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神大军阀-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席请说,我们一定努力办到。”两人齐声说道。
赵守宏道:“焕章兄你的华药功底最深,干脆由你来写一副增强抵抗力的华药方子。记得里面所用的药材越复杂越好,越名贵越好。”
“这没有问题。”曲焕章提笔就写,很快一列很长的药名,以及使用方法就被统统罗列的出来。这里面不但有长白山出产的五年以上的野山参,三年以上的灵芝,还有西疆特产的天山雪莲、冬虫夏草和藏红花等物。其药材炼制手法,更是分为火煎法、水煎法、蜜炼法等十几种手法,绝对繁复异常。
赵守宏结果药方点头道:“不错,不过药材再名贵些,咱们用百年老山参,百年以上的灵芝如何?”
“大人,这是要骗过洋人的,总要写的真实些才好。百年人参太过名贵,看起来就不像是咱们所能用的药物,很容易惹人怀疑。”曲焕章解释道。
“好吧,就便宜那些洋人了。这回要靠黄先生了,你的文学功底深厚,将这药方改一改。多用些典故和古文写法,最好改的老夫子都看不懂才好。”赵守宏笑道。
“这没有问题。”黄炎培文学功底极深又略懂医术,这么一篇原本繁杂的药方,被他洋洋洒洒的写成了两千字的大段文章。其中文字写的骈四俪六,典故繁多,颇有八股文遗风。赵守宏都怀疑这位黄炎培先生是不是因为取消科举考试憋坏了,正好利用这个场合发挥一下。
沈若雪看得好笑,她接过那篇已经被改的不成样子的药方笑道:“相公你的坏水还真多,亏得曲先生和黄先生这么配合你。”
“为国家效力,坑害一下那些洋人,我是很愿意做的。”黄炎培笑道。
曲焕章也点点头:“咱们就让他偷鸡不成蚀把米,气死那群洋鬼子。”
沈若雪笑道:“这做戏要做全套的,我立刻让白鹰国方面将这个药方申请专利。这样那些洋人看到咱们如此重视药方,就会更加相信了。”
“没错,要想看懂咱们的药方,让那些洋大夫都来学四书五经八股文好了。”赵守宏拿着药方哈哈大笑起来。
几天之后,这份‘药方’被用电报送到了帝都伍联德的手上。伍连德是马来亚华侨,他虽然对华兰语很熟悉,但看懂八股文就有些难为他了。看着手中这份看不懂内容的药方,伍联德也有些傻眼。本来他还想为赵守宏保留一些隐秘,可是如今他都不知道上面写的什么。众多洋大夫催促的紧,伍连德无奈之下,不得不将药方公之于众。
第三百七十六章创业基地()
看到这份药方,别说是洋大夫,就连宫里的御医都傻眼了。他们虽然精通药理却看不懂八股文,而那些看的懂八股文的老夫子,却没几个精通药理。这份药方把那些等着捡便宜的华兰通气的半死,他们完全看不懂药方上写的什么。一些人当场质问伍连德,他就以自己是西医推诿,将皮球踢到了御医们那里。
这些御医都是华医国手,如果他们再说看不懂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被逼得急了,这些御医就胡说这是上古药方,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就算是他们也要研究一段时间才行。
无奈之下,那些御医只好找来些老夫子,他们一句一句的解释,这些御医慢慢推敲,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将配方研究了出来。看着那一大堆需要繁琐炼制手段的名贵药材,他们相视苦笑。别说是御医,就算是稍通华医理论的人也知道,这份药方之中的药材如果配上一剂,没有三百两白银根本就下不来,这就不是常人可以吃得起的药。
在接到这份药方之后,那些洋大夫还不敢置信,他们一致认为这是御医们给了一份假药方。但很快他们就得到了消息,赵守宏已经委托好莱坞财团,在白鹰国将这个药方注册了专利。他们当即转怒为喜,终于确认这是真的药方了。洋大夫们研讨会也不开了,他们各自抄录了一份药方,带回国内研究去了。
经过这一次研讨会,世界上兴起了研究华药的热潮。但是华医与西医的理念完全不同,如果没有人引导,根本就难以研究出成果。不少原本应该成为著名西医的大好青年,在研究华药的不归路上空耗青春,最终使得西医的发展受到很大阻碍。至于那位伍连德医生,这一次他是彻底看透了后金政府的腐败无能,他最终愤而辞官,转往中川去投靠赵守宏了。
这次的药方风波就这样被赵守宏以诡异的手段平息了,他不但让西医的发展因此受到极大影响,还一举在全世界打响了华医的名号。从此以后医学界的发展开始向着一条与前世不同的道路前进,并且越走越远了。
经由此事,赵守宏想到了一个问题。华医博大精深,民间有着无数的古方良药。这些远古传下的药方之中有着许多神奇之处,医治病痛的能力并不比后世的生物制药差。如果随着国家的**让这些药方而失传,就太过可惜了。
在后世的华兰,发掘古方进行改良成了非常重要的医药研究方向,只可惜当时大量古方的失传,让这些研究变得十分艰难。如今中川的制药厂虽然是名声在外,但出产的药品大多是披着西药外衣的华药,这只能蒙混一时。
如果将来抗生素的危害逐步显现出来,而他手中依然没有拿得出手的华药系列,华医这块金字招牌很有可能被赵守宏砸了。面对这样的情况,赵守宏决定开始一个挖掘国内潜力,扶植国家产业的项目。
很快汉兴集团公司就在重山城建立了一个创业扶植基金,赵守宏宣布通过中川工商银行给这个创业基金注资一百万两白银,作为年轻人的创业启动资本。在重山城的郊区,很快建立起了大片的楼宇和宽大的交流大厅。
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可以到这里进行面试,只要接待人员审核了其创业理念和想法,他就可以进入这个基地。在基地中有着免费的宿舍和食堂,每个创业者都可以在这里居住最多半年时间。在这里他们无需担心食宿问题,只要一心设计自己的创业之路。
各地的创业者可以将计划交给基金组织部审核,一旦被通过了,他们就能拿到一笔无息贷款开始自己的创业。当然他们也可以互相交流,不但充实自己的计划,也能进行相互合作联合创业。在中川经商的各大商户也会经常派人前来与这些人交流,如果相互之间谈拢,商户也可以为这些人投资联合经营,当然汉兴集团公司是有人常驻此处的。
为了不让好的创意因为审核人员的意识局限性而流失,赵守宏还特意安排了生化人在这里,让他们进行把关。依靠千年后的经验,他们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好的创意。
让赵守宏没有想到的是,他设置的创业基地专线电话很快就响了。一个生化人给他打电话道:“报告老大,这里有个年轻人要见你,他说有黄彬的推荐信。”
“哦?让他坐下一班火车来蜀都,我在都督府等他。”赵守宏皱了皱眉。他感觉这可能与即将开始的江夏起义有关,或许是黄彬打算求自己援助武器的。
在年轻人到来之前,赵守宏先将先锋党的高层汇集到一起开了个会。七人团一致认为,如果革命党打算在江夏起义,应该大力进行支援。张列五还表示虽然火炮生产严重滞后,但枪械生产非常顺畅。如果赵守宏不希望支援新式枪械,中川兵工厂的仓库里还有一套停产的夏口造步枪生产线,只要稍加维护就可以开工。赵守宏思虑之后,决定立刻重新投产。
“大人,您等的那个年轻人已经到了。”第二天早上,赵守宏正在办公室里看着文件,都督府的接待人员打来电话。
“让他进来吧。”赵守宏放下电话一挥手,作为贴身秘书的小翠乖巧的将桌上文件全都收拢到一起,封存到了文件柜中。
“让若雪也来一下,说不定咱们还需要一些资金方面的调动。”赵守宏说道。
“好的,我这就去。”小翠微微一笑,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很快那个年轻人在两名卫兵的伴随下走入了办公室,在见到赵守宏以后,他立刻脱掉帽子深深的鞠了个躬。看着来人赵守宏有些迷惑,对方看起来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似乎就算是来求援,黄彬也不应该派这么年轻的人来啊。
第三百七十七章华兰电影之父()
最让赵守宏迷惑的是对方的装扮,他穿着一身合体的西装,衣服虽然不华贵但十分干净,二八分的短发梳的十分整齐,手上还带着一只中川钟表厂生产的天王牌腕表,当然这是钟表厂三大品牌中最为廉价的一个。如今朝廷尚未灭亡,敢于剪掉辫子的人并不多,敢以这副装扮在华兰土地上晃的,多半都是倭国人。
想到这里,赵守宏不禁为对方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他抬头问道:“你是华兰人?”
“是的。”年轻人恭敬的道:“我来自于香港,曾经与黄彬先生有过一面之缘。当时我表达了想要建立话剧社,以话剧激起民众爱国热忱的想法。结果黄彬先生对我说,能看到话剧的人终究是少数,不如求助于影响力更大的电影。他因此推荐我来中川试一试,希望能够得到都督的资助。”
赵守宏听得有些发愣,他原本以为是江夏起义的事情,没想到却是对面这个人想要找投资拍电影。当初在光海城养伤的时候,黄彬在芦潮港的电影院看过好几次京剧电影。想不到黄彬竟然能够看到电影的影响力,希望将话剧融入到电影之中,这个思想还是很超前的。
听说这个年轻人打算拍电影,赵守宏来了兴趣:“你叫什么名字?你又对电影了解多少?”
年轻人昂首道:“我叫黎民伟,毕业于香港圣保罗书院。在上学的时候我就曾经参加过话剧和粤剧演出,对此还是很有经验的。至于电影我了解的不多,我想应该和话剧差不多吧。”
“黎民伟?”赵守宏的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他之所以在国内搞出那么大的动静,有很大一个方面就是为了吸引人才。让共和国时期的那些著名人才能够到自己的麾下来工作,看来这个目的已经初步达到了。
黎民伟这个名字对于普通人没有多大意义,但对于电影界来说,却是泰山北斗级的人物,后世的香港明星黎姿就是他的直系后人。
黎民伟今年刚刚十八岁,他是华兰电影事业的先驱者,华兰电影之父。后世的他曾经在1913年于香港组建了华兰第一个电影公司,华美电影公司,并于同年制作了华兰第一部电影。
赵守宏一直都很重视文化宣传,对于这样的文化先驱自然不愿意放过。自从有声电影出现之后,赵守宏始终希望大力发展电影业,让这个产业变成华兰文化输出的窗口。但是因为管理和制作人才的缺乏,他只能采取拍摄戏剧电影的折中方案。
尽管戏剧作为国粹,一经登陆西大陆和新大陆就获得了不少好评,但那些白人大多是看个新鲜,时间久了也就腻歪了。正是因为这样的问题,第一批拿到有声电影录制设备的好莱坞影视公司才能够一举成名,凭借着爱情片出水芙蓉在全白鹰国大卖。如今的华兰电影如果不能做出突破,恐怕戏剧电影很快就会被淹没在西大陆和新大陆的故事片之中。
如今有了黎民伟这样一个有着高文化素质,又矢志为电影业做出贡献的年轻人,赵守宏自然要牢牢抓在手里。
“说说你的想法,不懂电影没有关系,我手下有不少拍过戏剧电影的队伍,如果你打算建立电影公司,我可以帮忙。”赵守宏饶有兴趣的说道。
黎民伟点点头道:“前几个月白鹰国电影出水芙蓉在香港上映,我也曾经去看过。我想既然白鹰国可以拍摄出那么好的故事片,为什么华兰就拍不出来,所以经过黄彬先生提点,我才打算投身电影行业。我可以从话剧社召集演员,只要有好的编剧,就能拍摄出足够好的电影来,这不成问题。”
“好,我会全力支持你的。”赵守宏高兴的拍案而起:“只要你打算建立电影公司,我给你出拍摄组和场地,另外再投资十万鹰洋。”
“投资做什么?”沈若雪推开大门,与小翠一起笑着走了进来。见到沈若雪绝世的容姿,黎民伟神情一滞,但他随后就恢复了正常。将目光转向了赵守宏,黎民伟的眼神中带着疑问。
赵守宏笑着介绍道:“这是我的夫人沈若雪,我的公司财务都在她的掌握之下,具体投资还需要她的认可。”
“总督夫人?”黎民伟连忙施礼:“我叫黎民伟,我打算开设一家电影公司,拍摄好莱坞电影公司那样的电影。”黎民伟表着决心,他却不知道眼前这个女子正是好莱坞电影公司的幕后老板。
沈若雪白了赵守宏一眼,随后对着黎民伟道:“我同意支持你开办电影公司,也同意赵都督给你的投资,但是汉兴集团公司要占六成股份。我们不会干涉你的工作,但也有优先建议权和优先拍摄权。”
“这是什么意思?”黎民伟听得一愣。
沈若雪解释道:“我们有时候会提出电影公司的发展规划,当然只是供你参考。至于优先拍摄权,就是汉兴集团公司有权付款让你帮助拍摄影片,我们会做出种种限制,当然也会付出足够的报酬。你们必须优先拍摄我们指定的电影,不能以任何借口推诿。”
黎民伟眉头皱了皱道:“不知道集团公司打算拍多少电影?如果数量太多了,我岂不是同样没有自由拍摄的权利。”
沈若雪笑道:“放心,这样的电影我们会全额投资的,而且每年不会超过两部。”
沈若雪的话让黎民伟放心了许多,在这个年代一部电影的拍摄周期大多只需要一个星期,每年两部并不算多。黎民伟点头道:“好吧,我打算开设一家民新电影公司,总部就设在重山城好了,我希望人员和资金能够尽快到位。”
“没有问题,我会尽快给你解决的。”赵守宏点头笑道。
送走了黎民伟,沈若雪娇哼道:“你不会和我打对台戏吧,如果这位华兰电影之父拍出什么好电影,岂不是抢好莱坞电影公司的生意。”
第三百七十八章共兴会的分裂()
“哪儿能,我只是打算振兴华兰电影业而已。你也不要太在意白鹰国的产业,小心把感情用错了地方。”赵守宏笑着靠在椅子上道:“好莱坞电影公司毕竟是白鹰国公司,就算属于我们也是白鹰国文化的传播者。我们需要的是传播华兰文化,让全世界都认同我们,这一点更加重要。”
“你说的没错,看来我们需要重视一下个小家伙了。”沈若雪笑道。
“那个出水芙蓉很好看吗?能不能让中川的电影院也放映几场?”爱看电影的小翠在一旁问道,她最近一直再看戏曲电影。
赵守宏努努嘴道:“问问你二姐吧,那可是她的公司。”
沈若雪没好气的道:“我的公司怎么了?还不是和你的一样?小翠啊没关系,改天我在总督府建个电影放映厅,咱们自己看,什么电影都能看到。”
“真的吗?那太好了。”小翠满脸的喜色,赵守宏则是翻了翻白眼。这两个女人真会败家,全家就这么点人,有必要单独建电影院吗?赵守宏心中一动,想要降低成本,后世的录像带、光盘不都可以吗?或许自己应该加快电器的研制,有自己这个无敌的存在,华兰想不在电器行业上领先都难。
赵守宏琢磨着加速电器业的发展,此时的中原省却在经历着一场大动荡。这场动荡的起因,却要追溯到很久以前。
早在数年之前开始,以孙文海的‘贪污案’为起因,共兴会内部就开始闹分家了。当时的章太炎首先发难,带着他的宁江派脱离共兴会,重新启用原来的光复会名号,孙文海、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只好无奈的将共兴会总部从倭国搬到了南洋。
黄彬的南原派虽然表面上也叫做共兴会,但实际上他们与孙文海的粤东派不相隶属,基本上是各行其是。直到上次悲壮的粤州起义前夕,他们才为了集中力量发动起义而再次联合到一起。
分裂出共兴会的几大派别之中,最为激进的就要属共进会了。当初孙文海搞边角革命,希望在远离朝廷中枢的地方发动革命。借由海外的援助,在朝廷统治薄弱的地区起义,进而将革命扩展到全国。
孙文海的想法是好的,理由也很充分,但一直以来经历十次起义却始终无法成功。这个时候开始有人质疑孙文海的决定,他们认为孙文海的边角革命太过保守,倒不如中心开花,在龙江中下游各省进行起义。这样可以一举切断帝都与南方的联系,迅速推翻后金朝廷的统治。
在这样的思想之下,中原省的孙武、刘公、居正,以及来自南原省的焦达峰一致认为,共兴会目光短浅,不敢解放思想,将新军视为革命死角不予理会。此外他们搞地域歧视,只重视华南一隅。胆子太小,根本不敢在后金朝廷腹地发动起义。因此他们决定跳出来单干,将共进会割裂出共兴会。
这个激进的共进会在发动起义上的确雷厉风行,两次在中川发动起义的熊克武实际上就是根据共进会高层的决议。只是为了便于购买武器弹药和召集人手,共进会依然顶着共兴会的虚名,熊克武也因此成了跨党派人士,他即是共兴会的成员,也是共进会的理士。
几个月前激进的共进会在中川活动遭到惨败,不但熊克武被迫撤离出川,他们还损失了超过两百名会员。见到中川军力日益壮大,孙武等人不得不将起义的目光转向他们的根据地中原省。
中原省处于华兰大地中部,其省会汉夏交通十分发达,号称‘九省通衢’。因此汉夏不仅仅是后金朝廷重视的腹心之地,也是各国列强争夺的地盘。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汉夏三镇之中的江口就被开辟为通商口岸,随后这里设立了撒尔、条顿、罗刹、高卢、倭五国租界,此外还有工部局、巡捕房、领事法院等迥异于华兰传统体系的管理机构。
这些租界的管理自成一派,成为后金帝国统治的空白区,这非常便于革命党的活动和起义准备。
不仅如此,汉夏还有着两个对起义大为有利的地方,那就是思想开化的中原省新军,和足以提供大量武器弹药的夏口兵工厂。在共兴会四分五裂,粤州起义再次失败的大背景下,中原省当地的革命组织文学社开始和共进会接触,希望能够联合组织一起起义,以打击后金朝廷的统治。
早在9月14日的时候,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多位革命前辈的推动下,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他们决定联合反金,统一指挥在江夏将要进行的起义。因为大家都没有武装斗争的经验,因此他们一致决定由居正作为代表,到光海城请黄彬和宋教初或谭人凤来汉夏城作起义指挥,以主持中原省起义的大局。
9月24日,两个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最终决定10月6日发动起义。新军各标营党人代表均参加了会议,会上通过了‘人事草案’和‘起义计划’,并选举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但很快一件事情的发生,几乎打乱了起义的计划。
中原省新军中的南湖炮队恰好有老兵退伍,因为彼此感情不错,士兵们给老兵摆酒送行。酒桌上喝多了酒,话自然也就多了起来,一些人有些失控,在那里高声嚷嚷。此时正好有个巡逻的排长经过,听到营房内大声喧哗,他当即对士兵进行了严厉呵斥。
士兵中带头的目兵叫做汪锡九,他是在部队中多年的老兵油子,本来脾气就很大,加上喝了酒的缘故当即情绪失控。双方从口头争吵到动了拳脚,原本只是上级饬令下级的举动,却让双方打出了真火。
士兵之中大多喝了不少酒,他们自然不会如平日般思前想后,结果与汪锡九交好的一些人打开军械室,拿出储备的十几杆马枪对着军官室胡乱射击。好在他们枪里都是训练用的空包弹,根本打不死人,这才没有酿成大祸。
第三百七十九章意外状况()
枪是无法伤人的,但事情已经闹大了,这些醒了酒的士兵干脆决定大干一场。他们从军械室里拉出三门快炮打算轰击军官,可是当时后金朝廷火炮和炮弹是分开放置的,他们不得不又分兵去抢劫弹药库。结果抢劫炮弹的人还未回来,却招来了后金军马队的镇压,没有炮弹也没有子弹的士兵们只好扔掉快炮一哄而散。
南湖炮队事件之后,两原总督瑞澂认为一旦处理过严,会损害总督府和新军的关系。因此他决定外松内紧,只是下令收缴新军部队子弹,将带头闹事的士兵开除军籍草草了事。同时增强市面军警力量,严加盘查以防出事。为了应付严峻的形势,当局随后召集官长会议,决定军队提前过中秋节,八月十五日不放假。
1911年9月28日,南原省党人焦达峰函告江夏起义指挥部,10月6日起义南原省准备未足,请展期十天。再加上共兴会的重要领导人黄彬、宋教初等未能赶到汉夏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