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复秦之大将赵佗-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察觉到江面上的异常之后,秦军营寨一阵阵灯光照耀在江面上,按照赵佗的意思,秦军早已经制作了大量铜镜聚光,这种简单的探照灯瞬间将突击的汉军照的眼睛睁不开来。赵佗冷冷的看着这些突击的小舟,挥下了手中的配剑。
在黑暗中处于聚光镜的照耀下,这使得突击的死士从心底产生了恐惧和压迫感,刺眼的光芒使得他们看不清秦军放出的箭雨,不一会儿江面上就留下大量的汉军尸体。剩下的汉军死士充分发挥了勇敢无畏的精神,继续冲击,一直冲击到第一防线,这时他们才真正绝望,第一防线哪里是表面上的木质结构,其水下居然是石头堆砌而成,他们这种小舟几乎是一触即溃。此时就算他们把木质结构给烧毁了,也不能真正毁了第一防线,何况后面还有第二和第三防线。赵佗可没有吕产这么没头脑,考虑到石料不够用,赵佗干脆将所有的石料用在了第一防线,而第二防线和第三防线全是木质结构的,但是只要第一防线守住了,第二和第三防线依旧可以杀伤敌人。这就如同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一样,将所有资源放在一个点,使得其成为最强大的一极,其余的点便可依靠于这这一极。
第一防线燃起的熊熊大火让吕产大喜不已,其认为第一防线已经突破,便立刻下令开始强渡。汉军唯一的几艘战船护卫着木筏上的汉军,以及一大帮抱着木头拉着木筏的士兵。两岸灯火通明,开始了一场厮杀。
面对来势汹汹的汉军,赵佗显得十分冷静,首先命令弓弩集中攻击木筏上的汉军。而投石器则向汉军抛射大量的硝石粉末,虽然投石器打移动中的战船命中率感人,但是还是多多少少让汉军一些战船沾上了不少硝石。在火箭的配合下,几艘汉军战船就不得不退出战斗去扑灭大火了,而失去战船保护的木筏士兵,就成为了弓弩的活靶子。汉军士兵知道若是不能快速攻克秦军岸防,那么都得被耗死在江中,于是虽然损失巨大,但是汉军士兵依旧是奋勇向前,一直冲到来第一防线,并且大有突破之势。
看着疯狂的汉军,赵佗命令旗令兵发出第二道命令。片刻之后,秦军水寨中缓缓漂出成千上万个黑色陶罐。汉军士兵不明白这是秦军的什么战术,依旧是奋勇向前,但是当这东西靠近他们船的时候,他们才惊讶的发现,还有一根根芦苇杆。原来是水下有人在牵引着这东西漂向他们,汉军士兵意识到了一起不安,片刻之后便发现这些黑色陶罐已经布满了整片水域。本来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疏散,但是汉军此刻阵脚已乱,都只顾着朝对岸冲去,江面已经拥挤不堪。汉军士兵死死的盯着这些黑色陶罐,对于未知的本能恐惧此刻支配着他们,气氛瞬间变得十分诡异,燃烧的战火,澎湃的江水,安静的汉军,和秦军拉弦声,汇成了另类江河图。
秦军的火箭雨再次到来,紧接着第一个陶罐发出了巨响,将旁边的一个木筏掀翻震散。转眼之间汉军的渡江大军便全部成为了江河鱼虾,他们失去了几乎所有的渡江器械,水性不好的士兵急忙保住浮木,盔甲对于他们来说成为了负担。此时一些惊魂未定的汉军士兵却发现了水底冒出来一些如同水鬼一般的东西,将他们最后的求生希望带走。
秦军的水寨闸门打开了,随着赵佗一声令下,在水寨训练多日的秦军士兵从水寨乘舟杀出,落水的汉军只能任由他们宰割。吕产看着败局以定,只得命令后军、中军撤退,任由江面上还漂浮着数万汉军。而正当吕产下令撤退后,侍卫便匆匆来报,辎重粮草被秦军骑兵偷袭,已经燃起熊熊大火。原来赵佗事先早已经给嬴华下达了命令,只要汉军开始渡江,他便率领五千骑兵从上游渡江过去,绕道偷袭汉军粮草。而当时所有汉军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江岸这边,自然没有考虑到秦军居然会分兵来焚其粮草。其实假如吕产聪明一点也应该会想到,秦军骑兵骁勇善战,赵佗怎么可能让他们下马守江防。
嬴华很轻易的就得手了,还顺道将汉军尚未修复完毕的粮道再度破坏了一遍,然后才迅速撤离。
江面上的厮杀一直持续到了天亮,汉军的尸体充斥着江面,江水也是一阵阵血红,几只乌鸦正在啄食被冲上岸边的尸体,空气中的血腥味迟迟散不去。砍杀累了的秦军士兵,纷纷席地而坐,拿出干粮大嚼起来。
赵佗看着这一幅情形,难免不会感慨战争的残酷。不禁有感而发,念道:“山川草木转荒凉,十里风腥新战场。征马不前人不语,血江染滩立斜阳。”
此役汉军阵亡高达十四万,损失军械粮草不计其数,汉军溃散的大军已经无力再战。为防止赵佗率军渡江偷袭,吕产只得下令撤退至汉南重镇寿阳。
第74章 夺权()
吕产大败的消息迅速传到了长安城内,在未央宫宫大殿上,所有官员皆面面相觑,他们没有想到赵佗居然能够击溃六十万汉军。此时的大汉是北有猛虎般的匈奴,南有饿狼般的赵佗。吕后扶着感觉有些发紧的头,形势的发展已经不在她控制之内。
然而虽然大败了,可是该进行的宫廷斗争依旧在继续,陈平虽然震惊于赵佗的实力,但是此刻他更在乎的是权力。陈平立刻上奏说:“太后,吕产治军无方,谎报军情。导致十五万汉家子弟命丧前线,太后应该追究其战败的责任,立刻罢免其职务,押解回京听候发落。”
吕后无奈的摇了摇头说:“如今我军新败,此时换将恐怕将导致军心大乱。届时若赵佗率军长驱直入,我大汉西南将惨遭刀兵之祸啊!”
听罢陈平笑着提醒吕后说:“太后莫非忘记圣旨之事?此时若不惩处败军之将,朝廷将更难在将士面前立威,还望太后三思!”陈平话毕,立刻有其支持者选择附议。
吕后眉头皱了皱,但是此刻她除了接受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毕竟吕产如此不争气,若是真的不惩处他,那么注定是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满。吕后想了一想,对陈平说:“丞相可有合适的人选?”
陈平拱手道:“周勃将军为人宽厚,且在军中威望十分高,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此为最佳人选!”
听到周勃二字,不仅仅是吕后为之一振,其余官员也是如此。周勃乃是高祖的遗臣,是开国的名将,也是吕后所忌惮的对象。周勃当年同陈平一样,选择了明哲保身,交出了自己的兵权。如今若是周勃再度出来掌兵,就意味着陈平等老臣要公开同吕后对抗了。
吕后缓缓站了起来,此时她也确实难以找到其他人能与周勃相比。吕后自然知道陈平的意思,但是她不甘心就这样交出南边的兵权。“周勃将军近几年身体不佳,已经多年连早朝都没来过,我看丞相还是换一个人选吧!”
吕后话音刚落,大殿之外便传来一个粗犷的声音。
“哈哈哈哈!太后,这几年大汉天下太平,我自然只能闲坐家中,如今听闻赵佗在南边势不可挡,我想我不能坐视不管了。所以今日特地来向陛下请命。”说罢周勃单膝下跪,向着刘恭行了一个君臣大礼说:“微臣恳请陛下让我去寿阳重振旗鼓,只要能为吾皇击溃赵佗,臣甘愿马革裹尸还!”
刘恭大喜,知道这一切都是陈平安排好了的,立刻请周勃平身,任命周勃为御赐的镇南大将军。
吕后在一旁看着如此种种,脸色愈加铁青,但是无奈的是周勃毕竟是名望太大,传言周勃调兵从来不用虎符,只需要一句话就有一大批跟随者。吕后一拳狠狠的砸在了自己大腿上,暗骂道:“好你个赵佗,敢让本宫受如此大耻,不将你碎尸万段,我就不是吕雉!”
周勃如意的拿到了兵权,即刻便回去准备,明日一大早就将带着圣旨和虎符前往寿阳。这一切自然都是陈平设计的,陈平就是希望吕产兵败,然后借此来获取至关重要的兵权。吕后一开始的算计还是十分成功的,利用赵佗欺汉为由头,将南方大权转移到吕产手中。然而整个计划的最大败笔就是选择了吕产,若是选择能力稍微更强一点,势必不会导致如此局面,正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退朝之后,陈平来到了周勃的府邸,此次迫使吕后做出如此让步,吕后定不会善罢甘休。
两人对坐于暗室之中,这些年来暗室交谈成为了这群老臣的习惯。周勃替陈平把盏,略带激动的说:“若非公,勃岂能有今日!”
陈平接过酒杯笑了笑说:“真正的斗争才刚刚开始,此次幸得吕产大败契机,否则定不能使得吕后让步。周将军接手兵权之后,切记不可同赵佗交战,必须交好赵佗,但是又要保证赵佗威胁存在,如此你才能长久掌握兵权。届时吕后想要剥夺你的兵权,一没借口,二则没机会。”
周勃点了点头,对于政治斗争,他一向选择听从陈平的。“可赵佗会与我交好吗?况且此人雄才伟略,据说有天经地纬之才,日后必为大患啊!”
陈平捋了捋胡子,一脸笑意的说:“正因为赵佗雄才伟略,所以他才会愿意交好你,当初赵佗就选择称臣于陛下,其目的就是想要从汉廷权力斗争中获利。如此聪明的一个人,又怎会拒绝对其有利的条件呢?”
周勃拍了一下脑袋,大笑道:“丞相不愧是丞相,难怪当年能够如此受高祖重用!”
两人相视而笑。
而此时秦军营寨里如同过节一般,到处都在庆祝胜利,长沙国北境的百姓得知赵佗打了一个如此大的胜仗,纷纷前来慰问。百姓抬来的酒食堆成了小山,赵佗不忍吃白食。所以下令将缴获的汉军铁质兵器铸造成农具,分发给每家每户。
正当赵佗同嬴华、王轼和王离三人一同加入士兵庆祝的时候,侍从送来了一封从临湘城来的信,这封信是王布寄来的。
王布信中告诫赵佗,虽然取得了如此大的胜利,但是此时最应该做的就是遣使议和,并且向汉帝请求册封。而理由王布只用了八个字,那就是“围者取势为根本也”。
看完信之后,赵佗这才回想起来,汉廷如今权力斗争达到了白热化,自己此时真是渔人得利的最好时机。并且赵佗也想到了,权力斗争之下,吕产兵败,那么势必不能再次执掌兵权,也就意味着自己间接的帮了汉帝一把。此时若是自己要求其册封,那么汉帝势必会将自己用来对抗吕后。而自己能起到最大作用,就是可以保证新上任的那位统帅的兵权,只要自己保持地区存在,那么吕后就无法直接无端罢免这里的统帅。
细想之下,赵佗幽幽的笑着说:“陈平果然是个人才!”
第75章 议和()
在寿阳的吕产可谓是日日以酒浇愁、夜夜以泪洗脸,六十万大军没能奈何赵佗,反而遭遇如此挫败,可以说这是自白登之围后,汉军打的最屈辱一仗。而吕产最伤心的就是自己职务难保,项上人头也难保,吕后可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如今自己破坏了吕后的谋划,势必要付出代价。
吕产再一次喝的烂醉于大帐之中,此时正值周勃带着圣旨虎符赶来。周勃走过去踢了喝的烂醉的吕产一脚,怒骂道:“就凭你个酒囊饭袋也能掌兵,真是我汉军之耻,今天我就教教你军中的规矩。来人,把他拉下去,五十军棍伺候!”
吕产刚刚被踢了一脚,听到周勃的话,身体恍恍惚惚的站了起来说:“你算什么东西?敢……敢打老子,老子是主……将。”但是当吕产抬起头来看到周勃手中的虎符时,立刻酒就醒了一半了,赶忙跪下。颤颤巍巍的说:“不知御使前来,未能远迎还请恕罪,请问太后有何旨意?”
周勃鄙夷的看了吕产一眼,缓缓的说:“我乃陛下御使周勃,与太后何干?你只需回京听候发落即可。”
周勃?吕产心中猛的一惊,如此大名鼎鼎的高祖重臣,他岂能不知。而他似乎也明白了其中缘由,那就是由于自己战败,吕后遭到了逼宫,自己手上的兵权已经易主了。想到这里,吕产冷汗直流,此次吕后必然不能放过自己。
周勃见吕产这个样子,呵斥左右道:“还不拉下行军法?”
吕产带着哭腔立刻求饶说:“周老将军饶命啊,看在太后的份上就饶了我吧!”
“太后?嘿嘿,你不说我到忘了,刚刚那五十军棍是替陛下打的。太后对你如此器重,你辜负圣恩,那就再加五十军棍。整整一百军棍,一棍不能少,少一棍都是亵渎圣恩。拖下去!”周勃心想,居然敢拿吕后来压我,不多打你几十军棍,实在难以消这些年的受的气。
听到一百军棍,吕产两行横泪便流了出来,疯狂喊着饶命,然而越喊周勃就越是起劲,更是要自己上阵。
“啊!哎呦!将军饶命!”
……
一百军棍毕,周勃下令将晕死过去的吕产抬下去,自己则回到了大帐休息,一百军棍打到他有些脱力。
而此时侍卫来报,赵佗特使送来赵佗亲笔信,似有议和之意。
周勃听罢大笑着说:“我正要去找赵佗那小子呢!他先找来了,倒是替我省事了。快召特使!”
特使便是王离,其走进大帐之后发现汉军居然易帅了,而眼前这位老将看上去气度不凡,颇有几分沙场豪情。王离拱手道:“不知前辈是何人?汉军主帅吕产何在?”
周勃看了一眼眼前这个小将,倒是十分喜欢。便面带笑意的说:“吕产已经被革职了,如今我周勃便是汉军主帅,特使有何事想同我商议?”
王离拿出赵佗的亲笔信,拱手道:“原来是周勃老将军啊!此次我前来,主要是递交赵大将军的亲笔信,再有就是希望将军能够向陛下传达,赵佗将军愿意向陛下称臣,但是陛下要承认长沙国及百越之地为赵将军的封地。”
听完王离的话,周勃兴奋的拍了一下桌子说:“真是巧了,赵佗居然和丞相想到一块去了!实话告诉你,我这次来,没打算和你们再打下去,我来就是为了从吕后手中拿到兵权。赵佗托我办的事我可以办,但是我也是有条件的。这样,你把这封信交给赵佗,这是丞相写给他的,你带回去也省的我在遣使了。”
王离看着周勃毫无心机的样子,不禁顿生好感,便笑着说:“老将军放心,赵将军是识大体的人,一定会考虑你们的条件的。”说罢王离拱手行礼后告辞。
当王离走出大帐之后,看到一个副将火急火燎的往帐内赶,不一会儿便听到周勃的大喊道:“什么,吕产死了!一百军棍就被打死了?”
听罢王离摇了摇头,这位周勃确实是真性情,居然打了吕产一百军棍,吕产依靠吕后入的军,怎么可能和其他人一样皮糙肉厚?王离叹了一口气念道:“周将军惹大麻烦喽!”
王离回到秦军营寨之后,立刻将陈平的亲笔信交到了赵佗手里。
这封信看的赵佗连连叫好,陈平有意借助自己的力量抗衡吕后,而汉帝则更加自己能够给予其支持。陈平信中将利益关系说的十分透彻,只需要自己点头,那么以后汉廷就不在是威胁,而是自己的利益狩猎场。
“嗯嗯,王离这次做的不错,没想到陈平写了信送过来,而且周勃此时掌兵,终于北境平定了啊!”拍了拍王离的肩膀,赵佗一脸笑意的说道。
王离点了点头说:“将军说的没错,这个周勃若是引兵来犯,还真不好对付。他刚上任就用军法把吕产给打死了,打了一百军棍。”
吕产被周勃打死了?赵佗只觉得欲哭无泪,这个周勃什么时候打死吕产不好,偏偏这个时候,如此不是给吕后抓住口实来夺他的兵权吗?恐日久生变,赵佗决定赶在吕后之前完成此事。毕竟若是真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势必吕后会千方百计阻止自己。“王离你速速前去求见周勃,告诉他一定要把吕产的死讯压下来!就说若是吕后知晓,大事难成,快去!”
王离不敢耽误,立刻策马而去。
王离再度来到汉营时,已经第二天黄昏之时,此时吕产的尸首正被悬挂在汉军大营,因为周勃认为吕产这样就死了,那是便宜了他,于是弄出个暴尸的惩罚来。
王离走进大帐,周勃已经在里面迎候了。周勃一脸笑意的说:“怎样?赵将军考虑的如何了。”
哎——王离叹了一口气说:“条件没有一点问题,但是将军你闯下大祸了!你打死了吕产,吕后必定要借机发难,如此将使得之前的努力完全白费啊!”
周勃想了一想,猛的拍了一下脑袋大喊道:“坏啦,我糊涂啊!居然连这个都没有想到,那现在该当如何?”
王离:“不能让吕后知道吕产的死讯,必须严格保密,等大事办成之后,吕后便拿你没有办法。”
听罢周勃沉默片刻,旋即便对着侍卫大喊道:“快,派快马去追,把昨日发出去的军情文书追回来!”
第76章 册封()
长安城内,吕后正襟危坐在未央宫大殿上,汉帝刘恭就坐在她的旁边。众臣都在思考着刚刚送来的前线军情文书,吕后脸色有些难看,很明显这上面的内容跟不合她的心意。
不久陈平缓缓站了出来,拱手道:“太后、陛下,如今赵佗愿意向陛下称臣,并且承诺永不犯汉边界。臣建议陛下应当同意其请求,以保证我西南之防卫。”
刘恭欲言却被吕后打断,吕后一脸鄙夷的说:“赵佗反复小人也,诡计多端,此举正是他的缓兵之计,丞相怎能不知?”
陈平笑了笑,淡然的说:“太后是想让我西南那剩余的四十多万大军陷入绝境吗?此刻需要缓兵的是我们,周勃将军已经说的很清楚来,余下的大军几乎没几个人有像样的盔甲,怎能击败赵佗的精锐?若战局再度恶化,不仅仅耗费国力,更是又将毫无进展,所以不如答应赵佗的求和,双方罢兵岂不美哉?”陈平知道吕后看破了赵佗和自己的伎俩,若是让赵佗成为了汉朝的一方诸侯,那么汉帝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支持者。
陈平话毕,立刻有不少人选择附议,见吕后依旧是迟迟不肯松口,陈平缓缓道:“太后别忘了北方的匈奴,昨日北方急件,匈奴劫掠频繁,如今可又快是和亲的日子了。”
吕后一怔,纵然她此刻极度的不愿意,但还是不得已点头答应,并示意刘恭拟旨。吕后十分清楚,此时外援赵佗的加入,再加上周勃的掌兵,汉帝身边的这群老臣腰杆子将会越来越硬,不过吕后也不会太担心,因为只要王宫禁军在吕家手里,宫中就还没人能够动摇吕家。
刘恭拟好圣旨,盖上印玺,此刻他的内心是无比激动的,犹如于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明。看着陈平投过来的会心一笑,刘恭明白自己以后不必要在吕后面前逆来顺受了。
汉廷的宫廷斗争,使得所有野心家都恨不得卷入其中,历史上多少宫廷斗争中,胜利的一方往往是从此飞黄腾达,而失败的一方则是被赶尽杀绝。赵佗就是怀着这种三分忧愁、七分兴奋接受着汉帝的册封。
“奉天承运,汉高后二年,百越大将赵佗,文武德治,开疆拓土,以功德臣服百越蛮夷之地。故册封赵佗为南越武王,封秦侯。”
“叩谢吾皇圣恩!”
赵佗正式成为了汉帝的秦侯,在这场宫廷斗争之中,赵佗正式宣告了加入,这一决策至少将影响未来自己十年的道路。接下印绶和官服,赵佗面向背后这群向自己恭贺的人,缓缓说道:“将士们,大业尚未成功,各位仍需努力!此刻就是我们新征程的开始,无论未来格局如何改变,实力才是根本,所以日后拜托各位了。”说罢赵佗拱手行了一个礼,场下立刻响起了欢呼声,纷纷大喊道:“秦侯万岁!南越武王万岁!”
汉营中周勃正惬意的哼起了小调,幸得追赶及时,否则赵佗今日必定不能封侯,届时吕后又将借机掌兵,想到这里,周勃多少有些后怕,不过好在自己的鲁莽没有造成太恶劣的影响。“哎呀!今日乃是赵佗封王拜侯之日,我必须遣使表示祝贺啊!快来人。”
入夜之后,赵佗召开了幕府会议,主要是商议下一步的打算,如今同汉军的战斗已经结束,而此时财力尚足,士气也正是高涨的时候。
会议一开始便有了两种意见,一种是认为闽越已经安定,应当向闽越东部的无主之地发展,这一选择的好处就是阻碍小,那些土地都只有一些土著部落,而缺点就是那些土地人口稀少,耕地稀少,需要大量移民才能开发。
而第二种意见就是由长沙国西征富饶小国滇瓯,此国地处巴蜀东南,有人口五十万以上,由于境内有楚江支流,使得其非常富庶,是一个真正的鱼米之乡。而攻下其最大的难度就是要面对滇瓯彪悍的军队,滇瓯几乎是全民皆兵,当年汉军曾尝试过征服滇瓯,但是多次都是无功而返,此后汉军就再也没有看上这块鸡肋之地。
赵佗细想了一下第二个方案,如果自己拿下了巴蜀的门户滇瓯,那么对日后的战略将有极大的便利。届时实力足够了之后,便可出兵从滇瓯入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