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支点-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个对一个,何欣怡不相信谢昌云还能腾得出精力来。

    不过对何欣怡刚才的问话,谢昌云才不会上她的当,好似想都没想就道:“当然是姐姐为大了!要选的话肯定优先欣怡姐你。”

    如果王秋在场,谢昌云肯定会另外编出一套话来。

    何欣怡也知道这一点,不过看谢昌云回答的这样痛快,心里还是小满足了一把,在谢昌云的拨弄下很快的亢奋起来,“啊嗯小弟不要姐姐”

    按照何欣怡的安排,腊月二十八那天谢昌云先从广州飞到了赣州,把带来的东西送到了家,与父母、姐姐说了一会儿话,然后就带着王秋飞往了长沙、再由长沙坐车赶往驻扎于汨罗的十二集团军。

    何欣怡则暂时留在了广州,忙于陪同战区政治部的负责人上门慰问那些伤员和烈士遗属。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对外又是谢昌云的姐姐,她的到场无疑会给伤痛的人带来更多的慰藉。

    对自己具有的优势,何欣怡很自信也很会利用。

第二三三章衡山军事会议() 
其后几天,谢昌云从长沙飞樟树,再沿漳州、汕头、惠阳几处转了一圈,然后也没回广州,而是在初六下午直接由惠阳飞往了赣州。

    谢昌云现在不便到重庆去,去了也就只能住两三天,重庆高官云集,又是过年,这点时间全用来应酬只怕还不够。

    在这点上何其轩夫妇很体谅谢昌云,不但不催他和何欣怡到重庆,而且初四就和王如中一家包了一架飞机赶到了赣州。

    而李一权也是这一天回到了母亲和怀孕了大半年的妻子身边。

    越是战争期间,人们越是格外珍惜每一次的团聚机会。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谢刘氏就不断的念叨起了一年多没有音讯的小儿子,谢茂学没有说什么,但从沉默不语中也可以看得出他的心情。

    一家之中最小的孩子总是最受父母宠爱的。

    谢昌云不想空许诺,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劝解父母才好。

    而何欣怡却在这时候适时的站了出来道:“爸妈你们放心,我正好向邀几个人到敌后根据地去采访。既然知道了昌华部队的大概位子,那我就选择去山东,一定想办法见到昌华。”

    何其轩夫妇的脸顿时吓白了!

    谢茂学连声“不可!不可!”

    谢刘氏也拉着何欣怡的手劝她不要做这个打算,自己刚才就是说一说,现在已经好多了!

    也是天合人意,就在正月初九那天,谢昌敏收到了刚从延安来的人带来的一封信。

    信是贺子珍写的,信里除了问候谢茂学夫妇和谢昌敏之外,主要是告诉了他们三伢子谢昌华现在的情况。

    谢昌华在一些列战斗中表现突出,现在已升任八路军三四三旅六八五团的连长了,随部队活动与鲁西南一带。

    信中还简单描述了谢昌华其中所立的一次大功的经过。

    此外还有谢昌华身体很好、想念父母和姐姐哥哥一类的话。

    谢昌云知道后来这段话肯定是贺子珍加上去宽慰谢刘氏的。

    往来于延安和各根据地之间的都是重要干部,能了解到谢昌华的基本情况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和他见面听他谈这些?

    当不当连长无所谓,只要谢昌华一切安好,就足以让全家以及何、王两家跟着兴奋了。

    谢刘氏也认得一些字,除了自己反复看信之外,还让几个小辈的人轮流把信又给她念了一遍,连谢昌云上将都没放过。

    在谢刘氏眼里,什么上将下将的,说到底还是儿子一个!

    春节刚结束不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就在湖南衡山召开了军事会议。

    除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所属各部负责人、各战区司令长官和参谋长到会之外,军事委员会还要求第三、第四、第九战区所属各集团军总司令、各军军长、部分师长,第一、第五战区被指名几个集团军总司令也必须参加会议。

    周恩来和叶剑英也在特别邀请之列。

    会议的主题是检讨前期抗战得失,对下阶段的军事形势进行重新估计,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军事战略和部署进行调整。

    淞沪之战爆发后,军事委员会虽然在南京和武汉多次召开过重要军事会议,但由于形势危急所迫,都是以具体的战役行动为研究内容。

    这次衡山会议能集中多个战区的大量将领,认真进行下步军事战略的研讨,不管是环境、还是军事委员会的决心都难得可贵。

    衡山又称南岳,在五岳名山之中以交通便利、气候温润、风景秀美和文化底蕴深厚独具一格,因此也成了达官贵人所倾心的修养和避暑胜地,连年的建设使得中心区的各项设施都很齐备。

    抗战以来陆续有机关学校迁至衡山,使得原来的静僻又多出了一些生机。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选中此处作为会议地点,应该还与蒋介石喜欢依青山而居有很大关系。

    一月份蒋介石到广州时,谢昌云之所以给他选择航校依山而建的庭院为下榻处,就是迎合了蒋介石这个心理。

    由于衡山与粤北和赣南的距离较近,又有铁路相接,所以四战区给会议提前送去了许多生活物资,华南空军还频繁出动战斗机进行巡逻,以随时准备应对日军远程轰炸机的可能偷袭。

    随着与会人员陆续来到,二十多个上将、一百多位将军聚集一堂,场景可谓是空前壮观。

    在众将星之中最闪耀的那颗则非谢昌云莫属!

    以实打实的战功在二十三岁就领受上将军衔,当属民国第一人!

    而且从与他示好叙旧的将领络绎不绝这点可以看到,谢昌云的人脉也是相当广泛的。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是兼有近距离欣赏一下何欣怡中校风姿的目的。

    战争期间难得有机会观赏名胜,而且据说会期将比较长、宋美龄也要来,所以谢昌云就很明智的把何欣怡也带来了。

    不过谢昌云暂时还顾不得游山玩水,他到达衡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前去拜会先期到达这里的周恩来和叶剑英。

    面对两个带着中将领章的老上级,谢昌云实在是感到不好意思。

    整个中共系统只有八路军的朱德总司令一位上将,这也是谢昌云一开始不愿意领受加上将衔的一个原因。

    但这是高级军事会议,十分讲究军风严整,谢昌云也不好摘下上将领章。

    好在周恩来和叶剑英对此并不在意,相反还真心对谢昌云表示了祝贺,对谢昌云送来的两箱水果和点心也欣然受之,然后就很快的谈到了抗战形势。

    周恩来道:“日本暂停华南、华中和华东的重大军事行动之后,华北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面临的压力必然会增大,我党已开始做这方面的准备,昌云你在这方面有什么建议?”

    谢昌云道:“周副主席分析的相当准确。过年前后我一在直忙着广东战役善后的事,这方面还没有来得及仔细考虑,但一旦敌后根据地吃紧,我一定会设法支持。”

    因为情况变化突然,而且毛泽东也没有询问,所以谢昌云虽然意识到了华北将吃紧,但还真的没有对日军的具体动向做认真研究。

    周恩来点点头表示了理解,随后又道:“昌云,在武汉时我和蒋委员长讨论过敌后游击战的问题,蒋委员长对敌后游击战的看法已有了很大改变,对敌后游击战的重要作用做了充分肯定,表示希望我党在这个方面予以密切合作,并商定了在适当时候由我方派人参加对游击干部的培训,我方已经做了一些准备。这次军事会议将要讨论决定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谢昌云道:“军事委员会认为四战区部队参加过华北和华中的敌后作战,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体会,所以军令部事先征求过我们的意见,并希望四战区也能派遣部分人员参加对敌后游击战干部的训练。这件事四战区责无旁贷,如果中共也参加,我希望能够紧密的协调配合。不过我另有一点建议,就是参加教学是一个方面,八路军和新四军是否也能够派遣一部分干部来参加学习,以便进一步提高敌后游击的威力。”

    一旁的叶剑英眼睛一亮,十分感兴趣的问道:“昌云,有什么具体考虑?”

    谢昌云道:“对游击战的一些基本战术和策略,老首长您是行家,我不敢班门弄斧。我只是想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一些武器装备的运用手段和部分新设想出的战术理论。比如武器的变通使用、如何打击敌人坚固据点、什么情况下可以联系远程打击力量、怎样发挥精干小部队的作用等等。总的就是想把正规作战的一些手段和敌后游击战的特点结合起来。这方面四战区会提供相当的物资和技术支持,如果八路军和新四军不派人来就可惜了!如果不便和国民党的军官搅在一起,借这个机会我给他们单独开一个班也可以,经费也由我来解决。”

    这样说也符合谢昌云给自己参加这次军事会议定下的一个基调——不谈战略、只谈局部军事部署的调整和战术问题。

    自己的一些战略构想是不能拿到桌面上来的,而抗战即将从战略防御阶段近入战略相持阶段的转变也基本为人所认同,只差在会议上正式明确。所以谢昌云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再在这些方面来出头了。

    而战术方面则不需有那么多顾虑。

    谢昌云私下每次建议出口都是新颖独特、甚至微小之间都隐喻很深。因此周恩来和叶剑英对谢昌云的建议也很重视,表示将尽快商议并向中央报告。

    由于大家都还有安排,而且住处都在一起,以后还有得是时间,随着会议深入,要谈论的议题也会更明确,因此谢昌云坐了大半个小时之后就提出了告辞。

    周恩来边起身边道:“还忘了一件事。何欣怡小姐在一月份发表的那篇延安报道很不错,对树立我党和特区面貌产生了很积极的作用,昌云你一定要代我们向何小姐表示感谢!”

    谢昌云道:“周副主席别的话我可以照转,感谢的话我就贪污了。叶参谋长,这次来开会的广东籍将领不少,陈济棠长官特意带来了一个粤菜厨师班子,每天还会有鲜货从广东送来,请叶参谋长不要客气,想吃什么就只管点。另外欢迎周副主席和叶参谋长能抽时间到广东看看。梅州也有机场,叶参谋长如果想回梅州老家一趟,我随时都可以给您安排好。”

    周恩来笑着道:“这次来衡山确实做了这个打算,只要能抽得出来时间我们一定争取成行。”

    谢昌云道:“那我可就等着两位首长的光临了。”

    陈济棠和谢昌云粤菜搬上了衡山,还带来了许多广东特产,也是想借机与各方将领多做一些感情上的沟通,也好更广泛积累一些人脉。

    这方面谢昌云觉得应该向周恩来和叶剑英学习。

    共产党和国民党曾经打得你死我活,可西安事变之后,他们积极活跃于国统区、频频周旋于各色人物之间,充分利用各种旧识新交,不知为共产党摆平了多少事。

    蒋介石和宋美龄于当天快天黑的时候也到达了衡山,当晚就接见了四战区和十二集团军来参加会议的全体将领,以示对其卓著战功的鼓励。

    粤系部队一年多直接歼敌二十余万,占抗战以来歼敌总数一半还多,有了这样一支数十万众的能征善战的部队,使蒋介石对抗战局势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底气。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历时半个多月的会议期间,各战区都公开或私下的提出希望能得到四战区的协助。

    说白了,就是想要从陈济棠和谢昌云这里设法多弄到一些武器装备和特效针剂。

    当然最好是能争取到有四战区部队驻扎自己的防区,不过这只是心里想想罢了!

    四战区一切开销均自己自理,没有要求把十二集团军调回休整就不错了,再想让调出部队开赴到更远的战区,即便是蒋介石也不好意思开这个口。

    但对武器装备和其他方面还是可以考虑的。

    四战区以前换下来的武器装备基本都处理完了,但后来历次对日作战的缴获存量还很大。

    于是就答应以优惠的价格一次性转交给军政部十万零三千支步枪、五千支手枪、七千五百挺轻重机枪、一千二百具掷弹筒、二百五十门迫击炮以及一千五百万发子弹等大批武器弹药,所需一千四百多万款项分两年付清。

    与一些有支付能力的非嫡系部队则另有交易。

    除了留作地方警卫队和初级训练所用之外,这一下把四战区的旧家底差不多都清空了。

    此外四战区还将在一年内再陆续向军事委员会提供六个师的新式步兵装备和弹药,以及五百部阵地电台,并为换装部队派遣教官。

    青霉素的供应量也扩大了一倍,同时被允许用于疾病治疗。不过必须严格控制登记,而且只能在医院进行注射。

    会议期间,蒋介石对谢昌云在战略问题上少言寡语的姿态感到很满意。

    他知道谢昌云是一个战略眼光和思维能力极强的人,这方面他与谢昌云多次探讨过,现在形成的一些观点还是从谢昌云那里得来的,如果谢昌云开口发表见解,自己搞不好就要沦为陪衬了,如果出现这样局面,领袖和统帅的威严何在?

    虽然是极为欣赏谢昌云,但蒋介石也并不是对他完全放心,特别还涉及到粤系。

    于是蒋介石便接着军事机构调整之机耍了一些手腕。

    最主要的就是,一方面将李宗仁的五战区的辖区缩小,使其偏居在鄂北、鄂西北、川陕鄂一带,而无一个完整省份。但另一方面,又设立了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任命白崇禧任主任,统一指挥长江以南各战区的军事行动,同时又将损失过半的桂系第十六集团军调回广西进行补充休整。

    行营的实际作用虽然极为有限,但名义上毕竟是战区在的作战行动方面的上级机构,

    蒋介石这一招明显是在抑制住了桂系在内地的扩张之后,又反过来想利用桂系的力量来制约粤系。

    而陈济棠和谢昌云该开会就开会、该逛风景就逛风景、请客拜访照样不断,中间谢昌云还借一个休会日陪着周恩来和叶剑英在广州住了一天一夜,返回时在赣州降落停了两个小时,根本就没把蒋介石的计策当作一回事。

    不过实际上谢昌云一直留意着会议间的情况变化。

    不过实际上谢昌云一直留意着会议间的情况变化。

    当得知军事委员会决定成立一个苏鲁战区,负责统一指挥山东与苏北作战,由于学忠出任总司令的消息后,谢昌云便主动找到了于学忠。

第二三四章招揽() 
在于学忠住处,谢昌云首先对他荣升苏鲁战区总司令表示了祝贺,接着便提出希望于学忠在率队进入苏鲁一带时,能帮助携带一批专门转给八路军三四三旅的武器装备,其中日式装备的数量是步枪两千支,轻重机枪一百挺、掷弹筒五十具、子弹五十万发、手榴弹五千颗。掷弹筒专用弹一千枚。

    另有国产手榴弹一万五千颗、军用炸药两千斤、火箭筒二十具、火箭弹一千枚、西药一批。

    于学忠听了不禁吓了一跳,“谢长官,这么多?这差不多快是日军一个联队的装备了呀!”

    谢昌云道:“三四三旅是我在红军时候的老部队,我弟弟现在还在那里当连长,他们正在鲁南一地敌后活动,要不是怕弹药补充困难,我恨不得全给他们换了新装备。对了,还有电台、发电机和电池也帮我带一批去。我把这些武器装备想办法送到大别山,剩下一段就要麻烦于总司令了,步枪和机枪路上你们也可以拿着用,只要到地方如数交给三四三旅就可以。为了不让于总司令白帮忙,我另外送给于总司令五千支青霉素和五万法币做酬劳。于总司令看怎么样?”

    于学忠赶紧摆手道:“谢长官不忘旧情令人感动!东西我保证送到,药品我也收下,但钱就免了!谢长官为我们东北军出过那么多力,华中两仗二一七师和二一八师更是大涨了我们东北军的志气,我做这点事那里还敢要酬劳?”

    谢昌云道:“那就不算酬劳好了,再加五万,就当做我对你们长途挺进敌后的一点慰问,其他部队也有接受过类似的款项,所以于总司令就不要再客气了!”

    听谢昌云这样一说,于学忠也不好再推却,于是道:“好,那我就承谢长官的美意了!谢长官的弟弟叫什么名字?以后有机会我去看看他。”

    谢昌云道:“他叫谢昌华,在六八五团,哪个连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们兄弟俩的长相相近,一看就知道了。前年平型关那一仗,他一个人就报销了好几个鬼子。听说去年在晋东南,他带一个连打伏击,一下就干掉了日军一个小队。”

    一说到弟弟,谢昌云就有些收不住嘴了。

    于学忠笑道:“猜得出来,谢连长一定也是英俊威武。可惜是在那边,要不然就前途无量了!”

    谢昌云道:“只要是抗日,在哪边都有发展前途,昌华两年多前还是一个士兵,现在不也干到八路军主力部队的连长了?这么发展下去,我估计过几年当个团长应该没有问题。”

    听到这里于学忠神的神情猛得暗淡了下来,“在西北的时候,红军只有几万人,可短短两年时间,听说八路军已经发展到了三十万左右,而且还有自己的根据地。再看我们东北军,当初在西北就有二十多万,打了一年多抗战,新一军那两个师不算,其他满打满算也就只剩下了十二三万了,其中还至少有三成是在各地补充的新兵,有的部队连番号都被取消了。不瞒谢长官,这次之所以主动接下了苏鲁战区这个谁都不想接的苦差,一方面是为了显示东北军的抗战决心,一方面也是怕部队在其他战区慢慢被拆散了,想寻找一个长期的落脚之地。张副司令(张学良)把东北军委托给我,我怎么也得保留下一些底子将来打回东北去。”

    谢昌云道:“东北军的境遇确实堪忧。西安事变前后西北局势复杂,我也不便向张副司令多做承诺,只得在局面稳定之后安置了一些东北军官兵和流亡难民。说起来也有些对不住张副司令。于总司令如果信得过,四战区可以做你的坚强后方,有什么困难就尽管明言,只要不是打内战,我一定全力支持。”

    于学忠犹如回光返照,情不自禁的伸出手握住谢昌云的手道:“二一七师和二一八师就是最好例证、还有赣州的二十多万流亡百姓和学生在那里安居乐业,如不相信谢长官,就无再可信之人了。我原来是有心但不敢提起,谢长官既然不嫌弃,我一定告知东北军众位袍泽,今后就全仰仗谢长官的关照了!”

    谢昌云道:“于总司令过誉了!你主动要求去苏鲁是走了一步好棋。其实全面分析一下,东北军有两个较有利的发展地带,一个是山东,另一个就是绥察地区。这两处邻近东北,居民血统上又与东北有亲缘关系,只要有坚定抗战的决心,再辅以稳定的经济来源,屯兵于这两处,近者可保存东北军血脉,远者可作为反攻东北的基地,不管是对近期还是长远战略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于学忠点头道:“谢长官果然看得很准!何国柱军长的骑二军在绥远一带本来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可就是因为地广人稀和没有外助,给养补充不上、买不起战马也招不起兵,后来不得不撤到了山西。我考虑的首选落脚之处是沂蒙山,但所最担心的也是长期的给养问题。”

    谢昌云道:“可以让何军长仿效你的方式,主动要求回到绥远开展敌后作战,这个不需要军事委员会批准,只要二战区同意就可以,阎锡山应该不会阻拦。骑二军现在在晋西北,只要他们自己内部的意见统一了,我马上就可以通过陕北给他们进行补充,以后的持续保障所缺都由我负责解决。请于总司令转告何军长,让他尽快和我沟通联系。于总司令你这里我也马上也给你准备一套密码。这两天我们都再考虑一下,尽快商定一个详细方案出来,于总司令有什么需求尽管提出。”

    “好!我就不客气了!”

    谢昌云离开之后,于学忠心中的起伏许久没有平静下来。

    九一八之后东北军多年飘零,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强大的后盾以及明确的出路,怎能不让于学忠如释重负。

    而谢昌云在利用东北军的问题上曾犹豫再三,主要是担心将来张学良万一获释,能否与自己同心,因此把对东北军的支持控制在了一定的程度上。

    但他最后判断即便将来蒋介石有可能会利用张学良来牵制自已,但张学良最大的可能就是选择中立立场,而且几年以后东北军也被自己控制差不多了,所以大可不必过于谨慎。

    而对于西北军,谢昌云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

    前世谢昌云是不清楚,可今世才了解到本来蒋介石不得已而准备放杨虎城一马,但谁知杨虎城在被迫出洋考察期间,竟公开发表了很多攻击谩骂蒋介石的话,结果回来之后就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