逐舰,炮艇几十艘,还有两个海军航空大队给予支援。

    总之,为了在徐州聚歼中国军队主力,日军是豁出老本儿来了,拿出了几乎所有的力量。

    而此时的李长官,在最开始时,并没有意识到日军的战略意识,还好,李学坤提醒了他,让他如梦方醒,他心中已经知道,这次突围,是关系着两国国运的一场大较量。军令部第一厅(主管作战)厅长的刘斐,也察觉了日军的意图,及时向李长官进行了通报,所以,李长官才下定决心,进行徐州大突围。

    李学坤刚要准备突围,突然,赵光再一次急匆匆的走了进来,赵光的面色很不好看,他看着李学坤,面带犹豫之色。

    “有事快说!”李学坤眉头一皱。

    “第五战区长官部来电,让我军放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