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兵王传说-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学坤知道,二百团的士兵刚刚加入到自己的队伍中来,还没有掌握三人一组相互掩护来对付日军拼刺的战术,只好以班为单位为一组,这样,威力虽然小了些,但是还是可以保证在自己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杀伤日军。
二百团的士兵都是百死余生之人,现在手里的中正式全换成了新式的司登式冲锋枪,就好像烧火棍换成了洋枪一样,一个个心里很是兴奋,在李学坤的命令下不断收割着日军的生命。
二百四十八章 大国之魂()
远处的原田佳一用望远镜看着对面的情景,当看到英国人败退时,原田佳一脸上不由露出得意的笑容,大日本帝*人的拼刺技术,天下无敌。
然而,就在这时,英军阵中冲出了一支军队,他们穿着崭新的英军制服,每个人手中都使用一支司冲锋枪,火力强劲,给日军以巨大的杀伤。
眼见着自己的士兵如割麦子一般一排排倒下,原田佳一有些受不了了,立即让司号员吹退兵号,随后,日军如潮水般退了回去。
“追!”李学坤大吼一声,一千余战士齐齐发一声喊,杀入了日军阵中。
冷汗从原田佳一的额头滴落下来,原田佳一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凶悍的外*队,直到此时,他还以为他的对手是英国人,长叹一声,原田佳一知道,这缺口自己是挡不住了,为了避免全军覆灭,他必须退到远处的山上,构筑第二道工事,不过如此一来,阻挡英军的任务也将无法完成。
“撤退!”原田佳一一边大叫,一边组织撤退,自己的联队只剩下三千来人儿,而对面的敌人,光是英军就是七千,更别说还有战力强悍的中国人,再打下去,自己恐怕被反包围。
在原田佳一看来,他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事实上,李学坤已在联络考斯特,要给日军来一个反包围。
原田佳一的215联队很快撤走了,日军撤退的速度极快,而李学坤的部队虽然实现了摩托化,但是他并不想真正的却全歼日本人,因为李学坤知道,自己的英国盟友是靠不住的,指望他们与自己配合,无疑难于登天。
李学坤所进行的包围,完全是在吓距日军,而原田佳一还在庆幸自己撤退的快,直到他遇到了213荒木联队,这才稳住了阵脚。
荒木是一个极为自负的家伙,看到原田竟然被击败,不由以一种不屑的态度看着原田,立即向他的上司三十三师团中将师团长樱井省三报告,要求立让其它部队配合他围歼英军与前来增援的中*队。
荒木联队的加入让原田联队再一次有了勇气,他们杀向了仁安羌,然而,他们没有想到,英军撤退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七千多人,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完全撤离的仁安羌,至于李学坤部,则坐着汽车,早就远远的离开了,如此一来,荒木联队与原田联队扑了个空,仁安羌突围战以中英军队的胜利而告终。
李学坤坐在汽车上,心里在打着小算盘,救出了英军,自己在盟军里算是出了名了,不过,自己也付出了代价,二百团的士兵,个个都是精锐,这一仗,竟然伤亡了二百多人,让自己心痛,好在自己没有白忙,得到了一个英军重炮营,还有十门战防炮,以及十几辆坦克与装甲车,这些武器装备,足够自己武装一个机械化炮团了,这样一来,自己的二百师,就拥有了五团的武器装备。
只是现在人员配备上还有些短缺,在缅甸招兵又不如国内那么方便,人员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李学坤脑中灵光一闪,他想到了一个解决兵员的办法,在缅甸,有很多的华人华侨,由于受到日本人的攻击,他们大多放弃家园北逃,聚于曼德勒附近,如果从他们中间招募士兵,想来,一定会事半功倍,而且,这些华人华侨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用来培养操控战车最为合适。
想到这儿,李学坤的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司令,你在想什么呢。”孙景福问道。
“景福,你回去之后,立即在曼德勒设立招兵处,咱们只招中国人入伍,看看能不能招满一个团。”李学坤说道。
“一个团?这个有点难度,缅甸的华人华侨虽说不少,但一个团要有三千人,三千个华人青壮,恐怕是不那么容易招募到的。”孙景福说道。
“能招多少算多少,总之,这些缅甸的华侨是我们的资源,与其扔给日本人,不如我们自己利用,这些华侨没了家园,正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这就像饥饿的人,你给他一块面包,你说他接是不接呢?”
“那一定会抢着接。”
“对,只要我们给他们以优厚的待遇,就一定可以招到兵,先下手为强,一定要在其它部队行动之前先行招兵,晚了,我们恐怕就招不到了。”李学坤说道。
“呵呵,这么天才的主意,也只有师座你能想出来。”孙景福笑道。
“别拍我的马屁,孙景福,以后,你就是二百团的团长,给老子好好干,干出个样儿来。”
“师座,你说什么?”孙景福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我说,以后,你就是二百团的团长了,我会上报军委会,正式的批文很快就会下来。”李学坤说道。
“司令!景福必为师座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孙景福很是激动,想要站起来,车子一晃,又坐了下去,他这才想起自己正坐在车子里。
“嗯,景福,好好跟着我干,别给我丢脸!”
“师座放心,我孙景福这一百多斤,以后就交给师座了!”孙景福说道。
李学坤微微一笑,缓缓闭上了眼睛,他知道,孙景福的话是出自肺腑的。这几天,他一直在观察孙景福,他发现,孙景福绝对是一员可以信任的悍将,而且,他是二百团现存的最高军衔指挥官,可以服众,用他来做这个团长,自己也可以放心的把二百团掌握在手中。
心念一转,李学坤想到了英国人,想到了考斯特,这些英国人,打起仗来,简直是一无是处,不过论起逃跑的本事,却是谁也比不了的,七千多人,只一个多小时,就逃了出来,这速度,简直没得比了。
李学坤又想了敦克尔刻大撤退,心想,看来,英国人看来天生对逃跑在行。
心头一动,李学坤脑子中闪过一个想法,不对!英国人毫无战心,他们是想放弃缅甸啊!那么,中*队必然成为他们用以阻挡日本人的炮灰,要是这样的话,曼德勒会战将没有一点实行的可能性!
仔细想想,历史上的英国人,不也正是如此吗?他们最后全部逃到了印度,而中*队却损失惨重,最终不得不兵败野人山,十万大军,折了大半儿,说到底,这些都是拜英国人所赐。
自己原以为在这个时空,英国人会有所改变,现在看来,英国人一点改变也没有,他们是打定主意牺牲缅甸了,蒋委员长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改派远征军到缅甸来,结果成了英国人垫背的炮灰!
怎么办?
自己已提醒过杜聿明,注意自己的后方,可是杜聿明并没有在意自己的意见,等到英国人一逃跑,后路被截断,那么,远征军重走野人山的命运将不可避免。
野人山,那里瘴气弥漫,蚂蟥肆虐,在没有给养的情况下,中国远征军势必付出惨重的代价。
大国之魂,魂在哪里?最后恐怕将魂送异国它乡!
如果是那样的话,自己的二百师该何去何从呢?是跟随孙立仁的新三十八师和廖耀湘的新二十二师进入印度,还是退入野人山呢?
自己本以为,可以改变历史,现在看,历史的惯性是那么的强大,自己竟然有些无力的感觉。
还好,自己弄了英国人几千吨的物资,历史上,这批物资在英国人撤退时是会被烧掉的,现在自己多少改变了一些历史,有了这批作战物资,也许,自己还有一些回旋的余地吧。
二百四十九章 火炉对话()
英国人终于成功的从曼德勒突围而出,而荒木与原田两个人则灰头土脸,这一次,不但没有围歼英国人,反而折损了近千人的兵力,他们真的无法向师团长樱井省三交待了。
“荒木君,我们该怎么办?”原田脸色铁青的问道。
“这一次,英军与接应的中*队是我们兵力的数倍,虽说最终被他们成功突围,但我军还是大量杀伤了中英军队,所以,这一仗,我军还是胜了。”荒木说道。
原田一愣,荒木这明显是准备慌报军情,不过,不如此,自己部下那上千人的伤亡又如何上报?难道实话实话,自己的军队在冲锋时被数量少于自己的中*队重创?
如果这样的话,那自己必然有指挥不当的责任,这个联队长,甚至是大佐就当到头儿了。
想到这儿,原田一咬牙,口中说道:“荒木君说的对,英军用重炮攻击,我军根本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道路,不过,我军还是杀伤了两千以上,噢不,是三千以上的中英军队,这一战,我们是大获全胜!”
“呦西,帝国会记住我们的战功的。”荒木哈哈一笑,两个日本军人充满深意的对视了一眼,开始收拢部队。
李学坤终于回到了曼德勒,等待他的,是鲜花与掌声,英国国王甚至颁发给李学坤一枚勋章,来褒奖他为营救英军所做出的贡献。
曼德勒市政府大厅,人声鼎沸,各国记者云集于此,英国缅甸最高将领亚历山大上将亲自为李学坤颁发了奖章。
在各国记者闪光灯不停的拍摄下,李学坤极为英挺,具有军人气质的形像通过报纸在英美等国发行。
美国,白宫。
美国总统罗斯福坐在火炉边看着华盛顿邮报,自从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罗斯福已发表了几次火炉演讲,火炉,成了他的标志。
今天的报纸很特别,罗斯福看到,报纸很明显的位置上刊登着李学坤的照片与解救英军的事迹。
罗斯福对着他的助手哈里说道:“哈里,我没有看错吧,东方那个虚弱的国家,竟然有这样出色的军人。”
哈里是罗斯福的朋友与助手,他微微一笑,口中说道:“这个叫李学坤的年青人,还真是与普通的中国人有所不同。”
“噢?”罗斯福眉头一动,看了一眼哈里。
“您知道普拉德霍湾的油田吗?”
“当然知道,那是我们美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油田,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央情报局的情报显示,这个油田最大的股东,正是这个东方的李学坤。”哈里微微一笑说道。
“噢?有这样的事情?难道这个李学坤有美国的背景,与洛克菲勒家族有什么关系不成?”罗斯福问道。
“联邦调查局就此事早就调查过,他们发现,李学坤在一年以前,在美国注册了一个小公司,然后买下了普拉德霍湾的地皮,结果,在那块地皮下,很快就发现了石油,就在我们准备对这家公司进行制裁,使石油命脉这个战略资源掌握在我们手中的时候,李学坤却适时的与洛克菲勒家族联合,成功的将普拉德霍湾油田变成了中美合资的产业。
从这两个事情上看,李学坤的智慧绝对是超过常人的,我怀疑他甚至有一种未卜先知的魔力,不然,他怎么会远在异国它乡而买下普拉德霍湾那片不毛之地呢?
中央情报局在中国的机构也给我们带回了一些消息,这个李学坤,在中国,应该是一位传奇性的抗日将领,与日军作战从未失败过。”哈里说道。
“这么说来,这个东方的年青将领,真的是一个迷一样的人物,我很喜欢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从仁安羌战役来看,中*队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孱弱,哈里,如果给他们以足够的装备和物资,他们有没有可能与日本人对抗呢?”
“中国人靠着自己的力量与日本人打了五年,他们没有依靠任何外部力量,虽然处于下风,但他们却还是坚持了下来,这说明,中*队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只不过是武器太差,国力太弱,所以才处于下风,我们的战略研究室作过一项研究,假如中*队使用美械装备,那么,他们完全可能击败日本人。”
“这很好,美国人的生命是很宝贵的,如果可以不用我们的人民去牺牲,就算多花一些钱财,也是可以的。”
“您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武装中国人,让他们去打日本人?我这样理解可以吗?”哈里说道。
“这样理解是很合理的,我也确实有这个意愿,既然中国人愿意替我们跟日本人打仗,那么,我们就用美国的武器来武装他们,这世上,最宝贵的就是人的生命,只要能不让我们美国人去流血牺牲,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们完全可以武装中国,我们可以与蒋委员长好好的谈一谈军援的事情了。”
“总统先生,我已经通过史迪威与蒋委员长谈过了几次,史迪威对蒋委员长的印像很不好,他向我提出,要将军援交给真正与日本人战斗的军队,比如中国远征军,比如八路军和新四军,而不是把军援浪费在躲在后方的那些军队上。”哈里说道。
“史迪威的想法虽然有些道理,但却是不可行的,我们怎么能用美国的军援去援助非政府组织的军队呢?这样的话,蒋委员长必然是不同意的,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只能更糟,我们的军援,要用在能代表中国的政府的军队上。”
“嗯,中国的战场上,国民党政权还是实力最强的,所以,我们的军援要直接到达他们的手中。”罗斯福说道。
“是的,不过中国的蒋委员长最近对抗战却有些消极,中国国内的形势很平静,中日双方都没有发起大的战役,只有中国派出了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很好,你去告诉蒋委员长,我们可以提供给他三十个师的装备,但前提是,这些师的装备必须用在抗日的战场上,我可不想蒋委员长拿着我们的装备不去打日本人,反而去打八路军。”罗斯福说道。
“这倒是个难题,总统先生,我已经让人和蒋委员长接触过了,蒋委员长的目标是八十个师的美械装备。”
“八十个师?老天,那足以武装一百万人了,蒋委员长这是在进行讹诈!”罗斯福寒声说道。
“谁说不是呢?可是,我们现在需要中国牵制日本人,所以,只能接受他的讹诈。”
“哈里,这是不可能的,我知道,中国有很多的军阀,你可以尝试和他们联系,如果他们愿意接受美援与日本人作战,那么,我们就可以武装他们,以免遭受蒋委员长的讹诈。”
“好吧,我这就去联系,只是,那个李学坤怎么办?我们需不需要跟他联系一下,看看有没有机会将他的部队武装起来,与日本人直接交锋。”哈里说道。
“这个,先看看再说吧,如果李学坤展现出了应有的实力,那么,我倒是不介意与他接触一下,说到底,他与美国有着巨大的利益关系,我们民主党的连任,还是需要洛克菲勒集团支持的。”
“好吧,那我们就先观察一下再说。”哈里点了点头。
仁安羌战役,让英美等国重新审视了中*队的力量,美国也开始密切关注起李学坤来,李学坤,第一次进入了罗斯福的视野之中。
二百五十章 大不了一死()
此时的曼德勒,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原因很简单,西部的英军被日军击溃了,与其说是击溃,还不如说是英军直接逃走,现在的英军,一点战斗的心思都没有,只是在想着,什么时候能逃到印度,这就让曼德勒会战的计划犹如一张纸上的大饼,没有半点的真实性。
最后,不过是一场虚无罢了。
在得知英军溃逃之后,杜聿明不由仰仰天长叹,看来,自己是无力回天了,只能靠着中*队与日军硬碰了。
然而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消息的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突然出现在了中国远征军的后方,他们迅速击溃了滇军第六军,滇军第六军无奈,只好撤退回了国内,如此一来,第五军的背后门户大开,陷入极为危险的境地之中。
而就在这时,日军的第十八师团突然出现在了腊戍,这个远征军最重要的补给基地,经一天激战,第十八师团攻占了腊戍,中国远征军,完全陷入了日军的战略包围之中,曼德勒会战彻底破产,而且,中国远征军面临着全军覆灭的危险。
英军人早已离开了曼德勒,退往印度去了,中国远征军该何去何从呢?
城外,传来了一阵阵的枪声,杜聿明知道,那是廖耀湘在围剿缅甸独立军。
这些该死的缅甸土著,将日军视为解放者,拼命与中英军队作对,甚至成立了缅甸独立军,廖耀湘已经围剿了几次,然而,缅甸独立军却从四个营发展到了三个团外加一个支队,他们到处找中*队的麻烦,看来,无论是英国人还是中国人,在这里并不得民心。
杜聿明知道,眼下,只有两条路可走了,一条是撤退,一条是反攻腊戍,如果在短时间内拿下腊戍,那么一切尚有可为,如果拿不下腊戍,那就只有撤离缅甸了。
想到这儿,杜聿明立即命令,全军挥师北上,不惜一切代价攻打腊戍。
此时的李学坤,正在曼德勒城内的兵营里,不得不说,从缅甸华侨里招收兵员这一招儿真的很有效果,只不过几天时间,李学坤的二百师就招收到了两千人,由于缅甸华侨普遍素质较高,所以,这些人只要稍加店练,就可以驾驶战车,到时,二百师就会实力大增。
不过李学坤也知道,现在缅甸的情况很是不妙,日本人快占领腊戍了吧,只要日本人一占领腊戍,那么,中英大溃退的形势将不可避免。到了那时,自己该何去何从呢?
是跟着杜聿明去翻野人山,还是跟着孙立仁和廖耀湘退到印度呢?
从内心来讲,李学坤两条道路都不想选择,在他看来,不论选择哪一条道路,都是失败,翻越野人山将会损失惨重,而去印度将会寄人篱下。
李学坤前思后想,这两条路他都不想走,他想走出一条自己的路,那就是,在缅甸与日军血战到底!
只是这只是一个想法,具体怎么实施,李学坤心中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还需要好好的考虑。
不过李学坤也留了一手儿,那就是,他在腊戍失守前,已抢先将原二百师的武器装备全运到了曼德勒,这其中包括五十辆坦克和七十辆装甲车,这些坦克和装甲车,足够李学坤装备一个装甲团的了。
李学坤不由暗自庆幸,还好,自己的动作够快,把这些坦克和装甲车都弄了出来,如此一来,如果加上之前从英国佬手里弄来的装甲车和坦克,自己手里,就有一百多辆坦克,如果加上装甲车,已经接近三百辆战车了,这完全是一个加强的装甲团啊,再加上那个150毫米的重炮营,三百多辆福特红头卡车,自己完全是一个机械化师的架子。
有了这个机械化师,自己完全可以与日本人拼一拼,总比沈回国内或是逃往印度好,不过,自己的兵力并不充足,如果能说服新三十八师的孙立仁与新二十二师的廖耀湘一同行动,那么,将有力量与日军决一战死,否则,力量还是太过单薄了一点儿。
腊戍失守的消息终于传了过来,远征军总司令罗卓英命令第六军全力反攻腊戍,可是此时的第六军,早已在退往国内的途中,又怎么可能回来找日本人作战呢?所以,反攻,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
不过,接到反攻的命令后,杜聿明还是召开了一次作战会议,这次作战会议,包括新三十八师,新二十二师,新九十三师和新九十六师,杜聿明在会议上讲明了作战任务,那就是,夺回密支那和八莫,最后夺回腊戍,依托缅北,准备反攻。
李学坤不由一皱眉头,这明显是一项纸上谈兵的计划,日本人是那么好打的?真要那么好打,抗日战争也不会打八年之久,腊戍的一个师也不会只抵抗了一天就被击溃。
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如二百师一样英勇善战。
就在这时,滇军第六军撤回云南的消息传来,杜聿明如同晴天霹雳,他知道,反攻计划是不可能实现了,现在,远征军只有撤退一途了,到底怎么撤退呢?
孙立仁与杜聿明产生了分歧。
以杜聿明的意思,是从野人山翻过去,回到中国去,而孙立仁的态度要务实的多,他一针见血的指出,从野人山回国,最终只能损失惨重,因为,远征军不具备支持他们走过野人山的物质保障,现在,只有退到印度,才是唯一正确选择。
而且,英国人已经退到印度去了,史迪威参谋长和罗卓英司令也已下令,让他们退到印度去,所以,孙立仁坚持己见,要退到印度,直接在会上与杜聿明顶了起来。
说起来,孙立仁与杜聿明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孙立仁属于六十六军,而杜聿明属于第五军,两个人的军衔都是中将,所以,杜聿明并不能对孙立仁直接下达命令。
现在,杜聿明命令孙立仁断后,在孙立仁看来,这是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