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支点-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司令,华中日军航空兵的情况掌握的怎么样了?”谢昌云又向黄光锐问道。
黄光锐道:“根据战区情报处和我们空中侦察的情况,日军部署在武汉、鄂东南、九江以及合肥以南的作战飞机共有一百五十到一百八十架之间,此外部署在华东的远程攻击机还有约四十多架,整个配置为前轻后重。钟处长,你把详细情况向谢长官报告一下。”
华南空军的作战处长立刻起身走到了地图前,凭着记忆将有关日军机场的位置和飞机数量一一点明。
“谢长官,日军为了防范我们的空中打击,在靠近战线的地区只配置了少量的战斗机,主力机群都放在了纵深,而且加强了地面预警和防空力量,有的机场还建在了居民比较集中的地方,我们要想对他们的机场动手很难取得较大战果,只有在战场上空和他们进行较量。”
在作战处长汇报完毕后,黄光锐又做了补充。
“日军装甲战车和火炮的情况进一步核实了没有?”
战区情报处主官作战情报的副处长起身道:“日军这次几乎集中了华东和华中地区的所有八九式中型战车,数量约为八十辆左右。包括其它型号战车,数量在一百六十辆左右。在火炮方面,至少发现了日军五个独立炮兵联队的番号,一个为一五零毫米,两个为一二零毫米,两个为一零五毫米。含各师团和旅团的炮兵,日军七十五毫米以上火炮超过三百门。”
“参谋长,你们对赣北方向的敌情做了哪些判断?”
战区参谋长道:“根据日军的兵力及装备情况,我们判断日军进攻南昌已不可避免,而且做好了以攻坚手段夺取南昌的准备。对日军的进攻方向,我们判断有三个。第一是东线,以少量兵力经鄱阳湖水路迂回南昌东侧,但由于地形限制,这一路应该是佯动,以牵制我军为目的;第二个是中路沿南浔线南下,这是进攻南昌的最佳路线,应为日军的主攻方向;第三是西线,此为日军比选择的方向,一来可以清除我军对南浔线其侧翼的威胁,二来可以与中路配合、合围南浔线我军主力,三来如果再这个方向突破了我军防御,即可渡过赣江,从西面和南面攻取南昌。所以,中路和西路或可同时被日军选作重点攻击方向。”
“推演结果如何?”
“虽然九战区原来在赣北部署了二十七个师,近期又增加到了三十三个,但我们推演的结果是如无我们四战区配合,九战区将阻挡不住日军在赣江以西方向的进攻。其防御的最佳方案是利用赣江上只有一座桥梁、日军大型舰船又无法经鄱阳湖驶入赣江的条件,在赣江以北以少部兵力迟滞日军,而将主力集中于以南昌为中心、沿赣江东岸建立的坚固防线上,或可隔江与日军形成对峙。此外我们还做了一些战略上的分析。”
“请讲!”
“我们认为日军此次进攻南昌,最担心的就是我们第四战区的介入,因此日军有可能会采取两个策略。一是在发动对南昌进攻的同时,在广州周边、福建沿海、浙江西部对我军防线采取一些攻势以牵制我们;二是利用我们迟疑的时机在速战速决夺取南昌,这与日军集结了大量装甲和火炮的情况是相一致的。”
“分析的很有道理,各位辛苦了!现在我谈谈我的设想。第一,对日军为配合进攻南昌所做出的各种佯动,我们处做好日军在浙西真打的预防之外,其他方面不必过多理会。第二,对南昌和浙赣线方向,我们要拟定在赣江以西协助九战区阻敌、以我为主坚守南昌、在南昌以南至浙赣线以北与日军交战这三种作战方案。第三,要考虑日军可能采取装甲集群突击、摩托化步兵伴随的战术手段,准备对日军装甲部队实行空中和地面的联合打击,甚至包括装甲与装甲的较量。这方面我们不惜付出一些代价,也要取得装甲对抗的实战经验。三十二集团军独立一师、新二军装甲师坦克团、战区第一装甲旅、第三炮兵旅即日开赴樟树以北地区,归浙赣线前敌指挥部序列。这次日军既然集结了这么多的重炮和战车,我们不管执行哪一种作战方案,都必须对日军的装甲和重炮兵给予毁灭性打击。部队调动命令马上下达,明天十二点之前拿出第一项作战方案,通知余副长官、蔡副长官、李总指挥和前敌指挥部参谋长,明天下午十四点之前赶到战区开会。”
第二六三章这么会这样()
作战会议结束后,谢昌云又把黄光锐和他的作战处长单独留下,并让人通知战区装甲兵处和炮兵处的处长也一起到他的办公室来。
“黄司令,陈纳德什么时候可以从美国回来?”谢昌云边往办公室走边问道。
陈纳德是元月上旬率一个技术小组,代表谢昌云和华南空军前往美国参加新型战斗机论证,并兼有与美国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交流对日作战经验的任务的。
“这犟家伙还有六天才能启程,算上路程十天可以回来!陈长官等他有事?”黄光锐对陈纳德的敬业精神很欣赏,但对他的倔犟却一直耿耿于怀。
谢昌云道:“没什么大事,等他回来再说吧!机载火箭弹现在的储存量达到多少了?”
黄光锐道:“只有一千六百多枚。没有专门的生产线,主要靠人工制作,一天只能生产不到三十枚。”
谢昌云道:“这次如果能用就把它差不多都用了。这本来就是个试验,等看完实战效果之后再确定是否上生产线。”
说话间进了两个人办公室外间,炮兵处长和装甲处长也小随即赶到了。都知道谢长官今天回来要开会,长官部各处的负责人都在办公室静候没敢外出。
“几位请坐!”谢昌云说完自己先坐了下来。
别看黄光锐是中将,还是中央空军的副总司令,和谢昌云说话也不怎么在乎,但官阶顺序却不敢乱套,谢昌云没有坐下之前他绝不敢先落座。而那两个少将处长和一个上校处长,更是要得到谢昌云的指示才能坐下。
“今天请几位来是要向你们布置打击日军装甲部队的有关事项。”。谢昌云首先向两名刚才没有参加作战会议的处长介绍了日军对南昌的战役企图、以及日军的装备配置情况。
见两名处长做完记录后,谢昌云又道:“日军两年多来屡次遭受我们装甲突击战术的打击,去年在诺门坎又领教了苏军同样的战术,肯定已经敏感的察觉到了这代表着一直新型战术理论的兴起,在这方面肯定也做过深入研究。这次日军在赣北集中了以八九式中型战车为主的空前的装甲兵力,我判断他们很有可能会改变原来将装甲战车平均配置的习惯做法,而采用集中装甲战车、车载步兵和汽车牵引火炮进行快速突击的战术。日军的装甲车辆有限,这样的战役组成不会很多,所以我们一定要格外珍惜这个打击装甲集群的实战机会,炮兵、装甲兵、空军都要上,而且要协同行动。这方面的理论课你们都学过,具体的远程、中程、近距离怎么样布置我就不多说了。我要强调的是技术和战术上的准备要充分,要把各个环节考虑细致,而且要各军兵种互相兼顾,不要一打起来就收不住。新六军组建时间晚,装甲和炮兵力量相对较弱,我已经决定将新二军坦克团、战区装甲一旅和炮二旅调往浙赣线,根据已有兵力配置你们先在一起商议各大概,十八点之前把总体方案报作战处,然后再开始细致准备,此外空军还要抓紧演练对日军重炮集群的打击。几位还有什么不确定地方?”
装甲兵处长道:“谢长官,新二军装甲师坦克团已更换了二型坦克,但新六军和独立三师还是在使用一型坦克,装备的四十毫米火炮在射程和威力上难与八九式的五十七毫米火炮抗衡,是否可以考虑这次对抗日军的装甲集群就不必动用一型坦克了?”
谢昌云道:“一型坦克还是要用,可以以二型为主、一型为辅。二型坦克虽然威力强大,但重量也相对增加了不少。根据我国的道路条件和日军的装备情况,在国内战场上使用一型坦克是比较经济的方案,所以一型坦克将会不断改造、长期使用。我们的一型坦克虽然主炮弱于八九式,但在速度、机动性、通讯联络、防护性能方面都要优于八九式,所以必须通过实战总结出一套利用一型坦克的优势克制日军八九式及同类战车的办法来。战区作战计划制定以后,你们要马上深入到前线部队里去。”
炮兵处长接着问道:“谢长官,我们的两台一百二十毫米自行多管火箭炮正在调试,可否拉上去试一试?”
谢昌云略想了一下道:“暂时不必了,火箭炮的效果在试验场里也可以获得,两台火箭炮密度不够,没有必要为了打得好看就把我们的家底全亮出来,以后有的是使用机会。不过各种测试不能放松,主要数据确定之后作为和美国的技术交换项目。”
又说了几个问题之后,黄光锐等就另找地方制定计划去了。
谢昌云刚进到办公室里间灌了几口凉茶,王秋就进来告诉战区秘书处的副处长来了。
除了王秋兼做一些内勤之外,战区长官部为谢昌云直接服务的还有三个人。一个是负责勤杂的副官李廷秀,一个是负责军事的作战参谋,还有一个就是负责综合事务的秘书处的这名副处长了。不过参谋和副处长平日都在各自的部门,未经李廷秀或王秋的通报和谢昌云的获准,也不能随便进出谢昌云的办公室。
而李廷秀和王秋也是有区别的。王秋可以连门都不敲就直接进来,但李廷秀却要按规矩在门外先报告才能开门进来。
副处长给谢昌云送来了好几份急待他审阅签字的公文,谢昌云初略浏览了一遍就把大部公文都签了,并确定了新晋升的一个处长和一个副师长的接见谈话时间,然后唯独留下了战区第二季度的经费预算表。
虽然经费的预算和使用方面一直没有出现较大的问题,但一个季度至少是近六千万以上的正常开销、另有数百万的特别项目费,还是让谢昌云也不敢大意,每每审核都十分认真,并且还要不间断的唤人来核对和商议。
虽然不可能事无巨细、但一大摊子从作战到管理的大事也不少,一个战区的代理司令长官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谢昌云刚把预算表及附件装进公文包准备带回家晚上看,战区情报处长又找来了,而且脸色显得十分忧心忡忡。
“报告谢长官,最近共产党在战区的秘密活动频繁,重点是粤北、湘南和和琼崖,在赣南和闽西也有迹象,据我们掌握的情报,他们已经在三十多个县建立了地下组织,并且涉及到了军队里。长官你看这件事怎么处理?”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谢昌云心猛的中一顿。
共产党人员进出四战区不受限制,还可以在四战区公开发行新华日报,但不得建立组织和发展党员,这是谢昌云与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协商好了的,目的在于不激起四战区上层内部对共产党的不满,使谢昌云能够理直气壮的给共产党与军事及经济方面的支持,并且避免国民党中统和军统势力趁机公开介入四战区
之前共产党在四战区虽有一些不公开的活动,但并没有扩大的迹象,所以谢昌云就容忍了下来,没有让情报处采取行动。
“这种情况你们发现多长时间了?”谢昌云皱着眉头向情报处长问道。
“主要还是从去年九十月份开始的,今年呈加剧趋势,而且这只是我们确切掌握的情况,实际规模肯定还要大一些。目前人数虽然不是很多,但从省委、中心县委到区委的组织系统都很完整。”
“共产党的广东省委不是转移到香港去了吗?难道又回来了?”
“没有。香港的省委还在,这边是另外有一个湘粤赣边省委和一个粤闽赣边省委,分别负责两大块区域的活动,里面都有我们的内线。”
“这两个机构都在什么地方、负责人是谁?”
“湘粤赣边省委机构在新四军韶关办事处,负责人是他们的办事处主任。闽粤赣省委机构设在漳州一家南洋华侨开办的货栈,负责人的公开身份是掌柜,是由新四军派过来的。”
“新四军韶关办事处不是归赣州办事处管吗?我姐姐参加了省委组织没有?”
“谢副主任肯定没有参加,但估计或多或少会有所察觉。”。
“中统和军统对这些情况了解多少?”
“他们知道四战区有共产党组织存在,但详细情况并不掌握,不过时间一长就难说了!谢长官,毛泽东正在这里,是否能与他提一下这件事情,否则发展下去对长官很不利。”
这的确是让谢昌云相当伤脑筋的一个问题。
别看对毛泽东来访以礼相待,但由于对共产党土地和财产政策的恐惧心理,粤系各级对共产党渗透的防范甚至比对蒋介石的防范更胜一筹。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当,谢昌云在四战区的威信就会受到严重削弱,虽然不至于公开翻脸,但彼此的隔阂肯定是有了。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谢昌云也不能因这件事让蒋介石抓住把柄,更不能与共产党造成对立。
谢昌云解开领扣在办公室里来回走动了一阵,然后停下来道:“最终怎么处理我再考虑一下,但是你们也不能一点动作都没有。你们在两个地方各选择共产党一个县委级的负责人,找一点其他方面的借口把他关起来,不审不问、也不准对外接触,一方面看看共产党方面的反应,一方面以后也可以对各方有所交代。哦!行动时间要放在毛泽东离开广东之后。”
“是!长官,我马上就着手安排。”见谢昌云同意适当采取行动,并且也没有追究拖延报告的责任,情报处长终于松了一口气下来。
情报处长这种心态,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粤系以及陆续投奔谢昌云的那些势力的态度。如果谢昌云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他们就会紧密跟随,但如果谢昌云全面依附于国共任何一方,都会让他们感到失望。
情报处长离去之后,谢昌云全无了处理其他事情的心情,甚至连叫联勤司令王相礼来的计划也放弃了,一门心思的考虑起怎么样稳妥处理共产党在四战区建立秘密组织这件事。
向毛泽东报告?时机上显然不妥,会使自己邀请毛泽东赴广东的动机染上其它色彩。
不与中共打招呼就全面行动?更是不可能的了!那样无疑对外昭示自己与共产党往来的底线,也会相对削弱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
但如果与中共打了招呼,万一中共要固执所为,接下来自己也不好做出选择了!
这到底是中共中央的决策呢?还是南方局的决定?或是以有限的行动对自己政治态度的一个试探?
“哎!看来很多事情并不能完全如自己所愿呀!还是先从周恩来那里做些了解,也好前后留下余地。不过既然要留有余地,这事自己最好不要直接出面,而且每特殊情况也不便去重庆,得有一个人代表自己去与周恩来联系。派谁呢对了!美人姐姐最合适!就这么定了,等毛主席离开之后就让她到重庆走一趟。”
虽然没有寻求到根本的解决途径,但是毕竟理出来了一个头绪,谢昌云的心情也随之轻松了一些,看看手表还不到五点半,六点一刻陪毛泽东出发去参加广东省参议会的欢迎晚宴,现在还有不长不短的一点时间,办哪一件事呢?
“这次的对手还是日军第十一军,前两人司令官都被自己挑下了马,现任司令官是园部和一郎。这个人没什么名气,在日军高级指挥官里属于中庸平稳之辈,从去年九十月鄂南的作战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怎么会突然改变了性格呢?”谢昌云的脑筋很快就转到了作战方面。
于是谢昌云走到了文件柜前,从里面找出园部和一郎那份的资料,坐在椅子上仔细阅了看起来,越看越觉得有些奇怪。
“园部和一郎近几年既没有与德军交流的记录,也没有与我军装甲集团遭遇的实战经历,他原来担任过师团长的第七师团去年倒是在诺门坎与苏军交过手,但那时他已经离开第七师团有一年多了。”
凭借园部和一郎的思想和经历,他应该组织不起来这样规模的装甲突击战役来。
“难道园部和一郎的背后还有人?会不会是冈村宁次又回来了?”
冈村宁次是谢昌云第一个能想到的人。
一个具有战略头脑和先进军事思想、而且吃过败仗的人,只要获得了重整旗鼓的机会,将是最难对付的。
想到这里,谢昌云拿起了电话,“要情报处。曾处长吗?我是谢昌云,你马上布置下去,查一查冈村宁次近期的迹象,重点是在华中或华东地区他最近有没有露过面,有结果马上报告我!”
放下电话,谢昌云半靠在座椅上又思考了起来。
过了一会,王秋挎着挎包走进了办公室,不吭声的就收拾起了桌子上的文件。
谢昌云再一看表,十八点差三分,该回住处去接毛泽东了!
看着王秋把文件收到了柜子里,谢昌云便站起身将剩下的凉茶一饮而尽,然后跟着王秋出了办公室。
四名卫士这时已经站在了门外。
“这丫头,做事情不显山不漏水,一切都安排的好好的!”
从侧门一走进竹林十号的院子,谢昌云就把王秋的手给拉住了。
第二六四章很有必要()
毛泽东上午参观了韶关市立第一医院,午饭后休息了两个半小时,便前往距竹林十号不远的一个山庄,与先期到广东的中共其他人员会面并听取汇报。林伯渠、高岗、吴玉章、毛泽民等都先后谈了在广东参观的感想,随后又对以后三天的参观考察进行了分工。
毛泽东在会上强调道:“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来这里看看繁荣景象吗?不是;是来这里看看他们的工业有多大规模、粮食产量有多高吗?也不是;是来对别人表示羡慕的吗?更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他们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些发展,站在我们共产党员的基本立场上,从中总结出哪些做法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是有利的,哪些是我们不能采用的。同志们在外面要多看多问,对广东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但是不要轻易发表我们的观点和进行评论,有什么话可以回来再讲,可以放开了讲。”
毛泽东这一段话,为这次的参观考察定下了基调。
晚上的欢迎宴会虽然是由广东省参议会的名义举办的,但实际上却是最高规格,而且规模很大,陈济棠、林云陔、以及四战区政治部主任、广东省府厅长以上官员都出席了宴会,谢昌云更不用说了,是必到的核心级人物之一。
陈济棠和林云陔其中一人不来,都不会引起多大惊奇,但谢昌云如果不出席,便立刻就会引来众多无端的猜测。
而且那些高官及名流的女眷们,主要还是奔着能欣赏到谢昌云与何欣怡这一对绝妙组合的风采而来的。
由于有陈济棠夫妇和林云陔出席,所以谢昌云主动的把自己放到了次要陪同的位置,席间多是与秦邦宪等在一起交谈,并亲自为年过六旬的吴玉章扶椅落座,还尊敬的为吴玉章和林伯渠斟酒并离座敬酒。俊朗之中体现的温文尔雅的气质,让那些太太小姐简直都看得入迷了!
虽然是高规格的宴会,但仅是体现在场面上,席间的菜肴实际并不丰盛,只有三道主菜、四道辅菜、一道汤、一道咸点、一道甜点和一份水果拼盘,但这已经是广东的最高标准了。
毛泽东在席间发表了讲话,除了向广东和四战区的接待表示感谢外,更多的是回顾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在广东的经历,并高度评价了广东近年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以及为抗战所做出的贡献,其中还特别赞赏了南华公司与陕甘宁边区的有效合作,并邀请广东各界人士到陕甘宁参观访问。
宴会结束回到住处,谢昌云专门向毛泽东介绍了南昌方向的敌我态势、以及四战区预定的部署,然后又到楼下客厅里陪贺子珍和贺怡说了一会儿话,这才回到书房审阅起了白天没有来得及看的那份季度预算方案。
谢昌云刚看了一会儿,就接到了陈绪打进来的一个电话。
“我说谢长官,你是不是把我给忘记了!”看来陈绪对没有把他调到浙赣线前敌指挥部感到十分不满。
谢昌云道:“陈绪,你挺能干的,战果一个接一个。听说你们王雨珠又快生了,让你闲些天回来陪陪她还不好?”
陈绪道:“那是另外一回事,不要扯到一起。一年多没打仗,我的手都痒了!”
谢昌云道:“我也没有时间跟你磨,你现在是在韶关还是在部队?”
陈绪道:“我正在韶关休假,长官是不是要找我有训示?”
谢昌云道:“是你老丈人给你透露消息了吧?你要不拍影响休假,明天下午三点钟就到长官部来一趟让我训示一遍。”
“是!谢谢长官关照!”
谢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