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支点-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登陆场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当天除日军十八师团最后的二千余人之外,日军第六师团所辖全部四个步兵联队共一万八千余人也完成了登陆。
但是,接到侦察报告的谢昌云,对日军的登陆速度还是极不满意,恨不得跑过去帮上一把。
“再给他们一天的时间。命令独立三师和六十六军稳固住阵地,一步也不退了。”
谢昌云又与作战、情报等部门进行了短暂讨论,紧接着又给军事委员会和战区司令部各发了一份电报:“预计到二十三日晚,日军登陆人数可达五万左右。我部拟于二十四日凌晨六时三十分整,对登陆日军发起全面攻击。”
现在除了十二集团军之外,知道“飓风行动”的人至少已有几十个,想要继续保守秘密的难度极大。而超过十万大军、数十家飞机的集结一旦暴露,被日军抢了先机实施空袭、或者是登陆部队马上收缩至舰炮射程之内进行防御,其结果都是十分可怕的。
而且,哪怕延长一天,十二集团军在供给方面也是相当大的压力。
另外根据近几天观察的结果,掩护登陆的日军飞机都是由上海方向飞来的,整个环江苏、淞沪、浙江海域还未发现其任何航空母舰的踪迹,并且日军的战车部队和大部炮兵还未登陆,使得其抵抗中国军队进攻能力也相对的减弱了。
所以,尽管歼敌数字可能低于原来的预想,但谢昌云还是适时的下定了最后决心。
蒋介石很快回电:“照准。”
冯玉祥回电:“淞沪战线我军亦准时行动。”
确定了攻击时间后,谢昌云随后就叫人把史迪威从住处领到了作战室,对着地图和沙盘向他扼要的介绍了“飓风”行动的准备部署情况和目前的敌我态势。
当听到日军已于杭州湾大举登陆,而中国军队则早就判断出了日军动向,并经过近两个月神不知鬼不觉的秘密筹划准备,已即将开始对登陆的数万日军实施歼灭性打击,而十二集团军就是这次战役的主体等一系列情况后,被限制在住处的院落中整整两天的史迪威一扫满腔怨气,立刻提出来他和助理一定要到前线去亲眼目睹这一规模巨大的战斗。
谢昌云则笑着拿过来两份中英文对照的协定道:“武官先生,你们先把这个看了,如果没什么意见就把字签了,我好安排人把你们送到前面去。”
史迪威接过协定一看,里面的内容都是对自己行动和保密方面的限制,更有甚者,还提到了这是美国武官和助理的个人行为,如期间发生任何意外,中国方面一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史迪威晃着手里的纸火冒三丈的问道:““谢将军,如果我们不签署这个协定呢?”
“那你们就回住的地方去继续睡大觉喝咖啡,等我们打了完仗再送你们回南京。”谢昌云说罢便从口袋里抽出钢笔,朝史迪威递了过去。
“你这是讹诈!是强加于人!是对我们的不尊重!”史迪威喊了几句,见谢昌云无动于衷的盯着沙盘根部不理自己,便愤愤的拧开笔帽,在协定上飞快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又将钢笔递给助理道:“史蒂夫,你自己看着办吧!和这个这个家伙,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
海军陆战队少校助理耸耸肩,看都不看就签了字,然后把协定整理好走到谢昌云面前立正递给了他。
谢昌云看了看纸上的签字后满意的笑了笑,然后唤进来麦德彪交代道:“给你一个上战场的机会。你带一个卫士,再从警卫营调一个班,送这两个鬼佬到廖军长那里去。记住,和他们寸步不离,最远只能让他们到团一级的指挥所,仗打完了再把他们送回来。如果他们不听劝告,就把他们捆上押回来。”
史迪威和助理都懂一些中国话,前面听得还很高兴,到了后面却直冲谢昌云翻眼睛。
二十三日,日军一整天的进攻毫无进展,左路被止于新仓与枫泾之间,右路被止于距黄浦江南岸七公里处。
谢昌云不敢让日军的的战线再继续延伸了,否则围歼起来也是个麻烦。
从国内调来的日军第十八师团是初次与中国军队交手,连续两天攻击不利后尚且不知其中究竟。但由华北调来的第六师团却是经历过多次战斗,对中国军队的底细还是了解较深,其师团长谷寿夫对动用了一个多联队的兵力,却仍还撼动不了中国军队的一道防线产生了疑惑,立即将自己的想法上报给了在军舰上指挥的第十军军长柳川平助,并要求获得当面交战的中国军队更多的情报。
而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从第十军登陆之后进展缓慢的这一现象也觉察到了情况有些不妙,怀疑中国军队是否对日军在侧后登陆早有准备,但他又被中国从各方向紧急抽调部队驰援金山的一系列情报所迷惑,迟迟判断不清中国军队的真实意图。
和幕僚反复讨论之后,松井石根便电令柳川平助暂停现有方向上的进攻,同时提高戒备严防中国军队的反击,待明天全面空中侦察的结果出来之后再做新的部署。
柳川平助执行了松井石根的命令,但鉴于夜间地形不明,只是下令各部当晚扩大警戒范围,天明之后再行展开防御部署。
然而正是这一夜之差,就使得日军第十军陷入了灭顶之灾。
二十四日凌晨四点一刻至五点五十,中国空军的一百余架轰炸机和战斗机,从江苏、浙江、安徽的多个机场陆续起飞,在领航机的引导下,正好于天亮时分全部到达了既定目标上空,随即对日军在上海的三处机场、杭州湾的日军登陆场、炮兵阵地以及部队集结地等目标展开了铺天盖地的轰炸和扫射。
日军没料到中国空军会抢在自己的战斗机升空前半个小时,用这么大的编队进行如此猛烈的突袭,一下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仅仅十余分钟,停在地面上的一百多架日军飞机就几乎全部被摧毁,随着弹药库和油库也相继被炸弹命中,几个日军机场全都被剧烈的爆炸和滚滚浓烟所笼罩,到处都是狂奔喊叫的幸存者。
而日军第十军的命运则更惨。其部队登陆之后,一直是沿着大路向前行进,夜间的营地也设在路的旁边,在空中看下去目标十分清晰,结果被中国空军数十架飞机顺着几条大路来回过了两遍之后,至少有两千余人和数十门火炮及大批的弹药就被报销了。而海滩上那些还没来得及向前转运、堆积如山的物资弹药也被飞机投下的燃烧弹给烧成了灰烬,上千匹受惊的战马和驮马转眼之间跑得一干二净。
然而,这仅是个开头。就在日军还没有从轰炸的噩梦中完全清醒过来时,整个淞沪战线上中国军队的近千门各类火炮就同时发出了怒吼。
炮击过后,淞沪战场的中国军队便全线向日军的阵地发起了进攻。
而在沪浙交界的南部战线,集结完毕并做好了一切准备的十二集团军,兵分数路,以近百辆坦克和装甲车为先导展开了迅猛突击,对分布在两个方向上的日军第十军登陆部队进行分片合围。
天上已不见了敌机的踪影,而大部预设战场又处在敌舰炮射程之外,此时正是地面武器胜过日军的十二集团军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上午九点,接敌较近的六十六军,分两翼由南向北突击,成功的将日军第十八师团的一个旅团分割了出去。
半个钟头之后,李一权指挥独立第三师也将日军左路的第六师团切为了两段。
这时,重新加油装弹后再度出击的中国空军又飞临战场上空,按预定计划以大部战斗机为地面提供空中支援,另以全部轰炸机和部分战斗机对杭州湾海面上的日军舰船展开了攻击。
日军舰船一面以高射武器对空还击,一面不断变换航迹来躲避炸弹,但慌乱之中,竟有数艘舰船发生了碰撞,另有十余艘舰船被中国空军投下的炸弹命中,其余军舰见状,便纷纷保护着满载兵员和物资的运输船向外海逃避。
而中国空军也为此付出了两架飞机被击落、三架飞机被击伤的代价。
趁后防日军失去了舰炮火力的掩护,六十五军一个师便沿海岸迅速穿插,一个多小时之后就切断了整个登陆日军的退路。
第一四零章淞沪会战(12)()
直到接到了第十军海上与陆上部队的连接被切断的报告后,松井石根等才反应过来,中国军队的打击目标是第十军的登陆部队,在其他战线上的进攻则是起着牵制和迷惑的作用。
松井石根顿时手脚冰凉,感觉就如同正从悬崖上急速坠落一般。他实在是不明白,中国军队从看似一团散乱之中,为何能够在关键时刻频频使出杀手锏。
就拿这次杭州湾登陆来说,明明各方情报都证实了金山卫一带仅有少量中国军队布防,其后方几十公里内也只有最多两个师的杂牌部队。松井石根相信像这样人数只有几千、火炮只有几门的中国杂牌师,就是来十个也不是第十军一个师团的对手。况且第十军是三个师团加一个混成旅团的超大集群,还有强大的空中和舰炮提供支援,其实力是任何中国军队都无法撼动的。
当然,如果中国还有十万的那种神秘部队,则另当别论了!
“神秘部队!”松井石根猛然一震。他立即命令参谋把今天第第十军的战报全部取来。
随着一张张电报迅速的在手中流过,眼前仿佛是构成了一幅战场立体图案。几乎是分秒不差的空中突袭,坦克和步兵的协同进攻,异常密集的地面火力,迅速的穿插分割
“就是他!”松井石根一拳砸在了桌案上。
这一刻,松井石根知道了自己不管是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被该死的对手所蒙蔽了。中国的秘密部队远不止在罗店的那几万人,而且从各个环节的衔接紧密上可以看出,这些部队早就隐藏在杭州湾附近等待自己上钩了。
但松井石根此时再大彻大悟,却都为时已晚了。
到上午十点四十分,十二集团军的八个步兵师、两个装甲旅在空军的配合下,经过快速顽强的突击,已将日军第十军的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国琦支队主力,以及一一四师团一部共计五万六千余人,分割成了大小不等的七块,并立刻开始对被分割之敌展开了攻击。
日军虽然马上就地组织起了防御,并且在多处对中国军队展开了反击,但在十二集团军在掌握了空地主动权、并且各部联络调度畅通的情况下,日军这些应变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在利用迫击炮和机枪火力给予仓促反击的日军大量杀伤之后,十二集团军各部继续按部就班,对日军简陋的防御阵地实行着一片片的清除。而且随着地面炮兵及时跟进后重新建立了阵地,第十二集团军的摧毁火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对日军的进攻节奏也开始加快。
被围日军很快的就发现,他们除了拼死抵抗之外,对中国军队的立体式进攻根本找不到任何有效的破解办法。
只要日军的兵力稍有集中,便立刻会招致地面火炮或空中的打击,其反应速度之快、对目标打击之精确,都是日军难以想象、也从来未经历过的。
可要是将兵力分散,则根本无法形成严密的火力,来抵挡中国军队在坦克和装甲车协同下的凌厉攻势。即便是在一些没有装甲车辆配合的地段,中国军队利用手中的步兵武器,也照样能将日军压制得抬不起头来。
当然,这只是战场的总体趋势。受武士道精神熏染的日军,在完全被动的情况下还是对中国军队的进行了殊死的抵抗,并利用其良好的战术意识和准确的射击技术,给进攻的中国军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在中国士兵接近面前时,握着手榴弹冲上去进行自杀攻击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好在中国士兵手中端的都是速射武器,日军往往刚跃起就被打成了马蜂窝,才使得这些自杀式攻击大多没有奏效。
但这也让开始突击时打顺了手的中国官兵感觉到,要想彻底消灭数万日军并不那么容易。
战场上怎么样去厮杀不属于谢昌云应管的事了,他现在的目光紧盯了战场之外的动向上,并下令向上海、浙江以及闽浙交界处海域派出了数架侦察机,他相信日军绝不会就此罢休,肯定很快就会有大的举动出现。
果然,中午时侦察机就陆续发回了有关日军动向的情报:
十几艘日本军舰已从吴淞海域驶过长兴岛向南航行,目标很明显是杭州湾海域;上海日军正在加紧抢修机场,同时还在清除机场附近马路上的障碍;浦东方向的日军也调动频繁。
而最紧急也最要命的一条消息,则是在台湾以北海面上空,发现有至少二十架以上的日军飞机正在向北飞行,但尚不清楚是从陆地还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因为华南空军的一架侦察机刚发回了这个情报后,便被日军战斗机所击落。
谢昌云立刻召集参谋人员对情报进行了分析,并很快就得出了相关结论:
日军一方面是想从各处调集飞机重新夺回失去的制空权,另一方面则准备从地面和海上两个方向来接应被围的日军突围。
由于我方淞沪战场右翼有重兵防守和道路不畅的因素,日军从淞沪方向进行陆地接应的成功性几乎不具备,但是空中和海上的情况就需要特别引起重视了。敌人一旦重新获得了制空权之后,就可集中空中和海上的火力,替其被围部队在后方打开一个缺口,不但至少可以救出上万日军,而且还会给我军消灭剩余日军的战斗带来很大的不利。
预计日军增援舰只在下午四点钟左右就可到达金山一带海面,这样他们就有至少三个小时的白天时间来协助被围日军突围,而被围日军一旦背靠海滩构成防御圈之后,日军舰炮哪怕是在夜间,也可以凭借照明弹用目视来提供火力支持,我军再想接近就很难了。
而且从南面飞来的日军飞机,极有可能是近日在我国东南沿海活动的“龙骧号”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否则在上海的陆地机场没有恢复的情况下,其战斗机的续航能力维持不到其再返回到台湾。
日军的舰载机敢于出动,这就说明“龙骧号”航空母舰正在全速驶往杭州湾方向,由此推测日本本土方向也极有可能还有航空母舰赶来,华北日军空军也会做好向上海增援的准备。不说这三股力量汇合在一起,即便只有两艘航空母舰进入了有效攻击范围,以中国空军现有的能力也无法与之匹敌,何况还不能把宝贵的空军在这一处战场上都耗尽。
“立刻把情报和我们的判断结果报战区长官部,同时请求部署在江苏一带机场的空军对淞沪日军机场再实施一次攻击;命令华南空军立刻拦截日军舰载机,并尽快找到‘龙骧号’的位置;命令六十五军二一二师不惜代价猛攻,在下午四点钟之前必须把日军后翼防线从海岸再向前压缩五公里;命令其余各部加紧攻击,明日凌晨四点钟之前必须全部解决战斗;命令联勤部采用一切办法,必须保证弹药和油料的需用”谢昌云一连发出了多项命令。
考虑部队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进行疏散,凌晨四点结束战斗就是个极限。否则天明之后日军的大批飞机一到,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空中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能用突袭手段争取到了一个白天的制空权,这已经达到了谢昌云所奢求的最高限度。
一个小时之后,华南空军的十六架战斗机在舟山附近海面上空,对日军的八架舰载轰炸机和十二架舰载战斗机进行了拦截。空战仅进行了二十多分钟,日军飞机就由于油料不足而率先撤退,并把携带的炸弹全都胡乱扔进了大海。
空战中,华南空军共击落日军轰炸机三架、战斗机两架,自己也损失了战斗机四架。
但空军还是完成了阻止敌机空袭我军地面部队的任务,并且跟踪返航的日机,在温州以南八十公里的外海发现了正在向北航行的“龙骧号”及另外三艘日军战舰。
这就是说,在天黑之前日军舰载机还有再出动的时间,滞空时间也可再延长半小时以上。
“总指挥,准备实施空特一号方案吧!龙骧号现在只有两艘护航军舰和一艘运输舰,防空火力还不算强,如果他们要是和其他军舰会合在一起,我们的飞机再想突破防空网就很难了。”华南空军司令黄光锐向谢昌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空特一号方案,是采用特殊形式对日军航空母舰进行直接攻击的绝密计划,为此黄光锐已经做了大半年时间的准备。
谢昌云考虑了一会儿后对黄光裕道:“不必了。‘龙骧号’上的舰载轰炸机飞行速度比战斗机慢,按它现在的距离,天黑之前最多只能再执行一次任务,对战局已经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了。你们还是继续准备拦截,把空特一号方案留在以后关键的时候再用。另外,请转告飞行和地勤人员,就是再流血、再辛苦、再疲劳,只要挺过最后几个小时的时间,胜利就是我们的了。”
而在地面战场,随着谢昌云限时结束战斗的命令一级比一级严厉的下传,十二集团军各部队再次发力,加大了火力密度和攻击频率,使战斗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
特别是背海作战的二一二师,如果等日军几十艘军舰聚拢过来被动挨炮轰,还不如现在豁出来拼个光荣,于是从团长到伙夫都持枪上了阵,跟在己方炮弹炸点后几十米处,不要命的向日军阵地冲击。这样,一次炮击、一次冲锋、一次伤亡几十上百人,就攻下日军一片阵地,一轮接一轮连续攻击不断,到了下午点三十五分,二一二师硬是兜着日军第六师团和国琦支队的屁股,把战线又向内压缩了六公里多,从而抢在日本军舰重新聚集之前,彻底堵死了日军妄图依靠舰炮支持进行突围的希望。
在十二集团军浴血奋战的同时,从江苏三个机场起飞的三十余架中国空军飞机,再次对上海日军机场及周边可以充做临时跑道用的马路进行了轰炸,迫使从日本九州岛飞来的数十架战机不得不在起飞不久就中途折返。
但中国空军飞机也被日军高射炮火击落击伤各两架。
到了下午五点左右,战场上开始出现了对十二集团军极为有利的情况,经过了几乎一整个白天的激烈战斗,日军的弹药已经严重不足了,掷弹筒和迫击炮基本没了响动,而轻重机枪也只敢进行短促射击。
而十二集团军各部队很快就抓住了这个机会,迅速增加了进攻兵力的密度,并把坦克和装甲车开到了日军阵地前沿停下来,对隐藏较好的日军火力点实行准确的抵近射击,完了之后就开足马力上前把阵地上的日军驱赶得丢盔弃甲四处乱跑,一些日军的意志就这样崩溃了,最后蔓延到各处都可见狂叫奔跑着的日军士兵。
第一四一章淞沪会战(13)()
本来日军除了士兵身上携带的一个基数的弹药之外,还使用骡马驮载了大量的弹药,但由于昨晚宿营后这些弹药都是集中存放,到早上还没来得及架到马背上就遭到了中国飞机和火炮的袭击,眼看着一堆堆的被命中和殉爆,所以基本上无法再为部队提供有效补充。
反观十二集团军,虽然弹药的消耗量要比日军大,但在补充方面却是天差地别。十二集团军除了联勤部出动了所有的人员和车辆对前线实行补充之外,还有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保安团队、政府官员也自发的加入进来。他们肩挑手提、小车推、木船载、汽车运,源源不断的把弹药甚至是热饭热菜输送到了前线战士手中,并把伤员和烈士遗体全都运了回来。
看着有的妇女拧着小脚挑起饭筐吃力的前行,有的老人佝偻的身体上竟压着一箱弹药,富商开着自己的崭新卧车往返接送伤员所有人无不为之而动容。
美国武官史迪威也连连摇头道:“不可思议!中国,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而谢昌云则在战后给军事委员会的报捷电报中特意写上了一句:
此次获胜,江南父老功不可没!
下午五点半,谢昌云和参谋人员根据各部战报分析了战场形势,发觉经过一天激战,被分割压缩的日军数个集群,最大的防守纵深也不过只有四公里多,于是他再一次和几个军长师长轮流通话之后,便决定适时改变一下从外向里逐片推进的战术,该以坦克和装甲车组成多个快速突击分队,直捣剩余日军联队以上的指挥机构,抢在天黑之前一举摧毁其整个指挥系统。
经过紧急调整和部署之后,下午六点整,十二集团军的六十余辆坦克和装甲车分成十路,从阵地前沿突然对日军纵深展开了迅猛的突击行动。
日军对中国军队的这一特殊攻击战术毫无戒备,而且根本就没有与这种装甲小集群迅猛突击的作战经验,甚至连演习都没有搞过,所以中国军队以六七辆战车组成的菱形利刃瞬间就在日军的散兵防线上洞开了一个窟窿,然后一路喷吐着夺命的火舌、碾压着日军的血肉和工事就杀了进去。
仅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