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神大军阀-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舜罂照剑子ス膒47雷电式战斗机对上华兰国的歼4战斗机,从性能上本就差上一筹,加之白鹰国需要处处防守,在单面战场上数量严重不足,结果造成三百多架雷电式战斗机迎击六百多架歼4式战斗机的结果。
空战只进行了一个小时,经验丰富的华兰国飞行员们就给那些初出茅庐的白鹰国小伙子好好上了一课。三百多架雷电式战斗机全部被击落,华兰国方面的损失仅为四十七架,其中还有二十六架勉强飞回了机场。
在失去空中压制以后,华兰军的大批轰4型战术轰炸机对白鹰军的野战机场、仓库和兵营进行了覆盖式轰炸。尽管军队已经进入阵地,并未受到多大损失,但储备的粮食物资和弹药却大部分损失了,这样白鹰军后期的抵抗行动变得异常艰难。
在利用火炮对白鹰军城外阵地进行了反复梳理之后,高丽军和倭军进入了城市,对城内的白鹰军展开巷战。尽管白鹰军以保家卫国的号召激励士兵,让他们拼死抵抗着华兰军的进攻。然而新兵毕竟是新兵,他们缺乏巷战的经验,也没有相应的武器,损失自然极为惨重。
反观高丽军和倭军,他们受到的训练本就以巷战为主,同时又配备了泵动式霰弹枪、自动步枪、榴弹发射器、迫击炮、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在这样的作战中他们如鱼得水,打得白鹰军损失惨重,偌大的明尼阿波利斯城仅仅耗费了一天时间就宣告易手,白鹰军七万守军遭到全歼。
见到华兰军攻势犀利,麦克阿瑟急忙命令在芝加哥附近构筑防线,企图阻止对方的继续推进,然而孙立人却是兵锋一转,在攻克苏福尔斯以后强渡密苏里河,向着丹佛方向进攻。
麦克阿瑟的指挥完全乱套了,他想不出来这些华兰人到底要干什么,放着白鹰国最重要的重工业中心不去进攻,却转而去进攻坦克部队所不擅长的山区。很快这样的疑惑就有了答案,因为南方的粟继业同样突然调转防线,朝着西北方向发起了进攻。
本来在雷默河一线构筑了坚实防御阵地的白鹰军忽然发现,敌军至是虚晃一枪,转身向着西北方向挺进,并连克阿比林、杰顿、拉伯克和克洛维斯,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就消灭了阿尔伯克基的六万守军,随后北上向着丹佛攻去。
麦克阿瑟之前谋划了的层层防御,逐步削弱华兰军势力,最后在抽调预备队,择其冒进一路聚而歼之的方案彻底变成了摆设,他这时才明白对方的用意。稳扎稳打,先巩固后方占据整个西海岸,然后依托落基山脉的天然防御优势,凭借着国内的海上运输线步步推进,直到吞并整个白鹰国。
这样的作战计划看似愚笨,似乎有与白鹰国对耗国力的可能,但实际上却正是麦克阿瑟最担心的的死穴。
因为在吞并了白鹰国西部地区之后,芝加哥这个最重要的工业中心就摆在了战场上,一旦这里被占领,白鹰国也就完了。毕竟战争打的是经济是金钱,也是制造业的工作效率与制造能力,如果白鹰国不能及时制造出足够的物资,这场仗也就不用打了。
想到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因为与西大陆的贸易,白鹰国的经济重心都在东部沿海地区。那里是白鹰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域,而因为有落基山脉的阻隔,西部海岸线并未受到重视,那里还处于欠发达状态,经济活动不足民众多半依靠种植业维生。
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新大陆原本的土著人在那里也数量庞大,这些人仇视侵略他们土地的白种人,同时也饱受对方的压迫。这种种的经济矛盾、阶级矛盾和种族矛盾,造成了西部地区政局的不稳,也造成了政府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力薄弱。
白鹰国为了应付南北两路华兰军的进攻,西部被抽调了许多兵力,那里的白鹰军本就不多,这样一来更是空虚了。
第一千四百章围攻丹佛()
当地土著人对白鹰国政府的袭击频率提高了不少,如果不是因为白鹰国并不禁枪,民间武器众多,恐怕在华兰军抵达之前已经有政府部门易手了。
白鹰军来不及抽调大批兵力支援西部地区,就连防守西部南北两条防线的三十万白鹰军也遭遇了分割包围,后勤补给被彻底切断。为了救出这部分人,白鹰军抽调了三个集团军的精锐部队,企图守住丹佛这条通道,阻止西部几个集团军被合围的命运。与此同时却是华兰军对丹佛发起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企图栓死这道最后的缝隙,将白鹰军在西部地区的部队彻底包围全歼,双方在丹佛展开了一场血腥的拉锯战。
作为白鹰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大城,紧邻落基山脉的丹佛从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这里位于南佩雷特河东岸,接近南佩雷特河与樱桃溪的交口处,距离山脚只有24公里远。
丹佛历史上又被称为草原上的女王城,以显示它对落基山脉东边平原上农业的重要性。实际上这里不光是对农业很重要,他也算白鹰国西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有七道铁路干线经过这里后散步到全国各地,可以说失去了此处,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大门也就被关闭了大半。
正是因为丹佛的重要性,华兰军对此处才志在必得,孙立人和粟继业联合在此地一次性投入了陆军八个师的进攻部队,并配合两个炮兵师和六个空军师。同时还有阻击部队,分别阻击来自东西两方面的敌方援军,白鹰军则只有守军两个师投入战斗。
双方上百万大军集结在丹佛周围的这片土地上,展开了亡命的厮杀,双方指挥官都很清楚,丹佛的得失可能决定着两国未来命运的走向,因此他们决不能失败。
倭军作为华兰军的巷战先锋,首先投入到了丹佛攻城战之中,白鹰军则征集当地民众发给武器,组织起民兵组织进行抵抗。很快当地各土著人部落也加入到华兰军中,拥有着黄色皮肤的他们,将华兰人当做自己的同胞,更是将华兰军作为救星看待。
在请示总部之后,孙立人也在当地开始大肆宣传,声称黄色皮肤的土著人是华兰民族的分支,是数千年前通过白令海峡抵达新大陆的原住民,理应拿回自己的土地。
在华兰军强大的宣传攻势下,已经残存不足五百万的土著人纷纷加入到华兰军中效力。虽然这些土著人的学习能力和战斗力欠缺,但他们在这片大陆上繁衍数千年,并拥有自己的文化和文字也不可小觑,他们对这片大陆的熟悉程度足以让他们成为最好的向导。
有了土著人的支持,华兰军再非客军,他们也开始熟悉这里的山川地理,并对白鹰军可能的作战地域进行预判,很快摧毁了多支企图利用隐蔽山道支援丹佛的白鹰军小股部队。
丹佛的包围圈越缩越紧,城内的白鹰军弹尽粮绝损失惨重,可是他们依然不肯投降。这些人在司令官和政委们的号召下,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守城战中,双方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阻击战同样非常激烈,西方的战斗还一些华兰军六个师凭借着朗斯峰以西的大片山岭地带构筑工事,抵挡着西部地区白鹰军的进攻。这些白鹰军虽然人数众多却是弹药缺乏,攻势并不算激烈,但为了逃命他们还是在努力的发动进攻。面对着超过三十万白鹰军的进攻,这一路的指挥官薛岳中将采取步步为营节次抵抗的方式,牢牢坚守着阵地。
因为构筑了数十道防线,华兰军并不死守其中一道,而是抵抗一段时间就放弃一道,以松懈对方的士气。薛岳很清楚这些白鹰军的拼命是为了逃跑,如果当面的防线坚不可摧,他们将会拼尽全力发动进攻。如果能看到逃走的希望,大多数人就会开始明哲保身,出工不出力了。
当连续攻克数道防线之后,这样的情况就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白鹰军的攻势在逐渐减退。薛岳也不会闲着,他派出大量小分队迂回到敌军侧翼和后方,以夜战和偷袭的方式,大量歼灭敌军有生力量,消灭敌人的斗志。
比起薛岳所部的轻松应对,坚守东部麦库克——科尔比一线的守军就不那么轻松了。指挥这个防线的是林育容中将,这是个对敌人狠对自己更狠的人。在战斗中他的部下伤亡率极高,但这些官兵却偏偏对他又非常拥护,因为他在下层官兵中平易近人,作战时从来不待在后方的指挥部,而是亲赴第一线指挥战斗,所以许多人都愿意在他的麾下作战。
这一次林育容中将所率领的两个军在处于平原地带的两座城市之间,构筑了正面宽大的防线,以阻挡来自东部的白鹰军三个集团军增援丹佛。
这是一场众寡悬殊的战斗,也是一场不容有失的战斗。战前林育容在配置了全军的防御阵地之后,只发布了一道命令,各级指挥官必须掌握自己的部队,人在阵地在,除非所有官兵都被消灭,否则阵地不许丢失。各部队要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凡有逃兵现象者,皆就地枪决不必上报。
这道命令激发了华兰军的斗志,各部队积极构筑工事,以各种方式阻止白鹰军的前进。以两个军的十万兵力,对抗三个集团军的四十多万部队,这样的实力悬殊太大了。
为了挡住白鹰军的进攻,华兰军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每个阵地都在全员阵亡之后才丢失。而处于第二线的部队往往在阵地失守以后还会发起反冲锋,夺回己方的阵地。在麦库克至科比尔一线的各个要地上,到处都散落着双方的官兵尸体,白鹰军以每天损失两万人的代价,却只能推进五十到一百米。
双方官兵似乎是牟上了劲,他们完全不顾及伤亡的进行死磕,为了避免己方的崩溃,华兰空军只好倾注极大的军力,帮助华兰军的防守。白鹰空军也不甘示弱,双方在这片战场的空域内展开了厮杀。
第一千四百零一章海军投降()
双方的损失都很重,但是林育容硬是用少得多的兵力,阻挡住了白鹰军的攻势。他自己身先士卒,每天都坚持在第一线上,仔细研究敌方的进攻计划与方式,制定新的防御策略。
麦库克——科比尔阻击战整整打了十天,在这十天内孙立人和粟继业的主力部队最终攻取了丹佛市,随后全军增援林育容,从两翼包抄了过来。指挥战斗的史迪威中将发现情况不对,果断撤出了战斗。尽管撤退途中损失了超过一万人,但他至少把三个集团军的大致架构带了回来,尽管出兵时的四十多万人,仅回来了不足十六万。
林育容的部队同样损失惨重,原本齐装满员的两个军,等到战斗结束后只剩下了不足一万人,其中有的团甚至只剩下了几个人,战况可谓极其惨烈。
在击退了史迪威的援军之后,华兰军主力再次西进,一举包围了西部地区的白鹰军主力部队。在经过激烈的大战之后,白鹰军宣布投降,二十六万士兵放下武器走进了俘虏营。
经此一役,白鹰军损失超过六十万兵力,一线空军损失过半,更为严重的是让华兰国拥有了整个东大洋的海岸线。今后他们将利用落基山脉的天然地理构筑防线,这样国内的物资得以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新大陆,孙立人和粟继业的部队也得以形成合力,可以在白鹰国的土地上实施全面推进。
圣迭戈军港内被困的白鹰军东大洋舰队同样未能幸免,实际上自从丹佛陷落的那一天起,他们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尼米兹五星上将根本没有任何机会,海路被全面封锁,而陆上也是一样的结果,当圣迭戈军港完全被孤立成为一座死港的时候,他也只能宣布投降了。
东大洋舰队的投降,宣告着白鹰国丧失了在东大洋上的所有势力,同时也丧失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
尽管西部的战局越来越恶化,但是华兰军方高层很清楚,真正的解决方案在新大陆,只要摧毁了白鹰国的工业基础实力,这次大战华兰国就赢定了。对于这个问题,罗斯福和希斯勒同样非常清楚。
华兰、白鹰、条顿三国之间的大战仿佛是一场追逐的游戏,在条顿国的猛攻下,华兰国完全处于防守状态,他们依靠先进的武器和层层修筑的防御工事,迟滞着条顿军的进攻。与此同时,华兰国在新大陆土地上却在鲸吞白鹰国的领土,而白鹰国除了奋起反击之外,则在南大陆扩展领土,同时为条顿国运送物资。
这样的世界大战仿佛变成了看谁先倒下的战争,所有国家都在努力支撑,希望自己能够支持到胜利的那一刻。罗斯福明白这一点,他也知道必须依靠西海岸拖住对方,否则芝加哥这个白鹰国的命门将直接暴露在对方的火力覆盖之下。
白鹰国开始大量抽调部队集结在芝加哥附近,同时从各地征集物资,为反攻华兰军做准备。大量物资开始源源不断的调集到俄克拉荷马城,这里将成为白鹰军反攻的最大后勤基地。
物资运送的实在太多了,很快就超过了城内仓储区的承受能力,军方只能抽调大量工兵,在城外修建半永久的仓库区并派驻重兵把守。不过白鹰军做梦也没有想到,看似危险的城外仓库区还没有出现问题,城内看似最安全的地方却出问题了。
井上陇二是个白鹰籍倭族人,自从十年前移民到白鹰国之后,他始终表现得安分守己,很得周围人的看重。因为井上陇二的勤奋,后来在俄赫拉荷马城的军方仓库区谋了一份工作,清扫外区的卫生。
因为不是军人,井上陇二是不被获准进入内区的,不过作为驻军营房和操练场所的外区也需要打扫。这里的防火问题没有那么严格,所以才会请外人进行打扫。
这一天井上陇二如往常般来上工,身穿灰色工作服的他在经过警卫的搜身之后进入仓库外区,在这里他与许多工人一起领到了自己的清洗工具。外区的面积很大,这不是一个人所能够清扫的,而井上陇二的职责就是清扫靠近围墙的伙房。
低着头的井上陇二推起自己的手推车,眼角恰好扫到在车侧板靠下部有一个不容易被人察觉的红色记号,他的嘴角顿时露出了一抹微笑。
手推车上放着四个装满清水的大桶,以及扫帚和墩布等清扫工具,分量并不算轻,井上陇二推起来却是相当轻松。井上陇二如平常般缓慢的推着双轮车向着伙房走去,实际上他的双眼却始终没有离开周边的白鹰军警卫,他们正忠于职守的看护着仓库,防止任何不相干的人进入。
此时刚刚凌晨四点钟,炊事兵做早饭要到六点钟才开始,在这之前他必须将伙房附近都清理的干干净净。井上陇二拿着扫帚和墩布,如往常一样清扫起地面来,看看附近无人,他装作去水桶里清洗墩布,伸手向水中摸去。
入水三寸的地方,井上陇二摸到了方方正正的东西,他非常清楚,那是其他内线运送进来的烈性炸药。装作是抬水在伙房里擦地,他伸手拉着水桶就进了伙房内。看看周围无人,井上陇二麻利的将炸药都取了出来。这些炸药都是防水的,即使在水中浸了很久也不会失效,现在他就要用这些炸药,去摧毁一墙之隔的仓库区。
抽出扫帚中暗藏的一根撬棍,井上陇二用尽平生力气,将盖着下水道的石板撬起,一股浓重的腐臭味道顿时从石板下传来,熏得他阵阵头晕。不过井上陇二并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他又接连撬开几块石头,终于让洞口足以容下他自己了。
将烈性炸药整齐摆放好用帆布包好打成捆,再系上一根绳子,而绳子的另一头就栓在他的腰间,井上陇二毫不犹豫的钻进了排水沟中。
第一千四百零二章间谍袭击()
因为常年的淤塞,排水沟底充斥着淤泥和各种腐烂的杂物,几乎堵塞了三分之一,这样排水沟显得非常狭窄。不过井上陇二身为我族人身形矮小,这样的小空间对他并不会造成太大的阻碍。
几乎是手脚并用,井上陇二花费了十几分钟的时间,终于看到了一处亮光。这里是他经过长时间观察才确定的最佳地域,上面就是仓库内区最靠西南角的污水井盖,这里背靠着棉服仓库,一般是没人来的。
奋力将井盖顶开,他几乎是爬着到了地面上,抱起拖过来的帆布包,井上陇二看看周围没人,机警的进入了黑影之中。此时天才蒙蒙亮,仓库区防备比较松懈,那些游动哨已经没有多少力气来回走动了,几乎所有的哨兵都在数着时间,想着下哨后赶快去吃早饭。
曾经过特殊训练的井上陇二巧妙的躲过哨兵,很快将炸药都安放到紧要位置。在这些烈性炸药的定时器上,他都定好了五点钟起爆。
等到所有炸药都安放到位,已经是四点五十分了,他撤退的时间所剩无几。井上陇二快速从排水沟潜回伙房,用桶里清水胡乱洗了洗身上的污泥,就连将排水沟的石头复位也来不及,急匆匆的逃离了伙房。
借口自己拉肚子,井上陇二躲避到了外区最远角落的厕所旁。刚刚喘息平复,他就感觉到脚下剧烈的震动了起来,紧接着火光闪耀如雷声的巨响传来。爆炸声接踵而至一次比一次剧烈,最后一次的大爆炸几乎将仓库区彻底移平了,这是存放大口径炮弹的仓库被引爆了。
幸好井上陇二早有准备,他蹲在地上张开嘴,防止巨大的冲击波气压冲破耳膜,即便如此他还是被冲击波吹得摔了一跤全身骨头生疼。幸好这个厕所修得够结实,距离爆炸中心又有超过三千米的距离,否则他也难以幸免。
俄克拉荷马城的仓库被炸毁,军火粮食尤其是所有大口径炮弹的损失,让白鹰军不得不暂缓进攻。情况还不止这些,很快白鹰国内出现了大量袭击事件,那些袭击的人神出鬼没,也没有固定的目标。不光是军事目标,政府部门、工厂、仓库、原料堆栈、商店、车站、飞机场,甚至是居民区都在被炸的范围之内,整个白鹰国都陷入了混乱之中。
这些爆炸活动的始作俑者,正是李克工早已安插在白鹰国的那群倭族青年。早在与白鹰国开战之时,他们就被要求做好行动准备,一直隐忍到这个关键时刻,才发挥了作用。麦克阿瑟打算倾全国之力发动的反击,就这样化为了泡影,白鹰军不得不先掉头维持国内的治安。
内务部成为了这次行动的急先锋,许多暗藏的倭族间谍因此而暴露,惨死在内务部的牢房中。这些被华兰国从小洗脑教育的新一代倭族人,忠诚度还真是没话说,三百多名被折磨致死的间谍,竟然没有一个反叛,让审讯的白鹰国情报员也大为吃惊。
因为白鹰军的反攻脚步被拖住,让孙立人和粟继业得以快速巩固占领区。等到罗斯福稳定了国内的情况,命令麦克阿瑟继续反攻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晚了,华兰军早已建立起完备的防御体系并囤积起充足物资。白鹰军的反攻行动因此招致了更加疯狂的报复,华兰军的数路大军同时出击,逼着白鹰军再次转入了防守。
比起白鹰国的高歌猛进,西线的形势就不那么喜人了。罗刹帝国的国土已经沦丧殆尽,罗刹军几乎全部阵亡,图哈切夫斯基率领残部撤退到乌拉尔防线,与宋哲元指挥的北部军区和增援上来的军队一起,严密防守着这里。
作为已经近六十岁的老将,宋哲元从军三十多年,在乌拉尔防线上已经镇守二十多年了。对于乌拉尔防线的一草一木他都非常熟悉,在这样的地形上,凭借着优势的武器进行防守,哪怕对方有着极大的兵力优势,他也能稳稳守住。
当条顿国防军包克元帅的百万大军,向着乌拉尔防线发起猛烈进攻,他才突然发现华兰军并非罗刹军,他们的战斗力不是条顿军可以小觑的。尽管在乌克兰方向上华兰军步步后退,在消耗了条顿军四十多万人以后撤回了乌拉尔河一线,但包克元帅心里非常清楚,对方是主动撤退的。
华兰军凭借着更加先进的武器和更高的官兵素质,有条不紊的进行撤退,他们不但坚壁清野,带走了所有民众和物资,还在沿途布设大量地雷,这也是条顿军大量损失的原因之一。
当条顿军好不容易抵达乌拉尔防线的时候,实际上他们已经失去了进攻的锐气。在后方罗刹人到处组织游击队,袭扰条顿北路军的侧翼和补给线,让条顿军烦不胜烦。在正面上却是无论如何也突破不了的乌拉尔防线。这条被华兰国经营加固了二十多年的防线,今天终于派上了大用场。
面对着坚强的防线,包克元帅深知最强的一点也是最弱的一点,因此他决定集中最精锐的部队,从乌拉尔山口的胜利堡(叶卡捷琳堡)一点突破,造成乌拉尔防线的整体崩溃。
为了突破这个敌军重兵防守,包克元帅要求空军第三和第五航空队出动两千架各型轰炸机,对胜利堡附近的工事进行大规模摧毁。所有轰炸机被迫重磅穿甲炸弹,用来摧毁那些钢筋混凝土的永备工事。
考虑到对方战斗机的拦截,条顿军还出动了一千余架战斗机用于护航。条顿军本来严格保密,希望能突袭对方的防线,只要在正面打开一个缺口,条顿军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就能突破过去,将整条防线彻底搅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