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支点-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众人都没有意见,谢昌云便做了进一步的详尽部署,主要突出了围点打援方面的部署和强调了三个战区之间以及空中与地面的协调,并规定后备兵力不得轻易调往前线,以保证作战主力部队能够获得充足的供给补充,如有擅自调用部队,将对有关战区停止一切美援物资的拨给、并停止附加阵亡伤残抚恤金的发放。
拨给军政部的美国军援物资虽然是有规定数量,但如果被谢昌云抓住使用不当的把柄,他发一句话就可以掐断供应,这一点连蒋介石都拿他没办法。而三战区和九战区的附加抚恤基金则是掌握在何欣怡和何雅君的手中,除了各部的缴获变卖之外,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兴华公司的筹资和运作增值,目前已经发放了一千六百多万,深得前线官兵的拥护,旁人更是无权干预。
抓住了这两项,谢昌云就等于捏住了几个战区的命门,同时也给了几个战区开脱各种外界干扰的借口。
见最倚重的将领都一边倒的服从了谢昌云,蒋介石最后带着复杂的心情,宣布了由谢昌云直接协调调度华东军事的决定。
事后,蒋介石单独留下了顾祝同和薛岳,向他们征询第三和第六战区脱离韶关行营管辖的可能性。
顾祝同和薛岳都是人精,立刻表示他们本人一切都服从委员长的安排,只是怕部下会有所抵触。
谢昌云给第三和第六战区原有部队的补贴每月都分别在百万以上,官兵的生活待遇比其他战区部队高出一截,训练耗费的弹药、各种装具也充足供应,这个热灶千万撤不得火。
蒋介石哪会不明白顾祝同和薛岳的弦外之音,于是便解释道:“这件事是昌云自己提出来的,我并没有表示同意,此事到此为止,不必再议了。”
经过这番周折,蒋介石发现自己不但打仗离不开谢昌云,就连谢昌云对自己嫡系部队的影响也无法控制了。
“福兮祸兮?”
蒋介石又一次想起了这个在自己脑海中徘徊数年而没有能够作出结论的问题。
第四六七章重磅炸弹()
而接下来的事情更让蒋介石迷惑了。
本来开完了军事会议谢昌云就准备离开庐山,可是宋美龄却要谢昌云再多留一天陪她在庐山逛逛,谢昌云没有犹豫便答应了下来,第二天起了个大早陪着宋美龄到含鄱口看了日出,然后又在几个风景点游玩了一整天,连午饭都是带了熟食在外面野餐,从宛如一家的亲近程度和宋美龄上山以来少有的开心上,丝毫看不出谢昌云会对蒋介石有什么不利企图。
在庐山住了四天,谢昌云便返回了郑县,一到指挥部的办公楼,便从温妮那里获得了史迪威刚晋升为陆军上将、并已在返回中国战区的途中的消息。
谢昌云估计史迪威回来最大的可能恐怕是来告别的,之后就会出任美军集团军一级的指挥官,这是马歇尔已经为史迪威计划好的路。
毕竟能够担任美国军队的指挥官,在美国人的眼里要比担任一个联合战区的参谋长更显重要。
而且战区对日作战的最后计划已经制定完毕,以浙江为基地轰炸日本的美国远程轰炸机也开始向琉球转移,在中国战区的美国军官的主要任务就剩下了美援物资的调度监管和情报收集了,如果让史迪威担任这些工作显然是大材小用。
于是谢昌云就向温妮试探的问道:“约瑟夫可能要走了,你打算怎么办?是留在这里还是跟他回国?”
温妮道:“谢,我的使命不是跟随约瑟夫,是要跟随你到战争结束。”
温妮这句话让谢昌云证实了以前所做的猜测,温妮的身份可能不一般,十有八九是美国方面为了对自己进行全面观察而布下的眼线,连史迪威也不一定会知道。
“果然不辱使命,对我了解的实在够彻底了的,不知做爱的情节她会不会报告上去?”
谢昌云心里这样想着,但并没有对温妮产生反感,反而倒因为温妮暂不会离开而赶到了欣慰,不一会儿就与温妮疯狂的缠绵了起来。
在温妮健壮和充满弹性的身体上尽情的冲撞、丝毫不用怜香惜玉,已经成了谢昌云生活的一部分,每次发泄过后,他都会获得一种如同完成了一次体育锻炼般的轻快的感觉。
一天后,领子上镶有四颗星的史迪威来到了郑县,果然是一见面就对谢昌云道:“谢,我马上要回国到陆军部报到去了,飞机在这里等我,后天就要离开这里。”
谢昌云道:“准备担任什么新职务?”
史迪威道:“如果不发生以外,应该是第十集团军司令官,回国以后才能正式确定。”
谢昌云道:“约瑟夫,祝贺你如愿以偿!不过说实在的,我真有些舍不得让你走,你看,这里的参谋长办公室都在给你留着。”
史迪威道:“谢,我相信你是真心的,我也舍不得离开你和中国。不过我相信要不了几个月我们还会见面的,我有可能还会在你的指挥下在日本本土作战。”
谢昌云道:“以后归以后的事,就是不在一起作战我也会找机会去看你。我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样好好的为你送行。要不你跟我回韶关一趟,我给你开一场告别音乐会和舞会。”
史迪威赶紧摆手道:“不必了不必了!这里我有些事情要交接,之后还要去向蒋委员长和蒋夫人辞行,没有那么多时间了。”
谢昌云道:“我刚从庐山回来,可不好陪你再去了,就在这里给你送行吧!对了,你要离开中国,国民政府肯定会给你授勋,青天白日勋章应该没问题,你把我这枚勋章先拿走,你的那枚我留下,也好相互做个纪念。另外我再召一些人来在一起热闹热闹。”
史迪威道:“我很愿意接受你的勋章。时间就只有今天和明天,你看着办吧?”
谢昌云又道:“会是谁来接任你的职务?”
史迪威道:“现在还不清楚,如果有人接替的话,我想应该会在美国见到他。而且这个人选也不是美国能够单独决定的,还必须经过蒋介石委员长和你的同意。”
谢昌云道:“既然这样,请你转告马歇尔将军,我希望能派一个没有政治偏见的人来。好了约瑟夫,你先去见你的同胞们,我来安排其他的事。”
等史迪威离开之后,谢昌云就一串的电报和电话打了出去,通知了陈济棠、于汉谋、李汉魂、廖广泽、蔡南、黄光锐、李一权、陈纳德、陈时骥等,今天或明天中午前都赶到郑县来为史迪威送行。
个人感情不说,史迪威就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两年多来,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中国抗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四战区从中受惠更是不小,完全值得谢昌云这么兴师动众。
送走了史迪威,谢昌云在郑县又处理了几天杂务,然后就来到了胶东的威海。
第八战区在辽东和朝鲜半岛登陆确定于七月十六日同时进行,谢昌云到达烟台的时间是七月九日,距登陆正好还有一个星期。
由于美军在冲绳登陆时投入了大量的运输船、登陆舰和登陆艇,再加上从山东本地征集的船只,所以这次的登陆准备并没有非太大的力和太多的时间,仅用了大半个月,就把登陆所需的舰船基本都调齐了,足够一次运载四个重装师和供两个师抢滩。
而烟台和威海这两处出发地距辽东和朝鲜半岛的距离又很近,相隔两天两夜就可以再将第二批部队运过去,这让谢昌云不用再为兵力投送的问题而操心了,来到烟台之后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视察和了解部队状态和战术方面的准备以及与盟军海军的协调方面。
尽管经历了多次大战,但对这次最终投送兵力将达到四十多万、事关战后亚洲和世界格局的大规模登陆战役,谢昌云心中的亢奋还是难以抑制,人就像上足了发条似的一天到晚连轴转,每天的睡眠超不过六小时,把一帮随从和卫士折腾的暗自叫苦不迭。
就在登陆战役开始在即的时候,另一场政治战役抢先发起了。
七月十一日,广东省参议会通过了广东省终止限制异党活动办法案,并将这一提案和相关决议提交给了国民政府和国民参政会。
这是一个足以让整个中国政坛都感到了颤动的重磅炸弹,在已经是波澜不断的湖水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国民党在中国实行一党独大的训政统治、以国民党代表大会代行国民代表大会职权已有十余年,并借抗战需统一军政之机,以国民党的名义颁布了以压制共产党为主的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及相关条例,虽然对抗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使得中国的民主运动和宪政运动收到了阻碍。随着抗战形势转入全面反攻阶段,各党派和知识界、经济界、文化界人士对此已开始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曾在国民参政会多次提出提案,要求国民党取消或放宽对其他党派获动的限制,并放宽对新闻宣传的管制,以及尽快结束训政实行宪政。
对这些呼吁,国民党要么是不予理睬、要么是推脱抗战胜利之后再予以考虑,而仍继续推行其独裁统治。
现在广东直接以地方正式法案的形式宣布废除国民党的有关条例,无疑是以法权对国民党专制的训政体制的一个挑战,其涉及程度远超出了以往的参政会和民间团体的制宪活动,众多参政员和党派团体都纷纷表示支持,共产党参政员联名了几十位参政员,向国民参政会提交了要求将广东参议会决议扩大到全国执行的提案。
七月十二日至十三日,江西、广西、福建、山东、河南五省和陕甘宁边区、川南行政区的参议会相继发表通告,宣布支持广东省参议会决议。
国民政府一方面宣布广东省参议会决议违反了训政时期临时约法,一方面派出了陈立夫等多名党务大员赶往了韶关,逼迫陈济棠、方鸿进等采取手段取消参议会决议。
对这样严重的问题,蒋介石当然是要找谢昌云的问清楚的,于是很快就把电话打到了烟台。
谢昌云对此是无法全部回避的,于是就道:“这件事我事先知道,但是我无法对广东省参议会进行干预。”
蒋介石道:“你为什么不事先把这个情况报告给国民政府?”
谢昌云道:“我是军人和无党人士,不会做这种事,这个情况应该是由国民党省党部报告。”
蒋介石道:“那你有没有在后面推动此事?”
谢昌云道:“加强议会职权和还政于民一直是我的主张,委员长又不是不清楚这些。虽然广东省参议院的这次决议我并没有实际参与,但是对决议的内容我还是持支持态度,我认为这是中国民主的一个进步。”
蒋介石愤愤喊道:“你们这是胡闹!是破坏统一抗战的局面!昌云,在这件事情上你不要被别人利用了!”
谢昌云平静的回道:“我只以进步与落后为立场选择的依据,不会因其他的原因被人左右。我请问委员长,广东这个提案有何大不可,值得委员长这样大发雷霆?”
蒋介石道:“当然不可!限制异党活动办法是国民党中央全会通过的,是战时的法令,广东这是与中央进行对抗,如不及时加以制止,必回导致全国的再次分裂。”
谢昌云道:“严重不到委员长说的这个程度。广东发来的决议全文我认真看过了,对党派的活动并不是完全没有限制,还是规定了法律许可的范围,特别是不得发动和鼓动以暴力推翻现政府和今后的宪政政府,这一条,就想力求保证国家不再陷于内乱,我认为在现阶段不可能会对抗战产生危害,也不能拿动摇国家根本,完全可以实行。”
蒋介石道:“要改变也是由国家来改变,各省岂能擅作主张?昌云,如果国民政府强制要求广东取消擅自做出的决议,并要求解散广东参议院,你认为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谢昌云道:“全部结果我一时无法都能预测,但其中三点我敢肯定。一个是广东肯定会拒不执行,甚至会为是否执行训政时期临时约法进行公民投票,估计还会蔓延周边几省,那样将会导致一国两制的局面。第二,广东参议院将大幅削减军费支出,不再承担四战区之外的任何军事需用。第三是美英政府肯定会对此进行干预,让委员长履行开罗会议对推动中国民主进程的承诺,如无结果,必会影响美国援助的数量。”
蒋介石沉默了一会儿又道:“你会是什么态度?”
谢昌云道:“一旦华南局势不稳和失去了军费来源,我就只能停止对日作战计划而收兵回营,所以我不赞成任何对广东的强制措施。”
蒋介石道:“昌云,你们这是在逼迫我就范。”
谢昌云道:“委员长言重了。如不是为了国家的前途着想,广东根本就不用采取这个方式,直接把南方几省关起门来独树一帜就可以了。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希望既能够推动民主、促进经济、保证民生,同时又能够维护国家的统一局面,望委员长能够审时度势妥善对待。等我这边战役进展到一定程度后,我会向委员长面陈我的观点。”
蒋介石恨不得现在就把谢昌云叫过来,可是将要开始的登陆战役也非同小可,这时让谢昌云离开,一旦战事有任何不利,这个责任都将有自己来承担,所以蒋介石可不敢下这个命令。
蒋介石认为谢昌云是算好了时间,故意以战事为由来拖延对广东问题的解决。
但是谢昌云不回来,广东的决议问题肯定就得不到解决,陈济棠可是比谢昌云要难缠多了。
蒋介石万般无奈,便极少有的把一肚子的火发到了宋美龄的身上。
“你看,这就是你万般维护的结果。养虎为患,谢昌云现在终于要在政治上和我分道扬镳了!”
宋美龄却不买蒋介石这个帐,这两天发生的事她早就清楚,于是头一扬道:“昌云什么时候又在政治上和你一致过了?他一直不加入国民党,一直和共产党来往密切,这些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维护的是谁?最终还不是为了你。如果不是我在中间维持,昌云能给你弄那多钱来吗?能给你那么多的飞机大炮吗?能与你一起把抗战打到这个时候吗?再有,如果不是昌云,我们现在能在庐山吗?说不定连重庆都呆不住了。如果我们跑到西北去避难,你认为还能回得来吗?以昌云的实力,这大半壁江山还不是唾手可得?所以昌云要的不是这些,你应该很清楚。他有他的治国主张,在经济上军事上不求任何人,身后又有美国人撑腰,你就由着他一些就是了。”
蒋介石道:“都到了这种时候你还护着他。别的事可以由他,这件事却不行。一旦放任,我们国民党多年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
宋美龄道:“你不由着他还能怎么样呢?难道还要让他当第二个张汉卿不成?不说我不同意,恐怕连你那些黄埔学生多半都不会赞成。我现在已经看清楚了,昌云是不想跟你翻脸,一旦真把他逼到了非翻脸的地步,没有什么可以挡得住他的。所以对待昌云你必须克制,最好是让他把想要做的事开诚布公的都说出来,看看他究竟要走到哪一步?”
蒋介石的一通怨气发了出来,心情也稍平静了一些,想想夫人说的也不无道理,现在自己确实拿谢昌云一点办法都没有,而且还要顾忌国际上的态度,所以思量了许久,又与在庐山的张群、陈布雷、陈果夫、邵力子等人做了半天的密商,便决定先将陈立夫等从广东撤回来,对广东参议院决议采取暂不再做任何表态的冷处理方式,一方面静观事态的发展,一方面等待谢昌云过段时间的最后表态。
两天之后,广东省府主席林云陔签发了施行参议会决议的政府令。紧接着,方鸿进辞去了四战区总参议职务并声明退出国民党,宣布组建“中国制宪同盟”。
广东省府很快对“制宪同盟”予以正式登记,随后就有四十多名省参议员和两千多各界人士宣布加入制宪同盟,并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制宪同盟章程,方鸿进当选为制宪同盟全国委员会主席
而谢昌云这时的精力已经全部集中在了即将开始的登陆战役上。
第四六八章两面登陆()
从七月十一日晚开始,七战区数百名特种兵陆续被军舰和潜艇运送到了旅顺和仁川近海,然后乘橡皮艇上岸,向日军浅纵深的各预定目标靠近。
七月十二日,四航司远程轰炸机和美军舰载机对朝鲜半岛西海岸的群山港实施了大规模的轰炸。当天多艘美国扫雷舰在军舰和飞机的护卫下,在朝鲜半岛西海岸多个地点开始了扫雷作业。
当天早上,第五战区以五个摩托化步兵师和两个装甲旅的兵力,向盘锦东南的日军展开了进攻,经过一整天的突击,途中歼灭了三千多日军守备队,包围了日军的一个旅团,并逼近了营口和海城。
七月十三日,中美飞机又对旅顺进行了轰炸,并撒下了大量传单,要求中国居民尽快撤离旅顺。
下午十四点,新一军二一七师和装甲旅攻克海城,歼敌四千余名。
十七点二十,独立三师和二一八师占领营口,歼敌五千余名,并缴获了日军在营口港储备的大量物资。
关东军急忙从辽东半岛各地调遣兵力,准备在大石桥和盖县一带建立防御线,并从辽阳出动了三万部队向海城方向佯动,试图阻止中国军队向辽东半岛的深入。
十四日清晨,多艘盟军军舰出现在旅顺附近海域,对旅顺港和日军要塞进行了炮击之后放下了几十艘登陆艇向海滩逼近。
日军误以为盟军开始了登陆,便立刻以海岸和纵深火力对登陆艇进行了拦阻射击。
哪知这些登陆艇转了一圈之后又返回了舰队停泊处,而那些暴露了的日军炮兵阵地则很快遭到了盟军舰炮和轰炸机的打击。
七月十四日晚,七战区的坦克装甲车、推土机、火炮等重型装备开始装船。
七月十五日中午过后,进攻朝鲜半岛的登陆部队开始登船,登陆船队于下午十六点三十分从威海启航。
三个半小时之后,另一只庞大的登陆船队也驶出烟台港向辽东半岛进发。
七月十六日凌晨两点三十分,一百零六架运输机载着四战区空降旅的三千多名伞兵,在旅顺和仁川的浅纵深八至十二公里的范围内实施了空降,随即就与日军的零散部队发生了交火。
四点钟过后,日军在旅顺、大连和仁川的多处弹药库、指挥机构、隐蔽炮兵阵地受到了中国特种部队的袭击,多处发生剧烈的爆炸,其中在仁川的一个日军联队部被中国特种部队全部歼灭。
四点四十分,两支各有七十艘以上军舰的盟军火力舰队迫近近海,向旅顺和仁川开始了猛烈的炮击,在三十五分钟的炮击过程中,光是向旅顺日军目标发射的炮弹就有两万多发。旅顺港附近以及旅顺和大连之间的一处海滩的日军表面目标几乎全部被摧毁。
五点一刻,随着大批战机的到来,第七战区部队乘坐三十多艘登陆舰和数百艘登陆艇开始了登陆行动。
在这之前,经过了盟军海军的打击,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西海岸的日本海军已经群军覆没,旅顺的日军要塞的重炮也基本被摧毁,加上刚才强大的火力准备和飞机的不断攻击,日军能够威胁登陆艇靠近的火力微乎其微。
而仁川港本来就只有日军一个加强联队在驻守,并且联队部已经被打掉,兵力至少则损三分之一,身后还遭受着中国伞兵的攻击,更是无力进行有规模建制的抵抗。
因此,两处登陆部队很快的抢滩成功,然后迅速向为数不多的日军滩头残余兵力发起了进攻,半个小时之内就将登陆场扩大到了长宽各一千米左右,随着登陆舰上的几十辆坦克装甲车上岸,登陆场就被稳定了下来。
八点整,由于两处的登陆兵力已超过一万,登陆部队便分别旅顺港外围日军高地和仁川港口发起了攻击。
中午时分,仁川港落入中国军队手中,大批的运输舰立刻驶入了港口开始卸下重装备。一些已经腾空了的运输舰和登陆舰则开始向胶东返航,准备装运第二批部队。
旅顺港与仁川港的地势不同,三面均被日军重兵驻守的山峰包围,要夺取港口就必须先拿下这些山峰。
而这些山峰自清朝起就开始按堡垒要塞进行了建筑,后来又经俄国人和日本人的进一步加固,其工事的坚固和完备非同一般,日俄战争时日军为了攻占这些要塞曾付出了十余万伤亡的代价,可见攻取难度之大。
谢昌云才不会拿官兵的血肉之躯去与日军硬拼,而是从对这些山峰的进攻一开始,就频频使用了窒息炸弹、窒息炮弹和凝固汽油弹,只用了不到一千人的伤亡就连续夺占了几处主要山峰,将旅顺港渺于眼下了。
天黑之前,谢昌云闻报首批四个师已经全部登上了辽东和朝鲜半岛,半悬着的心便彻底的放下了。
在空军和海军的支援下,日军没有数倍兵力根本不可能对中国军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