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吕布-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野心的人,他怎么能甘心一直待袁术手下受气。

    袁术虽然重用孙策,却不给他统兵的权力,每次打仗,都会给他安排一个上级监视他,对孙策很不放心,这让孙策非常苦闷。

    老子拼死拼活的帮你打地盘,到头来,功劳都被什么都没做的上级拿去了,整天还要被你猜忌,活着这么窝囊,还不如死了算了。

    孙策暗地里对袁术极为痛恨,每每一想到他是江东猛虎孙坚的儿子,如今却落魄至此,眼泪就跟不要钱似得哗哗落下。

    和父亲的心腹旧部一商量,孙策咬咬牙,决定拿出用孙坚老命换来的传国玉玺,用来和袁术做交换,换取一支兵马和自由身,重返江东,开疆拓土!

    正打算这么做的时候,曹操率兵夺了徐州,兵锋直逼两淮,吓得袁术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连忙召集部将商议对策,必须要将曹操的势头遏制住,虽然曹操并没有打算进攻两淮,和袁术争锋。

    但袁术可不愿意自己的家门口有一只既饥饿又凶残的恶狼徘徊,曹操的本事可是让他那个大哥袁绍都忌惮的角色。

    于是,袁术打算趁曹操立足徐州未稳,派大将纪灵率十万大军进攻,孙策等人同行,粮草辎重尽数供给。

    袁术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只要打退曹操,徐州就是他的,这对早就渴望吃下徐州这块大肥肉的袁术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再不济,也能趁曹操立足未稳,喝上一口汤,抢占一些地盘。

    至于打败仗,袁术没想过,一方面,他的兵力占据优势,一方面,曹操立足徐州未稳,民心还没有依附,再说,袁术靠近徐州,辎重的补给,兵力的补充,都比曹操方面。

    如此,天时,地利,人和,袁术怎么想也会把曹操痛扁一顿,在徐州的一亩三分地上插上自己的旗子。

    曹操本来想派人和袁术结成同盟,让他获得喘息的时间,不想袁术直接出兵进攻,誓要和他抢食,可笑的是,袁术打着的是为陶谦报仇的旗号。

    袁术原本和陶谦并不和,双方常有战事发生,可以说是生死仇敌,现在袁术要为陶谦报仇,怎能不让曹操发笑,退一步说,他曹操进攻徐州的时候,你袁术为何没有出手帮忙,等到人死了,你却出兵了。

    鄙视袁术那是肯定的,但曹操不敢大意,十万大军来攻,声势浩大,他在徐州立足未稳,若是不小心,还真有可能被袁术得手。

    为了不让袁术的小算牌得逞,曹操亲率五万大军和纪灵展开对峙,争取一举击破袁术大军,将袁术这头臭不要脸的恶狗打退。

    中原的战事如火如荼,关中却处于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之中,贾诩虽然是个一肚子坏水的阴谋家,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是一个善于治理政务的政治家。

    在历史上,他跟着曹操,为了明哲保身,不得不将才华隐匿于心,或者说,他跟了太多的主子,董卓、李傕、郭汜、张邈、张绣、曹操等等,对争权夺利这方面已经看淡了。

    但吕布可不管他这些,让他在长安主持政务,有多大劲使多大劲,贾诩常常发出遇到伯乐之类的感叹,更加卖命的替吕布打理政务,一刻不敢懈怠。

    曹操从出兵到打下徐州,不过一月有余,潜伏在中原的细作,在曹操出兵的时候,就将这一消息传进了关中,贾诩在长安得知这一消息,不敢轻视,立刻写信,末尾留下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派人快马加鞭送到冀城。

    冀城是吕布大军进攻西凉的桥头堡,从关中来的粮草和辎重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了这里,为吕布大军提供补给。

    根据判断,吕布等人一致认为,这将是一场消耗时日的持久战,必须准备充足的物资。

    荀攸的判断没错,韩遂联军出兵苏氏鸠,连战不利,和马腾大军对峙了起来,因此,韩遂不断派人请求吕布,从侧翼进攻马腾,两路大军齐攻拿下凉州。

    韩遂的小算牌打的比袁术还响,他的想法是,他们在西凉树大根深,即使吕布打下了凉州,也站不稳脚跟,他们可以趁机进攻吕布,一举将吕布赶出西凉。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五章三雄割据() 
明日边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西凉,冀城。

    中原的战事快速的传到了长安,中转之后,这封沉甸甸的情报呈现在了吕布的眼前。

    “没有我在后面使绊子,曹操也算是捡了个大便宜,这么快就攻取了徐州,中原大地上,除了他这头猛虎,也就只剩些小绵羊了,恐怕都不够他塞牙缝。”

    吕布望着贾诩传来的情报,心中很是不安,若是将三国这些枭雄排个名,首屈一指当属曹操,权谋,心机,军事,政治,哪一样他不玩的炉火纯青。

    这样的人非常可怕!吕布甚至后悔当初在汴水为什么没有拼死将之除掉,日后想要灭掉曹操,恐怕要付出极大地代价。

    荀攸坐立一旁,见吕布心事重重,问道:“不知主公为何事烦忧?能否说出来让公达为您解惑?”

    吕布露出一丝笑意,将信件递于荀攸,道:“我听说公达的叔叔,荀彧,荀文若,有安邦治世之才,好像在袁绍手下为官,这岂不是屈才吗?公达可否给他去一封信,让他来长安,复兴汉室。”

    荀攸接过信件,道:“我那个叔叔在袁绍手下不受重用,正有辞官之意,半月前,他来信说想去曹孟德处谋职,现在不知怎么样了。主公若是想重用,我立刻书信一封,派人送与我叔叔。”

    吕布点点头,在治理政务,负责民生后勤,荀彧可是一把好手,历史上,曹操每次征战,大后方都会交给荀彧来看管。除了曹操对荀彧的信任之外。更多的还是荀彧的才能。

    从某种角度来说。荀彧应该是忠汉的,他将复兴汉室的希望寄托在了曹操的身上,等到曹操封王之后,荀彧才看清曹操的本质,毅然辞官,最后,一杯毒酒喝下,了却一生。

    荀彧先前是在袁绍处担任一个无关紧要的官职。吕布也给他去了一封信,可惜,许久没有回音,这时他看到曹操夺取徐州,才想到历史上,自己在曹操老巢捣乱,正是荀彧看守。

    想来,荀彧应该去了曹操的麾下了,历史的进程正在加速推进。

    荀攸看完信,面露惊色。“主公,我们的战略方针是夺取西凉。挥师汉中,西川,然后才进军中原,现在看来需要略作改变了。”

    吕布问道:“请先生赐教。”

    荀攸将信件放回原处,“自黄巾之乱起,天下混乱,群雄并起,汉室衰微,各路诸侯大大小小数十路,因为黄巾贼主要活动在北方,所以北方一直以来都是战争的主要发生地,南方则少有战事发生。

    北方群雄之中,未来必定将是三股势力称雄称霸,黄河以北,必是袁绍称雄,公孙瓒、刘馥这些人根本不是袁绍的对手。

    关中以东,黄河以南,数路军阀割据,但其中最有本事的当属曹操,孔融、张邈等,不过跳梁小丑,如今中原要地徐州也被曹操夺取了,依我看来,不久之后,中原必将属于曹操所有。

    关中等地,当然是主公了。”

    北方三分,袁绍、曹操,自己,割据,时间一长,又是一场大战。

    吕布思索片刻,“我明白先生的意思,现在袁绍在北方还有公孙瓒可以牵制,他想要平定黄河以北,还需要时日,但中原腹地,已经没有人可以牵制了曹操了,而我又在攻战西凉,时间一久,给了曹操休养的时间,他的实力必将超过我和袁绍。”

    荀攸点点头,“主公要平定天下,袁绍不是阻碍,张鲁、刘璋、刘表等等都无关紧要,唯独这曹操必将是主公未来取天下的第一大敌,我们不能让曹操这么舒舒服服的发展下去。”

    吕布一听,觉得颇有道理,三国第一奸雄,若是任他在中原这块肥沃的大地上发展,等到自己平定了西凉,或是征服了汉中和西川,想再来收拾他,其难度可以想象。

    今天,十万大军,可以消灭,他日,二十万大军,三十万人马,甚至更多,也不一定能办成。

    “公达的想法是?”吕布谦虚求教。

    荀攸沉思,“两淮袁术,素来好大喜功,贪图小利,他肯定也对徐州垂涎已久,我料想曹操夺得徐州,他肯定不甘心,一定会派人趁曹操立足徐州未稳之际,咬上一口。”

    袁术和曹操?

    吕布脑海中想象到两人征战,脸皮一抽,就凭袁术那点本事,那玩的过曹操,不要偷鸡不成蚀把米,自己的老窝寿春反被曹操夺取了。

    荀攸:“我们的首要大计,当取西凉,但不能让曹操这么轻易的发展下去,我建议主公可遣一旅之师,趁曹操和袁术狗咬狗的时候,从背后,给予一定袁术一定帮助,总之,不能让曹操好过下去。”

    吕布拍案道:“先生所言有理,不能仍由曹贼发展下去,只是,我该派谁去征伐曹贼呢?我们的兵力也不是很充足,这次平定西凉,已经出动了所有可用的兵力。”

    荀攸面露难色,“兵力不足,对我们来说,是个硬伤,而且曹操狡猾的很,一般人的去了,绝不是曹操的对手,必须要去一个极具胆色和谋略的人。”

    说着,荀攸有意无意的瞥了两眼吕布。

    吕布双目如炬,怎能看不出荀攸眼神中的意思,“我倒想去给曹操的后方放把火,可是我离开冀城,西凉的这些军阀定会起乱啊!”

    也是,西凉十二路军阀,大多畏惧吕布,若是没有吕布这头猛虎坐镇,难保不会起什么幺蛾子。

    荀攸干咳两声,“主公,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先生但说无妨。”吕布挥挥手,毫不在意。

    荀攸:“主公离开之后,西凉军阀定会蠢蠢欲动。我军可以趁此时机。引诱敌军。将之歼灭,然后趁势而下,我在军中多日,观徐晃有大将担当,典韦有主公之勇,此二人再加上我,足以对付西凉这些军阀,只是”

    荀攸的话说到了这份上。吕布岂能不知,“既然如此,我就亲自跑一趟,军中大小事务,由先生做主,我再加上随身佩剑赐予先生,但凡不听者,就地处决。”

    “谢主公,我定当竭尽全力,不负主公所望。”荀攸双手抱拳。正色道。

    次日一早,徐晃、张绣、典韦诸将汇聚一堂。

    荀攸神色自若。立于吕布身旁。

    吕布环视左右,见众人都是表情困惑,或是激动紧张,他们的心里面都以为吕布要进军凉州,有仗要打了。

    “长安方面出了一些事情,我要回去处理一趟,从现在起,军中大小事务,全权交由公达先生,但凡令下不尊者,杀!我这把随身佩戴多年的剑,今日赐予公达,见剑如见我!”

    吕布起身将悬挂在身后的宝剑取下,郑重的走到荀攸面前,荀攸也是一脸凝重,伸出双手。

    众人纷纷大惊,如今大军压境,战争一触即发,身为主帅的吕布却走了,这可是犯了兵家大忌,军心、士气都将受损啊!

    西凉的那些军阀若是知道吕布走了,一定会群起而攻之。

    徐晃当即出列说道:“主公,公明知道有些话不当问,有些话不当说,但还是要说,不知长安发生了什么事情,主公需要这么急离开?”

    “是啊是啊!”众人纷纷附和。

    吕布露出一小笑容,“诸位不必多疑,我离开冀城,一定是有大事要做,诸位还当听命于军师,平定西凉,我不在这里,也是对诸位的一个考验,大将之才,应当有独当一面的风范,不知诸位可明白?”

    徐晃神情一惊,连忙抱拳道:“我明白了。”

    张绣狐疑的看了眼吕布,又看了眼徐晃,心道,难道说主公是故意离开,想借机培养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将?这也太托大了吧!

    典韦大大咧咧的说道:“俺不会也要留下来了吧?”

    “对!老典啊!西凉民风彪悍,从军之人多为虎勇,你身为我军第一虎将,怎么能离开,若是在我离开后,你能立下赫赫战功,我定当上表朝廷,为你封侯!诸位也是如此。”

    吕布笑道。

    “诺!我等定当不负主公所望,全力帮助军师,平定西凉!”徐晃、张绣等人齐声抱拳道。

    “好!”吕布重重的点点头。

    荀攸接过佩剑,以吕布的名义安排了诸将各项事务,诸将这才离去。

    吕布见荀攸安排诸将各事,条理清晰,在心中放心了许多。

    “公达,我们好像忽略了一个问题,去曹操大后方捣乱,可是需要兵马的,正如我之前说的,关中可调兵力都在冀城,我难道孤身一人杀向兖州?”

    吕布一阵头大。

    荀攸笑了笑,抱拳道:“主公放心,兵马绝对是会有的,曹操夺了徐州,一定会有些人坐不住,他们的实力弱小,肯定想抱上一棵大树,而主公就是这颗参天大树。”

    “原来如此。”吕布露出一丝坏笑。

    曹操,你的日子不好过了!

    长安城。

    贾诩连日来吃住都在丞相府,没日没夜的处理关中各地政务,这倒不是关中有多么繁荣,而是吕布身边可用之人实在太少,他这个第一心腹自然要卖命了。

    “该死,政令都下了,还敢不遵从,将百姓们辛辛苦苦的开掘出来的土地充公,从中中饱私囊,该杀!”

    贾诩愤愤的骂道,大笔一挥,那个倒霉的县令完蛋了。

    这时亲军来报,说是陈留太守派人入京代为述职。

    “述职?陈留太守——张邈?他居然派人代为述职。”贾诩颇为惊讶。

    述职,自古以来,每一任地方官都必须隔一段时间前往帝都,觐见天子,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

    可是自从汉室衰微后,就没有一个人会愿意来帝都述职了,开玩笑,现在四处盗匪丛生,天子幼小,朝政被人把持,他们一旦离开自己的辖地,就别想活着回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六章反曹联盟(1)() 
贾诩摸了摸稀疏的山羊胡,心道,这张邈派人来述职,打的什么算盘?

    “快去带他进来吧。”贾诩好奇的挥了挥手。

    早在外面等候的陈宫,得到亲军的回答,整了整衣袖,摆弄了一下头冠,这才挺胸昂背的跟着亲军走了进去。

    亲军将陈宫带进,汇报了一声,贾诩放下毛笔,一挥手,亲军退下。

    陈宫大大方方的朝贾诩行礼,丝毫不显怯弱。

    “某乃是陈留太守张邈麾下陈宫,拜会先生。”陈宫正色的看着贾诩。

    贾诩抬头,也不起身,微笑道:“张太守派你来有何贵干?述职,呵呵,这说出去怕是要笑死人。”

    陈宫在来的路上,便已听过贾诩的大名,他能当上吕布身边头号智囊,绝不是泛泛之辈,对他此行的目的,在心中恐怕也猜到一二了。

    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陈宫一拱手,道:“先生是温候的左膀右臂,见识定当非凡,敢问先生,这天下大势若何?”

    贾诩微微有些诧异,“大势?群雄割据,不尊天子,各自为王,互相攻战,致使天下苍生于水深火热,苦不堪言,不知我这番回答先生可否满意?”

    陈宫暗笑一声,知道自己不拿出点本事,这贾诩是不会重视他,若连贾诩这一关都过不了,他又怎么可能见到吕布。

    “当今北方战事不断,曹孟德奸贼也,假借为父报仇之名,吞并徐州,屠杀徐州数万军民,惹得天怒人怨,更致使朝廷钦命刺史陶谦死于战乱,如此暴行,人人得而诛之。请问,朝廷难道打算置之不理吗?”

    陈宫口舌如簧,但贾诩不吃这一套。

    贾诩笑道:“曹孟德诛杀陶谦,以孝为旗。须知,大汉开国以来,就是以仁孝治国,何错之有?”

    陈宫冷哼一声:“曹操为人,狼子野心,他吞并徐州,虎视中原,如若再不遏制,他日必当打着亲君侧的旗号,进攻关中。敢问先生又奈何?”

    贾诩神情一震,连忙起身,他已将陈宫此行的意图猜透了,“曹操,恶狼也。万万不可让他长大。”

    陈宫拱手道:“这正是我此行的目的,我家主公命我前来,希望温候可以出兵,他定当配合,偷袭曹贼后方,现如今曹贼和袁术在徐州鏖战,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哈哈。公台所言正合我意!”

    屋外传来大笑之声,贾诩和陈宫一惊,吕布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初见陈宫,表情严肃,眉宇见流露出一股刚正不阿的气息。

    “主公。你怎么回来了,莫不是?”贾诩猜到了吕布的想法,脸皮连连直抽。

    陈宫见到吕布,暗叹一声,吕布果然器宇轩昂。是猛将与枭雄的化身,连忙朝吕布抱拳行礼。

    吕布笑呵呵的止住了陈宫,道:“我早就听闻公台大名,日盼夜盼,希望先生能够来长安教我啊!”

    陈宫听吕布如此夸赞他,心中暗喜,总算没有白跑一趟,遇到识货的人了!

    贾诩连忙说道:“我们还是坐下说话吧,来人上茶!”

    三人分席坐下,贾诩在心里面大叹吕布不安套路出兵。

    “不知张太守麾下有多少兵马,不瞒先生,我关中的可调兵马都在冀城,实在抽调不开,所以说,想从关中出兵骚扰曹操的后方,根本不可能,只能指望张太守的兵马了。”

    吕布坦言相告陈宫。

    陈宫面露一丝难色,“陈留的兵马也不是很多,约有一万多人,大多不经战事,战斗力低下,但曹操留在兖州的兵马却有三万之多,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

    贾诩慢慢的抿着茶,没有说话。

    吕布犯难,一万弱卒去对抗三万精兵,还是攻城奇袭,就凭自己再怎么勇猛,也拿不下兖州啊!

    关中的兵马最多只能带个两三千人,靠这点兵马也发挥不出什么作用,狼骑都留在了冀城,用于对付西凉铁骑。

    没有足够的兵力,想要重创曹操大后方,根本不可能。

    陈宫说完话,看向吕布,等待吕布决断,心中有些不安,若是吕布不出兵偷袭曹操大后方,仍由曹操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贾诩闭目沉思片刻,忽然睁眼道:“北海孔融,圣人之后,当世大儒,素来尊崇汉室,他的北海偏安兖州一侧,要说有危险,他是第一个,我想他此刻也应该焦头烂额,惶惶不可终日吧!”

    吕布眼前一亮,“开阳的臧霸,原是泰山贼,占山为王,黄巾余孽,后被陶谦招降,徐州城破,陶谦战死,他没有发一兵一卒相救,想来两人一定有矛盾,曹贼占据徐州,一定想吞并他的部队,解决这个徐州喉咙中的刺骨!”

    陈宫闻言大笑道:“汝南,刘辟,龚都,皆是黄巾贼,曾经在曹操手上吃了不少苦,曹操占了徐州,要整治地方政务,必会出兵铲除这两股黄巾贼。”

    贾诩又道:“前方细作八来报,两淮袁术最近蠢蠢欲动,似乎不满曹操占了徐州,他也想喝上一口汤。”

    吕布猛的拍案:“这么多人都和曹贼有仇,这番还不玩死他!我们就以天子的名义,发布声讨曹操的诏令,曹贼擅杀无辜,屠杀徐州数万军民,导致天怒人怨,此番留不得他!

    兖州、徐州等地,谁先拿下,那块地盘就归谁,汝南刘辟、龚都,我赦免他们无罪!”

    贾诩、陈宫当即笑着拱手,“主公(温候)英明!”

    北海孔融、陈留张邈、开阳臧霸,汝南刘辟、龚都,虽然都是些不入流的势力,但这些势力联合起来,也不容小视,蚁多咬死象!

    再说还有吕布这头猛虎坐镇指挥,南边还有一个恶狗袁术,曹操这番似乎在劫难逃了。

    “先生不若留在我这里,和我一起前往陈留。”吕布朝陈宫说道。

    陈宫听出了吕布招揽之意,但他现在仍是张邈部下。若是背弃,恐遭非议,连忙说道:“多谢温候美意,我还是先回陈留。向主公传达温候的意思,进行备战。”

    “既然如此,我也不勉强了。”吕布只好作罢。

    当天,长安城数名骑兵飞奔而出,各地街头也张贴了曹操滥杀百姓,诛杀朝廷命官的告示,并号召各地义士联合起来,讨伐曹操。

    一时间,百姓们群情激奋,屠城。这个词,在穷苦大众的眼中,非常厌恶。

    陈留。

    张邈暗中命人整顿军马,筹备物资,积极备战。只等陈宫回来,然后大旗一举,响应吕布,进攻兖州。

    陈宫回来的当天,张邈率部将出城迎接,连声夸赞陈宫办事可靠。

    “主公,温候广发檄书。声讨曹贼,他率兵东出,还需要一些时日,他答应属下,谁拿下兖州、徐州,那块地盘就归谁!”陈宫谦虚的说道。

    “真的吗?谁拿下了。就归谁?”张邈双眼放光,牵着陈宫的手,坐上了轿子,心中暗暗得意。

    北海。

    国相府。

    因为是圣人之后,孔融幸运的被冠以了当世大儒的名号。也因此被举荐,当上了北海的国相,成为了汉末的一个小军阀。

    孔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