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胜的话是如此的慷慨激昂,斩钉截铁,以至于瞬间就覆盖了整座大殿,在每一个人的耳边嗡嗡作响。

    后胜这话一出,田炎顿时就是大喜,而周奋的眉头也是马上就皱了起来。

    齐王建有些奇怪的看着后胜,显然不明白这后胜为啥刚刚还这么纠结,短短几息时间过去之后竟然变化就如此之快···

    于是齐王建又问道:“为何连秦伐楚?”

    后胜高声道:“今秦、赵双雄并立,齐国如何能够无动于衷?须得图强才是!若图强,无非开疆拓土也!如今连秦攻楚,正是绝佳时机!若能取楚之淮北地,则何愁齐国不能复强于诸国焉!”

    淮北地,顾名思义就是淮河以北的地方。

    这片地方先后被吴国和越国占据,如今则为楚国所有,几百年前齐国就是在这里的艾陵被吴王夫差痛打,一战被吴国歼灭了十万齐军,成为了吴国称霸的垫脚石。

    而且一旦夺得这个地方,那么齐国还可以从东南方向和鲁国接壤,从而为灭掉鲁国这个顽固的老邻居而创造新的条件。

    如果说这些还不足以让齐王建心动的话,那么接下来后胜的一句话就真正的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王莫要忘了,此亦是太后之愿也!”

    这句话犹如一道雷电般轰然在齐王建的耳旁炸响,顿时让齐王建想起了自家母后前阵子说过的那番话。

    “秦强,则齐亦无忧;若赵强,则齐国灭亡在即也!”

    如果不想被赵国这个新霸主欺压的话,那么连秦就是齐国唯一的出路!

    齐王建深吸了一口气,抬起了头,年轻的脸庞上第一次露出了坚定的神情,沉声道:“诸臣听着,寡人已决议连秦伐楚,即日集合发兵!”

    齐王建这一番话,立刻就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

    一直在旁边观望的众多齐国大臣们纷纷俯身行礼:“唯。”

    齐王建的目光落到了周奋的身上:“周卿,汝可有意见?”

    周奋看着得意洋洋的田炎,恨得牙齿紧咬,但是也同样不得不同样俯身:“臣并无意见。”

    随着周奋的屈服,齐国上下终于统一了认识,正式在数年的沉寂之后,再度加入这个战国争霸的大舞台之中!

第二百二十五章 赵丹听到的似乎都是坏消息(第二更)() 
?    公元前259年10月10日。

    赵丹坐在上首王座,心情看上去并不是很好的样子。

    事实上赵丹的心情的确不是很好。

    只见赵丹对着一旁的繆贤说道:“繆卿,汝且和诸卿说说刚刚收到的消息吧。”

    繆贤应了一声,随后朝着在场的诸多赵国重臣说道:“数日前,匈奴人已然包围原阳,正在围攻原阳城。除此之外,根据前线最新情报,匈奴此番南下人数并非先前所预估之三万,而是共有五万骑兵!”

    繆贤这句话一说出来,在场的赵国大臣们就不由自主的吃了一惊。

    五万骑兵,这只代表着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一次的匈奴可不是像往常一样随便来个劫掠,而是要玩真,要玩大的了!

    虞信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看上去显然有些不解:“为何这匈奴如此疯狂,难道是想要和赵国搏命不成?”

    要知道这些年来赵国已经和北方的游牧民族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了,当然小规模的摩擦那是一直都有,但是大规模的战事这近十年来可是第一次发生。

    匈奴人这是怎么了?

    繆贤很快就给出了答案:“据林胡部来报,去年草原雪势极大,众多匈奴人口牲畜被大量冻饿而死,此为匈奴所以大举南下之故也。”

    在场的赵国众人一听繆贤的这句话,脸色不禁有些微妙。

    什么鬼,你匈奴人遭了雪灾,就跑来我们赵国打秋风来了?

    有点过分啊大兄弟!当我们赵国是啥,运输大队长?

    其中又以赵丹的心情最为不爽。

    对于匈奴这个祸害,赵丹是知道得非常清楚的。

    在原本赵丹的想法之中是打算要等到统一了整个华夏之后在再想办法解决掉匈奴这个祸害,然而赵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人算不如天算,这统一大业还没折腾出个模样呢,匈奴人就先打上门来了。

    五万骑兵是什么概念?可以用历史上汉武帝出击匈奴时候的兵力来做一个对比。

    汉武帝元光五年,卫青、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四军齐发征讨匈奴,每军各万骑,共四万骑兵。

    汉武帝元朔元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雁门,三万骑击匈奴。

    汉武帝元朔之五年,卫青率三万骑出高阙奇袭匈奴右贤王,俘虏匈奴小王十余人及其部众一万五千余人,畜数百万,引兵而还。

    从卫青的这几个战例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即便是以当时强大的、据有了整个华夏大地的汉帝国,一次出兵也不过只能够动用三到四万的骑兵罢了。

    而如今在赵国北部边境的,却足足有着五万的匈奴骑兵!

    这对于赵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赵国的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当即就有人坐不住了,提议道:“大王,不如将廉颇大将军调往北方,负责北方战事。”

    由于在长平之战中取得了胜利,廉颇无疑是如今的赵国头号大将,也是赵国碰到战事时作为主将的第一选择。

    赵丹并没有接这个话头,而是对着繆贤说道:“林胡部选出新王了?”

    “正是。”繆贤点头道:“林胡部老王三月前病死,其后诸子混战,如今的新王乃是老王之幼子。”

    顿了一顿之后,繆贤继续说道:“不过根据这新王所言,林胡部因内乱而损失惨重,暂不能出兵助赵也。”

    一旁的虞信听了这句话,忍不住冷笑一声,说道:“只怕并非是什么损失惨重,而是这林胡新王想要坐视赵国与那匈奴拼个两败俱伤吧。”

    在场的赵国大臣对视一眼,都对于虞信的猜想表示赞同。

    更有楼昌道:“那林胡王毕竟乃是胡人,冥顽之辈不服王化,如此摇摆不定,大王合当出兵灭之!”

    赵丹一听这话就忍不住耸了耸肩膀,心道现在匈奴都整不过来呢,你还要寡人去打林胡?莫不是要让整个大草原都和赵国对抗你才开心么?

    赵丹也没有接这个话头,示意繆贤继续说下去。

    于是繆贤便继续说道:“根据魏国探子密报,数日前有秦使秘密入宫,随后魏无忌入宫拜见魏王圉,出宫时魏无忌脸色沉重,且魏军自那日起开始大规模调动,可能乃是准备连秦攻楚。”

    “魏国连秦攻楚?”这个消息立刻就在赵国的大臣们之中掀起了波澜。

    司寇赵豹面色阴沉,重重的哼了一声:“这魏王圉才方和赵国结盟不到半年,如今却连秦而攻楚,简直可恶!”

    赵胜同样也是满脸的不爽,对着赵丹道:“大王,不如起兵攻魏,令这魏王圉知晓背盟之下场!”

    赵丹闻言皱了皱眉,过了好一会才缓缓说道:“魏王圉之举,固然可恶。但是诸卿莫要忘了,如今秦国方才是赵国之大敌!繆卿,秦国方面有何异动?”

    老实说,对于秦国的渗透是相当困难的。

    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上上下下就被打造成了一个十分严密的国家机器,除了打仗之外基本上一辈子就不能随意离开自己所居住的地方。

    加上秦国对于商贾们的严厉限制,因此在秦国做生意的人也不多,导致任何一个外来的人都显得十分的显眼,非常容易被秦国的密探组织给发现。

    好在胡衣卫还有另外一个能够提供掩护的人——吕不韦。

    赵异人已经回到了秦国,并且改名为赵子楚,吕不韦也成为了赵子楚身边的头号红人。

    正是借助了吕不韦的帮助,所以赵国对于秦国的渗透还是颇有进展的。

    繆贤道:“回大王,秦国已然大规模调动兵马,尽发巴蜀之兵,人数当在二十万左右,将以王龁为将,出武关而攻楚!”

    由于有了来自吕不韦方面的情报,所以这一次的情报可以说是相当的详细。

    二十万这个数字显然对于在座的赵国大臣们造成了一定的震撼,一时间无人开口说话。

    虽然和长平之战时候的六十万不能相提并论,但是二十万也绝对不是一个能够随随便便就出动的数字了。

    很显然,秦国也要玩真的了。

第二百二十六章 先废掉秦国的一个帮手(第三更)() 
?    事实上,这个消息还并不是坏消息的结束。

    繆贤马上又再给在座的赵国君臣们带来了下一个坏消息。

    “根据临淄方面回报,齐王建日前已经在廷议之中作出决定,齐国此次将连秦攻楚,预计出动十万技击之士。”

    听到这个消息,龙台大殿之中的气氛又变得凝重了几分。

    赵丹皱了皱眉头,道:“那后胜呢?”

    这句话问起来似乎有些没头没脑,但是繆贤却很清楚赵丹的意思。

    毕竟一直以来,赵国使者利用各种金钱珍宝美人对后胜行贿就是赵丹亲自指示的。

    对于这些送给后胜的东西,赵丹倒也没什么好心疼的,反正这些好东西也就是给后胜暂时保管一下,等到赵国一统天下的时候自然也就物归原主了。

    繆贤答道:“正因后胜在廷议之中力主对楚国出兵,因此齐王建方才决意攻楚。”

    赵丹一听这就很不爽了。

    后胜同志啊,你怎么就能够收钱不办事呢?而且你不办事就算了,钱你也不退,这吃相就有点难看了吧。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赵丹的心中暗自决定,等找到合适的机会,一定要把后胜阴自己的这一波给连本带利的讨回来。

    寡人的钱财珍宝美女,那可不是你后胜说坑就坑的。

    反正寡人有“吃饭睡觉打齐国”的廉颇,寡人倒要看看你后胜能猖狂到什么时候!

    就在赵丹心中暗自不爽的时候,赵国的其他大臣们脸色也并不是那么的好看。

    到了这个地步,已经可以确定的是秦齐魏三国都会出兵,一同攻伐楚国。

    一个秦国单独来攻楚国尚且难以抵挡,更别提秦齐魏三国联手出击了。

    就算是一个没有任何领兵经验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会十分容易并且肯定的作出判断——这一战楚国只要得不到外援,那么就必败无疑!

    外援是谁?当然就是赵国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赵国到底要不要救楚国?

    毕竟就在一年前的长平之战中,当时楚王元可是和赵国歃血为盟的。

    当然了,这个歃血为盟其实也是槽点多多,你像别的盟友上来就应该帮赵国和秦国干仗,比如说魏国韩国这样的,结果楚国这盟友倒好,抄起一把西瓜刀放着面前正在和赵国干仗的秦国不管,直接冲到秦国的家里抢钱抢粮抢人抢地盘去了···

    虞信咳嗽一声,率先开口:“大王,以臣之见,必须派兵援楚,否则楚国若是不敌秦国,则秦国夺回东南两郡之后,将再成赵国之大患也!”

    作为当时出使楚国并且和楚国定下盟友的使者,虞信当然是力主要救楚国的,毕竟这也算是虞信的政绩嘛。

    然而关于援救楚国这件事情,其他人却有不同意见。

    虞信话音刚落,楼昌就不阴不阳的开口了。

    “如今北方匈奴大兵来袭,又有燕国在一旁虎视眈眈,如何能够援救楚国?不如先将匈奴打退之后再做计较。”

    虞信眉头一皱,瞪了楼昌一眼,道:“若不救楚,岂不是坐视秦国变强?”

    楼昌毫不示弱,开口反驳道:“如发兵南下救楚,则北方战场若有不测,邯郸又无大军镇守,该当如何应对?”

    虞信哼了一声,道:“笑话,自赵国立都邯郸百年来,何曾有胡人南下至邯郸之事?”

    楼昌敲了敲面前的桌案,道:“事虽无先例,但并非不可能发生也。”

    这边两人吵得起劲,那边赵丹也越听越不是个滋味。

    你说虞信坚持出兵援楚也就算了,楼昌你是在说些什么东西,意思是寡人北方战场一定失败,匈奴人一定会攻到邯郸来吗?

    忍无可忍的赵丹终于开口打断了两人的争吵:“够了!平原君、平阳君,都来说说汝等的意见吧。”

    被点名的两名赵国大臣相互对视了一眼,随后由身为相邦的赵胜先开口了。

    赵胜道:“以臣之见,当遣使前往魏国,令魏王停止伐楚。如此秦失去魏国,则少一臂助矣。“

    赵丹点头对这个意见表示了赞同,但也道:“但那魏王圉若是执意伐楚,该当如何?”

    赵胜重重的哼了一声,脸庞上闪过一丝寒气:“大王不妨调动南军摆出南下攻魏之势,那魏王圉不过无胆之人,必定惶恐而不敢攻楚也。”

    从关系上来说,魏王圉其实也是赵胜的妹夫,但正是这个妹夫让赵胜在这一年来接二连三的丢了面子,所以赵胜对于魏王圉这个妹夫的意见是很大的。

    亲戚归亲戚,作为赵国公子和相邦,赵胜的屁股当然是站在赵国这一边的,这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立场。

    赵丹一听,觉得赵胜的这个主意似乎非常不错。

    赵国和魏国这两个国家,国都之间的距离是非常接近的。

    从魏国大梁出发,只要几天时间就能够渡过黄河和漳水,兵临邯郸城下。

    反过来的话,赵国也同样拥有能够在短短几天内兵临大梁城下的能力。

    而且兵力赵丹也不缺,要知道赵丹今年所刚刚建立的两支京师军可是有着总共十万人的兵力。

    虽然已经抽调了南北两军大部分的骑兵北上抵抗匈奴,但是南北两军之中的骑兵加起来不过也就一万人,以剩下的九万人为班底,赵丹分分钟就能够拉起一支二十万人的军队直逼大梁城。

    赵丹就不相信,这魏王圉能够在赵国二十万大军的威逼下,仍旧敢继续发兵攻击楚国!

    你这个魏王圉,好好的寡人小弟不当,想要跑去抱秦王稷的大腿?反了你了!

    赵丹想了想,然后开口道:“便命小行人苏代出使大梁,负责此事吧。”

    苏代毕竟是老一代的纵横家,天天泡在临淄和后胜一起喝酒吹牛逼显然是大材小用了,所以早几个月前赵丹就把苏代召回来了,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司寇赵豹也顺便在旁边提了一句:“大王也可以命韩王然集结兵力于韩魏边境,若是魏王圉知晓赵韩两军欲要联合攻魏,则必然不敢轻举妄动矣!”

    赵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善,便依平阳君所言!”

    解决了魏国这件事情之后,赵丹的心情终于变得好转了不少。

    如此一来的话,赵国在秦国还没有正式和楚国开战之前,就已经彻底的废掉了魏国这个本该成为秦国臂助的帮手,这显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消息。

    带着这种好心情,赵丹又将目光转向了在场最后一位尚未开口的赵国重臣:“李卿,汝可有何主意?”

    说实话,中尉李伯毕竟履职半年,最近又在忙着上计一事,赵丹觉得这位中尉想必应该是没有什么心思来考虑这些的。

    然而赵丹错了。

    只见李伯捋了捋颌下的短须,对着赵丹道:“既然秦国发大兵而攻楚,大王何不趁势发兵而攻秦?”

第二百二十七章 请不要怀疑,我们战国诸侯就是这么牛!(第四更)() 
?    李伯这话一说出来,在场包括赵丹在内的所有赵国君臣们都愣住了。

    进攻秦国?

    趁这个时候进攻秦国?

    不得不说,如果仔细想想的话,这个主意似乎——大有可为啊!

    赵丹一下子就来了精神,赶忙对着李伯说道:“李卿,快说说汝的意见。”

    其他的几名赵国大臣也纷纷将目光聚焦在了李伯的身上。

    李伯这个中尉虽然说已经上任半年了,但是一直以来在六位大臣之中都算得上是比较低调的。

    而且由于李伯一直以来也并没有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倾向性,所以无论是公族派或者是布衣派,都对李伯采取了一种拉拢的友好态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伯的存在感虽然是有,但是由于并不涉及到两派之间的争斗,所以存在感也不高。

    但是今天就不一样了,李伯所提出来的这个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意见,一下子就让这位半年来都很少站在舞台中央的赵国中尉成为了众人目光之中的焦点。

    李伯看上去对于这样的状况似乎有些不太习惯,稍微直了直身子才道:“大王,如今秦国虽将发大军南下,但楚国亦非弱者,且秦之东南两郡乃楚之故都,地位极其重要,故秦楚之间必定有一场激战。若大王在此时能够发兵奇袭秦国之河东郡,则必定能够一举而破之。如此,赵国之霸业可成矣!”

    李伯的这一番话说下来,在场的所有赵国君臣们瞬间眼睛就亮了。

    河东郡,又称河东地,也称河东平原,但不管哪种称谓也好,都必须承认的一点是——那可是一个好地方啊。

    尧舜禹三位上古帝王,他们都在河东平原建立了自己的都城。

    这座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的平原不但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地之一,更是春秋霸主晋国的大本营所在。晋国的都城翼和曲沃都在这里,三家分晋之后魏国的都城安邑也在这里,韩国的都城平阳也在这里。

    晋国正是从这里发家,一步步占领了整个太行山,最终饮马黄河、虎踞太行、威震四方,将整个春秋史变成了一部晋国的称霸史。

    在三家分晋之时,河东地大部分被划归魏国,只有平阳城这么一小块地方因为是韩国都城和宗庙所在地的缘故而归韩国所有。

    随着时间的过去,战国初年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魏国渐渐的衰落,原先被魏国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秦国却在商鞅变法之后实力步步增强,开始了对魏国的反攻。

    从公元前366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前329年,经过整整三十七年、三代秦国国君的奋斗,秦国从魏国手中收复了被魏国名将吴起率领魏武卒夺走的河西地,兵锋直逼一河之隔的河东地。

    但是即便如此,秦国也并没有马上就夺取河东,而是先拿下了巴蜀,又和楚国干了两次旷世大战,等到秦王稷上台之后才终于开始了对河东地的进攻。

    负责夺取河东地的秦军将领在当时极为年轻,而且得到了时任秦国相邦魏冉的支持。

    这个年轻的秦国将领,他的名字就叫做——白起。

    公元前293年,白起在伊阙之战中以十五万秦军击败并全歼了二十四万魏韩联军,完成了一次堪称奇迹的表演,一战重挫了魏国和韩国,并在随后的三年之中乘胜追击,一举占领了整个河东地。

    秦国收复河西用了整整三十七年,而占领河东却仅用了三年时间!

    这一切固然和秦国已经今非昔比有关,但白起那令人叹为观止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才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

    曾经将秦国压制了整整一个春秋时代的晋国老巢河东地,就这样落入了秦国人的手里。

    秦晋两国这不同的命运,真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令人感慨。

    从那之后,河东地便成为了秦国的河东郡,到现在已经有三十一年之久了。

    而且河东地的重要性,还并不仅仅是表现在这些历史意义之中。

    河东地乃是平原,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和巴蜀、关中并列为秦国三大粮食产区。

    如果赵国能够拿下河东地,那么一直困扰赵国的人口和粮食问题就能够得到大大的缓解甚至是完全解决,说是让赵国的战争潜力直接翻倍也不为过。

    除此之外,一旦赵国拿下河东地,那么秦国整个崤函通道就全部在赵国兵锋的威慑之下,赵国接下来就可以凭借着地理上的优势轻而易举的从河东地南下进攻崤函通道,彻底的堵死秦国从函谷关东出的路线。

    没错,春秋高富帅晋国当年就是这样把秦国堵在关中堵了几百年的。晋国能做到的事情,赵国当然也可以做到。

    赵丹越想心情就越是激动,越看面前提出这个建议的李伯就越是顺眼,恨不得跳上去抱住这个李伯亲上几口。

    这主意怎么就这么棒呢!

    其他的几名赵国大臣们也一个个都神情振奋,显然和赵丹也是想到一块去了。

    当然了,唱反调的也不是没有,比如说楼昌第一个就提出了疑问:“如今匈奴正在北方肆虐,邯郸亦需要重兵守护,此刻贸然进攻秦国河东郡,似乎不妥。”

    楼昌这话音一落,突然有种不妙的感觉。

    为什么不妙?因为楼昌突然发现,周围的人看向自己的目光都非常的不善。

    率先反驳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本该作为楼昌老大哥的赵胜。

    只见赵胜一挥手,用非常不爽的语气对着楼昌说道:“大夫此言,谬也!吾等发兵,乃是要等那秦国和楚国激战之时,至少也将明春才会发兵,届时匈奴或早已被击败退去,又有何虑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