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兵王传说-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学坤知道,日军师团部的参谋军官,都是陆大毕业后拥有过中队长和大队长指挥经验的,是日军精华所在,补充起来是十分费事的,这一战,足以让五十五师团元气大伤了。

    楼内的战斗结束的极快,从第一声枪响开始,只用了五分钟,就解决了战斗,足足有近百日军军官死在了楼内,日军的师团指挥部被全部消灭。

    李学坤带着队员冲了出来,以猛烈的火力压制住了日军,然后上了汽车,扬长而去。

    喀嚓!

    电闪雷鸣,雨纷纷的下着,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司令部血流成河,在消灭了第五十五师团指挥部之后,李学坤等人趁着雨夜,向着远处飞奔着。

    在竹内宽的指挥部,李学坤得到了作战地图,那上面明确的标显着日军的位置,所以,李学坤得以绕开日军的驻兵处,从其最薄弱的地方突出去。

    李学坤开车来到了一座大桥旁,他知道,只要过了这大桥,就可以逃脱升天了,可是,现在大桥附近已全是日本兵,显然,日本人已经有了准备。

    原来,第五十六师团师团长渡边正夫在第一时间得到了第五十五师团部受到毁灭性打击的消息,老奸巨滑的渡边正夫看了看地图,立即明白了中*队的意图,当即命令封锁锡唐河大桥,他知道,只要封锁了大桥,那只袭击了五十五师团指挥部的中*队就插翅难飞。

    由于第五十五师团指挥部被一窝端掉,第五十五师处于了混乱中,中*队第二百师在郑庭芨的指挥下终于突出了重围,与新二十二师汇合,此时,新二十二师在南阳火车站已被挡了十五天。

    在得到二百师突出重围之后,渡边正夫大怒,他下命令,一定要消灭那支袭击了第五十五师团司令部的中*队!

    李学坤是不会那么傻的去往日军的枪口上撞,他知道,锡唐河的河水并不深,只要在正确的位置,一定可以渡过河去。

    不过自己的动作一定要快,现在下着大雨,一旦河水上涨,自己就过不去了。

    李学坤利用缴获的日军地图,快速的找到了渡口,然后让没受伤的士兵背着重伤员,徒步渡河。

    有惊无险,一路上并没有遇到什么阻碍,李学坤最担心的,日军在河对岸设下埋伏的事情也没有发生,三十七名勇士背着十五名重伤员全部过了河。

二百三十七章 重创日军() 
李学坤长出了一口气,看来,老天也在眷顾自己,要自己脱逃升天啊。

    然而,渡边正夫是不会轻易放过李学坤的,在李学坤部渡河不久,一支日军搜索队发现了李学坤部的踪迹,渡边正夫决定,追击李学坤部,一定要将他们消灭。

    嗒嗒嗒

    日军的摩托车与汽车穿过了锡唐河大桥,向着李学坤部逃走的方向追了下去,这支日军,足有一个中队,二百多人,他们来自日军第五十六师团。

    日军第五十六师团,比五十五师团略后加入了同古之战中,他们并没有像第五十五师团受到那么重大的损失,部队多位于二线,所以,伤亡要小的多。

    整整一个摩托化中队的第五十五师团,向着李学坤等人奋起直追,此时的李学坤,带着几十个特战队士兵,不断的前进着,他们的前面是一片大平原,并没有什么遮挡,李学坤心中不由暗暗叫苦,如果再碰上日军,那可真就麻烦了。

    日军第五十六师团部,参谋小泉真三郎将同古之战的伤亡报告拿了过来,渡边正夫看了一眼,随即,他不由睁大了眼睛。

    他的手拿起了伤亡报告,那上面赫然写着,第五十五师团,竟然阵亡八千三百二十人,另有五千三百七十二人受伤。

    这怎么可能?

    第五十五师团,配备有第一一二联队,第一四三联队,第一四四联队,骑兵联队,第五十五辎重联队,第五十五山炮联队,共计三万人,可是这一战下来,竟然伤亡了将近一半儿,第五十五师团,可以说是伤筋动骨了。

    再看第五十六师团,还好一些,因为第五十六师团后加入的战斗,所以伤亡要小很多,但也战死了四千三百二十七人,失踪二十八人,受伤两千六百人,几乎伤亡了三分之一,也是元气大伤。

    该死的支那人,真的有这么厉害?让大日本皇军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渡边正夫不敢相信的看着。

    小泉真三郎长叹了一口气说道:“现在的支那军队,再也不是三几年的支那军队了,他们斗志顽强,就算是只剩下两三个人,也会与大日本皇军血战到底,而大日本皇军的实力,也不如以往了,训练不够,武器不足,以前的精兵,在中国战场已战死的差不多了,现在的士兵,大多刚刚入伍,战斗力也已不如三几年的时候了,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大的伤亡。”

    “八嘎这是大日本帝国的耻辱一定要消灭那只袭击了五十五师团部的支那军队,为竹内君复仇”渡边正夫寒声说道。

    “哈依”小泉真三郎大吼一声,向渡边正夫敬了一个军礼。

    此时的李学坤,正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之中,一夜的战斗,已让所有人精疲力竭,如果不是因为他部下的士兵都经过严格的训练,恐怕此时光是累都要把他们累垮了。

    远处,日军汽车的马达声已隐约可以听见。

    看来,要给日本人来点厉害的了。

    李学坤向周卫强点了点头,周卫强立即将所有的手雷搜集了起来,在公路上布置起诡雷来。

    五分钟后,日军的汽车追了过来。

    轰

    一声巨响传来,走在最前面的日军汽车飞上了天,后面几辆汽车上的日军纷纷跳下汽车,一个士兵刚跳下车,就觉脚下一拌。

    轰

    两枚诡雷爆炸,顿时将刚刚跳下车的十几名士兵炸的血肉模糊。

    随后,十几枚手雷自远处飞出,向着汽车投了过来,由于天黑雨大,所以,根本没有人发现这些手雷。

    轰轰轰

    已延迟三秒投掷的手雷在空中爆炸,顿时炸死炸伤了数十个日军。

    “有埋伏,快撤退”

    余下的日军慌忙爬上了汽车,向后退去,再也不敢进行追击。

    在完成掩护任务之后,周卫强和十几个战士快速跟上了大队。

    “司令,干掉了几十个鬼子,余下的鬼子再也不敢追了。”周卫强说道。

    “干的好,马上向新二十二师靠拢”

    “好”

    一行人向着远处急驰而去

    在得知追击部队中了埋伏之后,渡边正夫不由长叹一声,还是让中**队逃了,这支诡异的中**队,仿佛横空出世一般,到底是谁在指挥呢?这个人,未来一定是大日本皇军的对手。

    渡边正夫准备上报战损,然而,他却迟迟无法落笔,如果如实上报,那么,无疑,如此巨大的伤亡,将让他受到处分,而日军优秀的传统则是,隐瞒损失,扩大战果。

    其实,这种现像,不光日军存在,在中**队中也普遍存在。

    有人说,如果将中**队汇报的歼灭日军数加在一起,那么,日本军队就都要死上一遍了。

    反过来,如果将日军战报上的中**队伤亡人员加在一起,那么,**恐怕也要死绝了。

    战报这东西,都是用来鼓舞人心的,又有多少是真的呢?

    于是,同古大战之后,中日双方同时宣称大捷,中**队宣称,这一役消灭了日军两万余人,重创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和第五十六师团。

    而日本的报纸,则宣称消灭中**队两万余人,自己只损失了几百人。

    双方的舆论宣传战打的如火如涂。

    实际上,这一战,中日双方同样损失巨大,中国最为精锐的二百师近万人,活着逃出同古的,不由一千人,而日军也是损失重大,战死了一万两三千人,受伤也达八千人,日军的两个师团,几乎损失了一半儿。

    而同古大战的细节,也渐渐的被报纸披露,特别是中央银行前的血战,让日军伏尸数千,而中央银行的指挥官,正是中国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将李学坤。

    此外,李学坤还全歼了日军第五十五师团指挥部,消灭了一百多日军军官,其中包热括一名中将,两名大佐,以及二十多名佐官。

    于是,李学坤再一次出了大名,成为国人崇拜的英雄,而日本人,也从种种的情报上得知是李学坤战绩,连日本天皇都知道了李学坤的名字。

    他亲自过问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对于李学坤,是否有可行的办法,这让东条英机诚慌诚恐,发誓定要杀死李学坤,为帝国除此隐患。

    对于蒋委员长来说,他的好学生李学坤又一次打了一次大胜仗,给他长了脸,大大振奋了国民士气,这也让蒋委员长下决心,一定要重用李学坤。

    不过,对于蒋委员长来说,同古一战,虽然有喜,但也有悲,喜的是李学坤立了大功,悲的是,他的好学生戴安澜为国捐躯,**战斗序列中唯一的机械化师二百师几乎全军覆没,这如同剜了蒋委员长的心头肉一般。

    回想起来,为了建设二百师,蒋委员长花了大量的金钱,将从德国引进的战车通通交给了二百师,这才有了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师,在这个师身上,寄托了蒋委员长很大的心愿,这是他的老本儿,可是如今,二百师几乎不复存在,这让他怎么能不心痛呢?

    蒋委员长亲自下令,重组二百师,令外,二百师师长戴安澜追封为中将,尸体运回重庆国葬,进忠烈祠。

    同时,蒋委员长还有一个心愿未了,那就是,李学坤至今还生死未卜,李学坤是打出来的抗日英雄,如果他有什么损失,那对国民士气打击是极大的,所以,蒋委员长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找回李学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二百三十八章 初见史迪威() 
其实,蒋委员长心里知道,李学坤恐怕是凶多吉少了,所以,已秘密让人准备灵堂,只要李学坤死讯一确定,就升他为中将,进行国葬。而宋琼芳更是哭的死去活来,非要到缅甸去找李学坤,要不是宋子云挡着,宋琼芳就真的飞到缅甸来了。

    此时的李学坤,正与他的队员,乘坐着缅甸人的牛车,在缅甸崎岖的道路上向着曼德勒前行着。

    曼德勒,缅甸第二大城市,位于缅甸中部偏北的内陆,是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城中有大量的古代建筑,在缅甸有很重要的位置。

    李学坤知道,同古大战结束了,中*队虽然迟延了日军的进攻,但敌我双方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日军一定会进攻曼德勒,而盟军,也将进行曼德勒会战,所以,自己必须尽快赶到曼德勒,参加接下来的战斗。

    李学坤清楚的记得,历史上的同古之战结束后,中*队开始向曼德勒集结,同时,英军也向曼德勒集结,如此一来,在曼德勒就聚集了中国三个整军,以及英军五个师,共计二十五万人。

    为此,盟军制订了曼德勒会战计划。

    曼得勒会战的宏大构想首先出自于重庆蒋委员长那聪明智慧的脑袋,蒋委员长对时局的判断还是乐观的。

    一直以来,蒋委员长为保存实力而引起史迪威的不快,然而,保存实力,并不代表蒋委员长不愿意打仗。

    蒋委员长只是想在有把握的前提下与敌决战。

    现在,进入缅甸的日军一共有四个师团,大约十万人,而且,日军分东西两路长驱直入,在蒋委员长看来,如果以优势兵力攻其一路,那么,打个大胜仗是有可能的。

    之所以选择在曼得德勒打一仗,主要是因为曼德勒地势居高临下,背靠滇缅公路,进可以出击,退可以就地防御。

    蒋委员长选择曼德勒作为会战的理想战场,确实占尽天是地利人和,也不怕英国佬搞什么鬼。

    蒋委员长的想法是很有可能实现的,不过可惜的是,他遇到的盟友是英国人。

    虽然曼德勒作战的计划迅速得到了盟军的认可,但在英国人看来,缅甸迟早是要丢给日本人的,英国只要守住印度就可以了。

    但是既然中国人肯打仗,愿意把日本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那么不论中国人提出什么样的战略计划、方案方针,他们统统表示赞成。

    英国人的目地只有一个,那就是将部队安全地从容不迫地撤退到印度去,至于中国人,鬼才管他们的死活。

    同盟国之间这种不牢靠的战斗友谊让曼德勒会战从一开始,注定就是一场不可能进行的会战,而美国人史迪威,则担任了这次会战的总指挥。

    对于史迪威来说,他从内心来讲,是倾向于英国人的,英国人可是大多数美国人的祖先,两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所以,明知英国人做的有些过份,但史迪威从内心的情感上,还是偏向于英国的,常常帮助英国人开脱。

    四月的缅甸,已经很热了,由于同古血战的原因,中*队得到了保贵的调集兵力的时间,士气很是高涨。

    当李学坤这个抗日英雄出现在曼德勒附近时,整个曼德勒沸腾了。

    “老天,李学坤回来了,他还活着?我一定要看看他!”史迪威很是兴奋,立即驱车赶往李学坤所在的小村子,与他同来的,还是很多新闻记者。

    他们早就得知李学坤的事迹,知道他血战同古半个月,毙敌数千,指挥二百师成功突围。这样的传奇英雄,谁又不想见一见呢?

    此时的李学坤,疲劳已极,到达曼德勒附近,由盟军控制的小村子后,他与他的部下睡了整整一天一夜,这才醒了过来。

    李学坤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二百师的情况。

    当地的驻军告诉他,二百师突围出了有近千人,现在都撤到了曼德勒。

    李学坤长出了一口气,心里还是有些悲伤,二百师近万人,最后只突围出了不到一千人,可以说,离全军覆没也不远了。而且,步兵总指挥郑庭芨在撤退中阵亡。

    好在二百师的精华还在,他们的坦克还在腊戍,这样,再建起来,不至于有武器上面的困难,只有给以时间训练,用不了半年,二百师,还是响当当的中国第一机械化师。

    李学坤刚刚起来,就去看了伤员,在来曼德勒的路上,又有五名重伤员死去了,还好,剩下的重伤员都得到了妥善的照顾,及时上了药品,只要给他们时间,他们一定可以重新归队。

    不过想想,自己带来了一百五十名特战精英,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五十人,阵亡三分之二,特战大队可以说是元气大伤,不过,自己的付出也给日军以惨重的打击,李学坤初步估算了一下,死在中央银行大楼前的日军,少说也有三千人,如果加上机场埋伏战阵亡的日军,光是李学坤部,就歼灭了五千以上的日军,一比五十的伤亡比,这在别的部队,是想都不用想的。

    好在剩下的人大多是特战大队的精英,李学坤有信心,只有给他时间,以这些人为班底,他还能训练出一支特战大队来。

    李学坤叮嘱重伤员好好养伤,刚从野战医院出来,他就得到一个消息,中国远征军参谋长史迪威将军来了。

    约瑟夫。史迪威,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拉特卡市人。

    1904年西点军校毕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

    1926至1929年出任美军驻天津的第15步兵团营长、代理参谋长,晋升中校。

    当时马歇尔任该团副团长、代理团长,两人在此结识。

    史迪威曾多次来华,会讲中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参战,史迪威于1942年晋升中将,并被派到中国,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国远征军参谋长。

    史迪威后来还成为了美国的四星上将,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史迪威对中国是很了解的,很看不习惯蒋委员长,与蒋委员长的关系不睦,他称蒋委员长为花生米,这让蒋委员长很是不忿。更不能容忍的是,他后来甚至主张把美援分给八路军和新四军一部分,这让蒋委员长对他充满了敌意,也碰触了蒋委员长的底线。

    所以,后来蒋委员长三番两次要求罗斯福撤换史迪威。

    此时的史迪威,还没有意识到,他不过是一个空头的参谋长,中*队,现在全部受重庆的蒋委员长遥控,再加上曼德勒会战胜利的前景,让他的心情很是不错。

    他听到李学坤成功突围,来到曼德勒后,竟然亲自驾车来找李学坤。

    于是,李学坤与这位美国将军见面了。

    李学坤看到,一头银发的史迪威精神很是不错,他身材适中,脸有些长,不过却很有精神。

    在看到李学坤后,史迪威用有些蹩脚的汉语向李学坤进行了问候。

    李学坤一笑,立即用英国反过来问候了他。

    “你会英语?”史迪威惊讶的问道,这个年代,国民党的军官中,会英语的,真是凤毛鳞角。

    李学坤一笑,在自己前世那个时代,英国,可以说成了中国人的第二语言,自己又在国外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身边都是讲英语的雇佣兵战友,英语,自然是会的。

    李学坤点了点头,说自己会一些,史迪威很高兴,立即用英语与李学坤交谈起来。

二百三十九章 二百师师长() 
李学坤点了点头,说自己会一些,史迪威很高兴,立即用英语与李学坤交谈起来。

    史迪威是个很自信的人,甚至有点自负,他坚信曼德勒会战必会成功,中英盟军必然可以守住缅北。

    李学坤笑着摇了摇头,口中说道:“据我所知,英国人可是不那么牢靠的,他们的终极目标是撤往印度,缅甸,他们已经打算放弃了。”

    “李,你怎么可以说么说我英国人呢?他们是盟军,我们完全可以信任他们。”史迪威不服气的说道。

    “历史会证明我是对的。”李学坤微微一笑说道。

    “我现在不与你争辩这个问题,李,你是抗日英雄,你回来了,我们所有人都很高兴,我想,你们的蒋委员长,将很快就重用你,而且,我将在曼德勒举行一次记者招待会,让记者好好采访一下你。”史迪威转移了话题。

    “好吧,我一定会准时参加记者招待会的。”李学坤微微一笑说道。

    与史迪威又聊了一会儿,史迪威看时间不早,就匆匆赶了回去,而李学坤,将重伤员留在了野战医院,将其余的三十七人都领到了曼德勒,准备参加第二天的讯得招待会。

    此时,曼德勒,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听说李学坤来了,正在赶往李学坤的处所,上级去看望下级,而且同一天内两个中将去看一个少将,这可是极少有的事了,不过,杜聿明却不得不这样做。

    二百师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中国唯一的一支机械化师,不过,现在却成了他的心病。

    蒋委员长已来了命令,要他重组二百师,可是,二百师五个主力甲种团,突围出来的不到一千人,其中伤员占了大半儿,再加上后方的四个留守连,才不过一千五百人,只有两个营的兵力,如何重组?

    再说重组,兵员又在哪里?

    杜聿明曾经向蒋委员长报告,让二百师撤回国内修整,然而,蒋委员长却断然否则,理由很简单,如果中国远征军的序列里没有了二百师,那么,日军就可以宣传,他们歼灭了二百师,这个中国唯一的机械化步兵师,如此一来,将对中国远征军,乃至中*队的士气是一个至命的打击。

    蒋委员长是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

    可是,要在异国重组二百师又谈何容易,二百师师级干部因为日军的偷袭,已经全部阵亡,团营级的干部也损失了十分之九,杜聿明想从其它的部队调一些部队过去,加入到二百师的序列里面,但却遭到了各军主官的拒绝。

    谁会把自己辛辛苦苦训练出的子弟兵交出去呢?

    最重要的是,二百师的主官无法寻找,由于二百师的特殊情况,现在已是一个烂摊子,这个烂摊子,根本无人接手,杜聿明找到了远征军军部的几个人,结果都被拒绝,如此一来,二百师,就成了杜聿明的一块心病。

    杜聿明很是生气,这要是放在入缅之前,二百师师长的职位,都得被挤破门槛,可现在,却成了一块臭肉,真是岂有此理!

    他立好向国内的军政部打了报告,要国内调人过来,可是军政部下达命令之后,无论找到谁,不是有病,就是有事,反正,就是没有一个能到二百师报道的。

    杜聿明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了蒋委员长。

    蒋委员长也很是生气,就在这里,他得知了李学坤成功突围的消息,蒋委员长大喜,立即将这个消息让人通知宋琼芳。

    突然,蒋委员长心中一动,李学坤不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吗?自己正想提拔他,让他当二百师的师长正好合适。

    而且,李学坤现在部下还有独立第一旅,如果把独立第一旅的八千人马并入二百师,那二百师不又完整了吗?

    只是,李学坤一向将军队视为自己的生命,他会不会同意独立第一旅与二百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