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近代史-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税,若系出口,一概免税(十三年〈1887〉专条第四条,增如系前往他国,仍纳出口税。第十一条)。运土货,由中国此边关过北圻至彼边关,或由两边关运出越南海口回中国者,过北圻时,完纳过境税,不过值百抽二(出海关,入越南海口,过北圻进边关者同。第十二款)。洋『药』土『药』均不准贩卖(第十四条。十三年〈1887〉专约第五条,规定土『药』出口征税而未及洋『药』,时闻法欲于越南广种罂粟,兼恐从缅甸输入也)。法有领事裁判权,华人侨越,命案赋税词讼,与最优待国无异(第十六)。此约法议院未批准。云南(周德润与法狄隆)、广西(邓承修与法浦理燮。后浦理燮有疾,狄隆代之)亦多争执。十二年(1886)法使恭思当到京,求改商约。十三年(1887)五月订界约续约四条,商务续约十条。广西开龙州,云南开蒙自,又开蛮耗(以为保胜至蒙自水道所必由也。许驻蒙自法领事属官一员。第二款)。中国土『药』,许入北圻,每百斤正税20两(内地厘金等费,亦不过此数)。法人及法保护之人只能在龙州、蒙自、蛮耗三处购买,不许由陆路边界、通商海口再入中国,作为复进口之物(第五款)。日后中国南境西南境,与友国立定和约条款章程,所有益处及通商利益,一经施行,法国无不一体照办,毋庸再议(第七款)。以照会声明,中国在北圻等处缓设领事,中国在河内、海防设领后,法国始可在滇、桂省城设领,龙州、蒙自、蛮耗系陆路通商处所,不得仿照上海等处,设立租界。光绪十九年(1893),法割暹罗湄公河东岸之地,车里土司辖境,亦大半在湄公河以东。法以分界为请,二十一年(1895)五月定《续议商务专条附章》九条、《界务专条附章》五条,界约法多侵占,江洪界内,地亦被割。又引起英国交涉。其商务附章许法领于广东东兴街(与越南芒街相对之处,以利捕务也。第一条),改蛮耗为河口(第二条),添开云南思茅(第三款)。改十二年(1886)约之第九款,土货经越南出入龙州、蒙自、思茅、河口者,税皆十分减四,专发凭单,进口时免税。其往沿江沿海通商口岸者,入口时完复进口半税。沿江沿海口岸,运土货经越南往龙州等四处者,征十成正税,而进口时按十分减四,收复进口半税(第四条)。云南、广东、广西开矿,先向法厂商及矿务人员商办,越南铁路已成或日后拟添者,可商订办法,接至中国境内(第五款)。思茅至孟阿营(下猛岩,在越南莱州与两啪邦之间)电局互相接线(第六条)。法越交涉之始末,大略如此。

    第二十二章英缅之役

    明初西南土司,本包伊洛瓦底江流域,其时诸土司中,以平缅、麓川为最强,后为明兵所破,而缅甸坐大,潞江以外,悉为所据。清时,木梳土司雍籍牙据缅甸,尝犯云南。高宗发兵攻之,缅请降,然是役中国所失实甚大也。雍籍牙幼子孟云,以乾隆四十六年(1781)嗣位,东服马尔达般、地那悉林,西取阿剌干,后阿剌干谋自立,缅人破之,其魁走孟加拉,缅人求之,英以为国事犯,不与,而使至阿瓦(缅都)通聘,缅人亦拒之,又争岛屿,几至决裂。嘉庆二十四年(1819),孟云卒,孟继立,阿萨密内『乱』。道光二年(1822),缅据其地,兵侵入英境。阿萨密亦求援于英。四年(1824),印度总督攻缅,败其兵,陷仰光,声言『逼』阿瓦。缅惧乞和。六年与英结约(1826年2月24日),偿军费百万镑,割阿萨密、阿拉干、地那悉林,并许英另订通商条约,设领事。十七年(1837),孟继为弟孟坑所弑,迁都阿马拉普拉。二十五年(1845),亦见弑。长子巴干麦立。孟坑拒英使驻国都。咸丰元年(1851),仰光英商又以受虐诉于印度总督,印督与缅交涉,缅许易知事,而所易知事,又慢英使,英使要其谢罪,知事炮击英舰。印督闻之,遣兵陷仰光。时缅王又见弑,弟墨多默立,请和,立约仰光,割摆古。缅由是无南出之海口。伊洛瓦底江两岸贸易日减,国用大蹙,屡图恢复,终不克。光绪八年(1882),法人遣使如缅,与结密约,法代拘缅王之兄觊觎王位者,缅许割湄公河以东。九年(1883),法人宣布其约,英人大惊。十一年(1885)秋,借缅王判英木商歇业,发兵陷蒲甘,连陷阿瓦(旧都)、蛮得(缅都),俘其王,羁诸麻打拉萨。明年,并上下缅甸入印度,缅甸遂亡。

    缅甸之亡,适值我有事于越,英人盖有意乘我之危也。总署以缅为我藩属,电曾纪泽与英外部争辩,又与英署使欧格讷辩论,要英人立孟氏后。英人言缅史但称馈送中国礼物,无入贡明文,不认为我藩属,议遂停顿。后英请行烟台专约,所派麻葛瑞,将由印入藏。英使又云,缅与法立有条约,若立缅王,则约不能废,愿照缅例,每十年,由缅甸总督派员来华,并请勘定滇缅边界,设关通商。中国欲乘机杜其入藏,乃于十二年(1886)六月,与立会议缅甸条款五款:(一)每届十年,由缅甸最大大臣,选缅人呈进方物;(二)中国认英在缅所秉一切政权;(三)会勘中缅边界;(四)边界通商事宜,另立专章;(五)停止派员入藏。

第17章 讲义(16)() 
当英人初占缅甸,颇有让中国展拓边界之意,其外部侍郎克雷称,愿将潞江以东,自云南南界,南抵暹罗,西滨潞江(萨尔温江),东抵澜沧江下游,其北有南掌,南有掸人,或留为属国,或收为属地,悉听中国之便。曾纪泽咨总署,请均收为属国。将上邦之权,明告天下,而总署未果。纪泽又向求八莫(蛮暮之新街。蛮暮本亦土司,后为缅所并。新街向为通商巨镇),英未许,而允饬驻缅英官,勘验一地,由中国立埠,设关收税(据参赞马格里言,八莫东二三十里旧八莫,似肯让与中国)。且允将大金沙江,作为两国公共之江。纪泽与英外部互书节略存卷。旋交卸回华(皆十一年〈1885〉事。见薛福成十六年〈1890〉奏)。十六年(1890),薛福成奏,此事英人未尝催问,中国亦暂置不理,似应豫行筹备,不使英人独占先著。又奏,南掌即老挝,似已属暹罗,徒受英人虚惠,恐终不能有其地。南掌、掸人本各判为数小国,分附缅、暹,似宜查明南掌是否尚有自立之国,以定受与不受。其向附缅甸之掸人,则宜收为己属,请饬云贵总督王文韶,派员侦察南掌之存亡,掸人之强弱,腾越关外之地势、民风,而自请向英催问。十八年(1892)六月,派福成商办滇缅界线商务,福成使马格里赴英外部申前议。英外部谓议在约前,不肯认。福成求以大金沙江为界(包野人山在内),英亦坚不肯,惟于滇省东南,许我少展边界(福成十九年〈1893〉奏,谓“英人并缅之始,深虑缅民不服及缅属诸土司起与相抗,中国阴为掣肘,不敢不少分余利,以示联络。是时英已勘定土寇,复稍用兵威胁,收野人山全土,藩篱已固,故于初许纪泽者而忽靳之。前议既不可恃,则展拓边界之举,毫无把握。且滇边土司,乾隆后有私贡缅甸者,英人执此为辞,且可指为两属”。则其形势,已迥非纪泽与英辩论时比矣。十七年〈1891〉秋冬后,英兵数百,常游弋滇边,阑入界内,而常驻于神护关外之昔重,铁壁关外之汉董。福成先与力争,英兵乃不复入界。又照会英外部,请以大金沙江为界。英人坚拒,乃就滇东南,许我少展边界。所展者,据薛氏原奏,谓:一、孟定橄榄坡西南边,让我一地,曰科干,在南丁河南与潞江中间,盖即孟艮土司旧壤,计750英方里。又起孟卯土司边外,包括汉龙关在内,作一直线,东抵潞江麻栗坝之对岸止,悉划归中国。约计800英方里。二、本里、孟连,旧尝入贡于缅,新设镇边厅,系从孟连境内分出,英并厅争为两属,今愿以让我。三、滇西老界与野人山地毗连之处,允我酌量展出。昔董大寨不让,而以穆雷江北,现驻英兵之昔马归我。其地南起坪陇峰,北抵萨伯坪,西逾南障而至新陌,计300英方里。又自穆雷江以南,既阳江以东,有一地约计七八十英方里,是彼于野人山地,亦稍让矣。其余悉照滇省原图界线划分。汉董亦愿退让,南掌尽归暹罗。掸人各种,惟康东土司最大,英欲据以遮隔法暹,未肯舍也。腾越八关,四在太平江以北,皆在老界内,在太平江南者,曰汉龙、天马、铁壁、虎踞。汉龙明已沦于缅,天马久为野人所占,皆可归中国。铁壁、虎踞,滇省地图,皆在界内,英遂许照原界分画。既闻二关早为缅占,英人复屡加工程,绸缪稳固。英所守界,越虎踞而东已数十里,越铁壁亦六七十里。英渐觉之,争论始起。后允将铁壁让还,以库弄河为界。滇省派人寻觅,则虎踞在盆干西10里,距八莫50余里,距南椀河边英人所指为中国界者80里。天马则在西南,居猛密、邦欠两山间。英兵从关内山坡修路一条,以通缅属之南坎,英人云:“属缅已百余年,若索此,则缅应索于中国者甚多。”乃与订明汉龙、天马,仍归中国,惟汉龙尚须查勘,如未深入缅境,自可通融归还。天马关内所筑路,议以新路归中国,而于稍北一大路,许其借用改筑。见约文第二条。虎踞不可得,少划地以偿中国。一为龙川江中大洲,一为蛮秀土司全境)。于二十年(1894)一月成《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二十条。其中第(一)、(二)、(三)条,皆定边界。(四)订北纬二十五度三十五分以北之界,俟将来再定。(五)中国所索永昌、腾越界外之地,英将北丹尼(木邦)、科干,照以上所划之界,让与中国外,又允将两属孟连、江洪、上邦之权,均归中国。唯未与英议定,不得让给他国。(六)勘界官于换约后12个月相会。自首次相会之日起,限三年内,将界线勘定,次查勘汉龙关。倘查得在英国境内,当审量可否归还中国(案第一、二、三条之界,光绪二十三年〈1897〉约,多有改动。五、则北丹尼、科干均归英。六、查勘汉龙关一节删去。)(八)中国自旱道入缅之货除盐,英缅由旱道入中之货除米,概不收税。盐米之税,仍不得多于出入海口之税,以六年为期。(九)中缅往来,由蛮允、盏西两路行走。入中国者,减关税十分之三,出者减十分之四。在路外行走者,可充公。(十一)食盐不准由缅入华,铜铁、米豆五谷不准运缅,鸦片及酒不准贩运。(十二)运货及运矿产之船,得在厄勒瓦谛江(大金沙江)行走,税钞及一切事例,与英船同。(十三)中国领事驻仰光,英国领事驻蛮允。(十七)英民在华,华民在英,一切权利,现在所有,或日后所添,均与最优待国一律。

    光绪二十一年(1895)夏,法使施可兰诣总署,以猛乌乌得界暹、越之交,请以其地归法(以调停倭事也)。五月,许之。其地属江洪,英外部与法使会商,弃江洪而结湄公河上游悬案。在川、滇之权利,两国平等。是为1896年1月15日《英法协约》。英使欧格讷乃与中国交涉,欲将八莫以北野人山地,由萨伯坪起,东南到盏达,西南顺南椀河,折向瑞丽江,循江至猛卯,向南至工隆,八关、科干皆在内,让归英国。九月,英使来言,西江若允设埠,界事即可通融。英外部亦以是告驻使龚照瑗,中国许之。即命照瑗与英商办。英人求于肇庆、梧州、桂林、浔州、南宁设领,佛山、高要、封川、南新墟停轮,轮船得于广州、澳门出入。地界自萨伯坪起,偏向西南,以昔马归缅,循线至椀河之西,斜向西南,稍曲处地曰南坎,亦划入缅界,又自西而东,地曰北丹尼,曰科干。两地本缅门户,误划与华,亦欲索回。英使窦纳乐来华,又要求缅甸现有及将来续开铁路,接入中国。腾越、顺宁、思茅三处设领。光绪二十一年(1895)五月中法条约利益,一概给与英国。新疆设领,通省任便游历,并照光绪七年(1881)俄约,许英民在新疆各处贸易,无限制,亦不纳税,否则决废缅约。二十三年(1897)正月,立《中缅条约》附款十九条,(一)、(二)、(三)条地界,均有改动。(四)订明“无所增改”。(五)未与英议定时,不得将现在仍归中国之湄江左岸江洪之地,以及孟连与湄江右岸江洪之地,让与他国。(九)勘界查明另辟他路,准照原约所载,一律开通行走。(十二)添中国允将来审量,在云南修建铁路,与贸易有无裨益。如果修建,即允与缅甸铁路相接。(十三)驻蛮允领事,改驻腾越或顺宁,并准在思茅设领。专条开梧州、三水、江根墟,许设领事。轮船由香港、广州至三水、梧州,由海关各定一路。江门、甘竹滩、肇庆、德庆开为停泊上下客商货物之口,按照停泊长江口岸章程,一律办理云。

    暹罗本亦我藩属,缅甸盛时,尝为所并。乾隆四十三年(1778),宰相郑昭复国自立。昭,中国『潮』州人也。后见弑。养子华策格里,复国时战功第一,昭以女妻之,袭位,受封于中国(表文称郑华,盖袭前王之姓),嘉庆十四年(1809)卒。子禄德拉立,道光四年(1824)卒。子摩诃芒克立,始拓地湄江东岸。咸丰元年(1851),与英、法、美立约通商。卒,子库隆腊昆立,务输入西方文化。越南既亡,法人言湄江东岸,旧属越南,要暹割让。暹人不许。法遂进兵河上,逐暹戍兵,又封湄南河口,欲『逼』曼谷。暹人不得已,行成。割湄江左岸及江中诸岛,右岸25公里内,及拔但邦、安哥尔两州,不置戍兵。时光绪十九年(1893)也。英与法协商,以湄公河为界,湄南河城中立地,萨尔温江以东,马来半岛北部,为英势力范围(诸小国仍各有君长,惟政权尽入于英)。拔但邦、安哥尔、哥赖脱为法势力范围。二十年(1894)又订约,以湄南河为两国势力范围之界云。

    第二十三章英谋西藏

    英人谋通西藏,始于乾隆时(《曾惠敏集》译英人记载云,乾隆四十五年〈1780〉,英印度总督使博格尔至藏求互市。时班禅将入觐,谓之曰,此事我不能自主,请由水路赴广东,我当面奏皇帝,求召足下入京共议。班禅入奏,有旨召博格尔入京。而班禅出痘,殁于京,博格尔亦染瘴,殁于粤。遂未能议。当时驻藏大臣曾咎班禅不应交通英使,后印督复使坦纳入藏,藏中待之遂不甚亲密云)。是时自印入藏,道经哲孟雄,中隔大山,极为险阻。哲孟雄本属藏,嘉、道时,始与英立约往来。咸丰十一年(1861),与英启衅,为英所败,后遂沦为英保护之国,大山亦为英据,西藏之藩篱失矣。商旅往来,多取道于此,印度洋『药』,并有自此入川者。缅约虽将派员入藏之事停止,而麻葛瑞之众,未即折回。藏人于边外隆吐山修炮台,派兵驻守。英使以地属哲孟雄,要求撤退。总署行文驻藏大臣开导,藏人不听。光绪十四年(1888)三月,为印兵逐回。四月,藏兵3000攻日纳宗(亦哲孟雄地)英寨,败归。英兵势将入藏。总署与英使再三辩论,乃罢兵。由驻藏大臣升泰携带税务司赫政,与英使保尔会议。光绪十六年(1890),在孟加腊与印督兰士丹立《藏印条约》八款。认哲孟雄归英保护(第二款)。自布坦交界之支莫挚山起,至廓尔喀边界止,以哲属梯斯塔及近山南流诸小河,藏属莫竹及近山北流诸小河之分水山顶为界(第一款)。藏哲通商,哲孟雄界内游牧,印藏官员交涉,于此约批准后,以六个月为限,由驻藏大臣与印督各派委员会商(第三至第七款)。是年七月在伦敦换约。十七年(1891)正月,升泰派黄绍勋、张昉、赫政,兰士丹派保尔,在大吉岭会议。保尔欲在仁进冈入藏150余里之法利城,即帕克哩设关,10年之后,再定入口税。中国虑藏人『性』执,兼虑川茶销路为印茶所夺,坚执十二年(1886)条约,印藏边界通商,由中国体察情形之说以拒之,相持颇久。升泰去职,奎焕继之。十九年(1893)十月,乃成《接议藏印条款》九款、《续款》三款。亚东订于光绪二十年(1894)三月二十六日开关(地在藏印交界咱利山下),由印度派员驻扎(第一款)。英商至亚东为止,自交界至亚东,期间朗热、打钧等处,由商人建造房舍,凭商人作尖宿之所(第二款)。五年内进出口税皆免。五年后,由两国查看情形酌定。印茶俟免税限满,方可入藏。应纳之税,不过华茶入英纳税之数(第四款)。英商民与中藏商民争执,由中国边界官与哲孟雄办事大员商办。官员意见不合,各按本国律例办理(第六款)。从亚东开关之日起,一年后,藏人尚在哲游牧者,应照英在哲随时所立游牧章程办理(第九款)。此约以五年为期(续第二款)。然藏人于通商之举,仍拒不肯行,遂有光绪三十年(1904)之役。

第18章 讲义(17)() 
第二十四章中日之战与马关条约

    日本自同治十三年(1874)台湾之役后,又县琉球,我国弗能争(《各国立约始末记》卷十七云:同治十一年〈1872〉,琉球王尚泰,朝于日本,受册命而归。日本令以前与他国缔约,呈于外务省,任免三司官,必具状待命。尚泰不怿,时入贡我朝如常例。光绪元年〈1875〉,日本遣使至琉球,命易正朔,更法律,改官制,罢职贡。琉球谢不从,告警于我。日本遂废琉球为冲绳县。征尚泰,置之日都。琉球亡。总理衙门行文诘责,日本坚执前言,谓本为所属。五年〈1879〉,美前总统格兰德来游,复往日本。恭亲王、李鸿章皆属从中调停。日本乃议分琉球宫古、八重山二岛归我,而请于条规增入内地通商,一体均沾二条。鸿章以为二岛贫瘠,复封尚氏,不足自存。若由中国设官置防,徒足增累,以实惠易荒岛,于义奚取。议久不决。八年〈1882〉,日本驻津领事竹添进一谒鸿章,申前论。鸿章议还中山旧都,仍以尚民主其祀,日本卒未允)。光绪二年(1876),日本与朝鲜立约(开釜山、仁川、元山三港),认为自主之国。先是朝鲜王李熙幼,其本生父昰应当国,深恶西人。西人来求通商,辄拒之。西人以告中国,中国辄答以向不干预朝鲜内政。及是,李鸿章复劝朝鲜与各国立约,以牵制俄、日。八年(1882),朝鲜与美立约,鸿章使马建忠、丁汝昌莅之。建忠旋介英、法、德与朝鲜订约,如美例。时李熙已亲政,其妃闵氏之族专权。是年六月,朝鲜兵有叛者,昰应复摄政(朝鲜外戚专权,起自清嘉庆之世。时朝鲜纯祖立,方11岁,太后金氏临朝。纯祖晚年,使子昊摄国务,昊妃赵氏亦与政。金赵二氏始争权。昊先纯祖卒,昊子奂继纯祖立,是为宪宗,金后仍垂帘,已为赵氏所排,实权颇归于赵。宪宗无子,其殂也,金氏定策,迎立哲宗,纯祖从子也。金氏复盛,哲宗亦无子,谋建储,金氏族中意见不一,久之不能决。同治二年〈1863〉,哲宗殂,赵氏欲立其从子熙。朝鲜国王之父称大院君,向来无生存者。金氏以为言,赵后不听,卒立之。赵后临朝,使昰应协赞大政。昰应有才气,而知识锢蔽。朝鲜党论,以书院为根据,党人子孙,虽目不识丁,亦称士族,横行乡里,书院以一纸墨印,征钱于民,谓之祭需,民无敢抗者,狡黠者投身为院仆,则可以免役。民疾之如仇。大院君执政,封闭书院千余。居院中者,皆勒归乡里,民大悦。论其才气,实足有为,然不知世界情势,坚持闭关,又任气独断,与权要多不协,则其致祸之根也。朝鲜之知西学,始于明末,自中国传入。朝鲜人信其学而恶其教,亦如中国。朝鲜孝宗,当清康熙时,已用西洋历法,正祖时,严禁自中国往之天主教书籍。纯祖、宪宗时,诛戮教民,然不能绝也。哲宗时,睹咸丰戊午、庚申两役,大惧,闭关之念始坚)。『乱』作时,日本使馆被毁,日本公使花房义质返国请兵。中国驻日公使黎庶昌闻状,驰报署直督张树声。树声遣提督丁汝昌、道员马建忠督兵船赴仁川。总署又奏派提督吴长庆,率师继进,执昰应以归(幽诸保定,至十一年〈1872〉乃释之)。日本兵后至,义质谒朝鲜王,多所要求。朝鲜王不应。义质即归国,次济物浦。朝鲜王乃遣使就议,偿日兵费50万元,抚恤遇害官吏5万元。许日本驻兵汉城,防卫使馆。议既定,长庆留驻朝鲜。日本以竹添进一为使。时朝鲜新进之士,多不满朝右旧人,于是有事大、独立两党。光绪十年(1884)十月,新党首领金玉均等作『乱』,攻王宫,弑闵妃,日本使馆驻兵与焉。长庆败之。中国闻警,遣左副都御史吴大澂、两淮盐运使续昌驰往。日本遣井上馨赴朝鲜。朝鲜以金宏集为全权大臣,初议不谐,馨使人说宏集,卒定约。给抚恤11万元,重建使馆工费2万元,仍驻兵护馆如故。十一年(1885)春,日本遣伊藤博文来,西乡从道为副。中国以李鸿章为全权,及大澂、续昌,与议于天津。定约凡三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