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支点-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巧克力拿着反复看了一下,也没见上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弄得谢昌云是一头的雾水。
“谁说不想吃了?”谢昌云正纳闷时,手里的巧克力就被转回头来的王秋一把夺了过去,还紧接着补充了一句“你给的东西我都要!”
“不好!”谢昌云心里“咯噔”一下。
谢昌云何等聪明,又是经历过的人,王秋最后这一句话就让他知道了事情不妙——这丫头有心思了!
怎么办,现在再说不让她去了?晚了,而且理由是什么?弄不好就要人命的!
不让延安派人去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个口更不能开。
看来只有等王秋到地方以后再说了。
从谢昌云内心来说,他是很希望王秋能够过得好一些,开心一些,不受一点伤害,以弥补她失去了全部亲人的痛苦,同时也可告慰她亲人们的在天之灵。
“那好!王秋,等到了广东以后想要什么我就送给你什么。”谢昌云也能知道自己怎么就说出来怎么一句话来。
不过,刚才因谢昌云神情突变而不知所措的王秋,却觉得这是她听到的最为开心的一句话。
由于还有一会儿训练班才上课,而且外面的阳光也很好,谢昌云和王秋走出了一段,然后就找了个地方并排坐下来,互相说起了分别两年多来的经历。
但王秋的话并不太多,开始时甚至还略有拘谨,更多的还是谢昌云在借这个机会向王秋讲述着外面的事物,以便为她进入新的环境打下一定基础。。
王秋听得入迷,神情也渐渐放松了,到后来就像当年在草地上一样,不断的向谢昌云提着问题、还不时发出甜甜的笑声。
直到培训班下午上课的哨声响了,谢昌云和王秋起身才回到了窑洞前。
几个和谢昌云熟悉的三局干部忙瞅住机会过来向他敬礼问候。
虽然是鉴于谢昌云的特殊身份以及这几个人工作的特殊性,大家不便过多交谈,但对这些一起长征的战友,谢昌云还是抱有很深的感情,他一边还礼握手,一边歉意的道:“不知道你们几位也在这里,所以慰问品没带够,等会儿我让人再给你们送来。”
谢昌云离开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毛泽东的警卫员便带着一个挑着担子的店铺伙计又来到了培训班。
挑子的一头装的是三个大猪头,另一头装的是整整一只剥好了皮的羊。
另外,培训班负责人和每个教员一条香烟、一瓶酒。
一片兴高采烈的欢呼声中,有人诧异,有人明白。
第一五一章陕甘宁特区建设()
下午毛泽东起床吃过饭、并简单处理了一些函件之后,便和等了一阵的谢昌云开始了俩人特有的师生间的长谈。
而谢昌云这次来,主要就是想和毛泽东透彻的谈谈陕甘宁特区(后改为边区)的全面建设问题。
所以,当毛泽东又一次问到他两天转下来有何感想时,谢昌云就道:“老师,我第一次到延安还是三五年十月,第二次是今年七月,这回是第三次。后两次我每一次都感到了延安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总的概况起来就是日益繁荣和充满着生机活力。但是通过这两天的观察,我感到在发展进步的前提下,也存在着一些隐忧,最主要主要就是延安的非生产人口急剧增加会带来的副作用。陕北的经济基础又相对薄弱,大量的粮食和基本用品必须要从特区以外运进来,目前由于有包括海外在内各界的捐助、还有国民政府提供的军饷和补助,国统区之间的物资进出也没有受到大的限制等因素,所以表面上还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可是随着外来人员的继续增多,特别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和根据地的扩大,如果抗战的战场形势一旦趋于稳定之后,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利益冲突必将凸显出来,双方任何的摩擦都可能导致矛盾的扩大化。届时,国民党最有可能采取的行动就是封锁特区和各根据地与外界的往来,并停止给八路军和边区政府的军饷和补贴,使特区和根据地陷于难以维持生存的极端困境。”
对于国共之间今后必会发生重大冲突,这里面还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谢昌云没有说出来。目前抗战所需的国际援助基本都来自于苏联,所以国民党不得不把与共产党的合作关系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形式上。可是一旦苏联由于自身利益原因停止对华援助,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态度也必将会发生重大转变,而且随着两年之后的苏联对芬兰战争的爆发和苏日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这种局面将会不可避免的到来。
不过现在就做出苏联会停止对华援助的判断,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只能才另外的角度来促使中共早些做出应变。
“哦!昌云,你也是这样认为?”毛泽东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继续道:“我和一些同志对与国民党发生大的摩擦是有所警惕的。但是我们队伍里的一些人,当初在国共合作时痛哭流涕,但现在高官得做、骏马得骑、漂亮老婆得抱,就把将来的希望寄托在了国民党那里。还有你昨天看到的那位在苏联吃了几年洋面包的王明同志,以共产国际的钦差大臣自居,好吓人的一个牌子呀!回到延安以后就大肆宣传他那一套‘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主张,也迷惑了不少同志。看来,你这个党外同志,要比我们很多党内的同志清醒得多。我们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代表着中国不同阶层利益的矛盾,这种矛盾在抗战的旗帜下可以得到暂时缓解,但是绝不可能得到根本的消除,如果蒋介石继续顽固坚持利用抗战来消灭异己、实现其独裁统治的路线,这种矛盾反而会愈演愈烈。因此,一方面利用抗日统一战线来促进多党派的参政、以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做好反击国民党挑起事端的准备,应该是我们要同时采取的两种手段。但是在目前情况下,话不能讲的那么直白,可以考虑换一个提法,昌云,你可以提提你的想法。”
如果没有后续的解决办法,就不会提出前面的问题,这是毛泽东通过对自己学生几年的了解所做的结论。
在毛泽东说话的时候,谢昌云一边注意的听着,一边用随手剥着贺子珍先前拿进来的炒花生,然后把剥出的花生米一粒粒整齐的摆在了桌子上。
听到毛泽东又在问自己,谢昌云便停下了手,然后回道:“我认为首先应该在陕甘宁特区的全面建设上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来。公开的提法是建立模范特区,具体的体现就是政治开明、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百姓安居,而其中经济繁荣又是重中之重。只有生产发展了,老百姓的负担减轻了,共产党的威信提高了,基础稳定了,才能有效的推行其他方面的改进。而这些方面的改进,不但可以向各界包括海外,来体现中国共产党治国的观念,使之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同时也可以为共产党将来的参政创造条件,再说深一步,甚至可以为将来的执政积累经验、打下基础。”
谢昌云一下就把问题揭示得如此深刻和超前,连毛泽东都没预想到。
于是毛泽东习惯的拿起烟盒,从里面抽出了一根香烟点着,然后起身站到窗前沉思起来。
而谢昌云这时才有机会把带着焦黄色的花生米一颗接一颗往嘴里放,还端起杯子猛喝了几口水,然后又提起暖瓶,把毛泽东和自己的茶杯都续满了水。
毛泽东这一站就是三十多分钟,直到把最后一个烟蒂使劲的按在了窗台上,才转过身对谢昌云道:“好!我们就从抓经济开始。可是我这个军委主席不能伸手太长,我一会儿就把闻天、博古、恩来、富春(李富春)、还有泽民(毛泽民,时任特区经济部长)他们几个请过来,你把你的想法一起对他们说说。昌云呀!你那里还有什么好吃的没有?不然饿着肚子大家打不起精神来。”
谢昌云道:“只剩下一些罐头了,刚才差不多都拿来了,不过可以让警卫员去我的卫士那里拿点钱,到街上饭馆里端几个菜,这里再做两个,加上罐头也算很丰富了。”
“好!好!云芽子一出手,我就成阔财主喽!”毛泽东这句话自然是双关语。
趁等人的时间,谢昌云便把姐姐谢昌敏和李一权的事向毛泽东提了出来,并把李一权被俘的经过以及几年来的情况作了汇报。
毛泽东听后掰着指头道:“光阴似箭,一转眼昌敏就有二十三四了,再耽误不得喽!不过这件事我还要和洛浦同志商量一下,项英同志那里也要经过一下才好。谢先生和谢嫂子是什么态度呀?”
谢昌云道:“我父母对李一权都很喜欢,只是我姐姐这里因为还没有获得上级同意,所以没好跟父母明说。”
毛泽东点了点头,转而又和谢昌云谈起了其他的事。
将近下午五点,等请的人都到齐之后,毛泽东就首先向大家说明道:“昌云明天就要走了,特意找一些熟悉的同志给他送送行,打个牙祭。另外昌云和我谈到了关于特区经济工作方面的问题,并把这个问题和我们的将来的发展联系到了一起。我也有同感,认为从经济改善和发展经济入手建立模范特区,是和保持我们党的独立性、扩大武装和根据地并列的三件大事。所以对昌云的一些设想,也想请大家一起听听。我看我们就来个吃饭和说话两不误,先说话,菜上来了再边吃边谈。闻天同志,你觉得怎么样啊!”
张闻天笑道:“我是把耳朵和嘴都带来了,两样都不想空着回去。我看大家也都一样。”
众人不由都跟着笑了起来。
但是谁都明白,吃饭是其次,要谈大事是真,只不过不想把场面搞得太正式了。因为还有两位常委,一位是张国焘,兼着特区政府副主席;另一位是王明,昨天谢昌云对他就不冷不热。
谢昌云可不像党内同志,还要处处注意维护团结,如果这两位来了,不说是谢昌云根本不会谈什么实质性问题,而且还很可能一句话不对付,搞得大家连饭都吃不舒服。
“昌云,总书记同意了,你就开始吧!”
谢昌云见毛泽东点了名,便坐直了身子道:“我也是这几年从中央各位首长、特别是张总书记和毛主席那里受到了很多启发,又结合了广东发展中的一些实际体会,和在延安看到的一些实际情况,才对特区的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并且有了一些粗线条的想法。我考虑特区的经济体系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以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的外向型经济体系;一个是以农业生产、生活必需品生产、军工生产、商业贸易为主的内部循环经济体系。首先谈资源开发方面,经过了广东南华公司一年多的努力,延长油矿已有六口油井获得了工业性油流,总日产量可达三十多吨,前景储量和产量十分可观,目前已有三套小型炼油设备陆续到达并开始安装,一旦投入生产,我们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就将在特区诞生。此外,地质和矿物专家还在延安附近几个县探明了大量的可集中开采原煤、铁矿、石灰石资源。可以说从储量和品种分布情况看,除了石油化工之外,陕北还具备了采煤、炼焦、采矿、冶炼、发电、水泥和石灰生产等多项工业产业开发的基本资源条件,这些资源条件如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不仅会成为陕甘宁特区的经济支撑,同时也可以实现特区从输入性经济到输出型经济的转变,如果国际国内形势一旦有变,国民党当局再想对特区进行全面封锁,那就不得不考虑对国统区经济的影响了。我建议特区尽快成立一个实业公司,与南华公司联合开发对这些资源产业进行开发。关于内不循环经济,当以鼓励开荒、兴办农场和农工商联合体、鼓励小规模私营经济发展为主线”
从总体经济格局,到各主要项目的开发设想、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等,谢昌云一气讲了一个多小时,直到贺子珍带着警卫员和勤务员开始端菜摆放碗筷,这才暂时停下来喘了口气。
由于逐渐感觉到了谢昌云说得问题的重要性,大家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所以这顿还算丰盛的晚餐虽然说是给谢昌云送行的,气氛却不似以往那样热烈,仅半个小时就匆匆结束了。
晚饭之后,众人便开始就谢昌云所提的方案发表起自己的意见来,而谢昌云也不停的做着解答。而讨论的内容也从经济建设项目延伸围绕经济发展所必须进行的一些重大政策调整。
随着时间一小时一小时的流过,在座的人都发现一个崭新特区的雏形正在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虽然这都是一些粗线条的酝酿,理论准备、制定细致的计划、经过组织程序等方面还需要一定的过程,但在大半数中共主要领导人认识趋于一致的情况下,谢昌云相信今晚对中共的发展来说,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里程碑,而自己这次来延安的主要目的也算基本达到了。
第一五二章何欣怡归来()
谢昌云刚从延安返回到晋中,就接到了军事委员会免去他第二战区前敌副总指挥的命令,并通知他立即返回南京直接向军事委员委员长会述职。
毫无疑问,这是蒋介石对谢昌云私自去延安的不满,同时也不希望谢昌云借第二战区官职的便利,继续与延安和八路军发生直接接触。
于是谢昌云在电话中和聚集在太原的阎锡山、卫立煌、黄绍竑、傅作义等一一道别,第二天一早就起程飞往了南京。
不料,当飞机飞到安徽滁州上空时,就接到了地面电台发来的敌机即将空袭南京的警报,于是谢昌云便指示飞行员先到芜湖机场降落,等待空袭过后再定去向。
芜湖现在是刚成立的第七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战区司令长官就是率部出川抗战的四川王刘湘,谢昌云正好有事要和他谈。
刘湘近日与十二集团军联勤司令王相礼谈妥了从十二集团军手中购买一大批日式装备的事宜,全部都是按六折的价格计算,而且还是八个月内分期付款,加上十二集团军之前在武汉赠送的一批武器弹药,让刘湘觉得占了不少便,他心里正不知怎么来感谢谢昌云,所以一听到谢昌云的飞机马上就要在芜湖降落,就立刻驱车赶往机场亲自迎接。
不过由于谢昌云还要等候南京的消息,不便离开机场时间长了,所以刘湘又命人速速从城里送来饭菜,借用了机场的一间房间,两个人就边吃边谈起来。
在西安事变之后,刘湘与广东就基本上形成了一种遥相呼应的关系,经济、军事、情报、人员交流等方面的往来也与日俱增。其中谢昌云对时局发展判断把握之准确,更是让刘湘等四川实力派受益匪浅,不仅在数次变幻震荡中较四川其他实力派占了先机声望压人一头,而且也捞了不少的实惠。
特别是自从淞沪战事愈演愈烈之后,就一直有国民政府会迁往重庆的言传,因此四川以及外地的人纷纷在重庆圈地或购房,使得重庆的地价和房价三个多月就上涨了五成多。刘湘去年在廖广恩的说动下在何其轩那里参了少部分的股,年底时又听谢昌云的劝告,公私兼顾的以极低的投入控制了大量的地皮在手上,结果几个月后陆续出手了一批地皮,就净赚了将近四百万,使得其手下的二十三集团军出川参加抗战时,在装备以及辎重给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补充改善。
现在川军已有十余万人马陆续出川,其中有部分已经先后在淞沪、山西投入了战斗,而刘湘自己也独领了一个战区,使得川军的名气开始覆盖到了西南之外。
但川军多年以来基本上是在省内打斗,最远处也只到过湖北的宜昌一带,并没有多少在川外大规模用兵的经验。另外战争的走向究竟如何?后续的房地产应该怎样操作?自己所部将如何发展?刘湘在这些方面都亟待想征询一下谢昌云的意见。
鉴于四川在今后将为中国的抗战承受巨大的负担和牺牲,谢昌云便一一回答认真回答了刘湘所提出来的问题,并提出在整个抗战期间,可以免费承担其所部全部军官的培训,并在三年之内帮他训练出一只不少于五个师的精锐基干部队。
刘湘被谢昌云肯下这样大的力气来帮助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所以当谢昌云最后捎带提出来要通过他安排一个王秋女子到十二集团军时,刘湘虽然大致猜出了这个女孩的来历,但还是满口的答应了下来,表示自己一定会亲自操办此事。
其实有些事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不说是谢昌云这个本来就和共产党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就是刘湘自己这个曾经与共产党交恶很深的四川军阀,现在也建立了直接与共产党联系的渠道。
两个人谈得差不多了的时候,芜湖机场的负责人就亲自来报告了南京空袭已过、大校场机场可以恢复使用的消息,于是谢昌云与刘湘辞别后就重新登上了飞机。
尽管有蒋介石不必预先获准、随时可以来见的许诺,但谢昌云到达南京之后还是先去了十二集团军驻南京办事处,再从那里通过电话和蒋介石侍从室进行了联系之后,这才动身前往蒋介石的官邸。
不过这次蒋介石与谢昌云谈话的时间却很短暂,大约也就十分钟不到。一来是蒋介石还有七八起人等着要见,另外他也知道谢昌云不会说什么不利于共产党的话,只要他能有听从召唤迅速赶来面见自己的这种态度就足够了。
不过,毕竟是刚获得了一场大胜归来的前方指挥官,蒋介石也绝不会因此为谢昌云跑到了延安一趟就慢待了谢昌云。
所以除了不吝华丽辞句大为褒奖了他一番之后,蒋介石还亲自把谢昌云送到了客厅门口,并且让他自己直接到楼上去见夫人。
这个格外的恩宠,把在侯见室等候的十几名军政官员和名流政要羡慕的眼都直了。
谢昌云刚在宋美龄的专用小客厅坐下,就从宋美龄那里获知了何欣怡再晚一些就会从重庆飞抵南京的消息。
所以,和宋美龄说了还不到半个小时的话,心不在焉的谢昌云就被宋美龄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支走了。
何欣怡有将近一个月没有与谢昌云联系上了,前一个星期,当太原歼敌三万多的捷报一出来之后,她就猜到了这次胜利肯定与谢昌云有关,因为所有国军,只有十二集团军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一口吃掉这么多的日军,所有她既为谢昌云高兴的同时,也为在为而他担心。
虽然谢昌云现在已经不用自己拿着枪上战场去,但毕竟是临近战场,指挥所不但随时面临受敌空袭的危险,而且有时还处于远程火炮的射程之内。而且有时还要到前沿观察敌情、鼓舞士气,那可是步枪机枪都够得着的距离了。何欣怡在广东就多次到过演习现场,这次又在淞沪前线一连呆了两个多月,对这些军事常识的了解还是比较多的。再者,小弟一天到晚要么是忙忙碌碌,要么是几百上千公里的距离飞来飞去,完全指望洪副官和李廷秀他们几个男人来照顾他的生活,显然不可能做到细心入微。
正好申报由于上海的陷落而被迫停刊,于是,何欣怡趁着这次搬家到重庆机会与父母商量好了,决定把记者的工作暂时放下,去十二集团军挂个职位好留在小弟身边照顾他,以后再干不干记者,则等局势安定了再说。
所以,当从宋美龄那里得知谢昌云返回南京的日期后,何欣怡也马上就赶来了南京。
意外的见到了谢昌云竟出现在了机场上时,何欣怡旅途的疲劳顿时被欣喜的心情所替代,自下飞机伊始就紧紧挽住了谢昌云不松开。
等来到二十一集团军办事处给谢昌云专门设置的房间后刚一把关上门,俩人站在那里就迫不及待的吻在了一起。
虽然俩人都有一种想急切释放的渴望,但这可不比在家里,这时才下午五点刚过,不仅随时都可能会有人来找,而且刚才进来的时候,办事处还转告了财政部王如中次长来过电话,说是会在六点钟以前过来。所以俩人相抱在一起亲吻了一阵之后,就分开来整理了衣服和头发,依偎在长椅上说起了话。
对何欣怡要跟在自己身边的想法,谢昌云并没有表示有不同意见。
现在所有新闻报道的焦点都集中在战场上,而作为一个女记者,在战场上时间长了还是有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和很大的风险,何欣怡前期做的努力已经足够了。
再说十二集团军里师以上部队的指挥机关和联勤系统本来就有不少的女军人,何欣怡来了也不会需要给她特殊的照顾。
不过谢昌云还是关心的问道:“欣怡姐,这样一来你的记者生涯搞不好就要终止了,你不觉得可惜?”
何欣怡将胸脯一挺得意的道:“申报停了,你以为别的报纸会放过我?想聘请我当高级记者的报社有好几家,不过我都没有同意,只是答应偶尔可以给他们些点稿件,稿酬可以按专业记者最高标准的两倍拿。小弟,你能给姐姐一个什么官,军阶多大,每个月能拿多少薪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