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王-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离秦国的关中本土更是有千里之遥。
虽然说是飞地,但是在之前秦国尚且强盛并独霸天下的时候,魏国是根本不敢对这块飞地有什么企图的。
可现在形势不同了。
随着新霸主赵国的崛起,秦国先是在上党郡受挫,如今又将主力放在了南下和楚国争锋之上,对于陶郡这边的注意力不可避免的就减弱了。
根据魏无忌派人事先暗中收集的情报,如今陶郡之中也不过只有区区一万秦军,而且还散布在郡内诸城之中,对于魏国来说根本不足为虑,正是收复陶郡的最佳时机。
听完了魏无忌这么一番分析之后,魏王圉赞同的点头,但随后又问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若秦军复来,该如何抵挡?”
打当然是可以打,但是打的前提是你得能守住,不然的话到时候秦国人再来把陶郡抢回去,那么魏国就是白白的损兵折将了。
魏无忌听到魏王圉的担忧之后露出了笑容:“大王切勿担心,如今秦国与赵国、楚国同时开战,若河东郡一战三晋联军得手,则秦国日后必定被赵国封锁于函谷关之后,欲东出一步而不得,又如何能够越过韩国来进攻魏国?”
魏王圉一听这话,终于放心了下来,又问道:“此次信陵君欲带多少兵马攻击陶郡?”
魏无忌道:“此次出兵,重在突袭而非攻城也。故臣欲率两万精兵,日夜兼程东进而攻陶郡,务必要一鼓而下,在一旬内将陶郡尽数占领!”
“善!”魏王圉闻言大喜:“既如此,那寡人就在大梁城中等待信陵君的好消息!”
···
魏无忌将诸多思绪尽数抛在脑后,看着面前已然集结完毕的两万魏国部队,心中也有一股热流在涌动。
虽然说已经派出去八万魏国军队,但是魏无忌的心中非常的清楚,只有自己面前的这两万魏军才是魏国之中最为精锐的部队!
五千魏武卒,三千车兵,两千骑兵再加上一万精锐老兵,统统都是在野王之战中击败秦将司马梗所部时的主力班底。
有了这两万部队在手,魏无忌心中自信满满。
这一次,一定要将陷落在秦国手中已经二十多年的陶郡夺回来!
只要有了陶郡,魏国的东西两部分就会完全连成一体,魏国的国力也会随之大幅度增强,魏国崛起就不再是一句空话,而将成为实实在在的可能!
魏无忌意气风发,下达了自己在进入这座大营之后的第一个命令。
“全军出发,目标——陶邑!”
魏无忌一声令下,两万精锐魏军隆隆开动,朝着东方而去。
这纷乱的中原战场之中,又一场战争在秦魏两国之间爆发了。
第二百六十三章 河东郡太守王稽的心情很不好(第三更)()
? 秦国河东郡,安邑。
作为当年战国霸主魏国的首都,安邑是河东郡之中最大的城市,也是郡治所在地。
如今的秦国河东郡郡守名叫王稽,年纪约莫五十左右,长脸尖下巴,胡须长至胸口,身材瘦削,一双眼睛细细小小,看上去颇为精明。
河东郡对于秦国的重要性能够排到所有郡里的前三位,因此这个位置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香馍馍,能够出任河东郡的太守,要么就是能力极强,要么就是背景极强。
王稽的能力说实话也就一般般,干个县令的话可能比较适合,干个郡守的话嘛其实也就凑合。
王稽之所以能够当上这个河东郡太守,靠的其实就是背景。
说起来也是王稽命好,抱上了一个超级粗的大腿。
这个大腿就是如今的秦国相邦范睢。
说起王稽是如何抱上范睢这个大腿,那还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范睢原本是魏国人,结果被魏国大夫须贾和时任魏国相邦魏齐给整得差点死掉,好在范睢机智的装死逃过一劫,又得郑安平相助,隐姓埋名逃过一劫。
这个时候,王稽正好作为秦国的外交使者前来魏国,于是范睢通过郑安平这条线和王稽搭上了。
仅仅用一次见面,范睢就靠着自己的才能折服了王稽,让王稽决定带范睢入秦。
等回到咸阳之后,王稽就向秦王稷推荐了范睢,并且一直积极为范睢奔走说好话,也算是为范睢最终的上位出了不少力。
范睢这个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所以在范睢成为秦国相邦之后,王稽跑去和范睢要官,范睢就立刻向秦王稷进言,让王稽直接一步登天,成为了河东郡郡守这样的一方大员。
从那时到现在,王稽已经整整当了六年的河东郡郡守了。
老实说,王稽这个河东郡郡守当得还挺省心的。
得益于商鞅设计的一整套秦国国家制度,整个秦国的上下官吏可以说是各司其职各有其责,作为郡守的王稽基本上只需要按照商鞅留下来的各项法律和制度照章办事就行了。
因此几年时间下来,王稽这个郡守当得也算是中规中矩,顺风顺水。
总的来说,王稽在河东郡的这几年官当得,那是相当的舒服,心情好得很。
但王稽的好心情,自从去年长平之战后就结束了。
在长平之战中,失败一方的秦军付出了巨量的死伤,而死伤的秦军士卒里,除了关中之外就以王稽的河东郡士兵最多!
在战国时代,军队一般分为常备军和郡兵两种,常备军不用说就是那种领兵饷的全职士兵,郡兵则是平时务农,战时受征召打仗。
而且郡兵通常都是充当炮灰的角色,如果赢了还好说,输了的话一般死最多的就是郡兵。
去年长平之战中大量河东郡郡兵的死亡,导致河东郡的劳动力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缺口,由此又影响到了河东郡今年的春耕和秋收。
根据统计,在几乎相同的气候条件下,今年河东郡收上来的粮食,比去年整整少了两成之多!
理所当然的,王稽受到了秦王稷和相邦范睢的严厉训斥。
如果不是范睢还顾念着那点情分的话,王稽现在别说是继续干这个河东郡郡守了,能不能保住性命都是问题。
不仅如此,在那之后不久,王稽更听到了另外一个让他焦心的消息。
在长平之战中击败了秦国的新霸主赵国如今已经是蠢蠢欲动,目标很有可能就是如今王稽所在的河东郡!
那可是赵国啊!
就在王稽心惊肉跳,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从咸阳方面又秘密派来了一名将军。
这名将军不是别人,正是此时此刻坐在郡守府书房之中,距离王稽不过几步之遥的蒙骜。
蒙骜注视着王稽,目光炯炯的说道:“太守大人,郡兵如今的数额尚缺三万,还请太守大人速速集结完毕才是。”
“什么?”王稽闻言就是一愣,忍不住开口道:“吾已然按照将军之命征召了五万青壮,如何会缺三万之多?”
蒙骜沉声道:“咸阳方面刚刚发来命令,赵军已然出兵,随时皆有可能攻入河东郡之中,故命吾召集河东郡之中所有青壮,准备迎击赵人。”
蒙骜说着从怀中拿出了一封命令,放在了王稽面前。
王稽拿起这封命令一看,发现果然是来自于秦王稷和相邦范睢的命令,上面的内容和蒙骜刚才所说的一般无二。
王稽皱了皱眉头,不觉有些吃味。
但是这份命令其实是给王稽和蒙骜两个人的,却先送到了蒙骜的手里,让王稽的心中多少有几分不爽。
毕竟在王稽看来,自己才是相邦范睢的心腹,这封命令也应该先交到自己手里才是。
只不过不爽归不爽,范睢脸上却看不出任何的异样,而是非常痛快的答应了下来:“请将军放心,吾当尽快召集青壮,送到将军军营之中。”
蒙骜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既然如此,那吾就先告辞了。”
蒙骜也是个军人的直脾气,说完事情之后直接就走了。
看着蒙骜离去的身影,王稽皱了皱眉头,忍不住哼了一声:“不过一败军之将尔,也在敢吾面前逞威风!”
王稽对于蒙骜也多少有些意见,这种意见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蒙骜这个家伙正是野王城之战中司马梗的副将,也是秦军那场大败仗的当事人和指挥者之一。
至少有三万以上河东郡的郡兵在那一战中战死!
可以这么说,王稽今年之所以被训斥,还真就和蒙骜打仗不利有那么一些关系呢。
结果就是这样的一个败军之将,居然在回国之后没有被追究责任,反而还活蹦乱跳的出现在了王稽的面前,甚至还能够再度执掌兵权?
老实说,王稽是真的有些想不通。
但是王稽心中很清楚的是,既然咸阳方面都传来了这样的命令,那么就说明战争真的很快就要在河东郡的土地上爆发了。
王稽沉吟半晌,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赵军势强,此仗该如何是好啊···”
赵国的主力都打上门来了,王稽所能够依靠的,却只有蒙骜这么一个败军之将和八万河东郡郡兵!这让王稽对于这一仗的形势一点都乐观不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书房的门被敲响了。
王稽的心腹管家走了进来,朝着王稽禀告了一个让他极其震惊的消息。
“家主,赵国使者已至,不知家主是否要和此人见面?”
第二百六十四章 突如其来的使者(第一更)()
? 赵国使者来了?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王稽先是一愣,随后忍不住追问了一句:“当真是赵国使者?”
管家点头道:“此人有文书印玺为证,想来当是使者。”
王稽一听这话之后,整个人顿时轻松了不少,笑道:“没想到那赵王丹徒有霸主之名,却未战先怯,派出使者跟大王议和来也。就依照之前惯例,命人护送罢。”
管家摇头道:“家主误会了,那赵国使者前来,并非是为了秦赵议和之事,而是为了求见家主。”
这一下,王稽可就是真的惊讶了:“什么?这赵使是来找吾的?”
这一点都不在王稽的意料之中。
管家十分认真的点头道:“赵使已然明言,确是来找家主。”
王稽这冷汗立刻就下来了,对着管家喝道:“汝难道不知此刻秦赵两国正在交战,居然敢如此明目张胆的将赵国使者带入府中?若是被‘候’属下之人发现,吾和汝皆是死路一条!
河东郡太守这个职位,也算是勉强够得到秦国核心圈子的边缘了,因此王稽对于秦王稷身边这个‘候’的可怕还是非常明白的。
管家顿了一顿,道:“大人有所不知,那使者并非直接亮出身份登门拜访,而是拿着公孙子楚的信物而来,若不是属下见其口音不对而盘问之,其人尚不肯明言身份也。”
王稽听完了这番话之后坐在那里,脸色阴晴不定。
公孙,也就是国君的孙子。
公孙子楚,指的就是国君的一个名叫子楚的孙子。
子楚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有点陌生,但是在如今秦国的核心圈子里,这名字用如雷贯耳来称呼也不为过。
因为子楚就是如今安国君赵柱指定的继承人,也就是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下下一代秦王的人!
根据王稽的了解,这位公孙子楚原先的名字叫做异人,在赵国的邯郸当质子,后来不知怎么的就搭上了安国君赵柱的正宫华阳夫人,被华阳夫人过继为儿子,名字也从异人改成了子楚。
所以公孙子楚其实也就是公孙异人。
由于有这么一份在赵国邯郸当质子的经历,这位公孙子楚和赵国人能够搭上线,似乎也没什么好值得意外的。
王稽沉吟片刻,下定了决心,道:“既如此,便把那赵使带来罢!”
别的不说,公孙子楚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反正到时候就算上面问下来,王稽也只需要实话实说就是了。
片刻之后,那位赵国的使者就进入了书房之中。
王稽定睛一看,发现对面方面黑须,宽袍大袖,一举一动都自有一股气度,显然并非寻常使者。
来人朝着王稽行了一礼,开门见山的说道:“赵国大行人郑朱,见过郡守。”
“大行人郑朱?”王稽这一下是真的惊讶了。
大行人是一个官职,简称“大行”,用后世的说法就是“外交部长”。
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说客,而是一个相当具有分量的说客了。
赵国为何会派来一个如此重要的大臣?
王稽一边心中思索,一边回礼请郑朱落座,随后才开口说道:“不知大行此来,所为何事?”
郑朱微微一笑,道:“为救郡守一命也。”
王稽一听这话心里就不舒服了,但仍旧按捺住了心中的火气,皱眉道:“大行何出此言?”
郑朱看了王稽的模样,正色道:“郡守当真不知危机已至乎?”
王稽心中恼怒,语气也有点不高兴了:“若是赵国不发兵攻河东,想来吾并无危机可言。”
在王稽看来,这赵国人不但发兵攻打,而且还上门来威胁自己,太过分!
“当真?”郑朱听了王稽这句反驳之话后并不生气,反而笑了起来:“郡守此言,谬也!岂不知郡守之难,在咸阳而非在邯郸也!”
王稽哼了一声,不置可否。
郑朱继续说了下去:“世人皆知,郡守之所以能为河东郡郡守,何也?乃是因为秦相范睢之故!如今范睢身死在即,范睢若死,郡守乃范睢一党,可能无恙乎?故以朱看来,郡守之难,难在咸阳也。”
王稽听了郑朱的这番话,心中先就是一惊:“范君有难?”
范睢那可是王稽的靠山啊。
但王稽马上就反应了过来,哼了一声道:“简直胡说!范相乃是秦国重臣,深得大王信任,如何能够有丧命之危?”
郑朱笑了一笑,道:“朱敢问郡守,当年穰侯魏冉,得君王之恩宠,比之应候范睢如何?其权势之重,声誉之隆,比之应候又如何?”
王稽闭嘴不言。
郑朱继续道:“昔日穰侯之恩宠权势,远胜应候多也,但却亦不能免一死,何也?乃因阏与之战,秦败于赵也。如今长平之战,秦亦败于赵。且长平之败,远胜于阏与之败也。若穰侯因阏与之败而死,则应候得长平之败,又当如何?”
王稽的额头开始有冷汗冒了出来,过了好几息时间之后才道:“即便应候有难,又于吾何干!”
郑朱哈哈大笑,道:“郡守何必自欺?秦国之中谁人不知郡守乃是应候亲信,若应候身死,郡守亦当被株连也。”
“胡说!”王稽冷汗连连,突然用力的一拍面前的桌案,厉声道:“吾对大王之忠心,天地可鉴!大王必定不会因此而牵连于吾!”
郑朱用极其玩味的目光盯着王稽,道:“朱只想问郡守一句,昔日穰侯四贵一系之人,凡官职在县令以上者,可有一人如今存世乎?”
郑朱的这句话一说出来,王稽整个人就好像被一道天雷劈中一样,瞬间完全定住了。
当年穰侯魏冉四贵一系的下场,王稽可是再熟悉也不过了。
所有和四贵一系有关联的大臣,要么一个人被斩首,要么全家、甚至全族被斩首。
在秦王稷和范睢挥舞的屠刀之下,秦国曾经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四贵一系,如今早就被彻底的斩草除根、死光光了。
所以如果有一天范睢真的也落到和魏冉一个下场的话,那么王稽毫不怀疑,已经打上范睢亲信印记的自己,运气好就是一个斩首,运气不好那就要被族诛!
想着想着,王稽不知何时竟已是汗湿重衣。
郑朱看着满头冷汗的王稽,心中暗笑,知道时机已到。
下一刻,郑朱不急不缓的开口了。
“朱有一计,可救郡守一命,不知郡守可愿听否?”
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现在蒙骜身边的神秘人(第一更)()
? 蒙骜离开了郡守府之后,便带着早已等候在郡守府之外的亲卫们策马出城,朝着东方而去。
在城东十余里外的地方,有一座不久之前才刚刚扎好的大营,蒙骜平日里便是在那里训练这五万河东郡郡兵的。
出城之外的蒙骜并不着急,信马由缰,任凭身体在马背上起伏,视线虽然注视着面前的道路,但是心绪却已经飘飞到了不知何处。
在这位将军的心中,可是憋着一股情绪的。
一股名叫复仇的情绪。
一年之前在野王城外,蒙骜作为司马梗的副将见证了一场极其惨烈的失败。
五万秦军几乎被全数歼灭,主将司马梗战死,作为副将的蒙骜在司马梗的严令下带着少量士兵逃脱。
回到咸阳的蒙骜原本以为自己要遭受十分严厉的军法处置,甚至很有可能会被处以极刑。
但是让蒙骜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仅仅被关押了几个月,然后就被放出来了。
不仅如此,过了几个月之后,蒙骜竟然又再一次的被启用了。
当得知自己被启用之后,这位素来以铁骨铮铮而闻名秦国的大将平生第一次泪流满面,更发自内心的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给三晋联军一个好看,让他们知道老秦人流的血,总有一天是要还回来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蒙骜这些天来基本上都只泡在军营之中,好像发疯了一样的操练士兵,除非像今天这样有必要的事情,否则的话蒙骜根本不会出军营一步。
在蒙骜的身边几步之外是一位面目和蒙骜颇为相似的年轻人在策马随行,他是蒙骜的儿子蒙武,如今的职位是蒙骜的亲卫队长。
就在蒙骜出神的时候,他身后的道路上突然传来了一阵马蹄声。
蹄声急促,朝着蒙骜迅速接近。
蒙骜并没有回头,但是他身边的亲卫们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将头转了过来,注视着来人。
亲卫队长蒙武朝着来人迎了上去,喝道:“来者何人?”
说时迟那时快,几乎是在蒙武开口喝令的瞬间,蒙骜身边的亲卫们就迅速的将自家的将军给护卫了起来,同时拔出了兵刃,举起了短弩。
来人勒住马匹,举起双手,露出了人畜无害的笑容:“莫慌,吾并无恶意,只是机密军情想要告知将军。”
“机密军情?”蒙武疑惑的看了看面前这个完全平平无奇,穿着一身粗布麻衣,年纪约莫二十来岁,看上去好似一个马倌的家伙:“汝···能有何机密军情?”
来人笑容不变,继续道:“好教将军得知,此军情乃是和三晋联军有关。”
“三晋联军?”蒙武忍不住笑了起来:“汝竟然能够知道三晋联军的军情?”
看上去蒙武显然并不相信来人的话。
但就在这个时候,蒙骜的声音响起了:“汝有何军情,尽可说之。”
来人看了看蒙骜身边的蒙武和亲卫们,脸上露出了犹豫的神色。
蒙骜显然看出了来人的忧虑,又开口道:“但说无妨。”
来人十分坚决的摇头,道:“此事事关重大,只有将军一人可闻。”
这种态度让一旁的蒙武和亲卫们脸上都露出了愤怒的神色,正要开口痛斥,却冷不防听蒙骜开口道:“蒙武,汝等且让到一旁。”
蒙武心中不忿,但是仍旧只能带着亲兵们狠狠的退到了一旁。
于是很快的,便只有蒙骜和来人面对面。
让人意外的是,先开口的竟然是蒙骜:“汝是‘候’的属下?”
来人听了,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随后脸上的惊讶转为敬佩。
“果然不亏是蒙骜将军。”
来人说着手腕一翻,朝着蒙骜抛来了一个小小的令牌。
蒙骜信手接过令牌一看,发现这令牌不知采用何种质地所制,看上去样式颇为古朴,入手有一种淡淡的香味。
令牌正面用篆字刻着一个“候”字,背面则刻着“三一”。
蒙骜翻来覆去的将令牌看了好几遍,直到确认无误之后才将令牌再度抛回,然后说道:“究竟何事?”
来人道:“就在方才,河东郡守王稽秘密会见赵国使者,并安排使者在郡守府之中住下,似有不轨之心。”
蒙骜心中一惊,双眼之中突然爆发出一阵精光:“此事当真?”
“当真。”
“可有证据?”
“赵使已在郡守府西南侧一小楼中住下,将军只需前往一探便知。”
蒙骜心中震惊不已。
没想到身为相邦范睢心腹的王稽,竟然也会背叛秦国!
虽然和面前之人只是第一次见面,但是王稽对于‘候’以及候麾下的那个情报组织,还是很有了解的。
自从商鞅变法以来,秦国这个不知名的秘密情报组织就已经成立了。
但是经历了这么多年之后,秦国政坛之中仍旧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这个秘密情报组织的总部在哪,成员有多少,仅仅知道一个名字,那就是这个情报组织的最高首脑叫做‘候’,甚至就连如今是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