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兵王传说-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学坤点了点头,口中说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李万年。”
“嗯,李万年,以后你就跟着我吧,做我的勤务兵。”
“嗯。”少年点了点头。
李学坤抬起头来,望着那漆黑的夜空,口中寒声说道:“赵有财,你欠我一百多条兄弟的人命,这笔帐,我迟早叫你偿还!”
李学坤将骑兵营留在了来安驻守,他自己则回到了滁洲。
刚回到司令部,就看到刘金水在那里等着他。
看到李学坤回来了,刘金水说道:“司令,是我认人不明,赵有财是你的故交,我交友不慎,你处罚我吧。”
“刘市长,你说哪里话,赵有财与你怎么会是同一路人呢?他的事与你无关。”
“司令,我”
“不要再说了,你不要有什么负担,赵有财虽然反了,但我不审相信你刘金水的,滁洲需要你,好好做你的事吧。”
“嗯。”刘金水感动的点了点头,对于李学坤的信任,他很是感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为滁洲城服务,以报答李学坤的信任之情。
“刘市长,还有个事情,通过这次走访,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司令指的是”
“官员的*问题,这次,光从钱老鬼这一个贪官那里,就查出了十万现大洋,滁洲这么大,说不定有多少像钱老鬼这样的贪官,这些蛀虫,把我们的根据地蛀的千疮百孔,根据地要想发展生存下去,就必须消灭这些蛀虫!”
“我明白了。”刘金水郑重的点了点头。
“我需要你成立一个反贪腐部门,重点调查贪污*现象,我们不能搞打击迫害,但也不能放过一个蛀虫。”
“司令放心,我一定会办好这件事。”
“嗯。”李学坤点了点头,示意刘金水可以出去了。
刘金水走后,李学坤轻出了一口气,想不到啊想不到,在自己的麾下,竟然出现了像赵有财这样的败类,自己一定要除掉赵有财,为来安城死去的士兵报仇!
赵有财事件给了自己很多的警告,那就是,自己的内部还是出了问题,由于铁血抗日军发展的太快,各色人等混入了抗日的队伍,有必要进行一次廉政风暴,将这些败类清除出抗日队伍,完成队伍内部的净化。
随后的两个月的时间内,滁洲抗日根据地掀起了一股廉政风暴,到处都在查办贪污*。
办案人员以证据为本,在短短的两个月中查出了数十起贪腐案,直接缴获没收了三十万大洋,其它资产数以百万计。
对于这些*者,李学坤采取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血腥镇压,贪污超过一千大洋者,就地枪毙,随着一声声枪响,一大批贪污*份子被枪毙,这其中,不乏根随李学坤南征北战数年的老兄弟。
但李学坤却丝毫不法外留情,只要证据确凿,一律公审,在李学坤的严厉打击之下,滁洲抗日根据地风气为之一变,无比清正廉洁起来,成为全中国的楷模。
对于李学坤大力推行的廉政风暴,很多外界之人不以为然,甚至许多年以后,许多史学家都对这次的廉政风暴不以为然,认为这次廉政风暴动摇了滁洲根据地的根基。
不由,更多的人则赞同这次廉政风暴,认为这次廉政风暴,坚决的打击了贪官污吏,让滁洲根据地的政治更加清明,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在开展廉政风暴的同时,李学坤感觉到,光靠军人执政,没有监督是不行的,这是滋生*的温床,于是,他将滁洲社会各界的人士请入了政府之中。
有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滁洲的基础更加的巩固,而且,对李学坤为首的军人政权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大大减少了*的发生,为滁洲根据地由弱变强奠定了基础。
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整个滁洲根据地终于从赵有财叛变后的动荡中走了出来,更加的巩固。
出乎李学坤意料的是,滁洲根据地动荡的这段日子,日本人并没有趁乱出兵,这让李学坤更加看透了日军的实质,现在的日军,早已不复最初的勇猛,不过是在勉强维持着战局。
日本是一个资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岛国,各种资源极为缺乏,为了维持中国战场的战局,日军势必要开拓新的战场,夺取新的资源。
而环顾四周,日军只有南进与北上两条出路,北上恐怕是不可能的,诺门罕一役,日军被苏军是打怕了,那么,日军就只剩下进攻东南亚一途了。
也就是说,日军进攻东南亚,向英美开战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
而一旦日军向英美开战,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将有重大的转折,中国的抗日战争,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将会得到英美的援助,这样一来,对于抵抗日军的侵略将更加的有利。
也就是说,日军明知向东南亚进军是引鸠止渴,但他却毫无办法,他的国家情况决定了,根本打不起持久战,这场战争对于日本人来说,是没有胜利的希望的。
每每想至此,李学坤就不由心潮澎湃,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打败日本人。
小鬼子,你们也没有几天猖狂的日子了!
在李学坤整顿滁洲的时候,国内外的形势继续发生着变化。
1940年3月30日,南京汪伪政权正式成立,汪精卫集团完全沦为了日本侵华的工具。全国掀起了讨汪运动。
4月,德国在打下波兰之后,与苏联秘密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虽然两国都知道,这不过是一张废纸而已,但有了这张废纸,德国却转而向西,攻打西欧,在极短的时间内入侵了丹麦和挪威。
在5月1日来临的这一天,举世瞩目的枣宜会战开始了。
在中国战场进入持久战之后后,一九三八年底日军便开始进行兵力重整,即以大量新编成的独立旅团与b级后备师团开入中国,同原本投入战场的常备师团及a级后备(特设)师团进行换防。
换防出来的部队,或开回国内解除动员,或转调关东军对抗俄国的威胁。
至一九四零年初,日军在华(除东北)共部署达二十四个师团。二十一个独立混成旅团与两个骑兵旅团,地面部队总数将近八十万人。
这兵力数字非常庞大,驻军开销也令日本政府颇感压力,可是占领区太过广大,以致日军虽将驻军化整为零,驻防于大量的班、排级据点,以求控制占领区。
甚至于一个师团只能保持一个大队的机动兵力,可对占领区的控制成效仍就不怎么样。国、共双方的敌后游击军不但活得好好的,还有心情互相磨擦。
此时日本陆军正忙着生钱去扩军,根本无法增兵前线。
事实上,自武汉会战后日军的守备化,就是为了省钱以支撑建军计划,在华日军地面部队自武汉会战后的高峰约八十五万人,至此时已减少约五万人之多。
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下飞机()
日军常备师团或a级后备师团(四联队)满编约两万两千人,新调入的守备师团(三联队)仅约一万五千人,而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则仅约六千人。
日军本打算继续压缩在华兵力以节省开支,不过,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中国方面所发动的冬季攻势和对南宁昆仑关的反攻,给予日军极大打击。
这些攻势让日军高层发现一九三九年的战斗根本没伤到我方多少,于是终于勉强同意在华日军兵力不宜过度缩减,且同意增援两个常备师团,以便于一九四零年对我发动较大规模的攻势。
最终的在华兵力目标为至一九四零年底缩减至七十四万人即可。
一九四零年春,日本第十一军开始筹备针对我第五战区的大攻势,此一计划获得日本大本营及支那派遣军的全力支持。
日军认为,中国第五战区包围着武汉的部队约有50个师,其主力部署于鄂西北的汉水(其上游亦称襄河)两岸地区,进攻宜昌,可给第五战区以沉重打击。
而且,宜昌又是进入四川的门户,距中国战时军事、政治领导中枢重庆只有480公里,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攻克宜昌,可给重庆及西南大后方以巨大威胁,有利于推进政治谋略。但攻克宜昌后是否保持对宜昌的长期占领,事先未作出决定。
为求达成上述任务,第11军决心将其所属7个师团、4个旅团88个大队尽量调用。
日军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将进攻宜昌的作战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打击枣阳地区的第五战区主力,第二阶段再渡过襄河攻略宜昌。
第一阶段进攻计划的作战方针是:以机动神速的进攻,歼灭第五战区主力于随县、襄阳以北地区,尔后将汉水以西的中*队向宜昌地区压缩并歼灭之。
日军为隐蔽其战役企图、造成中国方面的错觉,于4月下旬在九江附近进行“扫荡”作战,并以海军向鄱阳湖、洞庭湖实施佯攻,以航空兵对湘、赣两省要点进行轰炸,作出要在第九战区有所动作的姿态,以转移中国方面的注意力。
李学坤的滁洲根据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自然也成了日军轰炸的重点,日军的飞机每日里在空狂轰滥炸,李学坤只好将大部分的老百姓疏散出城,而他的三门高射炮,则摆到了司令部的门前。
李学坤要给日军飞机一个厉害瞧瞧。他将三门德产高射炮分别成三角形放在司令部的四周,另外在司令部的附近又架设了二十多挺机枪对空射击。
中午时分,日机果然再一次飞到滁洲的上空,对着李学坤的司令部开始了俯冲,这时,三门高射炮连同二十多挺机枪同时对空开火。
不过中国守军的火力虽猛,但却在日军的第一轮空袭中并没有什么战果。
李学坤一皱眉,转瞬明白,是前量距没有掌握好,立即吩咐士兵往飞机的前方射击。
嗒嗒嗒
机枪的火力更凶猛了。高炮不断的向空中射击,在空中留下一团团黑色的烟雾。
一架日本飞机再一次向着司令部俯冲下来,正好被一枚炮弹击中,顿时,化成一团燃烧的火球,从空中坠落下来。
“娘的,打下来了!哈哈哈!”李学坤哈哈大笑,一旁的姜大牙也乐的直咧嘴,这可是他的高射炮第一次打下日本飞机来。
被打下来了一架飞机,日军飞机再也不敢俯冲,远远的在上空嗡嗡了一阵子,胡乱的将炸弹投完,然后转身飞走了。
日军飞机刚一走,李学坤立即乐呵呵的进了屋,真是奇迹,这司令部被日军当成重点目标炸了好几回,可是到最后,也依然完好无损。
李学坤回到司令部不久,参谋本部的参谋也陆续到位,刘向辉说道:“司令,看来,日军第11军是把安徽和江西当成进攻重点了,这几轮轰炸,虽然我们损失不大,但是对人们的心理影响还是很大的。”
“你说,日军的进攻对象是安徽和江西?”李学坤眉头一挑说道。
“现在看,应该是的。”刘向辉点了点头。
李学坤转过身去看向地图,脑海中不断搜索着有关于一九四零年的各大战役,在原来的那个时空里,似乎在这个时间段内,日军并没有进攻安徽和江西。
这个时间点,发生的应该是枣宜会战。难道,日军是在声东击西?李学坤不由长出了一口气,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枣宜会战即将打响。
李学坤想了想,历史上的枣宜会战,以中*队的失败,宜昌失守而告终,自己绝不能让这段历史重演。
可是,枣宜会战中,日军的主攻点是湖北宜昌,那里远离滁洲根据地,自己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向上峰报告日军的动向?国防部的那群家伙,就算相信自己又能怎样?按中国双方的兵力与实力,这一战必败!
自己到底要做些什么呢?
怎样才能扭转乾坤呢?
李学坤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当中,默默的点燃了一根烟,一个个计划在他的脑海中成形,但最终又被他一一否定。
终于,李学坤眼中寒光一闪,他最终下定了决心。
“就这样了!”李学坤将烟头儿一扔,坚定的说道。
“司令,你有什么想法?”刘向辉问道。
“日军的目标不是安徽和江西,而是湖北宜昌!”李学坤掷地有声的说道。
“宜昌?”刘向辉和所有的参谋都围了过来,在地图上观看着。
“宜昌又是进入四川的门户,距中国战时军事、政治领导中枢重庆只有480公里,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如果日军进的攻下了宜昌,那么重庆就很危险。”说到这里,刘向辉的脸色变了。
“司令,我们能做些什么?”刘向辉接着说道。
“如果我猜的不错,日军的战役目地应该分两部分,第一目标是消灭枣庄附近第五战区的主力,第二目标,也就是终极目地,就是占领宜昌。”
“我们必须破坏日军的计划,不过,枣宜会战与滁洲根据地相隔很远,我们无法出动主力相助,所以,我拟率领特战大队一半,约一百人,深入枣庄地区,在敌人的肚子里捣它的天翻地覆。
希望,我们可以为中*队赢得喘息的时间,破坏日军的计划。”
“什么?司令,你这是天方夜谭,凭着区区一百人,就要深入日军腹地,想要破坏日军的行动,这简直是不可能的。”刘向辉和其它的参谋连连摇头。
“深入日军腹地,人多了不行,人多了,行动不变,会被日军注意,人太少了又不起什么作用,一百人正好。特战大队的人,都是以一当十的优秀战士,我相信他们的战斗力,只要我部战术得当,一定会有所作为。
最起码,可以拖延日军进攻的时间,为我军争取调动兵力的时间。”李学坤坚决的说道。
刘向辉看了李学坤一眼,想了想,还是觉的李学坤的想法太大胆,也太危险,很难有成功的机会。
“司令,日军第十一军此番动员的部队有十万余人,一百人就算深入日军腹地,也很难起大的作用,我劝你还是不要冒这个险的好,根本没有必要。”刘向辉说道。
“这却不一定,现代战争,比拼的不是人,而是战术与头脑,只要我军战术得当,击中日军要害,也许,可以力挽狂澜于不倒也未可知。”
李学坤心中有个想法,历史上,张自忠将军就是在枣宜会战中战死的,如果有可能的话,自己一定要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将张自忠将军救出来,所以这一次,他必须去!
第一百七十二章 远征枣宜()
李学坤心中有个想法,历史上,张自忠将军就是在枣宜会战中战死的,如果有可能的话,自己一定要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将张自忠将军救出来,所以这一次,他必须去!
“那好吧,司令,我不反对,但是,我建议由江峰带队前去执行这个任务,你不能亲临险地,太冒险了。”刘向辉说道。
李学坤摇了摇头,口中说道:“当初在南京,我们几十个人,冒着那么大的危险,不也是冲出来了,难道现在我就身娇肉贵了?这一次任务别人谁也不行,只有我自己带队才能执行,我必须去!”
李学坤一挥手,示意刘向辉不必再说了,刘向辉不由一叹气,这就是李学坤,爱兵行险招,这即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自己无法劝阻他,也只能祝他成功了。
此时的中*队,在三月时已得知了日军第11军有从信阳、武汉向鄂西北大举进攻的企图。
4月10日,蒋委长员致电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长官等,指出:“对敌进犯沙、宜,应迅即预行部署,准备先发制敌
第五战区应乘敌进犯沙、宜企图渐趋明显以前,行先发制敌攻击。
以汤恩伯、王缵绪两部主力,分由大洪山两侧地区向京钟、汉宜路之敌攻击,并由襄花路、豫南及鄂东方面施行助攻,策应作战。
打破敌西犯企图。其攻击开始时机,由战区密切注视敌情,适机断然实施,但须于四月中旬末完成攻击诸准备。”
日军主力部队集结完毕后,按照预定计划,以捕捉并歼灭第五战区主力于唐河、白河以东迄枣阳一带为目标。
日军采取两翼迂回、中间突破的战法,于1940年5月初发起了进攻。其右翼第的第三师团率先自信阳起攻指向泌阳,当日即突破第二集团军正面防御。
与此同时,日军第13师团其左翼,第十三师团也从钟祥发动攻击,当日便突破第三十三集团军正面,两路日军突破后便全力北进,直指枣阳。
此时的日军第13师团师团长已变成了田中静壹中将,其部下辖步兵第58、第这4个联队。
田中静壹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后在驻英、美使馆供职。1935年起历任步兵第五旅团长、关东宪兵队司令宫、宪兵司令宫、第十三师团长。
田中静壹是一个地主的儿子,靠着自己的努力与奋斗一步步走上了师团长的高位,在日本军界,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物,历史上,田中静壹后来被授予大将,可见其人能力之强。
他于1939年8月任第13师团长,驻湖北京山,刚上任不久就遭遇中*队冬季攻势,其一线部队全部陷入被包围状态,属下103旅团部都遭到张自忠部奇袭。苦战40天才勉强守住阵地。1940年4月29日授予勋一等旭日大绶章。
此时的田中静壹,目标对准了枣阳,同时也对准了张自忠的第三十三集团军,他想要一举歼灭张自忠部,来夺得功勋。
不过,在向枣阳进攻的时候,田中静壹并没有发现张自忠部的身影,此时的张自忠部,却已到了第十三师团的背后,与第二集团军一起,尾随第13师团前行,伺机给日军以打击。
五月四日,日军第三十九师团于中央战线发起攻势,立即突破第十一集团军正面,第十一集团军当下以四十五军向西南方转移,而以第八十四军往西北转移,力图防守枣阳。
五月十二日,全面激战爆发,日军以两个师团猛击我三十三集团军的五个师,我军立陷苦战,
日军第11军总司令部,一个戴着中肩章的日军军官面带喜色的走入其中。
“报告司令官阁下,我军已破译中*队的电报。”中佐喜形于色说道。
“前田君,干的不错。”一丝微笑浮现在园部和一郎的脸上。
“中*事委员会与第五战区间往来电报均为我军截获;这几封担电报是张自忠的电报,张自忠部在这附近共有五个师,通过这些电报的电波,我可以推断出张自忠第33集团军的具体位置在宜城东北约10公里一带地方。”
“呦西,前田君,你为帝国立了大功。”园部和一郎满意的点了点,他的目光再一次放在了作战地图之上。
良久,园部和一郎用带着白手套的拳头朝作战地图用力一磺,口中说道:“张自忠,一定要消灭他!”
“我命令!集中第13、第39师团的兵力,沿汉水东岸南下,反击张自忠集团军,令在新野以南的第3师团撤至枣阳附近,掩护后方。
命令航空兵配合第13、第39师团向这一地区合围!”
15日夜,日军第39师团从方家集、南营向南瓜店逼进。
南瓜店,第33集团军总司令部所在,张自忠还没有意识到,他的总司令部已经暴露在了日军的包围之中。
此时的李学坤部,在经过长途行军之后,也已到了南瓜店附近。
说起来,虽然滁洲与枣阳相隔有一段距离,中间均为日占区,但是,日军的所谓占领,仅限于铁路附近与公路两侧,李学坤白天走小路,晚上走公路,所以,很轻易的摆脱了日军的纠缠,终于在15日晚上,来到了南瓜店。
在这个过程中,李学坤在信阳附近偷袭了日军驻信阳附近的通讯处,结果李学坤发现,张自忠的位置已经暴露,日军正在从四面八方向着南瓜店逼进着。
李学坤不由大吃一惊,连夜疾行,终于赶在日军合围前来到了南瓜店,在这里,他遇到了张自忠将军的部队。
“什么人?”远处,一个士兵看到李学坤等人匆匆走来,立即拉动枪栓,大叫起来。
“别误会,是自己人,我是苏皖挺进总队的司令李学坤,让我去见张总司令。”李学坤说道。
“李学坤?这名字我听过,你等着。”那士兵说完,转身向远处跑去。
不一会儿,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带着几个士兵走了过来。
“你好,我是第33集团军少校副官尚玉坤,你是李学坤司令?”
“不错,我就是李学坤。”李学坤点了点头。
“好,跟我来吧。”尚玉坤带着李学坤向着远处一处山坳之中走去。
经过警戒线,李学坤看到,山坳里坐着很多人,为首的一人身着将军服,身材瘦削,两眼特别有神。
“你就是李学坤?”那人问道。
“你就是张自忠将军?”
“不错,我就是张自忠。”
张自忠,绰号张扒皮,说起这个绰号,还有来历。
1923年秋天,时任陆军检阅使兼第1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