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君贤臣都反对宫廷娱乐,起码反对过度娱乐。刘裕不论以贤臣自况,还是以君主自况,都乐见“朝廷音乐未备”的状况继续下去,其实这里的“朝廷音乐”应该是属于“礼乐”,是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和娱乐的界限很容易打通,刘裕防微杜渐,不惜扩大封杀的范围,以防止精神污染。
最近在《南方周末》看到经济学家张维迎的文章,主要讲市场规则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和宗教伦理对人心的改善。他引用了一副楹联,是在山西榆次一个古县衙门口发现的: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门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是原心(根据人的心理动机判断人),还是原迹(依据人的行为来评价人),这副对联的意思是“善以心论,恶以行断”,应该说颇合人情世故。
绕这么一个圈子我想说的是,刘裕既然以为音乐是恶的东西,所以就干脆一点也不沾,也不给自己找借口。因为不管喝酒泡妞,还是铺张浪费,都很容易为自己找到理由,这类事情有的出于自知,有的出于无知,自知则在事前找理由,无知则在事后找借口。史书称商纣王“智足以文过饰非,辨足以拒谏塞议”,包括后来的隋炀帝也是这样,凡是“英明领袖”莫不熟谙这一套。
从这件事看,第一,刘裕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也是一个对人『性』有了解的人,他知道有些东西,对一般人来说,一接触就会喜欢,一喜欢就会陷溺其中不能自拔,很多家长对网络游戏就是持这种态度,当然对毒品就更加坚持这种态度。第二,从当时的政治风气看,刘裕这样做是对魏晋浮夸糜烂文化的一种抵制,政治风气上的回归质朴和天下大治往往有对应的关系,中国只要一盛世,只要歌舞升平,接下来就是糜烂和动『荡』,皇帝专制制度宜贫不宜富。
说到朝廷音乐,不妨对唱红歌说道说道。建党伟业九十载,红歌铺天盖地来,这一轮红歌『潮』,众所周知是发端于重庆。对于重庆唱红打黑,官方媒体、坊间网络,都有大量的评论,重庆的红与黑一时间让中国左中右诸多『色』相全部呈现。
就扫黑而言,如果仅在治安层面,当然是好事,仅从锐圆在重庆接触的朋友和的士司机评价,薄熙来提出的“五个重庆”,“平安重庆”落实得最好,当然以后会不会反弹,维护治安的成本是不是高了,这都是问题。一个城市到底应该在治安方面花多少钱,这应该是市人大的事情,没有具体数据谁都不好妄言。有人对“扫黑”担心的是,这种运作思维模式会不会越界,一是形式上的“运动化”,二是被扫者的辩护权利有没有保障。前段时间达芬奇家具的事闹得沸沸扬扬,我注意到杭州工商局以“消防不合格”勒令杭州的达芬奇停业,上头点名(中央权威媒体的报道)了,一顶“黑”或“假”的大帽子扣在头上,人民群众再来个“欢欣鼓舞”,执行层面就可以大扫『荡』了,声东击西,罗列罪名,领导定罪或舆论定罪遂告完成。“消防不合格”当然可以令其停业,问题是“不合格”长期开业的有没有人管?这种运动化的治理推到极致就是警察治国,红卫兵治国。
至于唱红,应时应景地莺歌燕舞一下也没什么,我们六十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在这个意义上,重庆也不能独美,唱红可以有组织地唱,组织有权力组织大家唱,也可以自发地唱。新中国六十年来包括革命战争时期的音乐创作红的居多,近三十年来虽然也有不那么红的,但也基本上偏红,对于学生和社区的中老年人来讲,没有什么其他『色』儿的歌可以选择,所以自发也必然会唱到红歌。
重庆唱红是“讲读传唱”的一部分,完整的组合是“讲故事,读经典,传箴言,唱红歌”,只是“讲读传”相对不具备形式感,遂让唱红歌成为重庆的行为标志。讲读传唱的内容不全是红『色』(革命)的,里面还包括大量正面的(比如爱迪生孵鸡蛋之类)、传统的东西。正常的理解,这是一种文化建设;再过度理解一点,是一种意识形态重构;如果再“深刻理解”一下,我们不妨当成“十八大”之前的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拉票活动。我觉得我们应该欢迎有政治理想或政治野心的官员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和公共政策,让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仪态不要那么“千人一面”,说话不要那么“千篇一律”,表现出来一些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讲,重庆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在中央的治国方针之下,各地各部门的官员完全可以晒晒自己的理念和政纲,以求得老百姓的认知和认同,这样总比官员们貌似一致,实际上是有选择『性』执行上面的政策要好一些。
说到红歌对意识形态的构建,效果是肯定有的,音乐的教化功能是很强大的,世界上各种宗教、各个国家民族、各种党派组织,都会创作自己的红歌,只是好像我们的红歌更海量一些,这倒是方便重庆乃至全国有选择『性』地唱。
第80章 益智粽对续命汤()
安皇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
卢循遣使贡献。时朝廷新定,未暇征讨;壬申,以循为广州刺史,徐道覆为始兴相。循遗刘裕益智粽,裕报以续命汤。
卢循是官n代,到他这辈在朝廷已经没有什么奥援了,但是门第还在那儿摆着。很多家族不希望在婚姻过程降低“门第均分”,像卢循这样有资质没有资产的(有点像卖合格证和生产资质的国企)就成为“被婚”对象,他娶了比自家门户较低的孙恩的妹妹,于是他成了孙恩的妹夫。孙恩大家没有忘记吧,在会稽霹雳一声暴动的那位。
孙恩被刘牢之、刘裕等n次大围剿,最后『逼』到海边,孙恩勇敢且慷慨地跳海自尽,他一直忽悠说,只要相信他的五斗米教,跳海以后会变成水仙(当然是水里的神仙,不是水仙花)。忽悠人的人经常会把自己也忽悠进去,假话重复一万次,说假话的也会自我催眠,反正要死了,孙恩于是亲自实践自己的学说,也许他真的相信自己会变成一枚帅气的水仙哥的。
孙恩水仙了,卢循接过大舅哥的枪,继续革命斗志昂,但是还是被刘裕打得招架不住,在浙江待不下去了,被迫“战略转移”,经福建晋海辗转长征到了广州(番禺)。卢循还真不是白给的,他以前是孙恩的军师,现在自己掌舵了,当然要发挥一下,他把广州刺史抓起来,“摄广州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主政南粤”了。
桓玄称皇帝,刘裕伐桓玄,这一折腾就是一年多时间,卢循在广州吃白斩鸡喝老火汤过得挺好,刘裕迎回晋安帝,朝廷初定。卢循于是派使节到建康表示臣服,希望中央能保持广州现状,维持广州稳定。卢循还特意给主政中央的刘裕送去了“益智粽”——大家都是有智商的人,但处理广州问题需要更高的智慧,所以送你粽子“益智”,那意思咱们也玩“一国两制”吧,也来个五十年不变?
刘裕当然是有政治智慧的,你丫只有“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就在广州夺权执政,老子现在兵强马壮,那又该如何?但是刘裕岂能容卢循长期逍遥法外,现在无暇顾及,不等于以后不找你算账。刘裕于是回送卢循一帖“续命汤”。
益智粽,续命汤,字面上工整对仗,但背后的实力和信心显然是有差距的。所以凡是期望对方“以高度政治智慧如何如何”的,都是『露』怯的说法,有实力特别是有枪的人,从来不稀罕什么鸟“高度政治智慧”。
“小事大以智,大事小以仁。”孔夫子说这话的意思是,弱小的对付强大的要靠智慧,强大的安抚弱小的要靠仁德。没有实力就要靠脑筋灵活,才真正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比如卢循,他抓到广州刺史,一开始也没有随便处理,后来看刘裕把桓玄搞定了,卢循便上报说这位刺史吴某人是桓党,然后才冠冕堂皇地把他杀了;有实力就会萌生霸权主义,强大也是硬道理,“大事小以仁”从来都是孔夫子的良好愿望,也是弱势群体的良好愿望,古今中外,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情况下,良好愿望就是等于良好的愿望,良好愿望≠残酷的现实。
小人物给大人物送礼,都是表达良好愿望的;大人物赠小人物礼物,愿望有时就不那么良好了。政治家经常会开政治局级的玩笑,也会适当表现他的幽默感和诙谐趣味,这是先戏弄后宰杀的冷幽默冷诙谐,比如朱元璋在徐达生背痈时送肯德基最新款的蒸鹅,还有这次刘裕颇费文思的“续命汤”。
不记得以前介绍过没有,古时科举时,有位考生把“昧昧我思之”错成“妹妹我思之”,批卷的考官没有简单划x,而是诚恳指正道:“哥哥你错了。”刘裕拿“续命汤”回复卢循的“益智粽”也是这个意思:哥哥你错了。
第81章 金刀记()
安皇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
初,南燕主备德仕秦为张掖太守,其兄纳与母公孙氏居于张掖,备德之从秦王坚寇淮南也,留金刀与其母别。备德与燕王垂举兵于山东,张掖太守苻昌收纳及备德诸子,皆诛之,公孙氏以老获免,纳妻段氏方娠,未决。狱掾呼延平,备德之故吏也,窃以公孙氏及段氏逃于羌中。段氏生子超,十岁而公孙氏病,临卒,以金刀授超曰:“汝得东归,当以此刀还汝叔也。”呼延平又以超母子奔凉。及吕隆降秦,超随凉州民徙长安。平卒,段氏为超娶其女为『妇』。
五胡十六国中,国号为“燕”的有“前燕”、“后燕”,有“南燕”、“北燕”以及“西燕”,没有“东燕”,一时莺莺燕燕,令人眼花缭『乱』。
最早的前燕由慕容皝建立,后燕由慕容垂创立,西燕是慕容泓,南燕是慕容德(后改名慕容备德),他们都是鲜卑慕容氏,而且都是一家人,只有最后的北燕是汉人冯跋建立的。
南燕主慕容德是慕容皝的少子,慕容垂的兄弟,毫无疑问,他们慕容家是一个『乱』世的华族。大动『乱』时期,遭受苦难的是老百姓,但是这些显赫的家族也一样难以避免,甚至会流更多的血。
前燕被前秦灭后,慕容家族享受了宽大政策,慕容德在张掖做了太守,他母亲公孙氏和哥哥慕容纳和他一起也居住在张掖。慕容德要随苻坚南征参加所谓“淝水大战”,临行前,他留了一把金刀给母亲,这把金刀想必是做工精细,镶嵌有黄金宝石之类,在古代『乱』世,没有比把家财镶嵌在刀把子上更聪明的做法了。慕容德肯定考虑到了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但他没有想到这把金刀比一般的生离死别更多传奇。
淝水大战失败了,慕容德追随慕容垂叛变了苻秦政权,慕容德的哥哥和他的儿子们被后来的张掖太守苻昌抓起来屠杀殆尽,公孙氏因老获免,慕容德哥哥慕容纳的妻子段氏则因为怀孕没有被杀,只是关在监牢里。如果她生个男孩子,这个孩子将可能带着原罪被执行死刑。
斩草除根,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是中国人坚定的共识。和许多传奇故事一样,总有卑微的人受恩图报,在阴暗的监狱里总有些许人『性』的光芒或者亮点,这叫“公门里面好修行”。有位监狱官叫呼延平,是慕容德的故吏,他把婆媳俩救了出来,从氐族统治区转移到羌族统治区,段氏生下了儿子慕容超。十年之后,公孙氏在临死前把慕容德留下的金刀传给了慕容超。此后,呼延平又带着他们母子经过吕氏控制的凉州,流落到长安。呼延平的女儿嫁给慕容超,往高拔这是患难中的爱情,不揣好意则是一项有眼光的投资。慕容超在长安又被编入后秦的编制,他装疯行乞(他的呼延夫人呢?),风声传到了后秦皇帝姚兴的耳朵里,他召见了慕容超,小超和领导谈话时故意打岔,瞒过了姚兴。
南燕皇帝慕容德在离开张掖二十三年后,终于和自己的侄子会面了,慕容超把『奶』『奶』留下的金刀还给了叔叔……
锐圆哥哥笨拙地复述这个丢失了很多细节的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完全可以衍生一部不错的武侠小说,有金刀(当然要附带武功秘籍或藏宝图),有离别,有灭门,有残存,有狱卒,有拯救,有流浪,有爱情,有险关,有谲智,还有团圆,后来慕容超被叔叔立为南燕的太子,做了皇帝,再被刘裕俘虏,死在建康。
一个遗腹子,为了家族的伟业,在娘胎里就坐牢,从乞丐做到皇帝,这是什么传奇,这是比郭靖、狄云等更牛的传奇。
第82章 变态皇帝()
安皇帝义熙三年(公元407年)
燕王熙为其后苻氏起承华殿,负土于北门,土与谷同价。宿军典军杜静载棺诣阙极谏,熙斩之。
苻氏尝季夏思冻鱼,仲冬须生地黄,熙下有司切责不得而斩之。
夏,四月,癸丑,苻氏卒,熙哭之懑绝,久而复苏;丧之如父母,服斩衰,食粥,命百官于宫内设位而哭,使人案检,哭者无泪则罪之,群臣皆含辛以为泪。高阳王妃张氏,熙之嫂也,美而有巧思,熙欲以为殉,乃毁其禭靴中得弊毡,遂赐死。右仆『射』韦璆等皆恐为殉,沐浴俟命。公卿以下至兵民,户率营陵,费殚府藏。陵周围数里,熙谓监作者曰:“善为之,朕将继往。”
后燕由慕容垂创立,慕容垂死儿子慕容宝继位,慕容宝死儿子慕容盛继位,慕容盛死儿子慕容定太小,大战『乱』时代国赖长君,有人支持慕容宝的另一个儿子慕容元(第三代),但是慕容盛他妈丁太后和他叔慕容熙(第二代,第一代慕容垂的儿子)关系不一般,不说你们也知道,叔嫂联盟在历史上多次上演。在丁太后强力推荐下,在战场和被窝一样骁勇善战的慕容熙就成了皇帝。
慕容熙登基时大概只有十七八岁,做了皇帝以后,他就杀了效忠慕容元的大臣段玑和秦兴,然后再杀了竞争对手慕容元(凡是做过皇帝差额选举候选人的都没有好下场)。面对满朝文武的不解,他解释说,这些家伙对丁太后不敬,对我不忠,他们要谋反,他模仿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的口吻说:你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
慕容熙随后抛弃了拉他上床以及扶他上位的丁太后。丁太后伤心伤不起,御姐最恨的就是小白脸忘恩负义,丁太后决定和娘家侄子商量着起兵,慕容熙还以一个字:杀!
在此之前,慕容熙已经和一对苻氏姐妹热乎上了,男人似乎更愿意在两『性』中承担纯粹施予的角『色』。苻秦强大的时候,鲜卑女人由苻姓男人照顾,现在慕容强大起来了,苻姓的女人由慕容的男人照顾。碗米是恩,斗米是仇,男女之间亦是如此,也许慕容熙觉得丁太后恩大难报,故而成仇。
慕容熙和『迷』恋赵飞燕姐妹的汉成帝有些像,他的荒『淫』不体现在规模化上,而体现在集中度上。『淫』有滥『淫』,亦有意『淫』,还有专『淫』,慕容熙属于后者,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也归这类,都是专宠一对姐妹花,六宫粉黛无颜『色』。
慕容熙征调大批民工,开始疯狂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南水北调,引入宫苑,美女经济自古已然,郭美美仅是余续而已,没有外部的公开监督,没有内心的道德或宗教约束,荒『淫』无极限,无耻无极限。苻氏姐姐先死,慕容熙迁怒于医生,把医生杀了不解气,将其解体,还不解气,烧成灰烬;妹妹喜欢反季节瓜菜,当时没有大棚,没有飞机,慕容熙以为皇帝就是上帝,命令下属去找,找不来就杀头。
慕容熙为后世诟病或令人惊诧的地方不是倾尽国力宠爱两个女人,这个不算什么,“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帝王多了去了,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小苻死后,慕容熙命令大小臣工举哀,并让自己的嫂嫂陪葬。这位痴情帝最犀利的居然是思之不得开棺『奸』尸,当然严格地讲还不能叫『奸』尸,『奸』尸也是婚外『性』行为,而慕容熙是婚内『性』行为。
帝王宫闱一向很黄很暴力,在两晋南北朝更是如此。游牧民族胃口好身体棒,做了皇帝也没有什么文化道德约束,自然是胡天胡地,胡作非为。
后燕的百姓摊上了这个变态的皇帝,北魏的百姓则摊上了一位嗑『药』皇帝,拓跋珪久食“寒食散”,这是一种由多种矿物配成的流行『药』品,服食后一定要做运动,散发出来。这种东西重金属含量高,食后肯定中毒上火,在没有王老吉的情况下绝对会造成便秘等多种症状。拓跋珪“服寒食散,久之,『药』发,『性』多躁扰,忿怒无常,至是浸剧”。一般暴君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像拓跋珪这样超级上火暴君,则是顺眼者暂存,不顺眼的立马灭亡。“每百官奏事至前,追记其旧恶,辄杀之;其余或颜『色』变动,或鼻息不调,或步趋失节,或言辞差缪,皆以为怀恶在心,发形于外,往往以手击杀之,死者皆陈天安殿前。朝廷人不自保……”大臣们只要神『色』不佳,呼吸不均,步履不稳,再加上说话不当,都随时可能让皇帝亲自捕杀。
和这些变态暴力的皇帝比,后来宋、明、清的皇帝都是仁君。和过去的苦难比,我们现在过的都是幸福的生活,难怪有的官员说,现在的老百姓真是不知足。
第83章 不改国号()
安皇帝义熙五年(公元409年)
北燕王云自以无功德而居大位,内怀危惧,常畜养壮士以为腹心爪牙。宠臣离班、桃仁专典禁卫,赏赐以巨万计,衣食起居皆与之同,而班、仁志愿无厌,犹有怨憾。戊辰,云临东堂,班、仁怀剑执纸而入,称有所启。班抽剑击云,云以几捍之,仁从旁击云,弑之。
冯跋升洪光门以观变,帐下督张泰、李桑言于跋曰:“此竖势何所至,请为公斩之!”乃奋剑而下,桑斩班于西门,泰杀仁于庭中。众推跋为主,跋以让其弟范阳公素弗,素弗不可。跋乃即天王位于昌黎,大赦,诏曰:“陈氏代姜,不改齐国。宜即国号曰燕。”改元太平,谥云曰惠懿皇帝。
后燕皇帝慕容熙倒行逆施,被部将冯跋推翻。痴情帝从下水道逃出,最后还是遭到抓捕和杀戮。冯跋推举慕容云做皇帝。慕容云是慕容宝的养子,本姓高。傀儡皇帝是高危职业,慕容云在皇帝宝座上成日价战战兢兢,这不叫居安思危,而叫居危思危。
慕容云采取的措施是强化保安力量,“畜养壮士以为腹心爪牙”。他对保镖们极其厚道,大撒银子,让他们和自己保持一样的消费水平,但是他的宠臣兼保镖首领离班、桃仁没有雇佣军的职业道德,也没有臣属的忠诚品格,“志愿无厌,犹有怨憾”,最后还是杀了自己的金主。
人类有一种本『性』叫“忘恩负义”,你对谁最好,谁就最有可能向你翻白眼,对于白眼狼来说碗米是恩、斗米是仇,曹『操』深知这类人的人『性』,所以曾传话给吕布说:“你小子就是一只贱鹰,非常『淫』贱,饿着还听使唤,饱了就不是个东西!”
从现在企业的管理角度讲,也是这种情况,往往是拿最高待遇的员工最不忠诚,最多怨气,因为老板待之以高薪激发了他对自己价值的重新认识,给的多了,反而认为得的少了。这类人往往自尊心很强,拒绝感恩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真本事,没有吃软饭,没有傍大款,殊不知,在现代社会讲究合作的大环境下,个人就算有真本事,也往往不值五『毛』钱。对有本事的人来说,最有价值的不是自己的本事,而是别人给你的平台和支持。慕容熙杀了丁太后,离班、桃仁杀了慕容云,估计都有这种心理作怪。
冯跋黄雀在后即天子位。慕容熙亡,后燕亦亡;冯跋篡位后,没有创新国号,仍称“燕”,此为五胡十六国中的北燕。当时诸燕皆为慕容氏创立,北燕是慕容云创立还是冯跋创立已经没有考据的意义了,反正此燕非彼燕也。
冯跋是汉人,按照我们的思维习惯,汉人都应该认同一个中国,那就是晋。但是冯跋缺乏民族主义精神,他认为做皇帝比一个中国重要,仍然以“燕”为国号。老冯有自己的理论和讲究,那就是“陈氏代姜,不改齐国”。齐国本是姜子牙的封地,后来被陈氏(也称田氏)篡夺,但是国号没有更改。
在古代,国号大多是源于古地名,所以国号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中『性』词,没有更多的政治含义。这种情况在世界上也是如此,国名亦即地名,二战以后,出现了很多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是在全新的革命理论指导下创立的,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大气魄,所以国号就不能简单因袭故旧,这些新国家在国号中都加了“人民”、“民主”以及“人民民主”等美好的字眼,如“民主德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牛最彻底的是“苏联”,其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仔细瞅瞅,已经把俄罗斯扬弃了,这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国号,字面上看怎么都是一个国际组织,而且有开放『性』,至少和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